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镇1号路建设项目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场镇1号路建设项目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场镇1号路建设项目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场镇1号路建设项目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场镇1号路建设项目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概述项目概况兴义镇场镇1号路建设项目位于成都新津县兴义镇,为新建道路。场镇1路起于老三新路,近期止于通幽巷。全长约730m,配建道路两侧地块陆续在开发建设。与拟建道路相交道路(老三新路,通幽巷、7号路)均为现状道路;目前通幽巷配建雨污管线及电力、照明。老三新路正在建设污水干管及给水管。设计内容为:道路工程及其附属给水、雨污水管网、照明工程、电力工程、交通工程等。本项目地理位置图设计依据1)本项目《工程设计合同》;2)道路工程规划图及兴义控规土地利用;3)兴义镇规划道路市政管线红线图;4)区域内1:500带状地形图;5)地质勘察报告;6)现场踏勘取得的资料;8)前期方案设计成果及各职能部门意见。9)兴场安置房相关地块建筑总平图。10)设计任务书。采用的规范及标准《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年版);《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CJJ36-2016);《成都市人行道建设技术导则》(2012年版);《成都市道路沥青路面道路结构设计导则》(2012年版);《成都市城市道路各类地下管线检查井、井圈、井盖设计施工补充规定》(2012年版)其他法律、法规及相关设计标准、规范上阶段评审意见及执行情况1、按《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要求,施工图需补充初步设计批复及执行情况;回复:按照意见补充。2、技术指标表中道路等级“乡村干道”,鉴于拟建项目为城镇,故建议道路等级调整为“城市支路”;回复:按照意见修改。3、设计说明第2页长度520.829m有误,需核实更正;回复:按照意见修改。4、路基压实度标准不满足《成都市道路沥青路面道路结构设计导则》(2012年版)的要求,建议核实调整;回复:按照意见修改。5、建议核实道路交叉口是否需预留“小三线”过街管涵;回复:本次设计内容含电力、通信、给水,燃气工程亦同步实施。故本次暂不考虑“小三线”过街管涵。6、涵洞平、立面需结合现场地面线、道路平、立面等边界条件,据实绘制,并附地址横剖面,进而核实地基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回复:施工图阶段根据地勘资料进一步修改完善。7、道路设计说明中需补充危大工程相关内容说明。回复:本次沟槽开挖挖深度均小于5米,相关说明详见道路说明中关于基坑支护节次。主要技术标准道路等级、设计车速、红线宽度、道路长度见下表:道路技术表道路名称道路等级设计车速(km/h)红线宽度(m)长度(m)兴义镇场镇1号路城市支路3012723.201备注:参照城市支路标准2)交通等级:中等交通;3)设计荷载:路面设计荷载:BZZ-100标准轴载;4)桥涵及支挡构筑物设计荷载:城—B级;5)设计年限:10年;6)沥青混凝土路面路面使用年限:10年;7)净空高度:机动车道为4.5米,非机动车道及行人2.5米。8)抗震要求:按地震烈度6度设防,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0g。9)路面结构: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地质概况地形地貌调查区所在地貌单元属岷江水系Ⅰ级阶地,整体地势较平坦,由于长期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原始微地貌形态略微受到改造,局部地段堆填有建渣等,场地地势整体较平坦,勘探点孔口标高为472.21~488.74m,最大高差为16.53m。场地所处地貌单元属岷江水系Ⅰ级阶地,为冲洪积地貌,地貌单一。1.气象成都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无酷署、冬少严寒。多年平均气温16.4ºC,极端最高气温36.3ºC,极端最低气温-4.3ºC。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79.3mm,最大年降雨量1343.3mm,年降雨日141天,最大日降水量为167.6mm,最大降雨量降雨主要集中在5~9月,占全年的84.1%;多年平均蒸发量642.6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7%;多年平均日照时间为1228.3h;多年平均风速为1.2m/s,最大风速为14.3m/s(NE向),极大风速为18.5m/s(2011年5月1日),主导风向为E向2.水文新津境内诸河属岷江水系,可分岷江正流及其支流。支流中有的是常年性自然河如西河、南河,有的是岷江的分支河如羊马河、杨柳河,以及季节性自然河——龙溪河。以上诸河除季节性自然河外,在新津均属过境河道,都在新津五津镇东南汇合。地震成都市区所处的地壳为一稳定核块,东侧距龙泉山褶皱带约20km,西侧距龙门山断裂带约50km,区内断裂构造和地震活动微弱,历史上从未发生过强烈地震。2008年汶川8.0级强震,该场区均未遭受破坏性地震危害。工程地质条件参考区域地质调查报告资料,根据现场钻探揭露,场地内揭示的地表覆盖层由第四系全新统填土(Q4ml)及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组成。现根据钻探揭示情况将场地各地层的分布及特征由上至下简述如下:(一)第四系全新统填土层(Q4ml)(1-1)杂填土:,松散,稍湿,成分较杂,主要为附近工地开挖出的卵石、碎石、粉土、粉质粘土等回填而成,未完成自重固结,场地内局部分布,局部段杂填土为建渣滓及生活垃圾,厚0.50~16.80m。(1-2)素填土:灰褐、褐黄色等,松散,稍湿~湿。成分以粘性土和粉土为主,含植物根茎,局部含少量圆砾。场地均有分布,层厚0.30~1.30(二)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2)粉土:褐黄色,稍湿,稍密,主要由粉粒物质及云母粉等组成,含铁锰质氧化物,粘粒含量较重;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局部夹薄层粉质粘土,场地内普遍分布,层厚0.4~3.5m。(2)粉质粘土:褐黄色,稍湿,稍密,主要由粉粒物质及云母粉等组成,含铁锰质氧化物,粘粒含量较重;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局部夹薄层粉质粘土,场地内普遍分布,层厚0.50~2.10m。(4)细砂:青灰色或灰黄色,稍湿、松散,主要成分为石英和长石,见少量云母碎屑,主要以透镜体分布于卵石层顶板,场地内局部地段分布,层厚0.3~250m。(5)卵石层:青灰色~灰黄色,稍湿,松散~密实,卵石直径2~5cm,个别大于5cm,亚圆形,卵石成份多为岩浆岩和沉积岩,中等~微风化,局部强风化;细砂、砾石及粘性土充填,充填物含量20%~50%,局部含少量漂石,卵石层在场地内分布较稳定。根据《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按超重型动力触探锤击数将其分为4个亚层:(5-1)松散卵石:青灰色~灰黄色,湿~饱和,卵石粒径一般2~5cm,呈亚圆形。含50%~55%的卵石,充填细砂、砾石和少量粘性土。场地内该层局部分布,N120修正击数一般2~4击。(5-2)稍密卵石:青灰色~灰黄色,饱和,卵石粒径一般3~6cm,个别约7cm,呈亚圆形。含55%~65%的卵石,充填细砂、砾石。场地内该层普遍分布,N120修正击数一般为4~7击。(5-3)中密卵石:青灰色~灰黄色,饱和,卵石粒径一般5~10cm,个别大于10cm,呈亚圆形。含65%~70%的卵石,充填细砂、砾石,含个别漂石。该层场地内普遍分布,N120修正击数一般为7~10击。(5-4)密实卵石:青灰色~灰黄色,饱和,卵石粒径一般10~12cm,个别大于20cm,呈亚圆形。含70%~80%的卵石,充填细砂、砾石,含较多漂石。该层场地内均有分布,主要分布于卵石层底部,N120修正击数大于10击。各岩土层的工程特性指标岩土的工程特性指标建议值层号土层名称重度γ(kN/m3)缩模量Es(MPa)变形模量Eo(MPa)抗剪强度指标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kPa)渗透系数(m/d)坡度允许值(高宽比)粘聚力Ck(kPa)内摩擦角Φk(°)坡高5m以内1-1杂填土18.0//4.08.0//1:2.001-2素填土15.8//6.08.0//1:2.002粉土19.03.51220.015.01400.51:1.253粉质粘土19.54.0/20.015.0150/1:1.255细砂19.0/10/20.01005.01:1.255-1松散卵石20.0/15/26.018025.01:1.005-2稍密卵石21.0/25/32.030023.01:1.005-3中密卵石21.5/35/40.050021.01:0.755-4密实卵石22.5/45/45.070020.01:0.75区域建设条件本项目位于新津城区。道路周边有成新蒲快速路、二绕高速、绕镇路等可供设施工期材料运输,运输条件良好。片区道路有完善的市政管线。道路工程设计设计技术标准道路等级、设计车速、红线宽度、道路长度见下表:道路名称道路等级设计车速(km/h)红线宽度(m)长度(m)兴义镇场镇1号路城市支路3012723.201备注:参照城市支路标准2)交通等级:中等交通;3)设计荷载:路面设计荷载:BZZ-100标准轴载;4)桥涵及支挡构筑物设计荷载:城—B级;5)设计年限:10年;6)沥青混凝土路面路面使用年限:10年;7)净空高度:机动车道为4.5米,非机动车道及行人2.5米。8)抗震要求:按地震烈度6度设防,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0g。9)路面结构:沥青混凝土路面。道路平面设计平面设计原则1)道路平面位置应按城市规划道路网布设。2)应处理好直线与平曲线的衔接,尽量采用大的曲线半径,用圆曲线代替缓和曲线的设置,尽量不设置超高、加宽。3)根据道路等级合理设置交叉口、沿线建筑物出入口、停车场出入口、分隔带断口等。平面设计方案全线共设置两处平曲线,半径分别为R=97和R=250,R=97的圆曲线两侧分别设置了Ls=35的两条缓和曲线,并根据规范对道路进行了加宽及超高设计。道路纵断面设计本项目纵断面设计时根据本项目本身的情况,结合场地竖向设计报告及路网规划高程制定出本项目的设计高程。地块周边用地主要用于商业、教育及建筑用地,因此本次纵段主要考虑两侧商业及建筑标高及地块场坪标高。主要控制因素如下:1)纵断面设计满足规范相关等级道路技术标准,如纵坡度、坡长、竖曲线半径、竖曲线长度等;2)纵断面设计应对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气候、地下管线、排水要求综合考虑;3)纵断面设计能够满足道路良好的排水功能要求;4)纵断面设计能够满足城市防洪功能要求;5)纵断面设计应考虑与周边建筑和城市开发地坪的良好衔接;6)纵断面设计应考虑与南干渠的良好衔接;道路纵断面相关技术指标表道路名称道路等级设计车速(km/h)最小坡长(m)最大坡长(m)最小纵坡(%)最大纵坡(%)最小凹形竖曲线半径(m)最小凸形竖曲线半径(m)最小竖曲线长度(m)兴义镇场镇1号路城市支路30121.881278.3090.30.520001000060备注:最小坡长不含道路起讫端坡长道路横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原则本次道路标准横断面设置,按规划划分,主要考虑交通功能定位的前提下,结合周边绿化景观统一打造。车行道路拱横坡采用单折线形路拱横坡,横坡度为1.5%。人行道为向内单面坡,横坡度为2.0%。道路道路横断面布置形式如下:12m道路标准横断面图本次道路在桩号ZHK0+033.442~HZK0+182.659根据规范要求对道路进行了加宽,加宽方式为压缩两侧人行道,机动车道宽度变为4米,人行道宽度变为2米,红线宽度保持不变,通过两侧缓和曲线和标准段顺接。交叉口设计交通组织以尽量满足区域交通和对干道交通干扰尽量减少的原则进行组织,主干路交通优先,支路交通停车让行。在与主线相交道路等级及速度相同的道路其交叉口按实际情况设置信号灯。本工程范围内道路有十字型、丁字型等平交道口形式。与现状道路相交时,可适当调整道路横坡,满足和现状道路进行顺接。路基设计一般路基处理道路原则作放坡处理,道路路堤及路堑边坡较矮,道路路堑段原则上按1:1.5开挖,由于道路填方高度较小,为减小两侧绿化坡度,路堤边坡坡比按1:5设置。填方路堤采用符合路基填筑要求、透水性和稳定性好的路基土分层碾压回填,路基土最大粒径不超过分层碾压厚度的2/3、且小于100㎜;车行道下方60cm范围内路基层采用砂卵石回填。道路设计范围内的地表草皮、腐殖土、垃圾、杂填土、耕植土等需进行清除。地面横坡缓于1:5时,可直接在天然地面上填筑路堤;当地表坡度陡于1:5时,要求在原地表开挖成向内倾斜2~4%的反向台阶,台阶宽度不得小于2.0m。本工程道路路基填料尽量优先选用工程开挖中的质量较好的粘土、含粘性卵石;对于杂填土、淤泥、强膨胀性岩土、淤泥、有机质土等不满足液限、塑性参数及含水量、粒径、强度等要求的土料,不能用于本工程路基回填。路基填料要求如下:(1)优先选用级配好的砾类土、砂类土等粗粒土作填料,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100mm。(2)泥炭、易溶性岩石、强膨胀土、有机质土、有机垃圾、不满足强度和粒径要求的建筑垃圾不能用作路基填料。(3)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细粒土,不能用作填料。(4)路基应分层填筑、分层压实。路基压实采用重型击实标准,路基压实度和路基填料最小强度要求参照《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要求执行。本道路为支路,路基填料强度及压实度按下表:路基土压实度要求表项目分类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压实度(%)填方路基上路床0~30≥94下路床30~80≥94上路堤80~150≥93下路堤150以下≥90零填及路堑路床0~30≥94填方路基填料最小强度项目分类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填料最小强度要求(CBR,%)填方路基上路床0~305下路床30~803上路堤80~1503下路堤150以下2零填及路堑路床0~30530~803路槽底面土基回弹模量应≥30Mpa。根据实际地形地貌,可于路堤脚和路堑顶设置排水沟和截水沟,排、截水沟顺地形排入附近沟渠。对于影响路基稳定的地下水,采取暗沟、渗井、渗沟等工程措施予以截断、疏干、降低并引导到路基范围以外。路基搭接处理新老路基搭接处理:由于新老路基刚度及变形量存在差异,在交接部位设置过渡段防止不均匀沉降。在新老路基交接地段,在交接部位采用台阶开挖,台阶宽度2m,台阶顶面做成5%反向坡,于每层台阶中部设置6m宽双向土工格栅,当台阶高度大于80cm时适当加铺土工格栅保证竖向层间距不大于80cm。填挖交接路基处理:当地表坡度陡于1:5时,要求在原地表开挖成向内倾斜2~4%的反向台阶,台阶宽度不得小于2.0m,当地表坡度陡于1:2.5时,为避免路基不均匀沉降过大造成路面拉裂破坏,除要求开挖台阶外,还应在路基加强层内铺设2层土工格栅。当为半填半挖路基时,格栅应伸入挖方段不小于4.0m,伸入填方区不小于15m。挖方区为土质时,路床范围土质应挖除换填,为避免孔隙水渗入填方区软化路堤,半填半挖交界处应酌情设置顺路线纵向的排水渗沟,并于适当位置引出。土工格栅与地下管道冲突处,土工格栅做避让处理。特殊路基处理道路存在耕植土、杂填土、素填土等软弱土层地段路基,作换填处理。换填材料选用级配良好的砂卵石进行换填,换填采用透水性及天然级配良好的砂卵石,砂卵石最大粒径不超过100mm,含泥量不超过5%,碾压密实度不小于96%(重型击实标准)。处理后地基承载力要求不低于120kPa。局部地段路基持力层为细砂,开挖至细砂层后于表层抛填50cm卵石,卵石需材质坚硬、新鲜、无风化剥落或裂纹,饱和抗压强度不小于30MPa,抛石分层摆放,级配良好,最大粒径不超过30cm。抛石层需采用重型碾压设备反复碾压,后前后两次压实沉降量差小于5mm时停止碾压。换填垫层分层夯实、碾压的厚度,最佳含水量及夯实碾压遍数根据碾压机具性能及设计要求的压实度现场试脸确定。路基换填前必须做好临时排水和支护,严禁带水作业。路基加强根据现场踏勘及地勘资料,结合周边项目,车行道范围内进行路基加强处理,处理方式为车行道范围内路面结构层以下设置60cm砂卵石加强层,砂卵石应符合相关技术要求,并分层碾压,夯实处理至路基设计标高。材料采用透水性及天然级配良好的砂卵石,砂卵石最大粒径不超过100mm,含泥量不超过5%,压实度不小于96%(重型击实标准)。路基边坡道路周边起伏较小,且周边土地将做开发利用,道路按放坡开挖回填形成路基,坡面不作永久防护,仅对路基边坡做临时草籽绿化处理,道路路堑边坡按1:1.5放坡开挖,填方边坡按1:1.5填筑。道路两侧堆场需在道路施工前转移,道路两侧房建基坑需在道路施工前回填。路基排水本次路基排水设计内容主要有截排水措施及道路桩号K0+013.065处过路箱涵。截排水措施为保证路基的正常使用,在路基两侧设置边沟将路面汇水及路基工作区内土含水量降低到稳定路堤要求的范围。边沟的出口结合现状地形引接至天然沟谷,同时,应结合集雨面积、洪水流量,合理设计边沟结构尺寸。地下水的处理与地面水的排除统一考虑,充分利用地面排水沟渠,将危及路基的地下渗水、泉水予以排除。若泉眼无法排入地面排水沟,且路线不能避绕时,为将泉水引至填方坡脚以外或挖方边沟加以排除,可在泉眼与出口之间开挖沟槽,修建暗沟、渗沟渗井等构筑物。本次设计道路大部分为填方、填方高度不高,为节约工程造价,本次设计于道路两侧坡脚设置土沟排水,沟道内植草,沟道的设置以及尺寸应结合周边开发情况现场确定,做简化或取消处理。因道路施工存在潜在低洼易产生内涝段,建议对其进行回填处理。在现状沟道部位设置管涵或方涵进行过流,涵底地基承载力大不到要求地段进行相应地基处理,涵洞进出口均设置一字墙挡土,挡墙采用C20砼浇筑。涵洞上下游与现状沟道顺接,涵洞尺寸及进出口高程详见设计图纸。箱涵设计涵洞净空尺寸:B×H=4.5×2m。涵洞材料:设置钢筋砼箱涵,按城—A级车辆荷载设计。箱涵为C30钢筋砼现浇施工。主要受力钢筋采用HRB400钢筋,钢筋保护层厚4cm,箱涵及整体底板盖板涵基底设置15cm厚C15砼垫层,地基承载力不低于160kPa。接口及分缝:涵洞5~10m分缝,且在地质条件及结构突变处加设沉降缝,在雨污水管正上方增设沉降分。缝宽2cm,内填沥青木板,在沉降缝表面设置沥青麻絮填充,并在涵洞外表面设置三层沥青两层油毛毡宽50cm。涵洞临时沟槽开挖结合临时交通要求对基坑作相应支护处理,严禁涵洞施工带水作业,确保涵洞自身和施工人员安全。涵洞各部位强度达85%后,方可进行涵背回填。涵背回填严禁采用大型机械作业,涵背采用级配砂卵石于涵洞两侧均匀、对称、分层回填(严禁涵洞单侧填土和单侧超载),碾压密实度不小于98%(轻型击实标准),综合内摩擦角不小于35°。砂卵石应具有良好透水性、良好级配,砂卵石最大粒径不大于分层碾压厚度的2/3,且粒径不大于10cm。涵顶至路基设计高程之间采用满足路基填筑规范要求路基土均匀、对称在涵洞顶及两侧分层碾压填筑,回填材料及压实度要求同相应路基填筑要求。同时必须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3650-2020)相关规定。在涵洞开挖到达设计高程后,若地基承载力无法达到设计要求段,或开挖沟槽在填方地段及沟槽超挖的,涵洞基础以下采用砂卵石换填,换填材料最大粒径不大于分层碾压厚度的2/3,且不大于10cm,含泥量不大于5%,换填砂卵石必须分层碾压,碾压密实度不小于96%(重型击实标准),内摩擦角不小于35度。于涵洞进出口设置一字墙,墙顶设置栏杆,一字墙施工时应处理栏杆基础预埋件预埋。箱涵施工导流:箱涵施工期间采用d1000管涵导流,涵洞位置及进出口高程可根据现场情况适当调整,保证顺接上下游水流。根据“四川省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实施细则”,本项目涵洞基坑属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单位应根据现场地质结合设计方案对危大分部分项工程进行深入细化施工组织设计并形成专项施工方案并专家审查通过后方可施工。路面结构设计车行道路面结构本项目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本次采用交通等级中交通道路等级城市支路BZZ-100累计标准轴次(万次/车道)400~700结构组合(cm)上面层5cmAC-13下面层7cmAC-20C上基层20cm5%水稳碎石下基层20cm4%水稳碎石垫层20cm级配碎石结构总厚度(cm)72人行道路面结构5cm人行道透水面砖;3cm粗砂调平层15cm厚10~20mm粒径C20透水砼素透层;15cm厚级配碎石注:人行道具体铺装样式详见景观专业设计图。道路附属工程设计路缘石、嵌边石道路人行道路缘石统一采用C30砼路缘石,机动车道两侧路缘石高出车行道18cm,尺寸为15×35×50(100)cm。嵌边石统一采用C25砼嵌边石,尺寸为10×20×100(50)cm。人行道路缘石颜色及材料要求均匀一致,饱和抗压强度≥80MPa,铺设安装平顺、整齐,接缝宽度小于3mm,外露面加工精度为二级光。弯道应圆顺,无折角,顶面平整无错开。无障碍设施设计1)缘石坡道人行道、人行横道、渠化岛等被立缘石断开的地方均应设置设置无障碍坡道。缘石坡道设置应与大型公共建筑的无障碍设置相协调。缘石坡道分三面坡和单面坡两种,在条件允许时尽量设置三面坡缘石坡道。三面坡缘石坡道正面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2m,各面坡度不应大于1:12。设在道路转角处的单面坡缘石坡道上口宽不宜小于2m,坡度不应大于1:20。无障碍设施材质通人行道。2)盲道指引残疾人向前行走的盲道应为条形的行进盲道,在盲道的起点、终点及拐弯处应设圆点形的提示盲道。盲道应连续,中途不得有电杆、拉线、树木等障碍物,并应避开井盖。行进盲道应设在距离围墙、花台、绿化带、树池边缘0.25-0.5m处,其宽度宜为0.3m。在人行道中有台阶、坡道和障碍物时应设提示盲道,在车行道边、广场入口、候车站台应设提示盲道,站台的提示盲道长度宜为4-6m。盲道宜避开地下管线井盖铺设。若不能避开井盖,则井盖必须与盲道齐平。盲道材料与人行道采用相同材质,其表面应符合防滑要求。主要材料技术要求级配碎石碎石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7.5mm,液限小于25%。塑性指数小于6,石料压碎值不大于30%,碎石中针片状颗粒的总含量不应超过20%。级配应符合规范要求。压实度(重型击实标准)要求不低于96%,回弹模量≥170MPa。混和料中碎石级配应符合下表要求:混和料中碎石级配表层位通过下列方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37.531.526.5169.54.775垫层10085~10065~8542~6720~4010~278~205~180~104%水泥稳定碎石水泥应选用初凝时间大于4h、终凝时间不小于6h的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碎石应干净,有机质含量不得超过2%,粒料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7.5mm,要求有较好的级配。石料压碎值不大于30%。压实度(重型击实标准)要求不低于96%,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1.5MPa。混合料中碎石级配应符合下表要求:混合料中碎石级配表层位通过下列方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37.531.519.09.54.752.360.60.075底基层10093~10075~9050~7029~5015~306~200~55%水泥稳定碎石水泥应选用初凝时间大于4h、终凝时间不小于6h的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碎石应干净,有机质含量不得超过2%,碎石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1.5mm,要求有较好的级配。石料压碎值不大于30%。施工中应控制好含水量,必须集中拌和均匀、碾压密实,并根据施工时的天气情况做好保湿养生工作,养生7天后方可施工面层。要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压实度(重型击实标准)不低于97%,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2.5~3.5MPa。混和料中碎石级配应符合下表要求:混和料中碎石级配表层位通过下列方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31.519.09.504.752.360.60.075上基层10068~8638~5822~3216~288~150~3沥青混凝土面层材料技术要求沥青面层采用复合面层,各层应连续施工。机动车道沥青路面施工基本工艺流程:清扫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喷洒透层油采用慢裂的洒布型阴离子乳化沥青(PA-2)——采用ES-2稀浆封层慢裂的拌和型BCR改性乳化沥青及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喷洒粘层油采用快裂的洒布型阳离子乳化沥青(PC-3)——铺筑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中面层——喷洒粘层油采用快裂的洒布型阳离子乳化沥青(PC-3)——铺筑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上面层。1)沥青结合料:沥青应采用符合现行“道路石油沥青技术标准”要求的沥青,其基质沥青标号采用A—70。表面层沥青混凝土采用SBS改性沥青,SBS改性沥青采用I-D型,SBS用量为4%~5%。道路石油沥青70号A级技术指标要求项目单位技术指标试验方法针入度(25°C,5s,100g)0.1mm60~80T0604针入度指数PI,不小于-1.5~+1.0T0604软化点(R&B)不小于°C46T060660°C动力粘度不小于Pa.s180T062010°C延度不小于cm20T060515°C延度不小于cm100T0605蜡含量不大于%2.2T0615闪点不小于°C260T0611溶解度不小于%99.5T0607密度(15°C)g/cm³实测记录T0603SBS改性沥青技术指标要求检验项目单位技术指标试验方法针入度(25℃,100g、5s)0.1mm40~60T0604针入度指数PI不小于0T0604延度5℃,5cm/min不小于cm20T0605软化点TR&B不小于60T0606运动粘度135℃不大于Pa.s3T0625闪点不小于℃230T0611溶解度不小于%99T0605离析,软化点差不大于℃2.5T0661弹性恢复25℃不小于%75T0662RTFOT后残留物质量损失不大于%±1.0T0610或T0609针入度比25℃不小于%65T0604延度5℃不小于cm15T06052)粗集料:粗集料必须采用石质坚硬、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近正方体、有棱角优质石料颗粒,必须严格限制集料的针片状颗粒含量,并且具有足够的强度,足够的耐磨耗性和抗冲击性。其规格和质量应符合《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中“表B.4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规格”规定。上面层:采用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的玄武岩轧制碎石,要求采用大型反击式多级联合碎石机加工(其中反击破碎或冲击破碎不少于两级),破碎后颗粒的形状应接近立方体,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耗性,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不小于4级,其技术指标应满足下表的要求。其他层:可采用玄武岩、花岗石、江河漫滩的卵石(确保卵石的粒径大于8cm,不得含有砾石)等轧制成的碎石,形状接近立方体,其技术指标应满足下表要求。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项目单位上面层其他层测试方法石料压碎值,不大于%2628T0316洛杉机磨耗损失,不大于%2830T0317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2.62.5T0304吸水率,不大于%2.03.0T0304坚固性,不大于%1212T0314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不大于其中粒径大于9.5mm,不大于其中粒径小于于9.5mm,不大于%151218181520T0312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不大于%11T0310石料压碎值,不大于%2628软石含量,不大于%35T0320磨光值PSV,不小于-40-与沥青的粘附性,不小于-543)细集料:细集料采用天然砂、机制砂、石屑,应洁净、无杂质、干燥、无风化、并具有一定菱角性,其规格和质量应符合《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中“表B.5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规格”规定。上面层:采用新鲜、坚硬、洁净的硬质灰岩由专用设备加工的机制砂(细集料在加工过程中必须具有吸尘设备)。加工出的细集料应耐嵌挤,颗粒饱满,洁净无杂质,粉尘含量低,其技术指标及规格应满足下表的要求。其他层:采用新鲜、坚硬、洁净的石灰岩或卵石经专门设备加工的机制砂(细集料在加工过程中应具有吸尘设备)及部分卵碎石加工碎石时产生的石屑。天然砂,宜选用中砂、粗砂,天然河砂不超细集料总质量的20%。细集料应具有耐嵌挤,颗粒饱满,且粉尘含量低,不得含有其他杂物。石屑的用量不得超过机制砂用量。其技术指标及规格应满足下表要求。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项目单位表面层测试方法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1/m³2.5T0328坚固性(>0.3mm部分),不小于%12T0340含泥量(<0.075mm颗粒含量),不大于—3T0333砂当量,不小于%60T0334亚甲蓝值,不大于%25T0346棱角性(流动时间),不小于%30T03454)矿粉:沥青混合料的矿粉必须采用石灰石或岩浆石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矿粉。原石料中的泥土杂质应除净,矿粉要求干燥、洁净,能从填料仓自由流出。填料中严禁掺加拌和机或碎石机除尘装置回收的粉尘。为减少粉尘的排出量,在轧制石屑及碎石时,应采用洁净的块状石料加工,并调整好碎石机工艺,尽可能减少粉尘的排出量。矿粉必须贮放在室内,被雨淋湿的和已结块的矿粉不得使用。其质量应符合下表的要求,其中<0.075mm的颗粒含量宜大于90%。采用符合“沥青混合料用矿粉质量要求”的矿粉。矿粉料质量技术要求项目单位表面层测试方法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1/m³2.5T0352含水量,不大于%1T0103粒度范围<0.6mm<0.15mm<0.075mm%10090~10075~100T0351外观无团粒结块T0353亲水系数<1T0354塑性指数<4T0355加热安定性实测记录5)透层油:透层油采用慢裂的洒布型阴离子乳化沥青(PA-2),基层施工结束表面稍干后即可喷洒,洒布最0.7~1.5kg/m2(沥青用量根据实验取得最佳喷洒用量),宜分两次喷洒,第一次喷洒沥青含量约35%的沥青乳液,使其能透入基层表面一定深度,然后第二次喷洒浓度较大的沥青乳液。在基层表面不得形成油膜,也不得漏洒。技术指标应符合下表的要求。6)粘层油粘层油采用快裂的洒布型阳离子乳化沥青(PC-3),透层沥青洒布后,应待其充分渗透,水分蒸发后方可铺筑下封层,时间不宜少于24小时。下封层应具有与基层表面足够的粘结力,现场可采用快速行使的重载车在新铺的下封层上急刹,以检验层间的粘结性。在正式铺筑沥青上、下面层前,应彻底清除表面的污染物及松散颗粒,并洒布粘层油,洒布量0.3~0.6kg/m2(沥青用量根据实验取得最佳喷洒用量)。技术指标应符合下表的要求。透层油及粘层油技术指标要求试验项目透层油(PC-2)粘层油(PC-3)沥青标准粘度计C25.3(s)8~20恩格拉粘度E251~6蒸发残留物含量不小于(%)50筛上剩余物含量不大于(%)—储存稳定度5d不大于(%)5与石料的粘附性,裹复面积不小于2/3蒸发残留物性质针入度(25℃100g5s)(0.1mm)50~30045~150残留分含量不小于(%)50溶解度(三氯乙烯)不小于(%)97.57)封层稀浆封层应选择坚硬、粗糙、耐磨、洁净的集料,ES-2型封层: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喷洒透层油后应铺设封层,采用慢裂的拌和型BCR改性乳化沥青,其指标应符合下表相关要求。BCR改性乳化沥青封层技术指标要求试验项目技术指标试验方法粒子电荷阳离子T0653筛上剩余物含量(1.18mm筛)(%)不大于0.1T0652粘度沥青标准粘度计C25,3(s)12~60T0621恩格拉粘度E253~30T0622与矿物的粘附性,裹附面积,不小于,%—T0654蒸发残留物含量,不小于(%)60T0651针入度(25℃、100g、5s)(0.1mm)40~100T0604软化点不小于(℃)53T0606延度,5℃不小于(cm)20T0605溶解度不小于(℃)97.5T0607储存稳定物1d,不大于(%)1T06555d,不大于(%)5T06558)抗剥离剂为保证沥青与集料间粘结力,提高抗水损害能力,要求掺加抗剥落剂,抗剥落剂应采用:性能优良、稳定、持久、且施工易于操作,加入后沥青与集料的粘结力不低于4级。沥青抗剥落剂,建议其掺量为沥青重量的0.4%。沥青中加入抗剥落剂后,应进行一定程度老化(薄膜烘箱中加热96小时,有条件可在压力老化仪PAV中进行)然后进行粘附性试验,经过初期老化后的混合料须进行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施工检测技术要求各种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组成矿料级配组成结构层通过下列筛孔(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率(%)(%)31.526.5191652.30.150.075AC-13C10090~10068~8538~6824~5015~3810~287~205~154~84%~6%AC-20C10090~10078~9262~8050~7226~4516~4412~338~245~174~133~74%~6%沥青混合料试验技术指标要求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试验技术指标要求试验指标单位AC-13C(SBS)改性沥青混合料AC-20C普通沥青混合料击实次数(双面)次7575空隙率(%)%3~63~6稳定度(MS)KN≥8≥8流值FLmm2~42~4沥青饱和度VFA%55~7065~75冻融劈裂试验强度比%≥80≥75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定度%≥85≥80动稳定度次/mm3000下面层1200极限破坏应变µ3≥2500≥2000现场孔隙率%≤7≤7抗滑技术指标:横向力系数SFC60≥50,构造深度TD(mm)≥0.6。关键性筛孔通过率AC-13C:关键性筛孔2.36(mm)通过率<40%AC-20C:关键性筛孔4.75(mm)通过率<45%压实度检测施工碾压完毕即可进行压实度检测,采用钻芯取样或核子密度仪检测压实度。平整度检测要求面层平整度标准差σ不大于1.5mm,表面层构造深度不小于0.6mm。施工注意事项施工放样路线平面应按照“线位控制图”、“道路直线、曲线及转角表”、“道路逐桩坐标表”及“道路平面图”等进行准确定位。路线纵断面放样应注意高程设计线位置,各道路设计高程关系要根据“道路纵断面图”、“道路标准横断面图”及“道路平面图”相互校核使用。施工前应复核现状道路的高程及控制坐标,并注意平面位置与竖向的顺接。路基施工路基施工前,必须调查清楚地下设施的种类、尺寸、位置和埋深,并请相关单位派人现场监护和指导施工。路基开挖不得乱挖、超挖,开挖中发现有未曾查明的地下管涵以及地质情况有变化时,应通知设计单位处理。临近现状建桥涵、房屋等建(构)筑物的开挖应注意观测和防护,确保建(构)筑物及施工安全。路基土方施工前必须作好排水工作,排除路基范围内的地表积水。路基土填筑横断面应做成屋顶式,中间高,两边低,便于排水。在排水设施尚未形成以前,路基边开设临时排水沟并有出路,保证路基在施工过程中不受雨水和外来水的影响。路基挖填土方应尽量避免雨季施工,施工过程中如遇雨天,应停止进行。水文地质不良路段,应先排除或降低地下水位后方可进行路基施工。路基填筑前应铲除路基范围内的地表耕植土、垃圾土、草皮及杂物。填土的土质必须均匀,不得夹有泥块和其它不良土质。路基填筑一般应自路中填至路基边缘,上面保持一定横坡以利排水。路基碾压时,应控制在最佳含水量进行,最佳含水量根据填土的土质试验确定。路基施工过程中应及时做好路基临时排水及临时防护工程。路基施工过程如发现其它不良地质现象,应及时会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及设计单位研究解决。基层和底基层施工、材料规格、用量及要求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水泥。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的施工应严格按现行规范执行。拌和混合料和养生用的水,采用清洁的饮用水。、施工之前测定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并根据施工时的气候条件确定施工时的含水量。、拌和、摊铺摊铺时,其厚度必须均匀一致,同时应符合纵横断面的要求,摊铺厚度宜试铺决定。、碾压混合料摊铺后要进行平整,然后压实。碾压时先用轻型压路机进行碾压,自路边至路中,每次重叠后轮宽1/2,碾压过程中注意找平,及时铲高补低,填补处要翻松料,重新压实成整体。最后,用中型或重型压路机碾压直至表面平整,无明显轮迹为止。、水泥稳定基层达到强度后应对基层表面进行回弹模量的检测。、分层施工时,在施工上层之前应先洒水湿润底层,避免雨天施工。成型后,必须及时洒水养护,养护期不少于七天,每天洒水,洒水次数以表面湿润为准。、本次道路未设置平石,为防止路缘石边部在沥青混合料碾压时因压实度不足而导致路面渗水的情况,施工时要求在路缘石边部80cm增大粘层油的喷洒量,以确保边缘80cm不渗水为合格。粘层乳化沥青洒布后,应待破乳,水分蒸发完后至不粘车轮时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沥青面层施工沥青路面施工应严格按照《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

等现行有关规范标准执行。、面层施工前,应在沥青面层与水泥稳定碎石之间喷洒透层油。透层油宜紧接在基层碾压成型后表面稍变干燥,但尚未硬化的情况下喷洒。透层油应渗透入基层深度不小于5mm。、在喷洒透层油后铺筑下封层,下封层采用稀浆封层,厚度不小于6mm,且做到完全密水。、沥青混凝土各层之间应喷洒粘层油,其品种和用量应符合规范要求。、沥青混合料摊铺及碾压施工要求。铺筑沥青层前,应检查基层或下卧沥青层的质量,不符合要求的不得铺筑沥青面层。下卧层在铺筑前已被污染时,必须清洗或经铣刨处理后方可铺筑沥青混合料。沥青层摊铺时应考虑松铺系数。沥青混合料摊铺施工:沥青混凝土面层宜采用履带式摊铺机,一台摊铺机的摊铺宽度不宜超过7.5m。当采用两台摊铺机同时摊铺时,前后应错开10~20m,呈梯队方式同步摊铺,两幅之间应有30~60mm宽度的搭接,上面层与下面层的搭接位置宜错开200mm以上。普通沥青混凝土摊铺机摊铺速度应控制在2~6m/min之内,改性沥青混凝土上面层摊铺机摊铺速度应控制在1

~3m/min之内。外形不规则的路面、街坊路口等路段沥青混凝土可采用小型摊铺机或人工摊铺。沥青混凝土不得在气温低于10℃以及雨天或路面潮湿情况下施工。沥青混合料压实:沥青混合料压实应按初压、复压、终压(包括成型)三个阶段进行,压路机的碾压速度应满足下表要求:压路机的碾压速度控制表压路机类型初压复压终压钢筒式压路机2~33~53~6轮胎压路机2~33~54~6振动压路机2~3(静压或振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