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实验题汇总12_第1页
九年级物理实验题汇总12_第2页
九年级物理实验题汇总12_第3页
九年级物理实验题汇总12_第4页
九年级物理实验题汇总1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三章内能

[实验1]气体扩散

演示:户?

在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一『I

两个瓶口相对,这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如如图所示,抽掉玻璃I

板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坡培—

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大,它能进到上面的瓶子里去吗?气化二J

要点探究:

i.明确实验现象:抽掉玻璃板后,两个瓶子内的气体会混Id

合在一起,最后颜色变的均匀。

2.实验现象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有间隙。

3.图中能把空气放在下方,二氧化氮放在上方吗?

揭示:不能。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大,那样做由于重作用,二氧化氮会向下运动,

不能完全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典型例题:

1.如图所示,两个瓶子里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和空

气,瓶口对接后用玻璃片隔开,请回答下列问题:(1)二氧

化氮气体的密度________空气密度(填大于或小于)。

(2)当抽去玻璃片后,过一段时间,看到上面的瓶子里

(3)这种现象主要表明

2.如图所示,上瓶盛的是空气,下瓶盛的是红棕色的二氧化氮

气体。当抽出玻璃片后,会观察到红棕色气体逐渐散到上瓶,同时

下瓶颜色逐渐,最后,上、下两瓶颜色______________0

此现象说明o当两瓶气体混合后微粒

(填“继续”或“停止”)运动

3.(2015•济宁)将2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

(P二辄化氯>P空气)的玻璃瓶口对口对拉,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开

隔板后,通过观察瓶内颜色变化推断气体分子是否作无规则运动。对于玻璃瓶的三种

旋转方法(如图所示),四位同学判断

正确的是()

A.小华认为甲图放置最不合理

B.小夏认为乙图放置最不合理

C.小梦认为丙图放置最不合理

D.小满认为三种旋转方法都不合理

[实验2]扩散的快慢

演示:

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水。用滴管分别在两

个杯中滴入一滴墨水,观察哪个烧杯中墨水扩散得快。扩散的快慢跟温度有什么关

系?

要点探究:

1.实验中,两杯水要质量相等而温度不同,以例研究扩散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2.实验现象:热水中墨水扩散快,凉水中的扩散慢。

典型例题:

1甲、乙两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水杯,盛有质量相等、温度不

同的纯净水,其中一杯是80℃的热水,另一杯是5℃的冷

水,它们都静静地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同时向两个水杯中

滴入一滴碳素墨水,过几分钟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

(1)甲、乙两个水杯中,盛有热水的是乙;

(2)该实验说明分子热运动的剧列程度与温度有关

2分别在冷水和热水中同时注入一滴墨水,5s后的现象如

图所示,该现象说明()

A.只有热水的分子在做热运动

B.热水有内能,冷水没有内能“K

C.扩散只能在液体中发生,不能在气体、固体中发生中户

D.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一•--一二,

3.物理课上,陈老师做了一个有趣的演示实验:在一个冷水.热水

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冷水,

用滴管分别在两烧杯中注入一滴红墨水,过一会儿,杯中热水都变红丁

了,稍后冷水也都变红了。水变红了是__________现象;热水比冷的

水变得快,说明。|<

[实验3]分子间有引力

演示:

如右图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个EJi

铅柱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工

要点探究:点

1.为什么要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消干净?蛤

提示:原因是和空气中氧发生反应产生了新物质,会导致两个铅块间

的引力小的要命,削平后就可以露出铅的原貌了。

2.实验现象:两个铅柱没有被重物拉开。j

3.实验现象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1

典型例题:力

1.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紧压,两个铅柱结合了起来,在下面吊挂一个重物,它

们仍没有分开,如图,该实验说明了()

A.分子间存在引力B.分子间存在斥力

B.分子间存在间隙C.分子无规则运动

2.利用吸盘式挂衣钩把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

数为F。使玻璃板下表面接触水面,然后稍向上拉玻璃板,玻璃板未离开水面,如图

所示。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于F,其原因是()1

A.玻璃板沾水变重了B.玻璃板受到浮力的作用

C.玻璃板上表面受到大气原压力D.玻璃板下表面与水之间

存在分子引力

3.小明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柱相互紧压,发现两者粘在一起,由此得''

出分子间存在引力,小华认为此实验不能排除是大气压把两个铅柱压在一起,下列实

验中,能帮助小华释疑的是()

4.将两个底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两个铅柱就会结合在一起,即使在下面吊

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提开。下列现象所包含的道理与之相同的是()

A.磁铁吸引铁块

B.带电吸引不带电的物体

C.往水杯中倒水,可以倒到稍稍高出杯沿,而水不会满溢出来,

D.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

[实验4]空气被压缩时内能增大XT

演示:a

如甲图,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把活

塞迅速压下去,观察发生的现象。1

要点探究:AgL

1.实验现象:棉花燃烧起来。注意:一定要迅速压活塞。.

图甲

2.产生原因:活塞压缩气体做功,使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硝化棉的燃

点而使棉花燃烧发光。

3.现象说明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即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典型例题:

1.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

1T

压下去,可以观察o这是因为活塞压缩做功,使I

空气的内能,升高,达到硝化棉的,使硝化棉

燃烧,这个实验说明,若将活塞缓慢压下去,(填“能”或“不能”〉

看到此现象。

2.如图所示,迅速下压活塞,筒内浸有乙醛的棉花被压燃,下压过程中,牙

机械能转化为空气的内能;在四冲程汽油机工作过程中,实验这一能I

量转化过程的是压缩冲程。命

3.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团硝化棉,用力把活塞W

迅速下压,棉花就会立即燃烧。根据该实验现象,下列结论正确的是丛

()

A.棉花燃烧过程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中

B.活塞下压过程中,气体的内能减小I]

C.气体容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距离较小命

D.活塞下压过程的能量转化形式与热机做功冲程能量转化相同W

[实譬5]空气膨胀对外做功外

演示:|---\〜

如乙图,烧瓶(或可乐瓶)内盛少量水。给瓶内打气,当瓶塞

跳出时,观察瓶内的变化。f'qT

在上述实验中,通过什么途径改变了烧瓶内空气的内能?।'

要点探究:JK\]

i.烧瓶内盛少量水,给瓶内打气,使瓶内气体内能增大,温

度升高,水汽化产生更多的水蒸气。瓶内气压逐渐增大,气体'图乙

膨胀对外做功最终推出瓶塞。

2.实验现象:当瓶塞跳出时,瓶内出现白雾。说明水蒸气降温液化成了可以看到的

小水滴。

3.实验现象说明:气体膨胀对外做功,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4.实验4和实验5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典型例题:

1.如图所示,是研究“做功与内能改变的关系”的实验,玻璃瓶内装有少量水,用

塞子塞紧,并用气筒往瓶内打气,瓶内压强大到一定程度时,瓶塞就会跳起来。

(1)在这一实验过程中,你应当注意观察的是_____o

A.打气过程;姑

B.打气时瓶内水的情况W

C.瓶塞跳起的现象;ll

D.瓶塞跳起的瞬间瓶内出现的现象IH豹

(2)在你认为应当观察的一项中,你所观察到的现象是日

,这一现象所说明的问题是

2.如图所示,在用塞子封闭的瓶内装有少量的水,用打气筒往瓶内打气,观察到当

瓶塞跳起来时,可看到瓶内出现有雾,下面对这个现象的解释:

(1)瓶内空气内能减小;

(2)瓶内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雾;Xn\

(3)瓶内空气温度降低;

(4)瓶内空气推动瓶塞做功;

正确的解释顺序是:(填上相应的序号)

3.如图所示是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实验。,

(1)烧瓶内盛少量水,给瓶内打气,在瓶塞未跳起前,瓶

内气体的内能(选填“增大""减小''或"不■

变”),这是通过______(选填“热传递”或“做功”)\

改变了瓶内气体的内能。A\j

(2)继续打气,当瓶塞跳起时,观察到瓶口有“白雾”出•>

现。这是因为瓶内气体对外做功后,内能(选填“增

大”“减小”或“不变”),温度(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瓶

内气体中所含的水蒸气放热形成了小水珠,这一过程中,瓶内气体的内能转化

为瓶塞的能,这是通过(选填“热传递”或“做功”改变了瓶内气体的

内能。

4.如图所示为生活中常用的热水瓶,其外壁采用镀银的双力

并将中间抽成真空,这是为了减少o注入一定量的贡

立即盖上软木塞,软木塞会跳起来。这一过程中瓶内气体的

能转化为软木塞的机械能。汽油机的冲程也发生同

量转化。

5.如图,烧瓶内盛少量,给瓶内打气,可看到瓶塞跳起来,

个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给瓶内打气时,外界对瓶内气体做功

B.瓶塞跳起时,瓶内气体对外做功

C.给瓶内打气时,瓶内气体内能减小

D.瓶塞跳起时,瓶内气体温度降低

6.如图所示,在烧瓶内盛少量水,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

起来时,可以看到瓶内出现白雾。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瓶内的空气对瓶塞做功,空气内能减小,空气液化成白

B.瓶内的空气对瓶塞做功,空气内能增大,瓶底的水汽化

成白雾

C.通过打气筒压缩瓶内空气做功,空气内能增大,瓶底的

水汽化成白雾

D.瓶内的空气膨胀对外做功,空气内能减小,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白雾

[实验6]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

实验:

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

加热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

比较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看看这两种物质的吸热情

况是否存在差异。

可以使用的实验器材有: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玻璃

杯,温度计……

如图甲和图乙,利用电加热器来加热水和食用油。电

加热器每少放出的热量是一定的,当它浸没在液体中

时,可认为液体繁少吸收的热量相同。

请思考怎样得到相同质量的水和油。怎样比较水和油吸收热量的多少。设计表格。记

录并分析实验数据。

[测量器材]

测温度:温度计,测时间:停表。

[实验关键]

(1)实验设计:加热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

(2)测量数据:

液体液体液体升高的通电

液体

小组质量初温末温温度时间

名称

m/gh/℃tl/℃△t/℃t/min

1组水10015453010

2组食用油1001545304

3组食用油1001575608

(3)分析实验数据:

①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②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升高的温度越高,吸收的热量越多。

[要点探究]

(1)怎样得到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

提示:方法1:先确定需要水和食用油的质量,取两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测出玻璃

杯的质量,计算出玻璃杯和水的质量之和m,再把玻璃杯放在天平上,注入水,使玻

璃杯和水的质量之和为m,用同样的方法测出等质量的食用油。

方法2:先确定需要水和食用油的质量,再才艮据「计算出水和食用油的体积,

用量筒测出需要的水和食用油。

(2)实验中如何比较水和食用油吸收热量的多少?

提示:电加热器加热时间的长短。

(3)为什么要使烧杯、电加热器的规格相同?

提示:加热水和食用油的过程中,采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和烧杯,可以保证在加热

时间相同时,水和食用油吸收的热量相同。

[失分盲点]

(1)实验中要用相同的热源进行加热,以保证物质吸收

的热量相同。

(2)实验中运用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控制物质的质

量、初温和吸收的热量相同,通过比较温度计的示数反

映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不同。

典型例题:

1.小刚为比较A、B两种液体的吸热本领,组装了

如图所示的装置。他用完全相同的铁架台、石棉网、酒

精灯、烧杯、温度计各两个进行实验。

(1)实验应控制:两个烧杯中所装A、B两种液体的初温相同、相等。

(2)给两种液体加热,记录两种液体的初温和末温,当_________相同时,温度法升

高较多的液体其比热溶较O

(3)在实验过程中,小刚发现两液体温度都升高20℃时,A液体需加热5min,B液

体需加热lOmin,则液体比热溶较大

2.小明为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设计了

如下的实验方案:将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分别

装入烧杯中,固定在铁架上,用两个相同的酒

精灯同时加热水和煤油,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时每隔一段时间同时测量水和煤油的温

度。

(1)在安装、调整实验器材时,科学合理的顺

序是(图甲中):先调整固定_________位置,

再调整固定的位置(两空均选填

“A”或"B”)

(2)下表是小明记录的数居,由表格可知,实验中煤油和水吸热的多少是通过

_________来反映的(选填“温度计升-高的温度”或“加热史1•间的长短”)

物质次数质量m/kg升高的温度△/℃加热的时间t/min

10.1102

20.2104

30.1101

煤油

40.2102

(3)在此实9佥中,如果要使水和煤也5的最后温度相同,就目阻给水加热更长的时间,

此时,水吸收的热量__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煤油吸收的

热量。

(4)实验表明,(选填“水”或“煤油”)吸热的能力更强。

3.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情况”的实验中:

图甲国乙

(1)小丽和小明用一套器材做加热水和煤油的实验,如图甲所示。在组装器材时应

先调节(A/B)的高度,调节它的高度是为了。

(2)组装好器材,他们先后在同一个烧杯中称出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分别加热相

同的时间,比较水和煤油,得出结论。要完成该实验,除图甲所示器材外,

还需要的一个测量工具是O

(3)在对实验进行反思时,他们认为原方案有需要两次国热耗时长等缺点,因此改

进方案并设计了图乙所示的装置。与原方案相比,该方案除克服了上述缺点外还具有

的优点是O(答出一个即

可)

4.如图所示的是研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

实验装置。

(1)为了得到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应选的器材是

(2)为了比较水和沙子的温度变化情况应选的器材是

(3)实验中为了使水和沙子吸收相同的热量,你的体

积法是。

(4)实验时,观察到沙子的温度高得较快,这说明了o

(5)为了达到实验目的,在实验(4)的基础上,你认为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你又可以得出结论是o

(6)换用其他物质做实验,仍可得出类似实验(5)中的结论,由此你的实验结论是:

o为了表示物质在这种性质上的差异,而引入物理量_。

5.为了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小明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

A.在两个同样的烧杯中,分别装入等体积的水和煤油;

B.用两支温度计分别测出水和煤油的初温;

C.在烧杯中,分别放入电功率厢同的电热器,加热时间相同;

D.用温度计分别测出水和煤油的末温。

你认为:(1)步骤A存在的错误是:,应改为;

(2)步骤C,加热时间相同是为了使水和煤油;

(3)步骤B和D是为了得出水和煤油的o

6.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加热时间/min01234

甲的温度/℃3034384246

乙的温度/℃1018263442

1

甲乙

(1)实验中应量取质量_____________的甲、乙两种流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

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当它们吸收相同热量时,通过比较来判

断吸热能力的强弱。

(2)通过实验,记录数据如表格所示。从开始加热到42C,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热

量的关系为Q甲Q乙。

(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物质的吸热能力强。

7.如图甲所示,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

(1)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加入初温相同、相同的水和煤油(P水>P煤

油)。选用相同电加热器的目的是:使水和煤油在相同时间内O

(2)水和煤油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①根据图甲可判断出b物质是。

②根据图乙可判断出_________吸热能力强。

8.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将甲、乙▲-灯.

两种不同的液体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烧杯内,用相同8(1仙度

的电加热器同时加热。记录相关数据,并绘制出如图

的图像。(不计热量损失)[

(I)实验时,选用初温和_________均相等的甲、乙□/XI

两种液体。斤

(2)加热lOmin,甲吸收的热量__________(选填”大05101520—1白,.

时间,mm

于”、“小于”或“等于")乙吸收的热量,甲液体的沸点是°C。

(3)乙液体的比热容是甲液体比热容的倍。

9.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时,同学们用电加

热器同时开始均匀加热质量和初温相等的食用油和水,

装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食用油吸热升温较快,说明食用油吸热能力

较强

B.实验中,加热相同的时间,末温低的物质吸热能力强

C.实验中,将食用油和水加热到相同的温度时,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

D.在本实验中,物质吸热多少是由物质的种类决定的

10.某同学在做“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时,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水和煤

油加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他得到如下数据

物质次数质量m/kg升高的温度△)℃加热的时间t/min

10.1102

20.2104

30.1101

煤油

40.1202

(1)分析第1、2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

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有关。

(2)分析第1、3次数据,可以得出初步结论是:

(3)分析第、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质量相

同的同种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温度变化量有关。

[实验7]楼房暖气

想想议议:

我国北方3房中的“暖气”用水作为介质,把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带到房屋中取

暖。用水做输送能量的介质有什么好处?生活中,各种产业中,还有没有用水来加热

或散热的情况?

要点探究:

1.楼房“暖气”利用水作为传递热量的介质因为水的比较容较大。

2.汽车散热用的水箱里也是利用水作为介质的。

典型例题:

1.在我国北方的楼房中都装有暖气,这种用水作为介质的暖片,一般安装在窗户的

下面;这因室外的冷空气密度,进入室内后流动,热空气密度

,在室内向流动,使整个房间均匀受热。同时我们也常见在北

方寒冷的冬天,汽车驾驶员晚上休息前,一般都要将停着的汽车水箱里的水放掉,其

目的是O

2.我国北方的楼房中都装有“暖气”,暖气管道内是用水来做介质的,能把燃烧时

产生的热量带到用户的房屋中取暖。用水做介质是由于水的比热容(选填

“较大”或“较小”)o某暖气公司锅炉的出水温度为80℃,回水温度为60C,每小时

循环量为4m3,锅炉正常工作1小时向用户释放了J的热量(不计热量损

失)。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

[实验1]热机原理

热机:

如右图,在试管内装些水,用橡胶塞塞住管口,将水加热一段时间,

观察现象。

讨:这个过程中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转化的情况。

要点探究:

1.现象分析:酒精灯燃烧给水加热,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水

的内能,水温度升高,直至沸腾,汽化生成大量热的水蒸气,气压增

大,膨胀对外做功,冲出橡胶塞,瓶内气体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形成“白

雾”。

2.能量转化分析:酒精燃烧,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水蒸气冲出塞子,水蒸气的内能

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

3.揭示了蒸汽机(热机)的原理,即利用内能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典型例题:

1.如图2所示,在试管内装些水,用橡皮塞塞住,加热使水沸

腾,会看到橡皮塞被,这个现象与汽油机的冲

程相似,同时管口出现”白雾,这是管内水蒸气形成的小液

滴;在这个过程中,水蒸气的能转化为橡皮塞的,

能。酒精燃烧放出热量,酒精的能转化为水的能.

2.如图所示,在试管内装些水,用橡胶塞塞住管口,并将水加热

时间后,回答下面问题。

(1)写出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至少写两条),并分析产生

该种现象的原因

①现象:>原因:;

②现象:,原因:O

3.如图在试管内装一些水,用带玻璃管的胶塞塞住,在玻璃管口

放一个制作的小叶轮。加热试管使水沸腾,细心观察你会发现

,在此过程中是燃料的能转化为叶轮的

_________能。

4.装着开水的暖水瓶,有时瓶塞会自动弹起,推动瓶塞的能量来自

()

A.瓶塞的内能B.瓶塞的机械能

C.水蒸气的机械能D.水蒸气的内能

5.如图所示,在试管内装些水,用软木塞塞住,拿到酒精灯上加热

使水沸腾起来,水蒸气会把木塞顶出去,对于该过程,从能量转化和

转移的角度可用下边三句话来概括:①水和水蒸气吸热,内能增加;②酒精燃烧,酒

精的化学能转化成内能,传给水和水蒸气;③水蒸气对木寨做功,曲

机械能。以上三句话正确的顺序是()

A.①®③B.②③①C.②①③D.③②①

[实验2]四冲程汽油机工作过程

甲乙丙丁

想想议议:

1.在四个冲程中,压缩冲程和做功冲程各发生了怎样的能量转化。

2.哪个冲程使汽车获得动力?

3.哪个冲程排出了汽车的废气?

要点探究:

1.工作特点:燃烧时把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又通过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工作过程:

一个工作循环,活塞往复运动两次,曲轴转动两周,对外做功一次。

3.判断汽油机冲程的方法:看气门和活塞

(D判断吸气冲程和排气冲程:进气门打开,活塞向下运动是吸气冲程;排气门打开,

活塞向上运动是排气冲程。

(2)判断做功冲程和压缩冲程:两气门均关闭,活塞向下运动是做功冲程,向上运动

是压缩冲程;如果火花塞点燃必为做功冲程。

4.压缩冲程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5.做功冲程使汽车获得动力,其它三个冲程靠飞轮惯性实现。

典型例题:

1.汽车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汽车多数采用汽油机作为发动机,如

图是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循环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甲Z丙丁

A.甲冲程是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B.乙冲程是排气冲程

C.丙冲程是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D.丁冲程是吸气冲程

2.一台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的飞轮转速是1200转/分钟,则汽油机

每种完成_个;中程,做功_次,如图三所示,汽油机正处于压

缩冲程。

3.在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甲、乙是两个演示实验示意图;丙、

丁是四冲程汽油机关工作过程中的两个冲程示意图。与压缩冲程原

理相同的是乙。如图丁所示的演示实验;汽油机利用内能

来做功的冲程是丙图。

[实验3]燃料的热值

想想议议:

最M的种美很多,固体燃料有木柴、煤等,液体燃料有汽油、

酒精等,气体燃料有煤气、天然气等(右图)。根据你的经

验,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是不是相同?

要找出事实来支持你的观点,并进行分析。

燃烧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放出的热量是不同的。例如,燃

烧1kg煤放出的热量,是燃烧1kg木柴放出热量的两倍多。

我们把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与其质量之比,叫做这

种燃料的热值。

要点探究:

1.不同燃料的热能力不同,比较方法:①烧开同样一壶水,所需不同燃料的质量不同,

②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燃烧给水加热,水升高的温度不同,即放出的热量不同。以上

适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的思想。

2.热值的理解:热值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表示燃料完全燃烧时放热本领的大小,

取决于燃料本身的化学成分,与燃料的质量、燃料燃烧是否完全、燃烧快慢等无关。

3.利用热值计算燃料完全燃料放出的热量。

①固体、液体燃料:Q放=^lq(m表示燃料的质量)

②气体燃料:Q放=Vq。(V表示燃料的体积)。

典型例题:

1.为了探究燃料燃烧时放出热量的多少是否与燃料的种类有关,小明同学设计了一

个探究方案。

(1)你认为小明同学在实验时所选用的燃料的种类应是的,质量应是

的(选填“相同”或“不同”)。

(2)若燃烧放出的热量用水吸收,则实验中除了水的质量要相等外,你认为还应注

意的问题是:。(只要回答一种)

(3)通过比较,可以得出燃料燃烧放出

的热量与燃料的种类有关。

2.探究“燃料燃烧放热的多少与燃料的种类有

关”,小明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通过水温变化的多少来比较

(2)拟订实验步骤如下: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

分别装上___________的水,记下温度计的示

数;用天平分别测出__________的酒精和碎纸屑,将其放入装置中的燃烧皿内;同

时点燃酒精和碎纸屑,直至____________,记下两支温度计的示数。

(3)实验中某一时刻水温如图,为,通过实验可得到“不同燃料具有

不同的热值”的结论,但无法测算出酒精和碎纸的实际热值,其原因是

(写出一点)。

3.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的多少()(多选)

A.与燃料种类有关B.与燃料多少有关

C.燃料是否完全燃烧有关D,与燃料的比热容有关

[实验4]热机的效率

想想议议:

在内燃机中燃料是否能够完全燃烧?燃料燃烧释放的

能量都到哪里去了。

要点探究:

1.内燃机中燃料不能够完全燃烧。燃料燃烧释放的能

量一部分用来做有用功,一部分用来克服机械内部摩

擦损失了,排放的废气带走了大部分能量。

2.热机效率的计算

片义xlO(%

公式:

用炉子加热物体:Q总为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总=mq),Q有为被加热物质吸

收的热量;如果是太阳能热水器,则Q总为太阳辐射在热水器上的总能量,Q有为水

吸收热量;如果是电热器,则Q总为电流做功放出的热量(W=UIt)Q有为水吸收的热

量。

(2)变形公式:Q有用=nQ放。

3.失分盲点。

(D温度'"升高了”“降低了”是指温度的变化量,即△t;温度“升高到”“降低

到”是指物体的末温t。

(2)计算时,单位要统一,质量的单位是kg。

(3)水加热到沸腾后,继续加热,在计算水末温时,水温不能在100C以上。

典型例题:

1.汽油机等内燃机中,燃料燃烧释放的能量并不会全部用来做有用功,试在下图的

括号①、②内填出能量流失的形式。

(1)①;②o

(2)已知某台汽油机的效率是20%,如果这台汽油机用来做有用的能量是9X104J,

则这段时间里汽油机消耗了g的汽油(假设汽油的热值为4.5X107J/kg-l)

2.用煤气灶把2kg,初温为30℃的水烧到80C,消耗了20g煤气,已知水的比热容

是4.2X107J/kg,则水吸收的热量为多少?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多少?煤气灶

烧水的效率为多少?

[实验5]能量守恒定律

想想议议:

停止用力,秋千越摆越低;掉在地上的弹性小球会跳起,

但是越跳越低。

讨论秋千和小球在运动中的能量转化。

为什么它们的高莞会逐渐降低?是否丢人了能量?

你认为减少的机械能到哪里去了

要点探究:

1.秋千和小球下落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上升时,动能转化重力势能;除此之外,

它们与空气摩擦,使一部分机械能转化成为内能,导致机械能逐渐减少,所以摆动和

跳起的高度越来越低。

2.以上事例中,秋千和小球的机械能逐渐减少,机械能不守恒,减少的机械能转化成

了内能,能量总量保持不变,服从能量守恒定律。

典型例题:

1.秋千荡起来,如果不继续用力会越荡越低,甚至停止;皮球落地后,每次弹起的

高度都会比原来低,在这两个过程中,机械能了,转化成了能,机械能

是否守恒_______能的总量是否守恒_______»

2.如图所示,此图为小球在地面弹跳的频闪照片。根据此图,此下分析正确的是

A.小球在下落时,它的重力势能减小,动能不变

B.小球在上升时,它的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减小

C.小球在弹跳过程中,它的高度下降,机械能减小

D.小球在弹跳过程中,它的高度下降,机械能不变

3.如图所示是小球在地面弹跳的频闪照片,下列分析图片后

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A.小球从最高处下落时重力势能不断增大,动能不断减小

B.小球从接触地面到离开地面时,弹性势能先变大后变小

C.小球从接触地面到离开地面时,主要是弹性势能和重力

势能之间在转化

D.小球的弹起的高度逐渐减小,是因为重力势能不断转化

为动能的结果

4.掉在水平地面上的弹性小球会跳起,而弹跳的高度会越

来越低,图示是小球弹跳的频闪照片,小球在1、2位置的

高度一样。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在1、2位置的势能相同,机械能也相同

B.小球在1、2位置的动能相同,2位置的机械能较小

C.小球在1、2位置的机械能相同,2位置的动能较小

D.小球在2位置的动能较小,机械能也较小

[实验6]永动机

想想议议:

右图是一种设想中的永动机,它通过高处的水流冲击叶片,叶片的转

动用来对外做功,同时带动抽水器从低处将水抽到高处,从而循环工

作。你能不能从能量守恒的角度说明它为什么不能一直工作下去?

要点探究:

在能量转化的过程中,总会有一部分能量以热的形式向四周扩散,成

为无用的能量。该装置工作过程中,存在摩擦,有部分机械能会转化

成内能,所以抽水机的机械能会逐渐减小。所以,这种永动机不能一

直工作下去。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实验1]摩擦起电

演示:

在干燥的天气里,衣服表面容易吸附灰

尘;与头发摩擦的塑料尺,塑料笔杆,,

能吸起纸屑;用塑料梳子梳头,头发随

着梳子飘起来……

要点探究:

1.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

起电,带电体能够吸引纸屑等轻小物体。

2.实质: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

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3.摩擦起电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典型例题:

1.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这是

现象。将梳子靠近纸屑会发生如图所示的情景,说明

带电体具有的性质。

2.在干燥的天气里,用干毛巾擦镜子,镜子表面上往往粘有-

很多“毛毛”,这是因为镜子表面带了,这种现象叫做,这种现象

的实质是O

3.在秋冬的干燥天气里,当你在黑暗中脱下含懵纶材料的衣服时,会看到“闪光”,

是时听到“啪啪”的声音,对于这一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感应起电现象B.接触起电现象

C.摩擦起电现象D.电荷中和现象

4.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

A.摩擦产生了正电荷

B.丝绸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玻璃棒上

C.丝绸上的一些负电荷转移到玻璃棒上

D.玻璃棒上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弱,使一部分电子从玻璃棒上转移到丝绸上

5.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摩擦起电的是()

A.在干燥的天气中脱毛衣时,听到轻微的“僻啪”声,甚至在夜晚能看见火花

B.用梳过头发梳子靠近细细的自来水水流时,水流被及收过来

C.用干燥的毛刷刷毛料衣服时,毛刷上吸附着许多细微脏物

D.表面平整光洁的两个铅块,压在一起很难分开

[实验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演示: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1.用丝稠摩擦两根玻璃棒,手持一根玻璃棒,靠近另

一根被吊起的玻璃棒(如右图)。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手持用毛巾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被吊起的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观察有什么

现象发生。

要点探究:

1.两种电荷

(1)正电荷: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相同的电荷。

(2)负电荷: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相同的电荷。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典型例题:

1.在“探究电荷的种类和相互作用规律”的实验中:

(1)发现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时会相互_________,而丝绸摩擦过的玻璃

去靠近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之间会相互____________O如图,由此可得出结

论是:O

(2)把其它经过摩擦而带电的物体分别去靠近上面的玻璃棒和橡胶棒,发现若眼玻

璃棒吸引的,就会跟橡胶棒排斥;而跟橡棒吸引的,就会跟玻璃棒排斥,由此可得出

的结论是0

2.如图甲所示,小丽用气球在头发上蹭几下,头发就随着气球飘起来,这表明摩擦后头

发丝和气球带上了电荷,由于这两种电荷相

使头发随气球飘起来。

3.在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会发现头

发随梳子飘起来,而且发生越梳越蓬松,这里涉及到物理知识

有:(1);(2)。

4.用丝绸摩擦两根玻璃棒,手持一根玻璃棒,靠近另一根被

吊起的玻璃棒时,现象如图甲箭头所示远离。而手持毛皮摩擦

过的像胶棒,靠近被吊起的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时,现象如

图乙箭头所示靠近。那么()

A.图甲中两玻璃棒互相吸引B.图乙中橡胶棒与玻璃棒互相排斥

C.图甲、乙中的玻璃棒带不同种电荷D.图乙表明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5.(2025•自贡)将一根塑料绳一端扎紧,把绳尽可能撕成细丝,

用手从上向下捋几下,发现细丝张开了(如图所示)。细丝张开的原

因是()

A.异种电荷相互吸引B.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C.分子间相互排斥D.分子间相互吸引

6.在干燥的环境中,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与轻小物体靠近,出现了互

相吸引的现象,根据这一情景可以判断()

A.玻璃棒可能带负电B.玻璃棒可能不带电

C.轻小物体可能带正电D.轻小物体可能不带电

7.如图所示,用餐巾纸摩擦一根可以绕支架自

由转动的吸管,使它带上电,现用另一带电玻璃

棒靠近吸管的一端,发现它们互相排斥,关于这

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吸管带的是正电

B.吸管在摩擦中失去电子而带负电

金属球

金属杆

金属箔

验电器

要点探究:

1.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2.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3.接能带电:用带电体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就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验电器

的两片金属箔上,使两片金属箔带了同种电荷。

4.利用验电器判断带电体所带电荷的种类:已知验电器原来带电荷的种类。

(1)若张角变大,则所带电荷与验电器所带电荷为同种电荷。

(2)若张角减小,则所带电荷与验电器所带电荷为异种电荷。

(3)若张角先变小后变大,则所带电荷与验电器所带电荷为异种电荷。

备注:验电器金属箔片张角越大,表明物体所带电荷越多。

典型例题:

1.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玻璃棒在摩擦的过程中

电子,若把它和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接触,会发现验电器金属箔片张

开,如图所示,原因是

O

2.验电器可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若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说明验

电器()

A.带电B.带正电C.带负电D.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

3.实验室里常常用检电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

的金属球,可发现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会因排斥而张开,对这一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金属箔带正电,金属球不带电

B.金属箔和金属球都带正电金属球

金属杆

C.金属箔带正电,金属球带负电

D.金属箔和金属球都带负电

4.一个完好的验电器,其金属箔片已张开一定角度,现金属箔

在拿一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

发现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增大了,这说明

验电器

A.验电器原来带正电B.验电器原来带负电

C.验电器原来不带电D.验电器原来的带电情况无法确定

5.你有几种方法可以检验一个物体是否带电?具体谈一变。

[实验4]导体和绝缘体

演示

电荷在金属棒中的定向移动

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电,B不带电。可以扯到A

的金属箔张开,B的金属箔闭合。

1.用橡胶棒把A和B连接起来(图甲)观察A、B金属箔的张

角有什么变化。

2.再次使A带电,B不带电。用带有绝缘柄的金属棒把A和B

连接起来(图乙),观察A、B金属箔的张角有什么变化。与

用橡胶棒的情况一样吗?

要点探究:

1.现象L用橡胶棒连接扯到A、B金属箔的张角没有变化,

说明电荷没有发生定向移动,即橡胶棒不易导电,属于绝缘体。

现象2:用金属棒连接看到验电器A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变小,

B的金属箔,由闭合变开张开,表明有一部分电荷通过金属棒

从A移动了B,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即金属棒容易导电,属于A力也

导体。

2.金属导电、靠的是自由电子。它是金属内部的部分电子可自由移动,所以叫自由

电子。

3.延伸: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自

由电子带负电荷,其定向移动的方向跟电流方向相反。

典型例题:

1.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验电器A的金属球,使A带

电,另一个验电器B不带电(如图甲所示)。用金属杆把A和B连接起来,

A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填“填大”或“减小”),B的金属箔(填

“张开”或“不张开”)(如图乙所示)。在这个现象中,有电子从验电器

移动到验电器,使验电器B也带了电。

2.如图所示,一个带正电的验电器A和一个带

负电的验电器B,当用一根带绝缘柄的金属杆将

它们连接起来时,发生移动的电荷是,

该电荷移动的方向是,金属杆中瞬间的

电流方向是(最后两空都选填“从A到

B”或“从B到A”)o

3.如图所示,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

带负电,B不带电,用带用有绝缘手柄的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B中正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A,A金属箔的张角减小

B.A中的自由电子通过金属棒流向B,B金属箔的张角增大

C.A中负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B,B中正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A

D.金属棒中瞬间电流的向方从A流向B,B金属箔的张角增大

[实验5]让小灯泡持续发光

想想做做

有如下器材:小灯泡、小电动机、蜂鸣器各一个,一个开关,一©不能把电汕的两端

节电池(带电池盒)和一些导线(如下图)。先后三次连接电路,阳:二二二;二皆:

分别使小灯泡亮,电动机转,蜂鸣器发声。小灯泡、电动机、峰四”且祛佳仕一把.

要点探究:

1.实验结果表明,要想上小灯泡亮、电动机转、蜂鸣器发声,必须要有电池(cell),

还要用导线将它们与电池连接成闭合的回路。

2.电路组成: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路线。

3.只有电路才合时,电路中才有电流,用电器才会通电工作。

4.不能把电池的两端用导线直接连在一起!这样会造成电源短路,使电路中电流过

大,从而烧坏电源。

典型例题:gg____

i.如图出示电路,用导线把一个小灯泡和开关连接起来,要使—[不:

灯泡发光,必须在“a、b”两端接入,还需要o4当

2.央视《是真的吗?》节目中,主持人做了“电池+口香糖锡纸-——*

=取火工具”的实验:取口香糖锡纸,剪成条状,将锡纸务带锡二―

面的一端接在电池的正极,另一端接在电池的负极,很快发现纸条中间处开始冒烟,

起火苗,如图所示。这是因为锡纸是(选填“导体”或“绝

缘体”),将它的两端直接接入电池正负极,就会造成,

迅速产生大量的,使温度达到锡纸的而使之燃烧,

锡纸中间剪成凹形,是为了增大此处的(选填“电流”或

“电阻”)使实验易成功。

3.如图,某同学将一张细条状铝箔纸的两端分别压在干电池的正

负极,发现铝箔发热并燃烧,关于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A.实验时干电池的正确极与正极相连

B.用普通纸代替铝箔纸也能燃烧

C.实验中铝箔纸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D.该实验能说明短路带来的危害

[实验6]二极管

想想做做

利用发光二极管判断电流的方向

发光二极管是一种电子无件,简称LED。它的两根引脚中较长的为正极,较短的为负

极。当电流由正极经过LED流向负极时,LED发光。

表明它处于导通状态;反之,电流不能从负极流向M

正极,LED不会发光(如右图)。所以根据其发光与1

否可以判断电路是否有电流及电流的方向。

请你将LED接入某路中,闭俣开关。观察LED是否

发光,判断电路中电流的方向。负极极负极卜正极

要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