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重难点检测卷-(含答案)_第1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重难点检测卷-(含答案)_第2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重难点检测卷-(含答案)_第3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重难点检测卷-(含答案)_第4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重难点检测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重难点检测卷-(含答案)

第四单元重难点检测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焚烧(féng)苦刑(xín)B.燕山(yàn)剥削(xiāo)

C.执行(zhí)牺牲(xī)D.埋葬(zàn)含糊(hu)

2.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美不胜收专心至志死得其所不可思义

B.灯火通宵天涯海角万像更新热泪盈框

C.死得其所一涌而入饶有趣味跃跃鱼试

D.残灯末庙随心所欲迫不及待截然不同

3.下列词语的意思与词语不对应的一项是()

A.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死得其所)

B.形容很多人一下子挤了进来。(一拥而入)

C.缩小机构,精简人员。(精兵简政)

D.五个湖,四个海。(五湖四海)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A.他是一位有三十多年教龄的五十多岁的语文有经验的教师。

B.大约有五十个左右的人,参加了今天的会议。

C.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脑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工具,在人们的学习和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D.她细心操劳家务,把家里安排得井井有条。

5.《竹石》是一首富有寓意的题画诗。作者写竹,更是写自己。从中你读出诗人怎样的品质?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刚强勇敢B.善良乐观C.坚定执着D.不向邪恶势力低头

6.小红想选择一条名言警句来警醒自己努力学习。下面列出的名言警句中,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A.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B.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C.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D.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二、填空题

7.读拼音,写词语。

fěnsuìshūjíbiānpàobōxuē____________nuóy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ánjùnfánɡyùdānɡēkùnjìnɡyānzhīfēif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用“严”字组成不同的词语,再填空

(1)我犯了()的错误,妈妈虽然很生气,却并没有对我大声吼叫。

(2)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态度,没有跟他们讲任何道理。

(3)我还是坚持我的意见。老班长忽然()地说:“小梁同志,共产党员要服从党的分配。”

(4)李老师对同学们的要求非常(____________)

9.按课文内容填空。

(1)《马诗》中表现诗人热切地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功立业的志向的两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竹石》中诗人借竹子坚韧的傲气,表达自己的刚正不阿、铁骨铮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于谦的《石灰吟》里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相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建在《十五夜望月》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相思之情,在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他的离别之情。老师对我们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这让我想到了杜甫的《春夜喜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天的美好景色让人流连忘返,是韩愈笔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叶绍翁笔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10.按要求写句子。

(1)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用关联词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香港回归祖国,同学们非常激动。(改为反问句和双重否定句)

①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口语交际。

语文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畅谈着自己的理想。有人说:“我的理想是不用上学、上班,有吃有喝。”有人说:“我的理想是住别墅,开豪车。”对于这类享乐主义的理想,你是怎么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上文学家叫做____________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而死,就比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____________去死,就比____________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2.将上面的短文,补充完整。

13.解释下列字的意思。

固:________或:_______

14.句子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15.“泰山”比喻:______________;“鸿毛”用来比喻:______________

16.说张思德同志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是因为____________我还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谁)的死比泰山还重。

17.这段话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方法。

阅读理解。

长征的由来

①红军长征,可谓是家喻户晓,但“长征”“万里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些概念是何时提出的,却鲜为人知。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实行战略转移前后至遵义会议,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红军总政治部在所发的指示和命令中,并没有把这次行动称为“长征”,而是称为“突围”“反攻”“西进”等。同年11月,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王明,在莫斯科向苏联外国工人出版社中国部全体工作人员作报告时,把红七军团北上和红六军团西征称为“长征”,这是目前所知党的文献中最早出现的“长征”概念。

②1935年2月23日,红军总政治部在《告黔北工农劳苦群众书》中,第一次把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称为“长征”。5月,朱德在《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盛赞“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第一次提出了“万里长征”的概念。随着中央红军长征里程的不断增加,“长征”的定语由“万里”逐步扩充。

③1935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沙窝会议通过的决议中指出“一方面军一万八千里的长征是中国历史上的空前的伟大事业”。9月12日,在《中央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俄界会议)》中指出,红军进行了“二万余里的长征”。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陕甘支队(由红一方面军主力和军委纵队改编而成)到达陕北吴起镇,胜利结束了长征。当天,毛泽东即指出:红一方面军长征“根据红一军团团部汇总,最多的走了二万五千里”。11月13日,中共中央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日本帝国主义并吞华北及蒋介石出卖华北出卖中国宣言》中明确提出:红军“经过二万五千余里的长征,跨过了十一省的中国领土,以一年多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最后胜利到达了中国的西北地区,同陕甘两省原有的红军取得了会合。”这就是目前找到的关于“二万五千里长征”概念的最早文献记录。

④随着红军长征的英雄业绩广为流传,这一伟大壮举的影响不断扩大,“长征”“万里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就逐渐成为1934年至1936年间战略转移的专门用语。

18.文中最早提出“二万五千里长征”概念的文献是()

A.《告黔北工农劳苦群众书》

B.《中国工农红军布告》

C.《中央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俄界会议)》

D.《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日本帝国主义并吞华北及蒋介石出卖华北出卖中国宣言》

19.开篇首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A.总结全文B.开篇点题C.交代创作背景D.承上启下

20.根据文章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实行战略转移前后,把这次行动成为“长征()

(2)1935年2月,朱德第一次把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成为“长征”。()

(3)1935年10月,中共中央率陕甘支队到达陕北吴起镇,结束了长征。()

(4)1935年9月,中共中央明确提出,红军经过二万五千余里的长征。()

21.最后一段中的“逐渐”一词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935年5月,朱德在《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盛赞“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请你也试着写一句歌颂“万里长征”精神的话吧。(至少运用一种修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23.习作(从两题中选择一题来写)

(1)心愿

提示:搏击长空是鹰的心愿,春华秋实是树的心愿,五谷丰登是农民的心愿,桃李满天下是老师的心愿……你一定也有美好的心愿,把它写下来与大家分享,题目自拟。要求内容具体,详略得当,表达真情实感,字数不少于400字。

(2)离别

提示:关于离别,文人墨客总有许多书写。“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轻轻我,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离别是每个人生活中都会经历的时刻,它既一位着一段故事的结束,又预示着新征程的开始,你又有怎样的离别故事和离别感受呢?请以“离别”为话题,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400字。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析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燕”“削”“糊”是多音字,同学们做题时要结合词语意思确定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燕[yàn]1.鸟类。体小,翅长,尾为剪刀状。在中国春向北来,秋返南方。捕食昆虫,是益鸟。2.安乐:~安。3.古又同“饮宴”的“宴”。

[yān]1.周朝国名(前11世纪中叶—前222)。战国七雄之一。在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一带。为秦所灭。2.指河北北部。

削[xuē]义同“削(xiāo)”。专用于复合词:~减。剥~。

[xiāo]用刀斜着去掉物体的表层或一截:~果皮。把坏的一截~掉。

糊[hú]稠粥用粥充饥用有黏性的糊状物把东西黏合在一起有黏性的东西同“{煳}”

[hū]用较浓的糊状物涂抹缝子、窟窿或平面:用灰把墙缝~上。往墙上~了一层泥。

[hù]样子像粥的食物:面~。芝麻~。辣椒~。

A.有误。苦刑(xín)——(xíng):酷刑受苦刑。

B.有误。剥削(xiāo)——(xuē):(动)无偿地占有别人的劳动或产品,主要是凭借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权来进行的。

C.正确。

D.有误。埋葬(zàn)——(zàng):指掩埋尸体;消灭;掩埋或遮掩某样东西。

故本题选C。

2.D

【详解】本题考查对字形的掌握。

A.专心至志——专心致志:形容一心一意,精神高度集中地做事。

不可思义——不可思议:形容无法想象,很难理解。

B.万像更新——万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

热泪盈框——热泪盈眶:满眼是泪,形容非常感激或高兴。

C.一涌而入——一拥而入:指一下子全都拥了进去。

跃跃鱼试——跃跃欲试:形容心情激动,急于想试一试。

3.D

【详解】本题考查对词语理解的辨析。

A.正确。死得其所: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

B.正确。一拥而入:一下子全都拥了进去,挤了进去。

C.正确。精兵简政:缩小机构,精简人员。

D.有误。五湖四海:指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

4.C

【详解】本题考查修改病句。

A.该句语序混乱,应该“语文”放在“教师”前面。改为:他是一位有三“”十多年教龄的五十多岁的有经验的语文教师。

B.该句“大约”和“左右”重复啰嗦,删除其一即可。

D.该句“井井有条”搭配错误,可改为“井然有序”。句子改为:她细心操劳家务,把家里安排得井然有序。

故选C。

5.B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的理解。

清代郑燮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是一首赞美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

前两句赞美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的内在精神,充分表现了劲竹顽强的生命力和刚毅的性格。后两句再进一层写恶劣的客观环境对劲竹的磨炼与考验,不管风吹雨打,任凭霜寒雪冻,苍翠的青竹仍傲然挺立。此诗借物喻人,诗人通过吟咏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不向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尚情操。

6.D

【详解】本题考查了名言警句的积累。

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名言警句易于流传。

A.“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形容应该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或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

B.“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比喻时间的流逝是不随个人意愿而停止的。多用于感叹人子希望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

C.“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意思是过好日子的时候要居安思危,想想以前贫困的时候,不要等到真正过上穷日子的时候才只能去回想当年富足的风光。

D.“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意思是知识只有到实际运用的时候才恨自己读太少了,事情如果没有亲身经历就不知道其中的艰难。

结合题干可知D项符合要求。

7.粉碎书籍鞭炮剥削挪移严峻防御耽搁困境焉知非福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书写时要注意“碎、籍、鞭、剥、挪、御、耽、焉”容易写错,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

8.严重

____________严峻严厉严格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字的组词和词语的搭配。

本题是一字组多词的练习,根据题干提供的字,然后结合字义进行组词,然后再用组成的词语结合句意进行搭配。学生平时要注意积累。

“严”组成不同的词语有:严重、森严、严厉、严寒、严肃、严实、严峻、严谨、尊严、威严等。

(1)严重:情势危急;程度深;影响大。结合词义可知形容错误应用“严重”来搭配。

(2)严峻:严厉、严肃,严重。结合词义可知形容态度应用“严峻”来搭配。

(3)严厉:严肃而厉害,一般指做错事情后给予的厉害的、高层度的惩罚,不姑息。结合词义可知形容说话的语气应用“严厉”来搭配。

(4)严格:是指遵守或执行规定、规则十分认真、不偏离原则、不容马虎。结合词义可知形容要求应用“严格”来搭配。

9.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详解】考查了学生对诗词歌赋的默写与识记能力。

完成此类题目需要根据课文或积累的知识做题,这就要求学生对课文等内容非常熟悉,更要做到熟背、会默。

(1)《马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组诗作品,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中表现诗人热切地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功立业的志向的两句为“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原文是: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2)《竹石》是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郑燮的七言绝句,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中诗人借竹子坚韧的傲气,表达自己的刚正不阿、铁骨铮铮的诗句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原文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3)《石灰吟》是明代诗人于谦的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情。诗中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相近的诗句是“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原文是: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4)《十五夜望月》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七绝,写了诗人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其中委婉地表达了作者的相思之情的诗句是“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原文是: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泊船瓜洲》是北宋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的诗句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原文是: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诗中体现诗人离别之情的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原文是: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春夜喜雨》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此诗运用拟人手法,以极大的喜悦之情细致地描绘了春雨的特点和成都夜雨的景象,热情地讴歌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诗中描写春天美好景色的诗句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原文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是唐代诗人韩愈写给张籍的七言绝句,描写了长安初春小雨的优美景色。诗中描写春天美好景色的诗句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原文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写的是诗人春日游园所见所感。诗中描写春天美好景色的诗句是“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原文是: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据此整理作答。

10.因为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所以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香港回归祖国,同学们怎能不激动呢?香港回归祖国,同学们不能不激动。八路军、新四军是队伍。

【详解】(1)本题主要考查句子改写。首先根据句子之间的联系,再选择合适的关联词类型。

这两句话互为因果关系,因为他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所以他的死比泰山还重。所以选择“因为……所以……”。

(2)本题主要考查陈述句与反问句和双重否定局的转换。

首先陈述句改反问句,第一步是加否定词,第二步是在否定词前加上“怎、怎么、难道”等反问语气词,第三步就是将句号改为问号;那么我们只要在后半句加上“怎么能不”,变成“同学们怎么能不激动?”

陈述句改双重否定句,首先要选择恰当的双重否定词“不得不,不能不,不会不”等,替换或删去原句中“要、得(děi)、都、应该、只好、一定、必须、肯定”等词语,最后删去原句中“很、非常、十分、分外、更加”等表示程度深的词语。那么根据句子意思,选择双重否定词“不能不”,最后变成:同学们不能不激动。

(3)本题主要考查缩句。首先要找主干——主谓宾,再去除枝节:形容词、副词等。

首先去“的”前面的修饰词语“共产党所领导”“革命”;

剩下的就是八路军、新四军是队伍。

11.人追求幸福生活并没有错,但人存在的意义并非只有享乐。我们来到世上,除了追求理想的生活,还应追求人生的价值,让人生过得有意义。

【详解】本题考查口语交际。

根据题目要求,可知,是针对有人说:“我的理想是不用上学、上班,有吃有喝。”有人说:“我的理想是住别墅,开豪车。”对于这类享乐主义的理想来谈自己的看法,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如:知识带来财富,劳动创造幸福,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你不上学就不能获得知识,没有知识,在当今社会就很难立足。我们也不能把“别墅”“豪车”作为人生的唯一理想来盲目追求,否则,幸福的概念也就被误解了。

12.司马迁为人民利益泰山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鸿毛13.本来有的人14.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人民正义的事业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自私自利的人之死就比鸿毛还轻。15.伟大渺小16.他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李大钊雷锋17.引用举例子对比

【解析】12.考查课文背诵。

语段选自课文《为人民服务》。本文是毛泽东同志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的根本宗旨。本段通过引用司马迁的名言表达了作者对为谁而死的看法:为人民利益而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课文原句: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3.考查字词的解释。

“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意思是人本来就会死,只是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很有意义,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很没价值。“固”的意思是原本,本来;“或”的意思是有的人。

14.考查句子的解释。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意思是人本来就会死,只是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很有意义,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很没价值。意思对了即可。

15.考查词语的作用。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意思是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很有意义,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很没价值。“泰山”比喻伟大,有意义;“鸿毛”比喻渺小,没价值。

16.考查课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课文写了张思德同志牢记革命队伍的宗旨,活着为人民的利益工作,死为人民的利益牺牲,体现了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因为他为人民的利益而死,虽然一生中没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他的死却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所以说“比泰山还要重”。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伟人还有很多,如黄继光、董存瑞。

17.考查文章采用的表达方式。

文章引用了文学家司马迁的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采用的是引用的表达方法。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这句话采用了对比的表达方法,将为人民利益而死与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的意义做对比,说明人要死的有价值。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这句话采用的是举例子的表达方法,说明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18.D19.B20.××√×21.不能删去,“逐渐”词说明“长征”“万里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不是一下子成为1934年至1936年间战略转移的专门用语的,去掉后表达意思不够严谨。22.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解析】1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根据原文“11月13日,中共中央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日本帝国主义并吞华北及蒋介石出卖华北出卖中国宣言》中明确提出……这就是目前找到的关于‘二万五千里长征’概念的最早文献记录”可知,D选项正确。

19.本题考查对关键句子作用的分析。

文章开头句段的作用:

一、内容上:1.开篇点题。2.提示文章中心。3.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地点时间原因等。4.交待事件发生的环境。5.为下文埋下伏笔或作铺垫。6.设置悬念吸引读者。7.奠定感情基调。

二、结构上:1.总领全文。2.引出下文。3.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本文首句先提出问题“‘长征’‘万里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些概念是何时提出的”,照应题目“长征的由来”,开篇点题。

2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1)根据原文“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实行战略转移前后至遵义会议,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红军总政治部在所发的指示和命令中,并没有把这次行动称为‘长征’,而是称为‘突围’‘反攻’‘西进’等”可知,本题说法错误。

(2)根据原文“1935年2月23日,红军总政治部在《告黔北工农劳苦群众书》中,第一次把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称为‘长征’”可知,本题说法错误。

(3)根据原文“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陕甘支队(由红一方面军主力和军委纵队改编而成)到达陕北吴起镇,胜利结束了长征”可知,本题说法正确。

(4)根据原文“9月12日,在《中央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俄界会议)》中指出,红军进行了‘二万余里的长征’”可知,本题说法错误。

21.本题考查对加点词的理解与分析。

加点词能否删去的答题格式:

1.先肯定的回答:不能。

2.再说说原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或表达作用。

3.比较:即比较删掉这个词语与没有删掉以前的区别,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意思变为“……”,与实际不符,不符合原意等

4.最后一句话关门: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本题中,“逐渐”指渐渐、逐步。说明“长征”“万里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不是一下子就成为1934年至1936年间战略转移的专门用语,而是有一个过程的,因此不能删去,这一词语体现了文章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22.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注意需要用上至少一种修辞手法,可以是比喻、排比等。

例如:长征,把惊涛壮观推出,把日出瑰丽托起,让松柏昂首挺拔,让雄鹰翱翔蓝天!

23.例文:

心愿

心愿,就像一粒小小的种子,播种在心的土壤里,虽然它很渺小,但是却可以开出美丽的花朵,心愿,就像一盏灯,如果你不想熄灭它,就得一直守在灯旁学习,学习,再学习,努力地实现自己的愿望。

我的心愿,就是当一名歌唱家,每当我坐在电视机前,听着那些动人心弦的音乐,我仿佛来到了另外一个世界,音乐的世界。我静静地听着音乐,身子竟情不自禁的跟着旋律摆动起来,我完全沉醉在了音乐里,每当我不开心的时候,只要放上一首音乐,我就会忘记所有一切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