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全册学案_第1页
鲁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全册学案_第2页
鲁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全册学案_第3页
鲁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全册学案_第4页
鲁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全册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走进化学科学

[课程目标]

1.了解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2.了解化学发展的基本历程以及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21世纪的发展趋势,认识

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理解并掌握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能辨别常见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4.掌握常见的化学用语

[教学内容]

一、化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特征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

学。

化学的特征是认识分子、制造分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具有创造性的科学。

二、化学发展的基本历程以及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21世纪的发展趋势

例1:人类社会开始化学实践,从开始,近现代化学史上有一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

史实,1771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建立,使近代化学取得了革命性进展;1803年

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提出学说,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869

年俄国化学家发现元素周期律,把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纳入一个统一的理论体

系。在中国,1965年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全合成了:1981年科学家在世界上一首

次人工全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三、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

沸点、硬度、密度等。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前者没有新物质生成,后者生成了新的物质。从微观的

角度看,前者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距离发生了改变,后者

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生成了新的分子,但原子和元素的种类并不发生变化。

两者的关系是: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但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

着物理变化。

例:判断卜列变化哪些主要是物理变化,哪些主要是化学变化?①冰融化成水②干冰升华

③钢铁生锈④用石灰抹的墙逐渐硬化⑤蔗糖投入水中逐渐消失,水变甜⑥电阻丝通电发热

变红⑦活性炭使品红溶液退色⑧石油分储⑨煤的干储⑩白磷自燃。火药爆炸。氧气变

成臭氧

答案: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四、化学用语

1.元素符号:每一种元素都有一国际上统一的符号,它既代表一种元素,又可以代表这种

元素的一个原子。如O既代表氧元素,又代表一个氧原子。

2.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分子)组成的式子。它代表某种物质,表示该物质有什

么元素组成,若有分子存在,还可代表一个分子,表示每个分子中含有多少个什么原子。

如H2。代表水,表示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代表一个水分子,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

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化学式的书写规律:

金属单质由金属原子构成,金属单质的化学式就是其元素符号;

非金属单质中常温下呈气态的一般为双原子分子,呈液态的澳和呈固态的碘单质的分子也

是双原子分子;

其他非金属固态单质结构复杂,直接用元素符号代表其化学式;

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

化合物一般可根据下列规律书写

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绝大多数情况下m和n要化简成最简整数比。

2232

常见原子团:NH4\N03\SO4\CO3\HCO3\PO4\HPO4\H2PO4\C103\MnOI

常见元素化合价:

元素化合价元素化合价元素化合价元素化合价兀_*■家~~t*化合价

Ag+1Ca+2F-1C+2,+4O-2

-l,+l,+3,-3,+1,+2+3,+4,

H+1Mg+2ClAl+3N

+5,+7+5

K+1Ba+2Br-1Fe+2,+3Si+4

Na+1Zn+2I-1Cu+l,+2

3.原子结构简图、离子结构简图:反映原子、离子核外各电子层上电子数的符号。写出下

列几种微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C、Cl\Na\H\S2-

4.化学反应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须遵循两个原则:•是要遵重客观事实,二是要遵循质量守恒定

律,即要配平反应方程式,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个数要对应相等。

此外,要注意反应条件和反应规律,同样的反应物在不同条件卜可能发生不同的反应。

化学反应方程式不仅体现出了反应物、生成物分别是什么,而且还告诉我们各物质的比例

关系。

2H2+。2=2H2。

从质量角度:4g32g36g

从分子数角度:2分子1分子2分子

例4:一氧化氮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近几年来,又发现在生物体内存在少量的一氧

化氮,它有扩张血管和增强记忆力的功能,成为当前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

(1)一氧化氮是工业制取硝酸的中间产物,生成一氧化氮的化学方程式4X+5O2

=4NO+6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推断X的化学式为。

思维拓展:汽车尾气中含有一氧化氮、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治理的方法是在汽车尾气的

排气管上安装一个催化转换器,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一氧化氮与一氧化碳反应可生成两种

可参与大气循环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强化训练]

1.人类开始化学实践活动是从下列哪项活动开始的

A.使用火B.制陶瓷C.酿酒D.炼丹

2、近代化学科学诞生的标志是()

A、1869年元素周期律的发现B、1803年原子学说的建立

C、1771年氧化学说的建立D、1661年提出了化学元素的概念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化学科学研究内容的是()

A、寻找新的性能良好的材料B、治理环境污染

C、开发新能源D、研究质子、中子的结构

4、1803年提出原子学说,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的科学家是()

A、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波义耳B、法国化学家——拉瓦锡

C、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D、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

5、下列叙述中,不得自化学史事实的是()

A、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建立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使近代化学取得了革命性进展

B、英国化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牛胰岛素

C、以碳及其化合物为原料制成的芯片和光导纤维引领我们进入了信息时代

D、经过化学家们的不断努力,从自然界中发现以及人工制造出的化合物已经

超过3500万种

6、19世纪中叶,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

A、提出原子学说B、发现元素周期律C、提出分子学说D、发现氧气

7、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B.氧气难溶于水

C.绿色的碱式碳酸铜受热后能变成黑色物质D.镁带很容易被折弯

8.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A.氧原子B.氧分子C.氧离子D.氧元素

9、打雷放电时,空气中有极少量氧气会转化成臭氧(30*203),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变化是物理变化B.氧气和臭氧是同素异形体

C.氧气是单质,臭氧是化合物D.氧气和臭氧的性质完全相同

10、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铁在1535c时熔化成铁水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C.1标准大气压下,水在100C时变成水蒸气D.日光灯照明

1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B.海水晒盐

C.用汽油作溶剂清洗掉衣服上的油污D.通过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12.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都是化学变化B.都是氧化反应C.都是放热反应D.都是化合反应

13.化学反应前后必定发生改变的是()

A.分子种类B.元素种类C.原子数目D.各物质质量总和

14.某含氧酸分子式为H'ROy/2,则R的化合价为()

A.xB.x-yC.y-xD.(x-y)/2

15.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种原子,还能表示一种元素的游离态的

A.OB.ArC.ND.I

16.已知元素R的化合价是+5价,下列R元素的化合物分子式错误的是()

A.R2O5B.HRO3C.Mg(RO3)2D.KRO2

17.下列广告用语在科学性上没有错误的是()

A.这种饮料不含任何化学物质B.这种蒸锵水绝对纯净,其中不含任何离子

C.这种口服液含有丰富的氮、磷、锌等微量元素D.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18.氟氯烧对大气臭氧层有破坏作用。据报道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已有三个中国的面积!

科学家们呼吁人类要保护臭氧层。大气层中,臭氧的作用是()

A.吸收CO?B.补充。2C.吸收红外线D.吸收紫外线

19.借助于化学方法,分子是可以再分的,而原子不能用化学方法再分为更小的微粒。下

列实验事实最能体现上述论点的是()

A.食盐固体溶于水消失B.盛浓盐酸的试剂瓶打开冒白雾

C.干冰露置在空气中逐渐消失D.红色氧化汞粉末受热分解成氧气和汞

二、填空

1、写出下列划线元素的化合价:H2S、S、SO2、SO3、H2SO4

2、写出氯的-1和+5价的化合物各一种、。

参考答案: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ADDCBBCBBB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

答案DDACBDDDD

1.2.1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学习目标:

1.学习金属钠的化学性质。

2.初步学会观察法和实验法在研究物质性质中的运用。

3.培养科学思想方法。

学习重点:学习金属钠的化学性质。

学习难点:观察法和实验法在研究物质性质中的运用。

自学检测(阅读教材P9—P12)

1.研究物质的性质,常常运用、、、等方法。

2.观察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地用感官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既可以直接用肉眼观察物质

的、,用鼻子闻物质的,也可以借助一些仪器来进行观察,

从而提高观察的灵敏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要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

和0

新知探究

一、观察

1、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你认识了哪些物质?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研究它们的性质的?

2、如何观察研究对象?

二、钠的物理性质

1、用观察法研究钠,能得到哪些钠的哪些信息?并完成下表

观察项目现象结论

盛放在试剂瓶中的金属钠钠的状态__________;

钠的密度__________。

取一块钠,吸干煤油,在玻钠的硬度__________:

璃片上切下一小块钠钠的颜色__________O

三、钠的化学性质

1、观察钠与水的反应实验

观察项目现象结论

向培养皿中加入适量水,滴

入2滴酚献溶液,将一小块

钠投入水中

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教材P1O“思考”

2、观察钠与氧气的反应

观察项目现象结论

金属钠在空气中放置

在空气中加热金属钠

钠与氧气反应的方程式:

常温:;力口热:,

条件改变可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你还能举出别的例子吗?

3、试比较金属钠与金属铁的异同点。

【归纳总结】(完成教材P18概括整合)

达标反馈:

1、按右图所示的方法研究某气体的性质,这种方法属于()

A.实验法B.观察法

C.分类法D.比较法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向盛水的烧杯中投入•块金属钠,观察现象

B.将钠保存在汽油中

C.将一小块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现象

D.用手掰开一块金属钠,观察钠的颜色

3、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时,不能用很大的钠块,原因是()

A.钠会沉于水底B.钠不会熔化

C.容易发生爆炸D.会使水沸腾

4、将一小块钠投入盛有50mLCuSO4溶液的小烧杯中,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A.钠熔成小球并在液面上四处游动

B.有气体生成

C.有红色固体生成

D.有蓝色沉淀产生

补充知识:

一、钠与酸、碱、盐的反应

1、金属钠与酸溶液反应:Na与H20反应的实质是Na置换H20电离出的H'。酸溶液中H.主

要由酸电离得到,所以Na投入酸溶液中时,首先与酸反应,且比在纯水中反应剧烈;当酸

反应完后,再考虑钠与水反应,如Na投入盐酸中发生反

应:。

2、金属钠与碱溶液反应的实质是钠与水反应。

3、钠与盐溶液的反应:先与水反应,再考虑生成的NaOH是否与盐反应。如钠放到CuS04

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

拓展延伸:将一小块钠放入盛有硫酸铜稀溶液的烧杯中,会有什么现象?

能力提升:

例1、下列金属单质中,能从CuC12溶液中置换出铜的是()

A.锌B.银C.钠D.金

拓展练习:

1、下列实验操作中,溶液里无固体析出的是()

a.MgC12溶液中加入Na的小颗粒

b.Ca(OH)2饱和溶液中加入Na的小颗粒

c.KNO3稀溶液中加入Na的小颗粒

d.水中加入Na的小颗粒

A.abB.cdC.acD.bd

2、钠在水中反应现象与下列性质无关的是()

A.钠的熔点低B.钠的密度小C.钠的硬度小D.强金属性

3、化学试剂用完以后一般不放回试剂瓶中,实验时多余的钠应()

A.放回原瓶B.放在废液缸中C.放在试验台上D.放到下水道中

1.2.2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氯气性质的探究,初步学习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方法在研究物质性质中的

运用,初步认识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程序。

2.了解非金属氯气的物理性质及主要的化学性质

3.进一步练习药品的取用、加热等实验基本操作;通过实验探究钠跟氧气的反应及氯气性

质,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自学检测:

1、研究物质的性质常常运用、、、等方法。

2、观察法的含义?

3、观察的具体内容?

4、你还记得观察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吗?请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观察金属钠的物理性质

状态颜色硬度和密度的相对大小

观察金属钠与水的反应

现象分析(或结论)

①浮

②熔

③游

④红

5、化学探究过程中的模型与假说指的是?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1、基本程序

首先,要观察物质的外观性质(包括物质的存在状态、颜色气味等);

第二、根据观察结果,预测物质的组成、类别等,并进一步预测性质:

第三、设计并实施实验来验证所做的预测。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判断预测

是否正确,并对实验中所出现的特殊现象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第四、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物质的通性及特性。

探究活动研究氯气的性质的程序

1、观察认识氯气的物理性质

2、预测氯气的性质。氯气是活泼非金属,则可与金属、非金属反应

3、通过实验论证氯气的化学性质

4、探究氯气的特性——氯气与水反应

5、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物质的通性及特性

知识延伸

根据氯气能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的事实,推论氯气是能与碱溶液反应

氯气+碱溶液一金属氯化物+次氯酸盐+水

C12+2NaOH=NaC1+NaCI0+H20(应用于实验室制氯气时尾气的吸收和工业制取漂白剂)

2CI2+2Ca(OH)2=CaCI2+Ca(CIO)2+2H20(应用于工业制取漂白粉)

归纳总结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应该是:

观察物理性质一预测化学性质一验证或探究预测的性质一分析现象并解释一分

类、比较、归纳、概括同类物质的性质一知识的延伸和应用

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以下各题只有F个正确选项)

1.为了减少汽车尾气对城市大气的污染,我国于1998年6月成功开发了以新燃料作能源

的“绿色汽车”,这种绿色汽车的燃料是

A.甲酚:B.汽油C.柴油D.重油

2.宣传科学知识,介绍高新科技、揭露伪科学是我们学习科学知识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各

项中属于伪科学的是

A.设计合成可与最好的酶相媲美的人工仿生催化剂

B.合成像肌肉等生理体系一样具有刺激响应性的仿生材料

C.用催化剂将水变成燃料油

D.用粮食发酵制取乙醇

3.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时,最常用到的方法是

A.观察B.实验C.假说D.模型

4.非金属嗅与氯气的性质很相似。在探究溟单质的性质时,其基本程序应该是

A.做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一分析、解释,得出结论

B.观察浪的外观性质一做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一分析、解释,得出结论

C.观察浪的外观性质一预测澳的化学性质一做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一分析、解释,得

出结论

D.预测澳的性质一做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一分析、解释,得出结论一观察澳的外观性

5.通过对金属钠与水反应现象的观察,不能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A.熔点低B,密度小C.硬度小D.化学性质活泼

6.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漂白粉B.氯水C.盐酸D.液氯

7.把石蕊试液滴加到新制的氯水中,对其出现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溶液变红色B.溶液变蓝色

C.溶液变紫色D.溶液颜色先变红后立即消失

8.自来水厂用氯气给水消毒,对其描述正确的是

A.氯气的毒性B.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10具有强氧化性

C.氯气的漂白性D.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I具有强酸性

9.消毒液在II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某消毒液无色,对某些有色物质有漂白作用,对环境

无污染,是一种“绿色消毒剂”。你认为它可能的有效成分是

A.S02B.H2020.KMnO4D.NaCIO

10.下列仪器不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

A.试管B.烧杯C.蒸发皿D.均期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金属锂可保存在煤油中

B.新制的氯水应保存在无色细颈瓶中

C.取用金属钠需要的用品有:镣子、小刀、玻璃片、滤纸

D.可在小试管进行金属钠与盐酸的探究性实验

12.不能直接用观察法得出的结论是

A.氯气是呈黄绿色的气体B.氯气有强烈的刺激性

C.氯气有毒D.氯水中含氯气分子

13.①钠比水要轻;②钠的熔点比较低;③钠与水反应时要放出热量;④钠与水反应后溶

液呈碱性;⑤钠是活泼金属。某学生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到滴有酚酸的水中,该实验能证

明上述五点性质中的

A.仅①④⑤B.仅①②④C.仅①③④⑤D.全部

14.下列各组中的两物质作用时,当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用量改变时,对生成物没有影响的

A.C与02B.Fe与020.NaOH与HCID.Na与02

15.为探究氯气和氯水的性质,在常温和光照条件下,向一个可量容积的50mL的针筒里吸

入40ml氯气后再吸入10mL的水,可观察到的现象是①黄绿色气体体积缩小②溶液先由无

色变为浅黄绿色,后又变浅③黄绿色气体颜色变浅,其体积进一步缩小④针筒内最后得到

无色液体和无色气体,其气体的体积约为20ml

A.仅①②B.仅①④C.仅①②③D.①②③④

•16.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建立起来的模型,在研究物质的结构和变化有很重要的作

用。下图表示乙烯(C2H4)、甲醛(HCHO)和A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乙烯甲醛A

A.物质A的分子式为C2H402

B.若A物质具有酸性,则乙烯和甲醛不一定具有酸性,若乙烯具有酸性,则A物质不一定

具有酸性

C.若A物质是一元酸,则乙烯和甲醛不具有酸性

D.三种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的产物肯定不同

二、填空题

17.(1)金属钠是_______色固体,将金属钠放在空气中一会儿,会发现金属钠的表面变

暗,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在上述研究金属钠的性质

的过程中,用到的主要方法是

_____________的方法;

(2)将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钠与水反应,观察到的现象

是,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是。在上述研究过程中,用到的主要方法是

________的方法;

(3)学习金属钠的性质有助于探究金属钾的性质。在金属钾的性质的预测过程中,你将主

要用到

和的方法。预测金属钾比金属钠更活泼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18.新华网报导:俄罗斯杜布纳核研究联合科研所专家于1999年7月19日首次直接在加

速器上合成了元素周期表上的第116号元素。2000年6月,该所研究人员用钙的同位素钙

-48的离子轰击铜-248时,轰击的生成物中再次诞生了一个116号元素的原子。该原子的

核电荷数为116,中子数为176。该元素存在了0.05秒后便衰变成了其它元素。116号元

素的合成为超重原子核化学特性和人造元素的研究开创了一个全新局面。另据报导117号

元素也即将合成。

(1)若116号元素用X表示,其核素(含质子数、质量数)可表示为,该元素应

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周期、第族;

(2)某校化学课外学习小组对即将合成的117号进行研究性学习,请你帮助他们完成学习

内容

①根据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推论并预测117号元素属于元素(填金属或非金

属),具有(填金属性、非金属性或既具有一定的金属性又具有一定的非金属

性),判断的依据

②甲同学认为117号元素的单质具有的A金属光泽B导电性C导热性D放射性,你

认为具有上述的性质是(填序号)

③乙同学认为117号元素是否具有①中所推测的性质,可通过向117号元素的最高价氧化

物或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分别加入强酸和强碱,根据它们是否可溶解反应得到盐和水的

实验加以证明。最后,同学们通过分析、讨论一致认为其实很难通过这样的实验来证明,

请你分析其主要原因

答案

自学检测

1、观察、实验、分类、比较

2、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地用感官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

3、主要是用肉眼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各种变化等,用鼻子闻物质的气味,用耳朵听声

音,用触觉去感受温度、硬度、弹性、韧性等等,还包括借助一些仪器来进行观察,提高

观察的灵敏度。

4、

状态颜色硬度和密度的相对大小

固态银白色硬度小,密度低

现象分析(或结论)

①金属钠浮在水面上钠的密度小于水

②金属钠迅速融化成球状钠的熔点低,反应剧烈并放热

③球状的金属钠四处游动并发出唾噪响声反应放出气体,反应剧烈

④球状的钠消失,溶液中滴入酚配变红色溶液中有碱性物质生成

⑤将收集的气体点燃,发出“噗”声或有轻有可燃性气体生产

微的爆鸣声

5、模型:

①模型的定义: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建立起来的,是对事物及其变化的简化模拟。

②模型的分类:一般可分为物体模型和思维模型两大类。

例如,在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时经常用到的球棍模型就是一种物体模型,而在研究

原子结构的过程中所建立起的各种模型则属于思维模型。

假说:

假说的定义:是以已有事实材料和科学理论为依据,面对未知事实或规律所提出的•种推

测性说明。假说提出后需得到实践的证实,才能成为科学理论。

探究活动

1、观察认识氯气的物理性质

氯气是呈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将收集满一试管的氯气插入盛有水的水槽中观察到:试

管内液体的液面缓慢升高,气体的颜色逐渐便浅,取出试管内液体观察呈浅黄绿色

2、通过实验论证氯气的化学性质

1.铁丝在充满氯气的集气瓶中剧烈地燃烧,产生大量棕色的烟,溶于水后形成黄色溶液

2.氢气在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的火焰,瓶口有白雾

3.铜丝在充满氯气的集气瓶中剧烈地燃烧,产生大量棕黄色的烟,溶于水后形成蓝绿色溶液

4、探究氯气的特性——氯气与水反应

1.观察氯水,呈浅黄绿色的液体

2.将氯水滴到加试纸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3.将石蕊溶液滴到氯水中,氯水先变红后褪色

4.将一段镁条放入氯水中,镁条表面上有大量气泡产生

5.向氯水中滴加AgNO.;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滴入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消失

5.将氯气分别通入到装有干燥红纸条、湿润红纸条的集气瓶中,干燥红纸条不褪色,而湿

润的红纸条变为白色

5、氯气是呈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氯气可溶于水形成浅黄绿色的氯水

氯气的化学性质:

点燃点燃

2Fe+3Cb=2FeCl3Cu+Clz=CuCla

点燃

Cl2+H2=2HC1C12+H2O=HC1+HC1O

强化训练

1.A2.C3.A4.C5.C6.D7.D8.B9.B10.B1.C12.C3.D

14.C5.D16.D

17.(1)银白,4Na+02=2Na20,观察法;(2)2Na+02==Na202;产生黄色火焰并有浅黄

色固体生成;金属钠浮在水面上,迅速成为熔融闪亮小球,四处游动并发出噬噬声响,放

出气体并迅速消失;2Na+2H20=2NaOH+H2t;观察、实验:(3)分类、比较,钾原子与

钠原子最外电子层都只有一个电子,但是钾原子与钠原子多一个电子层,原子半径更大,

更容易失电子。

292y

18.(1),第七周期、第VIA族

(2)①金属;既具有一定的金属性又具有一定的非金属性;117号元素位于周期表第

七周期、第VDA族,处于非金属与金属元素交界线附近,所以是金属元素且既具有一定的

金属性又具有一定的非金属性。

②ABCD

③117号元素存在时间极短、难于大量获得其化合物且具有放射性

第3节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理的量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一一摩尔,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2.掌握摩尔质量的概念,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计算。

【预习导学】

1.化学上是通过怎样的物理量把物质的宏观数量(如质量)与原子、分子或离子等微

观粒子的数量联系起来?

2.什么是物质的量?在国际单位制中物质的量的单位是什么?物质所含的微粒数与物

质的物质的量有何关系?

3.什么叫摩尔质量?物质的摩尔质量和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有何关

系?

【知识回顾】

阅读【联想质疑】

初中化学计算是根据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质量关系进行计算的

C+==C02

宏观上:12克32克44克

微观上:I个C原子一个&分子一个C02分子

实际生产或科学实验中,碳、氧气、二氧化碳是可称量的,固体反应原料是按照一定

的质量比例、气体反应原料是按照一定的体积比例投入的,但化学反应是在碳原子与氧分

子之间一个一个地进行的,碳原子、氧分子以及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分子都是难于称量的

微观粒子,如何建立起宏观物质的质量、体枳和其所含微观粒子数之间的联系呢?或者说

已知宏观物质的质量或体积,如何求出它所含有的微粒个数?已知微粒个数,如何求出它

的质量或体积?

•滴水(约0.05ml)大约含有17万亿亿个水分子,如果一个个地去数,即使分秒不

停,一个人一生也无法完成这项工作。那么怎样才能即科学又方便地知道一定量的水中有

多少个水分子呢?

【自学落实】

一.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和、、、等一样,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

■之一,它是用12C中所含的原子数目作为标准来衡量其他微粒集体所含

的物理量,通常用符号n表示。

2.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符号为mol,物质含有个粒子,其物

质的量就是Imol。

3.使用物质的量只适于表示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如)以及这些粒

子的特定组合,如ImolCaCU,可以说含有Imol,2mol或Imol离子,或

含有mol电子等。

4.注意:在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应该用符号指明粒子的种类,而不用该粒子的中文名

称。

5.阿伏加德罗常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阿伏加德罗常数,常用符号

表示,其近似值为。

二.摩尔质量

1、叫摩尔质量。摩尔质量的符号为,常用

的单位为g/mol或kg/mol。当粒子的摩尔质量以g/mol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

2、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换算关系:

练习:填充下列表格

物质指定的微粒质量(m)物质的量(n)摩尔质量(M)

(个)(g)(mol)(g/mol)

氧气(He)0.2

S1.204X1023

Na2c0:30.53

C12H22O110.25

[例1]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A.同质量的H?与Cb相比,比的分子数多B.0.5mol氢的质量是0.5g

C.H2sO4的摩尔质量为98gD.摩尔是用来衡量微观粒子多少的一种物理量

D.O.lmolH2s含有氢原子数的精确值为1.204X1023

[答案]A

[例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的22.4L氧气含有的NA氧原子B.18g水中含有的电子数为IONA

C.46gNCh和46gN2()4含有的原子数均为3NA

D.在IL2moi/L的硝酸镁溶液中含有的硝酸根离子数为4NA

[答案]:选A。

[例3]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1C原子的质量为bg,A原子的质量为ag,阿伏加

德罗常数为NA,则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12a/bB.aNAC.12b/aD.12aNA

[答案]:AB

[例4]在反应X+2Y=R+2M中,已知X和Y的摩尔质量之比为22:9,当1.6gX与Y完

全反应后,生成4.4gR,则在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比为()

A.16:19B.23:9C.32:9D.46:9

[答案]:A

【当堂检测】

1.摩尔是()

A.物质的数量单位B.表示物质的质量单位

C.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D.既是物质的数量单位又是物质的质量单位

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Imol任何物质都含有约6.02X个原子

B.0.012kg如含有约6.02X1()23个碳原子

C.在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时,应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

D.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3.下列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阿伏加德罗常数是12g碳中所含的碳原子数

B.阿伏加德罗常数是0.012kg'2c中所含的原子数

C.阿伏加德罗常数是6.02X1023mol-1

D.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符号为NA,近似值为6.02X1023mor,

4.0.5molNazSO,中所含的Na*离子数为()

A.3.01X1()23B.6.02X1023C.0.5D.1

5.如果1g水中含有n个氢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是()

A.n/lmol1B.9nmol1C.2nmol-1D.nmol-1

6.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H2soi的摩尔质量是98B.2molNO和2molNO?含原子数相同

c.等质量的a和03中所含氧原子个数相同

D.等物质的量的C0和C02中所含碳原子数相等

7.相同质量的SO?和S03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A.所含硫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B.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

C,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6D.硫元素的质量比为5:4

8.如果2g甲烷含有x个分子,那么22gC0z中所含分子数是()

A.xB.4xC.0.5xD.3x

9.0.2g&、2.4gC、19.6gH2s0」、19.5gZn,它们之间的物质的量之比依次为

()

A.2:1:2:3B.1:2:2:3C.2:1:1:3D.3:1:2:2

10.下列物质中质量最大的是(),分子数最多的是()

A.64gS02B.3.01X10“个岫分c.0.75molH2S0.1D.4gNaOH

11.1.2molCL与元素A单质完全反应生成0.80molAClx,则x值为()

A.1B.2C.3D.4

【创新提高】

1.某元素1个原子的质量为a,1个12c原子质量为b,则该元素的这种原子的相对原

子质量是()

“⑵n12b

A.---B.---C.—D.a•NA

bzNA

2.乙醇(CJfcO)水溶液中,当乙醇分子和水分子中氢原子个数相等时;溶液中乙醇的

质量分数为()

A.20%B.50%C.46%D.32%

3.N.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3gNa变为Na,时失去的电子数为NAB.18g水所含的电子数为NA

C.8gHe所含的分子数为NAD.16gCh与16go3所含的原子数均是NA

4.现有A、B、C三种化合物,各取40g相混合,完全反应后,得到18.0gB、49.0g

C、还有D生成,已知D的式量为106,现将22.0gA和11.0gB反应,能生成D的物质的

量为()

A.1.OOmolB.0.500molC.0.275molD.0.250mol

5.在化合物X2Y和YZ2中,Y的质量分数分别约为40%和50%,则在化合物X2YZ3中的Y

的质量分数约为()

A.20%B.25%C.30%D.35%

6.在无土裁培中,配制1L内含0.5molNH£1、0.16molKC1、0.24molK2sO4的某营

养液,若用KCKNIltCl和(NH4)2sO,三种固体配制,则需此三种固体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

A.0.40mol0.50mol0.12molB.0.66mol0.50mol0.24mol

C.0.64mol0.50mol0.24molD.0.64mol0.02mol0.24mol

7.等物质的量的钠、镁、铝与足量稀H2soi反应生成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1:1:1B.1:2:3C.3:2:1D.6:3:2

8.8.4gN2与9.6g某单质R,所含原子个数相同,且分子数之比为3:2,则R的相对

原子质量是,x值为o

9.4.5g水与g硫酸所含的分子数相等,它们所含氧原子数之比是,

其中氢原子数之比是。

10.9.75g锌与mol的盐酸刚好完全反应,放出molH2,在

溶液中有molZn"离子和molCU离子。

11.19g某二价金属的氯化物ACk中含有0.4mol离子,ACb的摩尔质量是

g/mol,相对分子质量是,A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12.4gNaOH溶解在水中,要使Na'离子数与水分子数之比为1:100,则需水的物质的

量为—mol,其溶液中有molOH-,中和这些0H-,需要—mol

H\需要gH2S04»

13.某混合物由NaCl、MgCk、AlCh组成,已知Na、Mg、Al三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23:16:9,则NaCkMgCh和A1CL;物质的量之比为,含1.OOmolC「的该

混合物的质量为。

第3节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理的量(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气体摩尔体积,学会物质的量、物质的摩尔质量气体与气体体积之间的计算。

2、阿佛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观察与思考:引入了物质的量后,建立起了宏观物质与其所含微观粒子之间的桥梁。从P2I表

1—3-1我们获得这样的结论:

•Imol物质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其,单位为。

•相同的温度、压强下,Imol不同气体物质的质量不同,但________基本相

同。但Imol液体或固体的体积差异很大。

三、气体摩尔体积(阅读课本%追根寻源)

1、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

①在粒子数目相同的情况下,物质体积的大小主要决定于。

当粒子之间的距离很小时,物质的体积就主要决定于;当粒子间

的距离比较大时,物质的体积就主要决定于。

②气体体积的大小主要决定于o

③气体的体积与温度、压强等外界条件有怎样的关系?

④标准状况简写为.一,是指温度为,压强为o

2、气体摩尔体积:»

表达式:Vm=常用单位_____________或。

注意:(1).决定气体摩尔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影响因素

是、o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与温度、压强成反比。因此说某气体

的摩尔体积时必须指明状态。

(2)标准状况是时的状况,在标准状况下,I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大

约是。

理解此概念必须注意四个要点:①必须是—物质,不适用固体、液体;②物质的量为

1;③必须是状况;④、单位⑤体积约是22.4L。

④应用气体摩尔体积(标况)计算的几种情况:

I、据气体体积求其物质的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据气体质量求其标况下体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L据气体摩尔质量求其标况下密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V、据气体标况下的体枳求质量:

V、据标况下气体密度求式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解答阿伏加德罗常数问题时,必须注意下列一些细微的知识点:

1、状态问题,如水在标准状况时为液态或固态;S03在标准状况时为固态,常温常压

下为液态;HF常温常压下为气态而在标准状况时为液态;戊烷及碳原子数大于5的低碳

煌,在标准状况时为液态或固态。

2、特别物质的摩尔质量,如D:,0、TzO、''Oz等。

3、某些物质分子中的原子个数,如Ne、白磷等。

4、用到22.4L/mol时,必须注意气体是否处于标准状况.

上述4项也往往是命题者有意设置的干扰性因素,并常为学生疏忽之处。

例1.设N人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4.6g金属钠变成钠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0.IN.

B.2g氢气所含原子数目为N.

C.在25℃,压强为LOlXlO'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