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_第1页
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_第2页
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_第3页
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_第4页
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对称现象年级三年级主备人课前准备半袖背心,附页中的图,长方形或正方形,小镜子。课时1复备人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结合生活中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经历认识对称现象的过程过程与方法:了解“对称”的含义,能找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生活中大量的对称现象,感受对称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1、重点:了解“对称”的含义,能找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2、难点:通过生活中大量的对称现象,感受对称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课前预习案复备栏一、创设情境1.教师进行新学年的激励性谈话,通过书中同伴和同学们一样都长大的话题,引出书中四个同伴变化的问题,一方面在愉快地氛围中开始学习,另一方面认识书中同伴形象的变化,为看书学习提供帮助。另外,为研究衣服的形状做准备。师:同学们,大家好,新的学年又开始了,你们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了,你注意到了吗?书中的同伴和你们一样都长大了。让我们一起看一看他们都有哪些变化。学生边看书,并随之回答。要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学生可能会说到他们衣服的变化,丫丫、红红头型的变化等。新学年的第一节课,进行激励性淡话,让学生在感知自我成长中开始新学期的学习。认识书中变化了的同伴,有利于学生的看书学习,培养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课堂导学案1、提出观察四个同伴衣服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使同学们了解衣服左右两边都一样。

师:同学们都看到了书中同伴的变化。现在老师提一个要求,同学们观察一下四个同伴的衣服,说一说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生:他们的衣服都是短袖的。师;对!现在天气比较热,我们大家都爱穿短袖上衣,说一说衣服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可能说出很多,如果学生说到都有两个袖子,教师可作引导。师:说得对,都有两个袖子,我们把衣服叠起来以后(教师示范叠衣服)发现了什么?生1:两边都一样。生2:左右两边都一样。2、在讨论的基础上,出示教材中的6张图片,先让学生说一说是什么,再观察它们的形状有什么特点。要给学生充分交流不同意见的机会。师:同学们通过,观察发现了上衣的特点,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精美的图片,你们看看是什么?出示教材中的6张图片。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片的形状,它们有什么特点?由于有前面的基础,除教材上的两种说法外,学生可能回答出其他几幅图的特点,表达语言可以不准确,意思对就可以了。教师注意引导每个图片两边是一样的,更准确地说每个图片两边的形状是一样的。3、在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图片上画出一条虚线,告诉大家。要给学生充分画的时间。师:同学们通过观察,发现有些图片两边的形状是一样的。那你能不能在图片中画出一条虚线使两边形状一样,告诉大家从哪分开的?试一试。学生画线,教师巡视指导。4、交流学生画的结果,要先让学生充分展示每个图片的不同画法,再进行比较讨论,使学生更加明确“两边形状一样”的含义。明确从什么地方分,直观感知对称现象。师:谁愿意把你画的结果给大家展示一下?学生边展示边说,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例如:虚线的画法,画线的位置要准确等。衣服是学生日常最熟悉的事物,自然过渡到观察衣服形状,为观察教材上几幅图形的特点打基础。对称现象是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很普遍的现象。通过观察、描述非常熟悉和直观的实物图,感知对称图形的特点。通过自己试着画虚线,让学生亲身经历由生活经验到数学化的抽象过程,直观感受“两边形状一样”的实

际意义。课堂检测案三、拓展应用及时把对称的概念与自1.说出“生活中都有哪些对称现象”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己熟悉的事意见,给学生充分思考和交流的时间。物和现象联师: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对称,哪名同学能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对称系起来,使学现象?生感受数学学生会说出很多。教师要给予积极评价,并参与交流。与生活的联生:蝉是对称的。系,丰富对称师:你是说从蝉的肚子中间画一条线,它的两边是对称的,是吗?的认识。.师生观察教材中划船的图,找出图中的对称现象。师:观察教材中划船的图,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对称现象?.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小镜子,从第1页上面的图中任选一幅,先说通过不同形一说小镜子都在什么位置,就可以从镜子中看到另一半,再做。式的操作进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小镜子,在教材中任选一幅图片,一步体验对说一说小镜子放在图片的什么位置,就能从镜子中看到图片的另一半。称的含义,发生1:放图片中间。现生活中更生2:放图片上划虚线的位置。多的对称现4.师:好,同桌合作试一试!象。四、课堂练习先判断哪些图片是对称的,再分成完全一样的两部分,最后交流。通过对称、不师:看教材练一练中的几幅图,老师说,这几幅图片都是对称的,你对称的分析同意吗?为什么?比较,进一步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提出分成两部分的要求。了解对称的板书设计: 板书:对称含义。

作业布置:完成本课基本功训练。-一课一研记录:对称的现象是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很普遍的现象,如,对称的树叶、对称的家具、对称的艺术品、对称的建筑等,学生在生活中有意无意、或多或少地接触了大量的对称现象,学生对对称并不陌生。:因此,教材首先呈现了学生非常熟悉的、直观的、比较典型的枫叶、蜻蜓、蝴蝶、葫芦、短裤、五角星等实物图,让学生观察、分析这些图的共同特点,初步感知对称现象。再通过画虚线说一说是从哪分开的和剪下附页中的图,沿虚线折一折等操作活动,引出“对称”的概念。:“做一做”中的第⑵个活动,不是讲镜面对称,而是让学生在有趣的现象中,进一步感知对称。接下来,教材安排了“说一说”让学生说出生活中有哪些对称现象,从而进一步感知对称现象。:教学时,要给学生充足的观察和操作的时间,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观察到的对称现象,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对称图形的特点,“用自己的话”就是不要求用严格的语言,只要意思对,能正确判断就可以了。在认识轴对称图形的观察、操作、描述的活动中形成想象,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察。课后反思课题轴对称图形年级三年级主备人课前准备每人准备一张纸、一把剪刀和一把尺子。课时1复备人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实际操作,经历认识轴对称图形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认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能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1、重点:通过实际操作,经历认识轴对称图形的过程。2、难点:认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课前预习案复备栏一、认识轴对称图形.提出教材上的操作要求,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启发学生观察对折后的图形有什么特点。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生活中一些对称的现象,今天我们来学关于对称的知识。同学们先剪下附页中飞机和桃子图片,请你沿虚战把它们分别对折,发现了什么?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展示交流学生操作的过程和发现的特点。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做的?你发现了什么特点?学生可能说:虚线两边一样大;两边形状一样;虚线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认识轴对称图形。在学生体验并知道这些图形沿虚线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基础上,介绍“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称图形的概念。师:对!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这些图形具有大家说的这些特点。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虚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在数学上,我们给这样的图形起了一个名字,叫做轴对称图形。谁能说一说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学生表述不一定完全与教材上一致,但“沿一条虚线、两侧完全重合”等必须说到。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了,老师再告诉你这条虚线就叫做这个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教师结合讨论边演示,边讲解,并板书: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动手操作是帮助学生认识对称图形的好方法,在操作、观察的活动中,初步感受轴对称图形。通过交流,规范学生的操作,进一步体验图形的共同特点。在操作交流基础上引出“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其含义。

课堂导学案二、剪轴对称图形.先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三幅照片,说一说在做什么,怎样做的。让学生试一试。师:请同学们看一看课本第3页试一试的第1题,一个小朋友在玩剪纸游戏,你们看看他是怎么做的?学生观察。师:谁来说说道个小朋友是怎样做的?先将纸对折,沿折痕画出图形的一半,然后剪下来。师:猜一猜他会剪出一个什么图案。学生可能会说出不同的答案。师:到底会剪出一个什么图形,请你亲自试一试!学生做,教师指导2、交流学生剪出的轴对称图形,说一说是什么,指出哪儿是对称轴。然后鼓励学生用这种方法剪出自己喜欢的轴对称图形。师:展示一个你剪出的图形,指一指哪儿是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师:同学们你们能不能用这种方法剪出美丽的轴对称图形呢?动手试一试吧。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3、交流学生自己剪出的对称图形,让学生说一说剪的是什么,指一指哪儿是对称轴。师:谁愿意到前面演示一下你剪的作品?说一说你剪的是什么,哪儿是对称轴。展示学生作品并让其他学生评价是不是轴对称三、画轴对称图形1.观察教材上的方格图,告诉学生这是一个图形的一半,想象一下,这个图形是什么样子,再试着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师:下面我们来试着在方格纸上画轴对称图形。打开教材第4页,看上边的第2题。方格中的图形都是一个对称图形的一半,想一下:整个图形是什么样子?右边的图学生可能有不同意见,不要急于评价。师:现在,请同学们动手画出图形的另一半。学生动手画,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的画法。通过有趣的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剪出轴对称图形,既是进一步体验轴对称图形的过程,又学会最基本的剪纸方法,为下一节课做准备。检验判断的结果,学会剪轴对称图形的简单方法。激发自主尝试的兴趣。欣赏作品,感受成功的乐趣。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让学生在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尝试画图。学生画图结果和方法的交流,既是自主学习成果的展示,更2、交流学生画出的图形和方法。要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机会,使学生掌握画轴对称

通过有趣的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剪出轴对称图形,既是进一步体验轴对称图形的过程,又学会最基本的剪纸方法,为下一节课做准备。检验判断的结果,学会剪轴对称图形的简单方法。激发自主尝试的兴趣。欣赏作品,感受成功的乐趣。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让学生在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尝试画图。学生画图结果和方法的交流,既是自主学习成果的展示,更图形的方法。师:谁来给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画出一个什么图形?学生演示讲解。学生语言表述可能会有不同,只要方法对就可以。要使学生掌握两点;①先找准对称点,即用数方格的方法在对称轴的另一边确定对称点的位置。②顺次连线。重要的是互相学习,形成技能的过程。通过判断和画图,考查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知识的掌握情况。既是学习成果的展示、分享,又是互相学习,提高、丰富活动经验的过程。通过猜想来检验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课堂检测案四、课堂练习1.练一练第1题分三个环节。(1)先观察图形,师生一起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重点说说是怎样判断的。然后让学生自己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师:大家看练一练第1题,先判断一下哪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说一说你是怎样判断的。上面图形中只有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如果学生有其他意见,可让学生讨论一下,还达不成共识,可鼓励学生画出对称轴说明。(2)交流学生不同的画法和结果,要在学生充分展示个性化方法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有些对称图形有多条对称轴。师:请把是轴对称图形的画出它的对称轴。学生画,教师巡视指导。师:把你画的结果展示一下。(3)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讨论每个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使学生了解: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学生交流中,教师可有目的提示启发学生交流不同的画法。如:第二个图形,如果学生先介绍竖着画对称轴,教师可提问:谁和他画的不一样?师:讨论一下,每个图形有几条对称轴?说一说你是怎样判断的。让学生说出判断的理由,进一步巩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2.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想象一下剪出的图形是什么,然后再实际做一做。师:大衣看第2题,两个都是轴对称图形的一半,大家先想象一下这两个图案是什么?

生:右边是一颗五角星。生:右边是一个半袖衬衣。师:大家用附页中的两个图片,把它们分别沿虚线对折后剪下来,再打开看看。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五、课外延伸鼓励学生回家后与爸爸妈妈一起,利用学过的对称知识一起剪漂亮的图案。师:大家剪得不错,回家后,请家长参加,和你一起剪一个漂亮的图案。并通过实际的操作验证猜想。一方面满足学生动手的好奇心,另一方面为下节课做准备。板书设计: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作业布置:完成本课基本功训练。一课一研记录:认识轴对称图形。教材首先设计了学生动手操作活动,在学生把教材的两幅图形沿虚线对折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思考,发现这些图形的共同特点是:沿虚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从而引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接下来,教材在“试一试”中安排了两个轴对称图形的动手活动。一是用纸翦对称图形,二是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通过这些活动和交流自己的做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对称”的含义,形成对称图形的想象,发展空间观念。:教学时,要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的基础上理解概念,不要死记硬背概念,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概念。通过多个学生的交流再归纳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学生剪轴对称图形和画图时,教师要加强指导,并提醒学生操作时要注意安全。课后反思课题有趣的剪纸年级3主备人课前准备我国民间剪纸资料,每人至少准备六张彩纸、一把剪课时1复备人

刀。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欣赏、折纸、剪纸的活动,经历学习剪纸活动的全过程。过程与方法:能运用对称的知识剪出——些简单的剪纸。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剪纸的动手活动中,欣赏对称图形的美,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1、重点:能运用对称的知识剪出一一些简单的剪纸2、难点:能运用对称的知识剪出一一些简单的剪纸课前预习案复备栏一、创设情境1.师生进行春节趣事的谈话,通过过年贴窗花引出剪纸。由谈过春节的趣事开始新课,容易引起学生师:春节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大家说一说春节都有哪些有趣的事情。的兴趣,也能很学生可能说到许多:如放鞭炮、烟花,吃饺子,春节晚会,贴对联等等。自然引出剪纸。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城市贴窗花的习俗不太普遍,学生说不到,教师参与交让学生感受数流。学与生活的密师:同学说了好多春节中有趣的事情,老师小时候每逢过年,很多人家的门窗上都要贴上美丽的窗花。这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间艺术一一剪纸。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我国的剪纸艺术好吗?2.观看介绍我国民间剪纸的录像资料。让学生欣赏并了解有关剪纸的这种民间艺术。播放资料片。切联系。师:看完资料片,说说你的感受。学生可能有各种回答,教师不作可否评价。课堂导学案了解剪纸艺术

二、欣赏剪纸.欣赏教材第5页的剪纸作品。让学生观察这些剪纸作品,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剪纸,它们有什么特点。师:我国的剪纸艺术太棒了,在这些民间艺人的手下,一会儿功夫,一张普通的纸就被剪成了这么美丽的图案。我们课本第5页上也有一些剪纸作品,我们一起来看。学生打开书。师:这些都是什么剪纸?它们漂亮吗?师:认真观察一下,这几幅剪纸有什么特点?有了前面两课时的基础,学生会很容易说出“对称”。.引导学生整体观察第5页的剪纸,使学生发现它们的摆放也是对称的。师:同学们发现每幅剪纸都是对称的,那你再现察这一整页的剪纸,你还发现了什么?生:上面两个灯笼是对称摆放的。师:谁能说得更完整一点?生:上面中间有一个心形剪纸,左边一个灯笼,右边一个灯笼,两个灯笼是对称的。.师生互相欣赏自己带来的剪纸作品,给学生充分的展示机会。师:课前同学们都利用对称的知识剪了一些图案,实际上也是剪纸。让我们互相欣赏一下。三、学习折纸.按照教材介绍的方法师生一起做。先介绍对折法。师:大家刚才展示的作品都不错,想剪出更漂亮的作品吗?师:要剪出漂亮的作品,就要学会折纸。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折纸。折纸有两种最基本的方法。第一种方法叫对折法,就是我们已经用过的方法,把纸对折……教师说,大家折。边折,边交流.过评价。.介绍第二种方法连续对折法。说出折法的名字后,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试折。教师再进一步示范、介绍折的方法。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对称图形的美及数学的美。进一步体会对称的美,不仅对称的图形美而且对称的摆放也会给人美的感觉。这个欣赏活动一方面关注上节课的课外延伸情况。另一方面,引出学习剪纸的需求。折纸是剪纸最简单最基本的技术。为剪出对称的剪纸作品做技术上的准备给学生一个尝试折的机会,考查学生对文字

师:第二种方法稍为复杂一点,叫连续对折法。听到这个名字,你能想到怎样折吗?试一试!学生试折,教师巡视。师:有许多同学都做对了,连续对折法就是将纸对折,再对折。也可以按一定的大小反复折。教师示范,学生再次折纸。四、学习剪纸.剪纸方法学生前面已经做过,教师先示范剪一棵树,然后鼓励学生剪出更漂亮的图案。学生剪完后,把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并进行交流,说说是怎样剪的。师:大家拿出剪刀和一张彩纸,我们一起来剪纸。先看老师剪一个……教师边操作边讲解。我们先把这张纸对折,在一侧画出图的一半,用剪刀沿着我们折的线剪下来,看看是个什么图案?师:请你用对折法剪出一个更漂亮的图案。.学习第二种剪纸方法。教师提出剪纸的要求,鼓励学生自己去折、去剪。师:同学们刚才用对折法剪出了漂亮的田案。如果将纸连续对折后,画上图章的一半,再剪下来,会得到什么图案呢?你们想试试吗?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师:把你剪的作品展示一下,说一说是怎样做的。.交流学生剪出的作品,要给学生展示作品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学会正确的操作方法。有的学生可能做不出,在交流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总结做的方法:①折纸时需先按连续对折方法一对折,再接着按连续对折方法二对折。②在折好的一侧,沿两条折痕重合在一起的一边画上图案。③剪到叶子的尖儿时,两条边不能相交。的理解能力。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创新.课堂检测案让学生经历完

五、动手剪纸整的剪纸过程,1.提出把长方形或正方形纸对折,剪出自己喜欢的图案的要求,让学生自己操作。剪出自己喜欢图案的过程。交师:下面,请同学们再拿一张纸对折后,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也可以从第七页中任选一个四案剪一剪。流、分享成功的快乐,学习欣赏学生剪,教师巡视做个别指导。他人的作品。2.交流学生剪出的作品,给学生充分展示不同作品的机会。师:把你剪的作品展示一下。说一说是怎样做的。进一步明确画图时要沿有折痕的一边画。师:大家看课本第7页,第2题中的两组图囊是什么?有什么特点?生:每组中的每个图案都是轴对称图形。3.提出剪出一组连续图案的要求,鼓励学生尝试剪一剪。师:是一组连续的田案。你们能试着剪出这样的剪纸吗?可剪出和书上不一样的。试一试!4.交流试剪的结果,在交流中学习剪的方法。既是自主创新师:把你创造的作品展示一下,说一说是怎样剪的。成果的展示,更交流中,使学生了解:是学习提高的小人剪纸:折法和剪法与前边小花剪花的操作方法相同。过程。小鱼剪纸:折纸时要按照连续对折方法二连续对折三次,然后在一侧面沿只有一条折痕的一边画图案,剪时注意鱼鳍的尖儿两条边都不能相交。作业布置:完成练习单和本课基本功训练。一课一研记录:实践活动,有趣的剪纸。用剪刀剪东西是儿童从小就喜欢做的事情,剪纸作品非常漂亮,而且许多作品都是对称的。所以这样的活动对学生来讲,是非常有吸引力和挑战性的。:教材首先呈现了几幅具有对称性质的剪纸,让学生欣赏漂亮的剪纸作品,了解这些剪纸的共同特点,进一步感知对称图形的美。接着学习折纸的方法和剪纸的方法,最后放手让学生自己试着剪纸,再展示自己的剪纸作品。教学时,要通过“欣赏”剪纸作品,使学生感受到对称的美,激发学生剪纸的欲望,在师生边说边剪的过程中,学习折、剪的方法。让学生在欣赏和操作的过程中,了解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欣赏和创造美,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

验。课题几百几十加减几十的口算年级三年级主备人课前准备情境图课时1复备人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尝试口算几百几十加、减整十数的过程。过程与方法:掌握几百几十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口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用自己的方法口算并交流的过程中,感受算法多样化,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1、重点:口算几百几十加、减整十数2、难点:掌握几百几十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口算课前预习案复备栏一、问题情境1.师生谈话,由当地有哪果树引出要解决的问题。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这个地方种哪些果树吗?学生可能说出许多:苹果树、梨树、桃树、枣树…让学生充分的说。师: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今天我们就解决一个和果树有关的问题。(出示课本第55页情景图)交流当地有哪些果树,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当地实际密切联系起来,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自然引出活动内容。课堂导学案

二、解决问题.让学生观察情境图,交流发现的数学信息。师: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情况?生1:这个图中有苹果树,有梨树。生2:从竖着的牌子上了解到,这个果园苹果树有150棵,梨树有80棵。.鼓励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分析、归纳为两个问题。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学问题吗?学生可能会有以下问题(1)苹果树和梨树共有多少棵?(2)苹果树比梨树多多少棵?(3)梨树比苹果树少多少棵?师:同学们分析一下这几个问题,你们发现了什么?生1:(1)题用加法计算,(2)(3)题用减法计算,生2:(2)(3)题实际是同一个问题只是说法不一样。师:同学们说的很好,那现在我们就保留(1)(2)两个问题。教师去掉问题(3)。了解并交流数学信息,为后面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做好准备。给学生创造根据已知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计划,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经历用自己的方法口算几百几十加几十的过程。课堂检测案3.提出解答问题(1)的要求,师生列出算式,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口算解答。师:现在先来解答第(1)个问题一共有多少棵果树?怎样列式?生:学生说,教师板书:150+80师:现在请大家用自己的方法口算一下,150+80等于多少?

学生自己计算,教师巡视。4.交流学生个性化的算法,要给学生充分的交流不同算法的机会。交流、展示个性化的计算方师:好了,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算的?结果是多少?法,使学生获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算法。教师可结合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如:得自主学习的・15个十加8个十得23个十,23个十是230。成功体验,感150+80=230(棵)受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增强•把150分成100和50,先算50加80等于130,再计算100加130等学好数学的信于230o心。只要学生算法合理,教师均给予肯定,若第一种算法学生未出现,教师可以以参与者的身份提出。5.提出解答问题(2)的要求,师生列出算式,让学生试着计算。教师注让学生经历用意个别指导。师:同学们刚才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大家们提出的问题(1)。现自己的方法尝试几百几十减在来解决第(2)个问题:苹果树比梨树多多少棵?你能列出算式吗?整十数的口算过程。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50-80交流展示学生师:怎样计算150减80呢?请你用自己的方法试一试!自主学习的成果,获得积极学生计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的学习体验,6.交流学生个性化的算法,要给学生充分的交流不同算法的机会。掌握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样化。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算法:•把150看作15个十,15个十减8个十得7个十,是70。150-80=70•把150分成50和100,先算100减80等于20,再用50加20等于70。教师板书:•把80分成50和30,先从150中减50等于100,再用100减30等于70-

教师板书:•因为80加70等于150,所以150减80就等于70。学生的算法只要合理就给予肯定。第一种方法如果没有,教师可作为参与者提出。师:刚才大家说的这些计算方法都是正确的,以后计算题时,用你喜欢的最简便的方法计算就可以了。板书设计: 几百几十加减几十的□算把150看作15个十,15个十减8个十得7个十,是70。150-80=70150分成50和100,先算100减80等于20,再用50加20等于7080分成50和30,先从150中减50等于100,再用100减30等于70作业布置:《几百几十加减几十的口算》练习单一课一研记录:本课时教学整百数加几百几十和相应的减法。教材安排了咪咪快餐店的情境图以及快餐店两天的日记账,用统计表的形式呈现了两组三毛快餐店的数据,先提出计算第一天剩余多少元的问题,让学生试算并交流。:然后让学生据表中数据提出问题并解决;第二个问题,教材提出了“两天一共收入多少元?”的问题,让学生在尝试计算的基础上交流算法。:第2题,教师要先要求学生读文字、看图,说说题意。教师也可以抓住“边走边算”和“还剩550米”让学生理解“再行多少米才能到竹林?”是要解决熊猫每向竹林方向走100米时,距竹林还有多少米。:交流计算方法时要对学生个性化的算法及时给予表扬,如熊猫走到200米处距竹林的米数可以有两种算法:650-200=450或550To0=450.

课后反思课题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年级3主备人课前准备情境图课时1复备人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情境,经历用自己的方案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并交流不同算法的过程。过程与方法:能用自己的方法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体验算法多样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自主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1、重点:经历用自己的方案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并交流不同算法的过程。2、难点:能用自己的方法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体验算法多样化。课前预习案复备栏一、创设情境教师提出:“买一个28元的书包怎样付钱”的问题,给学生充分的交流不同付钱方式的机会。师:同学们买到东西,今天老师先提出一个买东西付钱的问题。要买一个28元的书包,可以怎样付钱?学生可能说出多种付钱方式,如:・付1张20元的,1张5元的,3张1元的。・付1张20元的,1张5元的,1张2元的,1张1元的。买东西怎样付钱,是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也是数学口算的开放活动,调动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野味下面

付1张20元的,4张2元的。付2张10元的,1张5元 先付3张10元的,找回2元。首付1张20元,1张10元,找回2元。先付30的方法如果学生说不出,教师启发学生说出。师:刚才同学说出了这么多付钱方式,这节课我们来解决购物问题。板书课题:购物问题的口算做铺拙.通过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说出衣物的价格信息,培养学生数学的眼光和用不同方式表达信息的空间。通过“会不会”计算的简单问题,使学生明白学习的目的和要求,,激发口算的兴趣。课堂导学案二、解决问题.出示4件衣物和价钱,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发现了什么,给学生充分的交流信息的机会。师:请看这几件同学平时常用的衣物,观察他们的价钱,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出许多,如:•这几件物品都不到100元,最贵的是半袖衫,每件54元,短裤和鞋都是30多元,书包28元。.提出:买一件半袖衫和一书包一共花多少钱?让学生说出算式,先说一说会不会计算,再提出口算的要求,给学生独立思考,口算的时间。师:同学们了解了几件衣物的价钱,现在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买一件半袖衫和一个书包要花多少元?怎样列式呢?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出来:54+28=师:54+28等于多少,合算吗?生1:太简单啦!生2:早就学过了。

师:两位数加两位数,我们一年级下学期就学习了。但是,今天老师有一个要求,不能用竖式计算,要用口算,怎么样?你能用自己的方法在头脑中算出得数来吗?试一试!给学生独立思考,口算的时间。交流、展示的过程是学生相互学习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交流学生口算的方法和结果,给学生充分交流不同算法的机会,教师写出口算过程的算式。交流、展示的过程是学生相互学习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口算,54+28等于多少?学生说口算过程,教师写出口算过程的算式。(1)我先算50元加20元等于70元,再算4元加8元等于12元,学习合并70加12等于82元,口算过程:54+20=70(元)4+8=12(元)70+12=82(元)(2)我先算54元加20元等于74元,再算74元加8元等于82元。口算过程:54+20=74(元)74+8=82(元)(3)我这样算,因为28接近30,我先把28看作30算,54加30等于84元,把28看作多算了2元,再用84减去2元,计算结果是82元。口算过程:54+30=84(元)84-2=82(元)第(3)种方法如果出现,让学生讨论一下:84为什么减去2?如果没有出现教师介绍。.提出“一件半袖衫比一个书包贵多少元”的问题,师生列出算式,鼓励学生

用自己的方法口算,然后交流学生不同的口算方法。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口算出了买T牛半袖衫和一个书包一共花82元。那么,如果计算一件半袖衫比一个书包贵多少元,怎样列算式呢?学生说,教师板书64-28=师:64-28等于多少呢?你能用自己的方法口算出练习吗?试一试!学生自己口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师:64-28等于多少,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口算的。学生说口算过程,教师板书出算式。生1:我把28看作30,先算54减30等于24,因为把28看作30多减了2,所以再把24加上2等于26。生2:我先用54减去20等于34,再用34减去8等于26.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口算并交流不同算法的过程。给学生创造自己选择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空间。交流、展示学生的不同做法,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课堂检测案三、提问题并解答.提出“试一试”的要求,给学生充分的选择,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的时间。师:同学们刚才用口算解决了老师提出关于半袖衫和书包的两个问题,下面,请同学们在这几件商品中任意选择两件,提出加减计算的问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选择各种商品,然后全班交流。师:谁说一说你选择的哪两件商品,提出的什么问题,怎样列式口算的。学生会出现5中选择,提出10个问题,如:.充分交流学生选择的商品提出的问题和口算方法,并给予特别关注。(-)选择半袖衫和短裤问题1:买一件半袖和一条短裤一共花多少钱?

丰富课程资源。列式:54+32=90(元)丰富课程资源。问题2:半袖衫比短裤贵多少元?54-36=18(元)列式:54-36=18(元)(二)选择半袖衫和问题3:买一件半袖衫和一双鞋一共花多少元?54+39=93(元)问题4:半袖衫比鞋贵多少元?54-39=15(元)(三)选择短裤和书包。问题5:买一条短裤和一个书包一共花多少元?36+28=64(元)问题6:短裤比书包贵多少元?36-28=8(元)(四)选择短裤和鞋问题7:买一条短裤和一双鞋一共花多少元?36+39=75(元)问题8:鞋比短裤贵多少元?39-36=3(元)(五)选择书包和鞋问题9:买一个书包和一双鞋一共花多少元?28+39=67(元)问题10:鞋比书包贵多少元?39-28=11(元)

板书设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购物问题 口算过程:54+20=70(元) 54+20=74(元4+8=12(元) 74+8=82(元)70+12=82(元))作业布置:《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口算练习单一课一研记录:本课时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教材安排了两个教学活动。:首先,出现一幅服装店购物的情境图,让学生根据图意列出算式,并尝试计算,最后交流个性化的计算方法。:然后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及其相应的减法,由学生直接看算式尝试计算,再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教材在加法计算和减法计算中各呈现了两种不同的算法,每一种算法都基于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课后反思课题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年级3主备人课前准备每个同学课前收集一些用过的邮票。课时1课时复备人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结合熟悉的事物,在选择合适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活动中,经历自主尝试三位数简单加、减计算的过程。过程与方法:会计算不进位、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积极参与提问题的活动,并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1、重点:会计算不进位、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2、难点:会计算不进位、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课前预习案复备栏一、问题情景.师生进行邮票欣赏、交流活动,给学生一定的交流时间,然后引出收集邮票的事情,并要求学生读书。师:课前同学们收集了用过的邮票,现在大家互相欣赏一下,说一说邮票上是什么图案,面值是多少,还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多让几名同学介绍,必要的话通过学生的交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师:一张小小的邮票,有着丰富的内容,所以很多人都喜欢收集邮票,我们教材中就有关于收集邮票的问题。请同学们打开书第56页自己谈一谈。.请一组或两同学(两个人)表演小强和小花的对话。师:哪一组同学两个人愿意给大家表演一下你们的对话?学生表演,老师给予积极评价。.交流从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说一说自想到的问题。师:从刚才她们的对话中你了解哪些数学信息?提到了什么问题?学生可能会说到:小强有112张风景邮票,小花有124张风景邮票;小强的动物邮票比风景邮票多21张;小花的动物邮票比风景邮票少20张;小强的动物邮票多,风景邮票少;邮票是学生比较熟悉又喜欢的事物,通过对邮票的交流欣赏,自然地引出书中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读书了解信息。

・小强喜欢动物邮票,小花喜欢风景邮票给学生创造在已有知识和经验背景下,自己选择信息,提出问题并解答的机会。课堂导学案解答问题1自己提问题,并尝试着计算的要求,鼓励学生选择信息提出问题自己试着解答。师:你能根据刚才了解到的信息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吗?试一试!2.交流学生个性化的问题计算法。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问题和计算方法,要给学生充分的表达不同问题和算法的机会,充分肯定学生的不同算法。师:谁愿意把你提出的问题和解答方法与大家交流一下?说说是怎样提出的,怎样算的?学生可能提出:小强有多少张动物邮票?小花有多少张动物邮票?小强的风景邮票比小花的少多少张?小花的风景邮票比小强的多多少张?小强和小花一共有多少张风景邮票?……学生的解答方法可能有用口算的,也可能有用竖式计算的,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不同做法。课堂检测案

用竖式计算1.选择两个有代表性的问题,进一步学习掌握不进位和不退位的三位数加、学习三位数加减法的竖式师:大家做得非常好,刚才有同学提出:小强一共有多少张邮票?减法的竖式计列式是:112+23=,你会用竖式计算吗?算是本节课的技能目标之出示算式,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一,要给予特师: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别的关注。学生介绍算法,教师边板演边说: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师:"小花的风景邮票比晓强的风景邮票多多少张?"算式是124-112=,利用课堂生成又该怎样用竖式计算呢?素材,给学生提供练习机出示算式,学生试做,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指名说算法,教师板演竖式计会。算过程。计算方法。2.教师提出:用竖式计算其他问题的要求,学生自主完成,然后交流计算方法。板书设计: 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列式是:112+23=,你会用竖式计算吗? 算式是124-112=,又该怎样用竖式计算呢?作业布置:关于《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的计算练习单一课一研记录: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由于本节课计算学习比较简单,所以在问题情境中设计了比多、比少的表述。:教材通过两个画面呈现了小强和小花交流收集邮票的情境,在他们的对话中用到了“比多”、“比少”等语言。:先通过“说一说”让学生了解情境中反映的数学信息,接着提出“自己提出问题,并试着计算”的要求。:之后,结合学生的交流结果,教材展示了两个竖式,重点是提醒学生注意书写格式和计算方法:相同数为对齐,从个位加(减)起。接着教材出示大头蛙

的问题: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呢?让学生通过交流找出其他的问题和方法。:练一练的第1题,教材呈现了学校图书馆的情景图,让学生了解图中的信息。然后独立列式计算。第二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第三题,教材出示图,让学生列式计算并且估算。课后反思课题进位加法年级3主备人课前准备情境图课时1复备人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尝试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仅为加法的过程。过程与方法:学会三位数加三位数仅为加法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自主尝试计算、交流算法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1、重点:学会三位数加三位数仅为加法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2、难点:学会三位数加三位数仅为加法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课前预习案复备栏

一、创设情境在学生交流好L师生交流到公园游玩时看到过受教育的事情和不好的行为、现象,给学生充分的交流自己体会的机会,教师适时进行引导,评价或教育。的和不好的事情和现象的过程,受到社会师:同学们,我们大家都喜欢到公园去玩,谁来说一说在公园游玩时,你看到公德教育。哪些让你感动的或者受教育的事情。学生可能会说出一些自己见过的事情,教师注意激励性评价。师:那么,在公园游玩时,你看到过哪些不好的行为或者说现象?学生可能说出许多,如:•有的人玩游戏不排队。•有的小朋友不爱护公物。•有的人乱给动物投吃的。•有的人乱扔饮料瓶教师注意进行分析和引导性评价。通过看一看,2.出示课本上“绿色环保”情境图,让学生看一看图中的同学们在干什么,想想一想的交一想他们会干什么?给学生充分的发表不同想法的机会。流,使学生体会“环保行动”师:公园是一个公众活动的地方,人多,需要家长工头遵守活动要求,更要注的一些基本内意保护环境卫生。现在我们来看希望小学组织局年级同学到公园参加"环境"容,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行动的情境图,看看同学们在干什么,想一想他们会干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同学们在在捡游人扔的饮料瓶,装在袋子中。•同学们会捡起游人扔的废纸和塑料袋。•同学们会把地打扫干净。

给学生充分发表不同想法的机会,教师适时引导、教育。课堂导学案了解各年级捡废旧饮料瓶的解决问题1教师谈话进行保护环境的教育,然后出示统计表,让学生说出了解到的信息。数量,为解决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绿色环保”行动会做的事情,说明同学们也非常有环问题做准备。保意识,请同学们像希望小学的同学们一样,做一个爱护环境的小使者。现在请看希望小学四年级到六年级同学捡废旧饮料瓶的统计表,说一说从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生:我了解到四年级同学捡了69废旧饮料瓶,五年级捡了114个,六年级捡了189个。2.解决问题(1)给学生用自己有的经验自主(1)提出问题(1),师生列出算式,鼓励学生用竖式计算,找两个同学板演,尝试计算的机并提示其中一个先写114,再加69。会,找学生板师:现在,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四年级和五年级一共捡了多少个饮料瓶?怎样演,为下一步交流讨论做准列式?备。学生说,教师板书:69+114=师:你们会用竖式计算吗?试一试!学生自己计算,请两名同学板演,提示一名板演的学生先写114,再加69.师:现在我们来看一看XX和XX两个算的结果。(2)请两个板演的同学说一说计算的过程,重点检查和十位上的8是怎样算出来的。请用69+114的同学先讲用竖式计算的过程,关注相同数位对齐,再请用114+69的同学说计算过程。重点说一说和十位上的七”是怎样算出来的。然后讨论两个的竖式。交流过程重点解决个位上相加进1的问题。(3)讨论、评价两种竖式,先说一说是否都已,再说喜欢哪种方法,并说明理由。师:请同学们来I;匕较两个人的竖式,说一说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生1:这两个同学的竖式,其中两个加数相同,的数相同,只是一个先写69,一个先写114»师:这两种写法都可以吗?为什么?学生可能出现不同意见。如:生1:我认为可以,两个加数没变,得数也没变,知识两个加数的位置变了。生2:我觉得应该先写69,因为算式中是69+114。生3:求四年级和五年级一共捡了多少个废旧塑料瓶,列出114+69也是对的。学生充分讨论,形成共识,两种竖式都可以。师:通过讨论,我知道这两个竖式都可以,那现在老师再提一个问题,在计算两位数加三位数时,你更喜欢哪种竖式写法,为什么?生:我喜欢先写三位数,应为这样对位不容易出错。学生说得清楚就可以。通过讨论两种竖式方式,一方面加强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渗透加法交换律,另一方面,学会灵活进行竖式计算。师生互动完成,使学生再次回顾计算方法。在学生尝试概括的基础上,介绍多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完成过程。师生互动完成,使学生再次回顾计算方法。在学生尝试概括的基础上,介绍多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完成过程。3.解决问题(2)(1)提出问题(2),师生列出算式,鼓励学生自己试着计算。师:同学们刚才自己解决了四年级和五年级一共捡了多少废旧饮料瓶的问题,看到了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三位数时,先写三位数比较好,同时知道了个位上相加满10,要向十位进一。下面,老师再提出一个问题,五年级和六年级一共捡了多少个饮料瓶?这个问题怎样列式呢?学生说,教师板书:114+189师:114+189是三位数加三位数,请同学们自己试着用竖式计算一下。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2)交流学生计算的过程和结果,教师板书并适时提问。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学生说,教师板书,并适时提问。如,师:个位上4加9等于13,应该怎么办?生:向十位进一,个位上写3。师:十位上1加8等于9,再加进位1等于10,怎么办?生:向百位进一,十位上写0。师:和的百位上等于几呢?为什么?生:和的百位上等于3,因为1加1等于2,再加进位1等于3。师:计算三位数加法,个位相加满十,向十进一;十位数加满十,向百位进一。如果用一句话开阔这些做法,可以怎样说呢?(3)让学生用一句话总结个位、十位满10的进位方法,然后教师总结多位数加饭的计算方法。生:哪一位相加满10,要向前位进一。

师:哪一位相加满十,都要向前一位进一。那么如果百位相加满十怎么办?生:百位相加满10,要向千位进一。师:好!同学们要记住多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有三句话: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假期,哪一位相加满10,就向前一位进一。课堂检测案综合练习讨论计算方法的过程,一方1.提出“试一试”的问题,让学生说一说可以怎样计算,提出3种计算方法。面拓展学生的思路,了解解师:同学们分别计算了两个年级,捡饮料瓶的问题,同学们想一想,如果要计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另一算"三个年级一共捡多少个塑料瓶?"可以怎样计算呢?方面为下面的练习提供素学生可能说出三种方法。材。(1)四年级和五年级一共捡的183个饮料瓶加出六年级捡的69个。充分利用课堂(2)五年级和六年级一共捡的303个饮料瓶加上四年级捡的69个。上生成的资(3)把三个年级捡的饮料瓶数量69个、114个、189个连加。源,为学生提2.让学生分别用三种方法计算,并请三名同学板演,然后全班交流。供联系计算的机会,获得成师:现在就请同学们分别用这三种方法算一算,三个年级一共捡了多少个饮料功的体验,学瓶。计算方法。

找三名同学分别板演。然后交流。板书设计: 进位加法69+114=竖式:114+189竖式:作业布置:完成《进位加法》课后练习及练习单一课一研记录:本节教材设计了一幅希望小学组织同学们到公园参加“绿色环保”行动的画面。教材安排了三个活动环节。:首先,教材在出示情境图之后,出示统计表,让学生了解表中的信息。之后士提出“四年级和五年级一共捡了多少个饮料瓶?”的问题。通过学生个性化的算法,解决计算时遇到十位相加满十的情况。:然后,教材提出了“五年级和六年级一共捡了多少个饮料瓶?”的问题,通过蓝灵鼠的问题”百位上得几”来引导,让学生在实际的计算中得出结论。:最后,安排了“试一试”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前面两个教学活动的延续。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连续进位和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教学活动中,教师可通过谈话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引出主题内容。然后利用学生已有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知识基础,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尝试和交流的机会。结合学生的个性化算法交流,重点让学生理解进位的道理,掌握计算方法。课后反思课题加法的验算年级3主备人课前准备情境图课时1复备人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结合买衣服的具体情景,经历自主探索加法验算方法的过程。过程与方法:会用减法验算加法,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验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验算的好习惯1、重点:经历自主探索加法验算方法的过程。2、难点:会用减法验算加法,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课前预习案 复备栏

问题情景.师生谈话,引出红红母女俩去商场买衣服的事情,并出示情境图。师:同学们,你们平时跟爸爸妈妈去过商场买东西吗?说一说买过什么?把付款的情况给大家说一说。师:我们教材上也有T牛红红跟妈妈去买衣服的事情,我们一起去看看。出示情境图。.观察情境图,说说了解到哪些事情,要给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提出大头蛙的问题。师:观察这幅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事情?图中有数学的内容和信息,如各种衣服的价钱;妈妈和售货员阿姨在算账;售货员算的285元,红红口算的275元等。学生平时都有和家长购物的经历,在关于购物付款的交流引出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事情,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在交流的过程中,了解验算的含义体会验算方法的多样化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虚心课堂导学案自主验算结合上面的事例,教师提出要求,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检验。师:红红和售货员到底谁算得对呢?请你用自己的方法帮着检验一下。学生尝试验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帮助别人解决问题,是学生感兴趣的事情,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交流学生不同的检验方法和结果,并说明检验方法的合理性。结合交流活动,教师告诉学生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叫做验算。师:谁来说说你们是怎样检验的?学生可能出现教材上呈现的几种验算的方法。①②

199 86+ 86 +199285 285③200+86=286286-1=285这三种方法都使用加法验算,其中①、②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用加法验算的方法,即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第③种方法是把199看做200计算的简便方法。学生如果想不到,教师介绍。向他人学习。在具体情境中,一方面让学生养成笔算的习惯,另一方面说明验算的方法。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课堂检测案教师说明笔算的重要性,指导用减法验算加法的方法,然后交流验算的结果。师:看来红红口算错了。在平时学习和解决数学计算问题时,稍复杂的计算最好用笔算。另外,算出结果后,还要注意验算一下。检验加法计算算得对不对,还可以用减法验算加法。这样做,用算出的钱数前去其中T牛衣服的价钱,看是否等于另一件衣服的价钱。如果等于另T牛衣服的价钱,就算对了,如果不等于就说明算错了。同学们用这种方法分别检验一下售货员和红红算的结果。学生自己验算,请两名同学板演。总结用减法验算减法的方法。师:我们刚才用减法验算出了红红和售货员谁算的不对的问题。如果只给一个算式,你能说一说怎样用减法验算加法吗?学生一起总结:用两个数的和减去其中一个加数,看看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如果等于说明计算正确,如果不等于说明计算错误。体验验算的意义。让学生结合上面的问题,说一说验算的意义。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验算帮助了红红和妈妈。你们想一想验算有什么好处呢?生:可以知道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师:看来验算可以帮助我们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以后同学们要自觉养成验算的好习惯,自己发现计算中的错误,及时改正,好不好?结合买衣服的事例,使学生感悟验算的重要意义,养成自觉验算的良好习惯。板书设计:力口法的验算①②199 86+86 +199285 285③200+86=286286-1=285作业布置:完成《加法的验算》这一课的口算题卡。一课一研记录:加法的验算。教材设计了学生非常熟悉的到商场买衣服的情境,通过母女俩算的结果不同和情境中“谁算得对呢”这个问题,引出加法的验算。教材呈现了不同的验算方法,交流时,重点指导学生用交换加数的位置验算加法以及用减法验算加法。最后通过“议一议”让学生体验验算的现实意义。:加法中加数的位数多了,计算容易出错误,要保证计算正确,就要使学生学会验算的方法,并且培养学生验算的习惯和严格认真的精神。:教材通过调换例题中两个加数的位置,让学生再算一遍的方式,使学生初步总结出调换加数位置和不变的结论。进而以此为依据,介绍验算加法的方法。除了说明验算的书写格式,还讲解了利用减法验算加法的方法。:而后,在议一议中,让学生说一说验算的意义,要求学生“养成验算的好

习惯”,咱们要在此明确提出比较具体的验算要求。课后反思课题减法的验算年级3主备人课前准备情境图课时1复备人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结合买车的具体情境,经历自主探索减法验算方法的过程。过程与方法:会用加法或减法验算减法,进一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验算在数学计算中的重要作用,养成自觉验算的好习惯。1、重点:减法验算方法的过程。2、难点:会用加法或减法验算减法。课前预习案 复备栏

问题情境师生谈话,由学生身边喜闻乐见的购物情节引入小明买车的事情,并出示情景图。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帮助红红和售货员解决了妈妈买衣服中的问题。你们知道吗?星期天,小明也和妈妈一起去了商场,我们看看他们在商场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出示情景图。2.观察情景图,说说从中了解到哪些事情。师: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事情?学生会说到许多事情:如,一辆自行车236元;妈妈拿出300元在付钱;售货员说找给妈妈64元;小明说不对,应高找回74元等。由上节课的学习自然引出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发现数学信息和问题。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使学生经历在已有知识水平上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交流、展示自主学习成果,分享学习他人的学习成果,体验多样化的验算方法。课堂导学案自主验算1.让学生用自己的算法进行验算。提出:小明和售货员谁算得对的问题。师:售货员和小明到底谁算得对呢?怎么办呢?生:验算一下,看谁算得对。师:好!同学们就想办法验算一下吧!学生验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2交流学生的验算方法。要给学生充分交流不同算法的机会,重点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师:把你的验算方法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说,教师板书。学生可能出现以下方法:

•300-74=226•300-236=643.整理、归纳减法验算的思路和方法。(1)先把学生说得算式分组分析总结。师:刚才同学们用这么多方法验算小明和售货员的算得对,现在让我们来整理一下,看有哪些不同的思路。分组进行观察、讨论。如:236+64=330236+74=310基本思路是将车的价钱与找回的价钱相加,看看是否等于付出的价钱,如果等于,说明算对了,如果不等于,则是算错了。300-64=236300-74=226基本思路是:用付出的钱,减去找回的钱,看是否等于自行车的价钱,如果等于自行车的价钱,就算对了,否则就算错了。300-236=64把小明的计算就重新作了一遍,不算验算的方法。师:看来验算在我们生活中还是非常重要的。希望同学们今后一定要养成细心检验的好习惯。(2)出示:被减数-减数=差的关系式,引导学生总结、概括减法的验算方法。师:同学们会验算减法了,看老师写的减法的文字式:板书:被减数-减数=差师:你能说一说减法的验算方法吗?学生可能会说两种: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学生个性化的算法进行整理,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条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学生个性化的算法进行整理,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条理性。由个别到一般,培养学生构建思想,进一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联系。980-890=190板书设计:减法的验算被减数-减数=差作业布置:完成该课练习单和口算题卡。一课一研记录:减法的验算。教材设计了小明买自行车交费的情景,通过售货员和小明的对话,使学生自然进入学习验算的状态中。:教材呈现了不同的验算方法,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注意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算法,讲出自己的思考过程,感受验算方法的个性化和多样性,以培养学生的验算习惯。:教学本节内容,首先要注意创设实际问题的情景,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验算的意义和作用。:其次学生在以往学习加、减法计算中已经初步感受到加、减法的关系,例如,根据一幅图画,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可以想加法算减法等,教学中要从这些已有认识出发,去探索加、减法的验算方法。要注意体现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索的要求。课后反思

课题加减问题年级3主备人课前准备情境图课时1复备人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己解答加减两步计算简单问题的过程。过程与方法:会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试题,能解答加减两步计算的简单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体会解答加、减两步计算问题的思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1、重点:会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试题,能解答加减两步计算的简单问题。2、难点:会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试题,能解答加减两步计算的简单问题。课前预习案复备栏创设情境师生进行关于电视机的小调查,先统计有电视机的,再记算去年、今年买电视机。最后,师生讨论彩色电视机的发展和普及趋势。师:同学们都喜欢看电视,现在我们做一个关于电视的小调直。教师引导提出三个问题进行举手调查。(1)家中有彩色电视机的。(2)家中有黑白电视机的。(3)去年、今年新买彩色电视机的。概括调查情况,师生预测电视机普及。有电视机的调查开始本节课的学习,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自然引出教材中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课堂导学案

解决问题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据1. 教师谈话说明电视机在农村的普及情况,然后出示教材中的例题和图,让学生读一读,并交流获得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师:现实生活中,城市的所有家庭都有彩色电视机,在农村随着国家惠民政策信息和问题,为下面的活动做准备。的落实和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农民家庭也买了彩色电视机。我们课本第72页就有一个农村购买电视机的事情。请同学们认真谈一谈。学生自己读题。师:谁来说一说,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生:向阳村原来有59台彩色电视机,几年新买的比原来的少12台,问题是:西安杨村现在一共有多少台彩色电视机?用师生对话的师:老师有一个问题:向阳村原来共有59台电视机吗?方式分析问2师生对话、分析理解题中的数据和关键问题,使学生明白:解答问题要题,明确解题先思路,有利于算出今年新买多少台电视机。然后自己解答问题提高学生自主解答问题的正生:不是,59台是彩色电视机,黑白电视机没算。确率。师:再来看一看,今年新买了多少台电视机直接告诉了吗?生:没有直接告诉,只告诉今年新买的比原来少12台。师:能直接计算出向阳村现在一共有多少台彩色电视机吗?生1:不能,要先算出今年新买了多少台用59减12。生2:要先算出59-12等于多少。师: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吧!交流、分享学学生独立计算,然后交流不同算法。生的个性化算法,让学生获2. 交流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每一步计算求的得成功的体

是什么。验。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每一步计算求的是什么。学生可能出现以下三种情况:(1)分步计算,先算今年新买的彩色电视机多少台。59-12=47(台)47+59=106(台)或59+47=106(台)(2)列综合算式59-12+59=47+59=106(台)(3)列综合算式59+(59-12)=59+47=106(台)如果出现第(3)中方法,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加小括号。课堂检测案1.让学生读“试一试”通过“先算什么”的问题,中的问题,然后回答“线算什么”,怎样算,再让学生自己解答。使学生全面解师:同学们解决了向阳村现在有多少台彩色电视机的问题,再来看一个水果店答两步计算问题的思路。买水果的问题,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本第72页"试一试"的题。学生读题。师:谁来说一说求"水果店卖出杳焦和苹果一共多少千克”要先算出什么?怎

样计算?生:要先算出苹果多少千克,用138加上29。师:请同学们列出综合算式解答。3. 交流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获得成学生自己计算,然后全班交流。学生可能出现两种方法。功的体验,了(1)139+29+138解可以用不同=167+138=305(千克)(2)138+(138+29)=138+167=305(千克)方法解答问题。板书设计: 加减问题1)分步计算,先算今年新买的彩色电视机多少台。59-12=47(台)47+59=106(台)或59+47=106(台)(2)列综合算式59-12+59=47+59=106(台)(3)列综合算式59+(59-12)=59+47=106(台)

作业布置:完成《加减问题》练习单一课一研记录:本课时学习三个数的连加的计算。教材选择了动物园的情境图,用表格形式呈现了三种鹿的只数。:统计表中的数据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其中两个数相加是整十数、进位、不进位等等。:教材提出了“动物园一共有多少只鹿”的问题,通过兔博士的话提出“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让学生充分交流各自的算法。课后反思课题连减问题年级3主备人课前准备情境图课时1复备人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用自己的方法解答连减问题的过程。过程与方法:会计算连减和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式题,能根据数据特点,学习目标用简便的方法解答简单的连减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答,体验算法多样化,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1、重点:会计算连减和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式题,能根据数据特点,用简便的方法解答简单的连减问题。

2、难点:会计算连减和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式题,能根据数据特点,用简便的方法解答简单的连减问题。课前预习案复备栏创设情境由人们一日三餐离不开蔬菜,先让学生说一说菜是在哪长的,再说种蔬菜的叔叔伯伯们是怎样买蔬菜的,让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由每天吃蔬菜引出种菜、买菜,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丰富生活经帅:同学们,我们每大的一日二餐需不外疏菜,你们知道我们吃的蔬菜在哪儿长的吗?学生可能会说出:•在农民伯伯的地里长的。・在蔬菜专业产的大棚里长的。•现在有在营养液中长的蔬菜。师:同学们知道这么多关于种蔬菜的事情,你们知道种蔬菜的叔叔、伯伯是用什么办法把种的硫菜卖出的呢?学生可能说出许多,也可能出现不同意见。如:生1:到菜市场自己买。生2:种菜多的可不行,要批发出去,让专门卖菜的人去卖。生3:可以和饭店订合同,卖给饭店。生4:卖给蔬菜批发中心,由批发中心送到需要菜的地方。验,自然引出例题内容。课堂导学案

解决问题1.教师说明种菜专业户的一般做法,再让学生说课本上的问题,然后交流题中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办法,都有一定的可行性,上匕较大的蔬菜种植专业户,由前面的交流一般情况下,都是和蔬菜批发中心签订合同,由批发中心负责销售蔬菜,这样自己就可以专心研究、种植排菜了。我们课本第70页就有一个这样的事情,请同学们了解题中的信息和问题,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市场读一读。学生自主读书,然后交流信息和要解决的题。师:谁来说一说题中是T牛什么事,你了解到哪些情况,要解决什么问题?生1:种蔬菜的张叔叔和蔬菜批发中心签订了合同,约定国庆节前把800千克蔬菜送到批发中心。生2:张叔叔昨天运走了315千克,今天又运走了285千克。张叔叔在想,按约定,还要运多少千克蔬菜?2.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帮助张叔叔解答问题。联系。师:同学们,你们能帮助张叔叔解决这个问题吗?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给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自主解学生自己计算,教师巡视了解计算方法。3.交流学生解答问题的的方法和结果,先说一说怎么样算的,再交流算式和计算结果。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先不说算式。生1:我先算两天一共运了多少千克,315加285等于600,这样算简决问题的空间。便。先交流怎样算的,提高学生生2:我先用800减去昨天运走的,再减去今天运走的。语言总结概括的能力,体会师:好!现在说一说列出的算式和每一步计算求的是什么。(1)先算运走了多少千克。灵活选用方法的意义。

・分步计算:315+285=600(千克)800-600=200(千克)・综合算式800-(315+285)=800-600=200(千克)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用小括号(2)用连减计算・分步计算800-315=485(千克)485-285=200(千克)・综合算式800-315-285=485-285=200(千克)教师板书出两个综合算式。课堂检测案讨论方法1.让学生观察两个综合算式,说一说自己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给学生给学生分析、充分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比较、讨论的空间,再体会同学们观察这两个综合算式,你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算法多样化的同时,培养选学生可能出现以下情况:择简便方法的意识。生1:我用小括号的方法。因为315加285等于600,用甲酸800减600

直接就可以口算,比较简单。生2:连减算式第一步计算800减315等于485,第二步485减285也可以用口算。生3:我认为还是用小括号的方法好。 连减的方法第二步也用口算,但是计算之前是发现不了,这道题主要是数据碰巧了。第三种意见出现了,教师启发或交流。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归纳,提升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2.教师总结发言,指导分析问题和数据,选择解答方法的思路。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归纳,提升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师:在解答需要减去两个数的实际问题时,首先要看能不能口算。如果要减去的两个数的相加是整百数,用小括号把这个数相加括起来,先算这两个数的和比较好。所以,解决问题时,首先要分析题意,了解数据的特点,然后选择合适的解答方法。板书:根据数据特点选择解答方法。板书设计: 连减问题(1)先算运走了多少千克。・分步计算:315+285=600(千克)800-600=200(千克)・综合算式800-(315+285)=800-600=200(千克)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用小括号(2)用连减计算・分步计算800-315=485(千克)

485-285=200(千克)・综合算式800-315-285=485-285=200(千克)作业布置:完成《连减问题 》的练习单。一课一研记录:本课时学习三位数的连减。教材设计了张叔叔“运送蔬菜”的情境,按照约定,张叔叔在国庆节前要把800千克蔬菜送到批发中心。昨天运走315千克,今天又运走285千克,张叔叔还要送多少千克呢?教材选择了两种解答方法。:首先,引导学生观察信息图,了解题中给出的数学信息和问题。接着,组织学习活动,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两种商品是这解答。然后,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鼓励个性化的算法。使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学会练剑的计算方法。课后反思课题不确定现象年级3主备人课前准备两盒彩球(1号盒都是红球,2号盒红球和黄球各若干),每人一张调查表。课时1复备人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推想和熟悉事物的讨论,初步感受生活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过程与方法:能用合适的语言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流想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可以用数学语言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1、重点:通过推想和熟悉事物的讨论,初步感受生活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2、难点:能用合适的语言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流想法。课前预习案复备栏一、谈话引入游戏引入课从孩子们做过什么游戏的话题中引出摸球游戏。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师:同学们你们做过游戏吗?都做过什么游戏?你知道吗?在我们玩过的很多游戏中隐藏着许多数学奥妙呢,大家还记得上学期玩过的摸球游戏吗?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玩,看看你能从中发现什么!兴趣。课堂导学案二、猜想摸球1.出示两盒彩球,引导学生观察了解一个盒中全部是红球,另一个盒子有黄球和红球,然后提出从两个盒子中任意摸出一个球,猜一猜是什么进行有根据的猜想,培养学生数学的球。思考方法,并师: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放着两盒彩球,请同学们看看它们有什么用自己的语不同?言表达自己生:一盒都是红球,另一盒有红色和黄色两种球。的想法2.提出哪个盒子中一定能摸红球,哪个盒子中不一定能摸出红球的问题,让学生用“一定”“不一定”描述猜的结果。在具体事物

师:如果我们闭上眼睛,从两个盒子中任意摸一个球,请同学们猜一中,学会用猜结果会是怎样,为什么?学生猜测,并与同桌交流。定”“不一1号盒子中摸出的肯定是红球,因为里面全是红球。定”描述可在2号盒子中,可能摸出红球,也可能摸出黄球,因为它装有两种球。能性。师:刚才大家指出在1号盒子中摸出的肯定是红球。这个意见还可以用什么说?让学生说,说不全让其他同学补充。师:2号盒子中一定能摸出红球吗?生:不一定。师:请大家用“一定”“不一定”描述一下摸出的结果。・1号盒中一定能摸出红球。・2号盒中不一定能摸出红球。・2号盒中不一定能摸出黄球。3.让学生亲自摸一摸,验证自己的猜想。可让学生先猜,再摸。通过自己的师:大家猜测得对不对呢?现在我们就请几个同学亲自摸一摸。亲身体验来三、不确定现象感受事物的1.出示教材中四幅图,让学生观察。并读一读图下的文字。不确定性。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