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 -_第1页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 -_第2页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 -_第3页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 -_第4页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节一:诗词热身铺垫情感飞花令

秋环节一:诗词热身铺垫情感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叶绍翁《夜书所见》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王勃《滕王阁诗》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苏轼《西江月》凄清悲凉忧伤

第一步:解读“怀念”1.谁怀念谁?从“怀念”出发,本文体裁是什么?2.回忆了“我”和“母亲”的哪些事?三次看花

母提议,我拒绝。母央求,我同意,未成行,母先去。我和妹,赏菊花,怀母亲,悟生命。环节二:顺藤摸瓜解读文本知识卡片

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线索环节二:顺藤摸瓜解读文本

3.文章如何刻画母亲的形象?第一步:解读“怀念”4.归纳母亲是个怎样的人?5.文中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哪些情感?知识卡片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人物描写方法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知识卡片赏析描写人物之句的方法与示例方法:1.抓描写方法、修辞手法、关键字词。2.分析人物心情。3.归纳人物性格或精神品质。

示例:赏析第一段第二、三句。

这里采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细节描写),并连用了三个叠词“悄悄地”、“偷偷地”“悄悄地”,生动形象的写出母亲面对我的“暴怒无常”,强忍内心的悲痛,表现出她对儿子无私的关爱与呵护。,环节二:解读文本披文入情第二步:解读“秋天”2.这些景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1.文中有哪些描写秋天的语段?找出并诵读。知识卡片1.交代时间地点,提供活动场景。2.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心情。3.推动情节发展,为后文做铺垫。4.烘托人物形象,暗示文章主旨。

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环节二:解读文本披文入情3.文章主要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为什么不以《怀念我的母亲》为题,而以《秋天的怀念》为题?第二步:解读“秋天”表层含义:文章回忆的往事发生在秋天,表达的是对母亲的怀念;深层含义:“秋天”隐喻生命的成熟,思想的沉淀,暗示着作者经过命运的打击,经历过暴躁绝望的心理过程,母亲去世后才真正体会到母爱的坚韧和伟大,懂得了母亲的期望,悟出了生命的意义。环节三:拓展延伸领悟真理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磅礴明朗沉静环节三:拓展延伸领悟真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韩婴《韩诗外传》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