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引议联结”结构模式深度解析_第1页
高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引议联结”结构模式深度解析_第2页
高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引议联结”结构模式深度解析_第3页
高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引议联结”结构模式深度解析_第4页
高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引议联结”结构模式深度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引议联结”结构模式深度解析01【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1919年尽管在绘画领域己经小有名气,年近六旬的齐白石还是毅然舍弃了清雅、孤淡的传统文人画风,自创浓烈豪放的“红花墨叶派”大写意风格,把中国花鸟画推到了一个新高峰,赋予艺术以鲜活的生命力。以上材料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附:如何理解命题人意图?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形势下,世界波诡云谲动荡不安,中西方博弈加剧加速。在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青年出现佛系、躺平、全职子女等消极现象,这当然不是社会主流所乐见的。基于此,命题人希望借齐白石先生的事迹,来影响当今新时代青年的思想与认知。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当下,我们要像齐白石那样,不能安于现状,而是敢于改变,敢于突破,敢于创新,从而超越自我,实现个人的成长,促进国家的发展。【考场佳作】标题:创新树时代新风,勇气辅梦之华章

新时代的洪流滚滚而来,每一位新时代青年皆被席卷其中。而当我看见年近六旬的齐白石老人自创“红花墨叶派”写意风格,心中自是感触万端。新时代青年人要成为国之栋梁,更应勇于创新,善于创新。以创新树立时代新风,用勇气谱写梦之华章。

不拘于时,创新树时代新风。创造力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天分,它活跃在你身体各个细胞内。白石老人在舍弃传统文人画风而自创写意风格时,即将创造力应用至极。新时代,我们生在春风里,长在红旗下,创新更应成为我们前进的意识。

可曾闻任正非领导华为研究团队制造出中国人自己的芯片?可曾闻北斗一号研制突破技术封锁?可曾闻中国航天人搭上中国人自己研制的飞船九天揽月?当创新成为时代的新风,无数用汗水浇灌的梦想会硕果累累。由此观之,新时代青年人应将创新的种子种在自己心中,用创新树时代新风,使创新在新时代蔚然成风。

勇敢开拓,勇气是梦之基石。勇气就像从身体中抽出的嫩芽,闪亮且热烈。当白石老人依然舍弃传统文人画风,勇气的新芽开始舒展,开始闪光。勇气是大学生村官杨宁带领乡亲们探索的致富路,敢卖婚房种新田,紫了糯米撑荷包;勇气是时代脊梁邓稼先敢闯敢试,科研无尽,一生为国,将战友们护在自己羽翼之下;勇气是中国雪上领军人物徐梦桃勇夺大满贯,超越伤病,赢回了属于自己的青春。当勇气充盈了我们的身体,千阻万险,前进即可;披荆斩棘,鲜衣怒马。新时代青年应当以敢闯敢试的勇气,为自己的梦想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书写人生华章。

敢为人先,勇敢创新,谱梦之华章。“少年与勇气永不老去。”当白石老人年迈六旬,仍勇于走出舒适圈,这是唯一想到的话。勇敢创新是时代青年的必修课,也是新时代青年至其道的必经之路。如鲁迅先生所言,“希望当代青年摆脱冷气”。勇敢创新则为摆脱冷气的妙招。当钱七虎用勇气与创新之心了却家国天下事,一头白发终不悔;当银发直播团体传播正能量,创设没有门槛的大学;当陈薇用勇气与毒共舞,创造出新的疫苗。勇气与创新在他们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新时代青年更应用勇气磨砺创新利剑,用创新浇灌勇气之田。唯有如此,方可谱写梦之乐章。

梦之茫茫,切切其真。当勇气与创新成为身上最有力的地方,梦想之路也就不再遥不可及。

新时代青年人应当用勇气与创新之利刃追逐梦想,在时代的洪流面前,不畏惧,不退缩,引领创新的时代新风,用勇气谱写家国之梦的华章。新时代青年人谨记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我辈青年人将以勇气与创新的号角奏出时代的华章。附:“引议联结”结构模式深度解析

“引议联结”是一种灵活的论证结构模式,适合于各类新材料作文作文。通常采用的基本模式,可概括为“引”“议”“联”“结”四个字。

“引”,就是引述材料作话题,揭示论点或提出问题。它属于“引论”的部分。最好从提出论点的需要出发,抓住材料要旨,用简洁的语言,准确地引述。一般说来,材料不同,引述方式各异:文字多的叙述性材料应概述,精辟的名言警句要复述,寓意深刻内蕴丰富的文字要阐述,漫画型材料要对画面作简洁介绍和扼要阐述。

“引”,一般写在第一段,要求从材料中引出恰当的中心论点。那么从哪些材料中引出中心论点呢?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

一句话。主要是一句名言、格言、警句、俗语,甚至谚语和哲理性的话。例如从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可引出论点“提倡尊老爱幼”。再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可引出论点“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一种现象。如从“逢年过节,大吃大喝,铺张浪费”可引出论点“成由节俭败由奢”等等。当然,近年的高考,几乎都是材料作文(或任务驱动型作文)。而材料本身就写了一种现象或一件事情。尤其要认真读懂材料,深刻领悟材料。三言两语,击中要害,干脆利落,恰当而迅速地引出中心论点。从材料中引出的中心论点,语句要通顺、凝练。

可以是一个对偶句、判断句,可以是简短的哲理性的话。中心论点要正确、鲜明、新颖。正确,就是符合时代要求,符合社会普遍追求的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鲜明,就是赞扬什么,批评什么,要旗帜鲜明,态度明确。新颖,有时代感,有独特的见解。中心论点书写时也可独立成段。

“议”,针对材料,作出必要的分析。既要简要地分析上文引用的材料,又要由此稍作生发,拓宽思路,为下文展开议论联系实际张本。这是由“引论”到“本论”的过渡性文字,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议”,一般可以采用几个分论点的形式。每个分论点,语言要凝练、简洁,可以独立成段,也可以把几个分论点写成一段。力求醒目,结构清晰,思路清楚。分论点要倾情打造,要生动,有意蕴。结构基本一致,内容彼此相关,要能扣住中心论点,扣住题目。结构上,分论点之间可以是并列式的,也可以是对照式的,也可以是递进式的。递进式的分论点,可从时间、空间、大小的角度思考,可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由古及今,由中到外,由个人到国家,由自然到人类社会等。

那么,如何来拟分论点呢?可以采用“类、因、法、果”构思法。

“类”,“是什么”,解决的是对象问题,从话题、文题中选关键词提问。如《美丽的梦想》,关键词是“梦想”,可从“梦想是什么”拟三个分论点。“因”,“为什么”,解决的是原因问题,如《美丽的梦想》,“为什么要有梦想”,“折射现实情况如何”并顺此提出分论点。

“法”,“怎么办”,即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从“怎样去实现美丽的梦想”拟三个分论点。

“果”,“怎么样”,即问题得以解决后“我”的态度和体验,如《美丽的梦想》,“梦想实现后我会有怎样的表现,或梦想没有实现我会如何坚定地追求”。当然,“类、因、法、果”不需要在一篇文章中面面俱到,只要选择一两个方面即可。用作展开的一两个方面,一定是自己体验最深刻,认识最独到,占有材料最丰富的优势方面。

“议”是文章“猪肚”部分,要材料丰富,内容充实,有说服力。要采用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的方法议论,恰当地使用古今中外的名人名家事例作论据。论据要准确、典型、丰富。准确,就是所举事实要真实。典型,就是有历史代表性。丰富,就是论据要多,要有说服力。事实论据可以是正面的,也可是反面的。要概括、压缩,不要堆砌事例,也不要大段大段地叙述事例。一定要结合论点对事例作针对性分析,且注意事例间的过渡和衔接。

事实论据要能证明其论点,不要生拉硬拽,牵强附会。除了摆事实外,还应有讲道理。可采用事理论据,如名人名言、格言警句、俗语谚语等等。要有点辩证分析,符合哲学观点,短短几十字,还可防止将论点极端化以后出现漏洞。如论点如果是“人必须要有自信”,那么可能有人说自负也是一种自信,所以在议论时必须指出,不能将自信和自负混为一谈。这样,文章严密,无懈可击。

讲道理可以巧借名言,把别人的话用自己的语言并结合论点进行议论。如论证论点“勤奋,成功的保证”,可以借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来讲道理:“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就必须勤奋。玩耍,只能荒废事业,使人一事无成。”

讲道理亦可从反面来分析,从假设来理解。如论证论点“磨砺铸造人生”可这样写:“假如司马迁在遭受宫刑后萎靡不振,经不住挫折,受不起磨砺,他会完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吗?”

“联”,即联系实际,展开分析论证,这是文章成败的关键之所在。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必须使论证充实而严密;必须选择典型而有说服力的事实作论据,必须作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做到有理有据。

“联”,或个人,或集体,或社会;或中国,或外国;或自然,或人类社会。反反正正,多角度,多侧面地阐述。还可指出论点在现实生活中的指导意义,比如证明论点“创新是一个民族的魂”,可以联想到“嫦娥一号”:“正是许许多多的航天科技工作者,从无到有,开拓创新,踏踏实实,才成功发射‘嫦娥一号’卫星,扬了军威,长了民族志气。”

“结”,即对全文的论证作总结,解决问题,总结全文。要注意如下几点:要照应材料,与文题或开头呼应;要深化论点,或发出号召,或提出办法,把论证推向高潮。“结”,或以抒情句式发出鼓励和号召,或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和拓展。

比如论点是“我们需要倡导探索精神”,可以这样结尾:“总之,人们应发扬探索精神,知难而上,不保守,不停滞,勇于进取,不断获得新成果,开拓新领域,使国家日益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首尾呼应,发出号召,铿锵有力,引人深思。

一言以蔽之,以上四字结构,有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变通使用。比如,为了使自己的论点更严密,不过于绝对,不过于偏颇,我们可以在“联”的后面加上一个“辩”的部分,“辩”就是辩证看待观点,是行文思路严密的补笔。通常这一部分不是行文重点,文字不宜过多。可以用“当然”“固然”等类词语来引起。字数一般不超过50字。有了这一部分,思维就显得严密,观点也显得恰到好处,不失分寸。

真题示例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博学于文,约之以礼”,重视文明礼节是个人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文明礼节决不是个人的事,它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可是当前有些人认为,进退有仪,那是封建社会的要求,现在社会不必在意繁文缛节;还有人认为,太注意礼节,容易让自己畏手畏脚,失去自己的个性;还有人说,如果生活中重讲礼节,但可能外在行为讲礼节,内心不一定认同,这显得不真,很虚假。针对这些,你有什么思考?

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对日常生活中礼节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和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引。引用题目材料,引出话题,或表明观点立场。开篇引述题目材料要概述,务求简洁凝练,快速入题。

【现场示范】“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引用材料语句,开篇提出话题,十分醒目。)中国自古便是礼仪之邦,进退有仪,举止得体不仅是我们生活的常态,更是中华民族的标签。可是当下竟有人认为注重礼节让人畏手畏脚,过于封建,过于形式。(对材料中的现象总结概括准确。)这让我们不禁发问:“难道传承多年的中国礼文化真的落后于时代了吗?”(运用关键词“中国礼文化”,提出话题,带出疑问,引出下文。)

二、议。利用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使观点确立起来。对材料中的现象或观点进行述议,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评判观点正确与否。

【现场示范】人与人交往,一声问候,一个微笑,一次握手,乃至一个拥抱,小小礼节多么温情,多么和谐。试想,以“繁文缛节”为借口不注重礼节,我们的生活会冷漠变成什么样子?“进退有仪”是人际交往的必须,我们可以不必像古时那样“三叩九拜”,可以简化礼节,但绝不能省掉相应礼节。(就题目中的现象进行论述,辩证客观。)守礼,是一个人闪亮的名片。(一语中的。)一个人如果不分场合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不受礼节约束,不随礼而随性,他在社会必然处处碰壁。所谓行礼节“容易让自己畏手畏脚,失去自己的个性”的论调实在是荒唐。(就材料中的现象进行有针对性地批判论述。)中国礼文化博大精深,大小礼节各有其理。生活中我们会发现,越是细微处注意礼节的人,越受人欢迎,一个人文明素养往往在细小的礼节中彰显。(突出礼节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强调了中心观点。)【示范感悟】要从原因、危害、结果、本质等待角度分析评论;评论的任务是初步论证中心观点。这里面重点是“就材料论材料”“就观点论观点”。“议”为“联”张本。

三、联。联系社会现实,展开联想,由此及彼,由个体到群体,由点到面,深入分析话题的社会深层意义,以此深化论述主旨,体现出论述的广度和深度。

【现场示范】曾国藩曾说过:“人不可俗,但不可不随俗。”(名言引用十分恰当。)礼节就是世俗的外化,是人和人交往的礼仪规矩,是对他人表示尊重的表现,也是行万里路的通行证。(运用三个判断句,对礼节概念和作用表述精准。)冯仑常讲起拜访李嘉诚的经历,70多岁的李嘉诚站着跟他们握手,主动发名片,结束之后他也没有先走,仍旧逐一跟大家握手道别,在场的每个人都要握,甚至墙角的服务员,他也专门过握手致谢。校园内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我们必须端端正正地站着,向五星红旗庄严地行注目礼,这是爱国的表现,我们能以“束缚手脚,不得自由”为借口拒行注目礼吗?又比如,当别人在台上演讲时,我们得认认真真地听,是不是也因为“束缚手脚不得自由”,你就左顾右盼,头接耳朵,或草率地打断别人的说话?……(联:紧密结合日常生活中礼节事例,扣住了题目要求。)不太注意礼节的结果是你处处不受欢迎。人是社会的人,很多场合的很多礼节,由来已久,约定俗成,入礼随俗,礼毕事成。礼礼其美,这也是中国礼文化的魅力。(联中议:由此及彼,深入分析讲求礼节的社会深层意义。)

礼节的本质是什么?是情意的表达,是情感的沟通,更心灵的碰撞。(设问句,回答了礼节的本质内涵问题,观点具有启发性。)我们如若行礼,就一定要礼到心到,不能虛情假意应付形式。没有情意的礼节,表现出外礼内虚,我们要反思自己的行为是不是失之偏颇?地铁车厢内行人如织,却沉迷手机举止冷漠;公交车上面对幼孺,却视之不见,争抢车座;马路上撞见倒地的老人,却绕道而行,避之如洪水猛兽……(再次紧密结合日常生活中礼节事例,扣住了题目要求。)身在礼仪之邦,面对中国礼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缺失,难道不值得每一个人深刻反思吗?(照应了开头提出的问题。)

【示范感悟】常用套路:由材料推开去,联系广阔的社会生活,或历史,或现实,或集体,或个人,反反正正,多角度、多侧面地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联,是文章的关键,必须使论证充实而严密;必须选择典型且有说服力的事实作论据;必须作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做到有理有据。联与议,有时位置可交换,写成“引联议结”,也可边联边议。(注意:“议”和“联”都有议,这是议论的本质所决定。“引议联结”式结构,其中的“议”是就材料而议,是初步议;“联”是联系到社会现实而议,是深入议。“议”为“联”张本。)

四、结。也就是论证结尾部分,把论证推向高潮。注意结尾一定要总结全文、再次点题,要照应材料,与文题或开头呼应;要深化论点,或发出号召,或提出办法。结尾对中心观点的表达不仅仅是一种简单意思上的总结概括,更多的是中心观点的升华。如果说前面的“联”

是广度和深度,那么这里的“结”,不仅要有深度,还要有“高度”。

【现场示范】

文明礼节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传承中国礼文化是我们青年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懂礼、行礼、守礼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明礼修身,以礼待人。(将文明礼节上升到传承中国礼文化高度进行总结。)校园遇师长,以礼相见;家中有来宾,以礼相迎;陌生人初相逢,以礼相敬……(提出建议,排比句,从形式到内容都合习作要求,是小亮点。)

礼礼其理,礼礼其美!(照应文题)要想做一个高素质的现代文明人,那就从文明礼节开始吧。(发出号召,提出希望。)

写作训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船主请一位修船工给自己的小船刷油漆。修船工刷漆的时候,发现船底有个小洞,就顺手给补了。

过了些日子,船主来到他家里道谢,送上一个大红包。修船工感到奇怪,说:“您已经给过工钱了。”船主说:“对,那是刷油漆的钱,这是补洞的报酬。”修船工说:“哦,那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船主感激地说:“当得知孩子们划船去海上之后,我才想起船底有洞这事儿,绝望极了,觉得他们肯定回不来了。等到他们平安归来,我才明白是您救了他们。”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范文展示

“顺手”之劳,温暖世道

①孔子倡导“君子成人之美”。意谓,一个道德修养高尚的人,要用自己的善行成全别人的好事,温暖世道人心,促成社会和谐。修船工便是这样的君子,他以“顺手”之劳,补上船只漏洞,挽救了船主儿子的生命,赢得了船主的真诚感谢和人们的敬佩尊重。(引)

②修船工的可贵之处,不仅仅在于他修补漏洞的本身,更在于他善举背后的道德修炼。荀子说:“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显然,修船工在修补船只时,并没有考虑到获取报酬,也没有考虑到博取美好名声,是灵魂深处的善念,自然化作了“顺手”的善举。当行善成为一种习惯,其人便是道德高尚之人,其行便是温暖世道之举。(析、提)

③“顺手”善举,不是昙花一现的惊艳,不是桃李争春的热烈,不是云霞乍现的炫目。它如小草一样的平凡,却能绿满天涯,点缀出美丽的春色;它如露珠一样的弱小,却能滋润大地,映现太阳的光辉;它如沙石一样的寻常,却能积善成德,铸成社会和谐的大厦——重塑道德丰碑,托起民族希望。(议)

④“勿以善小而不为。”让我们铭记古训,养成修船工“顺手”行善的习惯,用平凡的善举,暖世道,温人心。“最美妈妈”吴菊萍,当危险裹挟生命呼啸而来,她挺身而出,伸出双手,拯救了一个幼小的生命;“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当失控的汽车冲向学生,她一把将两个学生推开,把生的希望送给学生,将死的危险留给自己;“最美司机”吴斌,当铁块击中胸部,他忍受巨痛,缓缓减速,用76秒的时间,完成他生命里最后一次安全操控,用善良、坚强挽救了24名乘客的生命——瞬间善举,昭示仁爱、勇气,山河动容,苍生感动。(联——同质示例)

⑤然而,生活中还有许多人从血泊中的小悦悦身边,淡然而过;还有许多人在摔倒的老人身旁,犹豫徘徊;还有许多人在歹徒行凶时,袖手旁观——让我们从修船工那里汲取善良,让我们从最美人物那里获得力量,“顺手”行善,成就大德!(联——反面事例)

⑥朋友,不要再犹豫,不要再退缩,伸出友爱之手,生活就会充满阳光;伸出善良之手,生活就会洒满雨露——因为,“顺手”之劳,温暖世道人心!(结)

【点评】

第①段:引用材料,简介概述。

第②段:对材料进行分析评点,并提出观点“当行善成为一种习惯,其人便是道德高尚之人,其行便是温暖世道之举。”。

第③段:对话题深入议论,运用比喻的手法,对观点进行阐释。

第④⑤段:分别从正面、反面联系现实,来论证观点。

第⑥段:对文章作最后总结。

真题展示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鞋子合不合脚穿了才知道。(习近平)

同样一只鞋,并不是所有的人穿了都会合脚。(古罗马绪儒斯)

鞋子合了脚还要合了意才能卖出去。(佚名)

对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看法?根据其中的一条或多条结合自己的思考与体验,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选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范文展示

鞋子的文明

(引)习近平主席说,鞋子合不合脚穿了才知道。又有人说,鞋子合了脚还要合了意才能卖出去。看起来,似乎只要鞋子合了自己的脚,且合了自己的意,便万事大吉。

(议、提)事实上,鞋子合适不合适,有时并不完全由我们个人说了算,还要看环境容许不容许。穿鞋子是文明的标志,一个社会对不同鞋子的包容是文明进步的标志。

(议)用毁坏身体来适应美,是对个体生命的残害。

中国古代有“削足适履”的悲剧,鞋子不合适,把脚削去一块来凑合鞋的大小,这种不合理地迁就凑合,是对个体生命的残骸。无独有偶,安徒生笔下的王子依据落下的水晶鞋寻找灰姑娘时,就有爱慕虚荣的女孩为了证明自己合穿鞋子而把脚削小去适应水晶鞋的大小。如果为求合乎要求,而牵强临时修正自己,结果不但事与愿违,而且还会得不偿失。鞋子的码数大小,总有配对大小的脚。如果是生就一双大脚的,而摆在面前的只有挤不下的小鞋子,也可另选一双大码的鞋子,大不必在自己的脚上动刀。用毁坏身体来适应美,“削足适履”不仅没有了美,反而对个体生命造成伤害,成为一出悲剧。

用统一尺码来人造美,是对个体生命的侮辱。

古人讲美,眉要形如柳叶,口要状似樱桃,笑不露齿,脚要三寸。宋代以后,人们把裹过的脚称为“莲”,“三寸金莲”要求脚不但要小至三寸,而且还要弓弯,这种说法虽然夸张;但将双足缠成尖形并且四趾弯向足底的标准,不仅是已经严重的伤害了个体生命,更是古代封建社会对妇女的人格上的侮辱。直到辛亥革命后,从城市到乡村的缠足之风才逐渐被废除。缠足的消亡,显示了妇女的解放和地位的提高。用统一尺码来人为制造所谓的美,“三寸金莲”是时代的产物,体现了对个体生命的侮辱,最终成为一场闹剧。

用单一色调来约束美,是对个体生命的否定。

文革时期的时尚是穿洗得发白的旧军装,无论什么衣服普遍有补丁,文革时期最流行的鞋子是解放鞋。1966年“文革”开始,毛泽东穿上军装,戴上红卫兵袖章,在天安门城楼检阅了数以千万的红卫兵。受到鼓舞的女学生们把长辫子剪成短发,梳成两个小辫子,戴上军帽,穿上军装,腰扎皮带,足蹬解放鞋,和男同学一个模样。用单一色调来约束美,这是对个体生命的否定。

(联:现实)改革开放让人们的精神与审美得到了解放,鞋子也便百花齐放。当下社会,五彩缤纷的鞋子成了人们幸福生活的标志,也成了人们自由精神的一面镜子。罗素说: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鞋子的世界精彩了,人类的文明也便欢腾起来了。

(深:文化)和鞋子的文明一样渐渐变得多元的,还有我们的社会文化:我们学会了接纳很多不同的思想,譬如一国两制、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学会了欣赏很多不同的人,譬如六门功课亮红灯的韩寒,譬如让儿子退出学校由自己亲自进行教育的郑渊洁,譬如草根明星大衣哥朱之文;我们学会了为不同的活法鼓掌,譬如“中国最著名的屠夫”北大才子陆步轩,譬如身价40亿的“土猪大王”陈生,譬如“网坛一姐”李娜的体制外胜利。

(结)当然,不要仅仅要求鞋子能够容得下我们,我们也要能够容得下鞋子。容得下不同的鞋子,并且能够容许每一个人自己作主选择鞋子的社会,才有可能走出更宽广的道路,创造更具生命活力的文明。真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回顾2021年,我们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内卷、倦怠、躺平的现象。有学者认为:“我们是一个‘追赶超’型的国家。中国人都是很勤奋的,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也是勤奋工作的结果。我们完全赞成和鼓励努力工作、努力学习,同时,我们反对常态化的过度劳累。”逃离倦怠,远离喧嚣,保持身心健康,追求个体生活的质量,需要关注四个关键词:适度、降噪、停顿和滋养。外在的世界即便再嘈杂,我们还是应该把自己的人生安排得清爽明白。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