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美术欣赏(高职公共 )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_第1页
大学生美术欣赏(高职公共 )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_第2页
大学生美术欣赏(高职公共 )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_第3页
大学生美术欣赏(高职公共 )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_第4页
大学生美术欣赏(高职公共 )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美术欣赏作者:单位:目录·Ⅰ·第一单元中国绘画艺术赏析第一节中国古代绘画

第二节中国近现代绘画

第二单元中国雕塑艺术赏析第一节中国古代雕塑

第二节中国近现代雕塑

第三单元中国建筑、园林艺术赏析第一节中国建筑艺术

第二节中国园林艺术第四单元中国工艺艺术赏析第一节中国工艺艺术概况第二节中国工艺艺术名作第五单元外国绘画艺术赏析

第一节外国古代绘画

第二节外国近现代绘画

第六单元外国雕塑艺术赏析第一节外国古代雕塑

第二节外国近现代雕塑·Ⅱ·第七单元外国建筑艺术赏析第一节外国古代建筑艺术

第二节外国现代建筑艺术

第八单元外国艺术设计赏析第一节外国现代艺术设计

第二节外国后现代艺术设计参考文献概论一、美育及美术美育亦称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它以特定时代、特定阶级的审美观念为标准,以形象为手段,以情感为核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通过美育,可以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见图0-1)说:“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可见,美育是审美与教育结合的产物,它的本质特征就是情感性。由于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审美标准,因而美育具有一定的功利性,它在不同的时代受制于不同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又由于美育的本质在于情感性,而美感是内在的、超功利的,故美育的最终价值还是指向“至高的善”。它所要培养的审美意识及其倡导的审美的人生境界,是不同时代、图01蔡元培不同地域的人们共同追求的至上理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美育既通向人类历史文化的最大纵深,又关联着人类社会的未来,它是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对话的桥梁。美育的加强与否,也就不仅关系着一个民族的兴衰,亦关系着人类社会的生存质量。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整个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德育、智育、体育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美育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人类自身美化、改善人格塑造的重要途径。美育在培养学生成才方面所起到的独特作用,是其他教育所无法取代的。

图0-1蔡元培图0-2彩陶鱼纹人面美是人类天性的一种表达,人总是要知善恶、懂美丑、辨是非的,而且人的这些观念尤其应该在人生的早期去培养,然而对人的一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美育往往在不同程度上被忽视了。其实美育对于教育目标的实现,对于个体人格的构建和境界升华,乃至对于个人一生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价值。人们不仅期望以美育提升人类个体的生命意义和价值,也期望以美育来承载人类的人文关怀和诉求。因此许多的有识之士都已经形成这样一种共识: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忽视美育的教育是低质量的教育。艺术的教育是美育教育的主要内容,美术则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美育教育的主要门类之一。美术,通常是指运用有形的物质材料,如绘画所用的纸、绢、布、墨、颜料,雕塑用的泥土、石料、金属、木头等,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和审美价值、人们可以直接感觉到的视觉形象的艺术,因而美术又被称为造型艺术或视觉艺术。举例来说,同样的陶盆,在原始部落中两个不同的制造彩陶的先民手中,一个只能做出素胎烧制的陶盆,另一个却能在盆里的底面刻画上生动的鱼纹人面图案(见图0-2)。同样是能够盛水的器皿,后者却已能够显出对自然观察后的一种感悟。需要注意的是,环纹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品,而陶罐却不是。在后者中,我们既可以看到作品表面那和谐的形色,又可以领略由此所表现出来的内容。在传统意义上,美术总是被简单的当做是绘画,其实随着美术与人类生活的日益密切联系,美术的范畴已经扩展到既能满足人们实用需要,又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各种实用艺术,如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在进入到现代生活之际,人们对美术的感知越来越宽泛,现代生活质量的提高使人们对美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即使是专业的美术工作者们,也在不断地兼收并蓄各种实用的美术形式,并将纯艺术融入到现代生活中去。因此现代美术的范畴已经涵盖到了更大的领域。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摄影等内容。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大美术”。2005年中国画坛溘然长逝的著名画家陈逸飞先生就是一位典型的现代“大美术家”。陈逸飞曾以他的绘画风格而闻名画坛,他的油画无论是在技法方面还是在色彩方面,都有相当高深的造诣。他的油画《黄河颂》和《攻占总统府》(与魏景山合作)(见图03)称得上是中国现实主义绘画创作的杰作。水乡风景、音乐人物、古典仕女还有西藏风情都是陈逸飞画笔下的主要题材。它们表现出一种美丽的怀旧,以其东方意味感动着观众,也赢得了国际市场的认可。美术形式的多样性不仅仅是体现在美术可以存在于不同的领域中,同时也表现在人们对“美”的不同认知上。美术的形式是最复杂的,差异很大,不同品类的作品甚至难以找到可比性,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群对于美有着不同的理解,正所谓“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但是对于美术品却有着普遍的美的本质认同,所谓艺术没有国界就是这个道理。一个“有音乐的耳朵和有色彩的眼睛”的人,会是一个善于发现艺术、懂得生活的驾驭者。现代艺术风云变幻,美术处在不断裂变的时期,有的甚至完全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力和心理承受的范围,甚至经常使我们的视觉陷于狂欢的极限和审美的疲惫。但是对于美的追求是在不断地发展的,对于美的追求也是一以贯之的。昔日的经典已经变成今天的传统,今天的流行也许将成为明天的传统和经典。只要我们把握了欣赏美术的基础,或许就能够成为欣赏真美的主人,也会成为自己的主人。图0-3《攻占总统府》二、美术的起源要鉴赏美术,就要了解和懂得美术的一些基本规律和美术史知识。美术是怎样产生的,是首先应当了解的。当然,这个问题如同整个艺术的起源问题一样,还在不断地探索研究之中。在考古学和美术史上,人们常常把原始社会早期的石制生产工具,称做“原始美术”或“原始造型艺术”。这些经过加工的石制生产工具,虽然与天然的石块大不相同,而且其中物化着人的智慧和才能,体现着人的意志和愿望,包含着艺术活动的因素,也同时孕育着人类早期审美意识的胚胎。但是,它完全是为着实用目的而制造的,并不是作为纯粹审美意义的艺术活动而出现的。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讲,它并不是人类最早的美术遗物。现已发现的真正的人类最早的美术遗物是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的一些装饰品(如我国“山顶洞人”的装饰品)和欧洲的洞穴壁画,以及一些小型雕刻。这些东西产生的时间约在公元前四、五万年到公元前二、三万年之间。在这些人类最早的美术遗物中,最突出的是欧洲的洞穴壁画和一些小型雕刻。(1)先看洞穴壁画。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和法国拉斯科洞穴壁画,是现已发现的欧洲许多洞穴壁画中最著名的两处。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是1879年被发现的。当时的一个西班牙工程师为了在业余时间收集化石,带着四岁的女儿来到了这个洞穴。由于洞口很低,大人不便入内,工程师的小女儿怀着好奇心点燃了一支蜡烛,进入了这个洞穴。突然她被一只直瞪瞪的公牛的眼睛吓坏了,于是叫来了父亲。原始社会洞穴壁画的宝库就这样偶然地被人发现了。这个洞穴很大,长约270米,壁画则集中在入口处长18米、宽9米的地方。上面画的主要是各种动物,包括十五头野牛、三只野猪、三只母鹿、两匹马和一只狼。其中有些动物画得比真的还要大。各种动物形象之间虽无内在联系,但它们形态生动,绘画技法简练,并已使用多种颜色。由于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所表现的惊人的生动性,使得当时欧洲许多学者都不承认是出于原始人的手笔,有人甚至反诬发现这个壁画的西班牙工程师为骗子,污蔑他是雇佣了当代画家画下的。直到这位工程师去世后,在1895年又在法国多尔多涅地区的山谷中相继发现了不少同样性质的洞穴壁画,才使人们逐渐确认这些壁画是原始社会晚期的产物,是现已发现的人类最早的绘画遗迹。在法国发现的许多原始洞穴壁画中,最著名的是1940年在一次偶然事件中发现的拉斯科洞穴壁画。拉斯科洞穴壁画位于法国西部比勒高省的多尔多涅附近,全洞由主洞、后洞、边洞和联系这三个部分的走廊所组成,是已发现的洞穴壁画中规模最大的一个。在洞内的壁画上,画了许多野马、大牡牛、驯鹿、山羊等动物。主洞岩壁的正面所画的大牡牛长达5米,充分显示了原始绘画的巨大气魄。(2)至于小型雕刻,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就是在法国上比利牛斯山的罗尔特洞内发现的、雕刻在碎骨片上的正在渡河的鹿群。它虽然只是一个残片,但对鹿群过河的情况作了生动而有趣的刻画。骨片的边缘上可以看出一只跑着的鹿的后腿,后面跟着另一只鹿,最后一只大鹿回过头来警惕地向后看,好像在呼喊落在后面的小鹿。这时期的人们大约还不会描绘河中的流水,他们就聪明地画了几条游动的鱼,以此来表示鹿正在渡河。小型雕刻的另一类代表作,是一些妇女雕像(绝大多数学者认为它们是最早的雕塑作品)。例如在法国组赛尔出土的《手持牛角的妇女》,它是雕刻在一块石板上的女性裸体浮雕,表现一个手拿牛角主持原始宗教仪式的妇女。其他还有—些散见于欧洲广大地区的女性裸体雕像,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奥地利维林多夫出土的石雕女裸体像(欧洲学者称之为“维林多夫的维纳斯”),如图0-4所示。图0-4《维林多夫的维纳斯》这些雕像,从形象塑造上看当然还很幼稚,甚至显得有些丑。但值得注意的是,它已经能够突出地表现出妇女的主要生理特征。虽然《维林多夫的维纳斯》这一雕像脸部的刻画被省略掉了,但是这一雕像所体现的女性的主要特征非常清楚,并且加以极大的夸张。它以其肥胖、成熟而有力的形态,显示出了宏伟的纪念碑式的气度。整个雕像象征着旺盛的生育力,说明原始人对本部落生存的关注,因为对生活在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原始人来讲,女人怀孕和生育,是一件不可思议的奇迹,一个部落能否生存下去,完全取决于这种奇迹,所以这类雕像很可能是原始部落神圣的生育神。当然,上面所举的只是现已发现的人类最早的美术遗物的少数实例,并非它的全部。从这些人类最早的美术遗物,我们可以从中探究出人类美术起源的更为本质的东西。有关美术起源的理论主要有以下五种。1.模仿学说模仿学说是一种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最古老的理论,始于古希腊哲学家。这种学说认为:模仿是人类固有的天性和本能,艺术起源于人对自然的模仿。在古希腊哲学家看来,所有艺术都是模仿的产物,美术也不例外。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创作靠人的模仿能力,而模仿能力是人从孩提时就有的天性和本能。”继古希腊哲学家之后,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法国的狄德罗、俄国的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都在不同程度上继承和发展了这一学说。这种理论一直到19世纪末,仍然具有极大的影响。今天,信奉模仿学说作为艺术起源的美术家已经不多,因为事实上有很多现象,很难用模仿的冲动去解释。但模仿学说仍有它一定的价值,它揭示人类一种比较原始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与艺术恰恰是相通的。不管原始人由于什么原因创作和制作了原始艺术,这些艺术的本身却无疑是由模仿得来的,也就是说,模仿即使不是动因,也至少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我们从今天所发现的原始艺术作品中不难看出,模仿是大部分原始艺术创作和制作的主要方法。而其他方法,如表现和象征的方法都是从模仿之中发展演变而来的。2.游戏学说游戏学说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它是包括美术在内的艺术理论中较有影响的一种理论。其代表人物有德国著名美学家席勒和英国学者斯宾塞,因此人们把游戏学说称之为“席勒—斯宾塞理论”。席勒在《美育书简》中,首先提出艺术起源于游戏的观点,他认为艺术是一种以创新形式外观为目的的审美自由的游戏。“自由”是艺术活动的精髓,它不受任何功利目的的限制,人们只有在一种精神游戏中才能彻底摆脱实用和功利的束缚,从而获得真正的自由。游戏学说强调了游戏的冲动、审美的自由与人性完善之间的重要联系,对于我们理解艺术在审美方面的发生具有重要价值。它揭示了艺术发生的生物学和心理学方面的某些必要条件,揭示了精神上的自由是艺术创造的核心。但是,它把艺术看成是脱离社会的绝对的纯娱乐性活动,且偏重从生理学的意义上来看待艺术的起因,过分强调了艺术与功利的对立,有绝对化和片面性之嫌。3.表现学说表现学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自我表现和情感交流的需要。情感表现是艺术最主要的功能,也是艺术发生的主要动因。持这一理论的有英国诗人雪莱、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还有欧美的一些当代美学家。在他们看来,原始人所有的艺术只有一个最主要的动力,那就是他们通过各种艺术来表达他们的情感,从而促成了艺术的发生和发展。例如,托尔斯泰认为:艺术起源于一个人为了要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递给别人,于是在自己心理层面重新唤起这种感情,并用某种外在的标志表达出来。这些外在标志就是其所表达的艺术形象。通过这些艺术形象的传递,使别人也能体验到同样的感情,作者所体验到的感情,感染了所有的观众和听众,这就是艺术活动。如果说,人类的科学主要是与理性、认知相联系的话,人类的艺术就更多的是和感性、情感联系在一起。自我表现和情感交流的确是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表现情感也是推动艺术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心理动力。但是,人类表达情感的方式是多样的,而且,艺术也不仅仅是表达情感的工具。因此,这一学说并不能完全说明艺术起源的全部原因。4.巫术学说巫术学说是西方关于艺术起源的理论中最有影响、最有势力的一种观点。这种理论是在直接研究原始艺术和原始宗教巫术活动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最早由英国著名人类学家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到。这种观点用实用性来解释艺术的起源,认为在原始人的心目中,最初的艺术有着极大的实用价值。按照这种理论,原始人所描绘的史前洞穴壁画中,虽然有许多在我们今天看来很美的动物形象,当时却只是出于一种完全与审美无关的动机,即实用需要的巫术活动。原始洞穴壁画中这些身上有被刺中或击伤痕迹的动物形象,成为支持艺术产生于巫术学说的有力证据。巫术学说对于我们理解原始艺术,特别是原始美术发生的动力,以及这些艺术在当时条件下非审美的性质具有重大意义。但巫术学说把精神动机视为原始艺术发生的唯一动机,忽略了隐藏在精神动机后面的动因,因而也不能完全解释原始艺术的真正的起源。5.劳动学说劳动学说在我国艺术理论界占主流地位。众所周知,原始社会早期的石制工具,从严格的意义上讲,虽然并不能算作人类最早的美术品,但它已经包含着艺术活动的因素,蕴藏着艺术品的萌芽,同时也孕育着人类早期审美意识的胚胎。这说明美术的幼芽起源于劳动。原始社会的人类从最早的只会制作石器工具,发展到能用自己的手生动地描绘像阿尔塔米和拉斯科洞穴壁画中的许多动物,刻画渡河的鹿群,表现妇女形体的生理特征。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手的灵巧性,只有这样才能像恩格斯指出的:“在这个基础上它才能仿佛凭着魔力似地产生了拉斐尔的绘画、托尔瓦德森的雕刻以及帕格尼尼的音乐。”而手的这种灵巧性和高度的完善,也正如恩格斯在同一著作中指出的:“手不仅是劳动的器官,它还是劳动的产物。”这说明正是劳动为艺术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生理基础。同时,也正是由于劳动的需要,促进了美术的产生。人类最早的美术品产生时,人们还处在渔猎生活阶段,能不能捕获到足够食用的动物,是关系到原始猎人的生存的大问题。因此,关于捕获动物的一些必要的知识对原始猎人是至关重要的。这些知识从何而来呢?主要靠他们的实践,特别是靠他们在同各种动物的接触中,通过长期的观察研究,掌握这些动物的特性和生活方式,以便有效地捕获它们。而当时还没有文字,这些有关捕获动物的知识只能依靠图画来表达。所以,原始社会的绘画艺术,它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为了使人们了解怎样才能捕获到他们所需要的动物。正因为这样,原始社会的绘画艺术的内容,几乎没有例外地都是野兽——可供人食用的野兽的形象。而且据考古学家们研究,欧洲的许多洞穴壁画中的动物形象的位置的安排是人们按照当时人类与哺乳动物关系的远近以及熟悉的程度,而把他们的狩猎对象分别画在洞穴的不同位置上。例如在拉斯科洞穴中,原始猎人居住的洞穴中央画着野牛、野马;在中央住处的外圈,画的是野鹿、猛犸、象和大角山羊;而犀牛、狮子、熊则被画在洞穴的最深处。总之,它描绘的动物的重点,是当时的狩猎技术所能猎取的动物。也有人认为像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具有原始巫术的作用,即画出这些动物是为了通过原始的宗教仪式祈求狩猎的胜利,但它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劳动生活的需要。至于前面谈到的那些裸体的妇女小雕像之所以在那个阶段出现,而男子雕像则发现得极少,这正是当时处在母系氏族社会制度下的原始人类崇拜女性的反映。同样的像阿尔塔米拉、拉斯科洞穴壁画中的动物形象所表现出的惊人的写实能力,也决不是偶然的,因为处在狩猎生活阶段的人们,猎获动物几乎是他们唯一的生活手段,而牛、马、鹿在当时还是野生动物。为了猎获它们,人们必须对牛、马、鹿的动作、习性非常注意。正因为这样,几万年前的人们就有可能很好地抓住每种动物的主要特征,把它们描绘得生动活泼。这说明,正是劳动、生活创造了艺术。劳动创造了世界,也产生了最早的美术品。劳动人民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三、美术的主要门类及特征美术是一个外来词汇,日语中美术一词是根据英语词汇意译而来。但是在汉语中没有与之完全对应的词汇,比较接近的词汇就是图画。所以很长时期以来,相当多的人对于美术的认识都是很片面的,认为美术等同于图画。同时,中国古代重绘画、轻实用艺术,美术就是绘画的观念影响也很深。随着近现代美术的发展,美术的范围正变得越来越大,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也显得越来越重要。美术的种类是非常丰富多彩的。从观赏性角度来讲,主要包括绘画和雕塑两大类,这是普通意义上美术的分类。绘画,根据使用的物质材料和工具的不同,又可分为中国画、油画、水彩画、水粉画、版画、素描等画种。雕塑也有圆雕和浮雕等多种形式,所用的材料则有石、木、泥、石膏等。根据美术的功能不同,美术又可以分为纯美术和实用美术。纯美术就是以审美为主要目的,纯精神性和欣赏性的美术,主要是指绘画、雕塑等。实用美术,主要是指以实用为主要目的,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美术。实用美术同样包括两大类,即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纯美术并不排斥功利,实用美术也追求审美,只是各自的侧重点不同而已。目前,国内外对工艺美术的概念理解虽然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一般来讲,工艺美术包括了传统的手工艺品和现代商业美术两大部分。传统手工艺品如玉雕、象牙雕刻、漆器、金属工艺品、染织和陶瓷等;现代商业美术主要是指商品标志设计、包装装潢设计和商业广告设计等。建筑之所以也属于美术的范围,是由建筑本身所包含的技术科学和艺术两重性所决定的。任何一个建筑物总是以某种空间形态的物质结构矗立在大地上,这就必然有一个造型是否美观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建筑和雕塑一样是一种非常具体的造型艺术。虽然美术的种类繁多,但是它们都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形象,反映客观世界和表达作者对客观世界的感受,都是具有造型性、视觉性、空间性和静态性等基本特征。具体到每一种美术形式,又有自己的特殊性,从而构成不同的艺术特征。下面就从美术鉴赏的角度分别介绍一下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的主要特征。(一)绘画绘画是美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使用笔、刀等工具,墨、颜料等物质材料,通过线条、色彩、明暗及透视、构图等手段,在纸、纺织品、木板、墙壁等平面上,创造出可以直接看到的并具有一定形状、体积、质感和空间感觉的艺术形象。这种艺术形象,既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也包含着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反映了画家的思想感情和世界观,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美感,使人从中受到教育和美的享受。从绘画的种类、形式来讲,绘画在整个艺术门类中是最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之一。图0-5《长征中的贺总》郑作良从绘画的种类来分,它可以分为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素描、速写等。其中有些画种因为使用的物质材料、工具或表现技法不同,又可分成不少样式。例如,中国画可以分成壁画和卷轴画两大类,从表现特点上又可以分成工笔画、写意画和兼工带写三种;版画可以分成木刻、铜版画、石版画、丝漏版画、胶版画等,其中木刻又可以分成黑白木刻(见图0-5)、套色木刻。由于木刻的制作技法不同,又有水印木刻、油印木刻之分。如果按照绘画的社会作用和它采取的表现形式,习惯上又分成宣传画(招贴画)、年画、漫画、连环画、组画和插图等绘画体裁。这几种绘画可以不限于运用某一种物质材料和工具。例如,可以用油画、水粉画作宣传画,也可以用中国画、版画等画种来画宣传画。如果再从绘画表现的题材内容来分,一般习惯把绘画分成肖像画、风俗画、历史画、风景画和静物画等几种。同样的,这几种绘画也不限于使用某一种物质材料和工具,即用油画的方式可以画肖像画、风俗画、历史画、风景画和静物画,其他画种也大都可以用来画上述几种题材的绘画。具有悠久传统的中国画,除了上面一些区分方法外,还根据它独特的装裱形式分为“手卷”、“挂轴”、“册页”等几种绘画,不仅种类和形式丰富多彩,而且由于各个国家和民族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世界各国的绘画在艺术形式、表现手段、艺术风格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一般认为,从古埃及、波斯、印度和中国等东方文明古国发展起来的东方绘画,与从古希腊、古罗马绘画发展起来的以欧洲为中心的西方绘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两大绘画体系。它们在历史上互有影响,对人类文明做出了各自的重要贡献。图0-6《吉普赛女郎》哈尔斯但是,不管是东方绘画,还是西方绘画,它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有其共同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它是通过可以直接看到的、有形有色的具体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和抒发画家对客观现实的感受的。在塑造具体的而且可以直接看见的艺术形象这一点上,它比小说、诗歌显得具体和形象,更易为广大群众所接受。但是,由于一幅绘画一般只能表现一个相对静止的瞬间,不能像小说、诗歌、电影、戏剧那样表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过程,也不能像小说、戏剧那样可以从人物的对话,或者通过概括的说明来介绍人物和事件,所以,它又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克服这种局限性,优秀的绘画作品善于选择人物或事件最富有概括性和表现力的瞬间。这种瞬间形象在画面上虽然是固定不变的,但由于绘画提供的人物形象是具体的而且可以直接看到的,只要刻画得好,也同样可以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古今中外的许多名画都可以说明这一点,如《吉普赛女郎》(见图0-6)。另外,绘画所使用的物质材料和工具,如纸、木板、笔、墨、颜料、刀等,比之其他艺术(如文学)更有它特殊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文学作品虽然也要使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笔、墨水、纸张),但它只是单纯起一种工具的作用,与作品所要塑造的艺术形象并无不可分割的关系。然而,绘画则不同。它所使用的物质材料除起一种工具的作用外,物质材料本身固有的特性,也是创造艺术形象、图0-6《吉普赛女郎》哈尔斯特别是构成审美价值的重要因素。例如,中国画的笔情墨趣、油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感,木刻的刀法和“木味”等,不仅与艺术形象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而且它本身也具有审美价值。此外,绘画在题材范围方面比其他艺术更广泛。例如,小说和戏剧不能以自然风景或静物作为自己的主要描写对象,但在绘画中,风景画和静物画都是一种完全独立的绘画体裁,而且它在历史上还一度成为绘画艺术的主体。也正因为绘画比之其他艺术在取材范围上更为广泛,所以,绘画是整个美术以至整个艺术门类中特别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之一。(二)雕塑雕塑是造型艺术的一种,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雕刻指用各种可塑材料(如石膏、树脂、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玉块、玛瑙、铝、玻璃钢、砂岩、铜等),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雕、刻通过减少可雕性物质材料,塑则通过堆增可塑物质性材料来达到艺术创造的目的。雕塑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紧密相关,同时又受到各个时代宗教、哲学等社会意识形态的直接影响。在人类还处于旧石器时代时,就出现了原始石雕、骨雕等。雕塑是一种相对永久性的艺术,古代许多事物经过历史长河的冲刷已荡然无存,历代的雕塑遗产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人类形象的历史。传统的观念认为雕塑是静态的、可视的、可触的三维物体,通过雕塑诉诸视觉的空间形象来反映现实,因而被认为是最典型的造型艺术、静态艺术和空间艺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改变,在现代艺术中出现了反传统的四维雕塑、五维雕塑、声光雕塑、动态雕塑和软雕塑等。这是由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出现,冲破了由牛顿学说建立的世界观,改变着人们的时空观,使雕塑艺术从更高的层次上认识和表现世界,突破三维的、视觉的、静态的形式,向多维的时空形态方面探索。圆雕、浮雕和透雕(镂空雕)是雕塑的基本形式。所谓圆雕就是指非压缩的,可以多方位、多角度欣赏的三维立体雕塑。手法与形式也多种多样,有写实性的与装饰性的,也有具体的与抽象的,户内的与户外的,架上的与大型城雕,着色的与非着色的等;雕塑内容与题材也是丰富多彩,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动物,甚至于静物;材质上更是多彩多姿,有石质、木质、金属、泥塑、纺织物、纸张、植物、橡胶等。圆雕作为雕塑的造型手法之一,应用范围极广,也是老百姓最常见的一种雕塑形式。所谓浮雕是雕塑与绘画结合的产物,用压缩的办法来处理对象,靠透视等因素来表现三维空间,并只供一面或两面观看。浮雕一般是附属在另一平面上的,因此在建筑上使用更多,用具器物上也经常可以看到。由于其压缩的特性,所占空间较小,所以适用于多种环境的装饰。近年来,它在城市美化环境中占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浮雕在内容、形式和材质上与圆雕一样丰富多彩。它主要有神龛式、高浮雕、浅浮雕、线刻、镂空式等几种形式。我国古代的石窟雕塑可归结为神龛雕塑,根据造型手法的不同,又可分为写实性、装饰性和抽象性三种雕塑;高浮雕是指压缩小、起伏大,接近圆雕,甚至半圆雕的一种形式,这种浮雕明暗对比强烈,视觉效果突出;浅浮雕压缩大、起伏小,它既保持了一种建筑式的平面性,又具有一定的体量感和起伏感;线刻是绘画与雕塑的结合,它靠光影产生,以光代笔,甚至有一些微妙的起伏,给人一种淡雅含蓄的感觉。明去掉底板的浮雕则称透雕(镂空雕)。把所谓的浮雕的底板去掉,从而产生一种变化多端的负空间,并使负空间与正空间的轮廓线有一种相互转换的节奏。这种手法过去常用于门窗栏杆家具上,有的可供两面观赏。在明代家具图0-7老花梨木螭纹玫瑰椅中多有使用这种方法,如明代的老花梨木螭纹玫瑰椅(见图0-7)。除上述三种形式外,雕塑按其功能,大致还可分为纪念性雕塑、主题性雕塑、装饰性雕塑、功能性雕塑以及陈列性雕塑五种。所谓纪念性雕塑是以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的人或事件为主题,也可以是某种共同观念的永久纪念,用于纪念重要的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一般这类雕塑多在户外,也有在户内的,如毛主席纪念堂的主席像。户外的这类雕塑一般与碑体相配置,或雕塑本身就具有碑体意识。主题性雕塑顾名思义,它是某个特定地点、环境、建筑的主题说明,它必须与这些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点明主题,甚至升华主题,使观众明显地感到这一环境的特性。它可具有纪念、教育、美化、说明等意义。这一类雕塑紧扣城市的环境和历史,可以看到一座城市的身世、精神、个性和追求。装饰性雕塑是城市雕塑中数量比较大的一个类型,这一类雕塑比较轻松、欢快,带给人美的享受,也被称之为雕塑小品。它所表现的内容极广,表现形式也多姿多彩。它创造一种舒适而美丽的环境,可净化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培养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我们平时所说的园林小品大多都是这类雕塑。功能性雕塑是一种实用雕塑,是将艺术与使用功能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它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也丰富了我们的环境,启迪了我们的思维,让我们在生活的细节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美。功能性雕塑其首要目的是实用,比如公园的垃圾箱、大型的儿童游乐器具等。陈列性雕塑又称架上雕塑,由此可见尺寸一般不大。它也有室内、外之分,但它是以雕塑为主体充分表现作者自己的想法、感受、风格和个性,甚至是某种新理论、新想法的试验品。它的形式手法更是让人眼花缭乱,内容题材更为广泛,材质应用也更为现代化。雕塑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紧密相联,同时又受各个时代宗教、哲学等社会意识形态的直接影响。例如,法国旧石器时代的圆雕裸女和牝马、野猪等浮雕,反映了人类对自然力的崇拜和对动物的崇拜以及认识人本身、认识世界的过程;秦始皇陵兵马俑再现了两千多年前的帝国大军的威势。雕塑是时代、思想、感情、审美观念的结晶,是社会发展形象化的记录。(三)工艺美术工艺美术是造型艺术之一。它是一种集装饰、绘画、雕塑为一体的空间性的综合艺术。工艺美术品是以美术的技巧制成的各种与实用相结合并有欣赏价值的工艺品。它是因人们的实际生活要求而产生的,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极密切的关系。中国工艺美术的历史悠久,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国际上素负盛名。工艺美术起源于人类开始制造工具的时代。工艺美术大多是劳动人民直接创造的,同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密切相关。它的产生常因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经济条件、文化技术水平、民族风尚和审美观点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特色。工艺美术品的类别比较复杂,按其适用性来分,可分为日用工艺和陈设工艺;按工艺手段来分,可分为陶瓷工艺、金属工艺、玻璃工艺、编结工艺、绣织工艺、雕刻工艺、搪瓷工艺、漆器工艺种种。而且,各类工艺中又可以细分,如根据原材料质地的不同,雕刻工艺又可下分为牙雕、玉雕、石雕、珊瑚雕、木雕、竹雕、驼骨雕、牛骨雕、铜雕、铜刻、丝刻、砖刻、金石、印纽雕刻等多种类别。根据工艺技法的差别,绣织工艺中的“绣”,除京绣、苏绣、粤绣、湘绣四大名绣外,还有彩锦绣、桃花绣、补绣、辫绣等。此外,绘画工艺中有内画、羽绒画、贝壳画、烙画、丝绒画等。编结工艺中有竹编、草编、棕编、麦秆编等。民间工艺中有剪纸、风筝、花灯、泥人、面人、糖人、料器制品等。工艺美术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它同建筑一样,具有两种基本的社会职能,即同时满足人们生活上的实际需要和思想上、美感上的需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工艺品首先是适用的,然后才是美的。不能照明的台灯,不能书写的钢笔,无论其外形装饰多么精美,也是没有审美价值的。正因为这样,许多陈设工艺在设计上也就朝着适用的方向发展,如装饰用大型插屏可兼作挡风和分隔大型厅堂的屏风就是一例。但这并不否认单纯装饰用的工艺美术品的存在与发展。从广义上说,装饰用的陈设工艺其装饰功能的发挥,即是它的适用性的一种体现。由此看来,日用工艺品的审美价值主要是通过适用性的发挥才得以完美体现的。而对陈设工艺品来说,它的适用性正是通过审美价值显示出来的。在这里,“适用”是具体的,“美”是抽象的,这种“具体”和“抽象”的对立与统一,使得许多工艺美术品能历经世事沧桑而永葆其环境的、历史的毋庸置疑,适用与审美相结合,是工艺美术本质的、首要的特征。工艺美术品的审美性还同时受到工艺种类特性的制约。各类工艺品的审美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就看这类工艺品的特征是否得到完美的发挥。因此,当我们在鉴赏工艺美术作品时,必须看其自身工艺特征在制作过程中受材料、工具、制作水平的限制的发挥程度,发挥程度越高,其工艺美学价值就越大。同时,物质材料本身固有的特性,也往往是构成工艺品审美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大理石的天然花纹、家具的木纹、玉石的温润和光泽,本身就给人以美感,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加工就可以做出许多巧夺天工的工艺品。如今,随着新工艺的不断出现,新材料的不断扩充,使现代工艺美术有了更为宽广的发展前景和空间。(四)建筑建筑,它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统称,工程技术和建筑艺术的综合创作,各种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的建造活动。从而可知,建筑是人类为自己创造的物质生活环境,即人类生活所必需的居住和活动的场所,也是为满足人们生活、生产或从事其他活动而创造的空间环境。建筑艺术是一种立体艺术形式,是通过建筑群体组织、建筑物的形体、平面布置、立面形式、内外空间组织、结构造型,亦即建筑的构图、比例、尺度、色彩、质感和空间感,以及建筑的装饰、绘画、雕刻、花纹、庭园、家具陈设等多方面的考虑和处理所形成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图0-8人民英雄纪念碑

建筑起源于人类劳动实践和日常生活遮风雨、避群害的实用目的,是人类抵抗自然力的第一道屏障。作为人类重要的物质文化形式之一,车尔尼雪夫斯基一针见血地指出:“建筑作为一种艺术,比其他各种实际活动更专一无二地服务于美感要求。”而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主要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实用与审美相统一,建筑空间与实体的对立统一,静态的、固定的、表现性的、综合性的实用造型艺术,内容表现上的正面性、抽象性和象征性,建筑与环境的协调等。从而可知,建筑艺术与其他造型艺术一样,它主要通过视觉给人以美的感受。同时,建筑艺术是一种立体艺术形式,故建筑艺术形象具有特殊的反映社会生活、精神面貌和经济基础的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不断进步,建筑功能越来越复杂,发展到现代,已与手工业方式决裂,而与大生产相联系,受现代意识形态和其他艺术形式的影响,已经在传统建筑的基础上产生了巨大的飞跃,显示出崭新的风貌。它重视功能要求,采用新结构、新材料,主张空间和体形灵活自由地组合,简化建筑装饰,注意抽象形式的应用以及和周围环境的和谐。建筑艺术的代表作品,不再是宫殿、神庙、陵墓之类,而是企业、学校、旅馆、办公楼、文化中心等。建筑艺术的类别复杂而繁多,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类。大体上有这样几类:从使用的角度来分类,有住宅建筑、生产建筑、文化建筑、园林建筑、纪念性建筑(见图0-8)、陵墓建筑、宗教建筑等;从使用的建筑材料来分类,有木结构建筑、砖石建筑、钢筋水泥建筑、钢木建筑等;从民族风格上来分类,有中国式、日本式、意大利式、英吉利式、俄罗斯式等;从时代风格上来分类,可以分为古希腊式、古罗马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古典主义式等。从流派上来分类,就更多了,西方有历史主义、野性主义、新古典主义、象征主义、有机建筑、高度技术等不胜枚举的流派。建筑艺术是物质功能性与审美功能性相结合的艺术。建筑的物质功能性是指建筑的实用性、群众性、耐久性。所谓实用性,即是说建筑的目的首先是为了“用”,而不是为了“看”。即使是纪念碑、陵墓也要考虑举行纪念仪式时人流活动的具体要求。其他各类艺术,美可以是唯一目的或主要目的,而建筑却必须和实用联系在一起。建筑的实用性特点,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也就是说,建筑物对人类生活的功能好坏,往往决定着人们观感的美与丑,因而建筑的审美意义,有赖于实用意义。现代科技手段日新月异,建筑环境与要求也随着人类审美变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材料的丰富、对建筑物新功能诉求的增多,使得现代建筑艺术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也拥有了更宽广的发展前景。四、美术欣赏的意义及方法美术欣赏是一种以美术作品为对象的特殊思维活动。它是一种审美的认识活动,也是一种审美的创造活动,还是一种艺术语言的情感交流活动,是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一)美术欣赏的意义首先,美术欣赏可以帮助我们开阔眼界,扩大我们的知识领域。对任何人来讲,不管如何的见多识广,也不可能亲身观察和体验到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然而借助古今中外的许多优秀的美术作品,却可以使我们形象地接触到许多个人生活经历远远不能涉及的广阔领域。以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美术作品为例,上至五千年前的彩陶(见图0-9),中经历代的许多绘画、雕塑、工艺品和建筑艺术,直到现代反映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满足人民艺术享受的各种美术作品,都可以帮助我们开阔眼界,从中了解到许许多多从书本上和个人经历所无法得到的生动而丰富的景象。至于外国古代和现代的美术作品,那就更为人们展示了一个个陌生而有趣的广阔世界,而设计作品则可以帮助人们认识现在所处的世界及其特点。所以,通过对古今中外各种美术作品的鉴赏,可以帮助我们扩大知识的领域。其次,美术欣赏可以陶冶人的思想情操,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美术欣赏中欣赏活动的特点首先表现在是一种感觉和理解、感情和认识相结合的精神活动。因此,欣赏者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而提高认识、受到教育的过程,表现为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就是对人们思想情操的陶冶过程。例如,我国原始社会的彩陶和商周的青铜艺术以及其他许多巧夺图0-9舞蹈纹彩陶盆

天工、光彩夺目的工艺品,使人们强烈感受到我们祖国历史的悠久和文化的灿烂,从而不断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思想感情的过程,其本身就是提高精神境界的过程,也是人们获得一种美好境界的过程。再次,美术欣赏是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理解力的最重要途径。按照美的原则创造出来的美术作品,反过来又会对人们起着美德教育的作用,从而提高人们欣赏美术的能力。这种欣赏美术的能力的积累就是人的美术素养和审美理解力。审美理解力,是在感受的基础上,把握自然事物的意味或艺术作品的意义或者内涵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美术鉴赏的实践。对于美术作品看得越多的人,就越能鉴别和欣赏美术。我国古代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刘勰说的“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有比较才有鉴别,多欣赏一些古今中外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是提高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主要途径。(二)美术欣赏的方法美术欣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提高个人美术欣赏的能力要有相应的美术知识,具备一定的美术修养。这要求我们首先要了解美术方面的常识,其次需要学习美术史方面的知识。例如,美术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上有哪些美术风格流派和艺术大师?不同时代的美术作品有哪些不同的特点?任何的美术都是在继承前人美术的基础上创作和发展的,不了解美术发展历史,就没有相应的参照系去比较和评价美术。图0-10《日出·印象》莫奈我们只有具备丰富的美术史知识,才能更准确和深入的去品味和欣赏作品。例如欣赏油画,如果我们了解西方油画的不同风格和流派,便会对眼前的油画有更深的了解和感受,理解古典油画的典雅、浪漫派油画的热情、印象派油画的光感(见图0-10)等。如果我们了解油画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了解层层罩色的薄油技法同直接用笔触表现对象的油画技法的区别,就能从作品中品尝到更多的艺术趣味。此外,要培养审美感受能力。美术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它需要鉴赏者用视觉和情感去真诚地感受作品。因为美术作品本身就是美术家用独特的艺术语言表现自己感受的物化形态,它饱含着美术家的情感和感受。培养敏锐的审美感受力是美术欣赏者所应具备的先决条件。所谓的审美感受力,是通过感官对自然艺术形式的敏锐把握。这种把握不是从科学或者实用的角度去分析和归纳对象,而是对形式的一种直观的体验,对形式中所包含的情感因素或生命的运动形式的直接把握和领悟。例如在大自然中,从大海起伏不定的波涛运动里感受海洋的呼吸;在夏夜湛蓝宁静的星空下,体验到宇宙的宽容和星星的调皮;从树叶中那错综复杂的叶脉中感觉到生命的顽强……只要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经常地感受和体验,自然中的种种生命形式与人类复杂的内在情感体验之间相互作用,最终会变为稳定、巩固而持久的审美体验。审美感受力的培养还应该注重去感受绘画作品中色彩、线条、构成等艺术形式给我们的情感体验。例如凡高的绘画(见图0-11),旋转飞舞的线条,强烈的色彩,笔触明显的用笔,都令人感到作品富有运动感和视觉冲击力,感受到作者不平静的内心世界。要尽可能地发挥视觉的感受力,直观作品,从作品的形式中获得能够打动人的情感体验。通过经常接触艺术品的训练,人的审美感受力会变得更加的敏锐和丰富。不断地接触、观赏和评价美术作品,在美术作品欣赏中积累审美经验,也是提高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美术的欣赏力需要后天的培养。为什么人们通常都会喜欢欣赏写实的绘画,而对于抽象的、夸张的现代派作品不感兴趣,是因为人们对写实的美术作品有一定的欣赏经验,可以对作品的真实性、内容情节、人物形象做出一定的评价和比较。由于对现代派作品接触少,缺乏审美经验,因此人们不知道应当从什么角度去欣赏。只有通过不断地鉴赏和比较,才能积累对美术作品的敏锐感觉,从而更好地欣赏美术作品。图0-11《向日葵》凡高1第单元中国绘画艺术赏析美术欣赏中国绘画有着悠久的传统和历史,是世界文化史中的一朵奇葩。中国绘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长河中留下了许多传世杰作,展子虔的《游春图》、阎立本的《步辇图》都是我们所熟知的古代绘画中的珍品杰作。近代之后,中国绘画同样取得了光辉的成就,徐悲鸿、齐白石等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大画家。通过对中国绘画的学习和欣赏,我们一方面可以了解和感知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自身的素质,提升自身修养。本章导读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绘画艺术的基本发展脉络。

2.熟悉中国绘画史中的著名作家及代表作品。第一节中国古代绘画一、中国古代绘画艺术概况(一)秦汉时期绘画秦汉时代,对画工和画家做了不少记述。汉元帝时的御用画工毛延寿,就是一个很好的肖像画家,把人物的相貌和年龄特质都能画得很逼真。同时,汉代石刻画像石、画像砖等存世很多,因而汉代又可以石刻艺术为其特征。另外,在辽宁的辽阳、营城子,河北望都等地发现许多汉墓壁画,说明汉朝时的壁画也开始盛行。从汉墓壁画的表现手法和特点来看,大都以朴实的墨线勾出形象的轮廓,然后用朱、青、黄等明快的原色加以点染,具有技法古拙而风格鲜明的特点。(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东晋时期顾恺之的《文史箴图》,是为西晋诗人张华《女史箴》一文作的几段插图,在我国是最早的卷轴绘画,在中国和世界画史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化艺术的勃兴期。曹不兴、卫协、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等大画家蔚然并起,他们继承秦汉艺术的传统,并大大发扬创造,后人对他们的评语是:“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说明三人各有其独特的绘画风格。顾恺之画中的线条,具有连绵不断、悠缓自然、非常匀和的特点。历代画家称他的用笔“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或是“青云浮空,流水行地”。陆探微是顾恺之的学生,画中的线条有连绵不断之状,而被人称为“一笔画”。从文献记载获知张僧繇作画时,“笔才一二,像已应焉,”有点像后来的速写法,后来人将此种画法与顾、陆连绵不绝的一笔画加以比较,则形成了“疏体”与“密体”两画派。同时随着佛教的传入,他们又受外来艺术的影响,宫廷、殿堂、寺院中的壁画大大超过了汉代。艺术表现手法和绘画题材也更加丰富多彩,花鸟画正在兴起,人物形象描写已达到较高的成就。山水画虽说已开始出现,但山水树石还很稚拙,它们作为人物的背景时,比例和处理上都不很恰当。例如,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卷一中说:“其画山水,则群峰之势,若钿饰犀栉,或水不容泛,或人大于山。率皆附以树石,映带其地,列植之状,则若伸臂布指。”此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绘画艺术的繁荣和发展,绘画的收藏、欣赏、评论之风也日益兴盛,产生了第一批系统的绘画理论著述。其中南齐画家谢赫的《古画品录》是我国现存的一部最早绘画理论著作。书中对魏晋至南齐的27个画家分作六品加以评论,书前序中提出的“六法论”,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转移模写,成为我国历代绘画批评与绘画创作所遵循的准则,一千多年来,对我国绘画创作和绘画理论批评发生了很大的影响。(三)隋唐时期绘画(三)隋唐时期绘画魏晋南北朝绘画的高度成就,为我国唐宋时代艺术高潮的到来打下了深厚的基础。隋唐时期,在我国古代绘画发展史上是一个光彩夺目的阶段。特别是唐代为我国文化艺术史揭开了光辉的一页,在世界文化史上闪烁着金光。在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随着唐代国势强大,经济发展,文化也出现了繁荣的景象。文学有韩愈、柳宗元等;诗歌有李白、杜甫等;书法有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等;绘画有阎立本、李思训、吴道子、王维、韩干、周昉、边鸾等;雕塑有杨惠之。隋唐时期的著名画家,据记载有二百多人,真是大家辈出,繁星满天,形成了我国古代文化的光辉灿烂时期。主要表现有以下四个方面。(1)绘画的题材广泛。唐代的绘画艺术,从题材范围上来说,大大地突破了过去宗教题材的束缚。描写贵族妇女生活的仕女画,特别是适应统治阶级和士大夫审美趣味的山水画和花鸟画发展起来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山水画已经从过去主要作为人物背景的陪衬,而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科,出现了像李思训、王维那样杰出的山水画家。同时花鸟画也开始兴起,当时能画花鸟一类著名的画家,已有二十多人。其中以唐代晚期的边鸾和刁光胤最为著名。边鸾擅长画孔雀、折枝花卉、蜂、蝶和各种名贵花卉禽鸟;刁光胤善画竹石、禽鸟、猫、兔,画花鸟最为精美。此外还出现了许多善于画某一类题材的画家,如曹霸和韩干善于画马,戴嵩善于画牛,薛稷善于画鹤,李渐善于画虎,卢弁善于画猫,冯绍正善于画龙,姜皎善于画鹰,李逖善于画昆虫,萧悦善于画竹等。绘画艺术中这种专题分科的现象,充分说明了唐代绘画题材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和画家描绘现实生活的能力有了迅速的提高。(2)绘画艺术的风格丰富多彩。在唐代,即使是画同一种题材,也呈现出各种不同风格。例如,吴道子的山水画显然有别于李思训的山水画,李思训的“青绿山水”工细严整,细如毫发,属于“工笔”画;吴道子的山水超脱酣放,饶有清新的意境,属于“写意”画。阎立本和张萱、周昉的人物画也有明显的区别,他们尽管风格不同,又都具有共同的时代特点。这种特点主要表现在形象丰腴而瑰丽,结构豪华而紧凑,色彩绚烂而调和,曲眉丰颊,浓丽多姿,脸庞都是胖胖的,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懿德太子墓中的壁画人物更是如此,表现了一种健康奋发的时代精神,使人一看便知道这是唐代的作品。唐:簪花仕女图(3)唐代绘画在创作方法和表现技巧方面有显著进步。盛唐以前勾的线条无论在人物或山树中,用笔大都没有或极少顿挫。山石树干亦无皴法,又大都填以青绿重色,涂染匀净,较少变化。在晚唐孙位《高逸图》的布景中,已能见到皴染周密的树石了。同时许多画家都注意写生,一方面以大自然为师,另一方面依靠自己对大自然的切身感受。尤其是盛唐时期著名的山水画家张瘧所说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思想,成了后代画家进行艺术创造的箴言。在绘画表现技巧方面,人物画中所表现的人体解剖知识,山水画和楼阁画中处理空间远近的方法,以及吴道子等名画家运用线条刻画形象的特点等,都是唐代绘画艺术的一种重要发展。孙位:《高逸图》(4)绘画理论的著述根据文献记载唐代流传下来的理论著作,计有20多种,重要的著作如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李嗣真的《后画品》、彦棕的《后画录》、裴孝源的《贞观公私画史》、朱景玄的《唐代名画录》等。其中以《历代名画记》价值最大,是我国绘画理论的一本重要著作。你了解《文史箴图》吗?谈谈你的看法。小贴士(四)五代两宋时期绘画1.五代绘画成就五代的绘画艺术上承唐朝余脉,下开宋代新风。可分作三个地区来叙述:(1)中原地区由于战乱频繁,许多画家为了逃避战乱,隐居深山不出,用毕生的精力去画山水,以此来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和希望,因此这个地区的山水画的发展特别迅速。荆浩和关同(皆为后梁人)就是这一地区的代表。他俩以墨笔勾皴渲染的“全境”山水画,有的略加淡色,大变前代青绿勾填之法。同时他们对水墨的运用,可说是进入了一个成熟的阶段。(2)西蜀地区的经济条件比较优越,战乱少,中原地区的一些画家在唐末、五代初去西蜀地区避难的很多,再加上西蜀政权首先在宫廷里设立“图画院”,对聚集画家和推动绘画艺术的发展,起着显著的作用。由于这些原因,西蜀地区就成为当时绘画艺术活动的中心。山水画,尤其是花鸟画在这里有了很大的发展。黄筌、黄居记父子和南唐徐熙在这方面的成就最大、最突出,成为我国古代花鸟画中两个主要的流派。黄筌的绘画风格一向以富丽工巧为其特点,先用极细而不太浓的墨线勾勒出物体的部位和轮廓,然后填以色彩。这种画法,一般称之为“勾勒法”。黄筌的儿子继承了这种画法,形成了花鸟画中的所谓“黄体”。徐熙的绘画风格朴素自然,然后略施色彩,也就是说,以线条墨色为主,设色技法为辅,并且讲究线条和色彩的互相结合,不使线条为色彩所掩没。这种画风,后世称为“徐体”。因此当时人们评论说:“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但是,徐熙的这种注重“笔法”而轻于色彩的画法,到了他的孙子崇嗣等人手里,由于受到黄筌画派的影响,而产生了花鸟画法中的“没骨法”,即不用墨色勾勒出物象的骨干和轮廓,而直接用彩色来绘画。(3)江南地区的南唐和西蜀一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受战乱破坏也少,早就是文学艺术家聚集之地。宫廷里也设有“图画院”,所以无论是人物画、山水画还是花鸟画,都有显著的成就。人物画方面,可以周文矩和顾闳中为代表。周文矩的“战(颤)笔”衣纹,在人物画的技法中可算是开创了一种新风格。花鸟画方面,以徐熙为代表。山水画方面以董源和巨然为代表,他们两人生活在江南,都善于描绘江南山水秀丽明快的特色和气氛,绘画史上称他们为“江南派”,善于表现平淡天真的江南风景,尤能体现风雨明晦的变化。这一画派对宋元以后的山水画有很深的影响。2.宋代绘画成就五代的封建割据和混乱的局面,到北宋而归于统一。因此,宋代是继唐之后的又一个文化艺术的黄金时代。继承五代皇家画院而创立的翰林图画院,以图画开科取士,罗致天下的优秀画家,重写生、讲法理,以十分严谨的艺术创作态度,精工细写,为中国画的写实求真也作了很大的贡献,促进了院内外画家在艺术创作上的争荣并秀。学画必言北宋,许多佳作成为后世的典范。具体说来,宋代的绘画有三大成就。(1)绘画的题材范围更为广阔。宋代绘画的题材,从都市生活和农家生活的描写,人物的肖像到描写古代事迹的历史画,如李公麟的《兔胄图》、陈居中的《文姬归汉图》等;从大自然的瑰丽景色到细小的花草甲虫,无不被纳入画幅。宗教题材的人物画在宋代初年,虽然还有很大的发展,但以后不再像过去那样主要用来描写神仙鬼怪或贵族生活,而让位于描写现实的民间生活和社会风俗的风俗画,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2)山水画和花鸟画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出现了各种风格的画派,成为历代绘画中最突出的部分。北宋初期最有代表性的山水画首推李成和范宽,他们继清明上河图北宋绘画还出现了新的倾向:北宋末南宋初的画梅名家扬补之的《四梅图》卷将绘画艺术与诗词、书法相结合;北宋后期,有米芾的“浓墨”云山;同时,我们又看到了比较工整的文同墨竹画和苏轼的“不求形似”干笔勾皴的“枯木怪石图”等。友情提示承了荆浩的以水墨为主的山水画传统,主要是表现北方雄浑壮阔的自然山水,与另一山水画家关仝一起,被认为是“三家鼎峙,百代标程”的大师,继起者有王士元、王瑞、燕文贵、许道宁、高克明、李宗成、丘纳,但在具体的创作上,却超过了前人。南宋李唐、刘松年和马远、夏圭合称为南宋四大山水画家,不再讲求山川形势的完整性,往往是突出某一个局部,加以集中和强化的描写。北宋初年的花鸟画受黄筌画派的影响,过了近一百年后,赵昌、易元吉、崔白等人出现,“黄派”的花鸟画才丧失它的统治地位。宋徽宗赵佶执政的时期是宋代花鸟画进入全盛的时期。他大力发展了皇家的画院,积极提倡花鸟画,对促进花鸟画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花鸟画发展到了南宋,画风大都精密细致,艳丽生动,画小幅为最多,以林椿、李迪、毛益等人为代表。(3)绘画的形式和风格更加多样化。卷轴画的形式迅速发展起来,成为我国绘画的一种主要形式。同时既有用作屏风和团扇、装饰的小幅,也有像《清明上河图》那样规模宏大的长卷;既有富丽堂皇而工整细秀的花鸟画,也出现了充分运用水墨、有很高概括性和抒情性的水墨写意画,如法常和尚的《写生蔬果》。(五)元代绘画元代在绘画方面,废除了宋代盛极一时的画院。许多画家不愿意为元代统治者服务,隐居山林,以艺术来发泄自己对现实的不满,这就使元代的绘画艺术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从绘画艺术和现实生活的关系来看,风俗画日益衰弱,“文人画”笼罩着艺坛,绘画题材范围大大缩小,山水画成为元代绘画艺术的主要部门,与这有关的是“四君子”(梅、兰、竹、菊)之类的题材,也就渐渐流行起来。赵孟頫虽然也兼学唐人青绿山水、工笔人马,但他的墨笔山水以及竹木兰石等,扩大了干笔勾皴画法的范围。米派云山以高克恭的继承而流行起来。钱选学赵伯驹青绿山水,却更拙朴,人物花鸟则比较工细,淡冶清秀,他还提出行家(内行)、利家(外行)画之说,实际上就是“文人画”与非文人画之分。黄公望专画山水,有墨笔勾破和浅绛着色等多种画法,技法上继承赵氏而有所发展,其追随者有陆广、马琬等人;吴镇山水学董、巨圆润之笔;倪瓒多用侧锋淡墨,山水构图又比较复杂;王蒙画作集唐宋名家之长,融会贯通,以“繁”著称,这四个人被称为“元季四大家”。除他们之外,著名的元代画家还有王渊、王绎、陈琳、李衎、柯九思、王冕等。在画史上尤以王冕擅长墨梅最为有名。(2)从绘画艺术的创作倾向来看,写意之风特盛。不论是花鸟画,还是山水画,都是如此,这是元代主要流派的共同特色。同时讲究诗、书、画结合的风气也日益流行,倪瓒每幅画上常常有很长的题跋来增强绘画的效果。这种风格在以后的文人画家中,有无数的追随者。(3)元代的壁画艺术也十分兴盛。这些壁画都是劳动人民和民间艺人创作的。例如山西洪洞县广胜寺明应王殿内的元代壁画,内容不仅涉及宗教的题材,而且极其生动地描绘了元代戏剧演出的情况。山西永济县永乐宫的壁画,更是元代壁画的杰作。(六)明代绘画明代继承宋制,重立画院。从洪武、永乐到宣德、成化、弘治时期,基本上形成了三大体系,即继承元代水墨画法的文人画,宫廷院体画,活跃于江浙一带民间画坛的浙派绘画。在这三部分绘画中,后两部分起着主导作用,影响较大。但此时期的统治阶级极端专制,画家稍不留心,就会受到打击。例如戴进的《秋江独钓图》里画一个垂钓人穿件红袍,被认为是对做官人的污蔑而遭到了迫害。加以统治阶级有意识地提倡复古,一般的画家大多以模仿宋人为满足,于是反映现实生活的人物画和风俗画进一步衰落,文人的绘画则继续向着写意、水墨方面发展。但是民间的绘画艺术还在健康地发展着。除了历史悠久的壁画艺术以外,版面插图和民间年画,由于元明两代戏曲、小说的成就,为它的发展与繁荣创造了有利条件,所以得到蓬勃的发展,给明代的绘画艺术输送了新的血液。明代人物画,万历年间有丁云鹏、吴彬,较后有崇祯年间的陈洪绶、崔子忠。陈氏亦兼工山水画,人物造型奇古,笔法圆健,自成一家,与崔氏并称为“南陈北崔”。闽人曾鲸的彩绘肖像画,流派甚为广远。尤其是陈洪绶对临摹唐宋画名迹既是老手也是高手,即使是鉴定专家亦难以分清。明代的山水画特点是各种画派相继而生。早期以浙江画家戴进为代表的“浙派”山水画为主流,作品大都雄浑劲健,奔放而有气魄。其他的成员还有吴伟和王履。明代中期沈周和他的学生文征明等人,主要是继承“元四家”的绘画传统,风格相近,且都是苏州人,称他们为“吴派”。在明中期以后,“吴派”取代了“浙派”的地位,“吴派”弟子很多,影响也大。明代后期,董其昌是一个重要的“吴派”山水画家和书法家,并用书法入画,所以明代后期有很多画家都受他的影响。明代的花鸟画风格多样,画派也多。主要的派别有边文进、吕纪、陆冶等经黄筌为师的“妍丽派”,林良的“写意派”,周之冕的“勾花点叶派”,陈淳、徐渭的“水墨写意派”等。“妍丽派”在明代前期影响较大,后来日益衰退,而让位于“水墨写意派”。“水墨写意派”从宋元时代开始发展,到了明代中后期成为一种风尚。同时“四君子”一类的题材在明代十分流行。在文人画家中,用水墨写意的方法画兰、画竹,成了一种普遍的风尚。壁画艺术在明代不如过去那么兴盛,但在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和创造下,仍在继续发展。最著名的是北京西郊法海寺的宗教题材壁画,具有工丽严谨而又奔放的特点,很明显地继承了历代壁画艺术的优良传统。院体画——专指封建时代为皇室宫廷供养的专职画家的作品,一般讲求工细、整饬、富丽堂皇,有较强的装饰性。一些效法宫廷画家的作品,亦称“院体画”。文人画——亦称“士大夫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文人、士大夫的绘画。文人画作者一般回避社会现实,寄情山水花鸟,以标榜浩然正气。文人画作品讲求“书卷气”,注重笔墨情绪,脱略形似,强调神韵。小贴士(七)清代绘画清代初期,即顺治、康熙时期的绘画,由于师承和区域关系,派别很多。王时敏和王鉴同受明末画家董其昌的影响,绘画风格相近,以气韵苍润为其特点,称为“娄东派”,王翚是王时敏和王鉴的学生,善于临摹宋元名家绘画,以简淡清秀自成一家,称为“虞山派”;王原祁是王时敏的孙子,继承家学笔墨技法,功力很深。吴历和恽寿平都和王翚相近,互有影响。恽寿平后来专门画花鸟画,以细秀严整的风格自成一家,称为“常州派”。“四王吴恽”的绘画尽管风格各有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倾向,那就是他们以学习古人绘画为主,注重笔墨技术,功力都很深厚,博得了统治者的赏识,被推崇为清代绘画的“正宗”。“娄东派”和“虞山派”的传布,在清代极为广远。清代初期的画坛,除了“四王吴恽”外,有独特成就的名画家还有四僧——朱耷、石涛、石溪、弘仁。他们都是明代的皇室或遗民,都一一出家当和尚。石溪山水大都用笔苍秃,学元人而变化较大;石涛构图更奇险,笔法峻拔。二石都自成一家。石涛又兼工花卉、兰竹,放笔不拘一格,十分恣肆。八大山人朱耷,用极简朴的笔法画花鸟,和石涛的墨法基本上都接受了徐渭的遗法。八大山人的山水又学董其昌,在构图上比董变得更为奇险一些。弘仁的画构图十分简洁,他喜欢用淡淡的干笔,画面产生出与元代倪瓒一样的洁净的效果。他们四人在艺术创作上都敢于革新、创造,专和“四王吴恽”一派的画风作斗争,并影响到以后的“扬州八怪”,以至近代的齐白石等著名画家。和“四僧”同时的名画家如龚贤、傅山等,也都独标一格,不拘成法,颇有创造精神。

清朝中期即雍正、乾隆时期,是清王朝的所谓“盛世”,一方面统治更加严密,文字狱层出不穷;另一方面由于城市工商业在明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和活跃,绘画艺术在一些新的城市中得到了发展,因而产生了一个著名的具有革新精神的画派——“扬州八怪”。主要是指清代乾隆年间,活跃在扬州画坛上风格相近的八个画家,即汪士慎、黄慎、金农、高翔、李鲜、郑燮、李方膺、罗聘等八人(另一说是指李鲜、金农、罗聘、郑燮、闵贞、汪士慎、高凤翰、黄慎)。这八个画家,大多以画花鸟为主,黄罗二人成就最高。虽然成就不等,但大都未受当时处于正统地位的“四王”一派绘画的种种约束,强调独创精神和个性的抒发,所以被正统的画家看做“扬州八怪”。同时各地区还有一些著名的山水画家,如金陵的龚贤,以用墨见长,浓淡层次特多,与众不同。当时还有樊圻、邹喆、吴宏、高岑、叶欣、胡慥、谢荪等七人,合称“金陵八家”。七人的画法比较工致而大都用笔方硬,和龚氏全不一样。新安山水画家,大都用枯笔勾皴而少渲染,如程邃、戴本孝、弘仁、梅清等,大都喜欢画黄山风景。嘉庆道光间的山水画家有被称为“丹徒派”的张全崟、潘恭寿等,又有杭州的钱杜,都从明“吴门”沈文派变出,张氏工整而浓重,钱氏细密而清秀。稍后则有苏州刘彦仲、杭州戴熙的山水画,前者出自“吴门”,后者出自“虞山”,戴氏尤画小景,刘氏人物画相当工能。咸丰同治以来,任熊的人物、山水、花卉学陈洪绶而有所变化;赵之谦专攻花卉,浓冶苍劲;僧虚谷用逆笔画花卉等,别具风格;任颐是任熊的传派,晚年更为纵逸,人物、花鸟都很擅长;吴昌硕花卉则以苍劲见称。这些人大都在上海居住卖画,因此统被称为“海派”,其实并不完全是一个系统。二、中国古代绘画名作欣赏(一)原始社会至秦汉绘画1.阴山岩画《围猎图》(图1-1-1)阴山岩画的题材从总体上看,取材于游牧民族的狩猎活动。其中数量最多、凿刻最精的是动物岩画。画中动物有山羊、绵羊、盘羊、羚羊、岩羊、大角鹿、白唇鹿、赤鹿、麋鹿、驼鹿(罕达犴)、狍子、马、骡、驴、驼、牛、野牛、羚牛、狗、龟、野猪、兔、狐狸、蛇、狼、虎、豹等。其次,狩猎的画面也占有特殊的地位,数量可观,表现了史前民族的社会生活,这是整个岩画中最绚丽的部分。狩猎画中表现了各种各样的猎手、武器、狩猎方式等场面性图像,无论阴山动物岩画独猎或众猎,还是引弓射猎或围捕野兽的画面,通常都表现其最紧张的一刹那,突出猎手对野兽致命处的打击过程,表现猎人获得野兽的强烈愿望。反映出原始人类的文化艺术来源于人类同大自然的斗争这一根本途径。图1-1-1《围猎图》2.人物御龙帛画(见图1-1-2)人物御龙帛画于1973年在湖南省长沙市子弹库一号战国楚墓中出土。出土时置于棺椁之间的顶板上,画面向上。绘画的材料是一块长方形褐色细绢,长37.5厘米,宽28厘米,上端裹有一根长30厘米的小竹棍,中系丝绳,可以悬挂。画面主题是绘一佩剑壮年男子,手执缰绳,驾龙升天。男子在龙的正中,侧身而立,头戴切云之冠,身着长袍曳地,举止潇洒自若。此画用墨笔单线勾勒后,平涂与渲染并用,有的地方还加了金白粉彩,也属初见。此画主题思想明确,人物神情刻画生动,线条匀细遒劲,流畅飞舞,表现出很高的绘画技巧。图1-1-2《人物御龙帛画》3.河北望都汉墓壁画(图1-1-3)河北望都汉墓壁画是较重要的。墓室南向,构造复杂,主室(后有小龛)、中室和前室(各附二侧室),前后共长二十多米,都是以砖券构成。所用的砖都是细致坚实并经过打磨的,砖券上并灌白灰浆。这一切和另外一些建筑工程上的精细的作法都说明这一墓室建筑的不平常。前室四壁和通向中室的过道的砖壁上敷白灰,然后施以毛笔勾线着色的壁画。作为墓主人办公衙司的前室,在南壁门内的两侧,画着正在躬身迎接的“寺门卒”和“门亭长”。“寺门卒”持篲,“门亭长”执“版”。在前室北壁的门洞外两侧是据榻而坐的主记史(东侧)和主簿,他们手中执笔或执简,作书写之状。前室东西两壁画都是分为上下两列。上列和墓室门内外两侧一样,都是死者的僚属,这些僚属都在躬身致敬。下列是各种动物。画在东壁的僚属,按照顺序是:“门下小史”称为“辟车伍佰”的卫卒八人、“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