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学科计划doc_第1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学科计划doc_第2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学科计划doc_第3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学科计划doc_第4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学科计划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年级上册语文学科计划doc四年级上册语文学科计划doH四年级第一册语文教案一、教材分析本书共有40篇课文,包括17篇精读课文、15篇略读课文和8篇精选课文。教材设计了八个主题,分别是走进山川、真诚待人、中外童话、热爱生活、战争与和平、强烈怀旧、成长故事和执着追求。其中,第三单元《中外童话》和第七单元《成长故事》也安排了全面的学习内容,专题的学习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每个专题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2――3篇精读课文和1――2篇略读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后有要求认识和要求会写的字,还有课后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既将前后的课文连接起来,又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略读课文后有要求认识的字。在部分课文的练习题后,还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丰富学生的阅读。这本书需要知道204个单词,需要写186个单词。你知道的单词需要排在单杠上,你能写的单词需要排在正方形上。每个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有4个固定的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第五个栏目是机动栏目,为“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第一组:走进千山万水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准确、生动、鲜明的语言文字,激发美感,感受语言的魅力。对于精彩语段,熟读成诵,积累优美词句。教学重点和难点:1。感受山川之美,热爱祖国的大河大山;2.积累语言,学习表达方法。3.学习按游览顺序写作的主要叙事方式,以及用适当的词语和句子描述事物、表达思想和感情的方法。第二组:以诚待人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充分感知故事内容,通过猜测和品尝作者对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的描述,感受人物的思想品质和作者的表达。教学重难点:1、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理解诚实与守信的珍贵。2、感受真诚地为人和做事的道德风范,学习叙事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法。3、体会什么是真正的尊严。第三组:中外童话教学目标:通过阅读童话,帮助学习建立起对童话这种文学体裁的初步认识,明白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教学重点和难点:1。想象画面,体验巨人在行动和心理上的变化。2.体验幸福的意义。3.在语言表达和故事情节上体验童话的特点。第四组:热爱生命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受生命之美,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从而更加珍惜和热爱生命;学习和理解课文中深奥的单词和句子的意义,找到并总结理解句子意义的方法,培养理解语言的能力,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增强语感。教学重难点:1、深入体会关键语句的含义;2、感悟文章提示的深刻道理。3、能够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4、理解事例所蕴含的道理。第五组:战争与和平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把握每篇课文主要内容,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和难点:1。掌握意义深刻的句子,体验人物的品质;2.能较快地阅读课文,掌握主要内容;3.实现作者的和平愿望,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第六组:浓浓的乡情教学目标: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作者对家乡的向往和他所热爱的思想感情;通过对比阅读,学生可以了解到思乡的感觉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和对象因人而异,引起思乡的事物也不同,从而认识到作者的感受是通过一些风景或事物来表达的;通过阅读,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丰富语言积累。教学重难点:1、品味诗句、背诵积累语言;2、体会诗人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3、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思想感情。3、抓住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思想感情。第七组:增长故事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启发,学习如何立志,如何自立,如何与别人相处等;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了解更多成长的故事;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过程中的问题。教学重点和难点:1。在阅读中理解人物的思想和感受;2.学习如何修改作文;3.从描述中了解人物的特点;4.结合生活实际,认识“尺子有缺点,寸有长处”的真理;5.学习字母的格式和书写。第八组:执著的追求教学目标:认真阅读和理解文本内容,感受人物形象,感悟灵魂,品味语言,注重对文本中人物形象和行为的描述,理解作者的表达方式。教学重难点:1、理解伽利略试验的过程与结论,受到启发;2、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3、通过人物言行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4、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5、理解“鱼游到纸上”和“鱼游到心里”的关系。6、理解“父亲的菜园”来之不易和其象征意义。学生分析从上学期期末统考成绩来看,优秀率约为90%,及格率95%。经过三年级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养成了语文学习的习惯,在各方面都有了扎实的基本技能,如:钢笔字、作文等。能使用硬笔书写较规范、端正、整洁的字。作文写作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仍有不少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和学习方式还有待于提高,特别是在家里学习时由于没有人督促,养成了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从考试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还不够扎实,本学期要加大力度,多写多练。这个班有36名学生。优秀学生主要有潘学明、季正坤、张彤、张宇、宋晓梅、王宇轩等,这些学生能够主动探索学习,具有较高的写作素质,热爱阅读和课外思考,具有较强的自控能力,能够自我约束,能认真履行班干部职责,督促他人。学习困难生主要有杨植揩、宋世洁、邓光辉、陈伟成、刘冠岐、孙文竟等。这部分学生上课有走神现象,书写质量差,识字不能完成任务,写字丢三落四,读课文有丢字、填字、错字现象,不能很好地遵守纪律,反应较迟钝。他们学习困难的原因主要是:一、智力低下,如陈伟成、刘冠岐;二、学习习惯差,如杨植揩、邓光辉;三、缺少家长的配合,在家放任自流,不能督促其学习。综合分析,本学期更需要有耐心且从严要求,方能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学目标1、认字202个,会写186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2.能够使用字典和字典,并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能熟练地用笔书写楷书,用毛笔抄写书法。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盛情地朗读课文。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5.能够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验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复述叙事文本的主要思想。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7.在谈话中仔细倾听,养成征求建议和与他人讨论的习惯;听人讲话,能掌握主要内容,能简要汇报;能够清楚地说出你所看到和听到的,并表达你的感受和想法。8、留心周围的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9.在综合学习活动中,我们可以有目的地收集数据,提出我们不理解的问题,进行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四、教学措施(一)识字与写作教学1、鼓励同学之间交流识字的方法,促进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分享识字的乐趣。另外,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课外阅读,通过各种渠道主动识字,扩大识字量,并养成独立识字的习惯。2.继续加强写作指导。指导写作时,老师会在黑板上演示,指导不容易写好的笔画、结构和顺序。(二)阅读教学1、精读课文的教学(1)引导阅读和默读。(2)仔细阅读单词和句子,积累语言。(3)仔细阅读内容,体验思想和感受。2、略读课文的教学。就内容而言,理解的要求低于精读。总的来说,就是“大致了解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和难点去理解;在方法上,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运用精读中获得的知识和方法,自主阅读课文,并在今后的大量阅读中进一步加强这些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3、选读课文的教学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每个单元都被插入学习,重点放在学生自己的课外阅读和自我检查上。教师根据情况进行检查,并通过沟通发挥激励和引导作用。(三)口语交际的教学.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2、交际中,注重语言的规范和指导。3、面向全体,训练到位。4.将口语训练扩展到日常生活中。5.指导评估,提高语言能力。(四)习作教学1.拓宽科目范围,为学生练习开辟选择空间。2.写实、想象等创作类型。3.注意练习后的沟通和评价。习作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1.激发和引导学生快乐写作,热爱写作,对写作充满兴趣。2.真实感受,具体内容,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3.让学生经常练习写作,养成经常写作的习惯。4.练习的交流和评估以鼓励为主。五、教学进度第1-2周:第1单元复习考试第91-9111-16周3-4单元第2单元复习考试第914-92518-32周5单元第3单元复习考试第923-10933-43页6—7周:10.12--10.2334---45页第三单元复习测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