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并序》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孔雀东南飞并序》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孔雀东南飞并序》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孔雀东南飞并序》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孔雀东南飞并序》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爱得缠绵;“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爱得执着;“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写出这首《我侬词》的元代书画名家赵孟頫之妻管道升,则爱得情深似海;“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汉乐府·上邪》一诗,更让我们感受到了真爱的地久天长和坚不可摧的力量。真正的爱情,是人间最美最纯的情感之一。有情人终成眷属,让人“只羡鸳鸯不羡仙”!但是,浩瀚的历史星空中,同样上演过一幕幕催人泪下的爱情悲剧。“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那些纯美的爱情,总是让人向往、令人羡慕、使人感动的,即便它的结局“悲伤逆流成河”。当我们想起化蝶双宿双飞的梁祝时,又怎能忘记与他们有着相同命运的刘兰芝和焦仲卿?今天,我们来学习《孔雀东南飞》,穿越一千多年的历史,去重温那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导入文学常识

《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也是最长的一首长篇五言叙事诗,它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本诗选自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卷一,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当时妇女社会地位低下,依附于男人。

汉时,社会不看重妇女的贞节问题,女人丧偶或离婚仍可再嫁。例如西汉司马相如就娶了守寡的卓文君;蔡文姬嫁过多次;史书记载汉景帝把有过婚史的王氏立为皇后。汉代,婚姻重视门第。刘兰芝被休回娘家只有十多天,县令、太守就相继为儿子求婚,说明刘兰芝貌美德高芳名远播,同时也可见当时的婚俗。文化常识·汉代婚俗▲诗中赞美的对象“焦仲卿妻”刘兰芝有名有姓的,但是诗歌题目为什么不是《古诗为刘兰芝作》呢?这说明了什么?整体把握内容结构一、诗序: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过程,点明写作缘由。二、引子:NO.1以孔雀失偶徘徊不离比喻夫妻离散,引出焦刘的爱情悲剧,营造缠绵哀怨的气氛,奠定哀伤的基调。比兴三、正文:(1)遣归NO.2诉苦NO.3~6求情NO.7~8话别NO.9~10辞行NO.11~12立誓(2)逼嫁NO.13还家NO.14~18拒婚NO.19~20逼嫁NO.21迎亲NO.22~23应付(3)殉情NO.24~26相约NO.27~29别母NO.30~31殉情NO.32化鸳四、尾声:▲故事以时间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与封建家长制的矛盾冲突为线索,揭露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主旨?内容赏析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1、此处运用的是怎样的写法?赋2、这四句写刘兰芝婚前参加“好媳妇训练班”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有何作用?内容上表明兰芝聪明能干多才多艺,知书达理有教养结构上照应下文①“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婆婆对她的责难毫无道理。②与后文辞行时的话和被遣还家时母亲的话互为照应补充。▲刘兰芝嫁入焦家后的生活常态之一♣回顾上文“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这两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①承上过渡;②领起下文。?“苦悲”之一:夫妻分离孤独相思▲刘兰芝嫁入焦家后的生活常态之二:劳累不堪还饱受刁难“苦悲”之二?♣作用及写法?①结构上照应上下文。②内容上刻画形象,表现兰芝的勤劳、自尊、刚强。?上文:十三…十六…下文:“女行无偏斜”“举动自专由”等赋▲得知妻子的遭遇后,焦仲卿做了些什么?焦母又是如何应对的?这些内容刻画了焦氏母子怎样的形象性格?焦仲卿:焦母:劝告求情、威胁屈服教训诱哄威压宽慰妻子①孝顺②懦弱③纯情①自私蛮横②独断专行形象性格?①清醒/聪慧②善良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路,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本段在内容上有何作用?1、鸡鸣外欲曙时间早:离去的决心大2、严妆盛装而去:自尊-无声的抗议3、事事四五通眷恋:欲去而又不忍遽去赋突出兰芝的美丽、自尊及其沉着镇静、外柔内刚的性格,是对万恶的封建制度的谴责。♣形象?美丽端庄拜阿母▲堂上辞行时,面对“怒不止”的婆婆,兰芝不卑不亢,却又将责任往自己身上揽,这说明了什么?手法是什么?★“此妇无礼节”?▲尊重长辈尊重丈夫,有礼有节对比▲比什么?修养性格♣形象?贤淑▲面辞婆婆不落泪辞别小姑却“泪落连珠子”说明什么?1、自尊▲电视剧《婆婆、媳妇和小姑》2、与小姑朝夕相伴的深情,对自己无端被遣的悲愤。道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临别立誓”这两段有何作用?♣再次强调这对被迫分离的夫妇感情上的互相理解和忠贞,为后文殉情埋下伏笔。♣为将来的不幸命运(下文兄长逼嫁,兰芝以死践盟)埋下伏笔,完成情节上的过渡。♣形象?忠贞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惭阿母:“

儿实无罪过。”阿母大悲摧。▲诗歌开头兰芝对丈夫说过自己“十三……诵诗书”,面对被遣回家的女儿,刘母提到“十三……知礼仪”,是否重复啰嗦没必要?为什么?▲这并非简单重复,而是再次强调兰芝聪慧能干知书识礼,凸显焦母专横无理,也表现了母亲对女儿的关心和爱护。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便言多令才。……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作品鉴赏▲兰芝被遣回家之后,至此人们态度如何?说明了什么?亲人母亲惊讶、难过兄长(烦恼)家里多张嘴,负担重了?家庭蒙羞外人(吃瓜群众)(白眼、议论)遣媒登门为子提亲县令先太守后?“近水楼台先得月”侧面烘托兰芝:芳名远播;含冤被遣。焦仲卿?(①有誓言,没行动。)(②努力过,没效果。)求婚者来头越来越大,家庭矛盾越来越尖锐!♣为下文“逼嫁”埋下伏笔。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兰芝拒绝求婚刘兄逼妹再嫁细节描写刚烈凛然不可犯★无奈!——若执意不从,会怎样?请参考鲁迅《祝福》祥林嫂的遭遇。思考讨论▲你怎样看待刘兰芝家人逼她再嫁和刘兰芝先拒婚再允婚这样的选择?★兰芝被休回家,让家庭严重蒙羞。母亲虽未明确逼她再嫁,但心理上还是希望她再婚的——没反对,其实就是一种明确的态度,她哥哥只是把话说得明白些、难听些罢了。家人希望兰芝再婚,固然有兄长趋炎附势见利忘义的一面,但更主要的,还是为了修复受损的家庭尊严,同时也包含着希望兰芝能告别过去,开始新生重拾幸福的想法。所以,家人逼迫兰芝再嫁也并非完全不合理,问题只是出在一个“逼”字上:他们没有尊重兰芝的意愿,没有考虑兰芝对焦仲卿的感情——问题是:在当时的社会时代环境下,封建家长需要尊重一个女人(甚至她还是个“弃妇”)的意愿吗?他们理解甚至见过或“奢侈地”感受过所谓的“爱情”吗?①无奈先拒后允?②愤激之中假意应承?爱未变;策略:逼焦③尊重母兄,维护家庭利益?人不仅仅为自己而活!感悟?★善解人意,为他人着想,是一种美德。★人的自尊,不能只靠自我保护来维护,通过尊重别人来赢得别人的尊重,同样重要!媒人下床去,……郁郁登郡门。……阿女默无声,……愁思出门啼。▲作者运用铺陈和排比大肆渲染太守家前来迎亲的隆重热闹的场面,其用意是什么?①侧面烘托兰芝之佳美,反衬焦母有眼无珠。②映衬兰芝不慕富贵权势而忠于爱情的美德。③说明刘兄之势利不无来由。④迎亲的热闹喜庆与兰芝的绝望痛苦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悲剧色彩。府吏闻此变,……摧藏马悲哀。……“自君别我后,……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新妇谓府吏……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仲卿先祝贺后埋怨♣兰芝先同情再试探相约殉情▲“摧藏马悲哀”的作用?以物衬人:渲染焦仲卿的强烈痛苦。▲“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诗人在此处情不自禁的议论有何效果?画龙点睛府吏还家去,……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东家有闲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细节描写孝顺、善良,仍放不下对母亲的顾念▲读诗至此,你是否已找到焦母嫌弃媳妇刘兰芝的全部原因?①门第观念。②性格冲突,权威受挑战,要的是逆来顺受的“奴隶”。(③没抱上孙子?)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合作探究▲作出殉情的决定后,为何刘兰芝丝毫未将心中的想法透露给母亲和哥哥,而是毫不犹豫地“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但焦仲卿却告诉了母亲,而且在“自挂东南枝”之前仍然“徘徊”?兰芝没说是因为说了后果严重——不说也无妨——引起防备遭暴力逼嫁,失节又失信自己走了,母亲也还有哥哥照顾仲卿必说是因为孝自己走了母亲将老无所依最后一招!极限施压拓展思考▲焦仲卿对母亲说了那番话之后,焦母为何不加防备?▲焦母素知儿子软弱,不一定真有勇气去死,况且,刘兰芝离开也不是一天两天了,那么久都没见他寻死觅活的,怎么会唯独今天要寻死?——哦,对了!这小子多半是想吓吓自己,已达到他迎回媳妇的目的。跟老娘来这一手,小子,你还嫩着呢!——于是,我们看到,在最初的惊愕、伤心(?)之后,焦母先是用“门第”“前程”观念教育了儿子一通,再祭起“邻家女孩”这一“法宝”来安慰和诱哄。不幸的是,她对儿子软弱的外表之下那颗刚强的心了解得不够;可悲的是,(也许)她从未经历过爱情,所以自然也就低估了爱情的伟大力量!♣焦仲卿、刘兰芝二人的形象性格有何异同点?焦仲卿刘兰芝的形象性格同异焦刘忠于爱情外柔内刚软弱孝顺勤劳聪慧贤淑自尊刚强悲剧性质?性格悲剧社会悲剧合作探究悲剧性质:焦:性格悲剧+刘:社会悲剧焦:性格悲剧?★焦仲卿不够强势——①软弱的性格;②盲目的孝道。(焦仲卿:“怪我咯?”)♣在整个事件中,焦仲卿最初确实哀求和小小“威胁”了一下母亲,但失败之后,他就再也没有积极地争取过什么了,只是在消极的等待中寄望于母亲能回心转意,将一切都丢给刘兰芝来承受,甚至最后见面时还在兰芝的伤口上撒盐。至于最后的“极限施压”,事实上已经于事无补了。刘:社会悲剧?社会制度荒谬:封建家长制/礼教迫害合作探究悲剧性质:焦:性格悲剧+刘:社会悲剧焦刘双双殉情的悲剧?自私的焦母棒打鸳鸯+势利的刘兄趋炎附势?表面原因!?焦母刘兄的主观动机?“利己”刘兄:“攀高枝”焦母:①权威:必须逆来顺受②门第:利于儿子发展当初?也许,焦仲卿娶刘兰芝时尚未“仕宦于台阁”利己+利他★将维护亲人的幸福与自己的利益统一起来!?★无论是焦母还是刘兄,其本意显然并不想害死自己儿子或妹妹。然而不幸的是,他们都不懂爱情,低估了爱的决心和力量,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这样一来,问题的深刻性便凸显了出来——他们的亲人毕竟是通过他们的手害死的。于是,他们既是封建制度的帮凶,同时也成了受害者。文本依据?求★对悲剧的发生始料未及而又追悔莫及,只能给予他们生死不渝的爱情以迟到的认可与祝福。修辞?顶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