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身工》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1页
《包身工》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2页
《包身工》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3页
《包身工》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4页
《包身工》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夏衍夏衍(1900-1995)原名沈乃熙,现代著名剧作家。早年参加五四运动,从学校毕业后留学日本,留学期间读《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著作,并接触日本共产党,参加日本工人运动和左翼文化运动11927年回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同鲁迅等人筹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后发起组织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先后任《救亡日报》总编辑、重庆《新华日报》代总编辑等。为中国戏剧、电影事业做出重要贡献2著有报告文学《包身工》剧本《赛金花》《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等,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剧本《林家铺子》《祝福》等3“夏衍”这一笔名从发表《包身工》起使用的。包身工──旧社会一种变相的贩卖奴隶的形式。被贩卖的多是女孩子,由承办人送到工厂做工,无人身自由,所得工资全部归承办人所有,在这种形式下做工的人称作包身工。“包身工”又有很种别称,试着找一找:猪猡3懒虫5

机器11、15

罐装了的劳动力21廉价劳动力15、22试验工22

养成工22

没有锁链的奴隶23、49墨鸭47解题报告文学:《读本(中册)》P88一种合乎逻辑的想象,因为那是决不可能的,要想把事件作成一个毫无瑕疵的图画而却缺少行动的地点或场所的解剖,参加者与目击者的批判以及叙述的推想等。记者自己必须创造出事件的实际价值,到达改造的成功的径路,而且只有留心着他的叙述的路线必须密切地沿着已知事实(事件所给的特点)进行。理想的条件是要具有那由记者所描画的在各点上都与实际事件的连续性相符合可能性的曲线;这种曲线的顺利的发展路向,由于极大多数的所给的特点确定,是可能而且可以得到的。(摘自[捷克]基希《文学回声》)报告文学:《读本(中册)》P88有一个说法把报告文学分成记者型和作者型;我觉得记者型的报告文学的寿命不长。这两种的区别主要表现是在写法上。譬如,1935年我刚进《大公报》时,第一个任务就是报道山东和苏北的一个很悲惨的水灾(指其著名报告文学《流民图》。那么水灾有两种报道法:一种是报道和水灾有关的信息的统计资料,如水灾区的面积、多少人受影响,等等。可是我呢,没有着重这些。我实际上在速写:我和一位很有名的画家(赵望云)一块儿去;他画了画儿,我文字速写。当时我觉得应该照我所见到的去写。我没遍访灾区,最初,就站在一个站台上,看到了很多难民,我就描写他们。(摘自[美]罗福林《“跟着时代前进”——萧亁谈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是文艺通讯、特写、速写等的总称。它是一种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经过适当的艺术加工,迅速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品种。报告文学被誉为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

报告文学特征:新闻性、文学性、政论性

新闻性:“报告”意味着报告文学所反映的人物事件,必须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具有新闻报道价值的真人真事,并且要具有一定时效性。

文学性:“文学”意味着报告文学在忠实于真实的前提下,可以运用文学的艺术手法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文学性是报告文学有别于般的新闻报道的突出特点。

内容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问题(如《包身工》写的是剥削下层女工的问题)

。文件常识:

“这是一篇报告文学,不是一篇小说,所以我写的时候力求真实,一点也没有虚构和夸张。她们的劳动强度,她们的劳动和生活条件,当时的工资制度,我都尽可能地作了实事求是的调查,因此,在今天的工人同志们看来似乎是不能相信的一切,在当时却是铁一般的事实。”

——夏衍《从<包身工>引起的回忆》《夏衍电影文集》——在当时,包身工住的工房,实际上是一所管理得十分严密的监狱。包身工的工房,是由日本警察、巡捕、带工头手下的流氓紧紧地封锁着的,他们为了防止这群“奴隶劳工”和外界接触,任何“外头人”是不能走进这个禁区的。在《包身工》里我说过,这些包身工“是罐装了的劳动力”,资本家把她们封闭起来,不让她们和外面的空气接触,这些话点也没有夸张。为了突破这种封锁,我得到杏弟(经同志们介绍我认识的一位在日本内外棉纱厂做工的青年团员)帮助,混进去过两次,但是在这之后,就被带工头雇佣的“下手”们盯住了。对于这种观察特别困难,是包身工们一清早就进厂做工,晚上才回工房,所以要看到她们上班下班的生活,非在清早和晚间不可。当时我住在麦特赫斯德路(现泰兴路),离开杨树浦很远,这样,为了要在早上五点钟以前赶到杨树浦,就得半夜三点多钟起身,走十几里路才能看到她们上班的情景。这样,我从3月初到5月,足足做了两个多月的“夜工”,才比较详细地观察到了一些她们的日常生活。由于她们受着三重四重的压迫,遭受过无数的磨难,所以这些小姑娘们是不轻易和人讲话的,不仅像我们这样的人,即使同厂做工的“外头工人”,要和她们讲话也是很困难的。杏弟是一个热心人,她为了帮助我了解情况,曾经几次赶上早班,混在她们队伍里面,打算向她们探听一些内部的情况,可是,当包身工们看了一下她的服装,打量了一下她的身份之后,很快地就“警惕”了,有的人根本不吭声,有的人甚至将她看成了“包打听”,用憎恶的眼光看她一眼。由此可见,在那种情况下,要真真听到她们心里想说的话,要了解她们心底的苦痛,是很不容易的。(选自《夏衍电影文集》第一卷)《包身工》:从哪些方面报道“包身工”(叙了包身工们哪些事实)?快速浏览全文,找出语段中概述本文所叙包身工情况的相关语句。“两粥一饭”:

“十二小时工作”:“劳动强化”:“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服役”:“猪锣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的作践”:

长时间的劳动

沉重的工作

超经济剥削

生活条件恶劣

受压迫的惨重

35段:第一句开头有六个短语,试概括每一个短语所指内容:恶劣的饮食饮食劳动住宿悲惨面貌对应段落12-1423-331-6描述事实:真实性写法?点面结合描述事实:点面结合写法“点”,即详写“面”,即概写、

略写指的是对某个事物或多个事物的详细描写指的是多个事物的概括描写例如:芦柴棒小福子无名女工其他包身工群体对“芦柴棒”的记叙出现了三次,有何作用?内

容时

间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名字与外貌(6)重病遭毒打(16-20)身体像骷髅(36-37)上班前早饭、劳动中下班时具体而深入地反映了包身工被压榨、被摧残的悲惨命运,揭露包身工制度的罪恶。无名女工惨遭毒打42-47“芦柴棒”瘦成骷髅36-37小福子挨罚28-31“芦柴棒”出场6面描述事实:点面结合写法1、既给人以整体感,可以整体把握,真切完整地了解事物(景物)的具体特点。作用:2、塑造人物,表现主题;

渲染气氛,烘托事物;

明示、暗点主题等。细致刻画了“芦柴棒”、小福子、无名女工形象,以点带面,真实反映上海杨树浦东洋纱厂里两千个包身工的悲惨生活。.“芦柴棒”重病遭受毒打16-20梳理思路段落内容1~6段12~14段23~33段35~47段(四点一刻)起身

恶劣的住宿条件(四点半后)早餐

恶劣的饮食条件(五点)上工

恶劣的劳动条件(十七点)放工

榨干最后一滴血汗7~11段15~22段34段48~50段来历:包身工的来源、身份——包身工制度的形成。帝国主义雇佣包身工的原因——包身工制度的发展。在中国的日本纱厂飞跃的膨大——包身工制度的膨胀。控诉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包身工制度必然灭亡。段落内容描述事实制度分析描述事实制度分析交相进行有逻辑性:记录事情真相有文学性:开合自如,线索分明体现报告文学特征

按时间线索描绘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和劳动画面:清晨起床→吃早饭→劳动→黄昏收工。这四个片段从生活条件(吃、住)恶劣、劳动条件恶劣两大方面形象地反映包身工悲惨的生活和劳动情况。

文中穿插背景资料:制度分析:来历→原因→控诉,写包身工制度形成发展及庞大的状况,揭露了包身工制度的残酷和黑暗及其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主线辅线双线交织,开合自如,穿插有致体裁:报告文学描述事实:真实性描述事实:时间顺序有逻辑性,又有较强的文学性。对于“包身工”的现象,作者传达的是怎样的情感?控诉、义愤、同情、沉痛……双线结构

以包身工制度为线索1.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在帝国主义加紧侵略、各种黑暗势力残酷压迫下日益破产。中国农村在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日益贫困,大量劳动力流入城市,靠近上海的苏北地区,每年都有大批无法生存的农村姑娘被诱骗到上海的日本纱厂做“包身工”。2.“一•二八”前后(1932年)到抗日战争前夕这一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社会黑暗。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勾结起来压榨剥削下层劳动者。“一•二八”事变后,中国人民抗日情绪高涨,上海的工人运动活跃,日本资本家为减少工人罢工的威胁,用包身工代替“外头工人”,上海包身工人数陡增。背景:日本厂家为何特别愿意大量雇佣包身工?(1)可靠16段:身体属于带工老板,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2)安全21段:与外界隔绝,不受外界工潮的影响。(3)廉价22段:工资不及同类男工的三分之一。

文学性:即指报告文学又不同于一般新闻报导的简单实录,而是通过选择提炼,在保证真实性的前提下突出反映对象的典型意义,形象化地加以表现,并体现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从而使之具有较高的可读性、感染力和说服力。报告文学的“文学性”文学性

1、在修辞手法上

2、在表现手法上

3、在表达方式上第49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在这千万被饲养者的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希望,……没有法律,没有人道。这儿有的是二十世纪的烂熟了的技术、机械、制度和对这种制度忠实地服务着的十五六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修辞:排比:六个“没有……”,用排比的句式表现了作者对包身工处境的同情;对比:“没有……”和“有的是……”——对比,揭露包身工制度的残酷、野蛮,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愤怒。第50段:“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是无法抗拒的。”句中的“黑夜”象征什么?“黎明”象征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黑夜,静寂的,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是无法抗拒的。索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黑暗”:象征旧社会;“黎明”:象征光明的新世界。表现了作者对新社会出现的坚强信念以及对资本家的警告语意理解:结尾两段:“在这千万被饲养者的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希望,……没有法律,没有人道。这儿有的是二十世纪的烂熟了的技术、机械、制度和对这种制度忠实地服务着的十五六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黑夜,静寂的,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是无法抗拒的。索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

结尾两段,揭示包身工制度是现代资本主义与腐朽的封建制度结合的产物,具有反动、落后、残酷的特性。

以议论为主,兼具强烈的抒情,表现了作者对黑暗残暴的包身工制度的愤怒斥责,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严正警告。比喻她们一窝蜂——如此劣质的伙食都要抢,可见包身工生活之凄惨。——形象表现出包身工的悲惨遭遇“让她扎一两根油线绳吧!骷髅一样,摸她的骨头会做噩梦!”

她们一窝蜂地抢一般地盛了一碗……骷髅一样——长期的身心透支,让“芦柴棒”如行尸走肉一般。文学性:修辞手法对比

外头工人包身工——突出包身工的悲惨身世。

外头工人的衣服多少整洁一点,很多穿着旗袍,黄色或者淡蓝的橡皮鞋子,十七八岁的小姑娘们有时爱搽些粉,甚至有人烫过头发。包身工就没有这种福气了。他们没有例外地穿着短衣,上面是褪色和油脏了得湖绿乃至莲靑的短衫,下面是玄色或者条纹的裤子,长头发,很多还梳着辫子,破脏的粗布鞋,缠过未放大的脚,走路也就有点蹒跚的样子。文学性:修辞手法住“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像鸽笼一般”的工房;吃的“浆糊一般“的薄粥;穿的“褪色和油脏了的湖绿乃至莲青的短衫”;包身工带工老板穿的“拷绸”之类。

收入不仅可以放债起屋买田,还能兼营茶楼浴室理发一类的买卖。作用

刻画出包身工奴隶一般的生活,揭露了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相勾结残酷压榨包身工血汗的罪行。对比手法收入“每天三角八分”。文学性:修辞手法反语

——对野蛮凶残的包身工制度的讽刺、揭露、控诉

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东洋婆望了一会儿,也许是她不喜欢这种不文明的殴打,也许是她要介绍一种更合理的惩戒方法……文学性:修辞手法

48段:“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谋利的制度”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为什么要用“饲养”这一个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8段:“……用他们多年熟练了的、可以将一根稻草讲成金条的嘴巴,去游说那些无力‘饲养’可又不忍让他们的儿女饿死的同乡”这一句中也用了“饲养”一词,其作用与表达的感情有没有不同?

比拟(拟物)第一句,揭露了资本家不把包身工当人,表现了作者愤怒的心情;后一句,是描写农民的贫困,无力抚养儿女,只能像饲养牲畜那样对待他们,表现了作者的同情。文学性:修辞手法文学性

1、在修辞手法上

2、在表现手法上

3、在表达方式上船户养墨鸭——捕鱼——卖钱(没有虐待)带工老板——饲养包身工——赚钱(没有温情)

类比作用:形象地阐说了帝国主义及其买办们与包身工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有力地控诉了包身工制度的罪过。类比方法文学性:表现手法文学性

1、在修辞手法上2、在表现手法上

3、在表达方式上包身工生活的段落和“芦柴棒”或“小福子”遭遇的段落中的描写手法?体会并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神态、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16段:芦柴棒”“见机”“缩作一团”“做着手势”——“芦柴棒”病得严重;以此证明包身工“没有‘做’或者‘不做’的自由”。

打杂等:先“抓”,接着“摔”“踢”,动作一次比一次狠,最后竟然“夺过一盆……冷水(冬天)”“迎头泼”去——打杂歹毒,老板娘的笑和话语,更表现了她蛇蝎一样的心肠。细节描写作用:作者通过对“芦柴棒”在病重时惨遭毒打的悲惨遭遇的描述,具体而深入地反映了包身工被压榨、被摧残的悲惨命运,有力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凶残、狠毒。文学性:描写段落内容1~6段12~14段23~33段35~47段(四点一刻)起身

恶劣的住宿条件(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