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微观理论优秀_第1页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微观理论优秀_第2页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微观理论优秀_第3页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微观理论优秀_第4页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微观理论优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微观理论第一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第三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微观理论主讲人:张江龙第二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主要内容精神分析理论心理与家庭发展阶段理论认知发展理论道德发展理论学习理论人本主义理论符号互动理论(自学)第三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第一节精神分析理论对一个男孩来说,他的潜意识中有种对母亲的排他性占有欲,任何人,包括他的父亲,一旦对他构成威胁,他都会产生仇恨,甚至想杀掉他们。男人用下半身思考。不要去了解女人,因为女人都是疯子。你的眼睛疲倦了、累了、闭上你的眼睛。

犹太人,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及精神分析学家。

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第四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潜意识性本我、自我、超我性心理发展阶段梦的解析自由联想第五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1、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意识(自觉)(conscious)前意识(下意识)(preconscious)潜意识(无意识)(unconscious)凡是自己能察觉的心理活动是意识,它属于人的心理结构的表层,它感知着外界现实环境和刺激,用语言来反映和概括事物的理性内容。是调节意识和无意识的中介机制。前意识是一种可以被回忆起来的、能被召唤到清醒意识中的潜意识,因此,它既联系着意识,又联系着潜意识,使潜意识向意识转化成为可能。则是在意识和前意识之下受到压抑的没有被意识到的心理活动,代表着人类更深层、更隐秘、更原始、更根本的心理能量。第六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意识前意识潜意识第七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潜意识”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内驱力,它包括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主要是性本能)以及同本能有关的各种欲望。由于潜意识具有原始性、动物性和野蛮性,不见容于社会理性,所以被压抑在意识阈下,但并未被消灭。它无时不在暗中活动,要求直接或间接的满足。正是这些东西从深层支配着人的整个心理和行为,成为人的一切动机和意图的源泉。没有口误这回事;所有的口误都是潜意识的真识的流露;当你瞧不起一个人的时候这种轻视一定能够感觉得到那他/她就会做出某些事情来自卫第八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2、人格结构:本我、自我与超我

本我(Id),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自我(Ego),是本我的表层部分,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超我(Super-Ego),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第九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本我自我超我含义潜意识中的原始力量个体心理的理性成份道德化的自我获得通过遗传获得通过经验发展而来内化道德规范、社会要求形成作用机能人格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目标是求的个人的舒适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

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

基本原则快乐原则现实原则至善原则第十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要想保持心理健康,三个部分必须始终是和谐的。否则就会出现变态的人格。小孩看到女士手机,很喜欢,在本我的驱使下想得到;自我鼓励看看四周有没有人看到;当准备采取行动,超我开始起作用,超我清楚提醒偷盗是错误。第十一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3、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是本能,尤其是性本能,它是最重要的生命本能。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性驱力“性”是泛性,包括能直接或间接引起有机体快感的一切活动,如父母爱、子女爱、一般人的爱以及对具体对象和抽象观念的忠诚等。第十二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发展阶段生理部位性本能满足的主要方式延续障碍口腔器(0-1)嘴通过咀嚼、吸吮或咬东西。性本能是通过口腔而满足的强迫性吃东西、说话、吸烟、喝酒肛门期(1-3)肛门随意大小便是婴儿性本能的最主要的满足方式固执、冲动、占有性器期(3-6)性器官儿童自3岁即开始性生活,即恋父情结、恋母情结。同性恋、自恋、自大、对成人角色的自恋潜伏期(6-12)无被转移两性器(12岁后)生殖器恋父恋母情结转为异性。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务之一就是摆脱的束缚,并尝试建立自己独立的生活方式,如对异性爱慕、结婚成家等,满足性本能。第十三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4、关于防御机制的学说(P66)压抑——下意识的将极度痛苦的经验(战争创伤),强制驱离意识层次投射——个体将自己不能容忍的冲动、欲望或情感,投射到他人或他物身上。固着——面临进入下阶段的强烈焦虑时宁愿停留在当前舒适心理阶段的策略。退化——指行为回朔到较幼年期(较早发展阶段)中的愉悦及满足的行为,借此平衡心理冲突。

移置——为情绪从危险物转向安全物。

认同——指个体潜意识地模仿别人的过程。合理化——为透过建构逻辑的正当性来作出某个决定,而此决定最初的形成原因,来自完全不同于合理化的其他精神状态。反向形成——自认为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内心欲望或冲动会引起自我和超我的抵制,表现出来会被社会惩罚或引起内心焦虑,故朝相反的途径释放导致反向形成第十四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进步

1.弗洛伊德是对禁欲主义、理性主义的有力反抗

2.弗洛伊德的研究扩大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3.弗洛伊德的个性发展理论特别强调个性形成与儿童早期经验有关,与父母对儿童的教养态度有关局限

1.弗洛伊德是一个性本能决定论者

2.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比意识重要,潜意识决定一切是不符合实际的

3.弗洛伊德的发展理论依据的资料主要来自于他的个人诊断经验和自我分析,缺乏科学的实验依据,很难重复验证

4.弗洛伊德强调早期经验对个性发展的影响,也是偏激的、不符合实际的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简评第十五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二、阿德勒与荣格的后期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阿德勒所有的动机都归因于性和攻击人主要受社会影响和追求优越所驱使重视无意识,对人性采取悲观态度,认为人很少有没有选择权认为人可以决定自己的发展看重过去经历对行为的影响强调未来期望对个人行为的影响认为人类渺小无能、被本能所支配强调人性自主,认为个体可以决定自己的未来与创造自己的生活生物学定向的本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第十六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第二节心理与家庭发展阶段理论埃里克森(ErikHomburgerErikson)美国精神分析医生也是美国现代最有名望的精神分析理论家之一。埃里克森祖籍是丹麦,生于法国,师承于弗洛伊德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和柏林汉(D.Burlingham)。一、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第十七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埃里克森开始研究美国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棘手问题,把精神分析与生态学、文化人类学、历史、哲学、政治科学和神学结合起来。(1)弗氏强调本我,埃氏强调自我(2)弗氏强调人的动物性,埃氏注重人的理性(3)弗氏强调历史的经验,埃氏强调未来(4)弗氏强调性本能的驱动力,成为“心理性欲发展理论”,埃氏强调文化和社会的重要意义,被成为“心理社会发展理论”(5)弗氏注重儿童期的发展,埃氏强调终生发展埃里克森与弗洛伊德的主要区别第十八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自我——同一性第十九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埃里克森的人类

心理社会发展的八阶段论埃里克森把个体从出生到临终的一生称为生命周期,同一性的形成是一个终生的过程,在生命周期中个体成长遵循着渐成的原则,即任何生长的东西都有一个基本方案,各个部分从这个方案中发生,每一部分在某一时间各具有其特殊优势,每一部分都有特定的心理社会发展任务,直到所有部分都发生,近而形成一个有功能的整体。埃里克森根据这一原则将同一性渐成划分为以下八个阶段。第二十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发展阶段心理社会危机主要任务重要社会代理人与弗氏的区别婴儿前期(0-1岁)信赖VS不信赖学习相信别人满足自己生理上的需要母亲或照顾者与弗氏相比,更注重照顾者对婴儿的回应婴儿后期(1-3岁)自主行动VS羞怯怀疑学习独立行动父母内容发展学前期(3-6岁)自动自发VS退缩愧疚试着做一些并非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以获得主动感。父母及家人恋母恋父情结虽有,都被感觉不现实,被转移第二十一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学龄期(6-12岁)勤奋进取VS自贬自卑努力学习,以获得勤奋感教师和同伴许多人将来的学习习惯和工作态度都来自于本阶段的勤奋感青少年期(12-20岁)自我统合VS角色混淆建立起基本的社会及职业认同,避免角色混淆同伴受前四个阶段的影响青年期(20-40岁)友爱亲密VS孤独疏离和他人建立良好的友谊关系、爱及伴侣的感觉,否则,就会产生孤独感和鼓励感。配偶、情人以及一些比较亲近的朋友独创中年期(40-65岁)精力充沛VS颓废迟滞致力于工作,并承担赡养老人和照顾子女的责任。配偶、子女和文化规范独创老年期(65以上)完美无缺VS悲观绝望回忆及自我整合自己:生活经验独创第二十二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对埃氏理论的评价

埃氏理论将人的发展理解为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统一,将人的一生看作是一个统一的发展过程,并指出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以及每一个发展阶段所面临的任务,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相对于埃氏理论,他强调人类是有理性的、能适应的个体。但是,他的理论也受到批评,主要在于他没有说清楚心理社会发展的原因,如他没有说清楚为什么信赖感会影响到自主行动、自动自发或勤奋进取的发展等。这也和埃里克森所作的访谈和观察及非标准化相关的。第二十三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二、杜瓦尔的家庭生命周期理论什么是家庭生命周期?如同人的生命的发展阶段一样,家庭也有一个从成立到消亡的过程。家庭生命周期概念,表示的就是家庭从成立开始,经历发展的各个阶段,最终归于消亡的整个生命过程家庭生命周期是指从一对夫妇的婚姻形式家庭开始,经历扩充、扩充完成、收缩、收缩完成等阶段,甚至消亡的动态发展过程。第二十四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生命周期分析作为一种方法,可以通过对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所包含的时间、内容、模式等方面的描述和研究,来寻求和把握研究对象的性质、特征和发展变化规律。家庭生命周期理论与20世纪50年代开始运用于家庭研究,兴盛于60-70年代。主要的代表任务有希尔、杜瓦尔、埃多斯等人最著名也最常用的家庭生命周期模式是由杜瓦尔提出来的。她将家庭生命周期分成八个阶段,每一阶段有不同任务。第二十五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阶段时间主要家庭问题最可能面临的生活事件新婚期结婚-第一个孩子出生性生活协调、进行生育计划、双方相互适应及沟通、面对婚后的现实困难以及适应新的亲戚关系。结婚、迁居、性功能障碍、个人习惯改变、睡眠习惯改变及饮食习惯改变。生育期第一个孩子出生-30个月父母角色的适应、经济问题、生活节律、照顾孩子的压力及母亲的产后恢复。妊娠、新的家庭成员增加及生活在一起的家庭人数变化。有学龄前儿童期孩子出生30月-6岁儿童的营养问题、入托问题及经济问题。夫妻间多次争吵有学龄儿童期孩子6-13岁儿童身心发展、上学问题、性教育问题及孩子青春期卫生问题。孩子入学及关注孩子学业的精力分配困难。第二十六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阶段时间主要家庭问题最可能面临的生活事件有青少年期孩子13-20岁青少年教育与沟通问题、孩子的社会化问题、青少年的性教育及异性交往问题、子女的恋爱问题。夫妻间多次争吵及父母与子女之间经常性的冲突。空巢期所有孩子离家-退休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变成成人与成人的关系、父母感到孤独及孩子面临工作与成家的压力子女离家、经济状况改变及生活条件改变。老年成员期退休至夫妻双方死亡这段时期对经济及家庭生活的依赖性高、老年人的各种疾患、衰老和面对死亡及适应丧偶的悲痛。配偶死亡、个人患病或受伤、失去工作、经济状况变化、好友丧亡、社会活动改变及性功能障碍。离巢期从第一个孩子到最后一个孩子离家成年子女离家就业、服兵役、上大学、另组新家庭等。维护支持性家庭关系,支持子女独立。太过依恋子女。第二十七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对杜瓦尔的批评有学者认为这种划分方法只是针对核心家庭,不能适应多子女家庭、同性恋家庭、丁克家庭、未婚单亲家庭等其他形式的家庭。也就是说,他提出了一个“典型”或“正常”的中产阶级家庭发展模式,另他也没有注意到家庭发展情况的文化差异第二十八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让·皮亚杰(JeanPiaget,1896—1980),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1918年获得瑞士纳沙特尔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题目为《阿尔卑斯山的软体动物》。皮亚杰于1921年任日内瓦大学卢梭学院实验室主任,1924年起任日内瓦大学教授。先后当选为瑞士心理学会、法语国家心理科学联合会主席,1954年任第14届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主席。第三节认知发展理论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让·皮亚杰(1896-1980)第二十九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关注重点在于有机体如何适应环境理论偏重于对儿童认知、智力和思维发展的研究。理论综合了生物学、数学逻辑、心理学、哲学以及科学史等方面的内容,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研究体系。强调个体从出生便主动、积极地探索环境,每一种技能的获得既需要生理上的成熟为基础,又需要与外部环境的交互作用来逐渐掌握。第三十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1、几个重要的概念图式:是指人的一种心理机能结构,它最初来自于先天的遗传、如吸吮、把握等。同化:个体将外部的新信息容纳整合到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中的过程。这种变化只是数量上的,由于没有质量上的变化,因而它不会引起图式的创新。顺应:是个体改变原有图式以处理新信息的过程。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平衡:同化与顺应之间协调稳定的关系状态。第三十一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2、对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1)生物成熟。成熟是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重要条件)(2)物理经验。鉴于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是认识的来源,因此,个体必须对物体作出动作。在皮亚杰看来,知识来源于动作(动作起着组织或协调作用),而非来源于物体。——(必要条件)(3)社会环境。它包括语言和教育的作用,即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加速或阻碍)(4)平衡。调节个体(成熟)与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从而引起认知图式的一种新建构。——

(建构)第三十二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阶段年龄特征感觉运动期0-2凭感觉动作发展图式;由本能性反射动作到目的性活动;发展出事物守恒性认知。前运算期2-7能用符号代表实物、用语言表达概念;有自我中心、集中性和不可逆性倾向;能思维但不合逻辑,不能见及事物的全面;分类、排序、守恒能力在发展。具体运算期7-11能根据具体经验思维以解决问题;能理解可逆性的道理;能理解守恒的道理。形式运算期11岁以上能进行抽象思维;能按照假设验证的科学法则解决问题;能按形式逻辑的法则思维问题。第三十三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第三十四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对皮亚杰理论的评价(贡献)1.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富有辩证思想的关于儿童智力发展的理论;2.描述了个体从出生到青年初期智力发展的路线;3.第一次将数理逻辑作为划分儿童逻辑思维发展工具。4.构造了发生认识论的理论框架。5.创造了一套研究儿童智力发展的独特理论。第三十五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1研究方法和具体的概念受到质疑

2有关“普通”儿童的界定提出异议

3忽略了个性和情绪等方面

4四个阶段在青少年便停滞的观点受到批评对皮亚杰理论的评价(质疑)第三十六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维果茨基(LevVygotsky,1896--1934)是前苏联建国时期的卓越的心理学家,他主要研究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着重探讨思维和语言、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关系问题。被称之为心理学上的莫扎特(1756年-1791年)二、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自学)第三十七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主要观点强调社会文化的作用,认为认知发展只能在文化情境中加以理解;认为高级心理功能始于外部活动的逐渐重构和内化;特别强调人类所发明工具和符号对思维的塑造作用;提出最近发展区概念第三十八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第四节道德发展理论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其认为道德发展是认知发展的一部分,重点关注儿童道德思维的发展,研究集中在儿童的规则实践和意识、儿童对行为责任的道德判断和儿童公正观念的发展几个方面。一、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第三十九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道德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无律道德阶段(出生—2周岁)此阶段儿童处于感知运作期,行为主要与满足生理本能相关,还未有任何道德观念的发展。第四十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2-8岁)(1)自我中心阶段(2-5岁)此阶段儿童处于前运算思维阶段。其特点是单向、不可逆的自我中心主义,片面强调个人存在及个人的意见和要求。(2)权威阶段(5-8岁)思维正由前运算思维向具体运算思维过渡,以表象思维为主,但仍不具备可逆性和守恒性。因此,此阶段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以他律的、绝对的规则及对权威的绝对服从和崇拜为特征。他们了解规则对行为的作用,但不了解其意义。他们常以表面的、实际的结果来判断行为的好坏。认为服从成人就是最好的道德观念,服从成人的意志就是公正。如果违背成人的法则,不管动机如何都应该受抵罪的惩罚,而且惩罚越厉害越公平。第四十一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第三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8-11、12岁)儿童思维已达到具有可逆性的具体运算,有了自律的萌芽,公正感不再是以“服从”为特征,而是以“平等”的观念为主要特征,逐渐代替了前一阶段服从成人权威的支配地位。意识到准则是一种保证共同利益、契约性的、自愿接受的行为准则,并表现出合作互惠的精神。开始以动机作为道德判断的依据,认为公平的行为都是好的。关于惩罚,认为只有回报的惩罚才是合理的。第四十二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第四阶段:公正道德阶段(11、12岁以后)此时,儿童的思维广度、深度及灵活性都有质的飞跃,道德发展到自律阶段。此阶段儿童开始出现利他主义。他们给予公正感作出的判断已经不再是平等基础上的法定关系,而是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将规则同整个社会和利益联系起来,形成具有人类关心和同情心的深层品质。第四十三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对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的评价(贡献)(1)在认知发展与道德发展的关系方面,肯定了认知发展是道德发展的必要条件,认为道德情感的激发有赖于道德认识,价值判断有赖于事实判断。(2)关于儿童的道德发展的规律问题及道德发展过程中的质和量的问题,皮亚杰提出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一个连续的整体过程,在这个连续的过程中,由于心理结构的变化而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3)关于教育在儿童道德发展中的作用,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道德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可以通过教育的手段加以促进。第四十四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对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的评价(局限)(1)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以及同伴间相互关系的不断发展,儿童道德判断的基础便从考虑后果转为考虑意图,在这个转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同伴的协作,而不是成人的教育或榜样,从而否定了榜样的作用,这是不对的。(2)皮亚杰虽然揭示了道德认识在儿童道德发展中的作用,也注意了情感和意志的发展在儿童道德发展中的作用,却忽视了“行”的因素,也是错误的。(3)关于成人的强制或约束以及协作在儿童道德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皮亚杰绝对否定成人约束对儿童道德发展可能具有的积极作用,这是错误的。第四十五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科尔伯格(LawrenceKohlberg,1927~1987)是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的社会学教授,他通过访谈的方式,采用纵向研究,用十年的时间研究了10~16岁男孩的道德发展,在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级六段的道德发展理论。在安度瓦的菲律普中学上学,高中毕业后不顾家庭反对自愿当一名商船机务士,从事协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犹太难民通过英国海防偷渡到以色列的工作。

二、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1927–1987第四十六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海先生偷药”道德两难故事

海先生太太患了一种特别的癌症,生命危在旦夕。经医生诊断,只有一种药物可治,而该药只能在镇上一家药房买到。因为是独家生意,药房老板就把原价两百美元的药物,提高十倍,索价两千。海先生为了太太久病,已用尽所有积蓄,四处求亲告友,也只能凑到半数。海先生恳求老板仁慈为怀,能够便宜一些卖给他,或者让他先付一千元取药,余款留下字据,稍后补足。但药剂师说:“不行,我发明此药就是为了赚钱。”坚持要一次付现,海先生绝望离去。第二天夜里,太太病情恶化,海先生被逼无奈,走投无路的情况下破窗潜入药房,偷走了药物,及时挽救了妻子一命。海先生的作法对不对呢?第四十七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讨论1.海先生应该偷药吗?为什么?

2.海先生偷药是对的还是错的?为什么?

3.海先生有责任或义务去偷药吗?为什么?

4.人们竭尽所能去挽救另一个人的生命是不是很重要?为什么?

5.海先生偷药是违法的。他偷药在道义上是否错误?为什么?

6.仔细回想故事中的困境,你认为海先生最负责任的行为应该是做什么?为什么?第四十八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道德认知发展可三个时期六个阶段(1)前习俗道德水平(9岁以下)阶段1:服从和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阶段2:朴素的享乐主义阶段

(2)习俗道德水平(9岁-12岁)

阶段3:好孩子定向阶段阶段4:尊重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阶段(3)后习俗道德水平(12岁以后)阶段5:社会契约为定向阶段6:普遍的伦理原则为定向第四十九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1)前习俗道德水平(9岁以下)

阶段1:服从和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儿童根据后果来判断行为的好坏。他们为了免遭惩罚而听从权威的命令,尚未具有真正意义的准则概念。判断过错的标准不是行为本身的性质,而是遭受惩罚或造成破坏的程度。阶段2:朴素的享乐主义阶段儿童为了获得奖赏或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尊重规则。“你对我好,我就对你好”是这一阶段的指导思想。这是一种实用主义的对等观念。第五十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阶段1:服从和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支持偷药

偷药不算是什么坏事,因为他准备付钱了;他没有带走其他的东西或造成其他的伤害,而且他拿走的药物实际价值只有200美元。反对偷药他拿走药,没有得到对方的同意、、、、、、偷窃是犯罪的行为。第五十一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阶段2:朴素的享乐主义阶段支持偷药他没有对药剂师做出任何伤害行为,他以后可以把钱还给他,如果他不想失去妻子,就应该去偷药。反对偷药药剂师没有错,他也是跟别人一样希望赚钱。第五十二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2)习俗道德水平(9岁-12岁)

阶段3:好孩子定向阶段儿童在进行道德评价时总是考虑到他人和社会对一个“好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并以此为标准展开思维和行动。阶段4:尊重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阶段儿童更加广泛地注意到维护普遍的社会秩序的重要性,开始强调每个社会成员都应当严格遵守全社会共同约定的某些行为准则,强调对法律和权威的服从。

第五十三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阶段3:好孩子定向阶段支持偷药偷窃行为是不好的,但是他的行为是一个好丈夫应该做的,不能受到指责,如果他不挽救他的妻子那才值得批评。反对偷药如果妻子死了,他不应该受到指责,如果他没有为了妻子去偷窃,我们仍不能说他无情无义,药剂师很自私无情,海因茨已经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了。第五十四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阶段4:尊重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阶段支持偷药如果药剂师对生命垂危的人置之不理。是很不应该的,海的责任是挽救妻子,但是也不能因此违反门法律,他必须赔偿药剂师,并且应该受到处罚。反对偷药海挽救妻子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他采取偷窃的办法来解决问题是不对的,不管什么情况下个体英爱遵守规则。第五十五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3)后习俗道德水平(12以后)

阶段5:社会契约为定向。这一阶段的个体不再把规则,法律看成是死板的,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一种灵活的,民主的,契约性的东西。只有那些经过民主程序符合公正原则的准则才是可以接受的。阶段6:普遍的伦理原则为定向。这一阶段的个体已经认识到了社会秩序的重要性和维持秩序可能带来的弊端,因而开始基于自己的良心或人类普遍的价值标准来判断道德行为。

第五十六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阶段5:社会契约为定向支持偷药在判断偷窃是否违反道德之前,我们必须整体的考虑整件事情。当然偷窃是违法的,而且海也知道没有法律支持他的行为。但是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去偷药也是可以理解的。

反对偷药法律反应了人们应该如何和谐的生活在一起,海有责任遵守这些规定。不能说海的行为是完全错误的,但是也不能说是对的。第五十七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阶段6:普遍的伦理原则为定向支持偷药当个体必须在破坏法律和挽救生命之间做出选择的时候,挽救生命的更高原则使偷药行为在道德上是正确的。反对偷药在癌症病例很多而药物缺乏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需要。正确是行为应该是为人所认可的,海不应该按照自己的意愿或者法律行为,而是应该根据他所认为的一个公平的人在这种情况下的做法去行动。第五十八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第五节学习理论一、

约翰·华生的行为主义巴甫洛夫巴甫洛夫把妹法每天给你那位心仪的女同事/女同学的抽屉里都放上精心准备的早餐,并且保持缄默不语,无论她如何询问,都不要说话。如此坚持一至两个月,当妹子已经对你每天的准时早餐习以为常时,突然停止送餐,她心中一定会产生深深的疑惑及失落,同时会满怀兴趣与疑问找到你询问,这时再一鼓作气将其拿下。华生于1913年首先打出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旗帜,是美国第一个将巴氏的研究结果作为学习理论基础的人。他认为学习就是以一种刺激替代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在华生看来,人类出生时只有几个反射(如打喷嚏、膝跳反射)和情绪反应(如惧、爱、怒等),所有其他行为都是通过条件反射建立新刺激―反应(S-R)联结而形成的。第五十九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理论提出的背景20世纪初,正是精神分析理论盛行之时,弗洛伊德及其学生分别形成了自己的理论,这些理论或建立在临床,或建立在观察基础上。主张心理学应该屏弃意识、意象等太多主观的东西,只研究所观察到的并能客观地加以测量的刺激和反应。在华生看来,心理学应该成为“一门纯粹客观的自然科学”第六十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华生认为,行为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加以控制的,只要确定了刺激和反应(即S-R)之间的关系,就可以通过控制环境而任意地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并在我自己设定的特殊环境中养育他们,那么我愿意担保,可以随便挑选其中一个婴儿,把他们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特殊人物,如医生、律师、艺术家、商人或乞丐、小偷,而不管他的才能、嗜好、倾向、能力、天资和他们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典型的“环境决定论”。

第六十一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主要理论观点1、强调行为是研究的对象2、强调环境对行为塑造的影响3、强调刺激—反应模式,即古典条件反射式学习模式,行为的发生公式是刺激(S)—反应(R)。4、反对阶段论,主张连续性。人类成长不像弗洛伊德所讲的阶段性,而是一个连续的过程5、在方法上,采用观察法(借助仪器的观察)、测验法、条件反射法等。第六十二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对华生行为主义理论的评价行为主义强调环境的影响,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这一理论过分夸大了环境的作用,而否认了遗传的作用,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也有它的不足之处。这一理论后来也得到了不断的改良与补充。第六十三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BurrhusFredericSkinner,1904—1990),美国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也是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斯金纳引入了操作条件性刺激。

二、

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1904—1990)操作性行为强调的是一种行为受到本身后果影响的一种学习方式。第六十四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主要概念:强化与惩罚强化:伴随着行为并且增加该行为可能性的任何东西。正强化:在某一种状况下发生的鼓励某种具体行为的事件。(给予一个好刺激)负强化:指取消某种使行为发生频率增加的负面事件或后果。(取消一个坏刺激)正负强化都是增加某种行为第六十五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案例1“妈妈,我要糖果,你答应我的,我现在就要,妈妈!”4岁的休伊尖叫着,他和他的妈妈正在当地超市里排队付款,前面是一位年长的妇女正在结账,后面是两个女人和一个男人在排队。休伊的妈妈看见每个人都在看着她和儿子,但休伊就是不停的叫嚷。最后,他妈妈彻底被激怒了,从最近的架子上抓了糖果,剥掉纸,塞进了休伊的嘴里。超市里终于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长吁了一口气。休伊站在那儿,粘糊糊的脸上挂着高兴地笑,他心满意足了。“妈妈没糖果”(刺激)——哭闹,让别人看(负面的)“妈妈买了糖果”(取消刺激)——不哭闹第六十六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惩罚:指伴随行为并降低该行为可能性的任何东西。它通过展示反面事件或除去正面强化刺激,使具体行为的发生率减少。两种方式:正惩罚:行为发生后马上给予负面或敌对的效果;(施加一个坏刺激)负惩罚:撤销正面强化刺激,使行为减少。(撤销一个好刺激)第六十七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案例2案例:7岁的罗西觉得吃饭时打嗝很有趣。好几次他的父母都让他不要这么做。每次他都安静一分钟,然后又开始。最后,母亲告诉他这样做是粗鲁的行为,作为惩罚,不给他最喜欢吃的香蕉,为了吃到香蕉,他再也没有故意在餐桌上打嗝。能吃到喜欢的香蕉(好刺激)取消“能吃到喜欢的香蕉”——“在餐座上不故意打嗝”第六十八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有位老人与邻居的孩子们有些矛盾。每天,那些顽皮的孩子都要聚集在他家附近,向他的房子扔石头。老人想了各种各样的办法来阻止他们:叫警察,告诉他们父母,大喊大叫、威胁他们……但都不奏效;相反,孩子们越来越有劲,石头扔得更欢了。经过思考,老人将孩子们召集起来,对他们说:“我现在慢慢地喜欢你们向我的房子扔石头了,为此我愿意向你们付钱,每人每天一块钱,作为你们向我的房子扔石头的回报。”尽管这个承诺让孩子们听起来感到很奇怪,但他们仍然非常高兴地接受了这个协议。于是,孩子们每天都在约定的时间里来向老人的房子扔石头。老人呢,也如约付给他们每人每天一块钱。这样过了几天,老人又把孩子们召集起来。他对孩子们说:“很抱歉,最近我挣钱出现了一些困难,我无法每天付给你们一块钱了。你们看每人每天给你们5毛钱怎么样?”孩子们当然很不乐意,但他们嘀咕了一阵子还是接受了老人的条件。又过了几天,老人再次对孩子们说:“最近我的挣钱状况实在糟糕,我无法再付给你们每人每天5毛钱了,但我还是愿意付给你们每人每天一毛钱,你们看怎么样?”孩子们很快地交换了一下眼神,其中的一个打破了沉默:“别想得太美了,谁会愿意只为了一毛钱做这种苦差事呢?”就这么着,孩子们走了,再也不来扔石头了。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原来孩子们一分钱也得不到的时候,他们愿意扔石头?而现在好歹还有一毛钱可挣的时候,他们却不干了呢?小孩扔石头的故事第六十九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简单比较正强化——给予一个好刺激,增加行为几率负强化——去掉一个坏刺激,增加行为几率正惩罚——施加一个好刺激,减少行为几率负惩罚——去掉一个好刺激,减少行为几率第七十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惩罚与负面强化的区别惩罚是指儿童有了不合期望的行为后,才将令人厌恶的刺激施加于儿童身上。负强化虽也是令人厌恶的刺激,但只要儿童的行为符合期望,这个刺激就会消除。就目的来看,惩罚是压制不合期望的行为降低其发生的概率;就结果来看,惩罚通常具有副作用,而消极强化物却不会发生副作用。第七十一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班图拉(Bandura,A.)1925年生于加拿大北部阿尔伯达省。大学毕业后,班图拉去美国依阿华大学攻读临床心理学,1952年获博士学位。1953年开始,班图拉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任教,担任过教授和系主任职务,1974年,班图拉被推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会长。班图拉的观察学习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这一时期,一方面新行为主义出现了危机,另一方面认知心理学日益崛起并得到迅速发展,一些行为主义者吸收了认知革命成果。形成了新行为主义。三、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1925——第七十二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一)观察学习定义传统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在直接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经典条件反射而发生的。换句话说,学习者必须经历行为后果,学习才能发生。班图拉则反对这种观点,认为“实际上所有导源于直接经验的学习现象都可在替代的基础上,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而发生。”他认为,观察学习是指:“一个人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结果而习得某些新的反应,或使他已经具有的某种行为反应特征得到矫正。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观察者并没有对示范反应作出实际的外显操作。”第七十三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二)观察学习的特点1、观察学习并不一定会具有外显的行为反应。2、观察学习的关键因素并不是强化。3、观察学习与模仿并不相同4、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