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建设方案专业名称电子组装技术与设备专业代码590225学校名称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学校代码12809学校举行单位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董事会学校所在地江苏省(省份)苏州市(地市)日期年10月8日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二○一一年十月目录一、 专业建设基础 3(一)专业建设背景 31.当代电子制造业发展需要SMT支撑 32.产业结构调整需要提升当代电子制造业技术水平 33.区域经济需要培养SMT优异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44.学院连续发展需要重点建设SMT专业 5(二)合理专业定位 5(三)专业建设优势 71.师资队伍实力雄厚 72.实训资源配置合理 113.校企合作深度融合 134.课程改革卓然有效 165.社会服务成效显著 216.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22(四)问题与思索 24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25(一)完善专业教学资源辐射专业群,扎实学生关键技能 25(二)引入符合企业标准课程体系,进行专业课程研发 25(三)依靠三星企业学院,完善“双师”结构 26(四)立足企业需求,开展SMT职业资格认证培训 26(五)依靠“研发中心”和“三星学院”,开展“研修”性教学 27(六)亲密对毕业生跟踪调查,完善第三方人才质量评价体系 27三、建设内容 27(一)深化校企融合,完善“学院+企业”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推进系统培养 27(二)推进中高职衔接,探索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制度和形式 28(三)依据SMT岗位工作任务,科学设计课程体系 28(四)面向SMT岗位需求,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29(五)依靠当代电子制造业,构建卓越“双师”队伍 30(六)亲密联络当代电子制造企业,共同开发职业资格认证 31(七)加强专业服务能力,培养SMT优异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311.培养SMT优异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312.培养培训中高职骨干教师 323.重视发挥市场机制,产学研紧密结合 32(八)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施第三方人才评价体系改革 32(九)提升SMT专业服务能力,引领辐射专业群发展 33四、改革举措 34(一)调动多方力量,创新完善校企合作办学体制和机制 34(二)校企深度融合,提升专业水平 35(三)探索SMT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制度和形式,推进中高职衔接 36(四)贴近SMT岗位,完善课程体系 36(五)亲密联络SMT岗位需求,合理完善实训室 38(六)加大培养力度,构建“三维复合型”师资队伍 38(七)整合校企资源,共同开发职业资格认证 39(八)加强专业服务能力,提升产学研水平 39(九)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改革第三方人才评价体系 391.依靠研究机构,实施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 392.校企联合,实施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跟踪评定 403.依靠企业,建立用人单位需求与评价指标体系 404.联合企业行业教授,共同指导评价学生毕业设计 40五、绩效指标 40六、经费预算与年度计划 45七、保障方法 46(一)经费保障 48(二)人员与组织保障 48(三)制度保障 50(四)质量控制 50
电子组装技术与设备专业项目组责任人:史小波(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程系主任副教授/高工)方红兵(三星半导体(苏州)有限企业人事副总培训师)项目组组员:吴文明(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程系副主任副教授/高工)朱利军(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SMT专业主任讲师/工程师)张筱云(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专业主任副教授/高工)曹春泉(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电子系主任助理讲师)郭家星(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电子系培训主管讲师/高级技师)李淑萍(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专业主任副教授/高工)沈国荣(横河电机(苏州)有限企业制造部长高级工程师)陈志炜(三星电子(苏州)半导体有限企业SMT设备主管工程师)孙玉坤(研二电子(苏州)有限企业生产技术部部长高级工程师)周学峰(明基电通(苏州)有限企业SMT主管高级工程师)金卫(苏州维讯电子有限企业部门经理高级工程师)付秀国(利华科技(苏州)有限企业技术总监高级工程师)宣大荣(江苏省电子学会SMT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高级工程师)闫伟(苏州中谷机电科技有限企业总经理研究员高工)专业建设基础(一)专业建设背景1.当代电子制造业发展需要SMT支撑电子组装技术与设备专业技术关键是表面组装技术。表面组装技术英文全称是“Surface
Mounted
Technology”,简称SMT。SMT是新一代电路互联技术,是现在电子组装行业里最流行一个技术和工艺,它是现阶段电子装备微电子化、小型化主要伎俩,正在成为板级电路组装技术主流,已经在军事和航天航空电子装备中取得应用,同时还广泛应用于计算机、通信、工业自动化、消费类电子产品等领域新一代电子产品中,并正向纵深发展,SMT已成为支撑当代电子制造业关键技术之一。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代表新技术革命正在快速兴起。电子信息技术是世界新技术革命中最活跃原因,用电子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已经成为世界时尚。SMT主要包括雷达工业行业、通信设备工业行业、广播电视设备工业行业、电子计算机工业行业、软件产业、家用视听设备工业行业、电子测量仪器工业行业、电子工业专用设备工业行业、电子元件工业行业、电子器件工业行业、电子信息机电产品工业行业、电子信息产品专用材料工业行业等。2.产业结构调整需要提升当代电子制造业技术水平江苏是我国四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广东、江苏、上海和北京)之一,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现在在全国排名第二位,伴随招商引资力度扩大,江苏有望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有影响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尤其是苏南地域。,苏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6000亿元,同比增加23.7%。其中,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实现产值5854亿元,同比增加22.5%。苏州市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居全国第二。,苏州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产业比重51.4%,同比增加24.3%。到,苏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0000亿元,年均保持增加12%,继续保持苏州第一支柱产业地位。近年来,伴随大量外资企业进入和国内企业技术进步加紧,先进表面安装技术在电子制造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现在,苏州已成为国际制造业基地。在苏州制造产业中,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重点发展支柱产业之一。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昆山和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四个生产基地,聚集了伟创力、天弘、NOKIA、德科、明基、华硕、菲力浦、维迅等规模巨大著名跨国企业及大企业集团。这些分布在苏州及其周围电子企业具备产品技术含量高,生产工艺水平先进特点,电子产品生产技术已经发展到了微型化、高密度组装阶段,先进表面组装技术在电子制造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SMT已成为这些企业广泛应用主流生产技术,苏州工业园区伟创力、诺基亚、德科、力斯顿、天弘、APC、利腾、志合电脑、大将电脑等企业都有多条先进SMT生产线。依照《苏州工业园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发展液晶面板及周围产品、集成电路、计算机及外设、通信设备为关键具备较强优势产品群,到,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成为最具国际影响力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产业云集,必定带来优异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强势需求。3.区域经济需要培养SMT优异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依照《苏州工业园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发展液晶面板及周围产品、集成电路、计算机及外设、通信设备为关键具备较强优势产品群,到,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成为最具国际影响力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产业云集,必定带来优异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强势需求。行业调研表明,仅有16%SMT技术人才来自于应届生,有45%SMT技术人才靠行业或企业本身培训来处理。所以,劳动力市场出现了SMT技术应用型人才短缺,媒体也不停呼吁“高薪难聘高素质SMT技术人员”。可见能适应高端技能型、技术应用型岗位需求电子表面组装技术与设备专业毕业生需求量很大,预计在今后几年,需求总量与技术应用型百分比还将增加。4.学院连续发展需要重点建设SMT专业“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学校作为整个教育系统基层单位,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办学质量,实现可连续发展,是教育事业发展要求,也是整个社会发展需要。尤其是在当前以就业为导向高等职业教育领域,伴随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更新加速、职业教育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学生及其家长对学校教育要求不停提升,高等职业院校面临着前所未有机遇与挑战。作为一所建院时间较短新型高职院校,要在众多同行中脱颖而出,取得持久生命力,真正起到辐射和示范作用,就必须在现有基础上,以提升质量为宗旨,连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紧改进生产性实训条件,以深入提升学院整体办学实力和关键竞争力。依照苏州工业园区对电子表面组装技术(SMT)优异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需求,学院于设置了电子组装技术与设备专业。本专业是教育部考虑到苏州工业园区产业特点特批给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新专业。在专业筹备与建设过程中,我们坚持面向苏州及长三角洲当代电子加工产业区域经济,确定了以表面组装技术与设备作为专业发展方向。,SMT(苏)专业成为学院紧缺专业,得到重点支持与发展。(二)合理专业定位在专业建设过程中,我们坚持以“企业需求,我们目标”为指导思想,全方位、全过程开展校企合作。为此我们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聘请企业技术教授、管理教授参加专业建设。首先,SMT技术是一个实践性很强技术。与其说SMT工艺基础知识来自学校或课程,不如说来自实践,来自实践环境中有经验师傅传、帮、带。任何脱离实际理论、缺乏实践学院式教学都无助于SMT教育健康发展。其次,企业对“灰领层”SMT技术人才知识与能力结构要求决定了高职院校SMT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蓝领型”SMT人才可经过中职教育培养,也可依靠企业本身力量培养;“金领型”SMT人才则需要大量实践经验,单靠学校是培养不了。再次,高职院校经过对SMT实训室建设、SMT专业师资培训、寻求校企合作等教学改革,可达成支持“灰领层”SMT技术人才教育培养基本条件。依照区域产业结构特点,本专业针对当代电子制造行业技术与设备、材料与制程、工艺标准与检测技术等岗位,紧密围绕生产过程和工作岗位所需知识、技能和素质开发设置课程;与学院董事单位三星电子(苏州)半导体有限企业、诺基亚电信(苏州)有限企业等当代电子制作领域领军企业紧密合作,建设具备真实生产环境实习基地和实训室,采取“学院+企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表面组装生产、测试、管理及微型化电子产品设计与开发等相关岗位工作优异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电子制造企业SMT相关岗位任务及能力分析见表1。表1SMT相关岗位任务及能力分析表岗位(群)名称工作任务岗位能力描述SMT线操作员1.设备操作2.物料控制3.质量控制4.工艺操作了解SMT基本工艺知识;熟悉PCB组装工艺标准;掌握电子元器件相关,能熟练利用烙铁维修各种不良电子产品及在线检验;熟悉SMT生产线设备和工艺流程。SMT线管理员1.设备操作2.物料控制3.文件和质量管理4.工艺流程管理5.计划制订、人员分配掌握电子元器件相关知识;熟悉SMT生产线设备和工艺流程;熟悉物料管控、产品品质管控;熟悉SMT各岗位职责以及岗位操作规范;具备一定管理和沟通能力;具备一定专业英语知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SMT技术员1.设备编程、优化2.设备调试、保养3.设备维护、维修掌握电子元器件相关知识;熟悉SMT程序制作、调试,以及产品SMT工艺文件制订;熟悉过程不良分析、改进,组织实施CPAR;熟悉SMT生产线设备和工艺流程,能配置和维护SMT设备;具备一定专业英语知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测试技术员1.程序编写、优化2.设备调试、保养3.设备维护、维修熟悉电子产品生产流程;具备电子电路调试和分析能力;熟悉计算机及测试软件;熟悉测试设备,对各种自动测试接口调试有一定了解。助理工程师1.PCB设计2.工艺流程设计、优化3.程序编写、优化4.设备维修、调试、保养5.项目管理具备较强电子电路基础;熟练使用PCB设计软件;熟悉SMT工艺与设备;能辅助工程师编制工艺流程,控制产品质量,降低相关产品损耗率;辅助工程师进行微型化电子产品设计与开发。(三)专业建设优势1.师资队伍实力雄厚电子组装技术与设备专业群拥有一支双师素质高、梯队完善、教学与科研实力雄厚师资队伍。专职教师有25名,其中高级职称占64%,具备硕士学历占68%,“双师型”教师占84%,兼职教师11名。76%教师曾赴新加坡、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比利时等地培训,本专业教学团体中现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江苏省青蓝工程青年骨干教师1人,学院专业带头人5名,学院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1名,学院骨干教师5人,江苏省优异教学团体1个。专业教学团体组员中“双师”素质(讲师+工程师)100%。教师基本情况如表2所表示。表2电子组装技术与设备专业群师资结构统计表专职教师人数25其中高级职称16高级职称百分比64%中级职称6初级职称3教师中具备硕士学历百分比68%具备博士学位3具备硕士学位1745岁以下教师17其中博士占45岁以下教师百分比%6%硕士82%双师型教师数21双师型教师所占百分比100%出国进修教师数19出国进修教师所占百分比76%兼职教师人数11兼职教师占教师百分比31%电子组装技术与设备专业拥有一支学历层次高、职称结构合理、专业水平高和掌握当代工程技术师资队伍,以来取得了多项省(部)级以上项目,如精品课程、特色专业、教学基地、示范试验中心、高职实训基地、教改立项课题等。A.教材建设情况:表3:教材建设一览表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年省级精品或获奖情况计算机应用基础严仲兴苏州大学出版社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集成电路设计VHDL教程史小波清华大学出版社二十一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严仲兴高等教育出版社C++程序设计教程与实训严仲兴北京大学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全国高职高专计算机系列实用规划教材电子组装工艺与设备王应海、屈有安江苏教育出版社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江苏省精品立项教材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严仲兴中国计划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全国高职计算机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史小波曹艳电子工业出版社江苏省精品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基于TurboC严仲兴科学出版社“十一五”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变流技术实现崔延科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电路分析与应用崔延等科学出版社7月高职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数字电路基础严仲兴袁丽娟中国铁道出版社高职高专计算机系列规划教材电路分析与应用崔延等科学出版社.7光电检测技术吴文明高等教育出版社.12江苏省精品教材EDA技术史小波学院单片机原理及应用项目教程张筱云学院RF技术李红益学院电气控制与PLC项目教程郭家星学院电子技术实践(数电、模电部分)王应海、李红益学院电子产品测试技术朱利军学院功率电子与运动控制崔延学院B.省(部)级以上教学结果获奖情况:表4:省(部)级以上教学结果获奖情况一览表项目名称奖励名称奖励级别时间《电子组装工艺》一体化教学与实训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结果奖二等奖依靠区域产业优势构建微电子技术人才培养平台”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结果奖二等奖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高职制造类专业中实践与探索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结果奖一等奖校企互动实现人才培养高端定位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结果奖二等奖基于企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结果奖二等奖C.教学改革项目:表5:教改项目一览表项目名称经费项目起源起止时间“电子组装工艺”课程,国家精品课程(责任人:王应海)20万教育部/财政部—微电子实训基地建设及其对微电子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省高等教育教学重点课题(主持人:王应海)3万江苏省教育厅—“苏州工业园区IT行业紧缺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主持人:朱利军)3.2万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江苏省微电子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王应海)30万江苏省教育厅—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江苏省特色专业(责任人:张筱云)5万江苏省教育厅—微电子技术专业,国家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责任人:史小波)1310万教育部、财政部—基于工作过程微电子技术专业教学计划开发(主持人:王应海)0.4万教育部高职高专电子信息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三、四级)题库开发》,苏州市“高技能人才培养”重点课题(主持人:郭家星)1万苏州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重点专业师资培养培训方案、课程和教材开发项目(“电子技术应用”和“通信技术”)(子项目责任人:王应海,屈有安)100万教育部、财政部—移动用户通信终端维修工(高级)培养模式及题库初步开发,“苏州市高技能人才培养研发”市级重点研究课题(主持人:傅勤)1万苏州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符合企业需求微电子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研究,“苏州市高技能人才培养研发”市级重点研究课题(主持人:李淑萍)1万苏州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电子表面组装技术员(三、四级)职业资格题库开发,“苏州市高技能人才培养研发”市级重点研究课题(主持人:屈有安)1万苏州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高技能人才命题技术方法研究(王应海)5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判定中心D.教改论文表6:教改论文一览表论文(著)题目期刊名称、卷次时间校企合作新模式探索—以培训换设备合作办学模式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第30期10月关于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研究教育与职业第26期9月高职微电子技术专业群建设思绪机械职业教育第12期12月高职电子表面组装技术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职业教育研究第10期10月IT行业紧缺技能型人才缺乏原因剖析中国电力教育第12期12月IT行业紧缺技能型人才内涵与特征分析扬州职业大学学报第11卷12月SMT岗位分布与相关技能要求机械职业教育第12期12月项目导入法”在VHDL教学中应用机械职业教育第4期4月国外经典高职教育模式比较与剖析职教论坛6月下6月高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实践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第33期11月电源滤波器在医用电气设备中应用电子技术第11期11月项目导入法在EDA教学改革中探索职业技术7月Proteus软件在单片机教学中应用职业技术.09(总第121期)9月E.科研项目表7:科研项目一览表项目名称经费项目起源起止时间电机铁芯扭槽叠扣冲压控制系统(王应海,袁丽娟等)4万元苏州工业园区力嘉模具备限责任企业05.01-05.06基于虚拟仪器技术“模电”课程理论与试验融合式教学系统开发(屈有安、王应海等)12万江苏省教学科学研究院立项课题05.01-07.06激光切割玻璃技术研究(吴文明、栾伟峰等)10万江苏省教育厅05.01-07.12电子设计创新综合试验系统技术研究(王应海、张筱云等)10万江苏省教育厅05.01-07.12数控轮胎模控制系统(张筱云、李淑萍等)4万苏州中谷机电科技有限企业05.01-05.09具备监控功效防盗报警系统研制(王海燕)0.6万江苏省教育厅设备自动化运动控制技术中、高级实训项目及题库开发(崔延)0.6万苏州市劳动局2.实训资源配置合理本专业及专业群现有24个实训室,主要分为专业基础实训室和专业关键实训室两大类。其中,电子组装技术与设备专业关键实训室有“三星设备技术研修中心”、“三星半导体技术实训室”、“望友SMT软件应用实训室”、“AMD电子产品检测实训室”、“单片机与EDA应用技术实训室”、“电子技术综合创新实训室”、“PLC综合利用实训室”、“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训室”、“SMT实训中心”和“NOKIA电子组装工艺实训室”(见表8)。表8电子组装技术与设备专业关键实训室名称主要配置技术规格数量单片机与EDA应用技术实训室EDA试验开发系统GW48型24EDA工具软件MAXPLUSⅡQUARTUSⅡ24AMD电子产品检测实训室在线测试仪(ICT)JZICT-8004RF宽带扫频仪BT3C12高频试验箱GP-312自动光学检测仪(AOI)OTEK-6002KSLTAMD自制6电子技术综合创新实训室示波器TDS1012B-SC1信号发生器EE1641C1EDA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开发系统KX-DSN32SMT实训中心ScreenprinterUP/A1MounterYV100II1ChipmounterCM95R-M1热风回流焊炉科隆威1NOKIA电子组装工艺实训室METCAL焊接设备MX-SOOS-2124放大镜QUICK22824显微镜1吸锡焊枪SA-6001静电测试仪ACL-300B1望友SMT软件应用实训室贴片机离线编程Vayopro_SMTExpert24ICT离线编程Vayopro_TESTExpert24PLC综合利用实训室继电器控制系统IVT自制6变频控制系统IVT自制6传感器IVT自制6数码管显示IVT自制6交通灯IVT自制6气动机械手IVT自制6输入、输出模块IVT自制6小车控制IVT自制6AUTOCAD使用IVT自制6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训室传感器技术实训装置THSCCG-112三星半导体技术实训室及三星设备技术研修中心KSLTK81SawingDFD-2D/81DieAttachPA-81WireBonderKS14841Trim/FormSPB-63-NR1洁净室外包1防静电环境外包1动力配套外包1A.依照高技能人才培养需要,更新了“SMT实训中心”、“AMD电子产品检测实训室”软硬件配置;B.6月,三星电子(苏州)半导体有限企业向IVT捐献一条SMT生产线,其技术在国内半导体生产行业中具备一定领先性。按企业真实工作环境建设防静电车间、动力车间等,建立“SMT实训中心”;这些先进SMT生产设备进入校园,在国内尚属首次。图1SMT生产线2月,IVT与SESS合作建立了“三星设备技术研修中心”、“三星半导体培训学院”。三星捐赠了电子制造行业最先进设备;同时,三星电子还将在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开发、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科技结果转化等方面提供大力支持;学院也将继续在员工培训、硬件资源共享、推荐优异毕业生等方面为三星电子提供便利,连续不停地为三星提供高素质技术人才。在江苏省微电子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我们还拥有行业领先美国OK-MFR-SDI返修系统、美国OK-BVX-201-KIT双工位烟雾净化系统、日本白光-FR-802热风拔放台(含热风喷嘴)。C.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重视校内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有机结合,加强对顶岗实习组织实施过程管理,切实表现工学结合学习模式。3.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电子组装技术与设备专业非常重视借助企业力量进行专业教学,走产学研合作之路,现有校外实习基地97家企业,先后与三星电子(苏州)半导体有限企业、上海望友信息科技有限企业、超威半导体技术(中国)有限企业、诺基亚通信有限企业苏州分企业等9家国际著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见表9),共建了“NOKIA电子组装工艺实训室”、“三星SMT实训中心”、“三星设备技术研修中心”、“望友SMT软件应用实训室”、“AMD电子产品检测实训室”等,实现工学交替、顶岗实习、项目导向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式。表9深层次合作企业一览表校外实习基地名称合作内容合作起始时间三星电子(苏州)半导体有限企业设备赠予、访问工程师、员工培训、学生实习.11江苏省电子学会SMT专业委员会专业建设、员工培训.3上海望友信息科技有限企业设备赠予、员工培训、学生实习.9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企业专业建设、访问工程师、学生实习.6诺基亚通信有限企业苏州分企业设备赠予、员工培训、学生实习.10伟创力(苏州)科技有限企业设备赠予、访问工程师、员工培训、学生实习.12飞索半导体(中国)有限企业访问工程师、员工培训、学生实习.5奇梦达科技(苏州)有限企业设备赠予、员工培训、学生实习.5超威半导体技术(中国)有限企业设备赠予、访问工程师、员工培训、学生实习.11,三星电子(苏州)半导体有限企业向学院赠予了一条SMT生产线,我院则按企业真实工作环境配套建设了防静电车间、动力车间等,建立起国内第一个“SMT专业”和具备真实工程环境SMT实训基地。为了回报企业馈赠,学院给企业员工提供~无偿培训,企业所以降低了人力资源成本。这种校企合作模式,成为SAMSUNG集团全球最好合作模式,三星电子(苏州)半导体有限企业总经理也所以受到SAMSUNG集团尤其嘉奖。双方自开启“培训换设备”校企合作新模式以来,得到韩国SAMSUNG集团、中国教育部高度评价,真正结成搭档关系,实现了双赢。在此基础上,又赠予价值万元设备,为此三星电子(苏州)半导体有限企业(SESS)总经理李庆珍和我院院长单强共同为三星设备技术研修中心、三星半导体培训学院共同揭牌,拉开了与三星企业更深层次合作序幕。在三星设备技术研修中心,学院专业教师与三星电子工程师将共同进行设备改造研发,为企业生产设备升级提供技术支持。在三星培训学院,学院中专业教师还将依照三星电子实际需要,与企业共同研发专业技术培训课程。不停革新专业课程研发,将满足企业各类员工技术提升需要。同时,三星电子还将在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科技结果转化等方面提供大力支持;学院也将继续在员工培训、硬件资源共享、推荐优异毕业生等方面为三星电子提供便利,连续不停地为三星提供高素质技术人才。“三星设备技术研修中心”不不过开放式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而且是实体化运作科技开发和科技结果转化基地。以表面组装技术研发、人才培养、技能培训为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方面:基于SMT生产线电子产品制造与工艺研究;基于望友—IVT软件联合试验室SMT软件应用;嵌入式系统设计和产品开发;电子产品设计与开发;师资培养与技术服务;表面组装技术培训标准开发和职业技能判定。,以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为主体,联合三星电子(苏州)半导体有限企业(简称SESS)共同开始独立运行“江苏省微电子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中心不不过开放式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而且是实体化运作科技开发和科技结果转化基地,组建结构如图2。IVTIVTSESS人员、设施设备培训独立运行产、学、研实体研究开发生产试制图2组建结构图“微电子工程技术开发中心”计划依靠于学院微电子技术、电子组装技术与设备专业群,在与三星电子(苏州)半导体有限企业合作创建三星半导体技术实训室、电子表面贴装(SMT)生产线、与上海望友信息科技有限企业合作建设SMT软件试验室等实训条件基础上建立。经过创建电子工程化研究、验证条件和有利于技术创新、结果转化机制,培育、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搭建电子产业与科研之间桥梁;经过与相关院校及企业合作,开展电子组装技术与设备专业职业资格认证工作,培养电子专业技术人才;研究开发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加紧科研结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电子产业技术进步和关键竞争能力提升。详细以下:与东南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合作,开展微电子工程硕士培养,提升教师学历及科研能力;开展电子技术职业资格判定工作,培养电子工程技术人员、电子专业教师,形成电子工程技术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集成电路设计与开发开放试验、SMT软件应用开放试验室;建设SMT中试生产基地、电子封装测试中试基地;促进电子技术科研结果转化,加紧电子产业化。“江苏省微电子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建立和建设,也为“电子组装技术与设备专业”建立和建设提供了全方位坚实支撑。现在,本专业成立了以企业教授为主体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人才培养目标、方案确实定,同时担任毕业实习、设计指导等教学工作。同时,不定时邀请企业技术教授举行专题技术讲座。经过这些方法带动教学改革,确保专业教学内容紧密贴合产业需求,并不停更新进步,确保了专业关键竞争力。4.课程改革卓然有效(1)教学内容与课程改革设计A.依靠岗位,设计学习领域电子组装技术与设备专业组依照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流程,坚持与当代电子制造行业相关企业深入合作,依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要求确定其职业能力和素质内涵,以工作过程为根本,对本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构建了表现工学结合特色电子组装技术与设备专业课程体系,形成课程教学模块。以学做结合、案例教学、项目导入等多个方式,将知识、技能、素养培养融为一体,贯通于整个学习阶段。经过企业调研,我们确定了专业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依照SMT线操作员、SMT设备技术员、测试技术员等职业岗位(群)所需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以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为重点,从增强学生全局和系统掌握知识能力出发,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出发,从强化学生岗位技能培养出发,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基于行动导向课程体系。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我们经过企业教授座谈会、企业调研等方式,对职业岗位和经典工作任务深入分析,实现基于工作过程学习领域课程开发,如图3所表示。图3基于行动导向课程体系示意图B.课程改革—摒弃“学科”体制坚持“必须、够用”为标准;依照岗位技能设置关键课程;依照企业培训、学生就业、企业走访、访问工程师、校企合作、订单式(定向班)教学等反馈更新岗位所需知识点,从而优化关键课程,适应企业发展需求。(2)因材施教A.小班教学,分组讨论在教学工厂环境中,24名学生作为一个小班,分成六组;每组各有一名组长。首先项目课题放在小组内让学员讨论,每个小组组员都要提出自己看法和工作计划(锻炼学员交流与合作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员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共同讨论、集思广益(锻炼学员学习和思索能力);经过大家讨论群策群力最终确定出很好处理问题方案(锻炼学员处理问题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进行项目练习时,每组2名学生先进行实践训练,另2名学生先进行软件仿真,然后再进行交换;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最终,由6个小组组长再讨论,教师进行评价。B.项目导入,学做结合将实际工业案例作为项目导入到教学内容中,采取“先懂后会”方式;让学生先得到结果(做),再回顾头来分析知识点(学)。然后,设置故障让学生处理,达成知识提升。对于《SMT工艺实训》、《表面组装产品测试》等与实践结合紧密专业课,采取项目导入教学法,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以《SMT工艺实训》课程为例,在课程教学中,将SMT生产中经典案例,如:印刷不良、贴片不良、焊接不良等案例展现给学生,并设计项目引导文,一步步启发引导学生,并用设计标准图例与各种不良图例对比进行形态比较分析;用设计标准实物样品与各种不良实物样品对比进行状态比较分析,培养学生现场发觉、分析和处理SMT不良问题能力。在工艺方案编制教学项目中,教师提供产品样件、原理图、PCB图及设备和工具,要求学生完成SMT组装工艺方案选编。学生分组讨论,独立完成行动计划制订,温习SMT工艺流程设置标准,考查现有SMT生产条件,查阅SMT工艺规范等资料,完成工艺方案初选编制,并评价其可行性性和合理性。在项目教学过程中,我们还把综合素质培养贯通在专业教学之中,重视责任心、团体精神和交流沟通能力培养把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和职业技能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C.多媒体课件教学知识模块教学使用“多媒体课件”-仿真软件;它能够实现每个案例中各个执行部分仿真演示;让学生在详细实训后,了解其详细使用,并能提升学生自习能力等。也让学生在愉快“游戏”中增加学习兴趣。本专业多门专业关键课程配有虚拟仿真软件、多媒体教学视频,内容丰富,十分符合教学需要。除提供多媒体、交互式、CAI课件外,还提供了虚拟工艺、虚拟车间资源库(如图4)。图4虚拟工艺、虚拟车间资源库D.职业素质贯通教学全过程 在实习训练过程中,严格作业规范训练和管理,“东西从哪里往返哪里去”,保持标准工作环境状态,形成良好习惯。SMT系列设备正常运行、SMT工艺制程规范化实施直接决定着电子产品生产效率,影响着电子产品质量。学生在校期间,应具备强烈社会责任感、明确职业理想、良好职业道德与正确从业心态,养成刻苦、严谨、周密细心、不敷衍了事、工作到位作风。这是学生入职顶岗工作后,确保SMT系列设备正常运行、SMT工艺制程规范化实施主观原因。(3)教学组织、特点A.课堂教学有效教学内容,必须辅以有效教学方法和伎俩,本专业以“教学工厂、项目导入”为课程教学指导思想,专业关键课程全部内容都是在24人“工厂”实训室内完成,遵照“先会后懂”教学逻辑,实施:“项目→方案→实施→验证→分析→拓展→提升”七大步骤,完成知识点“掌握→了解→创新”过程;同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坚持多媒体教学,尝试双语教学等教学伎俩。B.网络资源建设广泛使用校园网、互联网建立精品网络课程,开展网上学习,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如“EDA技术与应用”、“电子组装工艺”等部分课程教学资源都挂在校园网上,学生能够经过校园网学习任课老师提供给学生资料和图书馆期刊资源,经过互联网查找工具设备、工艺材料、技术标准规范、最新行业资讯等最新资料,经过网络上专业网站和专业论坛与专业人士交流信息和答疑解惑学生在毕业设计中所用器件资料、设计资料、供求信息等。本专业已建成95个工业案例,为专业课程实施案例教学提供了良好课程资源。伴随工业案例资源完善和运行,专业课教师将能够轻易获取优质课程资源,为推广、普及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工业案例资源全天候对学生开放,学生随时都能够获取案例库资源,为自主学习、课外学习提供了良好资源确保。另外工业案例库也是一个知识、经验积累与分享平台,这必将激发教师投身科研、教学研究主动性,逐步形成创新贡献学院文化。如图5所表示。图5MOODLE平台上工业案例库(4)教学改革结果应用推广情况A.《电子组装工艺》国家级精品课程及《EDA技术与应用》省级精品课程:与全省其余同类高职院校和企业进行资源共享,得到同行和企业极高赞誉。B.出版“电子组装工艺与设备”等教材广泛用于同类院校教学和培训中,得到学生、企业和同行教授一致好评。C.研究课题“《电子组装工艺》一体化教学与实训”和“依靠区域产业优势构建微电子技术人才培养平台”分别取得和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结果二等奖,其结果对《电子组装工艺》课程和微电子技术人才培养平台起借鉴作用,供同行分享。同时,“基于企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获院级教学结果特等奖。D.按企业要求开发“电子组装工艺”、“SMT工艺实训”、“PLC技术”等10余门课程用于三星电子(苏州)半导体企业、诺基亚电信苏州分企业等10余家企业培训,已培训企业员工近千人,并得到企业广泛好评;E.开发“电子组装工艺”、“当代测试技术”等课程用于江苏省中职师资“四新”培训,已培训教师300多人;培训全国中职骨干教师(教育部项目)62人。F.案例教学、项目导入、先会后懂等教学方法、“学、做合一”教学模式和“教学工厂”教学环境,也渐渐在同类院校中推广。5.社会服务成效显著本专业主动为社会提供服务,主动开展横向课题和科技服务,近年来开发并销售产品50多万元,史小波、屈有安等8位老师长久担任企业技术顾问,主动为企业处理生产及技术问题,如吴文明老师为苏州捷美电子有限企业开发新产品“共聚焦生物芯片扫描仪”处理了光电倍增管对微弱信号检测难题;牟淑贤老师为苏州六六视觉科技有限企业研发部进行了技术服务,处理了YZ23A/B同视机光学设计难题;王应海、袁丽娟老师为力嘉模具备限企业研制电机铁芯扭槽叠扣冲压控制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栾伟峰老师利用业余时间为苏州半导体总厂光电分厂分析设计了四位微型字符显示器测试系统,处理了生产试验过程中技术问题。除正常教学外,主动进行各类培训,以来,培训了四川乐山师范学院、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甘肃临夏州学校等大中专学生1503人,三星半导体、三星液晶、博世汽车电子有限企业等企业员工1453人,全国骨干教师268人。这些培训得到学生、企业和弟兄院校高度评价。见表10。表10:社会服务汇总表年度学生企业骨干教师人数总课时人数总课时人数总课时9525024955971120120730329817518010090025375210742031915821953202730037386560241122561280049655816186128006.培养质量稳步提升电子组装技术与设备专业在建设过程中,主动尝试和探索将学历教育、职业技能、职业认证三者紧密结合,现在,有没有线电调试工、SMT技术员、电子技术专题能力等职业资格认证可供学生选择。向劳动局申报了“SMT技术员(三级)”、“SMT技术员(四级)”等职业资格认证,并与相关电子制造企业合作,推出对应课程,开展了职业资格判定工作。同时,我们与江苏省电子学会SMT专业委员会合作开发了“电子技术专题能力认证”。以来,主要专业课程均包含技能考试,技能考试合格率平均达95%。本专业全部在校学生均参加过最少一个职业工种技能判定,经过率均达100%。本专业学生在毕业时,除了经过专业必修课程及考取英语、计算机相关等级证书,同时也取得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图6职业资格证书本专业强调技能训练,重视职业素质培养,使学生具备较强社会竞争力和连续发展能力。电子组装技术与设备专业毕业生,不但取得了较高就业率,而且还实现了优质就业。、、毕业生就业率均达成100%。平均80%毕业生在园区外企就业。就业岗位中,技术人员及助理工程师以上岗位占75%左右(见图7:、毕业生就业地域分析;图8:、毕业生就业企业类型;图9:、毕业生就岗位分析),本专业毕业生平均薪资水平也较高(见图10:毕业六个月后薪资对比)。图708、09届毕业生就业地域分析图808、09届毕业生就业企业类型图908、09届毕业生就岗位分析图1009届毕业六个月后薪资对比经过对电子组装技术与设备专业毕业生岗位调查,大部分学生经过近六个月实习,能力都有了一定地提升,岗位也有了提升,已经逐步走上关键技术岗位,薪资待遇也相对较高,这个水平已经超出现在苏州市场上大专生平均工资水平。总体而言我院电子组装技术与设备专业学生软、硬技能都能较大程度与企业需求相匹配,这些都得益于我院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如于岑松、陆凯在三星电子(苏州)半导体有限企业从事设备维护维修工作;钮丽、史桂欣在诺基亚通信有限企业苏州分企业任工程师,从事测试维修工作;高明传在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企业任设备技术员,被企业派往德国培训三个月。电子组装技术与设备专业学生还数次在市级以上各类竞赛中获奖;高明传荣获苏州地域高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二等奖;曹威荣获“苏州市技术能手”称号、苏州工业园区电子技术技能竞赛二等奖,郜园园荣获优胜奖。,王建、郭云波、邹培获苏州地域AMD杯高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优胜奖;6月,朱月成、徐东荣、郭云波三位同学组成江苏四队,代表江苏省在天津参加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电子产品设计及制作”项目标角逐,荣获团体三等奖。9月季明珠、张涛双双荣获江苏省首届表面贴装部品手工焊接竞赛三等奖。(四)问题与思索电子组装技术与设备专业实训条件建设对经费投入需求很大,比如,与电子组装技术亲密相关贴片机、印刷机、回流焊炉、自动锡膏检测仪、AOI、ICT、FT等,以及相关专业软件都包括非常昂贵设备和严格环境要求。所以,怎样走出一条“多个形式并举,重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加”新路子,是需要我们重点思索和探索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初步思绪是:在实训条件建设上立足于“合作”,充分吸收社会资源,包含设备制造商、原料供给商、行业协会等,以“互惠共赢”方式来推进实习基地建设;将教学任务同生产任务统一安排,教学过程同生产过程融为一体,真正实现产教结合,变“消耗型”实训为“生产型”实训,形成教学、生产、培训、项目开发,以及职业资格判定一体化。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伴随当代电子组装技术不停发展,为满足企业需求,我们依靠园区企业,加强校企合作,主动完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培养熟悉当代电子制造行业技术与设备、材料与制程、工艺标准与检测技术,能从事表面组装生产、测试、管理及微型化电子产品设计与开发等相关岗位工作优异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经过二年建设,形成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出发专业关键课程体系,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拥有一支专兼结合“双师型”专业教学团体,成为区域内当代电子制造业发展主要人才培养基地,成为在全国具备示范作用特色专业。我们对电子组装技术与设备专业建设目标以下:(一)完善专业教学资源辐射专业群,扎实学生关键技能为了深入加大电子组装技术与设备专业建设,依摄影关专业教学需求以及区域范围内社会服务和企业需求,计划到,更新SMT实训中心、SMT软件实训室、电子组装工艺实训室、电子产品测试实训室、电子技术基础实训室,新建可制造性设计实训室,将本专业建设成为拥有一支教学水平高、结构合理、教学和科研服务相结合师资队伍;形成一个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电子表面组装技术实训体系;构建一条较完备、先进、开放生产级SMT生产线。(二)引入符合企业标准课程体系,进行专业课程研发经过三星培训学院,建立实际工程环境问题,按照三星企业岗位和职业行动能力标准,基于企业工作过程,重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加大了教学资源库建设力度。计划将该专业建成省特色专业,完成1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2门省精品课程建设,行业考工标准1个,出版教材3本,建设3门基于工作过程优质关键课程,实现专业课程教学全部采取“教学做”一体化方式,同时全部配置对应企业工业案例资源库。加大优质关键课程和工学结合特色课程建设力度。(三)依靠三星企业学院,完善“双师”结构学院作为“全国职教师资专业技能培训示范单位”和“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一直负担着培养“中职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任务。三星企业学院依靠“微电子技术开发中心”和“三星设备研修中心”,构建具备双师结构教师团体,使职教师资能直接参加“实际项目”开发,在实践开发中取得第一手经验和体会,着重培养他们规范化能力和分工协作能力。培养高层次专业带头1名,聘请1名企业教授任专业带头人,引进和培养“双师型”骨干教师2人,实施“访问工程师”计划4人,出国进修1人,企业兼职教师6人,在逐步形成由行业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兼职讲授实践技能课程机制同时,使专任教师综合职业素养与实践教学能力深入提升。重点专业建成后计划每年为省内外培训电子表面组装技术相关学科师资100人以上。(四)立足企业需求,开展SMT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市场需求调查表明,生产技术升级对从业人员专业结构提出了新要求,电子制造企业需要是熟悉SMT和工艺技术人员,而不是传统电子装配调试工。我们将推进“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就业制度,提升学生市场竞争能力,这与三星培训学院建设目标是充分融合。我们学校充分发挥企业学院与生产实际深度贴合优势,校企联合开发了SMT技术员、电子技术专题能力、可编程控制系统设计师等高品质职业资格证书。三年来,在校生、企业员工共计800多人取得各类证书,直接为生产和经济发展需要服务,提升人力资源开发效率,深受社会认可。我们将紧跟技术发展速度,优化认证课程,完善考评设备,一直让认证体系与企业需求保持同时。(五)依靠“研发中心”和“三星学院”,开展“研修”性教学为了深入提升高职院校为社会提供技术开发与服务能力,推进学院人才培养、科技结果转化能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判定,促进就业,满足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人才需求。学校和三星电子在企业学院联合申报并建立了江苏省微电子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该中心不不过开放式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而且是科技开发和科技结果转化基地。学校依靠“研发中心”与“三星学院”将联合建立“三星设备技术研修中心”,建成后该中心负担着企业半导体设备改造研发、专业技术培训课程研发重担。在设备技术研修中心中,学院专业教师与三星电子工程师将共同进行设备改造研发,为企业生产设备升级提供技术支持。在产业转型升级今天,力争在应用技术开发、企业生产技术服务等方面有所创新,表现职业教育特点。(六)亲密对毕业生跟踪调查,完善第三方人才质量评价体系做好教学质量全过程监控,实施多方参加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建立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跟踪评定、用人单位需求与评价指标体系。建设期内,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月收入高于本省同专业平均水平,就业对口率达95%以上,对学校满意度大于95%,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大于95%。三、建设内容(一)深化校企融合,完善“学院+企业”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推进系统培养以深化校企融合为切入点,推进企业在高职人才培养中角色转换。调动企业主动性,推进企业由高技能人才培养被动参加者向高职人才培养主动参加者转变;另首先,配合企业开展员工培训同时,引导其参加高职人才培养正规学历制教育领域,使其成为和学院并列人才培养主体。本专业以“工作过程导向,岗位能力提升”为根本“学院+企业”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1所表示。图11: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二)推进中高职衔接,探索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制度和形式推进中高职衔接,探索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制度和形式,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以继续教育培训培养方案为载体,重视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内涵、教学条件等方面延续与衔接,系统设计、统筹规划课程开发和教学资源建设,明确各自教学重点,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完善教学管理。同时,以中职学生注册进入高职院校为试点改革,探索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贯通人才培养通道。(三)依据SMT岗位工作任务,科学设计课程体系依据职业岗位工作任务要求,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CDIO推进课程建设与改革;以精品课程为标准建设课程,加大优质关键课程和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力度,将《SMB设计与制造》、《SMT工艺实训》、《表面组装产品测试》等课程建成工学结合优质关键课程;在校级精品课程基础上,努力将《SMT工艺实训》、《表面组装产品测试》打造成省级精品课程;将本专业建设成省特色专业。(四)面向SMT岗位需求,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学院计划更新SMT实训中心、SMT软件实训室、电子组装工艺实训室、电子产品测试实训室、电子技术基础实训室,新建可制造性设计实训室,扎实学生关键技能,深入满足专业教学、批量培训和技术提升需求。表11试验实训条件建设项目建设内容技术要求及参考型号数量单价
(万元)总价
(万元)SMT实训中心(扩建)全自动锡膏印刷机GKG、G5、DEK265MK1、GSP2、UPHiE、AP25选一13030FEEDER配套200.265.2模板、原辅料国产110.0010.00MOLD设备YPS-60V118.0018.00SORT设备JTS3000160.0060.00123.245.2SMT软件实训室(扩建)更新SMT_EXPERT国产15.005.00更新TEST_EXPERT国产15.005.00版图设计软件laker3licence技术包110.0010.0020.00电子组装工艺实训室(扩建)生产线外包112.0012.0012.00可制造性设计实训室(新建)DFM系统国产或进口132.0032.0032.0电子技术基础实训室(扩建)实训平台含电源控制屏1)交流电源(220V及可调低压交流电源);2)直流电源:2路连续可调,2路固定直流电源,±12V/1A和±5V/1A,都有保护和自动恢复功效;3)电源显示仪表与指示灯。240.49.6通用信号源和惯用电路挂箱频率计、直流信号源、脉冲源、多功效逻辑测试笔、函数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240.614.4实训模块挂箱分立元件板、固定电路试验板、经典电路试验实训套件等240.24.828.8电子产品测试实训室(扩建)功效测试配套外包240.512精密LCR测试仪Agilent4284A(美国安捷伦)/台湾固纬LCR-8110G18.98.9数据采集分析仪Agilent34970A(美国安捷伦)21.42.8数字IC测试系统BJ3125A型数字IC测试系统.采取模块化结构。配101数字IC测试单元可测TTL,ECL,CMOS,EPROM,RAM,EPLD等中小规模数字IC功效、直流参数。(32Pin)19.89.8高性能逻辑分析仪LA101620.160.3233.82总计249.82171.82(五)依靠当代电子制造业,构建卓越“双师”队伍依靠三星企业雄厚行业背景,电子组装技术与设备专业实施“学院+企业”双带头人制度,为本专业建设一支工程化和国际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坚持具工业背景者优先人才引进标准,经过“访问工程师”计划促使全部专业教师都具备一定工业经历,激励教师职称转评,造就高水平“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师资队伍建设基本要求,见表12。表12师资队伍建设项目基本要求数量培养高层次专业带头人提出本专业中长久发展思绪;开发职业技能考评方案;主持省级以上科研项目;在行业内有一定影响力,在校企合作、专业建设中起引领作用。1人聘请企业教授任专业带头人1人引进和培养骨干教师符合“双师”要求;每人负责一门专业关键课程或主干课程建设与主讲;具备较强科研能力,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处理技术难题。2人“访问工程师”培训每年在相关企业作不少于1个月访问,参加企业合作课题,为企业处理技术难题,同时学习企业先进技术和工艺。4人出国进修出国进修1~3个月,主修表面组装技术与设备。负责相关课程修订与开发。1人聘请企业兼职教师具备SMT行业以上经验,能负担专业关键课程教学,了解技术发展前沿,指导学生搜集工业案例。6人(六)亲密联络当代电子制造企业,共同开发职业资格认证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关键新型职业教育。我们学校推进“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就业制度,提升学生市场竞争能力,这与三星企业学院建设目标是充分融合。而国家现有职业资格认证已滞后于行业、企业发展需要。我们学校充分发挥企业学院与生产实际深度贴合优势,使本专业把为行业输送培养人才作为主要任务之一;为配合产业发展形势需要,结合当地域“行业起步晚,技术积累及人才培养不足”现实状况,制订本行业职业标准、技能培训与判定内容,以职业资格判定为主培训。将成熟培训判定以“培训外包”形式推广。在专业建设中,采取市场化模式,不停整合优化各种资源,集约经营管理,以本身良好效益来不停完善专业建设。在专业建设上立足“合作”,以“互惠共赢”方式吸引企业、学校和政府,利用各自资源优势,共同推进专业建设。(七)加强专业服务能力,培养SMT优异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1.培养SMT优异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利用本专业先进教学资源,针对SMT线管理、SMT设备维修维护、SMT设备制程与工艺控制、测试设备维修维护、测试设备制程与工艺控制;电子产品开发、电子产品维修、电子产品检验(QC)与品质管理、电子产品工艺与现场管理;电子产品销售与技术支持、元器件材料采购等岗位所需知识、技能和素养,培养德、智、体全方面发展,熟悉当代电子制造行业技术与设备、材料与制程、工艺标准与检测技术,能从事表面组装生产、测试、管理及微型化电子产品设计与开发等相关岗位工作优异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2.培养培训中高职骨干教师学院作为“全国职教师资专业技能培训示范单位”和“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一直负担着培养“中职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任务。利用专业先进教学资源,培养培训一批具备双师素质教师队伍,使职教师资能直接参加“实际项目”开发,在实践开发中取得第一手经验,着重培养他们规范化能力和分工协作能力,让基地成为培养“双师”规范示范点,建成后计划每年为省内外培训电子表面组装技术相关学科师资100人以上。经过与同行学校紧密合作、对口支持,开展跨区域结果分享。3.重视发挥市场机制,产学研紧密结合利用本专业先进教学资源,进行新产品、新工艺创新设计。科技结果经过中试,产业化成功率可达80%;而未经过中试,产业化成功率只有30%。经过必要资金、装备条件与技术支持,对科技结果进行成熟化处理和工业化考验,与三星电子(苏州)半导体有限企业共同合作促进技术科研结果转化。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及项目开发。加大为企业科技服务力度,每年与企业合作开发横向课题2-3项;主动参加SMT专业委员会、电子学会等行业协会组织工作。计划在学术会议举行、科研项目开发、论文发表等方面深入发挥作用,以提升在行业内影响力。(八)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施第三方人才评价体系改革依靠研究机构、企业、行业协会、学生及家长,实施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做好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着重从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效果、专业知识水平教育培养、能力培养效果、身体素质、内在素质等方面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对毕业生从思想政治道德表现、文化素质、职业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评价,尤其关注毕业生首次就业与对口程度、毕业生薪酬信息、毕业生转岗信息、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家长满意度、社会满意度等信息搜集反馈。依照反馈信息对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进行调整优化。(九)提升SMT专业服务能力,引领辐射专业群发展1.专业建设围绕区域经济技术特点和人才需求趋势,学院设置以电子组装技术与设备专业为关键,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微电子技术专业、电子产品检测与维修专业为支撑,以光电子技术专业为外延专业群。专业群中各个专业,面向同一产业链中不一样岗位群,既各有侧重,又互有交叉,各专业均能在同一实训体系中完成基础实践步骤教学。本专业群在专业基础课程方面实现了相互融合、资源共享,在关键专业课方面区分专业方向,很好地涵盖了电子信息产业各个领域。经过专业群建设,有利于形成群体优势,增强高职院校关键竞争力;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降低专业建设成本。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建设省级特色专业“应用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2.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将《运动控制技术》、《电气控制与PLC》、《数码影像设备及原理》、《C51控制技术》建设成优质关键课程和校级精品课程。加大工业案例库建设,每个专业各选择1门关键课程,每门课程建立5个工业案例。3.师资队伍建设本专业群建设期内,引进和培养骨干教师4名,实施“访问工师”计划8名,聘请企业兼职教师8名。详细情况和要求见表13表13电子组装技术与设备专业群师资队伍建设情况项目基本要求数量引进和培养骨干教师专业群:符合“双师”要求;每人负责一门专业群关键课程或主干课程主讲;教学质量评定为优。4人“访问工程师”培训专业群:每年在相关企业作不少于1个月访问,学习企业先进技术和工艺。8人聘请企业兼职教师专业群兼职教师:具备电子制造行业5年以上经验,能负担专业群主干课程教学,指导学生毕业项目。8人4.实训条件建设扩建“单片机与EDA应用技术实训室”,配置实训平台、FPGA开发套件、EDA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开发系统KX_DSN3Altera、FusionStartKitFPGA开发平台、综合实训装置、学习开发套件、嵌入式开发平台、DSP开发平台、仿真器、编程器等。详见表14。表14电子组装技术与设备专业群试验实训条件建设项目建设内容技术要求及参考型号数量单价
(万元)总价
(万元)单片机与EDA应用技术实训室(扩建)实训平台SmartSOPC+多功效教学试验开发平台。120.56FPGA开发套件XILINX、ALTERA(高级版)120.22.4开发系统EDA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开发系统KX_DSN3Altera60.84.8开发系统FusionStartKitFPGA开发平台60.31.8综合实训装置ZY-P02单片机开发应用技术综合试验装置(含模块挂箱)6套1.9511.7学习开发套件含AVR、PIC、C8051FXXX、MP430等单片机最小系统6套0.21.2嵌入式开发平台MagilARM2410(配2440芯片)(广州周立功)6套0.74.2DSP开发平台DSPCTS-2812(北京闻亭)6套0.653.8仿真器嵌入式智能仿真开发平台TKSCOPEK9(广州周立功)2套0.61.2编程器西尔特编程器6套0.31.838.9总计38.9四、改革举措(一)调动多方力量,创新完善校企合作办学体制和机制1.创新校企合作办学体制建立校企合作专业指导委员会,成立由江苏省电子学会SMT专业指导委员会、企业教授及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等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并定时进行调整充实,经过调研论证,出台工作章程和会议制度,完善专题工作制度,确保校企双方共同设计、实施、评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形态、提升教学效率,共同开发项目化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培养“双师”结构教学团体、指导学生顶岗实习,参加人才培养全过程,确保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目标。2.完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1)完善合作多赢动力机制。按照“利益驱动、结果共享”标准,制订《校企合作协议》,明确要求院校、企业责任和权利。充分发挥学院在教育资源、人才培育方面优势,让企业优先选取毕业生,为企业员工开展培训、继续教育和技术服务等,调动企业合作办学主动性;充分发挥企业在兼职教师资源和新技能方面优势,满足学生实训、实习和毕业生就业需要。(2)完善互动良好运行机制。改革学院人事、招生及学生管理、考评与评价等方面制度;建立校企人员互聘互兼、高技能人才共享、课程开发管理等详细合作细则;完善校企教育资源使用、学生顶岗实习、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等制度,建立校企合作“互惠多赢”制度系统。(3)完善高效快捷保障机制。加大以分配制度为主要内容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力度,经过制订和完善“访问工程师”制度,让专业教师“走下去”,健全学院激励机制。(4)完善绩效并重评价机制。将企业、院校、学生满意度作为主要考评指标,完善校企合作评价指标体系。采取校企互评与教授组评价考评相结合方式,建立起校企双向多层评价体系。(二)校企深度融合,提升专业水平以“三星学院”为依靠,拓展校企合作,使它具备实训、科研和生产功效,从而为SMT专业发展建立更高平台。亲密与江苏省电子学会SMT专业委员会、当代电子制造企业合作,拓宽学生企业实习和就业渠道。人才培养模式走工学结合,是以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为基础和前提,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体制保障。在“学院+企业”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绪指导下,电子组装技术与设备专业校企合作主要包含:联合实施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系统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造、联合实施专业课程项目化改造、校企共建联合试验室、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企共同实施生产性岗位综合实训、联合实施学生订单式培养等。形成了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教学模式。在实际合作过程中不再是局限在企业接收学生实习简单内容,而是校企合作经过“前店后校”方式深化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企业教授不但参加学院课堂教学和实训指导,还主动组织学生到企业现场为学生进行“真实实训”;企业教授不但为实训教学提供真实材料,还主动提供工作岗位,负担培训“双师”教师任务;企业教授不但主动参加优质关键课程建设,参加教材编写,还对示范建设全过程进行参加,提供了大量建设性意见和提议。在企业教授为学院提供服务同时,我们也尽其所能为企业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依照企业需要为企业提供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培训;帮助企业负担产品开发与科研项目。经过校企间紧密地合作和相互支持,对校企合作方式进行创新,巩固搭档关系。(三)探索SMT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制度和形式,推进中高职衔接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开展:1.大力开展继续教育培训中职毕业生可经过继续教育形式来我院选择“学历+技能”学习或“纯技能”继续深造。2.中职学生注册进入高职院校依照苏州市创建“江苏省职业教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股东纪律协议书
- 联勤机制协议书
- 猪栏租用协议书
- 租用混凝土资质协议书
- 股份平分协议书
- 对塑胶过敏免责协议书
- 大学生入学就业协议书
- 房屋买租赁合同协议书
- 幼儿园煤气供应协议书
- 租装载机协议书
- 夜场水烟合作协议书
- 河南省青桐鸣大联考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三考前适应性考试地理试题及答案
- 管道劳务分包协议书
- 2025-2030中国锂电子电池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
- 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医联体合作协议书(2篇)
- 25《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核心素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退出联合诊所协议书
- 物业管理服务交接方案
- 港股通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 组织学与胚胎学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浙江中医药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