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找线索,理思路,明确文章主旨。
散文一般都有一条组织材料的线索,或为人物,或为事件,或为事物(时间、地点、道具),或为情感。找到了这条线索,就能较容易地理清文章思路,明确文章主旨。当然,也有的散文没有明显的线索,那么,理清思路就要从分析文章的结构入手了。分析文章结构,就是根据散文的结构特点,分析语段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找出中心句、过渡句、关键句,理解其含义,同时分析文章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从而把握住作者的思路,明确文章主旨。⑴语段结构分析。一个语段,一般有起始、展开、终结三个层次。通常的情况起始是一两句话,同时这往往就是段落的中心句;接着展开对本段的具体记叙、描写或议论,最后用一两句话对本段小结。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朱自清《荷塘月色》)⑵全文层次分析把握全文结构层次,是领会作者写作意图,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方法。分析全文层次,首先可抓标志性句子或词语。有的文章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处会有结构大致一致的句子反复出现,这就是标志性句子。其次要抓文体。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结构方式。叙事散文往往按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或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来安排层次;抒情散文(叙事、写景)既可按上述方式安排,又可按感情的发展变化来安排,还可按观察的角度的变化来安排;说理散文则多是按材料的性质安排,或层进,或并列,或总分,或对照,或综合。2.析词语,明情感,挖掘隐含信息。文章是由词语和句子构成的。词语在文章中不是孤立出现的,它要跟其他词语组合成句才能表达意思。所以,对于文中词语的理解,必须与句子联系起来考虑,要根据该词语出现的具体语境来剖析它的具体含义。特别是散文,她承载了作者充沛的情感,作为文章的组成成分——词语就必然蕴含着作者的情感,有时还可能蕴含着非常含蓄的隐含信息,这就需要我们在把握全文的基础上对词语进行语义和情感等方面的辨析,努力挖掘出其中的隐含信息。我没有见到蚕是怎样吃掉一片片桑叶的……女儿告诉我蚕是这样吃的,她仰起自己的头在空中划了个半弧,然后到胸前,并如此不断地重复着相同的动作。……果然如此。蚕……依附在桑叶的边缘,头就如了女儿示范的动作在桑叶上不停地划弧,随即桑叶上半圆形的缺口就不停地扩大。任你提起桑叶,蚕也不会掉下来,也不停止它的动作,兢兢业业一心一意地专事它的桑叶。……蚕永远相似的动作就像是跳着一曲美妙的华尔兹。静静的空气里沙沙沙地咬噬桑叶的声音是它们的舞曲。它们一边啃桑叶一边用自己发出的声响为自己的舞蹈伴奏。一个多月过去,蚕要老了。……它们爬上盒子光滑的两个相邻的盒壁上左右地摆动,至晚间,瞧见有了明晃晃的丝线紧紧地附在盒的两壁上,而蚕的头就在丝线之间上下左右地摆动,身子也跟着不停地摆动,一个透明的网已经把蚕自己网在其间,此时的蚕又像一个娴熟的舞蹈者认真地跳一曲探戈。
这里用“舞蹈”这样一个美丽的词语显然不仅仅是用来表现蚕吃桑叶和做茧时身体的扭动,而是赋予了作者的情感,指蚕为了实现生命的意义而奋斗终生的欢快劳动,而标题和结尾处的“舞蹈”更是升华为精神意义的“舞蹈”,体现了蚕实现生命意义的精神,描绘了蚕在生命历程中奋斗的形象。3.抓开头,重结尾,寻找关键语句。古人形容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是凤头豹尾,可见其重要。散文的开头是很讲究的,甚至有的文章开头就是“文眼”。台湾作家琦君的《水是故乡甜》:此次经欧洲来美,一路上喝得最多的是矿泉水。因为其他各种五颜六色的饮料,价钱既贵又不解渴。只有矿泉水,喝起来清清淡淡中略带苦涩,倒似乎别有滋味。外子说矿泉水其实就是山泉,如果泡的是冻顶乌龙,那就更有味道了。我一向不懂得品茶,在旅途疲劳中,能有一杯自己现泡的热红茶,已觉如仙品般的清香隽永了。他啜着茶,就想起故乡四川的山泉来……散文的结尾往往是卒章显志。
我以为蚕已经死去,结过茧子的蚕因为了自造的坟墓将自己埋葬了。可不,几天后,蚕破茧而出,它们已化着了一只只蚕蛾……不久,蚕茧上就有了蚕蛾排出的无数密密麻麻如芝麻粒大小的卵。次年的春天,这些卵再变成幼蚕,它们便又开始了生命的下一个轮回。我以为蚕已归去,原来,它们又以另一种方式不断地延续着生命,以舞者的身姿绘出生命的轨迹,给不断生命的人制造着身上的华衣。蚕啊!那些终生欢快地舞蹈着的蚕仅仅只是为了给自己结一个遮蔽风雨的茧子么!
联系全文,结尾的最后一句话揭示了文章的中心,赞美了蚕的结茧并不是它们生命的结束,而是生命的下一个轮回,是以另一种方式不断地延续生命;而那些像蚕一样的父老乡亲在完成自己的生命历程时实际上也完成了自己生命的延续,他们的优秀品质会不断传续,人类发展的历史也会因此而不断延伸。有时候,文章的关键语句不在开头,也不在结尾,这就需要我们仔细寻找了。关键语句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句子,它在文中或总起,或概括,或警策,或衔接,或揭示主旨,直接关系到正确理解文意,把握文章思想内容。4.品语言,悟句意,分析写作手法。散文的语言是文学语言,是作者塑造形象、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之一,因而它富于形象性,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它优美隽永,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品味散文语言一般从以下几方面思考:语言的含意和作用,思考表达了什么意义,有何表达效果,在结构内容上起什么作用;语言的特点,一般从准确简洁、清新明快、生动形象、质朴明朗等方面思考;语言的风格,有幽默、辛辣、含蓄、深刻、自然、淳朴等;语言的技巧,多从修辞的角度思考,有比喻、排比、夸张、拟人、反问、设问、借代、对偶等。写作方法多指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人物、环境、景物场面、细节、白描等)、抒情、议论、说明。表现手法有象征、对比、烘托、衬托(正衬、反衬)、铺垫(伏笔)、渲染、欲扬先抑、以小见大、托物言志等。另外,谋篇布局方面的线索、过渡、照应、详略等也属于写作方法。5.观全文,明哲理,领悟深层意蕴。哲理散文有一个显著的特点,这就是常运用象征手法。所以,我们要注意文中对具体形象的描绘特点和文章揭示形象与特征内在联系的方法,找出蕴含哲理的关键句仔细领会。另外,哲理散文往往卒章显志,或揭示哲理,或拓展境界,或启发读者思考而意在言外。因此,我们还要特别注意文章的结尾,细细咀嚼,通观全文,辩明哲理,领悟文章的深层意蕴。6.按步骤,精答题,获得理想高分散文的各种表现手法及其功能
(一)象征手法。象征是一种暗示,作者在呈现于我们面前的形象之中隐蔽地去描绘另一种形象,使读者从中体会到所要表现的概念、思想和感情的真正意图。运用象征手法,能使文章内涵丰富,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
我自己也曾经有过那样感情泛滥的经历,那年,在重庆乘船渡三峡去宜昌。汽笛鸣起,船起碇开航了。船速渐紧,但见山城倒驰,青山后移,江风呼啸中,历史山川,浮沉眼底。一时,诗的长江,地理教科书的长江,民族文化的长江,全都在血脉中汇流。那样一种浑浊浩圆的情感,将我淹没。我伏在船栏上,久久哽咽,不能自已。那一刻,我是长江,我是中国,我是那鲑鱼,跃万里河海关山,回溯了本源。【答案】因为传统中,长江就是中华民族的一种象征,所以当“我”置身长江后,长江所负载的各种意义(地理的、文学的、民族文化的)都唤起了“我”的文化认同感。【点拨】“长江”“黄河”被称为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这是长江固有的象征意义,联系后面文字,“我是长江,我是中国,……回溯了本源”等语,更能明白作者将长江视为中华民族象征的意图,及其文化认同感;再结合“长江”的修饰语“诗”“地理教科书”“民族文化”等弄清“长江”所负载的各种意义,题目就不难作答了。(二)描写(渲染与白描)。描写是对人物、事件、环境、景物及其形态、特征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描写有很多种类,按用语的繁简可分为渲染和白描。渲染是浓墨重彩的铺陈、烘托事物,使形象鲜明突出,生动传神。白描,与渲染相反,是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运用简洁质朴的文字勾勒事物,以形传神。描写能把事物具体生动、鲜明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历其事、如临其境的感觉。
晚秋的野地死静死静,身后的湖水像面硕大无朋的镜子。狗娃分明感到,袖子里的刀已急不可耐蠢蠢欲动了。
…………“好天!”驼爷歪起头,不无吃力地瞅着蓝空的日头。
…………
雁阵。一群排成人字形的大雁,徐徐地朝南飞去。太阳赤灿赤灿,雁阵渐渐地融进那耀眼的光芒里。一首生命的诗,在蓝空中吟唱。除了“雁阵”,本文还有哪些自然景物描写?这些描写起了怎样的作用?【答案】①晚秋的野地死静死静,身后的湖水像水面硕大无朋的镜子;蓝空的日头。②空阔无人的野地,增加紧张气氛,使矛盾冲突更显尖锐;晚秋时节,蓝天丽日的描写,突出“雁阵”的象征意义。【点拨】本题考查小说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分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又称风俗画,自然环境描写又称风景画。社会环境描写可以为人物活动提供大的社会历史背景,还可以烘托人物的志趣、情操等性格特征。自然环境描写可以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的活动提供相应的场所和环境背景;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心理和性格,推动情节向前发展,突出主题。结合环境描写所在语境,从上述方面思考,就能得出正确答案。(三)烘托(衬托)。烘托与衬托本来是有差别的,但这个差别不要求中学生分清,烘托是不正面刻画主要对象,而通过描写主要对象周围的环境、人物来加以映衬,以突出主要对象。分为正衬与反衬。正衬是从正面衬托主体事物;反衬是从反面衬托主体事物,如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以乐景写哀情等。
等真正站在她的旁边,所有的人都惊呆了。地竟陷下一层,天也高了一尺,山谷形似壶嘴,水若浊酒,倾泻而下,一仰难尽的气势,充溢胸口,心跳得能蹦出来。耳朵渐渐聋了,只能看见对方开口,却听不见声音;眼也花了,弥漫着的皆是黄色的漩涡,像是从河里蒸腾地上升,又像是奋不顾身地下降。河底升起硝烟一样的股股黄雾,天宇间充涨着黄色带水的颗粒,碰撞在脸上,散发在天上。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也不敢想,只看着山被水层层劈开,天也被这股黄流斩断。水从天而降,拍打在谷底,响遏在云里。第四段中通过主观感受来写壶口的黄河,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点拨】通过渲染主观感受(如心跳、耳聋、眼花、脑子空白等)来写壶口的黄河,自然是烘托法。烘托法也是描写技法,好处的第一点——如临其景——从描写的固有好处说,第二点则是扣住主题说。【答案】(1)主要是运用侧面烘托(或侧面描写、衬托)的手法。(2)此处通过渲染主观感受(如心跳、耳聋、眼花、脑子空白等)来写壶口的黄河,好处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给人如临其境的现场感;二是从侧面烘托壶口黄河的气势与主命力。(四)人称运用。第一人称叙述的优点是,便于作者抒发自己或人物的思想情感,有如袒露胸怀,使读者感到真实、亲切、自然。第二人称叙述的优点是,缩短作者和读者,或者“我”与被叙述者之间的距离,有如促膝谈心,使读者感到真实、亲切、自然,从而增加作品的感染力。第三人称叙述的优点是,所叙述的人物和事件可以不受特定的时空的限制,叙述者如冷眼旁观,反映的生活面极为宽广。叙述方法各有长短,为了发挥各自的优势,文章常常交叉采用两种不同的叙述人称。使用第一人称的,往往穿插第三人称的转述,以进一步扩大表现的时空领域;使用第三人称的,则常常夹杂进人物的独白、对话等,从而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亲切感。人称交叉叙述的方法,可以扬长补短,使叙述的对象得到全方位、立体化的表现。虫子差点吃掉了新芽,曾让你着急。一场大雨及时解除了旱情,曾让你欣喜。转眼间,几个瓜突然膨胀了好几圈,胖娃娃一般藏在绿叶深处,不知天高地厚地大乱家规,大哭大笑又大喊大叫,必定让你惊诧莫名。有时候,瓜藤长袖飘飞,羽化登仙,一眨眼就缘着一根电线杆攀向高高蓝天,在太阳或月亮那里开花结果,让你搬来椅子再加上梯子,仍然望天兴叹。你看见一条弯弯的丝瓜挂在电线上,像电信局悬下来的一个野外的话筒:刚才是谁在这里通话而且是与谁通话?或者说这么多电话筒从瓜藤下来,从土地里抛撒出来,一心想告知我们远古的秘密却从来无人接听?
【答案】第二人称。既自由、灵活,又具有真切感、亲切感。
【点拨】第二人称在文章中一眼就能看出来,“真切感、亲切感”是第二人称固有的表达作用,费神的是“自由、灵活”,这要从本文的行文特点去概括了。实际上,把文章的“你”改成“我”,“真切感、亲切感”减弱了,而“自由、灵活”的行文特点却并不消失。(六)举例。议论文或说明文都有举例法。议论散文中的举例法也类似于此。举例法有典型举例法或列举法两种。举例的作用是化抽象为具体实在,化深奥为浅显易懂,使读者易于接受,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其中列举法还能丰富文章的内容。
波兹曼是把美国作为典型来对电视文化进行分析和批判的,但是,电视主宰文化、文化变成娱乐的倾向却是世界性的。譬如说,在我们这里,通过电视剧学习历史,而历史仅仅作为戏说、也就是作为娱乐而存在,消灭历史的方式再也不可能有比这更加彻底的了。又譬如说,在我们这里,电视也成了印刷媒介的榜样,报纸和杂志纷纷向电视看齐,蜕变成了“电视型印刷媒介”。且不说那些纯粹娱乐性的时尚杂志,只要翻开几乎任何一种报纸,你都会看到一个所谓文化版面,所报道的全是娱乐圈的新闻和大小明星的逸闻。这无可辩驳地表明,文化即娱乐日渐成为新的约定俗成,只有娱乐才是文化即将成为不争的事实。
电视主宰文化、文化变成娱乐的倾向却是世界性的”观点时,为什么以中国为例?在阐明中国情况时采用了什么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案】⑴原书以美国为典型,作者以中国为例,有世界性,有代表性;读者对象为中国人,有现实针对性。⑵举例说明的方法。具体实在,读者易于接受,增强说服力。【点拨】文章说“电视主宰文化、文化变成娱乐的倾向却是世界性的”,既然是世界性的,当然也适合中国,所以举中国为例,能证明其世界性的观点;因为文章是写给中国读者的,举中国为例当然更能振聋发聩,具有针对性。第二、三问就是就举例法固有的作用作答的。(七)伏笔:在文章的前边将下文要表现的人物或时间预先作出暗示,然后在相宜之处作呼应,使什么的故事情节的发展合理,使读者感到巧妙有趣。(八)照应:即后文对前文写过的内容作补充、加深或者前文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时间预作暗示。作用是前后(首尾)呼应,使文章的结构更加严密,中心更加突出。(九)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对故事发展或者人物命运急切期待,从而引起下文。散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一)比喻。固有的修辞作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使语言生动形象。
1.比喻句的理解。理解比喻句内涵的基本思路就是抓住喻体找本体。
张家界绝对有资格问鼎诺贝尔文学奖,假如有人把她的大美翻译成人类通用的语言。
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别处的山,都是亲亲热热地手拉着手,臂挽着臂,惟有张家界,是彼此保持头角峥嵘的独立,谁也不待见谁。别处的峰,是再陡再险也能踩在脚下,惟有张家界,以她的危崖崩壁,拒绝从猿到人的一切趾印。每柱岩峰,都青筋裸露、血性十足地直插霄汉。而峰巅的每处缝隙,每尺瘠土,又必定有苍松,或翠柏,亭亭如盖地笑傲尘寰。银崖翠冠,站远了看,犹如放大的苏州盆景。曲壑蟠涧,更增添无限空蒙幽翠。风吹过,一啸百吟;云漫开,万千气韵。
【答案】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应该是国际上最好的文学作品,张家界则是世界上最美的山水风景。
【点拨】“诺贝尔文学奖”在这里应该是一个喻体,找出这个喻体的本体,这句话的含义就清楚了。“假如”后面的句子是对前一句的补充,这一句话可以说成“张家界的大美如果翻译成人类的通用语言就可以获得诺贝尔奖”,可见,本体就是张家界风景的大美。
2.比喻句的鉴赏。鉴赏比喻句一要注意比喻固有的修辞意义,如生动形象等;二要根据语境看它同上下文联系形成的修辞效果,如对比、讽刺等;三要看它对表达主旨所起的作用;四要看它是否连续用喻,如果连续用喻,一般意在渲染强调,并在结构上与上下文形成照应铺垫等关系。
这四个思考点可以把比喻换成其他修辞格或者表现手法,同样成立,当然,具体的表达效果随修辞格和表现手法的不同而不同。
一条溪水从孕育它的湖泊往下流时,它就迸发着,喃喃地冲击着往平坦的地方去,在中途,一根直立的芦苇可以使它发生一个旋涡,一块红沙石可以使它跳跃一下。它让时间像风磨一样地转,经过无数的曲折,不少别的溪流汇集添加,最后才徐徐地带着白沫流入大海里,它的被人叹赏决不是因它最后流入了海。它自然得入海。诗人歌颂它的是它的闪光,它的旺盛;哲学家赞扬它的是它的力,它的曲折。这些长处都显现在它奔流当中的每一刻上,而不是那个终点。终点是它的完结,到达了终点,已经没有了它。它完结了。
我们岂可忽略我们旅程上的每一瞬!作者为什么要用较多的笔墨写溪水、星光、陨星?试作简要分析。
使用多个比喻强调说明不可忽视我们途程上的每一瞬。与匆忙走路的人形成对比。形象、情感、哲理三者交融,更生动地表达文章的主旨。
【点拨】将题干中的词语放置原文相关句子中,可明确这些词语都是喻体。联系文章的题目“给匆忙走路的人”和文中的关键语句——“这些长处都显现在它奔流当中的每一刻上,而不是那个终点”,“我们岂可忽略我们旅程上的每一瞬”,可知这些形象都是为了与匆忙走路的人的匆忙形成对比,劝其不要匆忙的。题目问“为什么”,应该是包含理解和鉴赏两个层次的。
(二)比拟。固有修辞意义:把物拟人化,把人拟物化,把抽象的概念拟物或拟人化,使描写的事物或抒发的情感形象生动具体,抒发强烈的情感。
1.理解比拟句。根据修辞特征,找出相关语句。
在春天的田野,我曾看过一棵树。那是一个已被水珠打湿的傍晚,我轻轻地抚摸着一棵枝干像盘龙一样的榕树,它的庞大的树身盖住了一大片庄稼。和煦的风从耳边掠过,心霎时像一泓明静的湖水,一向被忙碌踩乱的日子在心中渐渐沉静了下来。这时,风是最美的问候,把那些曾在往事中褶皱的情感抚摸得平平展展的,似乎把人的每一缕思绪都变得那么纯粹而葱茏了。从此,每当春天,我的心就成了温柔的绿色。
把风拟人化,把情感具象化,反映出作者抛却烦恼后的平和心境。
【点拨】赏析比拟句一般要包括比拟句表达的内容、比拟句固有的修辞意义和运用比拟句表达的主旨。上面的答案就是这样拟定的。理解句意要把握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这时”一语可见,“把……情感抚摸得平平展展”与上一句“日子在心中渐渐沉静了下来”同义,都是表达心境的平和。
(三)对比。固有的修辞意义:显现两种不同事物或情形彼此间的差异,使事物的特征更加鲜明;对比反映了作者赞扬与批评、肯定与否定等的明确的思想倾向。
当我来时,又是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季节。老天像有意在营造一份思古幽情,像有意让人来品味一种人生意蕴——文章憎命达!
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这绝代诗圣生命的一大栖息处,这和着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一个伟大灵魂沉吟的处所——杜甫草堂,早已成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公园。草堂公园由大廨、诗史堂、工部祠和柴门等景观组成,给成都人一个清幽的休息场所,也给远方慕名而来的游客以精神的慰藉。设施是对过往的纪念,也是对现在的经营。只是草堂,作为一个诗人艺术生命的凝结处,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作为一段历史的观象台,太有特点了,情绪也太浓重了。“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读清人顾复初的“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盘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那副对联,更让人嘘唏不已。草堂的文化意义与杜甫在世时命运的反差也太大了。然而,又让人坚信只要确实灿烂过,也就注定会占有辉煌。
这篇文章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答案】①昔日茅屋与今日杜甫草堂公园的对比;②杜甫生前的困顿落寞与身后巨大声誉的对比;③杜甫的苦寒人生与辉煌创作成就的对比;④杜甫的宏图大志与现实境遇的对比;⑤杜甫人生低谷与创作高峰的对比;⑥杜甫不计个人遭际与心忧天下的对比。好处:通过多方面的对比,使“文章憎命达”的内涵更加丰富,内容表现更加集中。
【点拨】第一问要把握整体,放眼全文,整合文意作答。这里只是选了文中的两段,可以看出前三个方面的对比。第二问因为是针对整个文章运用的对比手法发问的,所以要结合文章主题,扣住固有的修辞意义作答。又因为是运用多方面的对比表达一个主旨,所以有“内涵更加丰富”的效果。(四)反复。固有的修辞意义:⑴意在强调,以抒发强烈的情感,表达深刻的思想;⑵借以分清文章的脉络层次,使语意连贯,并加强语言的节奏感;⑶间隔反复有引出对比的作用。
似乎刚过完春节,什么都还来不及干呢,已是长夏天气,让人懒洋洋的像只猫。一家人夏衣尚未打点好,猛然却见玉簪花那雪白的圆鼓鼓的棒槌,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探出头来。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真真的怎么得了!
…………
领取自己那一份,也有品味把玩、获得的意思。那么,领取秋,领取冬,领取四季,领取生活罢。①反复使用“便”字的好处是:_________
②反复使用“领取”的好处是:____(不超过26个字)
①将一个个节气紧凑地衔接起来,强调时光的飞逝。②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文章主旨到强化作用。【点拨】第一问:“便”是“就”的意思,本已给人时光流逝之感,这里用“便”反复以串联节气,中间不用点号,加上段尾的感叹“真真的怎么得了!”,作者强调时光飞逝之意图再清楚不过了。第二问:“自己那一份”“秋”“冬”“四季”“生活”是逐步扩大的,用“领取”反复以串联之强化了主旨,因为文章意在表达珍惜时间,拥有生活,并在生活中有所收获、不断提升的情感。
(五)引用。固有修辞意义:⑴丰富文章的内涵,增强文章的说服力,生动而简练的说明问题;⑵引用谚语、歇后语、熟语等能使文章通俗,引用格言、名句、历史掌故等,能使文章典雅;⑶引用的内容能同上下文构成对比、映衬,铺垫、照应等关系。
这种高楼大厦的新神话拔地升天,也正把我们的天空挤压和分割得狭窄零碎,正在使四季在隔热玻璃外变得暧昧不清,正在使田野和鸟语变得十分稀罕和遥远。清代张潮在《幽梦三影》中说:“因雪想高士,因花想美人,因酒想侠客,因月想好友,因山水想得意诗文。”如此清心和雅趣,似乎连同产生它的旧式宅院,已经永远被高楼大厦埋葬在地基下面了。全球的高楼居民和大厦房客们,相当多已习惯于一边吃快餐食品,一边因雪想堵车,因花想开业,因酒想公关,因月想星球大战,因山水想开发区批文。当然,在某一天,我们也可以步入阳台,在铁笼般的防盗网里,或者在汽车急驰而过的沙沙声里,一如既往地观花或听蝉,月下吹箫或霜中饮酒,但那毕竟有点像勉勉强强的代用品,有点像用二胡拉贝多芬,或者是在泳池里远航,少了一些真趣。这不能不使人遗憾。遗憾是历史进步身后寂寞的影子。
【答案】(1)不可以。(2)①不引用会使文章失去语言的雅趣;②不引用会使文章失去铺垫和仿拟对象,减弱了古今对照的效果;③不引用会减少“遗憾”的丰富内涵。
【点拨】回答“不××”这样的问题应采用正反比较法,即想想引用张潮的话与不引用张潮的话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什么区别,想清楚了,“为什么?”就回答出来了。怎样思考区别点?根据引用的固有修辞意义的三点说明逐点查找。当然,它的语境意义和语境修辞效果会视语境的不同而变化不尽,这就需要我们会“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六)反语。故意说跟本意相反的话来表达本意就是反语。肯定性反语,即贬词褒用、反话正说,其修辞意义是:高度赞扬,感情真挚、深厚。否定性反语,即褒词贬用、正话反说,其修辞意义是:表达强烈不满、嘲弄、讽刺或调侃之情。运用反语,可以使语言含蓄幽默,或者幽默辛辣。
一、文艺性散文的一般特征
A形象性:表达意图通过自然景物或事物的具体形象实现
B哲理性:混合着对人生、艺术或历史的感悟。
近年选文中哲理范围:关于人的情感(乡情,友情)、关于人生、关于艺术、关于死亡、关于历史
C抒情性:具有抒情特质,只不过感情色彩有浓淡之别
D表达的含蓄性:很多语句的意思是含蓄的二、答题的一般程序第一步:审查提干—寻找信息区—筛选信息;第二步:整合要点、梳理条理;第三步:编写答案(1)把握试题的设问角度,弄清答题要求
(2)注意答题出现的错误和编写答案的方法
答题常见的错误和对策
(1)似是而非。对策:尽可能利用原文,留意关键词。(2)遗漏要点。对策:瞻前顾后,宏观把握。全面筛选信息,同质的合并,异质的分立。(3)要点不明,没有分点作答。对策:观察分数设置,避免笼统作答(下足整合功夫,分点作答)。(4)表述冗长。对策:限字数。抓住了得分点,浓缩就是精华。(5)表意不确。对策:打草稿。组织语言的原则“现代文阅读的答案就在原文中,不要凭空去想。”先找准信息源,坚持能截取原词句的不自编、能提炼要点的不另造的原则。1、照抄照搬摘取原文(截)2、提炼要点(改)3、在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先拟草稿言简意赅(写)几种能力要求A.具体的要能概括
B.抽象的要能阐发C.含蓄的要能解说D.艺术性要能鉴赏A.具体的要能概括一般可以采用句群分析方法
1.张家界是大自然“鬼斧神工,天机独运”的创造,从第二段看,张家界的山水在哪几个方面与众不同?
鬼斧神工,天机独运。(1)别处的山,都是亲亲热热地手拉着手,臂挽着臂,惟有张家界,是彼此保持头角峥嵘的独立,谁也不待见谁。别处的峰,是再陡再险也能踩在脚下,惟有张家界,以她的危崖崩壁,拒绝从猿到人的一切趾印,每柱岩峰,都青筋裸露、血性十足地直插霄汉。(2)而峰巅的每处缝隙,每尺瘠土,又必定有苍松,或翠柏,亭亭如盖地笑傲尘寰。银崖翠冠,站远了看,犹如放大的苏州盆景。(3)曲壑蟠涧,更增添无限空蒙幽翠。风吹过,一啸百吟;云漫开,万千气韵。
1山峰2松柏3涧壑1.张家界是大自然“鬼斧神工,天机独运”的创造,从第二段看,张家界的山水在哪几个方面与众不同?答案:有三个方面:①山峰的形态;②峰顶的松柏;③山壑山涧的气象。B.抽象的要能阐发
(1)分析题干中的关键提示
(2)依据原文,找准关键词句
(3)过滤冗余信息,控制答题字数
阐发=具体+准确
2.作者认为张家界风景的“表现力”“足够惊人”,请以第五段对倒金字塔状岩峰的描写为例加以说明。
不过,仅这一个短篇表现力就足够惊人,倘要勉强译成文学语言,怕不是浅薄如我者所能企及。天机贵在心照,审美总讲究保持一定的距离,你能拿酒瓶盛装月白,拿油彩捕捉风清?客观一经把握,势必失去部分本真。当然不是说就束手无为,今日既然有缘,咦,为什么不鼓勇试它一试。好,且再随我锁定右侧那一柱倒金字塔状的岩峰,它一反常规地拔地而起,旁若无人地翘首天外,乍读,犹如一篇激扬青云的散文,再读,又仿佛一集浩气淋漓的史诗,反复吟味,更不啻一部沧海桑田的造化史,———为这片历经情劫的奇山幻水立碑。
第一步:审题干第二步:找原文第三步:表述准确适度2.作者认为张家界风景的“表现力”“足够惊人”,请以第五段对倒金字塔状岩峰的描写为例加以说明。答案:①文章第五段对倒金字塔状岩峰的描写,采用了“乍读……”、“再读……”、“反复吟味……”的形式,反映出张家界风景的百看不厌。
②“读”、“吟味”等词语表明张家界风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C.含蓄的要能解说(1)分析含蓄词句自身的信息(内涵)
(2)分析含蓄词句在原文中的语义背景(语境)
(3)分析含蓄词句的言说方式(修辞)
3.文章开头说:“张家界绝对有资格问鼎诺贝尔文学奖,假如有人把她的大美翻译成人类通用的语言。”请解释这句话的含意。(1)分析含蓄词句自身的信息(内涵):推敲此句,“大美”乃是关键词。很显然,作者意在说明张家界是世界上最美的山水风景。
(2)分析含蓄词句在原文中的语义背景(语境):《张家界》全文,都在赞叹鬼斧神工、天机独运的这片奇山幻水,而与“翻译”、“诺贝尔文学奖”之类无关。(3)分析含蓄词句的言说方式(修辞):本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方式,具有隐喻意味。
3.文章开头说:“张家界绝对有资格问鼎诺贝尔文学奖,假如有人把她的大美翻译成人类通用的语言。”请解释这句话的含意。答案: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应该是国际上最好的文学作品,张家界则是世界上最美的山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保障担保合同
- 2025年加盟独家合同
- 2025年保险产品分期付款合同
- 社交媒体视频制作服务合同范文
- 杭州市棋类俱乐部租赁合同
- 海运合同运费调整条款
- 品牌授权及技术转让合同
- 食品加工厂建设合作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云计算服务与支持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除尘器配件创新研发与推广合同3篇
- 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英语试题 含解析
- 测绘学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2024年国家焊工职业技能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特鲁索综合征
- 2024年山东省泰安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 TCL任职资格体系资料HR
- 《中国古代寓言》导读(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 五年级上册计算题大全1000题带答案
- 工程建设行业标准内置保温现浇混凝土复合剪力墙技术规程
- 屋面细石混凝土保护层施工方案及方法
- 110kv各类型变压器的计算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