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与骨肿瘤相关的影像学方法●X线平片:一般为正侧位,或加特殊位;骨密度改变、形态改变;软组织
密度及形态(极弱的信息)●CT:轴位扫描,多方位重建;多用平扫或加增强。骨与软组织的病理信
息优于平片●MRI:多种序列、多方位评价;平扫包括DWI,或加增强●ECT:核素全身骨扫描●PET-CT:全身骨、软组织、脏器●PET-MR:全身骨、软组织、脏器●超声:软组织检查●血管造影:DSA选择性动脉造影●介入放射学:活检、动脉栓塞或灌注化疗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原则1、典型骨肿瘤某一种影像即可诊断;有些则需多种影像结合;2、最终诊断遵循临床、影像、病理三结合原则;3、骨肿瘤诊断要依照规范的分类。与软骨起源有关的骨肿瘤对该病都很容易诊断,但临床上还是有所不同2例的CT表现(轴位、冠状重组、表面容积重建)颅底骨软骨瘤CT;MRI平扫及增强T1WIT2WI增强骨软骨瘤部位长骨干骺端、扁骨。病理骨质组成瘤体的基底或蒂;透明软骨组成帽盖(表现钙化);纤维
组织构成瘤体的包膜。临床青少年多见,生长缓慢,至成年,肿瘤停止生长;多发性骨软骨瘤
多为家族性,伴骨骼发育异常;多发性宽基底的有恶变趋势。影像瘤体:突出于骨缘的类圆或长圆形影,以蒂状或宽基底与骨干相连;
游离缘呈密度不均、凹凸不平或菜花状形态;肿瘤中的密度减低区,
或环状、半环状、斑点状钙化影代表软骨组织。伴随表现:局部可
有骨骼畸形。这几幅图像上的表现??牵曳征(Tractivesign)属于正常变异,称“牵曳病灶”。均发生在肌肉附着点,机制:骨骼发育过程中,因肌肉牵拉局部、成骨细胞生长活跃而引起的骨性突起。需与骨软骨瘤鉴别。手术切除有害无益。女,52岁,右肩外伤伴疼痛5天。多发性平片、CT、MRI表现这一例?CTT1WIT2WI巨大骨岛CT重组T2WI压脂T2WI平片、CT、MRI表现T1WI?内生软骨瘤平片CT例1,男,40岁例2,女,68岁例3,男,70岁病例4,男,65岁,MRI这是5例骨梗塞,最具有特异性的影像学检查是MRI是软骨源性肿瘤吗?例5,男,44岁平片无异常ollier’s病(多发性软骨瘤+软骨发育障碍+肢体畸形)Maffucci’s综合征(多发软骨瘤+软组织血管瘤)滑膜软骨瘤病滑膜软骨瘤病是滑膜结缔组织化生(软骨化生)而引起的滑膜病变。病因不明,病因不明,多见于男性,30-50岁,通常单发,偶尔对称性。如双膝关节病变。滑膜增厚,滑膜面形成大小不等的黄色结节,3-5mm,可与滑膜相连,也可脱落形成游离体,并逐渐增大,大部分可钙化或骨化。附滑膜软骨瘤病软骨瘤年龄:多在20岁以后发病部位:可见于短管状骨、扁骨或长管状骨骨端病理:透明软骨,瘤体为圆、椭圆形或分叶状;内部
可有砂砾状钙化、粘液小囊数量:单发内生软骨瘤或多发内生软骨瘤综合征:
Maffucci’s病;ollier’s病影像学:多数认为骨囊状破坏、边缘硬化及破坏区内钙化为诊断此病的典型征象;MRI:透明软骨信号(水含量与粘多糖成分的比值较高)依照发病部位分型:
(1)发生于骨髓腔者(内生软骨瘤)
(2)发生于骨皮质者(外生型)
(3)发生于骨膜者(皮质旁型)发生于骨皮质:外生型软骨瘤发生于骨膜:皮质旁型软骨瘤接下来再看另一类肿瘤平片:胫骨近端囊状骨质破坏,略膨胀CT:分叶状骨破坏区,略膨胀,边缘有硬化,破坏区内有斑片状钙化MRI:矢状T2WI为混杂信号肿块,周围低信号为骨硬化边,邻近髓腔及骨外软组织水肿这三例是哪一种肿瘤?男,10岁,右膝关节肿痛2月。CT:股骨髁后方圆形骨破坏区,边缘硬化,内点状钙化男,15岁,右膝肿痛。成软骨细胞瘤成软骨细胞瘤又称软骨母细胞瘤,为来源于幼稚软骨细胞(软骨母细胞)的良性肿瘤。年龄:5-25岁(88%),20-30岁(20%)部位:骨骺(40%),骺板(55%)病理:纤维-透明软骨、骨性细胞间质;砂砾状钙化或骨化;局限或分叶状,质地坚实形态:偏心、圆形或卵圆形密度减低区边缘:薄壁、硬化缘(60%),可有分叶内部结构:均匀(75%);斑点状或不定形钙化(50%)骨皮质:偏心性局部膨胀,少数突入软组织骨膜反应:10%关节变化:滑膜炎(关节肿胀、积液、滑膜增厚)本病恶变者罕见,多见于骨盆和化疗后(放疗为禁忌症,可诱发恶变)。“良性”病灶的远处转移偶有发生。下面看另一类肿瘤女,17岁,右膝关节痛1个月右侧胫骨囊性膨胀性病变
轴位T1WIT1WI/C冠状T1WI/C左侧股骨颈膨胀性、多房、富水性病变手术记录:左侧股骨颈及股骨粗隆部膨隆,骨皮质菲薄不完整,微波灭活后开骨窗刮除白色粘液状肿瘤组织,有软骨光泽。病变累及股骨头下,瘤腔内可见骨性分隔。术后病理:软骨粘液样纤维瘤。软骨粘液样纤维瘤(Chondromyxoidfibroma)又称纤维粘液样软骨瘤,是较少见的良性骨肿瘤,起源于软骨组织,是良性软骨性肿瘤中最少见的一种。WHO统计,占原发性骨肿瘤的1.04%,占良性骨肿瘤的2.31%。病理:肿瘤呈圆或椭圆形,偶呈分叶状,轻膨胀性;瘤内见透明软骨区、粘液样区、纤维条索区三者呈不同比例相间存在。镜下瘤细胞核多呈星形、椭圆形或梭形,瘤细胞常较为密集,主要由两种基质存在,1、致密的软骨样基质,嗜碱性;2、疏松的粘液样基质,嗜酸性,多以后者为主。粘液样组织可纤维化或变为软骨样组织。(俗称:“软粘纤”)本病男多于女,约为1.9:1,年龄10-30,占73.2%。部位多见长管状骨干骺端,尤以下肢多,本病也可发生于其他部位,如短管状骨、扁骨、不规则骨等。影像学表现:X线:多呈偏心性、膨胀性生长,可呈单房或多房性透亮区,肿瘤内可见粗细不一的骨性间隔,数目多少不等,骨皮质菲薄,亦可中断,该病很少有骨膜反应。一般其内缘具有较厚的骨质硬化。CT:除了X线片所见的基本表现外,更准确的显示病变范围及内部结构,特别是对内部有无钙化或骨化较为敏感。MR:主要表现为混杂信号影,其信号改变与内部组成成分比例有关,其软骨样组织及粘液样多呈T1为低信号(有些粘液成分T1稍高)、T2呈高信号;而纤维成分多呈T2等或低信号,但和所含纤维组织的多少有关。若伴有出血则信号复杂化。MR对肿瘤边界,突破骨皮质后的软组织肿块,与邻近组织间关系显示具有优势。增强程度依含的血管丰富程度而异。须与骨巨细胞瘤鉴别:年龄偏大,无钙化,骨性间隔较细,膨胀更明显。以上为软骨源性的骨肿瘤骨软骨瘤软骨瘤(骨髓腔、骨皮质、骨膜)成软骨细胞瘤软骨黏液纤维瘤附:滑膜软骨瘤病,非软骨起源,而是滑膜的软骨化生形成之瘤体下面是囊性病变为主的另一种病变男,27岁。左膝关节疼痛三个月右股骨下段平片及MRI囊性膨胀性病变3例左踝平片T1WIT2WI压脂女,11岁。左上臂外伤后疼痛1周。(平片与MRI)平片T1WIT2WIT2WI压脂CT重组图CT重组图组织学特征:为梭形的的纤维母细胞性增生,呈旋涡状或席纹状非骨化性纤维瘤(non-ossifyingfibroma,NOF)起源:成熟的骨髓结缔组织,无骨组织年龄:10-20岁(75%)部位:长骨干骺端,离骺板3-4cm病理:坚韧的纤维结缔组织、薄硬化带、骨间隔、分叶状形态:偏心、长圆形多房分叶状密度减低区,长轴与骨干平行边缘:多囊硬化分隔内部结构:均匀(75%);斑点状或不定形钙化(50%)骨皮质:膨胀变薄,硬化少数中心型起源于骨髓腔,呈多囊状。看下面的图像是什么?CT对NOF诊断价值:(1)局部骨皮质破坏(2)病灶内细而短的骨嵴,宽度一般<5mm,特别是髓腔型NOF出现率较高。(3)病灶近髓腔侧有较细的硬化线,以皮质型为多见,宽度约2-5mm。CT对此征象的显示更为清楚。MRI多为意外发现。多数病灶T1、T2加权像均低信号,反映内部成熟的纤维组织;如细胞成分明显多于胶原纤维,则在T2为高信号;含铁血黄素T2为低信号;硬化边缘的信号同骨皮质。做检查偶然发现股骨外侧异常男,13岁,下蹲时腿痛女,12岁,外伤后发现股骨异常
男,7岁。无特殊主诉。纤维性骨皮质缺损与非骨化性纤维瘤鉴别纤维性骨皮质缺损(fibrouscorticaldefectofbone,FCD)又称干骺端纤维性缺损,属非肿瘤性纤维性病变,系局部骨化障碍、纤维组织增生或骨膜下纤维组织侵入皮质所致。现认为本病可能是儿童发育期中的正常变异,大多能自行消失,男性消失时间约4.4年,女性约2年。如不消失并继续扩大,膨入髓腔,则可能成为非骨化性纤维瘤。发生于干骺端较小的偏心性病变且局限于骨皮质者常称为纤维性骨皮质缺损;间歇性生长持续存在的病变且向骨髓腔内延伸者称为非骨化性纤维瘤。非骨化性纤维瘤(non-ossifyingfibroma,NOF)是否属于真正骨肿瘤,目前尚有争议,多数作者把其归为源于骨结缔组织的良性肿瘤,自1942年jaffe和lichtenstain命名后,沿用至今。影像诊断要点:二者为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主要把病灶小、年龄小、无症状仅位于骨皮质内造成缺损的称为“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病变多为对称发病,影像为局部骨皮质凹陷。若病灶继续扩大,向骨髓腔内延伸,称为“非骨化性纤维瘤”。影像:骨皮质发病,有硬化边,无骨膜反应。下面的一组病变需要仔细看看桡骨远端的局灶病变,有何特点?6例双侧髌骨CTCT虽然是典型部位,但平片却不能显示该病的重要的特征CT股骨骨样骨瘤伴骨髓、邻近软组织水肿股骨颈骨样骨瘤以上骨样骨瘤病例图片源自荆医影像中心-吴文泽主任看看这个——也是骨样骨瘤吗?(该病例源自北京积水潭医院)男,19岁,右侧大腿前局部肿痛骨皮质脓肿骨样骨瘤疼痛的病因与机制:有学者称该疼痛与病灶产生的前列腺素有关。瘤巢中可分泌高值的前列腺素F2,其产物具有血管扩张及降低痛觉感受器阈值作用,患者血中前列腺素明显升高,为正常100~1000倍。前列腺素引起瘤巢内血管扩张充血,张力增高,压迫瘤巢内的无髓神经纤维导致剧烈疼痛。而强烈抑制前列腺素作用的水杨酸类药物能迅速缓解疼痛。手术或介入完全切除瘤巢是消除症状、避免肿瘤复发的关键骨样骨瘤是由成骨细胞及其产生的骨样组织构成:瘤巢(骨样组织构成)、骨硬化发展过程分三个阶段:初期、中期、晚期(成熟期)。初期:镜下见成骨纤维及母细胞为主,伴丰富血管,但骨质形成稀少;瘤巢体积较小,仅CT显示,平片易漏诊。中期:形成骨样组织较多;因有不同程度钙盐沉积,瘤巢中心出现钙化影,此为典型表现。成熟期:以网织骨为主要成分,表现为高密度骨化影。依瘤巢部位骨样骨瘤分为:骨皮质型、松质骨型、骨膜型;皮质型:瘤巢位于骨皮质,周围骨质硬化广泛,以瘤巢所在处最明显,甚至遮蔽瘤巢,高千伏摄影或断层易显示。松质骨型:瘤巢位于松质骨,周围仅有轻微的硬化环。
骨膜型:可发生于骨膜内、骨膜下或骨膜外,病灶可被膜化骨壳包绕,邻近皮质硬化及软组织肿胀。病理:骨样骨瘤影像学表现:X线:骨样骨瘤的影像学具特征性,瘤巢是诊断骨样骨瘤的关键。瘤巢一般位于病变中心,常为单个瘤巢,偶见2个以上的瘤巢。半数以上巢内发生钙化或骨化,形成“牛眼征”。CT能清楚显示瘤巢的大小、范围及其确切位置,以利于手术前定位薄层CT是目前显示瘤巢最佳方法,比X线平片和MRI更准确;能确诊平片所不能诊断的可疑病例,更适用关节囊内、脊柱等结构复杂部位MRI能敏感地发现病变的存在,尽管多方位,但对瘤巢确定仍不如CT瘤巢在T1呈低信号,T2呈低、中或高信号,这与骨样骨瘤发展3个阶段有关骨样组织为主者一般在T1呈中等信号,在T2呈高信号,内部钙化或骨化为低信号增强后瘤巢有明显强化,尤其是以骨样组织为主、血管丰富的病灶。MRI对瘤巢周围骨髓水肿、软组织肿胀、炎性水肿的显示优于X线和CT。关于瘤巢周围反应性骨硬化:瘤巢周围的反应性骨硬化随所在骨而异。发生于长骨骨干或骨端骨皮质时,瘤巢周围常有广泛骨膜反应骨,骨皮质增厚硬化增粗硬化。发生于脊柱、股骨颈等松质骨者,瘤巢周围仅有轻微骨致密环,骨硬化不明显。接下来又是以膨胀为主的病变,但你并不陌生7例以骨膨胀性改变为主的病变:X线平片3例骨巨细胞瘤的平片及CT表现女,32岁,左侧肩痛1年余,肿胀4个月。左侧肱骨上端巨细胞瘤Ⅱ级(肉芽组织肿块)胫骨近端骨巨细胞瘤囊腔形成。平片、MRI(左图)胫骨近端骨巨细胞瘤肉芽组织形成之肿块的平片、MRI(下图)容易误诊的巨细胞瘤MRICTCT容易误诊的骨巨细胞瘤(平片、MRI)骨巨细胞瘤伴出血(MRI)男,10岁,左侧大腿远端疼痛1年。查体:左股骨远端肿胀、压痛,局部红肿,皮温稍增高。病理:左股骨远端干骺端巨细胞瘤平片、MRI骨巨细胞瘤起源:未分化的结缔组织细胞年龄:20-40岁部位:股骨下端、胫骨上端、桡骨下端(60-70%)病理:松脆肉芽组织,出血、坏死、囊腔形成、纤维化、骨壳分级:1-3级,3级为恶性影像表现:偏心性、膨胀性、横向生长;单囊或皂泡、骨嵴、分隔、骨包壳、出血扩张性:穿破骨皮质、包埋关节、骨膜反应、软组织肿块恶性表现:骨皮质破坏、骨膜三角、软组织肿块下面的骨肿瘤诊断很容易发生在椎体的局灶病变:平片、CT、MRI骨血管瘤日常看到最多的血管瘤是发生于椎体。无症状血管瘤非侵袭性:椎体外形正常,皮质完整,脂肪性基质(脂肪侵润型)的影像特征,进展慢。无需治疗。有症状血管瘤侵袭性:椎体膨胀或压缩,软组织性基质影像特征。需治疗。T2WI压脂T1WIT2WI非侵袭性血管瘤侵袭性血管瘤T1WIT2WI压脂CT骨的非肿瘤性囊性病变MRIT1WIT2WI左侧肱骨单纯性骨囊肿伴病理性骨折(骨片陷落征(箭);骨片内陷征)右侧股骨近端单纯性骨囊肿伴骨囊肿骨囊肿属于肿瘤样病变年龄:青少年部位:长骨干骺端,沿骨干长轴发展病理:单房囊腔,腔内棕黄色透明液体,由结缔组织薄膜包绕,可有骨嵴影像表现形态:中心型对称性、长圆形边缘:清晰,可有硬化缘骨皮质:轻度膨胀变薄结构:单房边缘清晰的低密度(水信号);多房时可见骨嵴及囊壁较厚病理骨折:“骨片陷落征”“骨片内陷征”看看与骨囊肿类似的另一种?例1,女,21岁。左侧股骨下段囊性破坏,其内可见骨嵴。MR显示液-液面例2,右侧胫骨近端囊性破坏,CT可见液-液面例3,男,13岁。右侧股骨近端骨的囊性病变,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轻度膨胀,边界清晰。增强扫描:囊壁轻度强化(箭),囊腔内可见分隔MR平片CTCT?右侧肱骨近段囊性病变伴液-液面(平片、MRI)动脉瘤样骨囊肿既不是囊肿也非肿瘤,是一种膨胀性溶骨性病变。又称良性骨动脉瘤。原发或继发性;囊肿由薄壁囊状骨壳组成,其内大小不等海绵状血池组成年龄:10-20岁最多,20-30岁次之。部位:股骨上端、椎体及附件,临床无特殊,隐袭性,也可急性疼痛,短期发展严重。影像表现X线:偏心型、中心型,典型透明囊肿,吹泡沫样CT:液-液平面,上方水样低密度,下方略高密度血液成分MRI:液-液平面,上份T2WI高、下方低信号动脉瘤样骨囊肿
骨的恶性肿瘤科德曼(Codman)三角当肿瘤组织破坏并吸收骨膜反应的中心部分时,骨膜新生骨可以重新被破坏,破坏区两端残留的骨膜反应与骨皮质构成的三角(其间堆积由骨膜产生的新生骨),呈三角形或者袖口状,常为恶性肿瘤的迹象,又称为骨膜三角。先复习一个重要概念溶骨型成骨型混合型骨肉瘤的类型男,20岁骨肉瘤MRI骨肉瘤X线平片、CT、MRI股骨成骨型骨肉瘤胫骨成骨型骨肉瘤平片:病变区髓腔大量象牙质样瘤骨,邻近可见骨膜新生骨,未见明确的骨破坏MRI:髓腔内大量瘤骨(低信号)、肿瘤在髓腔内的范围、骨外软组织肿块、周围水肿、codman三角混合型骨肉瘤:平片:病变区溶骨性骨破坏;骨破坏区及软组织内多量斑片状瘤骨,骨破坏区近侧可见骨膜增生CT:
髓腔内瘤骨及软组织肿块MRI:骨破坏、软组织肿块、低信号的肿瘤骨股骨混合型骨肉瘤X线平片、CT、MRI混合型骨肉瘤平片骨肉瘤年龄10-25岁,70-80%小于30岁部位长骨干骺端,膝关节附近(70-80%)症状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病理起源于骨未分化间充质,组织成分:软骨性、纤维性、成骨性
。肿瘤性骨样组织和瘤骨为主要特征;可有出血、坏死和囊腔形成。影像特点骨质破坏:骨皮质、骨松质呈虫食状、斑片状、大片状溶骨软骨破坏:骺板、骺软骨及关节软骨瘤骨形成:象牙质样、棉絮状、针状瘤软骨:肿瘤软骨细胞团不成熟钙化骨膜反应:增生和再破坏;为层状、codman三角、葱皮样软组织肿块:其内的瘤骨和钙化(70%)
影像学诊断意义确定肿瘤性质、分型;MRI明确肿瘤范围、术后局部复发最准确。特殊类型的骨肉瘤原发多源性成骨肉瘤:可一骨多灶或多骨瘤灶,儿童好发。骨外骨肉瘤:软组织骨肉瘤,由间叶细胞分化而来,中老人多见,仅软组织内瘤骨。继发性骨肉瘤:继发于骨纤、paget’s病、骨梗塞或放疗诱发的骨肉瘤(侵透性破坏、骨针、骨膜三角)。放疗诱发恶变者的潜伏期可为3-30年。表面骨肉瘤:皮质旁骨肉瘤、骨膜性骨肉瘤、高度恶性表面骨肉瘤。骨膜性骨肉瘤皮质旁骨肉瘤原发多源性骨肉瘤(骨肉瘤病)女,74岁。骨外骨肉瘤继发于paget’s病骨肉瘤这些是骨肉瘤?各种特殊的骨肉瘤3例骨肿瘤,其中2例具有典型的表现诊断并不困难平片:右侧肱骨上段中心性骨质破坏、轻度膨胀,破坏区内可见模糊钙化MRI:肿瘤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扫描示周边强化男,65岁。左下腹股沟肿块3年,近一年来肿大明显伴疼痛
(X线平片、CT、MRI)CT环弧样、网格样钙化左侧肱骨外科颈骨质破坏并病理性骨折,平片显示破坏区内可见大量环形钙化MRI:肿瘤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扫描示周边及网格样强化T1WIT2WI增强平片男,54岁。左下肢痛2个月CT重组图软骨肉瘤源于软骨或成软骨结缔组织,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仅次于骨肉瘤;分为中心型(髓腔)、周围型(骨皮质或骨膜);原发性居多,继发性少见;主要表现为骨破坏、软组织肿块和骨化、钙化、粘液样变;钙化为散在密度不均、密集成堆;环-弧状钙化是诊断的重要征象;MRI动态增强:网格状进行性持续性强化具有特征;MRI除对病变范围评价优势外,在鉴别诊断上需结合X线平片及CT。男,9岁,左肩痛2月余。平片左肱骨上段骨破坏;T1WI肿瘤低信号;肱三头肌内片状高信号;T2WI肿瘤为不均匀高信号;层状骨膜反应;周围软组织肿胀男,7岁,左上臂疼痛伴关节活动受限8天右侧胫骨骨干骨破坏?尤文氏肉瘤(Ewing’s瘤)病理:起源于骨髓间充质性结缔组织,即起于骨髓,向周围侵润。部位:四肢长骨多见,股骨、胫骨、肱骨等,肿瘤发病部位与年龄及红骨髓分布有关。年龄:10-25岁临床:全身症状似骨感染,局部疼痛主要症状,间歇到持续剧痛。影像表现:骨质破坏、骨膜反应、局部肿块,但缺乏特征。MRI对骨的及软组织的改变显示敏感。是骨肿瘤吗?MR上,肿瘤与椎骨信号差别不显著,对此类的骨破坏以及微小骨结构骨破坏以CT更有价值男,28岁,多发骨髓瘤伴软组织肿块硬化性骨髓瘤特殊的影像表现骨髓瘤可单发或多发,多发占绝大多数起源于骨髓的浆细胞,故又称浆细胞瘤40岁以上发病,尿本周蛋白阳性X线平片可以表现为正常广泛性骨疏松多发性骨质破坏:穿凿状、蜂窝状、鼠咬状、皂泡状、蛋壳状软组织肿块骨髓瘤的分型方法不一,常见的类型为弥漫型和多发灶型,多为Ⅱ、Ⅲ期。“盐加胡椒型”是MR的一个特殊表现类型,多为侵润较轻,常见于Ⅰ期。“盐加胡椒(salt-and-pepersign)
”系骨髓中弥漫不均的小颗粒状瘤细胞小灶与周围脂肪细胞及部分红骨髓相互混合,形成了T1WI黑白相间的点状或小颗粒状混杂信号影。硬化性骨髓瘤占1-3%(POEMS综合征)是一种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的少见的多系统疾病,为多发性神经病变(polyneuropathy,P)、脏器肿大(organomegaly,o)、内分泌病变(endocrinopathy,E)、单克隆γ球蛋白病(monoclonalgammopathy,M,也叫M-蛋白)和皮肤改变(skinchanges,S)。其中M伴随的骨损害多是骨硬化。理论上,盐加胡椒征(salt-and-pepersign)是指T1WI而言,但该病例的T2WI是不是也像
?正常男,25岁。腰痛伴下肢疼痛、麻木10天这是哪一类肿瘤??女,68岁。双下肢痛4月。检查:双下肢扪及多个核头大小质硬肿块,不活动,有压痛男,56岁。左侧胸壁肿物伴局部疼痛2月余。溶骨性破坏和肿块为特点骨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MFH常见于30-60岁,可发生于全身任何骨骼,以长骨多见,尤以膝关节周围多,其次是颅骨、髂骨、脊椎骨。病变多为单发,偶多发,一骨2个以上病灶是特点之一。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单纯溶骨性破坏及周围软组织肿块是常见的和主要影像学表现。骨膜反应和膨胀性生长罕见。鉴别:溶骨型骨肉瘤、纤维肉瘤、恶性巨细胞瘤、转移癌及骨髓瘤。多发性者尤其应与转移区别。骨转移瘤成骨型转移癌右侧髂骨伴溶骨改变CT平片CTT2WIT1WI骨转移瘤:X线平片、CT椎体多发性转移癌MRI肱骨转移癌股骨转移癌四中检查方法的比较转移灶仅信号异常,没有椎骨形态异常CT检查阴性脊椎转移瘤的“骨髓替代征”和“骨髓水肿征”黄胜等研究认为,椎骨转移瘤绝大部分是血性转移,瘤栓进入椎体供血动脉、骨髓的血窦或逆流入到回流静脉而到达脊椎后,破坏血管壁或沿血管壁细胞间隙侵润椎骨,替代正常骨髓组织,称为“骨髓替代征”;这时骨髓中游离水含量增加,即形成“骨髓水肿征”。这是椎体转移瘤生长的两个过程。骨髓侵润先于骨质破坏,前者无椎骨形态改变。因此,对仅有骨髓异常信号而无骨结构和软组织改变者,视为脊椎转移瘤早期征象。常为多发灶最好发于红骨髓或红、黄骨髓混合区,不发生在仅有黄骨髓区;脊椎转移瘤占人体转移瘤的比例为70%以上。分为溶骨型、成骨型、混合型骨转移瘤形成途径:腔静脉型:体部瘤栓子腔静脉右心—肺肺静脉左心体循环骨;肺静脉型:肺肿瘤栓子肺静脉左心—体循环骨;门静脉型:胃肠道栓子门静脉肝下腔右心—肺肺静脉左心体循环骨;脊椎静脉系统型(Batson静脉丛):胸腹腔肿瘤栓子脊椎静脉丛椎体后部静脉椎体。骨转移瘤当仅有骨髓水肿而没有骨的形态或结构异常时,MRI表现的灶性骨髓水肿是转移癌的较早期改变。3例分别在胸椎、左侧髂骨、右胫骨近端的病变?骨淋巴瘤骨淋巴瘤比较少见,大多数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影像学作出诊断很困难,临床需要活检证实。临床及影像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真石漆腻子施工方案
- 荒山整地施工方案
- 桥面挤塑板施工方案
- 苗木采购合同附录
- 由考据而明理-陈澧汉宋兼采思想研究
- 托法替布联合艾拉莫德治疗甲氨蝶呤应答不充分的类风湿关节炎的回顾性研究
- 动员能力对村民参与河湖环境治理意愿的影响研究-基于组织信任的中介效应
- 快递的业务量预测及其绿色技术创新的演化博弈分析
- 银杏活脑胶囊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瘀血阻窍型眩晕(后循环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 模板保护的生物特征认证及密钥协商
- 2025年装维智企工程师(三级)复习模拟100题及答案
- 国家管网集团西南管道昆明输油气分公司突发环境事件综合应急预案
- 美学《形象设计》课件
- 江苏省建筑与装饰工程计价定额(2014)电子表格版
- 主要电气设备绝缘电阻检查记录
- 探析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与评价获奖科研报告
- 入团志愿书样本(空白)
- 2022年续聘申请书
- 单片机病房呼叫系统设计
- 交通信号系统红绿灯安装专项施工方案
- DB14∕T 2024-2020 出口水果包装厂管理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