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黑龙江省黑河市统招专升本教育理论测试题(含答案)_第1页
2022年黑龙江省黑河市统招专升本教育理论测试题(含答案)_第2页
2022年黑龙江省黑河市统招专升本教育理论测试题(含答案)_第3页
2022年黑龙江省黑河市统招专升本教育理论测试题(含答案)_第4页
2022年黑龙江省黑河市统招专升本教育理论测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黑龙江省黑河市统招专升本教育理论测试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10题)1.一般在百米竞赛的预备信号之后,仅相隔2或3秒就发出起跑信号,是为了避免运动员成绩受()的影响

A.注意的分散B.注意的动摇C.注意的转移D.注意的分配

2.下列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是()

A.需要B.气质C.动机D.兴趣

3.在小学阶段,教学多采用直观形象的方式,而进入中学以后则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

4.动机冲突有多种形式,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矛盾心理状态属于()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

5.人们发现问题时的惊奇与疑虑,百思不解时的焦虑不安与苦闷,获得结论时的喜悦与自信,都属于情感中的()

A.激情B.理智感C.美感D.道德感

6.第一个论证了心理是脑的机能的人是()

A.巴甫洛夫B.冯特C.华生D.布洛卡

7.新课程改革中新增加的两个课程是()

A.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B.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C.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D.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8.物理课上,刘老师在讲解力学原理时,运用教学模型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刘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A.讲授法B.实验法C.演示法D.参观法

9.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等方面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这种权利是法律赋予教师的()

A.教育教学权B.管理学生权C.民主管理权D.科学研究权

10.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A.劳动起源论B.生物起源论C.心理起源论D.生物进化论

二、填空题(10题)11.法国启蒙思想家____在他的教育著作《爱弥儿》中强调,教育活动必须尊重儿童的自然本性,他的教育思想后来被人们总结为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12.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的《____》被视为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13.根据新的任务,有意识地、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或活动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活动上的现象叫作____

14.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____地位

15.孟母三迁强调的是____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16.影响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是遗传,孟母三迁强调的是____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17.现代学制主要有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和____学制

18.美国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____

19.按照一定目的、任务,利用自己以往的经验在头脑中独立创造新形象的过程称为____

20.____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单位,又是学生生活及开展活动的集体单位

三、名词解释(5题)21.说理教育法

22.学科中心课程论

23.学习迁移

24.学生的发展

25.受教育权

四、论述题(5题)26.试述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知、情、意、行的辩证关系及其对德育工作的要求

27.试述如何运用感知规律,提高直观教学的效果

28.试述教育中三种典型的师生关系

29.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

30.请根据思维的原理对小方和小明的回答进行分析

五、案例分析(2题)31.请从德育原则的角度分析上述案例

32.学生乙的思维具有什么特点?

六、简答题(1题)33.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学习策略主要有哪几类?

参考答案

1.BB注意的动摇又叫注意的起伏,是指短时间内注意周期性的不随意跳跃现象。预备信号与起跑信号之间时间非常短暂是为了避免注意的起伏对运动员产生影响

2.BB个性心理特征是指区别于他人、在不同环境中表现出一贯的、稳定的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性格等。需要、动机、兴趣属于个性心理倾向性的范畴

3.BB个体身心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题干中,教师在小学阶段和中学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基于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所表现出的不同认知特征以及不同的发展任务制定的

4.AA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是从自己同时都很喜爱的两个事物中仅择其一的心理状态,属于双趋冲突

5.BB理智感是人认识事物和探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主观体验。例如,人们在探求未知的事物时所表现的求知欲、认识兴趣和好奇心、发现问题的惊奇感、问题解决的喜悦感、为真理献身的自豪感、问题不解的苦闷感等

6.DD1861年,法国医生布洛卡通过对失语症病人的脑解剖证明了脑的一个部位(称为布洛卡区)与人的言语活动有关,首次论证了心理是脑的机能

7.CC新课程倡导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新增加了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

8.C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和通过示范性操作实验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教学方法。题干中,刘老师通过展示教学模型来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运用的教学方法是演示法。

9.B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七条规定,教师享有下列权利: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教育教学权);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科学研究权);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管理学生权);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获取报酬权);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民主管理权);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进修培训权)。故选B项

10.A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11.卢梭

12.大教学论

13.注意的转移

14.主体

15.环境

16.环境

17.分支型

18.33%

19.创造想象

20.班级

21.说理教育法又叫说服法,是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等多种方式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转变学生的道德行为,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明确道理,从而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美丑能力的德育方法。

22.学科中心课程论主张学校课程应以学科的分类为基础,以学科教学为核心,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的技能为目标。

23.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影响的现象。学习迁移是一种普遍现象,不仅有知识与技能的迁移,也有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情感、学习意志、学习态度以及学习行为的迁移。

24.学生的发展是指学生在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的相互作用下其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所发生的量和质的变化。

25.受教育权是一项基本人权,指个体享有的某种不可剥夺的接受教育的权利。在我国,受教育权是中国公民所享有的并由国家保障实现的接受教育的权利,是宪法赋予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公民享受其他文化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26.知、情、意、行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①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品德认识、陶冶品德情感、锻炼品德意志和培养品德行为习惯,即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是相互作用的,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②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多种开端,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我们对学生应该注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使学生品德中的知、情、意、行四者相辅相成,全面而和谐地得到发展

27.(1)运用感知的强度律(强度律)。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被我们清晰地感知。因此,教师在讲课时,声音要洪亮,语速要适中,板书要清晰,要让全班同学听得懂、看得见。教师在制作、使用直观教具时,也要考虑到直观教具的大小、颜色、声音等是否能被全班学生清楚地感知。(2)运用对象与背景差别的感知觉规律(差异律)。当知觉的对象与背景在颜色、形态、声音等方面有较大差别时,知觉的对象容易被感知。如讲课时,对于重要的知识,可以反复几次,可以提高音量;板书时,重要的部分可以用大一些的字,可以在那些字下面加点、画线,可以用彩色粉笔;制作教具时,要注意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上突出出来等。(3)运用静止背景上的活动性对象易被感知的规律(活动律)。在静止的背景上,活动的对象容易被感知,也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因此,教学中使用活动性教具、演示实验、放幻灯片、教学电影或录像等,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4)运用知觉的组合规律(组合律)。在时间上彼此接近、在空间上彼此接近或相似的刺激物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因此,教师在板书时,章与章、节与节等不同内容之间要留空;讲课时,语言要流畅,针对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语速,对不同的内容加以分析、综合,使学生了解其中的逻辑关系。(5)让学生交替使用多种感官感知对象(感官协同律)。如果学生能使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同一个知觉对象,那么,从不同感官获得的信息将传递到大脑,从而获得对事物的全面认识

28.(1)专制型师生关系。此类师生关系中,教师教学责任心强,但不讲究方式方法,不注意听取学生的意愿和开展与学生的协作;学生对教师唯命是从,不能发挥独立性和创造性,学习是被动的。师生交往一般缺乏情感因素,难以形成互尊互爱的良好人际关系,甚至会因教师的专断粗暴、简单随意而引起学生的反感、憎恶和对抗,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2)放任型师生关系。此类师生关系中,教师缺乏责任心和爱心,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任其自然,不加指导和控制;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怀疑、失望,对教师的人格议论、轻视。师生关系冷漠,班级秩序失控,教学效果较差。(3)民主型师生关系。此类师生关系中,教师能力强、威信高,善于与学生交流,不断调整教学进程和方法;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兴趣广泛、独立思考,和教师配合默契。民主型师生关系,来源于教师的民主意识、平等观念,以及较高的业务素质和强大的人格力量。这是理想的师生关系类型

29.(1)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4)注意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5)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6)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

30.创造性思维是产生具有社会价值的、新颖而独特的思维成果的过程。它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态,是智力的高级表现。创造性思维具有的特征是:流畅性、灵活性(变通性)和独创性(独特性)。(1)思维的流畅性是指在限定时间内产生观念数量的多少。在短时间内产生的观念越多,流畅性越好。小方和小明都列举了砖头的多个用处,说明他们思维的流畅性比较好。(2)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摒弃以往的习惯思维方法而开创不同方向的能力,也叫思维的变通性。对同一问题所想出不同类型答案越多者,变通性越高。小方回答砖头的用途都是沿着用作建筑材料这一方向发散出来的,几乎没有变通性。而小明的回答不仅想到了砖头可用作建筑材料(盖房子、盖花坛),还可用作防身的武器(打狗)、敲打的工具(敲钉),这样的发散思维体现了小明思维的变通性比较好,其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同一个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并将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相结合,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31.(1)学生带手机进校园,这种现象屡禁不止,学校采取的措施是集中砸毁手机,这种做法违背了德育疏导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原则要求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并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2)该案例中的领导当着老师和家长的面砸毁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