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古诗阅读专题(部编版)_第1页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古诗阅读专题(部编版)_第2页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古诗阅读专题(部编版)_第3页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古诗阅读专题(部编版)_第4页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古诗阅读专题(部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学期古诗阅读专题北京市西城区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1-12题。(共5分)【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乙】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①,一夜征人②尽望乡。注:①[芦管]笛子。②[征人]指出征或戍边的军人。11.【甲】诗首句以“杨花”和“子规”点明事件发生的时令,营造出暮春时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之情。【乙】诗写作者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夜风送来了幽怨的芦笛声,唤起了边塞将士的之情。(3分)12.“我寄愁心与明月”与“受降城外月如霜”两句都写到了月,请分别说说两位诗人各是如何借“月”来抒发情感的。(2分)答:北京市昌平区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初一语文试卷(二)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完成13-14题。(共4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3.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中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赠汪伦》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与本诗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都写出了诗人李白与朋友间的深情厚谊。请你分别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说明作者是如何抒发情感的。(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北京市门头沟区2020-2021学年度七年级上语文期末调研试卷(二)阅读《观沧海》,完成11—12题。(共5分)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1.曹操的这首诗以“”字统领全诗,在描写沧海景象时,有动有静,如“水何澹澹”是动景,“”则是静景(任选一句)。诗人还通过“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想象,抒发了的伟大抱负。(3分)12.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诗人眼中大海和山岛的特点。(2分)北京市顺义区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8.(6分)阅读《观沧海》,回答以下各题。(1)这首诗的“水何澹澹……洪波涌起”主要是写诗人眼前所见之景。此处写景,动静结合。诗人先写,再写,写景由动到静;然后由写山岛上静态的丛生的树木、茂盛的百草,转到写萧瑟秋风中汹涌起伏的波澜,这是由到。(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几句诗极富想象力。请你用自己的话将这几句诗在头脑中呈现的画面描述出来。北京市房山区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七年级语文试卷(二)阅读下面两首古诗词,完成第8-9题。(共5分)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秋词(其一)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8.“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生”。同样是秋景,马致远勾勒出了一幅深秋游子①的图景,表达了诗人②之情;刘禹锡眼中皆是秋天的明丽景色,抒发的是③的情感。(3分)9.请从画线诗句中任选一句,发挥想象,描述这句诗在你脑海中呈现的画面。(2分)答:古诗阅读专题(答案及解析)北京市西城区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1-12题。(共5分)【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乙】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①,一夜征人②尽望乡。注:①[芦管]笛子。②[征人]指出征或戍边的军人。11.【甲】诗首句以“杨花”和“子规”点明事件发生的时令,营造出暮春时节①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②之情。【乙】诗写作者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夜风送来了幽怨的芦笛声,唤起了边塞将士的③之情。(3分)12.“我寄愁心与明月”与“受降城外月如霜”两句都写到了月,请分别说说两位诗人各是如何借“月”来抒发情感的。(2分)答:【分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地劝勉和宽慰。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虽未追叙与好友昔日相聚的情景和友谊,但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把友情抒发得真挚感人。《夜上受降城闻笛》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蕴藉含蓄,将所要抒发的感情蕴涵在对景物和情态的描写之中。诗的开头两句,写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正是触发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环境的描写之中现出人物的感受。在这万籁俱寂的静夜里,夜风送来了凄凉幽怨的芦笛声,更加唤起了征人望乡之情。“一夜征人尽望乡”,不说思乡,不说盼归,而是以人物的情态行为展现其心理,写出了人物不尽的乡愁。【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夜上受降城闻笛》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在这万籁俱寂的静夜里,夜风送来了凄凉幽怨的芦笛声,更加唤起了征人望乡之情。(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比较能力。可结合着关键词的运用和理解来体会。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诗人将月亮人格化,托明月带去自己对友人的思念,寄托自己的离愁。“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描写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它“似雪”,月光并非秋霜,诗人偏说它“如霜”。诗人如此运笔,是为了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正是这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显得格外空寂惨淡。也使诗人格外强烈地感受到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而生发出思乡情愫。答案:(1)①凄凉(悲伤)②思念(牵挂)③思乡(2)【甲】诗想象奇特,借明月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牵挂;【乙】诗描写“月”,表现边塞的苦寒,衬托征人思乡的愁绪。【参考译文】【甲】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乙】回乐烽前的沙地洁白似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深秋白霜。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惹得出征的将士一夜都在思念家乡【点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1.必须理解诗歌基本内容;2.联系诗歌写作背景和主题进行分析。北京市昌平区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初一语文试卷(二)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完成13-14题。(共4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3.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中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分)答:______14.《赠汪伦》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与本诗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都写出了诗人李白与朋友间的深情厚谊。请你分别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说明作者是如何抒发情感的。(2分)答:______【分析】这是一首七言绝句。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任路途险远的描画;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作答时要结合景物描写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语言的理解和运用。首句“杨花落尽子规啼”写景兼点明时令。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景物,“杨花““子规“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杨花”即柳絮,给人一种飘零之感。“子规“即杜鹃鸟,其啼声哀婉凄切,给人一种悲痛之感。作者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声凄惨的子规,渲染了悲凉感伤的氛围,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2)本题考查比较阅读。“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运用拟人的手法,作者要把自己对友人的牵挂之情寄托给月亮,让月亮捎给远行的友人。将月亮人格化,充当了传情达意的使者。诗人借月抒怀,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之意。“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千尺深的潭水,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义。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不及”一词表明了汪伦对诗人友情的深重。以有形的潭水对比无形的情义,使作者感情表达地更加具体形象。答案:(1)杨花飘落,子规啼叫,渲染了凄凉冷落的气氛,烘托了离别忧伤的心情。(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诗人大胆想象,将明月人格化,把明月看成使者,让其传达情思,从而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同情和关怀。“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一句,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桃花潭水之深,并用“不及”一词,写出汪伦对“我”的情谊比桃花潭水更深,将朋友间的深情厚谊具体化、形象化。译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座小溪(辰溪、酉溪、巫溪、武溪和沅溪)。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点评】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1.要仔细分析其作品中所写的内容;2.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含义。北京市门头沟区2020-2021学年度七年级上语文期末调研试卷(二)阅读《观沧海》,完成11—12题。(共5分)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1.曹操的这首诗以“”字统领全诗,在描写沧海景象时,有动有静,如“水何澹澹”是动景,“”则是静景(任选一句)。诗人还通过“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想象,抒发了的伟大抱负。(3分)12.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诗人眼中大海和山岛的特点。(2分)【分析】《观沧海》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这首诗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解答】(1)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及作者情感的把握。这首诗写的是曹操登山看到的大海的壮丽景象,故这首诗围绕“观”来写。“山岛”“树木”“百草”都是不会动的景物,故“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这几句写的都是静景,选其中一句来答即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两句诗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2)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景物特点的把握。结合“水何澹澹”及“洪波涌起”可知大海的特点是汹涌澎湃的,结合“山岛竦峙”中的“竦峙”可看出山岛的特点是高耸挺拔的。答案:(1)观;

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统一天下建功立业。(2)(大海)汹涌澎湃,(山岛)高耸挺拔。参考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点评】鉴赏诗歌,要结合诗人的生平经历、诗歌的写作背景,诗歌的内容进行鉴赏,不可仅仅理解字面意思。北京市顺义区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8.(6分)阅读《观沧海》,回答以下各题。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溏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这首诗的“水何澹澹……洪波涌起”主要是写诗人眼前所见之景。此处写景,动静结合。诗人先写,再写,写景由动到静;然后由写山岛上静态的丛生的树木、茂盛的百草,转到写萧瑟秋风中汹涌起伏的波澜,这是由到。(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几句诗极富想象力。请你用自己的话将这几句诗在头脑中呈现的画面描述出来。【分析】《观沧海》是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四言写景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和对写作手法的把握。“水何澹澹”一句描写了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写出了海水的动态。“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写出了山岛的静态;“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写山岛上静态的丛生的树木、茂盛的百草,“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萧瑟秋风中汹涌起伏的波澜,这是由静到动。(2)本题考查诗歌画面描绘。划线句的意思: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注意在此基础上发挥想象,把月亮、太阳的升落以及银河的灿烂景象描绘出来。语言要简洁,不能遗漏画面内容。答案:(1)海水山岛静动。(2)火红的太阳和皎洁的月亮,每天仿佛从宽广无垠的大海上冉冉升起,傍晚时分又缓缓落入到大海的怀抱;星光灿烂的银河,横贯在深蓝的夜空中,它那远远的一端垂向海面,也仿佛发源于大海之中。译文:东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观赏苍茫的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周围树木葱茏,花草丰茂。萧瑟的风声传来,草木动摇,海中翻涌着巨大的海浪。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啊,庆幸得很!就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志向吧。【点评】诗歌鉴赏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选择题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北京市房山区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七年级语文试卷(二)阅读下面两首古诗词,完成第8-9题。(共5分)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秋词(其一)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8.“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生”。同样是秋景,马致远勾勒出了一幅深秋游子①的图景,表达了诗人②之情;刘禹锡眼中皆是秋天的明丽景色,抒发的是③的情感。(3分)9.请从画线诗句中任选一句,发挥想象,描述这句诗在你脑海中呈现的画面。(2分)答:【分析】《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一首小令。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秋词》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议论,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后两句写景,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解答】(1)本题考查诗词所抒发的思想感情。解答此题需要理解散曲中的景物描写,结合景物理解情感。《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很短,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漫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营造了悲凉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