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师版_第1页
2018届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师版_第2页
2018届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师版_第3页
2018届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师版_第4页
2018届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届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师版2018东城一模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材料一2017年10月29日,“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在京举办。清华大学教授、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中国科技大学教授、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首席科学家潘建伟,北京大学教授许晨阳分别获得“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中国未来能否回到科学的制高点?对此,施一公说:“中国在过去的两三百年间科学技术没有领先过,一直是受惠于世界科技进步带来的成果。现在的年轻一代应该有危机感,中国的科技水平与国家命运_。”潘建伟表示,量子研究在“二十年前是做梦都不敢想的”。许晨阳称,是时代造就了他今天的成功,“作为年轻的获奖者,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来从事科学研究,在科学中实现自我价值应该成为当代更多年轻人的选择。”当代世界正处于从经济社会向智力社会转变的历史时期。未来社会,科学将作为“社会中轴”起决定性作用。科学在塑造人类思维方式和完善人类理性方面将持续发挥作用。中国要成为世界科学强国,必须进行文化上的推陈出新。这不仅要求对自己的文化传统有自觉意识,还要求进行爱因斯坦所说的“真理的再发现”,即“真理必须一次又一次地被强有力的人物重新加以雕刻,使之适应雕刻家为之工作的那个时代的需要”。(取材于“中国日报网”相关报道)1.填人材料一第2段横线处最恰当的成语是((3分)()A.相辅相成B.不离不弃C.息息相关D.并行不悖2.根据材料一,我们“为之工作的那个时代”最本质的特征是((3分)()A.中国在未来重回科技制高点B.由经济社会向智力社会转型C.自觉认识本民族文化的长处D.对本民族传统文化推陈出新材料二这几个年轻人正在致力于用科技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随着传感器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渐成熟,智能驾驶已经慢慢从“概念化”走向了“实用化”。吴甘沙就瞄准了这个对很多人来说完全陌生的领域,他要颠覆人们对“无人驾驶”的认识,完成一个全天候、全区域、全速度的无人驾驶过程。一辆真正的无人驾驶汽车应该像一个舒适的移动包厢,没有方向盘、刹车、仪表盘,使用者只需“告诉”汽车自己的目的地即可。“无人驾驶”值得所有人期待。试想一下,如果实现了无人驾驶的话,那么车与车、车与路会形成完善的网络。每辆车都会按照特定的次序、特定的速度通行。车辆在十字路口不用等待也不会撞上其他的车。这将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大变革,交通事故及交通拥堵大幅下降,城市的通行效率不断提升。可以想象,未来10到15年,无人驾驶将重构未来的城市,给这个社会带来更多便利,也会解决很多社会问题。最近,全球第一部人工智能配音的纪录片《创新中国》播出,为配音提供技术支持的就是科大讯飞集团。“讯飞超脑”计划的主要负责人魏思,领导着一个被称为“超脑小组”的团队,目标是实现“让机器能听会说、能理解会思考”。魏思带领他的团队在语音识别、语义理解、机器学习等领域取得多项成果,并拿下国际权威比赛的冠军。科大讯飞翻译机操作起来十分简单,只要连接网络,按住蓝色按妞,对着翻译机讲中文,它就可以立刻翻译成英文。按住红色按妞,就能把对方的英文翻译成中文。最神奇的是它还能分辨各种方言,比如东北话“干哈呢”以及河南话“悠弄啥呢”,都能准确地翻译成“Whatareyoudoing"。因为操作简单,所以对小朋友和老年人来说十分便利。魏思和他的团队更希望制造出可以“思考”的翻译机,可以分辫谈话对象细微的表达变化。展望下一个十年,他们表示,“希望我们能触及智能的本质,解开智慧之谜。”很难想象,脚下的土地会和天上的卫星有什么关系,它们的相遇源于一位年轻人。他叫张弓,曾是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大数据专家。两年前,张弓返回中国并意识到中国土地碎片化的问题,希望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驱动中国农业向数据化方向转化,解决中国农业发展的难题。张弓和他的团队表示,“太空和土C.庄子,名周,先秦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主张“知其不可而为之”。D.张衡博学多才,在天文、地理、文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所建树。7.下列对材料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现代科学没有诞生于中国,中国传统科学思想是一种失败的原型。B.虽然中国古代没有一个整体的科学形象,但各学科的思想基础基本一致。C.《灵宪》一书所代表的宇宙观与西方古代宇宙观不谋而合,交相辉映。D.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科技发明与贡献将保证我们永远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8.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试说明中国未来回到科学制高点的条件。(6分)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1.(3分)C2.(3分)B3.(3分)B4.(3分)D5.(2分)B6.(2分)C7.(2分)B8.(6分)①更多的年轻人来从事科学研究②顺应从经济社会向智力社会转变的社会现状③民族文化要推陈出新④用科技影响并改变生活⑤重视研究中国文化传统2018西城一模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材料一刘宗周《<论语>学案》中说:“‘学’字是孔门第一义。”认为对“学而时习之”中“学”的理解是理解本章乃至整个孔子儒学思想的基础。那么,如何理解“学”呢?至少在东汉之前,对“学”通行的解释是“觉”。皇侃认为:“学,觉也,悟也。”这个理解不无道理。但皇侃进一步解释:“言用先王之道,导人情性,使自觉悟。”强调以“先王之道”来对人的性情进行引导;这一过程不是“自觉悟”,而是学习外在的知识,服从外在的训导。这种以“导”为前提的“觉”明显是不彻底的,要达到“自觉悟”,还需要从自身切近处入手,“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来获取对人生、对世界的基本认识。子夏说“君子学以致其道”,在儒家那里,天道和人道是一致的,而“天道远,人道迩”,因此,在学习中,对日常人事的体验是达到“自觉”的相对容易的途径。对“学”的另一种较为常见的解释是“效”,有“效法”之义。“效”的基本方法是诵读记载先贤言行的著作,即“读书”。“学谓读书”是宋明理学著述中常见的观点,不过将“效”只是理解为效法先贤,甚至进一步引申为读书,并将其作为“学”的全部意义,则显得偏狭。因此,有许多学者对以读圣贤书为学的做法提出了批评,激烈的如李贽、颜元自不待说,连一些理学的服膺者也不赞同将学与读书等同起来,明代的郝敬说:“或问:学是诵读否?曰:不废诵读,不倚诵读。”可谓是一种较为中肯的见解。“学”的过程是“说(悦)”的。中国自古就有“十年寒窗苦”“学海无涯苦作舟”等说法,愉悦何来呢?通过前文对“学”字的分析可知,孔子所谓“学”,并非后世科举等功利的目的驱动之下的皓首穷经之“学”,而是将“学”作为完善自身人格、不断实现人生超越的途径。如果将功名利禄当作“学”的目的,并以外在最终结果的获得为幸福,那么作为达到这一幸福结果的代价的“学”的过程,往往是苦的。而如果超越外在的功利目的,将“学”作为自身完善的必由之路,那么“学”一分,便能够自得一分。从目标上说,学无止境;从过程上说,每一点一滴的进步都是结果。快乐便会伴随着对自身每一个细微进步的体会油然而生,至于别人知与不知,都不会影响自己的情绪。(取材于赵清文的相关文章)1.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对“学”的理解关系到对整个孔子儒学思想的理解B.皇侃推崇先王之道,主张以此作为学习的重要内容C.天道和人道是一致的,不过人道比天道更易于把握D.明代的郝敬不赞成诵读圣贤书,他的观点比较合理2.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学习苦乐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学习过程的苦乐与学习的目的有关 B.通过科举获得的功名利禄往往是苦的C.通过学习完善自我的过程令人愉悦 D.自我进步的快乐与别人是否知道无关3.下列加点字词的读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道迩:“迩”读作ěr 意思是“近”B.服膺:“膺”读作yīng 意思是“反对”C.中肯:“中”读作zhōng 意思是“适合”D.皓首穷经:“皓”读作gào 意思是“白”材料二对“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时”字,历来有不同的阐发。宋代理学家谢良佐在解释“时”的意义时说到:“时习者,无时而不习”。从学习做人之道的角度来说,谢氏的说法说明了做人的道理存在于“百姓日用之间”,可以说“道不远人”。要想达到“无终食之间违仁”,就要时时刻刻谨记做人之道,正如曾子的“日三省吾身”。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学”在“时”的规范下,内化成一种心性品质,自然可以达到“三月不违仁”,并进一步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近代的程树德则指出“时”有三种蕴义:“凡学有三时:一就人身中为时,二就年中为时,三就日中为时也。”一就人身中为时者,即注意教育的阶段性。人的身心发展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现代西方心理学家皮亚杰、埃里克森等都对其做了经典的研究。我国先哲的理念虽然没有准确的心理学实验支撑,他们的直觉经验使他们提出了教育的顺序性原则,注重抓住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期,对不同时期的儿童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学记》中的“”,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二就年中为时者,即根据一年中时令的不同调节学习内容。《王制》云:“春、夏学《诗》《乐》,秋、冬学《书》《礼》”,这种学习观反映了我国先民“天人合一”的特殊思维,古人在“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的过程中,发现了天地人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外界自然变化能够引起人体内在情感变化。在这种“外象内感”的思维方式影响下,古人不但强调学习要把握年龄的时机,还要注意学习活动与外界环境的感应关系,把握季节时机。三就日中为时者,就是每一天的学习也要“适时”。上午大脑功能活跃,要安排逻辑性较强的课程;中午学生大脑活动减弱,人开始昏昏欲睡,要安排午休;科学证明傍晚最适合锻炼身体,要安排体育锻炼。(取材于陈祥龙的相关文章)4.根据材料二,下列关于谢良佐的观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学习与日常生活相伴相生 B.学习要时刻不忘做人之道C.学习是天生的心性与品质 D.达到“仁”需要时时学习5.根据材料二,下列对“学而时习之”中“时”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三个月不违背仁德 B.一生中恰当的阶段C.一年中恰当的时令 D.一天中恰当的时辰6.下列在第四段横线上填入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2分)A.时复时,年复年,反复不已,老而无倦B.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难成C.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D.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材料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通常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学问是要大家随时练习它,不也高兴吗?”(南怀瑾《<论语>别裁》)“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杨伯峻《<论语>译注》)这些理解从字面上看是确切的,但再细加思考,则似嫌简单,“学”并不仅仅指需要温习、练习的学问,而“习”也并不只是温习、练习的意思。要理解孔子之学,必须了解“学”的内涵。孔子认为学习内容相当广泛。孔子从小就曾从事多种工作,驾得一手好车,弹得一手好琴,还管理过仓库、畜牧,孔子对入门弟子的教育即是从技能开始,内容是“六艺”(御、射、书、数、礼、乐)。孔子一生对《诗》《书》《礼》《乐》《春秋》《易》进行了系统的学习、整理和研究,并以它们为教材。孔子很重视思想伦理道德方面的教育,提出了“仁”这一儒学核心思想。孔子还十分关心社会政治现实,指导学生如何从政。“习”与“学”息息相关,有“实习、实践”的意思。孔子十分重视实践,以是否见于行动,来确定其是否为“学”或“好学”。技能需要练习,而思想伦理与政治理念则非实习、实践不可。孔子教导学生:“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强调的就是实践、躬行。把“习”理解为“温习”,是从书本知识的教学方面分析;把“习”理解为“练习”,是从知识、技能的可操作性上解释;把“习”理解为“实习、实践”,乃是从孔子教育观、政治思想观着眼,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道德实践和社会实践,是“行”孔子之“道”,这一理解,应该较为契合孔子学说。学之习之,知之行之,这一学习理论也开了中国教育史知行论之先河。目前,教育注重书本知识、技能的掌握,而对贴近社会生活的道德礼义的规范和实践不够重视,孔子的这一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先学做人,再学文章,强调学而习、知后行,是孔子教学的成功之处,提示我们在政治思想教育中必须联系生活实际,切忌空谈。(取材于朱依群的相关文章)7.根据材料三,下列关于“学”“习”的说法,不A.将“学”“习”解释为“学问”“练习”完全错误B.孔子本人多才多艺,学能致用,是“学”的典范C.孔子的教育观、政治思想观重视道德和社会实践D.教育要重视“学”“习”联系,“知”“行”结合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所蕴含的教育思想,可以概括为哪几个方面?请根据上面三则材料简要说明。(6分)一、(24分)1.(3分)D2.(3分)B3.(3分)A4.C(3分)5.(2分)A6.(2分)B7.(2分)A8.(6分)【答案示例】=1\*GB3①在学习途径和方法方面要强调学习者的自我觉悟,注意体验日常人事,注重实践,注意读书。=2\*GB3②在学习目的方面要超越功利,着眼于自身人格的完善、人生的超越。=3\*GB3③在学习时间和时机方面要提倡时时学习、适时学习。=4\*GB3④在学习内容方面要广泛,不局限于书本。【评分参考】要点=1\*GB3①、=3\*GB3③各2分,要点=2\*GB3②、=4\*GB3④各1分,意思对即可。2018海淀一模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材料一北京是世界文化名都,它众多的文化古迹,一直吸引着世人的目光。其实,北京的自然遗产,特别是植物多样性,也是世界其它名都难以相比的。《北京植物志》(1992年第3版),共收入维管植物169科,898属,2088种。北京作为都城有两千余年的历史,由于人口聚集,周围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现有的植物区系和植物群落,与两千年前相比已有很大的不同。目前,距离城区较远的山区破坏程度较轻,植物种类保存较多,如房山上方山,门头沟东灵山和百花山,延庆松山,怀柔喇叭沟门和云蒙山,密云雾灵山,对这些地区应加以特别的保护。北京在气候上处于暖温带向中温带的过渡,在自然地理上处于黄土高原向海河平原的过渡。这里既是许多暖温带植物以及具热带亲缘的喜温暖的植物分布的北界,也是中温带东北南部许多植物分布的南界。目前在低山平原地区仍可找到大量具热带、亚热带亲缘成分的植物。多种落叶阔叶灌丛成片地出现是目前北京山地植物多样性的特色。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无论溪边或旱坡,都出现了多种落叶阔叶灌丛,这在其它地方很少见到。而京西和京北山区的突出特点是,在海拔1600米以上的山顶或近顶的“夷平面”上,分布着以多种杂类草为主的亚高山草甸。亚高山草甸野生草木花卉繁多,不同的时序,不同植物开着不同颜色的花,花色交映,五彩缤纷。如东灵山和百花山,都有大量可供观赏的花卉,仅百花山中观赏植物就有300余种。古籍记载:“无名花草,遍山取妍,三时不绝,故为百花山。”其中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金莲花尤其引人注意。北京植物区系中有一定数量的种类已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名录。北京是我国政治、文化等中心,生产和生活给环境带来了较大压力,而交流频繁也给外来植物的入侵带来了便利。这不仅对农业生产造成损害,还直接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很大程度上起源于生物及其环境的多样性,因此北京在保护好文化遗产之外,保护好独特的自然遗产,意义重大。(取材于陈昌笃、林文棋《北京的珍贵自然遗产——植物多样性》)1.根据材料一,下列不能说明北京的植物具有多样性的一项是(2分)A.《北京植物志》共收入维管植物2088种B.多种落叶阔叶灌丛成片地出现C.京西京北亚高山草甸野生草木花卉繁多D.交流频繁带来了大量外来植物2.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北京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因其多样性一直吸引着世人的目光B.植物多样性受到破坏,与北京在历史上长期作为都城有关系C.北京气候和自然地理的过渡性特点为植物多样性提供了条件D.东灵山和百花山上面分布着以多种杂类草为主的亚高山草甸材料二北京四合院的绿化,是千百年来人们根据北京的自然地理气候和文化背景逐渐形成的,颇具特色。北京四合院的绿化树木,多数属于“春华秋实”型。这些树木春天开花,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享受浓浓的春意;秋天结果,身在院内便可得到桃李之利。夏季炎炎时还可以乘凉。北京四合院院外的大门和倒座房处,常常种植高大的落叶乔木,旧时以槐树、榆树为主。槐树木质坚硬而有弹性,能够做船舶、车辆和器具,槐花、槐实和槐树的根皮都是药物,花还可做黄色染料。槐树的种植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渊源。周代朝廷在外朝种三槐、九棘,公卿大夫分坐其下,以定三公九卿之位,后来便以“槐棘”喻指三公九卿之住。北京四合院继承了这种传统,明、清时期民宅中广泛种植槐树,以表达____。榆树树龄长,木材纹理直,有多种用途。它翅果的形状很像古代的铜钱,故称榆钱,与“余钱”谐音,寓意富足。旧时北京人经常将其做成“榆钱糊饼”等食物,在青黄不接的时候,这些食物尤其受到人们的喜爱。海棠多栽种在正房前,或在正堂的东、西次间前对称种植。《诗经·小雅》中的《常棣》篇是歌咏兄弟亲情的,“常棣”也作“棠棣”,四合院种植海棠,便有了兄弟和睦的寓意。海棠花花姿潇洒,艳而不俗;海棠果粉粉红红,酸甜可口。至今,北京的很多四合院内还种有海棠。西城区李大钊的旧居内植有海棠,后海北沿宋庆龄故居内的西府海棠,已有一百多年的树龄了。周恩来总理生前也非常喜爱海棠。紫藤是北京四合院的又一种特色绿化植物。李白曾在《紫藤树》中赞美道:“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密叶隐歌鸟,香风留美人。”历史上生活在北京的文人也爱紫藤。紫藤大多种植在里院书房前。春季,紫花似蝶,赏花闻香;夏日,棚下乘凉,心旷神怡。海柏胡同的朱彝尊故居内原有两株紫藤垂窗,故书房名为“紫藤书屋”。鲁迅先生在北京的居所,因院内有一棵古藤,所以小院名为“藤花馆”。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由于对传统四合院的绿化认识不够,人们在新建和翻修四合院时抛弃了传统,甚至将旧有的绿化植物拔除而别栽新种。这种文化的断链令人惋惜和遗憾。(取材于李卫伟《北京四合院的庭院绿化和私家园林》)3.下列填人材料二横线处的语句,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对历史的尊重和对传统礼制的坚守B.对后代的希冀和对富贵生活的向往C.对权位的宣示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D.对权贵的不屑和对平等生活的追求4.根据材料二,下列不属于北京四合院树木绿化特色的一项是(2分)A.多数属于春华秋实类B.都是高大的落叶型乔木C.种植位置与树种相关D.兼有实用性和文化内涵5.材料二中关于紫藤带给人们的感受,如果用诗句来形容,下列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绿蔓裱阴紫袖低,客来留坐小堂西。(许浑《紫藤》)B.绿树村边停醉帽,紫藤架底倚胡床。(陆游《自上灶过陶山》)C.紫藤附暖应生地,苍柏凌空欲到天。(赵师秀《题方兴化茔舍》)D.四座风香春几许,庭前十丈紫藤花。(老舍《赠北京晋阳饭庄》)材料三“这叫小叶朴,原本在北京广泛分布。周口店北京猿人遗迹发掘的时候,柴火堆里就有小叶朴的种子。可是现在,北京城里几乎找不到了,圆明园内也就仅存这三棵。”舒志刚仰头望着圆明园内三棵紧挨着的高大乔木说道。这位高瘦的老人是植物专家。2000年前后,舒志刚用三年时间,编撰了专门记录北京野花野草的《城市野花草》。寻觅野花草的过程,让舒志刚大为吃惊,《北京植物志》中标注为“常见”和“极常见”的数百种植物,在2000年前后已经有超过100种变得很罕见。舒志刚说,这三棵小叶朴是纯野生的。“当年,北京猿人就用这种野生树木的树枝生火,在周口店的山洞里取暖、做饭。”每次看到这种古老的树种,舒志刚都觉得在跟历史对话。中科院有一个数据,北京城从外环向内环,每向市中心靠近5公里就减少1个物种。随着北京城市化步伐的加快,野花草的生长土壤日渐稀少,物种多样性受到威胁。“很多不起眼的野花草,其实都有其存在的意义。”舒志刚说,圆明园土路边一棵普通的黄花蒿,其实是屠呦呦提炼青蒿素的重要材料。一簇荆条,不但在成语故事“负荆请罪”中出现,还提供药材和花蜜。无论是锦鸡儿、小叶朴、黄花蒿,还是牻牛苗、田旋花,北京本土植物都有这样的特性:耐寒耐旱,适应性强。只要没有遭受人为破坏,就能顽强生存。“它们在北京呆了几十万年,对这里的环境最适应,几乎不需要养护成本,而且很多野花非常漂亮。”舒志刚讲了一个充满希望的故事。紫竹院的草坪上,曾经有一小片旋覆花,这是一种野花。按园林管理的一般要求,园林工人总去清理,但是总也清理不完。一年初夏,管理人员发现,草坪里点缀几朵野花赏心悦目,于是就保留了下来。现在在紫竹院,游人面对的不再是单调的绿色草坪。本地的野花草被清理,引进的外来物种又水土不服,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养护。有时候,清理本地植物还给外来物种入侵提供了便利。舒志刚说:“我们的园林管理别忘了多给野生植物、动物留一些空间,尤其是一些本地土生、带有我们历史烙印的动植物。”(取材于孙毅《百余种北京野生植物正在消失》)6.根据材料三,下列对小叶朴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目前北京只有圆明园内存活三棵B.是北京本土的野生植物C.对于北京猿人的生活有着重要作用D.人为因素使其消失殆尽7.根据材料三,下列对北京野花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些种类有药用或食用价值B.耐寒、耐旱,适应北京气候C.绿化城市时养护成本低D.阻止了外来物种的入侵8.保护北京本土植物有哪些文化意义?为保护北京本土植物,应该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请根据上面三则材料概括回答。(6分)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1.(2分)D2.(3分)A3.(3分)B4.(2分)B5.(3分)C6.(3分)A7.(2分)D8.(6分)参考答案:第一问:保护北京本土植物,可以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可以使本土的特色文化传承下去(或“不发生断裂”),可以使人们在生活中感知历史、与历史对话(或“保存了与历史直接对话的媒介”)。【评分标准】每点1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第二问:植物多样性方面:对植物种类保存较多的山区,有关部门应进行特别的保护。四合院绿化方面:要提高传统绿化形式在文化价值上的认识,并且加以传承。城市化发展方面:园林部门要更新绿化观念,注意给本土植物留出生存空间。【评分标准】每点1分,共3分。其它答案视合理程度给分。2018朝阳一模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材料一丝绸之路的概念自19世纪末提出之后,就成为东西方交通的代名词。许多研究者认为,陆上中西交通可能很早就存在,在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之前,欧亚大陆东西方之间在农作物和家畜方面就已经有了交流。东方的粟通过今天的新疆等地传入西方,而驯马、小麦等从西方传入中国,重要的传播路线就是后来所称的丝绸之路。公元前2世纪,汉武帝出于消弭匈奴军事威胁、谋求和平发展的目的,派张骞出使西域,从此诞生了真正意义上的丝绸之路。这条丝绸之路是沟通长安和罗马,横贯亚、非、欧的贸易通道和文化走廊。自开通西域后,汉朝在这里设立了西域都护府、西域长史府等行政管理机构,护卫中华帝国与域外的交往。唐代有以安西大都护为核心的“安西四镇”等军政建置,还在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城修筑城堡。这些措施对于保护中西陆路交通、保障经济利益、巩固西北边防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丝绸之路上长期的商贸往来、频繁的出使求法,极大地丰富了中原人们的物质与精神生活,使人们接触到异国的生产方式、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以及语言、服饰、艺术等,“胡帽”“胡乐”“胡旋舞”等曾在长安盛极一时。中外文化的交流也造就了中原人们宽广的视野和包容的心态。丝绸之路还促进了沿途各国的人口增长,以及商业、医药、手工业及畜牧业的繁荣发展。中华古老的文明、繁盛的都市、广阔的疆域,吸引了众多周边国家前来朝觐、学习。当时的长安已成为照亮西方的国际性大都市。中华文明得到广远的传播,故而有学者称这条丝绸之路为文化“大动脉”。丝绸之路的发展以唐代中期的安史之乱为分水岭,在此之后,西北陆路长期受阻。明朝永乐之后,中国在西北方向采取守势,退入嘉峪关自保,丝绸之路至此彻底衰落。当然,这期间奥斯曼帝国的崛起,阻断了东西方的交通,使丝绸之路不再像以前那样畅通了。(取材于肖小勇、傅梦孜、高建新的相关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西方交流早于张骞开通西域时期B.汉唐政府重视丝绸之路有军事目的C.包容的心态造就了中外文化的交流D.丝绸之路使中华文明得到广远传播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丝绸之路兴衰的原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它的兴盛与国家政治密切相关B.安史之乱是其衰落的根本原因C.明朝西域政策与汉唐不尽相同D.它的衰落与奥斯曼的崛起有关3.根据材料一,下列诗句不能体现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一项是(2分)A.西方有六国,国国愿来宾。B.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C.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蕃王能汉语。D.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材料二丝绸之路还有一条海上通道。一般认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发展于唐宋、兴盛于元明,明朝中后期至清朝,国家实行海禁政策导致其逐渐衰弱。“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衰受多种时代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航海技术。汉代中国人之所以能踏开“海上丝绸之路”,关键在于掌握了帆舵配合的季风航海术。到了隋唐,随着中外交往的繁盛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国的航海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当时航海者的远洋地文知识和具有航路指南性质的记载都更加丰富,对远洋季风规律的掌握与应用,也愈趋娴熟。宋元发达的航海技术,促进“海上丝绸之路”进入繁荣发展阶段。宋元航海术最重要的突破体现在全天候磁罗盘导航和大洋天文定位技术方面。随着航迹推算对测向定量化的要求,单纯的“揆南北”的“指南浮针”与由天干、地支组成的二十四向方位盘组合起来,演进成“磁罗盘”。在此基础上,又出现了从一地航行到另一地的转向针位点集合技术,形成了“定向行船”所依赖的航路指南。海员们还掌握了通过观测天体(特别是北极星)的高度,来判定船的地理位置(主要是南北位移)的天文定位技术,从而使航迹推算的船位误差得到了关键性的修正。明初,郑和航海术将“海上丝绸之路”推进到一个空前辉煌的历史阶段,出现了举世闻名的郑和船队七下西洋的盛景。郑和航海术主要体现在集航用海图与航路指南于一身的《郑和航海图》上。《郑和航海图》不但对广大西太平洋与北印度洋航区标注了具体的地理位置,还对沿途景物进行了写实性的描绘,而且对沿途的导航物与碍航物,如山峰、岛屿、浅滩、礁岩、港口等进行了标识。图中还出现了具有航迹推算与修正技术意义的针路系统,并吸收运用了其他航海者的先进仪器与导航方法,将之与中国传统的量天尺观测技术结合,形成了中西合璧的横渡印度洋的过洋牵星系统。(取材于孙光圻的相关文章)4.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中出现的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材料一的“消弭”:“弭”的读音为míB.材料二的“娴熟”:“娴”为形声字,从女,闲声C.材料二的“揆南北”:“揆”在文中是测定(方向)的意思D.材料二的“天干、地支”:“天干、地支”此处用来表示方位5.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汉代航海者已经掌握了帆舵配合的季风航海术B.隋唐时期,具有航路指南性质的记载更加丰富C.宋元时期,航迹推算的船位误差得到关键性修正D.明朝郑和的过洋牵星系统是中国传统技术的结晶6.根据材料二,下列不属于影响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因素的一项是(2分)A.国家海禁政策B.认识自然水平C.天体星辰星座D.航海导航技术材料三“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是我国继承和发扬古丝绸之路精神,结合时代背景和世界大趋势,提出的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它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合作原则,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创造了一种新型国际合作模式。“一带一路”涉及世界60多个国家,44亿人口,GDP规模超过21万亿美元,建立了以广大发展中国家为主体的世界性新兴大市场。2017年,我国“一带一路”建设进入全面务实合作的新阶段,取得明显成效。贸易投资合作继续深化。2017年,我国与沿线国家贸易额达7.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8%,增速高于全国外贸增速3.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4.3万亿元人民币,增长12.1%,进口3.1万亿元人民币,增长26.8%;我国企业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144亿美元,在沿线国家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1443亿美元,同比增长14.5%。重大项目扎实推进。东非铁路网起始段肯尼亚蒙内铁路竣工通车,中老铁路首条隧道全线贯通,中泰铁路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匈塞铁路、卡拉奇高速公路等项目进展顺利。中国——白俄罗斯工业园、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等成为“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的典范。自贸区建设取得突破。我国与格鲁吉亚、马尔代夫签署自贸协定,与摩尔多瓦、毛里求斯正式启动自贸协定谈判,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取得积极进展。对外援助效应提升。我国启动“共筑援助之桥,畅通‘一带一路’”行动,落实了多项重大援助举措,积极为沿线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开办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举办专题培训班,帮助受援国增强自主发展能力。“一带一路”建设不仅助推中国梦的实现,还助力沿线国家实现现代化,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一带一路”合作所产生的辐射效应,必将超越某一国家、某一区域,对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造成深刻影响。(取材于高峰、王晓易的相关文章)7.根据材料三,下列对“一带一路”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继承发扬了古丝绸之路精神B.广大发达国家是合作的主体C.有助于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D.产生了多个方面的辐射效应8.丝绸之路和“一带一路”为世界发展贡献了哪些中国智慧,请根据上述三则材料,简要概括。(6分)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1.(3分)C2.(3分)B3.(2分)D4.(2分)A(“弭”的读音为mǐ)5.(3分)D6.(2分)C7.(3分)B8.(6分)(评分标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古代中国创造了陆上丝绸之路,打通了中国与西方的沟通,传播了中华文明;古代中国还创造了“海上丝绸之路”,推进了航海技术的发展;今天的中国创造了“一带一路”新型国际合作模式(或:建立了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体的世界性新兴大市场)2018丰台一模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材料一新媒介素养的产生与新媒介的出现及快速发展密不可分。所以,新媒介素养的内涵首先涉及的是使用者对新媒介的认知问题。传统媒体无法摆脱的资本和权威,在新媒体时代同样存在,只是以相对民主的形态隐蔽地存在着。表面上公众自由地操纵手中的媒介,但其注意力却常常成为两大传统权力逻辑的俘虏:资本利益驱使商家借助网络炒作大发横财,权威对信息的控制也依然存在。此外,新传播技术产生了海量信息,一般的信息难以吸引眼球,而耸人听闻、极度反常和超级娱乐才能引起注意,造成“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后果。当对信息的选择成为一种“风险”和“赌注”时,公众自身能力的全面提高就显得十分重要。新媒介需要培养这样的一批使用者,他们能够时刻警醒:所有经过媒介传播的内容都是高度选择和组织的结果;能够冷静选择,拒绝诱惑;能够超然于信息文本之外,多方求证,不盲从盲信。“媒介即讯息”,原创媒介理论家麦克卢汉的这一命题提醒我们,对媒介形式本身的掌握也是对信息内容的掌握。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传播革命,要求大众既要掌握这种新的信息工具的操作、使用和维护的技能,也要具备利用信息资源的技能,即能从浩瀚的信息海洋中定位自己的价值取向,通过检索、鉴别、使用信息来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新媒介的发展,尤其是web2.0技术取代webl.O后,个人媒体蛾起,数字化技术、交互技术对大众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媒体时代会看、会读乃至会批判这些媒介素养已经不能适应新的传播技术,因为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界限已经含混不清,以往的“受众”成为匿名的“无冕之王”,他们不仅仅要求具备信息接受技能,更要懂得如何利用这种技能传播自己的声音和思想。对新传播技术的掌握,是新媒介素养的第一步,但并不意味着技术就能发生正向的效应。网络舆情复杂多变,其中理性和情绪化表达相互交织,并常因后者的泛滥而影响技术民主潜能的发挥。理性声音消沉的社会后果极为严重,如果任由非理性言论自由发展而不加以引导和控制,势必会导致社会舆论的混乱。新媒介素养应将理性交往作为一种基本素养普及至每一个公民,使这些可能的新媒介使用者具备一种平和的心态、冷静的态度、批判的视角和容纳异见的胸怀回归理性的讨论。(取材于茵必峰、陈夏蕊等的相关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新媒介素养”的一项是(2分) A. 能正确认知新媒介,并时刻保持警醒,冷静选择B.会操作新媒介工具,能利用相关的信息解决问题C. 阅读、鉴别信息,会使用新媒介表达、传播思想D. 理性和情绪化表达相互交织,能够引导网络舆情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新媒介”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D分)A. 新媒介能够发挥技术民主的优势与潜能,从而摆脱资本与权威的影响B. 新媒介发展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对使用者的信息技术水平有高要求C. 新媒介要求受众具有更高的媒介能力:既能接收信息,也能传播信息D. 新媒介产生的海量信息中,非理性言论自由泛滥,易让受众产生误判材料二在网络媒体中,人们可以更自主地选择、更自由地表达、更主动地参与信息传播,进而实现具体的信息权利。从这个意义上说,理想化的网络媒体有助于社会个体自我价值的实现、社会资本的增值,有助于人们参与公共事务、提升社会影响力。但现实中的网络媒体要远比其理想化图景复杂,网络新闻伦理失范现象时有发生。网络媒体难以摆脱商业利益的制约,一些运营单位为追求转參量、社会轰动效应及其背后的利润,不惜沦为“标题党”“狗仔队”,大量传播未经,别、核实的信息。网络媒体中,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往往被混淆,大量揭秘性传播、透露个人信息的无意识传播,乃至“人肉搜索”的攻击性传播屡见不鲜。此外,网络信息的“海量性”和信息发布的“匿名性”,使信息的真实性难以考证;而信息传播的“迅速性”和“广泛性”,也使得网络成为蓄意捏造歪曲事实、诽谤他人、制造混乱的沃土,一些网友仅仅会因为意见相左就互相谩骂攻击。这些行为正在影响网络舆论的健康发展,也违背了媒介伦理非暴力和最小伤害的基本原则。媒介伦理经过理论和实践百佘年的发展,已经建立了一套相当成熟的操作规范。仅在公民私权的保护方面,匿名处理、信源多样平衡、保护弱者等具体报道方法已经为专业传播者所采纳和运用。对于当下屡屡突破道德底线乃至违反法律法规的失范行为,媒介伦理的相关原则、规范和方法给公民传播者以借鉴。(取材于冯若谷、钱明芳等的相关文章)3.下列对材料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网络信息传播能成为获取利益的一种手段B. 网络传播的信息都能产生社会轰动性效应C. 网络信息匿名发布,信息真实性难以考证D. 网络信息传播迅速广泛,伦理失范常发生4.下列加点字词的读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 转载: “载”读作zài 意思是“刊登”B. 甄别: “甄”读作zhēn 意思是“审查”C. 混淆: “淆”读作yáo 意思是“错杂”D. 谩骂: “谩”读作màn 意思是“蒙蔽”5. 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链接材料”中媒介伦理失范的原因。(5分)【链接材料】电影《搜索》简介:叶兰秋被诊断出癌症,精神恍惚的她在公车上拒绝给老人让座而引发争执。此事被电视台记者刻意报道、追踪和引导,成为社会热点事件。随后叶兰秋遭到网友的“人肉搜索”,个人隐私被公之于众,人们竞相转载、丑化,甚至谩骂、攻击,最终叶兰秋不堪重压,自杀身亡。材料三据媒体报道,在2017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首场主题日活动中,中央网信办网络安全协调局相关负责人提到,截至6月份,我国的网民规模已经达到7.51亿,其中青少年网民已达到2.77亿。此外,伴随技术的发展和电子设备的普及,我国网民不仅数量持续增长,且越来越呈现低龄化趋势。青少年网民占整体网民数已逾三分之一,意味着不只是网络安全需要加以重视,与互联网有关的信息传播规范、网络礼仪等也需要学校和相关社会机构不断跟进。加上网络消费渐成风潮,无现金社会在许多城市成为现实,如果不建立科学的媒介教育体系,任由青少年自己摸索、自由使用各种新媒介,势必带来诸如网络安全事故、造谣传谣、网络欺凌、网络骂战等令人忧思的乱象。青少年能熟练使用新媒介,不等于他们天然具有科学、理性的媒介认知,不等于他们有较高的媒介素养;青少年接受新事物能力强也不代表他们不需要媒介教育。相反,当下的青少年比以往更需要拥有媒介素养,更需要具有批判思考、借助多种媒介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青少年要有能力区分哪些是谬误哪些是真理、哪些是搞笑哪些是违规,而这需要借助成体系、有特色的媒介教育。其实,媒介教育是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庇护所,不只是为了学习设置密码、打字上网、下载视频、安装软件等技能,而是作为一种跟听说读写一样的基本素养;让青少年看到各种媒介的技术特征和传播特点,意识到媒介环境的复杂性、媒介信息背后的多元利益主体,不断反思个人与媒介之间的关系,时刻体察自己在媒介产业链中的位置。从国外的经验来看,营造关注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非常重要。媒体人可以走进中小学,帮助学生们更多地了解媒介组织运作、生产流程;学生也可以担任“小记者”“小主持人”,参与媒介产品的制作,消除他们对媒介的距离感,为理性媒介消费、媒介批判奠定基础。现代化的公民是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在新媒介高速发展的今天,是否具有较高的媒介素养是衡量民众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准。(取材于张贵勇、李艳等的相关文章)6. 下列为材料三拟写的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 我国媒介素养教育发展现状 B.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途径C.媒介教育应成青少年必修课 D.新媒体时代更需要媒介素养7.根据材料三,下列不辱f“媒介教育”目的的一项是(2分)A. 规范网络信息传播减少网络乱象发生B. 发动学校社会跟进构建媒介教育体系C. 理性地认知新媒介强化网络信息安全D. 加强媒介消费理性提高批判思考能力8. 结合三则材料,谈谈新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6分)2018石景山一模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材料一中华武术博大精深,但是长期以来武术的概念却未能定性,我们或可从概念的变化中对其发展历史窥见一斑。“武”的本义,泛指与武力、军事或技击有关的事物。《礼记》上记载:“孟冬之月,天子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这里的“武”就是指习练射箭、驾御战车等战斗技能。到了春秋早期,“武”与“文”相对应,专指军事活动。《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摄相事,曰:“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古者诸侯出疆,必具官以从。请具左右司马。”到了春秋末年,受到诸子百家思想及伦理观念的影响,“武”被释义为“止戈为武”。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记载:“夫武,定功戢兵。故止戈为武。”而实际上,“止戈为武”只能是一种理想的和谐状态,要想威慑敌人或制止敌人的武力,必先建立强大的军事武备基础。

“术”有道路、方法和技艺的含义。《说文解字》载:“术,邑中道也。”这里“术”的意思是道路。苏轼《教战守》记载:“役民三司盗者,授以击刺之术。”这里“术”的意思是方法和技艺。“武”与“术”并联使用,最早见于南朝颜延之的《皇太子释奠会作》中的“偃闭武术,阐扬文令。庶士倾风,万流仰镜。”其中的“武术”与军事技击相关,与“射御”“角力”等词语意思相近。汉代以后,与武术相关的“武艺”一词开始出现,并被广泛使用。民国时期,武术曾一度被称之为“国术”,并成立了中央国术馆,以发扬中华武术。新中国成立之后,与武艺有关的“打拳”“使棒”等技艺统称为“武术”,与武术相关的称谓还有“功夫”。由“武术”一词的发展历史可知,武术的本质涵义在于技击性。(取材于刘巧芳、牛炎涛、姚亚行等的相关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武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指习射箭、御战车等战斗技能。

B.与“文”相对,专指军事活动。C.其本质是制止暴力,追求和谐。

D.“国术”“功夫”是武术的别称。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窥见一斑:“窥”读作kuì,意思是“看见”。B.角力:“角”读作jio,意思是“竞争”。C.偃闭武术:“偃”读作yn,意思是“倒下”。D.庶士倾风:“倾”读作qng,意思是“向往”。

3.“武”是会意字,由“止”“戈”两部分组成,其本义与武力、军事或技击有关。下面不全是会意字的一项是(2分)A.从

B.近

C.明

D.休

淼材料二中华武术虽然是世界上诸多搏击术中的一种,但其本身已升华为一种艺术形式。武术的招式名称最容易让人眼前一亮,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含蓄与智慧。武松醉打蒋门神用的是戳脚(一种北派拳术)中的“玉环步、鸳鸯脚”。《水浒传》的读者可能没见过这招,但应该能想象出杨贵妃雍容华贵的行姿,也应该知道鸳鸯成双,随即能想到是双脚连环踢出的意思,于是这一招就通过短短六个字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武术套路是最富有艺术美感的。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中描述的“舞剑器”这种舞武除具备技击含义外,本身就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演练者先放慢速度,凝如泰山,安若处子,外示安逸,又在电光石火之间,动若脱兔,舞出令人眼花缭乱的动作。以慢来衬快,则快者更快;以快来衬慢,则慢者更慢。这是一种对立统一,正如《道德经》中所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也正是武术套路审美价值的奥秘所在。武术套路除了能使欣赏者产生美的感受,也能使操练者的身心获得极大的愉悦感。高水平的习武者在练习前,往往花一段时间凝神静气,当心神不受外界干扰时,才开始演练。时间推移,招式频出,他也渐入佳境,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演练的动作上,最终达到庄子所谓“指与物化而不以心稽”的物我两忘的境界。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和其他传统文化的关系表现在融合性上。在原始社会时期,武术就和舞蹈相结合产生了舞武;京剧将武术吸纳入表演,“唱念做打”中的“打”就是武术;“草圣”张旭在看了公孙大娘舞剑后悟出了草书的笔法;大画家吴道子请裴将军舞剑以助壮气……

文学与武术的结合可谓天衣无缝。一方面,武术本身所具有的艺术美感给予文学创作以题材和灵感,另一方面文学天马行空的想象给予武术以广阔的发展空间。前文所提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是比较写实的武术文学,而司马迁的《史记·游侠列传》可以说是武侠小说的滥觞,后来的《水浒传》以及有清一代的侠义公案小说,再到以金庸、古龙的作品为代表的新派武侠小说,都为中国人编织着纷繁的武侠之梦。(取材于陈俊炜、田洪森等的相关文章)4.根据材料二,下列对武术的艺术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具有华贵感

B.具有观赏性

C.能愉悦身心

D.能启发灵感5.对下列词语在材料二中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电光石火:形容舞武的演练者在危急情势下反应迅速。B.奇葩:比喻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奇特而美丽的事物。C.天衣无缝:比喻文学与武术相互融合,相得益彰。D.滥觞:意指《史记·游侠列传》是武侠小说的起源、发端。6.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诗句不能表现武术特点的一项是(2分)A.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屈原《国殇》)B.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曹植《白马篇》)C.剑舞跃游电,随风萦且回。

(颜真卿《裴将军诗》)D.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材料三武术十分重视武德,素有“习武先习德”的说法。武德的形成是传统儒家思想和古代社会道德标准共同演绎的结果,习武者要先具备武术道德修养,才能练习武术。在武术文化传承的各个历史时期,各武术流派都有其独特的武德标准和行为规范,以约束习武者的行为。除暴安良、尊师重道、见义勇为等武德已传承至今。武术受到了传统哲学文化多方面的影响。以太极拳为例,太极拳动作缓慢,注重内在修为,其最大特征就是以柔克刚,这即是在道家道法自然的思想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太极拳功法要求“以意领气”“以气运身”,即习练太极拳功法时要先用意,再行气,而后身体动。在习练功法时注重季节、时辰的选择,习武者针对经络运行选择相应的时辰,练习相应的功法。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正是练习太极拳的核心思想。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在武术理论中将习武者的外在运动和内在修为统一为一个整体,习武者不但要外练筋骨,还要运气通脉增加内功修为,外练一定要以内练作为基础,否则就会外强中干。阴阳理论对武术的影响同样深远,阴阳学说论述了拳术练习过程中动作的相互转换,极大地丰富了武术拳理。如身体重心的虚实相互转换、动静相互结合、双掌前后正反相互转变等,这些都是阴阳学说在拳术中的具体体现。为保护我国传统武术,2006年,国务院批准将少林功夫、武当武术、太极拳、沧州武术列入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已有32种武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受西方思想影响,现代武术的发展更加注重体现其自身的体育属性。例如,武术被列为北京奥运会的表演赛事,此外很多地方还定期举办武术比赛。尽管发展武术的体育属性可以提高武术的知名度,增加武术的商业性,但也很容易导致文化空巢现象,即传统文化只保留了物质内容,而文化思想观念的传播出现断层。如果不注重武术文化的发展,武术终将成为体操式的竞技运动项目。(取材于邱长文、原敏芳等的相关文章)7.下列现象不能体现材料三所述武术文化内涵的一项是(2分)A.武术对练开始前和结束后须行“拳礼”,表示谦虚礼让。B.为抵御外来侵略,霍元甲于1910年在上海创办“精武体育会”。C.八卦掌取意于《易经》,把八卦掌法的无穷变化看成是有规律的。D.融入了传统武术元素的短片《功守道》在天猫“双11”晚会亮相。8.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武术需要我们加强理解与传承。今后对中华武术我们应该传承什么?在传承中需要注意什么?请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加以概括。(6分)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1.C

2.D

3.B

4.A

5.A

6.A

7.D8.【答案要点】传承:传承技艺。传承武德。传承艺术美。传承哲学思想。注意:传承技艺应以强身健体为宗旨,切忌暴力行为。发展体育属性、商业性要适度,注重保留文化性。政府在扶持保护传统武术中要发挥主导作用。【评分标准】答出1点得1分,最多得6分。2018房山一模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材料一近年来,知识付费平台在互联网上骤然出现,有些平台迅速累积起成千上万的用户。这不禁让人感叹:知识终于值钱了。目前,知识付费主要包括两种模式:第一种是某些平台花钱请一些“答主”,聚拢人气和流量,接下来才会考虑向用户收费的问题;第二种是创建类似“得到”、“小密圈”这样的付费专栏,专栏创建者和用户之间直接建立金钱协议关系。经济学者薛兆丰的专栏卖出了20万份,他可以说是知识人里面的富翁了。“知识付费”的核心就是花钱获得阅读特权。某APP平台中的听书服务,受众群很大。一本书有20万字,先找人整理一个5000字的干货,再制作成语音放在平台上。你听一本书,只需要花一元钱和半小时的时间,因此,朋友圈突然就有了一些一年“读”200本书的人。但是,不管你是听很多书,还是追随薛兆丰这样的名家,阅读一年的专栏,你获得的都不是整体性知识,而是一堆“知识”的碎片。比如,薛兆丰会根据一些热点问题,做出经济学的解读,但那并不是经济学本身。如果你要真的提升自己的经济学知识,还必须自己下功夫获得。因为,对一个人来说,不在于你是否拥有丰富的知识,关键是你是否构建了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人有了知识体系,就能获得一个思考的支点,此后,你只需要不断延展它、丰富它。那些比你厉害的人,很有可能是知识体系更合理。恰恰在构筑知识体系上,“知识付费”是很无力的。过于追随一个人的“专栏”,容易成为他思想的应声虫;而大量听书的梗概的人,也不可能获得真正的干货。这些碎片化的知识还会转瞬即逝。这也是很多人的体会:付费听了一年书,回头想想自己却并没有记住什么,生活和对世界的认识,也都没有什么变化。1.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知识付费主要有两种模式,第三段中的“听书”属于第二种B.采用“知识付费”的办法,可以节约时间成本降低经济成本C.通过“知识付费”获得的知识,既是碎片化的,也是易逝的D.幻想花钱买到有价值的知识,却只是成就了别人的致富路径2.下列加点字词的读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骤然出现:“骤”读作zhòu意思是“猛烈”B.模式:“模”读作mú意思是“法式”C.梗概:“梗”读作ɡěnɡ意思是“大略”D.转瞬即逝:“瞬”读作shùn意思是“一段时间”材料二在知识付费成为潮流的今天,某知名教授曾说:“能够与金钱和权力交换的知识,大多是三流的,因为它们的表达方式不可能继续忠于那种只有一流知识才可表达的重要性感受。一流的知识只能免费,这是因为它只吸引少数能够理解它的人。这些人是最可宝贵的,他们原本不应该付费,他们投入了理解力,并伴随着理解一流知识付出了艰辛,这些价值远远超过了任何付费知识的市场价格。”也就是说,一流知识自有其一定的、无法降低的甚至不可逾越的知识门槛,这是听懂、理解、习得一流知识的起点。不过,这只是做学问的逻辑,并不是商业的逻辑。在知识付费的语境里,平台内所有的知识都应当是人人皆能歌的“柳词”,起码也应该是有钱即入、可以自嗨的“迷你KTV”。在这里,钱是唯一的门槛。而专业领域里的专业知识,对大众来说,可能有些难以理解。这其实也没什么奇怪,学术知识与日常生活知识本身就有所差别。普通人靠“三流知识”可能就能活得不错,学者却必须以追求“一流知识”为己任。人们为获得知识而付费,有着悠久的历史。比如,孔子曾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至于在现实生活中,为了获得知识而上学、参加培训、听讲座,以及购买图书、报刊资料、音像制品等,无不属于为知识付费的范畴。应当说,知识付费的兴起和现代人的浮躁、焦虑以及速成的心理有很深的关系,在一个以效率为目标、以速度为标准的时代,知识的学习也难免走上了一条“快车道”。无数没入门、没基础的“菜鸟”,一上来就想走捷径,想只通过若干小时的听或读就达到他人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水平,想直接获取一流的知识,这是不可能的。只可惜,没有人能单靠第七张饼就吃得饱饱的,也没有人能靠吃别人嚼过的馒头就成为大师。不过,这并不是说,知识付费就一无是处。因为,在互联网时代,知识需求在不断升级,而人的时间却被拆解得支离破碎,只能利用这些时间间隙来学习;传统阅读和学校教育已经没办法满足不断升级的知识需求,但碎片式学习反而是在一定条件下更为有效的学习方式。而且,付费这一门槛,一定程度上帮助用户在海量信息中筛选出了有效信息,同时也能让优质内容得到最大程度的曝光,使两方价值达到最大化。即使知识付费买到的是三流知识,如果有人能将这些知识真正掌握、理解,岂不是一件幸事?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