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完整版课件_第1页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完整版课件_第2页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完整版课件_第3页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完整版课件_第4页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完整版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始检测,温故知新课始检测,温故知新改革开放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生活发生变化

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程标准: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重点:从衣、食、住和社会风俗等方面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发生变化的基本史实。难点:认识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学习目标自学感知阅读课本,走近知识流行语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记录着人类生活及其观念的变化。猜猜下列流行语的时期:猜一猜革命、共和、民主、科学、实业救国、文明、旗袍和平、新华、新事新办、粮票、列宁装、布拉吉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下岗、科教兴国、农民工、上网、炒股

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之初改革开放后自主检测最早提出“断发易服”的时期连一连饮食由温饱型逐渐过渡到营养型的时期服装样式土洋混杂最多的时期流行蓝黑灰绿色服装的时期民国时期戊戌变法时期文革时期改革开放后自主检测探究提升积极探究,提升能力长袍旗袍、西装学生装中山装说说看:他们穿的是什么?服饰饮食建筑社会风俗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旗袍……特点:中西合璧、土洋并存主题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礼义廉耻以文治国三民主义你知道中山装造型的政治含义吗?五权分立(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监察权)20世纪初一位侍者正在擦拭餐具说说看:饮食发生的变化?服饰饮食建筑社会风俗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旗袍……中西合璧、土洋并存主题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中西餐并行秀色可餐川菜香辣炒蟹鲁菜扒原壳鲍鱼粤菜烧乳猪淮扬菜清炖蟹粉狮子球西餐和传统菜系说说看:分别是何建筑样式?封闭开放四合院欧式别墅中西合璧(南京总统府)服饰饮食建筑社会风俗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旗袍……中西合璧、土洋并存主题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中西餐并行四合院、欧式别墅、花园洋房、中西合璧辛亥革命后剪辫子的场景告示:今日剪辫者奖酱肉面一碗自主探究:这仅仅是发型的改变吗?与之相类似的事件还有哪些?

光、宣之交,盛行文明结婚,倡于都会商埠,内地亦渐行之。

——徐珂《清稗类钞》

服饰饮食建筑社会风俗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旗袍……中西合璧、土洋并存主题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中西餐并行四合院、欧式别墅、花园洋房、中西合璧新式婚礼、简洁葬礼、剪发、禁缠足、鞠躬、握手等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特征;土洋并存,中西合璧。“有一天,我们家的长工带着我出门看热闹。我看见进城的农民被剪了辫子,痛哭流涕。”著名学者周有光老人回忆童年往事这反映了近代农村仍处在什么状态?农村传统风俗习惯根深蒂固近代社会生活习俗地区发展不平衡合作探究:根据材料思考引起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有哪些?(从外因、政治、经济、思想四个方面来归纳)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西方民主平等思想影响中国政府改革的推动中国近代工商业发展的推动外因政治经济思想找变化

时间

建国后、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衣社会风尚食住

朴素;颜色款式单调→款式新颖,时尚多样主题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文革”时期的绿军装布拉吉60和70年代蓝黑装“做套列宁装,留着结婚穿”激情岁月找变化时间

建国后、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衣社会风尚食住

朴素;颜色款式单调→款式新颖,时尚多样→“菜篮子工程”,品种丰富主题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凭票供应自主探究:为何改革开放前人们购物时要一些票证才能买得到东西,而现在我们购物时又不用这些票证了呢?

新中国成立后,计划经济体制下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物质比较匮乏,粮食统购统销,需凭票供应。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体制下,生产力水平提高。临清新貌临清老街——箍桶巷竹竿巷找变化主题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时间

建国后、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衣社会风尚食住

朴素;颜色款式单调票证住房条件简陋→款式新颖,时尚多样→“菜篮子工程”→楼房普遍、“安居工程”改革开放前找变化社会风尚的主流有何不同艰苦朴素休闲方式社会风尚改革开放后时间

建国后、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衣社会风尚食住

朴素;颜色款式单调票证住房拥挤,困难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款式新颖,时尚多样→“菜篮子工程”→“安居工程”→休闲生活、注重环保、赈济灾区等主题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雷锋精神永不过时第49个雷锋日变化原因新中国的成立党和政府的重视改革开放社会经济的发展合作探究:根据材料思考引起新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有哪些?外因:影响近现代我国人民物质生活与习俗发生变化的因素:内因鸦片战争后,西方的思想文化、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的涌入;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推动;吸收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改革开放等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社会生产力;政治变革:经济发展:1840年后,“向西方学习”的思潮;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改革开放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思想解放:西方文明冲击:总结本课小结第二次第一次第三次第四次变化趋势:落后——文明进步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四次大变化鸦片战争后辛亥革命后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后通商口岸地区人民生活水平变化显著旧风俗习惯受冲击精神生活变化大人民生活逐步提高但总体水平不高人民生活明显提高生活方式多样化1.服饰有一定标示功能。下列图片中体现维护社会等级秩序的服饰是(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③④反馈练习√时期所送嫁妆20世纪80年代被褥、“红包袱”、手表、三门柜、自行车、缝纫机、小型黑白电视机20世纪90年代被褥、“红包袱”、高档组合家具、影碟机、彩电、冰箱、摩托车2.“送嫁妆”是我国很多地区的特色民俗。下表不能反映A.这一民俗保留了传统特色B.西式婚礼逐渐被人们接受C.品种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现代化D.改革开放,人们收入增加√当堂达标结合学案上材料一、材料二,说明近现代社会生活变化呈现怎样的趋势?愚昧落后文明进步新史观“社会史”是人类全部历史的浓缩,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社会史”逐渐进入高考命题人的视野。

1.(2008年江苏高考6题)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

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2.(2009年高考广东理基63题)“又是庚申元旦节,过年过得直贯冲。见面齐声道恭喜,脱帽都行一鞠躬……祝罢再把新年贺,两手深深打一恭。”这些习俗,最早可能出现于(

)

A.唐宋时期B.明朝后期C.民国初年D.新中国时期3.(2010年高考山东文综12题)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这反映出当地(

)

①传统习俗受到冲击

②文化教育日渐衰落

③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④思想观念有了改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高考链接互动论坛

竹叶青青个性首页¦信息¦搜索¦邮箱¦主页¦UC

帖子:19精华:11西方文化的进入,推动社会生活的进步

沙漠露水个性首页¦信息¦搜索¦邮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