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46-47页,《杯子变热了》二、教学目标:1.能针对热现象提出问题;能提出探究热传递的途径的大致思路并实施探究实验;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的结果。2.知识与技能:在经历实验的过程中,知道固体热传导是热传递的一种方式。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热总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与人合作和交流,体验合作的愉快;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在实验中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并且热总是从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教学难点:学生用给定的材料进行实验的设计和猜想。教学准备:铁架台、酒精灯、火柴、蜡烛球、粘有铁珠的小铁棒(用蜡粘)、铜棒、竹筷、塑料棒、玻璃棒、圆形铁片、课件、玻璃杯、塑料杯、热水。教学过程:、激趣导入师:“同学们,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暖水瓶、塑料杯、玻璃烧杯、不锈钢杯子)师:“有的同学会问了,今天老师带的这些东西,在我们生活中都常见到,甚至可以说,我们每位同学家里都有这些物品。那么,今天老师带这些东西来做什么呢?等一会,这些物品会派上用场。首先老师先请三名同学到前面来。和老师一起做个小实验,哪位同学想上来呢?”(找几名学生到前面,拿出三个不同材质的杯子,分别放到三个学生面前。)师:“现在,我在每个杯子里倒入一点热水,请几位同学各自摸一摸他们面前的杯子,向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的感觉怎么样?”生1:“杯子很烫,根本不敢再去摸!”生2:“杯子不是那么烫手,我还敢用手去摸!”师:“同学们想一想,老师是在同一个暖水瓶里倒出的水,为什么两位同学给出了不同的感受呢?”(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会这样呢)生:“我发现,两个人用的杯子不一样,一个是塑料杯子,一个是不锈钢杯子。”生:“塑料杯子,热得慢,不锈钢杯子,热的快。”师:“同学们看的非常仔细,说得也很好,老师把同一个暖水瓶里的水,倒入不同的杯子里,所以两位同学的感觉不一样。这里面到底有哪些科学奥秘呢?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来研究这些问题。”、探究活动师:“同学们看一看,自己桌子上都准备了这节课要用到的物品,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让学生说出每一个物品的名称,铁架台、酒精灯、带孔的铁片、火柴、蜡烛球、粘有铁珠的小铁棒(用蜡粘)、圆形铁片。)2、设计实验,进行猜想。师:“同学们,热在固体中是怎么传递的呢?”(让各小组猜想一下,加热铁棒时,热在铁棒中是怎样传递的?”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师:“同学们。看一看,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哪些实验物品呢?用老师给的这些物品,你们小组打算怎样来探究热在固体中是怎样传递的。”(小组讨论如何利用实验材料,来探索热在固体中是怎样传递的,我们打算怎样来做实验?我猜想在实验中会出现什么现象?并且猜一猜热在固体中是怎样传递的。)师:“我们来看一看每个小组是怎想设计的吧!”(指名说一说各小组打算怎样设计实验进行探究。)生1:“我们打算来这样做实验,先把粘有小铁珠的铁棒固定到铁架台上,然后用酒精灯给铁棒的一端加热,看一看小铁珠是按什么顺序掉下来的,我想,在加热的过程中,离加热点最近的铁珠先掉下来。热是从加热一端向另一端传递。”生2:“我们打算这样一做实验,先把带孔的铁片固定到铁架台上,然后把三个蜡烛球分别放到铁片的三个孔上,在铁片的一端加热,看一看哪个蜡烛球先融化从孔里掉下来,我们猜想,离加热一端近的蜡烛球先融化掉下来。热是从加热一端向另一端传递”生3:“我们打算这样做实验,先把三脚架上放一个圆形铁片,在铁片中间和边沿分别放上蜡球,然后用酒精灯在铁片的中间加热,看一看哪个蜡烛球先融化,我们猜想,中间加热点处的蜡烛球先融化,热是从加热点向四周传递的。”师:“同学们想到了那么多探究热传递的方法,老师发现同学们都用到了酒精灯进行加热,那么我们先来熟悉一下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实验中应注意什么吧!”(师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师:“接下来每个小组安排一人动手操作,一人负责记录,其他同学可要认真观察啊!”动手实验,验证猜想。学生动手实验,进行观察,并及时做好实验记录。(学生在实验中,教师边巡视边指导。)汇报交流,明确认识。师:“同学们在刚才的实验中,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呢?通过这些现象,你们又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来说一说吧!”(指名汇报)实验结论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热可能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并且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师:“那么,不同物体传递热的能力一样吗?有谁来说一说?”(找同学来猜想一下)生:“我认为不同物体传递热的能力不一样,铁的物体传递热的能力强……”师:“好,我们来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吧!现在老师找几名同学到前边来,做一个小小的实验,按老师的可求去做。”(让每个学生分别手捏拿铁棒、玻璃棒、铜棒、竹筷、塑料棒的一端,把它们伸入热水中,等待片刻,分别说出自已的感觉。)师:“通过刚才几位同学的描述,同样一杯热水,为什么几位同学的感觉却不一样呢?你通得出什么结论呢?”(指名说一说)生:“他们手捏的不同材质的物体,有的是金属的,有的是非金属的,它们传递热的能力不一样。”生:“金属的物体导热能力强,非金属的物体导热能力差。”师:“同学想观察的很仔细,总结得也非常好,象刚才的铁棒、铜棒,容易导热的物体叫热的良导体,象竹筷、玻璃棒、塑料棒,这些容易导热的物体叫热的不良导体。金属是热的良导体,非金属是热的不良导体。”自由活动下列物品的各部分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说一说其中的道理。(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锅、勺等。让学生说一说它们各部分用什么做成的,阐述其中的道理。)拓展活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传热快,哪些地方需要传热慢?想不想亲自来调查一下?(让学生自已动手,调查不同物体导热快慢的在生活中的应用。)学情分析热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如在厨房中:做饭时,锅身、锅把会变热,炒菜时铲子会变热,盛饭时勺子、碗、盘子会变热,倒入热水的杯子会变热。因此,学生们对这些现象很熟悉,不用刻意的观察,就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这是学生探究热传递现象重要基础。但是,由于受知识、能力和习惯的局限,真正有目的、有计划地去观察这些现象,并进行深入探究的学生却很少。所以学生的这些经验基本上还是浅层次的、杂乱无章的。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来探究热传导现象,并用规范、科学的语言把所获得的认识上升为科学概念表达出来,还有一定难度,需要我们对学习方法和过程进行精心设计和指导。《杯子变热了》这节课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究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式。学生对于这种探究一定会非常的感兴趣的,并且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生活中的常见的现象。在实验的观察和实际的操作中运用自己学习的知识,增加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效果分析在本节课的情景导入环节中,我由学生摸杯子入手,自然的切入问题,让学生直观的摸一摸,感受一下,然后导入新课,这个环节一下子引起了学生的探究欲,全体学生带着浓厚的爱好积极参与到下面的活动中。实验环节前,在猜测的前提下,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可这并不是我们科学学习的结论。所以,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验证说明问题,以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对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在实验时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和探究精神,得到了充分尊重和保护,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设计试验并亲手去做实验证实热传导的性质和特点。从实验的设计,材料的选择,学生之间思维碰撞,实验过程和方法的进一步完善,都是学生完成的,教师只起到了指导的作用。拓展环节从生活中的事例引入到所需研究的科学问题,即科学来源于生活,又能够通过学习,利用所学的科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锅把是利用热的不良导体又回到生活中去,即科学服务于生活。突出了科学生活化,生活科学化的教学理念。学生所学的科学知识最终要应用在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科学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在本节课中,注重了动手之前的动脑活动,先让学生分组设计实验,然后全班交流,修改、完善实验方案,使实验方案多样化、合理化,然后让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突出了动手之中的动脑活动;实验结束后,各组汇报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并归纳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道理,注重了动手之后的动脑活动。实验材料的选择,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法的逐步完善,都是学生认真思考的结果。像设计实验探究物体传热本领的大小时,学生对实验方法的完善就是学生之间思维火花碰撞的结果。注重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以此为出发点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达到了获得新知识的目的。教材分析杯子变热了这一现象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现象,本节课围绕这一很常见的现象展开,通过一系列的探究实验,引领学生认识热是怎样在固体中传递的,不同材料传热的本领也是不一样的,初步了解什么是热的良导体和什么是热的不良导体,以及生活中常见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了解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材料。在学习和实验的过程中,让学生在经历猜想、操作、交流、合作,体验成功的收获,合作的愉快,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树立科学服务于生活的思想。测评练习填一填。1、热可以沿着物体,从()传递到(),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2、各种物体都能够传热,不同的物体传热的本领()。3、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4、金属都是热的()。选一选。1、点燃酒精灯正确的方法是()。A、自上而下B、自下而上2、下列物品,最容易传热的是()。A、铜棒B、塑料棒C、木棒3、用酒精灯加热时,要用()加热。A、内焰B、外焰C、都一样运用所学知识,简要回答以下问题。1、说一说家用锅的手柄和锅各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里面的原理是什么?2、自己设计一个不烫手的杯子,并且说一说自己的设计原理。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情景导入环节中,我动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自然的切入问题,让学生直观的摸一摸,感受一下,然后导入新课,并且一开始学生利用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杯子为什么变热了?为什么不锈钢杯子比塑料杯子更烫手?这两个问题一下子引起了学生的探究欲,全体学生带着浓厚的爱好积极参与到下面的活动中。实验环节前,让学生大胆去猜想,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并且利用老师所给的实验材料,小组讨论自己设计实验,进而得出结论。所以,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验证说明问题,以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对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在实验时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和探究精神,得到了充分尊重和保护,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设计试验并亲手去做实验证实热传导的性质和特点。从实验的设计,材料的选择,学生之间思维碰撞,实验过程和方法的进一步完善,都是学生完成的,教师只起到了指导的作用。在实验中,学生按自己的设计思路,选择了不同的加热点,有的在铁棒的一端加热,有的在铁棒的中间加热,有的在铁片的中央加热,也有得在铁片的一边加热,体现了很大的自主性。拓展环节从生活中的事例引入到所需研究的科学问题,即科学来源于生活,又能够通过学习,利用所学的科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锅把是利用热的不良导体又回到生活中去,即科学服务于生活。突出了科学生活化,生活科学化的教学理念。学生所学的科学知识最终要应用在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科学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在本节课中,注重了动手之前的动脑活动,先让学生分组设计实验,然后全班交流,修改、完善实验方案,使实验方案多样化、合理化,然后让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突出了动手之中的动脑活动;实验结束后,各组汇报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并归纳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道理,注重了动手之后的动脑活动。实验材料的选择,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法的逐步完善,都是学生认真思考的结果。像设计实验探究物体传热本领的大小时,学生对实验方法的完善就是学生之间思维火花碰撞的结果。注重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以此为出发点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达到了获得新知识的目的。课标分析《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就明确提到,科学就是要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应当选取学生周围所熟悉的事物,激发学生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提倡科学课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树木砍伐出售合同范本
- 包衣良种合同范本
- 2025年合成云母微波吸收材料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经济与商务咨询服务项目建议书
- 材料预售合同范本
- 房屋备案合同范本
- 2025年生物医用陶瓷材料项目合作计划书
- 污水疏通合同范本
- 单位临时住宿合同范本
- 四川师范大学网球专项课程成效与优化研究
- 脐疝护理查房课件
- XX学校学校集体备课实施方案细则、方案、计划、制度、总结(全套资料)
- 开展去向不明人员专项工作方案
- 高处作业吊篮施工安全监理实施细则
- 中国结核病预防性治疗指南
- 危重症呼吸支持治疗
- 新课标初中语文7-9年级必背古诗文言文
- 不忘教育初心-牢记教师使命课件
- 药品不良反应及不良反应报告课件
- FSC认证培训材料
- Germany introduction2-德国国家介绍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