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我们的民族小学
教材简析:
课文描写了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这是一所美丽的、充满欢
乐的学校,反映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个民族之间的友
爱和团结。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等词语。有
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
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3.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重点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
国各民族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
赞美之情。
难点是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词句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图片展示法、启发谈话法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
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少数
民族风情”展示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
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
俗。
2、视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
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3、评选最佳学生,颁发小奖品。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
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民
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3、教师范读课文。
三、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
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
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3、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
生的词语也该提示。
坪坝(ba)绒球花傣(dGi)族景颇(pd)族阿昌
(chang)族德昂(dng)族绚丽多彩蝴蝶孔雀舞摔
跤(jiGo)山狸凤尾竹摇晃(hudng)
四、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作者是怀着什么样的感情来写这篇文章的?(自豪、赞美)你从
哪里体会到的?讨论交流。
2^(出示句子):
(1)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2)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
3、谁呢读好这几句话?各自练习读,赛读。
五、巩固字词,指导书写。
1、指名读生字卡片。做游戏巩固字词。
(1)“贴字”游戏:教师出示图片,请小朋友根据图片找到和图片
有关的生词。
(例:傣族姑娘的图片下就可以贴“傣族”“孔雀舞”)
(2)玩找字游戏:抽出生字,教师读生字,小朋友找到相应的卡片
贴在黑板上。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1)学生自己识记,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师范
写。
“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
凑。
“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
“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构成。
“雀”字“小”字下边的撇(J)要长些。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
靠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
(2)学生练写,师随机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开火车认读生字、新词。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
知道了作者是怀着自豪赞美之情来写这篇文章的。这一节课,就让我
们再次走进课文,看看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自豪的情感呢?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读读说说,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学校的美和团结)
1、自读感悟: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2、根据下列提示展开想象,交流描述:
早晨,同学们来上学了,我好象看到了这样的情景:o
学生读后交流描述。
3、指导朗读:早晨的校园多美啊,难怪作者会如此的喜欢他们的学校。
你喜欢这时的校园吗?那么就把你的喜欢的情感用你的朗读来表达
出来吧。
学生自读自练,指名读,交流评议。
△读读说说,学习第二、三自然段。(感受学生上课的认真及下课
玩耍时的快乐)
引:还有哪些地方让小作者感到自豪的?
1、分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说出自豪的理由,如:上课时民族小学
的学生读课文非常好听,下课时他们尽情嬉戏,非常快乐等等。
2、这读书的声音究竟有多好听啊?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读一
读。
(出示句子):
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步摇
了,鸟儿步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
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
学们读课文。
指名读,评议
师:难怪窗外十分安静啊,正是因为同学们读书的声音非常好听,所
以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不飞了,猴儿也来了。一起来读一
读这段话吧。
1、小作者喜欢那儿的课间活动吗?你从哪儿看出来?那就来读
一读吧!
(出示句子):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
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指名读,评议,齐读。
2、孩子们,让我们带着感情,放飞我们的想象,一起来读一读
2、3自然段吧。
△第四段(进一步感受自豪之情)
1、(出示句子):
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指名读,齐读。
2、齐读全段。
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读着读着,我们都已被这所边疆的民族小学深深地吸引住了。让我们
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读一读,背一背,深深地记到我们的心里去吧!自
由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四、拓展活动
民族小学的许多学生都很想和大都市的小朋友交个笔友,他们很想知
道你们是否喜欢他们热爱的民族小学,也很想了解你们的生活。请小
朋友们给他们写封信,这样他们就可以通过你们获得更多的信息了。
学生写信后在学习园地里展示。教师从媒体上寻找信息,选择一所边
疆小学的学生与本班同学开展“手拉手结对子”活动。
板书设计:
美丽
我们的民族小学友爱(自豪赞美)
和谐
教学小结:
巧用体验,移情朗读,朗读是任何一门语言课都非常重视培养
的一种能力,它是任何一个没有语言障碍的人都应具备的一种能力,
一堂没有琅琅读书声的语文课无疑是充满遗憾的,因此,培养学生通
过朗读形成一定的语感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
一。在这一节语文课的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用自豪、赞美的感情来
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关键。刚开始,我用提问的形式问学生:“那
些民族小学的同学们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学校的?我们应该用怎样的
感情来读?”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较浅,加上生活区域与时空和课文所
写的内容有差距,因此对课文所写内容没有多少感受,所以朗读起来
感情并没有真正表达出来。如何引导呢?看到一名学生带来的一套白
族服装,我灵机一动,马上在她耳边耳语了一番,请她套上这套服装。
当她再次出现在全班同学面前时,立刻传来一片赞叹声,我看到,自
豪与喜悦也漾在了她的脸上。我马上提议:“你能用现在的心情来朗
读课文的片断吗?”她有了新的朗读体会,果然读得声情并茂。接着,
我又让在坐的全体同学用刚才发自内心的赞叹体验来朗读课文,他们
也读得入情入境。由此我感悟到,指导朗读,除了可以创设一种情境,
再现教材的有关形象,引导学生理解教材所描写的事物,激发学生和
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能读出文章的意境外,还可以巧用学生的体验,
进行移情朗读,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培养语
感。
2、金色的草地
【教材简析】
本课是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主要讲了“我”家门前
有一大片蒲公英的草地,每当蒲公英开放的时候,草地就变成了金色,
“我”和“弟弟”总是为了寻开心随意揪它,但是有一次我发现了草
地颜色的变化,还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变化的原因,由此蒲公英成了
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理解“一本正经、使劲、假
装、合拢”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
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4.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是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
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难点是要联系生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
学习本篇课文。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实物演示法、启发谈话法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乐趣。
一、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1、同学们,草地是什么颜色的?你见过其他颜色的草地吗?
2、出示课题:金色的草地
看到课题想到了什么?(生: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
3、好,带着你心中的疑问来读课文,并找出不认识的生字朋友,
跟它交朋友。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1、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同桌合作学习
(1)我来考考你:一人指生字,一人读出读音。
(2)运用各种方法交流识字。
(3)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3、检查字词掌握情况:(课件出示)
(1)指名抽读生字。
(2)请小老师领读词语,其余同学跟读。
(3)开火车读词语:
玩耍使劲绒毛假装这些朝向
钓鱼观察花瓣合拢手掌有趣
一本正经引人注目盛开
注意:“假、朝”是多音字,分别给多音字组词。
(4)分节读课文随机纠正字音
三、再读课文寻草地之趣
(1)解疑: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2)师:这片草地、这些蒲公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美
丽、可爱、有趣、好玩、快乐、神奇……)
(3)课文中的“我”又是怎样称赞这片草地、这些蒲公英的呢?
请找出来读一读。(课件出示:“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
英!”)
5、学生质疑
归纳:为什么说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会给我们带来快乐
呢?
从哪里可以看出草地的可爱、蒲公英的有趣?
为什么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草地,在我的眼睛里却是那么可爱
的、有趣的?
师:这些问题我们下节课再来解决,接下来,我们先来写几个生
字。
四、书写生字
1、师范写生字:重点指导“耍、绒、瓣、掌”
“耍”上半部分是“而”不要写成“西”;“绒”的右半部分
是“戎”不要写成“成”。“假”“察”关键笔画提醒。
2、学生临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一本正经、使劲、假装、合拢”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给我的生活带来的乐趣。
3、初步体会、学习自己读书,读出自己的体会。
一、读题引入揭示目标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二课,请有滋有味地读一读课题。(生
齐读课题)
2、今天,我们不但要读懂这篇课文,还要初步学会读自己的书,
读出自己的体会。要想学会读自己的书,首先得掌握一种本领一一读
文字,想画面。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轻声再读几遍课题,看看在你的头脑中
会闪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3、引导学生读出自己不同的体会。
师:只要你展开想象,就能读出自己的味道,读出你自己的书!
二、熟读深思,品草地之趣
(-)学习课文二自然段。
1、自读感受:
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为什么说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会
给我们带来快乐呢?(请你展开想象,有滋有味地读读)
2、熟读精思:
那咱们把这有趣的情景演出来怎么样?
(1)分角色,自读自悟
谁来演哥哥,请读课文的这些句子,试一试怎样读才能骗得过弟
弟;没举手的同学起立,请你们自己读读描写弟弟的句子看看怎样读
才能骗得过哥哥。
(2)引导读,入情入境
①指导朗读:你是怎么“骗”住“哥哥(弟弟)的"请你通过你
的朗读表现出来。
(课件出示:“弟弟跑在我前面,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喊‘谢
廖沙!'他回过头来,我就使劲一吹,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脸上。”
“弟弟也假装打哈欠,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
联系上下文理解“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使劲一吹、假装打哈欠”
等词句。
将自己独特的体验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不同的表情、语气读出
自己不同的感受,或轻、或重、或急、或慢)。
②合作朗读:
全班起立,把这句话连起来读一读。注意读的时候请想象当时的
情景,加上自己的表情、动作。
③从同学们兴奋的笑脸中我理解了这句话,一起读读吧!
(课件出示“就这样,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
了不少快乐。”)
板书:带来快乐
(二)学习课文三自然段。
1、看,(出示课件:配音朗诵“有一天……这是为什么呢?”
同时出现画面草地颜色随课文内容变化)
2、探究合作:
(1)默读课文思考“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课件出示:课
文第三自然段)
(2)请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讨论时请注意三点:
①选择一种方式可以画图、做动作……把自己的想法讲得更明
白。
②仔细听别人说,看看能从中获得什么启发。
③还有什么不明白请和大伙再讨论、讨论。
(3)汇报: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谁来说一说,注意听,没明
白的地方再向他提出。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三、多元解读悟作者之情
1、初读欣赏,整体感知
让我们自由轻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你能从这短短的几句话中
感受到小作者对这片草地怎样的感情呢?(喜爱、喜欢、爱……)
2、潜心品评、多元解读
你认为那一句话最能表达这种爱,就请你好好地读一读。
①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A.老师将这两句话改了改。听我读读这两组句子你认为哪一组
更能表达“我们”对这片草地的爱?
(课件出示:a、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b、多么
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B.再读读第一组。作者对这片草地的爱是深还是浅?是浓还是
淡你体会到了吗?
C.是呀,可别小看了这两个“!”它分明在向我们表达“我和
弟弟”对这片草地那浓浓的爱呀!谁再来读读。
②它和我们一起睡觉,一起起床。
A.请同学边读边体会,作者只是把这片草地这些蒲公英当作没
有感情的花草来对待吗?(当作人来爱)
B.自己再读读,你能体会到“我”把蒲公英当作什么人来爱呢?
读懂了吗?(把蒲公英当作人,当作自己朋友、当作自己的亲人、当
作自己的伙伴、当作自己的姐妹、当作自己最亲密的人、当作自己最
要好的伙伴……)
C.是呀!作者那里是把它当作没有感情的花草来爱呀!他分明
是把这金色的草地当作自己的朋友来爱!把这份爱好好地读出来吧!
(指名读)
3、动笔修改,创意阅读
A.读读这句话“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欢的一种花。”
如果让你改一改(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你
会怎样改?
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的朋友、我们的亲人、我们的伙伴、
我们的姐妹、我们最要好的伙伴……)
B.谁来读读自己修改的句子,比较比较你更喜欢那一句,为什
么?
五、总结全文升华感悟
学到这,我们再来想想“为什么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草地,在我
的眼睛里却是那么可爱的、有趣的?”仅仅是因为草地给我和弟弟带
来了快乐吗?(板书:爱)
是呀!正是因为我对草地这片爱,才能让我感受到草地给我带来
的快乐,正因为这些快乐使我更爱这片草地。就让我们再读读自己修
改的这一段,再次感受人与自然间和谐的爱吧!
板书:
我们・金色的草地
教学小结:
1、朗读课文。
2、小结引申。
大自然里有植物、动物,各式各样的物种千千万万,它们色彩缤
纷、形态独特、习性各异,经常亲近它们,仔细观察它们,你会有独
特的发现、新颖的感受,因而你会激动、兴奋,由此产生眷恋、喜爱……
人类是大自然的子女,回到大自然去吧,在那里你会找到欢乐!请大
家把自己回到大自然的发现、经历、感受作为课余生活记录下来。
3、爬天都峰
教材简析
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课文开头简单地交代了“我”和
爸爸去黄山爬天都峰这件事;接着围绕着爬天都峰,按事情发展顺序
讲了三层意思:第一层是作者站在天都峰脚下看到的情景。讲了两点:
一是山峰的“高”,二是山峰的“陡”。第二层讲爬天都峰前的情况。
先讲“我”担心能否爬上,接着讲“我”和老爷爷相互鼓励下一起爬。
第三层讲“我”和老爷爷、爸爸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课文最后三个自
然段讲了爬上天都峰之后的情况。先讲在鲫鱼背前“我”和老爷爷照
相留念,接着“我们”互相道谢,最后课文用爸爸的话对“我”和老
爷爷讲的话进行总结。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并正确读写本课生词。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
的。
重点难点
重点是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难点是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
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朗读课文,抓关键句子,体会人物
的心理变化。
教学方法:朗读感悟、情景教学法
教学准备:搜集黄山图片
第一课时
以旧引新,扣题导入
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
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
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板书:天都峰
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
去的呢?板书:爬
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课文范读,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
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a.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b.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c.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通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
石级:石头台阶。
仰望:抬头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
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
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指导写字,掌握笔顺
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
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
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
第二课时
紧扣课题,承前启后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
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这么高的山,“我爬得上去吗?”
(1)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
脑中的“画”。(引导学生说)
(2)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
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指导朗读)
(3)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
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
惧的心理。(指导朗读)
3、哟,这么高的山,要摆在你面前叫爬,你爬不?
(引导生的换位思考)
4、这么高的山,看得“我”直发抖,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
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
(1)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2)“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
由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a.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
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b.体会“我”的心理,指导朗读3、4自然段。
(3)“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
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a.学生读书圈划。
b.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
全身力气的意思。
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
的艰难。
c.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
的喜悦。
d.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两段。
5、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
(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边
读,一边想。
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a.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
b.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
c.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
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
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
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
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评点: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课外延伸,交流课余生活
1、这几天,你是不是把自己课余生活记录下来了呢?请你把一
周学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别忘了写上自己的收获、感受。
2、指名交流,师生评议。
板书设计:
“我”老爷爷
(害怕胆怯)
教学小结:
这一课是这儿天来,自己感觉上得最顺畅的!课堂上终于看到孩
子们那发红的小脸,那发光的眼睛,那不断举起的小手,这种感觉真
是久违了,我曾一度丢失的自信,仿佛在这堂课又重新找了回来,真
好!下了课,我还沉浸于这难以言表的喜悦与兴奋之中。
4、槐乡的孩子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槐米
的经过,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虽然采槐
米是辛苦的,孩子们却从中获得了快乐,他们的童年生活也因此变得
丰富而充实。
课文语言朴实、轻快,带有浓浓的乡土气息、;在作者笔下,本来
是辛苦的劳动,却变得轻松而快乐。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使学生能够从文中体会劳动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
想感情。
3.使学生在独立阅读中能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提高学生表达
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感受劳动是快乐的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方法:读---思—发表见解—体会—再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叫槐乡,那里每到八月
份,满山遍野的槐树便开了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那香味可以说是
香飘十里。你们想去看看吗?(出示课件:槐花)槐乡不仅景色美,
而且还有一群和你们一样可爱的孩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槐乡的孩
子》。
2、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提出问题。
俗话说:文章十题目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想解决同学们刚才提出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对,读
书。书中自有我们要的答案。那你想怎么读?下面同学们就采用你喜
欢的方法读课文。老师也有一个要求,就是不管你采用什么样的方法,
都请你认真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读准字音,
行吗?
2、指名朗读,同学评价。
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也要听仔细,等会可以当小老师来
评一评。
3、朗读评价后,交流感受。
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交流,你读了课文之后,有什么收获、疑问、
感受或是想法?
4、老师总结。
同学们可真了不起,读了一遍课文就能有这么多的感受。老师相
信,在下面的学习中你肯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三、诵读课文,读中感悟。
1、提出学习要求:
A、这篇课文我读了很多遍,我觉得我们还可以把题目改一下。
但是我还没想好怎么改,同学们愿意帮帮我吗?我想改成()
的槐乡的孩子。(出示课件)你们能帮我吗?
B、(这个问题现在提出来让学生回答,为时尚早,学生因为读
书不够充分,准备得不够充分,所以能回答的人应该是少之又少,甚
至没有。)这时,教师可以追问学生:看来同学们都面露难色,那怎
么办?
C、小结:同学们说的都是很好的办法,但老师建议同学们可以
(出示课件)先读一读书,然后再自己认真想一想,在书上画出相应
的语句,或者和同学们说一说,讨论一番,你们看行吗?
2、学生自由读书,画出相应语句并和同学讨论。
3、交流。
提要求:交流之前,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发言的同学请你先把
自己的题目补充完整,然后把依据读一读,最后谈谈自己的看法。其
他同学请仔细倾听,听听他的意见是否和你的一样,如果有补充,可
以举手示意。
A、(勤劳懂事)的槐乡孩子一一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学生读课文,交流感受。(使学生明白:槐乡的孩子不向爸爸妈
妈伸手要钱,而是用自己的劳动采摘槐米来换取学费,可见他们非常
勤劳懂事。)板书:勤劳懂事
指导朗读。
创设情境(出示课件)。同学们,看看这幅照片,你想说什么?
那你能不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槐乡的美?(出示课件)
指名读,评价,再读。
B、(吃苦耐劳)的槐乡孩子一一第三自然段广3句。(出示课
件)
读句子,交流感受。(使学生感受到:天气这么热,可孩子们却
不怕热,上山采摘槐米。可见他们能够吃苦耐劳。)板书:吃苦耐劳
指导朗读:(出示课件)“吃苦耐劳”,“吃”的是什么苦?
(天气热)课文是怎么描述的?谁能读出天气的炎热?
指名读,评价,再读。
拓展:还能用不同的语言来表现天气非常热吗?
指导朗读:(出示课件)在这么热的天气里,槐乡的孩子上山采
摘槐米真是一一吃苦耐劳呀!谁能读出槐乡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呀?
指名读,评价,再读。
C、(快乐)的槐乡孩子一一第三自然段4〜6句。(出示课件)
读4〜6句,交流感受。(使学生感受到,孩子们在互相合作的劳
动中获得了无穷的乐趣。)板书:快乐。
你从哪里可以看出他们很快乐?
交流:(出示课件)
男孩子:爬到树上、一下又一下、削着。
女孩子: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塞着,头
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引导学生体会比喻句的用法)
想一想,他们还会怎么采摘槐米呢?如果能用上比喻句就更好
To
指导朗读:为什么这么快乐呀?能通过你的朗读读出来吗?
D、(快乐)的槐乡孩子一一第四自然段。
学生读课文,交流想法。(使学生感受到:劳有所获,非常愉快。)
指导朗读。
四、拓展练习:
1、同学们,看到这么勤劳的槐乡孩子,看到他们热烈的劳动场
面,是不是也激起了你对自己劳动体验的回忆?那谁能为大家说说你
在家帮助妈妈打扫卫生或是和同学们一起值日时的劳动体验?(出示
课件)
2、学生发言,师生评议。
五、总结。
同学们,槐乡的孩子是勤劳懂事的,是吃苦耐劳的,是在劳动中
体验(板书:体验)着快乐的,他们能够体谅父母,通过自己的劳动
换取学费。老师也真诚地希望同学们都能做一个懂事的孩子、勤劳的
孩子、快乐的孩子。
六、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在摘抄本上,老师更希望你
能把它记在心里。
板书:
勤劳懂事\
吃苦耐劳L槐乡的孩子
体验快乐J
教学小结:
快乐不只来自于休闲、享乐,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没有劳动就
不能享受,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一样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
《语文园地一》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进行口语交际;完成习作教学;学习多音字;积累古
诗词;学习新生字;展示作品
2、过程与方法:
(1)在口语交际中锻炼流利语言,学会写作。
(2)在发现、研究中学习多音字、新生字。
(3)在背诵中积累。
(4)在展示中扩大见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读、写、背中训练语言能力。
重难点、关键:1、进行口语交际。2、完成习作。3、背诵古诗。
课时安排:4课时
课前准备
1.实物投影仪。
2.展示活动前,师生共同设计布置展示区域,陈列展示物品。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我们的课余生活
1.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民族小学孩子的课间活
动,与苏联小朋友一起发现了蒲公英的秘密,目睹了槐乡孩子爬上高
高的槐树割槐花挣学费的情形;我们安排了自己的课余活动,认真执
行计划,这一阶段的课余生活充实而又有乐趣,许多同学都想把这乐
趣与大家分享。
2.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在组内展示各自的课余生活记
录本,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自己在课余都做了什么事,有
哪些收获和感受?
a.可以讲讲课间课后同学间开展的游戏、娱乐活动;
b.可以讲讲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小制作、小发明、调查考察活动;
c.可以讲讲自己读了什么好书,完成了多少万字的读书量,摘了
多少卡片,增长的见识和受到的教益;
d.可以讲讲自己在兴趣爱好、个人特长项目上花了多少功夫,有
多少长进;
e.可以讲讲自己随同学伙伴或家人外出游览、休闲获得的新发
现、增长的新见识;
2.全班交流。
每组推选一位优秀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3.共同评议。
a.就刚才几位同学们交流的来看,他们的课余生活安排有何不
同?我们评比谁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好,是不是就看谁的课余生活计划
安排得满,谁的课余生活项目记录得多?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后达成共识:看谁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好,不是
看谁的计划安排得满,谁的记录本上记录得多,而是要看谁的计划安
排得切实可行,课余生活计划中的各项安排得到真正落实。
b.评选出活动新颖、有趣,开展得认真深入,收获丰富、感受深
刻、对大家启发大的同学,教师颁发“课余生活之星”奖章。
c.谈谈了解了他人的课余生活之后自己的打算。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1.在口语交际中,我们交流了各自的课余生活。好多同学的课
余生活很丰富,在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中也有许多值得回忆的事。这
次习作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
3、在上一课大家回忆介绍的课余生活中,我们可以选择哪些内
容来写?
学生共同讨论,教师提示,以下活动可参考:
a.游戏娱乐活动,如:踢毯子、跳皮筋、跳绳、“老鹰捉小鸡”、
扔沙包...
b.课余辅导训练,如:网页制作、科技小发明、绘画写生、足球
比赛、球球训练……
c.个人爱好,如:小收集——收集邮票门券;小饲养——饲养观
赏鱼鸟;小种植——种植花木盆景、庭院瓜果;小演奏家——天天练
习钢琴、小提琴……
d.家务劳动家庭帮手,如:洗衣服、餐具,打扫卫生,外出打猪
草,放牛放羊赶鸭、采集草药、收割庄稼……
3.你准备怎么写?学过的课文会给你的写作带来什么启发?
讨论明确在这篇文章里只须集中写一项课余活动或一件课余发
生的事,叙述时可以借鉴本学期刚学过的课文和以前学过的课文作范
例。
4.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5.学生交流,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大家共同评议。
6.各自修改,可放声朗读,想想词语用和是否恰当,句子是否
通顺,意思是否交代清楚。
7.誉写作文。教师交代格式和字迹要求。
第三课时
作文•讲评
朗读展示优秀习作
1.教师在批改中挑选优秀习作,实物投影仪展示优秀习作,小
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2.全班同学听后逐一评议,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教师可引导学生以下几方面评议:
a.是否扣住课余生活的某一活动、经历或某一方面写;
b.是否按一定的顺序把内容写清;
c.用词造句是否妥贴顺畅,能否反映出课余生活的情趣;
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前后四人小组互相朗读交流自己的习作,互评互议。
修改誉写张贴展览
1.各人修改自己的习作。
2.将修改后的习作在学习园地里张贴展览。
第四课时
日积月累
我的发现
1.各自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注意每一行两个词语中的加点
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读不准的字可同桌相互请教。
2.指名朗读,要求横着逐行读。
师生共同正音,再指名几位后进生读读,然后齐读巩固。
3.比赛:谁的眼力准,发现独特正确。
交流各自的发现。每一行两个词语中带点字字形相同,读音不同。
思考深入的学生还会发现,这同一个字在读音不同的情况下意思也不
一样。如有这样的发现该大力加以鼓励表扬,并且引导其说说不同的
读音情况下的字义。
4.齐读巩固。
读读认认
1.各自轻声读本题中的各组字,读不准的借助注音拼读。
2.比赛:谁读得正确、流利。
3.谈谈这一题中每一组字有什么共同之处。
这一题中除了后两组“穷一一穴”外,其余的每组中两个字读音
都相同或相近。此外,这一题中每组右边的字都是左边的字的一个偏
旁。
4.齐读巩固。
5.单独指读横线条中的生字,提示书写注意点,如“穴”字。
读读背背
1.古代的孩子玩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要读一首唐代诗人胡令
能写的《小儿垂钓》。
教师范读
2.短短四句话二十八个字把一位垂钓孩子的外貌、姿势、环境、
神情勾勒得生动传神,跃然纸上。请大家各自试着读一读,不认识的
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模仿老师的样子,读准韵律。
3.朗读比赛。指名朗读,看谁读得正确,读得有韵味。
4.师生合作,表演古诗短剧。
教师准备荷叶、渔竿、竹篓等道具。学生演稚子垂钓,教师演路
人,诗句作台词,师生演练后可再请学生合作演练。
5.竞赛背诵。为先背出的学生发奖品。
展示台
1.课前观察展示台中的图片,阅读学习伙伴的话,小组内交流
各自展示什么内容,以什么形式展示;共同讨论,互相协作,考虑本
小组采取何种最好的展示形式,能否搞出特色。协商统一后分头准备。
2.班长或学习委员了解各组的展示准备,协调展示情况。
3.举行“多彩的课余生活”展示会。各组轮流介绍,然后参观
学习。
4.评选最佳展示组,视情况评选“惜时奖”、“毅力奖”、“才
艺奖”、“创造奖”、“能手奖”、“勤劳奖”等个人奖,教师颁奖。
5、灰雀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
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一,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
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文章故事情节简单,
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能了解课文的梗概,但对刚上三年级的孩子来说,
却不是很容易就能理解文章的内涵.首先文章篇幅较长,难读的句子
和词语较多。文章当中的生字,数量虽然不多,字形也不是难点,但由
于这几个生字都是平时不常见的,极易读错,部分词语意思较抽象,
所以给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增加了难度;再次列宁的循循善诱是隐含
在列宁对鸟儿不见了的着急和担心之下的,学生也不容易领会,所以
在生字教学读通、读懂课文等环节要适当多花时间,巧妙处理.
教学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
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
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重点:小男孩每次回答时心中的想法。
教学难点: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友好与真诚。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阅读法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多媒体课件。
4、收集关于列宁的生平、故事等资料。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
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
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
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
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d>
n)步”、“胸(xiGng)脯(pU)”、“白桦(hud)树”。注意“诚”
“病”“蹦”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
助别人读得更好。
4、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
的?
2〜13是课文的具体写这件事的,那第1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呢?
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
“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
朗读第一自然段。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
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
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
“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4、学生描红、摹写。
5、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五、总结
这只可爱的灰雀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们明天再学。
六、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各两行。
第二课时
一、贴图导入,激发兴趣
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
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
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
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
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
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
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
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
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
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
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5、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
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6、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三、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
在枝头欢唱了。
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学习课文117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
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
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
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6、小结板书,总结课文。
四、收集故事、积累提高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
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五、拓展延伸
1、写一个你喜欢的小动物,抓住它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来
写一段话,表达你的喜爱之情。
2、把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抄下来。
板书设计:
灰雀
列宁*小男孩
教学小结:
《灰雀》一课中,学生对这几句话,不容易读出味来:”会飞回
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一定会飞回来!”于是我在
学生熟读的基础上,请同学们来对着我读——我现在是列宁,学生读
“一定会飞回来!"我摇头,还说真的会飞回来?学生马上又着急地
再读,”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这么一争辩,
读出味来了。
朗读训练艺术化,是引导学生反复读,多读,读出情味来的重
要手段,说到底,让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肯读书才是根本。指导学
生朗读,忌形式化,忌为指导而巧设各种环节;同时.,还要注意,让
学生读熟,培养在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大声读的习惯,把课文耐心地
读完的习惯等,于永正老师提出的“五重教学法”,其中一个就是“重
习惯”。训练学生读书,老师在课堂中要帮助读书有困难的学生,从
习惯到方法,从字词到句子到一篇文章。一个班出现几个读书出色的
学生不难,难的是让全班同学能够有滋有味地读书,爱读书,这就不
容易了。只要做有心人,多从名家学起,掌握朗读训练的方法与技巧,
学生就会学会朗读,就会爱读书,爱语文。
6、小摄影师
教材简析:
《小摄影师》讲的是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高尔基工作繁
忙,不接见任何记者,却特许一个少先队员进他的办公室,为他照相
的事,反映了老一辈革命者对青少年一代的关怀、爱护。
文章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写高尔基同意阻拦在门外的
小男孩进来为自己照相,当一切准备停当时小孩却发现忘了带胶卷,
伤心地跑了。故事的结果,作者没有交代,但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
象余地。
通过理解词语、句子,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
想感情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
学习目标:
1、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
语句。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
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教学重点:感知高尔基接受少先队员照相的经过。
教学难点: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方法:电教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教学法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收集了解关于高尔基生平故事、资料。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上节课大家学习了前苏联革命领袖列宁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和一个小男孩的故
事。这个男孩是一个小摄影师。
2、板书课题。读准生字:摄(she)o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摄影”
是怎么回事,“摄影师”是干什么的人。
3、出示教学挂图,学生交流高尔基生平情况,教师相机补充讲
解。
二、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
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
号。
2、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重点指导“鞠(ju)躬(g。
ng)”、“胶(jido)卷”,轻声字“停当(dang)”、“打量(liang)”、
注意:摆弄(nong)声母是n。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
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
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5、齐读全文后,完整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合作识字
1、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
2、交流识记方法:利用熟字记生字(交一胶)、形声字构字(辆
一形旁“车”一声旁“两”)。并且说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四、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生字词各两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
纸团墙报鞠躬打量吩咐摆弄胶卷秘书杂志社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
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
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
做动作边朗读。
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
3、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
重点语句。
A、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
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
B、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
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
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C、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
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
D、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
“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
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
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三、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
的依据。
3、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
“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
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四、总结
我们学习了《小摄影师》一文,了解了高尔基不喜欢大记者的采
访,却喜欢少先队员的采访,这是为什么?如果是你,希望相片出现
在报刊上,还是喜欢出现在学校的墙板上?
学生讨论后归纳:这是采用了对比的写法,体现了高尔基对下一
代的关怀与热爱。现在我们怀着对伟人的崇敬与热爱再读课文。
五、课外延伸,想想续写
小男孩匆匆赶往高尔基的办公室,再次见面时他们会说写什么?
做些什么呢?请你展开想想,接着往下编写这个故事,同学间相互交
流。
板书设计:
喜欢:小摄影师
高尔基关爱少年一代
教学小结:
《小摄影师》一课是目前我所上的课文中课堂气氛较为活跃,学
生在各方面理解比较到位的一课。在设计教学时,我以两个“突然”
句作为切入点,让生针对两个突然提问。将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作为串
接主课的“珠子”。在朗读与理解方面,针对第一个“突然”,我紧
紧抓住“请让我进去吧”。“请您坐在这儿看报纸”“一切准备停当。”
三个短句展开教学。后一个突然,我则抓住“赶紧、大声喊等重
点动作词加紧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探索。在实际教学中,这种抓重点词,
抓短句的方法收效很大。一是学生能全部集中过来,探索如何表现几
句话中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二是在人物角色、口吻、心理活动的捕
捉等方面显得准确了很多。我想,这种情况的出现仍与我班实际情况
不可分离。
这个班级的学生上课的听课状态不好,注意力容易分散。这需
要教师以生动的讲述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注意力。而我的这个设计又
恰恰合了他们的这个“口味”。另外,在朗读理解这一块儿上,我自
己在教学中也起了不少带动。有时我通过模仿,将生从理解的误区带
出;有时我用自身的示范带动起整个的气氛。以“一切准备停当”一
句的指导为例,我先让生找到动作词,及“很久很久”这一关键词。
“摆弄了许久,终于准备好啦!”这时男孩的心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幼儿园工作总结童年记忆永不磨灭
- 健康会所前台工作感受
- 水处理行业助理工作总结
- 文化娱乐行业员工绩效考核实践
-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杭州四中高三(下)第一次训练地理试卷
- 2021年江苏省宿迁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2卷含答案
- 2021年广东省韶关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2卷含答案
- 2024年安徽省合肥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1卷含答案
- 2021年江西省鹰潭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1卷含答案
- 《心理学与读心术》课件
- 重点关爱学生帮扶活动记录表
- 2021年10月自考00850广告设计基础试题及答案含解析
- 结构化面试表格
- 地热能资源的潜力及在能源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 2023版:美国眼科学会青光眼治疗指南(全文)
- 家长会课件:小学寒假家长会课件
- 变刚度单孔手术机器人系统设计方法及主从控制策略
- 儿童室外游戏机创业计划书
- 2024年浙江宁波永耀供电服务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温州食堂承包策划方案
- 40篇英语短文搞定高考3500个单词(全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