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cueb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cueb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cueb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cueb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cueb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第二章第一节什么是认识论:认识是关于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哲学理论认识论所研究的范围主要包括:认识的对象和途径认识的能力和限度认识的形式和方法认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认识的作用的标准纳克斯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何者为第一性;二者之间有无同一性何者为第一性——唯物(古代朴素、机械、辩证唯物主义)唯心(主观客观)二者之间有无同一性:可知论、不可知论(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二、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认识处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注意选择的对象)1、主体:处于一定社会条件和社会关系之中从事一定时间和认识活动的人。主体特征:自然性、意识性、社会性、实践性(考试相对重点)主体基本形式:个体主体、群体主体、人类主体(社会主体)2、(认识)客体:主体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特征:客观性、对象性、社会历史性基本形式:自然客体、社会客体、精神客体3、主客体关系:实践关系:主体与客体之间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主体是改造体,客体是被改造体,实践关系是主客体最基本关系,也是最根本关系。认识关系:~~反应与被反映关系。主体是反应者,客体是被反映者。认识关系是在实践关系基础上形成的,又对实践关系起指导作用。价值关系:客体对主体的利益关系,主客体的价值关系深刻体现了人的需要,体现了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内在根据。审美关系:人作为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欣赏感受和体验关系。它是主客体关系的最高层次,她要求在真和善的基础上按照美的规定创造理想世界。能动反映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反映论观点、实践论观点(核心)、辩证认识观点(1)反映论观点:唯物主义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烦人反应一切唯物主义都坚持反映论,为一切唯心主义则反对发宁论,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坚持先验论。(先验论就是唯心主义)(2)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张时间第一的观点,第一次把科学的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认为主体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践的人,主体对客体的关系首先是改造与被改造,即实践关系,在此基础上才是认识与被认识的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有决定作用。(3)它将辩证法贯彻于反映论,科学的说明了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它从主观(主体)和客观(客体),认识和实践的矛盾运动中考察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认为认识过程是在实践基础上由感性能动的上升为理性,又能能动的用理性去指导人们实践活动的辩证过程。旧唯物主义:马哲以前的:古典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缺点:1、离开实践讲反映2、离开辩证法讲辩证认识与实践的统一科学实践观实践定义:时间是人类能动的改造世界客观物质性活动特点:客观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实践的基本形式: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改造人自身的实践活动或者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实践、科学实验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思考题)【实践定义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的认识归根结底来自实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证实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认识源于实践又知道时间,理论必须回到实际中去才能真正发挥理论的能动作用【注意:认识的任务是经过感性达到理性;认识的目的是指导实践改造世界】认识对:实践目标的确立实践手段方法取舍 等方面都有指导作用实践结果的评价第三节认识的辩证过程一、感性与理性的关系:一个认识过程一般有两个飞跃,即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1、感性认识:指人们经过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关于事物的限制事物的外部联系的现象。感性的基本形式:感觉;知觉;表象感性认识的特点:直接性、具体性(形象性)2、理性认识:指人们借助于抽象思维所把握到的关于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内部联系的认识。形式:概念、判断、推理特点:间接性和抽象性二者关系:(1)理性认识依赖感性认识:人们在社会实践中首先获得的是感性认识,人们只有积累了十分丰富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才能进行科学抽象,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离开了感性认识理性就成了主观的东西。(2)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感性只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才反映事物的本质,认识的真正任务是经过感性达到理性,透过现象深入本质。人们只有掌握了事物本质的规律性认识才能正确指导实践。(3)感性和理性的相互渗透:在实际的认识中,没有纯粹的感性或理性,她们总是相互渗透、相互交织在一起,一方面感性中包含理性因素,另一方面理性中也包含感性因素。总之,感性与理性是辩证的统一,统一的基础是实践。割裂感性与理性的关系会导致:(1)唯理论(只承认理性认识重要,否认感性认识的重要性)(2)经验论(只承认感性认识重要,而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从感性向理性飞跃的条件:(1)要经过调查研究获得大量的真实的感性材料(2)对感性材料进行分析,从偶然中看到必然,透过现象深入本质认识的总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重复乃至无穷,而实践与认识的每一循环都进入到高一级程度并达到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客观真理:1、真理: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认识)。2、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二、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1、绝对真理:真理的客观性和无限性。2、相对真理: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度的。(广度有限,深度有限——正确性有限)3、论述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关系:(1)相互包含和相互渗透。一方面相对中有绝对,每相对真理中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另一方面,绝对中有相对,真理的绝对性是经过相对性表现出来的,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合构成绝对真理。(2)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的辩证转化。真理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不断的从相对走向绝正确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每一真理都是这一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随着真理发展,每一相对真理中所包含的绝对成分日益增多,表现在每一相对真理中与客观事物相符合的广度和深度都在发展。(3)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关系的意义:如何正确对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1)原理:绝对、真对(定义)(关系)2)联系实际:两个思路。一马列主义是绝对真理,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推动了人类对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因此要坚持。二马列主义也是相对真理,它要随着具体情况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因此要发展马列主义。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时间的特点决定的。真理的本性在于它是一种主观符合客观的认识,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主观认识是否和客观现实相符合;实践的特点: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特点,使它能成为标准。实践的直接现实性有双重含义:其一,实践本身是直接现实。其二,实践能使理论变成直接现实。当人们以一定的理论观点为指导去从事实践,实践的结果必然引起一定的客观效果,这样就能把原来的理论认识同客观现实相对照,从而直接检验出理论是否与客观现实相符合及符合程度。实践标准是绝对与相正确统一(即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统一)(1)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就是指实践标准的唯一性,即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除此之外没有其它标准。(2)实践标准的相对性是指实践标准的具体的、历史的局限性,即实践检验认识的真理性要受到具体条件、历史条件的限制,实践检验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4、逻辑证明:是以真实性的判断来论证另一判断的真实性的思维方式。它是检验真理过程中的辅助手段,具有重要作用。但不能代替实践标准。真理与价值的统一价值:价值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的意义。价值的特性:(1)价值具有客观性。价值关系的各个环节,如人的需要,需要的对象及需要的过程和结果都是客观的。(2)价值具有主体性。客观对主体的意义会随主体及其需要的不同而不同。(3)价值具有社会历史性。人们的需要、实践以及满足的形式都表现出社会性和历史性。(4)价值具有多维性。每一主体对课题的需要是多维的,因此主体的价值关系具有多维性和全面性。真理与价值的关系:(1)成功的实践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2)价值的形成和现实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3)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的,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第三章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它是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观点: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历史唯物主义。成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是历史唯心主义。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它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其中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精神生活的总和,它是一切社会物质生活的可光宇偶成在人们意识中的反应。(它主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哲学、宗教、科学理论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总)社会存在第一性社会意识第二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基础,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存在,政治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应,无论先进或落后的社会意识,都能够在社会存在中找出其根源。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够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会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存在及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社会存在的三个方面:是社会发展必要条件,对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但不起决定作用。地理环境:指环绕社会的各种自然条件总和人口因素:包括人口数量、质量、构成以及人口的发展及分布等方面因素生产方式: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社会方式,它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为什么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生产方式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发展变革决定社会形态的发展变革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1、生产力: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自然,并从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生产力三要素: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后两者构成生产资料)补充:生产力的发展是衡量社会发展(进步与否)的最根本标准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生产关系的三个部分: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决定作用)、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分配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状况(状况包括性质和水平);生产力发展决定生产关系和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时,会推动生产力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时会阻碍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二者的矛盾是个动态过程,表现为这二者之间从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基本适合的发展过程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总和(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设施等。上层建筑分为:思想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上层建筑的核心是国家政权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决定上层建筑的发展和变革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上层建筑需要为经济基础服务;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性质,当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反之则起阻碍作用。阶级、国家、革命阶级1、定义:阶级是指与特定生产关系相联系,在经济上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集团,阶级的实质在于社会上一部分人占有大量生产资料,因而能占有她人的劳动。2、思想:阶级本身是个经济实体,属于经济范畴。阶级划分的标准是经济标准3、作用: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因。直接动因推动社会量变,突出表现为推动社会质变。国家:定义:国家是体现统治阶级利益,对被统治阶级进行统治的有组织的暴力工具、国家职能:对内为专政与民主职能、组织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调节社会矛盾职能。对外职能为国防和外交职能。国家:内容——国体(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形式——整体(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为国体服务革命定义:革命是指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的根本变革思想:社会革命的目标——夺取政权社会革命的形式——武装斗争(主要是)补充:社会形态是上层建筑、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的统一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1、是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还是英雄人物是历史创造者,这是在关于历史创造者问题上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与唯心史观的根本区别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指推动社会发展的大多数人,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这是一个基本观点)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担当者,是一切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一方面人民群众提供了创造社会精神财富的物质条件和经验材料,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人民群众中也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等,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创造并改造了社会关系,落后生产关系的被突破即旧的上层建筑的被推翻都是依靠人民群众的革命力量完成的3、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要受到:社会经济条件、社会政治条件、社会精神条件、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辨析题例:英雄创造历史答:错误。这是历史唯心主义观点,她夸大了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否认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否认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可说可不说:主观唯心主义历史观认为历史是由个别英雄人物的思想意识决定的;客观唯心主义历史观认为历史是由客观精神,如绝对观念、神等等决定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个人在历史发展中有影响作用,但不起决定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她们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简答题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