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023年04月浙江省丽水市市直事业单位公开招考优秀高校毕业生暨县(市区)公开招考党政储备人才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一.高频考点题库(共1000题)1.一次期末考试,某班同学成绩统计如下表:求:这个班最多有多少人?A.45B.51C.53D.55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容斥原理,属于三集合容斥。第二步,设班级总数为x人,其中三门都90分以上的为y人,根据三集合容斥标准公式有x-5=23+21+20-8-6-10+y,化简为x=45+y。其中y最多只能有6人,那么x此时最大为45+6=51(人)。因此,选择B选项。2.雷雨是夏季常客,来去匆匆,有时会给人们带来灾祸。下列关于雷电的谈法,正确的是(
)。A.雷电可以把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B.在野外,雷雨发生时,可以到大树下躲雨C.雷电电流、电压都很小,持续时间也很短D.雷电会产生强烈的电磁波,但不会影响电器的正常工作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科技。A项正确,雷电即云层中的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将空气击穿,打开一条狭长的通道强行放电的现象。当云层放电时,云层中电流很强,狭长通道上的空气瞬间被烧的灼热,此时,电能转化为内能,同时发出耀眼光芒,电能转化为光能。内能从微观上来说是分子势能和分子动能之和,宏观上通过物体温度变化来反映。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大;物体温度上升,内能增大。B、C项错误,打雷时空气中会产生大量的负离子,电流和电压都很强,它们互相碰撞会产生电荷,这些负离子会依附在比较高的物体上,容易吸引雷电,雷电劈下来是带着极大的电流的。打雷时,云团之间产生了电的现象,电压高。大树是导体,离云层近,大树与云层之间也会产生放电的现象。人也是导体,如果站在树下就会触电。D项错误,雷电是既具有静电功率损害,也具有高压损害,由于大气的强运动产生的高压可通过电器设备的电源线或天线(主要是长线)瞬间强放电,造成电器设备内的电子元件内部击穿(高压损害)或是熔融(功率损害),最终造成电器设备的永久性损坏。故正确答案为A。3.“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这一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A.初秋清晨一场大雨过后,山间空气清新,风景宜人的景象B.秋天的傍晚,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出没活动的痕迹,新雨刚刚下过,空气清新,清幽寂静C.深秋傍晚天气十分寒冷,再加上人烟稀少树木茂盛,更让人觉得寒意袭人,想要快点逃离此处D.入秋以来下了第一场雨,天色很晚了人们都回家了,山间十分寂静冷清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这句话指的是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可以对应到A项。B项,“掩盖了人们出没活动的痕迹”这句诗当中没有体现出来,排除;C项,“人烟稀少”、“想要快点逃离此处”无中生有,排除;D项,“天色很晚了人们都回家了”无中生有,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4.国家开展节能宣传和教育,将节能知识纳入国民教育和培训体系,普及节能科学知识,提倡(
)的消费方式。A.保护型B.限制型C.适应型D.节约型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节约能源法》。第二步,根据《节约能源法》第八条,国家鼓励、支持节能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示范和推广,促进节能技术创新与进步。国家开展节能宣传和教育,将节能知识纳入国民教育和培训体系,普及节能科学知识,增强全民的节能意识,提倡节约型的消费方式。故D项正确,符合题意,当选。因此,选择D选项。5.小许是体育老师选中的校田径队主力。最近一段时间,数学王老师经常在课后田径队训练时间把小许留下改作业中的错题,影响了他正常的训练。体育李老师对此很有意见,向班主任抱怨数学老师占用了训练时间,希望班主任能帮助协调此事。班主任如何处理最合适?(
)A.向李老师表示,自己作为班主任不便插手,希望他另想办法解决B.课下和小许聊一聊学习的方法,希望他能抓紧时间完成课内任务C.表示会和王老师沟通此事,同时也希望李老师能主动和王老师沟通D.劝王老师不要占用学生的体育训练时间,以免造成同事之间的矛盾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数学王老师和体育李老师因为学生小许的学习和训练时间冲突的问题产生了矛盾,面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应该在两位老师之间扮演的是一个协调和沟通的角色,从而让学生得到一个最佳的学习环境和教育方式。故本题选C。6.长期以来,人民群众主要通过定时定点会议、传递文字材料等途径进行政治参与,效率低且成本高。而通过网上论坛、网上投票、网上调查、手机短信等“在线参与”更快捷方便。以上这段话说明了:A.民众通过传统的政治参与途径,效率低且成本较高B.网络的发展提高了民主参与的效率C.网络的发展使民主政治的信息传播更快捷D.网络的发展提升了参与民主政治民众的素质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通过以前和现在对比,首先讲了之前政治参与的方式及存在的问题,接着通过转折词“而”强调现在政治参与的方式及优势,文段主旨句为最后一句,强调网络的发展提高了民主参与的效率。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因此,选择B选项。A项:属于转折之前的内容,非重点。C项:文段重点讲政治参与,而非信息传递。D项:文段未提及民众素质的话题,属于无中生有。7.投资的利率弹性是指货币需求量对利息率变化反映的敏感程度。(
)0.正确1.错误参考答案:1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经济学原理知识。第二步,投资利率弹性是投资的变动对利率变动的敏感度或反应程度,即利率的上升或下降引起投资变动的程度。投资的利率弹性是投资的变动量与利率的变动量的比率。利率上升时,投资量减少,利率下降时,投资量增加。货币需求利率弹性反映的是货币需求量对利息率变化反映的敏感程度。在正常情况下,利息率上升,货币需求减少;利息率下降,货币需求增加,利息率与货币需求成负相关关系。所以,题干说法错误,货币需求利率弹性才是指货币需求量对利息率变化反映的敏感程度。因此,本题错误。8.下列关于服务期的表述,正确的是(
)。A.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B.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C.违约金的数额可以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D.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可以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参考答案:AB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我国《劳动合同法》中关于服务期的相关规定。《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的,不影响按照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提高劳动者在服务期期间的劳动报酬。”C项错误,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D项错误,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故正确答案为AB。9.外出考察调研是一种实践活动。(
)0.正确1.错误参考答案:0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认识论知识。第二步,实践就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一切客观物质的社会性活动。它有三种基本形式: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验以及精神生产实践。外出考察调研是一种社会实践,是实践活动的一种。因此,本题正确。10.从所给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A.AB.BC.CD.D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本题考点为图形推理中的位置规律—旋转,观察图中图形,发现内环每次顺时针旋转90°,中间环每次逆时针旋转90°,外环每次顺时针旋转180°。按照此规律,旋转以后应该内环开口朝右,中间环开口朝左,外环开口朝上,只有A项符合。故正确答案为A。11.题目正在全力以赴征集中,征集到第一时间上传A.AB.BC.CD.D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12.挂在墙壁上的石英钟,当电能耗尽而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往往会停在哪个数字上?A.3B.6C.9D.12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解答本题需要了解生活常识。对于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考生除了知其然外,还要知其所以然,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往往是出题者青睐的内容。在石英钟电池耗尽的情况下,当秒针走到数字9位置时,秒针受到重力的力矩方向向下,与表本身受电能驱动行走的力矩方向恰好相反,容易达到平衡状态,因此通常停在数字9附近位置。故本题选C。13.2008年以来,索马里附近海域先后发生累计逾120起的海盗劫船事件。海盗何以猖獗?甲乙丙丁四人有断定如下:甲:海盗猖獗的主因是被劫船只的船主通常都愿支付高额赎金。乙:如果海盗猖獗的主因是被劫船主愿支付高额赎金,那么肯定会助长了海盗的气焰。丙:确实助长了海盗的气焰,但其主因并非被劫船主都愿支付高额赎金。丁:海盗猖獗主因是被劫船主愿支付高额赎金,但其嚣张气焰并非都由此生成。如果上述断定只有一个人的断定为真,那么以下断定都不可能为真,除了:A.甲B.乙C.丙D.丁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考查负假言命题推理。分析题干中甲、乙、丙、丁四人的话,可以发现乙的话是一个假言命题,其负命题就是丁的话,因此两人的话必定一真一假。由题干可知只有一人断定为真,则甲和丙的话均为假,甲的话为假则可以推出“海盗猖獗的主因不是被劫船只的船主通常都愿支付高额赎金”,而丁的话是一个联言命题,其中一个联言肢为假,则丁的话为假,所以乙的话为真。故本题选B。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题干有若干论断和真假限定以及设问“除了”,确定为真假推理选非题。第二步,找关系。乙的话(愿意支付赎金→助长气焰)和丁的话(愿意支付赎金且¬助长气焰)为矛盾关系。第三步,看其余。根据矛盾关系的特性“必有一真,必有一假”及题干的真假限定,只有一个人的断定为真,则这一真的断定一定在乙与丁中,其余甲和丙的论断为假;根据甲的话“愿意支付赎金”为假,可得“不愿意支付赎金”;根据“不愿意支付赎金”,由“一假则假”可得丁的话“愿意支付赎金且¬助长气焰”不成立,则丁为假,即乙为真。综上可知,除了乙,其他人的论断都不可能为真。因此,选择B选项。14.下列塑料制品中,能够作为食物容器放入微波炉中加热的是(
)。A.聚乙烯(PE)B.聚氯乙烯(PVC)C.聚丙烯(PP)D.聚苯乙烯(PS)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科技。A项错误,聚乙烯的耐热性不高,具有优良的耐低温性能,使用温度在。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聚乙烯在3类致癌物清单中。B项错误,聚氯乙烯对光、热的稳定性较差,软化点为,于开始分解。受热分解放出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气体是有毒气体。C项正确,聚丙烯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热塑性合成树脂,具有耐热性,使用温度范围为,可用于食品包装。D项错误,聚苯乙烯的力学性能随温度的升高明显下降、耐热性较差,因而连续使用温度为左右,最高不宜超过。导热率低,几乎不受温度而变化,因而具有良好的隔热性,常用于制作各种需要承受开水的温度的一次性容器以及一次性泡沫饭盒等。故正确答案为C。15.①但在浸满水的土壤或湖底沉积物中,氧气是稀缺的,在这种情况下有机物发生厌氧分解,并释放甲烷②就和我们打开冰箱门一段时间后,食物解冻并且开始变质的过程一样③湖下的甲烷分子随着水中气泡的逸出,冲破湖面,进入大气④氧气促进细菌和真菌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⑤但当冰层融化,以前被固定起来的碳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迅速分解,产生气体⑥占地球陆地面积20%的冻土带在地表下几十米内储存了约9500亿吨碳,这种由动植物遗骸经过上万年形成的碳,冻结在冰层下的众多冰湖中,与空气隔绝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A.②④①③⑥⑤B.③④⑤②⑥①C.④①⑥②③⑤D.⑥⑤②④①③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本题属于语句排序。语句排序题。①和③都在讲甲烷,顺序为①③,排除BC项;⑥是全文的总起句,比②更适合作为首句,排除A项。因此,选择D选项。16.▼★☆△▼★△☆A.★☆▼△☆★▼△B.★▼☆△★▼☆△C.△▼★☆▼★☆△D.★△▼☆★△☆▼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题干给出一串字符,要求选出与题干规律一致的一项。可将题干字符统一用一系列字母表示,明确其排列规律,再和选项对比得出答案。题干字符串的排列规律为ABCDABDC。A项的排列规律为ABCDBACD,与题干不一致。B项的排列规律为ABCDABCD,与题干不一致。C项的排列规律为ABCDBCDA,与题干不一致。D项的排列规律为ABCDABDC,与题干一致。故本题选D。17.从四个选项中选出唯一的一项,填入问号处,使其呈现一定的规律性。A.AB.BC.CD.D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题干图形花茎都是弯曲的,排除B。每行中,植物顶端朝向左右交替,故应选择一个顶端朝向右边的图形,排除A、C。故本题选D。18.下列哪项不是发育成台风的主要因素?A.广阔的热带海洋B.气温高导致海水大量蒸发升空C.地球自转偏向力D.不期而至的强风吹散空气漩涡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台风是指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26℃以上广阔海面上的热带气旋。台风的形成需要有广阔的热带海洋,海水温度在26.6℃以上,以使海水大量蒸发升空,提供热带气旋高温、高湿的空气;另外需要依靠地球自转偏向力,以形成强大的低压涡旋。A、B、C项均是发育成台风的主要因素,D项不是形成台风的因素。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19.行政调解是指在国家行政机关的主持下,以当事人双方自愿为基础,以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为依据,以自愿为原则,通过对争议双方的说服与劝导,促使双方当事人互让互谅、平等协商、达成协议,以解决有关争议而达成和解协议的活动。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行政调解行为的是:A.街道居委会对辖区内邻里纠纷进行调解B.工商局所辖的消费者协会对消费纠纷进行调解C.交警队对车辆碰撞事故进行责任认定,提出调处意见D.某市经济仲裁委员会对企业之间的经济合同纠纷进行调解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①在国家行政机关的主持下;②以当事人双方自愿为基础;③以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为依据;④促使双方当事人互让互谅、平等协商、达成协议,以解决有关争议。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街道居委会不属于“国家行政机关”,不符合定义;B项:消费者协会不属于“国家行政机关”,不符合定义;C项:交警队属于“国家行政机关”,对车辆碰撞事故进行责任认定,提出调处意见,属于“以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为依据,促使达成协议,以解决有关争议”,符合定义;D项:经济仲裁委员会属于民间独立的裁决机构,不属于“国家行政机关”,不符合定义。因此,选择C选项。20.总经理:我主张小王和小张两人中至多提拔一人,董事长:我不同意。以下哪项最为准确的表达了董事长实际同意的意见:A.小王和小张都得提拔B.小王和小张都不能提拔C.小王和小张两人中至少提拔一人D.如果提拔小王,则也得提拔小张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根据题干关键词“至多”,确定为翻译推理。第二步,翻译题干。总经理:¬小王或¬小张第三步,进行推理。董事长的话是对总经理话的否定,董事长:¬(¬小王或¬小张),根据“摩根定律”,¬(¬小王或¬小张)等价于“小王且小张”,即小王和小张都提拔。因此,选择A选项。21.微藻是一类单细胞或多细胞的微小光合生物,一般利用太阳光能进行光合作用、生长繁殖,但也有一些种类能够利用葡萄糖等有机碳源进行高密度发酵生长,也就是异养生长。工业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可以在适当条件下与水反应生成硝酸根、亚硝酸根,作为微藻生长所需要的氮营养。依靠太阳光能生产微藻要占用大量土地,因此难以用于工厂的尾气处理,但利用微藻发酵技术则使单位面积生物量产率提高上千倍,从而有可能在厂区有限的面积进行生物脱硝。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一项是:A.微藻发酵技术:生物脱硝新路径B.微藻科技:生物量产的催化剂C.生物脱硝:引领未来环保产业方向D.异养生长:微藻产业化的原动力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开头引入话题“微藻”,介绍了微藻的定义,如何生长,后面指出微藻的局限性,而后用转折关联词“但”引出文段的重点,即利用微藻发酵技术有可能在厂区有限的面积进行生物脱硝。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是对文段重点的同义替换。B项非重点,依据文段“利用微藻发酵技术则使单位面积生物量产率提高上千倍,从而有可能在厂区有限的面积进行生物脱硝”可知,重点在于“生物脱硝”,排除。C项核心话题不符,没有提到“微藻”,排除。D项非重点,“异养生长”为文段前半部分的内容,非重点,排除。因此,选择A选项。22.稻谷∶大米A.核桃∶核酥B.棉花∶棉籽C.西瓜∶瓜子D.花生∶花生酱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大米”是“稻谷”的组成部分,“稻谷”去壳后得到“大米”,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组成关系。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核桃”可以加工成“桃酥”,二者属于原材料与成品的对应关系,排除;B项:“棉籽”是“棉花”的组成部分,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组成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C项:“瓜子”不一定是“西瓜”子,二者不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组成关系,排除;D项:“花生”可以制作“花生酱”,二者属于原材料与成品的对应关系,排除。因此,选择B选项。23.商品:琳琅满目A.商场:熙熙攘攘B.公司:运筹帷幄C.教学:紧张有序D.家庭:相亲相爱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本题只涉及两个词项间的关系,分析发现两者可以构成修饰关系的短语。结合选项选出与题干关系一致的一项。琳琅满目的商品,构成修饰关系。A项,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说的是商场中的人群,而非商场,与题干关系不一致。B项,运筹帷幄指在帷幕之中指挥、谋划,后泛指策划机要,说的是公司的领导人,而非公司,与题干关系不一致。C项,紧张有序的教学,构成修饰关系,与题干关系一致。D项,相亲相爱形容关系密切,感情深厚,说的是家人之间的关系,而非家庭,与题干关系不一致。故本题选C。24.说到海洋酸化的影响,每年渔业价值约2.2亿美元的珍宝蟹,可能会受到自身食物源减少的冲击,未来50年将面临强烈的低迷。但翼足类、桡足类、易受酸化伤害的带贝壳的微小海洋生物,可能会经历轻微的下降,因为它们十分丰富,足以抵消大部分影响。同时,海洋哺乳动物和海鸟较少受海洋酸化的影响。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认为:A.珍宝蟹的市场前景黯淡B.微小海洋生物的发展是乐观的C.海洋酸化影响海洋生物发展D.海洋酸化对海洋生物影响不大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文段首先引出“海洋酸化”这一话题,接下来指出海洋酸化可能对“珍宝蟹”产生不良影响,然后通过转折词“但”引出文段重点,转折之后通过“同时”引导的并列结构从“微小海洋生物”和“海洋哺乳动物和海鸟”两个方面强调海洋酸化对海洋生物的影响较小,故文段的重点对应D项。A项,“珍宝蟹”为转折前的内容,非文段重点,排除;B项,“微小海洋生物”只对应了文段中的一个方面,表述片面,排除;C项,根据转折后的重点内容可知,文段强调的是海洋酸化影响较小,选项与文意相反,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文段出处】《海洋酸化将重创珍宝蟹》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讲了珍宝蟹可能会受到海洋酸化的影响,后由“但”进行转折引出重点,强调微小海洋生物、海洋哺乳动物和海鸟较少受海洋酸化影响,即大部分海洋生物受海洋酸化的影响还是比较小的。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符合文段重点,强调“影响不大”。因此,选择D选项。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把握。阅读可知,“但”提示文段为转折结构,重点关注转折后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概括文段主旨。文段先指出海洋酸化会影响珍宝蟹的生存,使其渔业价值出现强烈低迷。接着以“但”转折引出文段观点,即海洋酸化对翼足类、桡足类、易受酸化伤害的带贝壳的微小海洋生物、海洋哺乳动物和海鸟影响并不大。D项是对文段观点的准确概括。A项关于珍宝蟹的介绍是转折之前的内容,非文段重点,排除。文段强调的是海洋酸化对海洋生物影响较小,B项与文意不符,排除。C项“微小海洋生物”表述片面,排除。故本题选D。25.关于遗产继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遗产继承的方式主要包括:遗嘱继承、法定继承、遗赠和遗赠抚养协议四种方式B.第一法定继承顺序包括父母、子女;第二法定继承顺序包括配偶、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C.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代位继承。代位继承人一般只能继承他的父亲或者母亲有权继承的遗产份额D.第一法定继承顺序中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不包括非婚生子女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继承法知识。第二步,根据2021年版《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八条,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直系晚辈血亲代位继承。被继承人的兄弟姐妹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兄弟姐妹的子女代位继承。代位继承人一般只能继承被代位继承人有权继承的遗产份额。因此,选择C选项。A项:我国遗产继承的方式主要有法定继承、遗嘱继承、遗赠抚养协议三种方式。A项排除。BD项:根据2021年版《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本编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本编所称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本编所称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BD排除。26.所有的计算机学者都是工程师,有的工程师同时也是计算机学者。王明是计算机学者。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王明是工程师B.王明不是工程师C.王明可能是工程师D.王明是去进修的工程师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所有”、“有的”,确定为集合推理。第二步,翻译题干。①计算机学者→工程师②有的工程师是计算机学者③王明是计算机学者由①③递推可得:④王明→工程师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由④可知王明是工程师,可以推出;B项:由④可知王明是工程师,该选项与题干信息矛盾,无法推出,排除;C项:由④可知王明是工程师,该选项出现“可能”,表述不明确,排除;D项:题干未提及“进修”相关信息,无法推出,排除。因此,选择A选项。27.绿色公关,指企业为避免在环境问题上的失误、造成自己的公众形象被损害,而预先针对公关开展传播、沟通和协调工作。下列属于绿色公关的是:A.某化工企业就污水排放引起的环境污染,向当地居民解释,赔偿经济损失B.某电信公司组织“倡导绿色、传递爱心”公益短信大赛,筹集善款赈灾C.某制造公司认养城市绿地、郊区林地,提升了公司形象和公众的认同度D.某食品企业注重厂区景观和绿化工作,向上级部门申报“绿色厂区”的称号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关键词语包括“环境问题”、“公众形象”、“预先”。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选项中“向当地居民解释,赔偿经济损失”是造成环境污染后的措施,不符合关键词“预先”,排除;B选项“筹集善款赈灾”不符合关键词“环境问题”,排除;C选项符合定义,当选;D选项“厂区景观和绿化工作”不符合关键词“公众形象”,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①企业为避免在环境问题上的失误、造成自己的公众形象被损害;②预先针对公关开展传播、沟通和协调工作。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向当地居民解释,赔偿经济损失,属于造成污染之后的事后处理,并非“预先传播、沟通和协调”,不符合定义;B项:组织短信大赛,是为了筹集善款赈灾,并非“避免在环境问题上的失误”,不符合定义;C项:认养城市绿地、郊区林地,体现出在环境问题上“预先针对公关开展传播、沟通和协调工作”,提升了公司形象和公众的认同度,符合定义;D项:向上级部门申报绿色厂区称号,并未明确说明申报的目的,且目的是为了提升工作环境,并非“为避免在环境问题上的失误、造成自己的公众形象被损害”,不符合定义。因此,选择C选项。28.下列做法符合我国法律规定的是:A.某人向法院起诉邻居搭盖房屋,影响自家的采光B.甲公司向法院起诉乙公司长期拖欠农民工的工资C.丙某向法院起诉外来车辆非法占用本单位停车位D.某报社下属编辑部向法院起诉丁某盗版侵权行为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解答本题需要了解起诉的条件。无论是哪种诉讼,原告都应该与该诉讼有利害关系,并且原告必须是独立的个体。A项正确。法律规定,不动产的相邻各方,应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给相邻方造成妨碍或损失的,应当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故某人向法院起诉邻居搭盖房屋,影响自家的采光符合我国法律规定。B项错误。乙公司拖欠农民工工资与甲公司没有直接利害关系,原告应为农民工。C项错误。非法占用停车位侵犯的是丙某所在单位的利益,而非丙某的利益。因此,原告应为丙某所在单位,而非丙某个人。D项错误。报社下属编辑部不具备独立法人地位,因此不能作为原告,原告应为某报社。故本题选A。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民法。第二步,相邻关系是指不动产的相邻各方因行使所有权或使用权而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民法典》第293条规定,建造建筑物,不得违反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标准,不得妨碍相邻建筑物的通风、采光和日照。根据这个法条可知,邻居搭盖房屋影响自家采光的,可以向法院起诉。因此,选择A选项。解题思路:原《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2012年修订并于2013年1月1日施行的《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A、B、D三项错误,甲公司、丙某和某报社下属编辑部都不是被告行为的直接被侵害对象,不存在直接利益关系,不具备起诉资格;C项正确,某人因为邻居搭盖房屋、影响自己采光,某人及其邻居存在直接利害关系。故正确答案为C。29.4,6,12,30,84,(
)A.96B.128C.192D.246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解法一:第一步,数列变化趋势平缓,优先考虑做差。第二步,做差如图所示:差数列是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下一项为54×3=162,则所求项为84+162=246。因此,选择D选项。解法二:考虑倍数递推,观察数列发现6=4×3-6,12=6×3-6,30=12×3-6,84=30×3-6,规律为第二项=第一项×3-6,所求项为84×3-6=246。因此,选择D选项。30.“城乡污染转移”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组织或个人将造成环境污染的设备、工艺、技术、产品以及其他有形或无形的污染物质,由城市转移至农村的行为。“城乡污染转移”已成为农村环境形势日益严峻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城乡污染转移”的是:A.某市水泥厂每年有10万吨未经过处理的工业废水流经附近乡村的河流B.某镇的耕地受城区搬迁过来的工厂产生的重金属残渣污染达20公顷C.为打造绿色文明城市形象,某城市将重污染的钢铁厂迁至附近的乡镇D.某市为保证城区用水修建水库,致使下游许多村庄农田灌溉用水不足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①造成环境污染的设备、工艺、技术、产品以及其他有形或无形的污染物质;②由城市转移至农村。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水泥厂产生的10万吨工业废水,属于“造成环境污染的有形污染物质”,流经附近乡村的河流,体现了“由城市转移至农村”,符合定义;B项:工厂产生的重金属残渣,属于“造成环境污染的有形污染物质”,工厂从城区搬迁而来,体现了“由城市转移至农村”,符合定义;C项:城市将重污染钢铁厂搬迁至附近的乡镇,属于“将造成环境污染的设备、工艺、技术、产品以及其他有形或无形的污染物质,由城市转移至农村的行为”,符合定义;D项:修建水库使得村庄灌溉用水不足,不涉及“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质”,不符合定义。因此,选择D选项。解题思路:题干定义城乡污染转移是一种污染转移行为,分析其表现形式和危害,再结合选项比较即可解题。城乡污染转移的定义要点:①组织或个人将造成环境污染的设备、工艺、技术、产品以及其他有形或无形的污染物质,由城市转移至农村的行为;②成为农村环境形势日益严峻的主要原因。A项,某市水泥厂10万吨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流经附近乡村的河流,符合定义。B项,某镇受城区搬迁过来的工厂产生的重金属残渣污染的耕地达20公顷,符合定义。C项,某城市将重污染的钢铁厂迁至附近的乡镇,符合定义。D项,修建水库导致下游许多村庄农田灌溉用水不足,并没有涉及环境污染,不符合要点①②。故本题选D。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到定义关键词。“将造成环境污染的设备、工艺、技术、产品以及其他有形无形的污染物质”、“由城市转移至农村”。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工业废水属于“有形污染物质”,市水泥厂将其排放至乡村河流是“将污染物由城市转移至农村的行为”,符合定义,排除;B项:城区的工厂产生的重金属残渣属于“有形污染物质”,将工厂由城区搬至乡镇是“将制造污染物的设备由城市转移至农村的行为”,符合定义,排除;C项:重污染钢铁厂会产生“有形无形的污染物质”,将重污染钢铁厂迁至乡镇是“将制造污染物的设备由城市转移至农村的行为”,符合定义,排除;D项:城区修建水库只是导致下游村庄农田灌溉用水不足,并没有产生污染环境的污染物,不符合定义,当选。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3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食物
只为果腹、保健,便失去了“民以食为天”这句古语中无穷的意味。饮食,往往是一个地方文化的
,将厚重的历史、漫长的变迁一概浓缩到地方菜肴里,用色香味来
这一山一水的性格以及定居于此的百姓心中的向往及诉求。A.一旦传承显耀B.不应积淀透露C.不应基因显耀D.倘若写照彰显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空,根据文意可知,食物如果只为果腹,就会失去无穷的意味。因此横线处要填入体现假设关系的关联词。A项“一旦”、D项“倘若”两项均符合文意,保留。B、C两项“不应”表否定,体现不出来假设的含义,均排除。第三空,D项“彰显”意为鲜明地显示,带入文段符合文意,当选。A项“显耀”有显摆炫耀之意,与文段感情色彩不符,排除。验证第二空,依据后文“将厚重的历史、漫长的变迁一概浓缩到地方菜肴里”可知,饮食是地方文化的体现,饮食能够描绘出当地文化的情况,通过饮食就能了解当地文化。D项“写照”含义为描绘刻画,与文意相符。故正确答案为D。【文段出处】《“清”风徐来双江镇》32.石棉-石棉瓦A.绍兴-绍兴酒B.生物-生物链C.松花-松花粉D.山药-山药蛋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题干词语间的逻辑关系。石棉瓦是利用石棉纤维与水泥为原料经制板加压而成的层顶防水材料,石棉是石棉瓦的原材料,二者为原材料的对应关系。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绍兴是绍兴酒的产地,二者为产地与产品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B项:生物链是指自然界中各种生物之间形成的物质变换和能量转化的链索关系,生物组成生物链,二者为组成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C项:松花粉是由马尾松和油松等松属植物在春季花刚开时,采摘花穗,晒干,收集花粉,除去杂质而成的,松花是松属植物开的花,松花是松花粉的原材料,二者为原材料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D项:山药常指薯蓣的块茎部分,而山药蛋指薯蓣的珠芽部分,二者是生长于薯蓣不同的部位,为并列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33.科学家认为,未来的仿生机器人并非是要完全模仿人类的所有功能,而是模仿某项功能。这些智能机器人有望成为“超人”,有的具有超强的记忆力,有的具有超强的学习能力,有的听觉功能特强,有的嗅觉功能特强……__________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智能机器将超越人类
B.不同功能的智能机器人可以用于不同的领域
C.但它并不具备人类的情感,也不具备人脑的灵活性
D.人类受限于缓慢的生物学进化速度,无法与之竞争和对抗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横线处的上下文语境。横线位于最后一句话的位置,可知,横线处填入的信息所围绕的话题应该与前文话题保持一致。横线之前的部分都在强调智能机器人的各种功能。所以横线处也应该围绕功能这个话题进行。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是对智能机器人和人类之间进行比较,这属于文段首句的话题,与横线前的话题不一致,所以排除。B项围绕“智能机器人的功能”这个话题谈论,话题一致。C项谈论的是人类的情感和人脑的灵活性,没有涉及机器人的功能,话题不一致,排除。D项没有谈及智能机器人,根据主体排除法,应当予以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34.有一对父子,4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4倍,今年父亲年龄是儿子年龄的3倍,则(
)年后,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2倍。A.4B.12C.8D.16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年龄问题,用方程法解题。第二步,设今年儿子年龄为x,则父亲年龄为3x;4年前,儿子年龄为x-4,父亲年龄为3x-4。根据“4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4倍”,3x-4=4×(x-4),解得:x=12,则父亲现在年龄为3×12=36(岁)。第三步,设N年后,父亲年龄是儿子的2倍,则36+N=2×(12+N),解得:N=12。因此,选择B选项。35.社会工作者小李从事戒毒康复社会工作时间不长,他希望能够秉持社会工作价值观,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下列小李的做法中,体现了社会工作非评判原则的是:A.避免议论指责服务对象的言行B.与服务对象进行充分的情感交流C.理解认同服务对象的生活方式D.视服务对象为工作中的合作伙伴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社工知识。第二步,社会工作虽然是一种价值主导的专业实践,但社会工作者仍要避免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服务对象,不应指责和批判服务对象的言行与价值观,更不应将自己的负面情绪发泄在服务对象身上。作为一种专业服务活动,社会工作者应坚持与服务对象一起工作,共同分享对问题和需要的看法,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因此,选择A选项。36.25387A.1569~486514473~33584B.4359~798332679~121002C.9573~1501834398~785763D.5611~12476156939~946503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数字25387位于区间14473~33584。故正确答案为A。37.转基因技术,是指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以此引起生物体性状可遗传的修饰。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情况不属于转基因技术的是:A.把青椒种子送上天空,使其在完全失重状态下发生基因突变来培育“彩色青椒”B.将外源抗真菌基因导入小麦,防治小麦赤霉病、纹枯病、根腐病等真菌性病害C.用反转汞病毒作为载体,把腺苷脱氨酶基因转染至一名患DNA缺陷症女孩的淋巴细胞,使这个患者先天缺损的免疫系统趋于正常D.运用反转汞病毒为载体携带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动物,相继培育出快速生长的转基因猪、羊、鸡、兔和牛等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①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②引起生物体性状可遗传的修饰。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青椒变成彩色青椒主要是通过自身基因突变得来的,未体现“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不符合定义;B项:将外援抗真菌基因导入小麦,体现了“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防治小麦的多种病害,是为了让小麦保持这种病害的抗性,体现了“引起生物体性状可遗传的修饰”,符合定义;C项:用反转汞病毒作为载体,将某一基因转入淋巴细胞,体现了“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导致患者先天缺损的免疫系统恢复正常,体现了“引起生物体性状可遗传的修饰”,符合定义;D项:用反转汞病毒为载体携带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动物,体现了“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培养出快速生长的转基因动物,体现了“引起生物体性状可遗传的修饰”,符合定义。因此,选择A选项。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生物体状可遗传的修饰”。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青椒种子送上太空未体现“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不符合定义,当选;B项:外源抗真菌基因导入小麦,符合“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防治小麦赤霉病、纹枯病、根腐病等真菌性病害,符合“引起生物体状可遗传的修饰”,符合定义,排除;C项:把腺苷脱氨酶基因转染至一名患DNA缺陷症女孩的淋巴细胞,符合“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患者先天缺损的免疫系统趋于正常,符合“引起生物体状可遗传的修饰”,符合定义,排除;D项:反转汞病毒为载体携带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动物,符合“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相继培育出快速生长的转基因猪、羊、鸡、兔和牛等,符合“引起生物体状可遗传的修饰”,符合定义,排除。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解题思路:题干给出了转基因技术的定义,分析其定义要点,选择不属于转基因技术的一项。转基因技术的定义要点:将基因导入生物体基因组中。A项,改变环境导致基因突变,并未将基因导入生物体内,不符合定义要点。B、C、D三项,均属于转基因技术。故本题选A。38.人们常说,三人成虎,
。尤其面临极端天气,防御准备责重山岳,应急抢险十万火急,在这种紧急、重大关头,网络谣言还广泛传播,其破坏力绝非“添乱”所能概括。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网络谣言必须好好治理B.谣言的危害性不言而喻C.网络谣言不会不攻自破D.决不能成为谣言的推手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横线在文段中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需结合前后文进行分析。文段首句中的“三人成虎”是指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作事实,借此引出文段的主题“谣言”。“尤其”表示递进,故横线处所表达意思应该和横线后内容相近。后文进一步说明在紧急、重大关头,网络谣言仍在传播,根据“破坏力”“添乱”可知,横线后主要强调网络谣言危害巨大,对应B项。A项,文段中并未提及治理网络谣言,强调的是网络谣言的危害,无中生有,排除;C项,“网络谣言不会不攻自破”表示网络谣言需要攻破,而横线后强调谣言的危害性大,与后文无法衔接,排除;D项,“谣言的推手”文段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文段出处】《对付网络谣言要下重拳》39.吊销,暂扣许可证和执照属于行政处罚中的行为罚,行为罚是剥夺被处罚人已经取得的许可权利或资格,使其丧失继续从事许可行为的资格。(
)0.正确1.错误参考答案:1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行政法。资格罚是指行政机关对违法行为人限制或剥夺其从事某些活动的资格或降级、降格的制裁方法。资格罚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暂扣许可证件、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许可证件。故吊销、暂扣许可证件现在属于资格罚。行为罚是行政机关决定限制行政违法人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或限制其从业,或者强制命令行政违法人暂时或永久地停止生产经营或其他业务活动的制裁方法。行为罚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限制开展经营活动,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关闭,限制从业。故表述错误。40.高等教育是促进社会阶层合理流动的阶梯,也是维护社会公平、和谐的重要平衡器。今天,城市“超级中学”越来越多地垄断国家重点大学入学资源的不良现状,严重妨害了教育公平。在社会各界对教育公平呼吁越来越强烈的大背景下,北大、清华自主招生政策的改革,无疑值得充分肯定和推崇。落实教育公平,应从招生开始。在确保生源质量的前提下,着力提高来自农村、边远贫困、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比例的做法,值得其他高校特别是重点高校借鉴。这段文字谈论的核心问题是:A.“超级中学”的存在严重妨害了教育公平B.大学自主招生政策值得肯定和推崇C.落实教育公平应从招生开始D.高校应提高农村、边远贫困、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比例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第一句话讲“高等教育是教育公平的平衡器”,第二、三句话批评“超级中学”垄断教育资源并肯定北大清华的自主招生政策,分别从反面和正面说明讲了教育公平的实例。第五句话引出重点即“落实教育公平,应从招生开始”。第六句话进行解释说明。文段为“分—总—分”结构,主旨句为第五句话。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因此,选择C选项。A项和B项:表述均过于片面。D项:为解释说明的内容,不是文段谈论的核心问题,且没有体现“教育公平”的主题。41.甲乙丙三个志愿者共同照顾李奶奶,甲每4天去一次,乙每5天去一次,丙每6天去一次。如果他们三个于5月5日在李奶奶家同时见面,则他们三人下次在李奶奶家同时见面的时间是:A.7月4日B.7月5日C.9月1日D.9月2日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星期日期问题。第二步,甲每4天去一次,乙每5天去一次,丙每6天去一次,可知他们三人相遇的时间应该是三个数字的最小公倍数,即60。所以只要看5月5日开始,60天之后的日期即为答案。5月还有26天,6月有30天,还缺4天,所以同时见面的时间为7月4日。因此,选择A选项。解题思路:甲乙丙三人的周期天数分别为4、5、6天,三人周期的最小公倍数为60天,即5月5日三人在李奶奶家同时见面后,再过60天三人再次相遇。5月份还剩31-5=26天,26+30+4=60,则他们在7月4日再次在李奶奶家同时见面。故正确答案为A。42.①选定图纸②征集土地③检查验收④施工建房⑤交付使用A.②①④③⑤B.②③①④⑤C.①③②⑤④D.②①③⑤④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选项,确定尾句应从④⑤中选择。本题讲述的是征地建房的过程。先要“施工建房”,才能“交付使用”,因此确定尾句为⑤,排除C、D两项。第二步,观察分析剩余选项,确定第四句应从③④中选择。先要“施工建房”,才能“检查验收”,因此④应该在③前面,排除B项。因此,选择A选项。43.淮安(江苏省)旅游资源丰富,但酒香也怕巷子深,必须注重“吆喝”,加大宣传。下列举措最符合这一要求的是:A.整合利用机场、高铁、招商、会展等各类宣传营销资源和方式,加强旅游线推广、旅游特色宣传,让大众熟知淮安有什么好吃的、好看的、好玩的B.强化旅游业供给侧改革,努力满足游客多层次、多元化的旅游消费需求,让游客各取所需、各得其所C.科学整合旅游资源、精致规划旅游布局,做到串珠成链、连线成面,实现旅游的全景化、全覆盖,形成众星拱月的引领效应D.成立全区域旅游发展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管理知识。第二步,整合利用机场、高铁、招商、会展等各类宣传营销营销资源和方式,加强旅游线推广、旅游特色宣传,让大众熟知淮安有什么好吃的、好看的、好玩的。最符合题干中的“吆喝”、“宣传”。因此,选择A选项。B项:强化旅游业供给侧改革,努力满足游客多层次、多元化的旅游消费需求,让游客各取所需、各得其所。可以提升游客的满意度,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但宣传力度有限。B项错误。C项:科学整合旅游资源、精致规划旅游布局,做到串珠成链、连线成面,实现旅游的全景化、全覆盖,形成众星拱月的引领效应。可以打造一批具有广泛知名度和吸引力的旅游景区和产业集群,提升游客体验度,但宣传力度有限。C项错误。D项:成立全区域旅游发展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可以及时解决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策略。但宣传力度有限。D项错误。44.母亲年龄是唐氏综合征筛查所考虑的风险因素之一。一般认为,母亲年龄越大,宝宝出现遗传异常的风险就越高。当卵子里有一条多余的21号染色体时,胎儿就会出现唐氏综合征。随着女性年龄的增长,出现此类异常的风险也随之升高。最近,一些专家开始质疑这种筛查方法,认为遗传异常并不仅仅只是女方年龄的问题。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专家的观点?A.现代人因为环境以及生活习惯的影响,容易产生基因突变,即便是健康夫妇也有生育“唐氏儿”的风险B.子宫基本不会随着年龄增长发生变化,只要激素水平充足,年老妇女的子宫也能够正常养育胎儿C.造成宝宝精神健康问题的重点似乎并不在于母亲的“绝对年龄”,而在于父亲与母亲的“相对年龄”D.精子的21号染色体也可能粘连多余的遗传物质,父亲的年龄越大,制造精子过程出错的概率就越高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最能支持专家观点的一项,需首先明确专家的论证结构,即准确找到论据和论点。本题除最后一句话外均在阐述母亲年龄与宝宝出现遗传异常之间的联系,而最后一句话否定了前面所述,直接点明专家的论点。因此要支持专家的观点,只需说明“遗传异常并不仅仅只是女方年龄的问题”,还有其他原因也会导致遗传异常即可。专家质疑“母亲年龄越大,宝宝出现遗传异常的风险就越高”的观点,认为遗传异常并不仅仅只是女方年龄的问题。A项,指出环境和生活习惯等也容易产生基因突变,看似能够支持专家的观点,但实际上“基因突变”未必会造成“遗传异常”,并且未提到“健康夫妇”的年龄,因此他们生育“唐氏儿”仍然有可能是女方年龄大导致的,不能支持专家的观点,排除。B项,题干要论述的是除了女方年龄问题外,是否还有其他原因会导致遗传异常,而该项论述的是年老妇女的子宫能够正常养育胎儿,与题干观点无关,排除。C项,论述的是宝宝精神健康问题,并未说明除了女方年龄外,还有什么原因会导致遗传异常,与题干观点无关,排除。D项,说明父亲的年龄大也可能造成遗传异常,支持了专家的观点。故本题选D。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根据提问方式中的“支持”,确定为加强论证。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论点:遗传异常并不仅仅只是女方年龄的问题。论据:无。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不明确项。专家的观点其实也包含“女方年龄”会导致胎儿出现唐氏综合征的风险,只不过筛查方式不能仅通过筛查女性的年龄,但是该项指出是“环境及生活习惯的影响”会导致出现“唐氏儿”,无法明确支持该专家隐含的观点,不具有加强作用。B项:无关选项。只是提到子宫不会受年龄的影响,并未提到年龄和唐氏综合征风险之间的关系,论题不一致,排除。C项:无关选项。只是提到“父亲和母亲的‘相对年龄’会造成宝宝精神健康问题”与唐氏综合征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D项:增加论据。指出父亲的年龄越大,也会出现21号染色体粘连多余遗传物质导致制造精子过程出错的概率,说明筛查唐氏综合征还需要考虑男方年龄,而非只是考虑女方年龄,具有加强作用。因此,选择D选项。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论点:遗传异常并不仅仅只是女方年龄的问题。论据:无。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精子的21号染色体也可能粘连多余的遗传物质,父亲的年龄越大,制造精子过程出错的概率就越高,说明胎儿出现唐氏综合征不只是母亲的年龄问题,还有父亲的年龄问题,补充论据,当选;B项:论点说的是遗传异常问题,该项说的是宝宝精神健康问题,话题不一致,无法加强,排除;C项:题干论点说的是遗传异常是否与女性年龄有关,该项是在讨论年老妇女能否正常养育胎儿,遗传异常和正常养育胎儿不是一回事,话题不一致,无法加强,排除;D项:环境以及生活习惯容易产生基因突变,使得健康夫妇也有生育“唐氏儿”的风险,并没有提到健康夫妇年龄的大小,不能确定女方年龄是否对遗传异常造成影响,无法加强,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45.我好像来过这地方,是比喻句。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审题干,判断这句话是不是比喻句。第二步,分析句子。句子中“好像”表示猜度,另外,“像”还有同类比较的意思,比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可见,这句不是比喻句。因此,判定错误。46.根据下图规律,“?”处图形有
个白色小正方形。
A.18B.20C.22D.24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观察趋势发现图形中白色小正方形的数量依次为6,8,10······,且n每增加1,就会增加2个白色小正方形,即白色小正方形的数量为首项为6,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则当时,有个白色小正方形。故正确答案为D。47.一个人的死亡不仅会发生遗产继承法律关系,而且使其与配偶的夫妻关系归于消灭。因此人的死亡这一客观情况被称为()。A.行为B.合法行为C.法律事实D.法律关系的内容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法律事实的概念。法律事实,就是法律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现象。A项,法律上的“行为”是和“事件”“事实”相对而存在的概念。行为受到人类意识支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的死亡是客观事实,不能称之为行为。该项错误。B项,合法行为即不为法律所禁止的一切举止行动,人的死亡不能称之为行为,更不能称之为合法行为。该项错误。C项,人的死亡引起遗产继承法律关系的产生、夫妻关系的消灭,满足法律事实的定义。该项正确。D项,法律关系是指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权利与义务关系。人的死亡引起的是法律关系的变化,人的死亡本身并不构成法律关系的内容。该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C。48.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的总称,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物质吹起并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浑浊,水平能见度小于(
)米的严重风沙天气现象。A.500B.1000C.1500D.2000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科技常识。B项正确,沙尘天气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四类。浮尘:尘土、细沙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的天气现象;扬沙: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在1公里至10公里以内的天气现象;沙尘暴: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的天气现象;强沙尘暴:大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模糊不清,浑浊不堪,水平能见度小于500米的天气现象。故正确答案为B。49.互联网时代最奇妙的地方就是人人可以参与,人人可以发声。虽然存在明显的“羊群效应”,但并不是随便哪个“大V”就能
而去。想当领头羊的很多,但能最后带走羊群的不多,或许这才是网络领域里热闹不断,各路观点
的道理所在。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裹挟层出不穷B.引导参差错落C.挟持此起彼伏D.诱导良莠不齐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本题可从第二空入手,根据文段“想当领头羊的很多”“热闹不断”可知,横线处表达各路观点接连不断地出现,A项“层出不穷”指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符合文意。B项“参差错落”指各种不同的事物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C项“此起彼伏”指这里起来,那里下去,形容接连不断,两者均与“观点”搭配不当,排除B、C两项;D项“良莠不齐”指好的、坏的都有,混杂在一起,文段并非强调好坏都有,而是各种观点接连不断地出现,排除。第一空,代入“裹挟”验证,“裹挟”指把人卷进去,迫使其采取某种态度,填入文段表达不是随便一个“大V”发表的观点都可以让大众跟从,语义恰当,当选。故正确答案为A。【文段出处】《“中年危机”不要“预言自动实现”》解题思路:第一步,阅读文段,分析句意。第二步,从第一空入手难度较大,跳过第一空。第三步,从第二空入手,结合句意及语法结构直接锁定正确答案。第四步,验证第一空。第一空四个词语都含有“引导、带着”的意思,区分度较小,较难排除,可从第二空入手。第二空,此处所填词语的主语为“观点”。由“网络领域里热闹不断”可知,此处所填词语应与“不断”语义相近,表达“各路观点”不断出现的意思。“层出不穷”指接连不断地出现,填入符合句意。“参差错落”指交错不齐;“良莠不齐”指好的坏的混杂在一起。“此起彼伏”指这里起来,那里下去;跌宕起伏。三者均不能描述“观点”的不断涌现,排除B、C、D。第一空,此处意为虽然网络存在明显的“羊群效应”,即网民从众、随波逐流的现象明显,但也不是哪个“大V”就能借此形式强迫人们认同他的观点的。“裹挟”指(形势、潮流等)把人卷进去,迫使其采取某种态度。填入符合句意。故本题选A。解题思路:第一步,突破口在第二空。第二空前面提到“网络领域热闹不断”,说明第二空强调的是“各路观点不断出现”。A项“层出不穷”指接连不断地出现,符合文意。B项“参差错落”侧重各种不同的事物,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C项“此起彼伏”指这里起来,那里下去,形容接连不断。二者均与“观点”搭配不当,排除B项和C项。D项“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多修饰的对象是“人”,而且也没有“不断出现”的意思,排除D项。答案锁定A选项。第二步,验证第一空。“裹挟”指把别的东西卷入,使随着移动或(形势、潮流等)把人卷进去,迫使其采取某种态度,符合文意。因此,选择A选项。50.也许有一天,人类能到毗邻行星进行自由探险,使用大功率望远镜认识我们周围的星球;总有一天,我们也将切实探索地球上大洋深处的每一寸土地,以及________的原始森林,却很可能永远无法到地球中心去旅行。由于温度极高、压力极大,地球内部很可能永久性地成为人类无法到达的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人迹罕至禁区
B.郁郁葱葱深渊
C.一望无际绝境
D.神秘莫测彼岸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明确空缺处词语的含义。第二步,观察可知第一空备选词语词义较为简单,重点分析文意,选择与文意相符的词语。第三步,根据文段提示信息即可确定第二空词语。第一空,分析可知,文段说的是未来人们可能去以往从未到过的地方探险,所以这里强调的是没有到过,排除B、C。
第二空,由“人类无法到达”可知,第二空填“禁区”最恰当。
故本题选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第一空所填词语要修饰“原始森林”,且第一空想表达的意思与横线前的“大洋深处的每一寸土地”构成并列关系,再根据横线后的“可能永远无法到”“成为人类无法到达的……”可知,横线处要体现“很少有人类活动或很难到达的地方”之意。B项“郁郁葱葱”指(草木)苍翠茂盛;C项“一望无际”指一眼看不到边,形容辽阔;A项“神秘莫测”指非常神秘,难以推测,三者均不符合文意,排除A、B项和C项。D项“人迹罕至”形容荒凉偏僻的地方很少有人来过,符合文意。答案锁定为D选项。
第二步,验证第二空。“由于”体现了因果关系,人类无法到达是因为温度极高压力极大超过人类承受范围的极限。D项“禁区”指难以进入的地区或不准许触及的领域,代入文段,符合自然条件的限制带来的结果,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可从第二空入手。根据文段“由于温度极高、压力极大······”可知,人类无法到达地球内部。D项“禁区”指不能去到的地方,符合文意,保留。A项“彼岸”侧重一种境界,如“成功的彼岸”“胜利的彼岸”,B项“深渊”、C项“绝境”都偏消极,三者填入此处均不符合文段语境,排除。
第一空,代入验证。根据文段“人类能到毗邻行星”“我们也将切实探索”“可能永远无法到地球中心”“永久性地成为人类无法到达”可知,横线处所填成语强调的是这个原始森林我们能“到”。D项“人迹罕至”中的“至”也侧重“到”,和文段语境匹配,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51.下列词语中划横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颀长(qí)
悚然(sù)
彰善瘅恶(dàn)
韬光养晦(huì)B.人寰(huán)
攫取(jué)
寻瑕伺隙(xì)
啮臂为盟(niè)C.抵牾(wǔ)
横亘(gèn)
造福桑梓(zǐ)
筋疲力尽(jīn)D.鞭挞(tà)
骨骼(gé)
辗转反侧(niǎn)
蜚声中外(fēi)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审题干。找出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第二步,辨析选项。B项读音全都正确。A项“悚(sù)”应改为“sǒng”;C项“尽(jīn)”应该为四声“jìn”;D项“辗(niǎn)”改为“zhǎn”。排除A项、C项和D项。因此,选择B选项。52.2,
,
,4,
,(
)A.B.C.D.6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非整数数列中的根式数列。第二步,原数列转化为,
,
,
,
,根式下数列4,8,12,16,20是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则所求项根式下面的数字为20+4=24。因此所求项为
。因此,选择A选项。53.政治自由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0.正确1.错误参考答案:0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宪法。公民基本政治自由是指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政治意愿的自由。公民的政治自由是近代民主政治的基础,是公民表达个人见解和意愿参与正常社会活动和国家管理的一项基本权利。故表述正确。54.夏季雷雨高发,出现雷雨天时,人们尽量不要在水面附近停留,游泳、钓鱼、水边玩等行为都十分危险。(
)0.正确1.错误参考答案:0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生活常识。第二步,发生雷电时,在云层和大地之间雷电的路径上有强大的电流通过,会给人们带来危害。雷电的路径往往经过地面上突起的部分,如树木、高大建筑物、室外天线等,所以雷雨天气在树下避雨会有被雷击的危险。雷电有上万伏特的电压,人游泳时脑袋露出水面,四周是水面,人的脑袋就是最高物体,雷电就容易打到水中的人;打到周围的什么地方,一般的水是导体的,人是导体,水中的人也受雷击。因此,本题正确。雷雨天气时,预防被雷击有以下几点:雷雨天气时不要停留在高楼平台上,在户外空旷处不宜进入孤立的棚屋、岗亭等。远离建筑物外露的水管、煤气管等金属物体及电力设备。不宜在大树下躲避雷雨,如万不得已,则须与树干保持3米距离,下蹲并双腿靠拢。如果在雷电交加时,头、颈、手处有蚂蚁爬走感,头发竖起,说明将发生雷击,应赶紧趴在地上,这样可以减少遭雷击的危险,并拿去身上佩戴的金属饰品和发卡、项链等。如果在户外遭遇雷雨,来不及离开高大物体时,应马上找些干燥的绝缘物放在地上,并将双脚合拢坐在上面,切勿将脚放在绝缘物以外的地面上,因为水能导电。在户外躲避雷雨时,应注意不要用手撑地,同时双手抱膝,胸口紧贴膝盖,尽量低下头,因为头部较之身体其他部位最易遭到雷击。55.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紫色的蝴蝶兰花溶液作为酸碱指示剂,其遇酸性溶液显红色,遇碱性溶液则显黄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盐水中滴入蝴蝶兰花溶液,溶液呈红色B.在纯净水中滴入蝴蝶兰花溶液,溶液呈无色C.在小苏打水中滴入蝴蝶兰花溶液,溶液呈黄色D.在酸或碱性溶液中滴入蝴蝶兰花溶液后,变色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题干已知紫色的蝴蝶兰花溶液遇到酸性溶液显红色,遇到碱性溶液显黄色,因此逐项分析各溶液的酸碱性,进行判断即可。注意呈紫色的溶液倒入无色的中性溶液中会呈现紫色。已知紫色的蝴蝶兰花溶液作为酸碱指示剂,其遇酸性溶液显红色,遇碱性溶液则显黄色。那么紫色的蝴蝶兰花溶液遇到无色的中性溶液,仍保持紫色。A、B两项,盐水、纯净水都是无色中性溶液,因此滴入紫色的蝴蝶兰花溶液会呈紫色,错误。C项,小苏打水是碳酸氢钠的水溶液,具有弱碱性,因此滴入紫色的蝴蝶兰花溶液会呈黄色,正确。D项,酸碱指示剂都是一些有机弱酸或有机弱碱,在不同的酸碱性溶液中,它们的中和反应程度不同,就会显示不同的颜色,因此变色的过程是化学变化,错误。故本题选C。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本题考查化学检验方法。第二步,分析选项。A项:盐水是NaCl,为中性的,遇蝴蝶兰花溶液为紫色,A选项排除;B项:纯净水为弱酸性,遇蝴蝶兰花溶液为红色,B选项排除;C项:苏打水是碳酸氢钠的水溶液,为碱性,所以遇蝴蝶兰花溶液为黄色,正确;D项:指示剂遇酸或碱性溶液变色,是由于指示剂与酸碱性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物质,从而使溶液呈现不同的颜色,D选项排除。因此,选择C选项。56.石墨烯是一种新型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力学特性。(
)0.正确1.错误参考答案:0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前沿科技知识。第二步,石墨烯是一种以sp²杂化连接的碳原子紧密堆积成单层二维蜂窝状晶格结构的新材料。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力学特性,在材料学、微纳加工、能源、生物医学和药物传递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被认为是一种未来革命性的材料。因此,本题正确。57.以下哪项不是大学生玩网游的主要原因:A.大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较差B.从小就宅在家里用电子产品打发时间C.大学普遍缺乏对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D.上高中时玩游戏的时间被家长严格控制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根据“大学生花这么多时间在网游之中,有多方面原因”可知,篇章第5、6段,解释了大学生玩网游的主要原因。A项,根据“不少大学生不具备充分的自主管理和自主规划能力,不知道如何自主安排时间”可知是原因之一,排除;B项,根据“有的大学生从小就是‘宅男’‘宅女’,除学习之外,休闲时间就用电子产品打发时间”可知是原因之一,排除;C项,“大学普遍缺乏对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表述无中生有,故非原因之一,当选;D项,根据“以前学习任务重,玩游戏的时间被家长严格控制”可知是原因之一,排除。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文段出处】《北京青年报:大学生为何热衷玩游戏》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符合原文,对应文章第⑥段,“……然而不少大学生不具备充分的自主管理和自主规划能力,不知道如何自主安排时间,如果周围其他同学大多以打游戏度日,他们也就‘随大流’跟着玩游戏了”。B项符合原文,对应文章第④段,“大学生花这么多时间在网游之中,有多方面原因。有的大学生从小就是‘宅男’‘宅女’,除学习之外,休闲时间就用电子产品打发时间”。D项符合原文,对应文章第④段,“以前由于学习任务重,玩游戏的时间被家长严格控制,到了大学,学习任务变得相对轻松……不少学生就宅在宿舍玩游戏,甚至通宵达旦不能自拔”。C项,无中生有。因此,选择C选项。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章细节信息的查找与理解。找出文章中关于大学生玩网游的原因,即第4、5、6段,对比选项,得出答案。阅读可知,文章第4段、第5段、第6段分别论述了大学生玩网游的原因:①宅在家靠电子产品打发时间;②大学前玩游戏的时间被家长严格限制;③自主管理能力差;④缺乏学习动力,感到迷茫。A项符合③,B项符合①,D项符合②,排除A、B、D。C项“普遍缺乏”文段未涉及。故本题选C。58.发文办理是以(
)的名义制发公文。A.机关领导B.批文的秘书C.发文机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基础摄影》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中央财经大学《物理化学F》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物理化学选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15《白鹅》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 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建筑性能模拟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中医药大学《徽州建筑文化》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理论教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河北师范大学《企业形象(CS)》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经济管理职业技术学院《热工基础理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南医科大学《商务统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集成电路研究报告-集成电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24年
- 2024年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验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版)含答案解析
- 桩基承载力自平衡法检测方案资料
-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 2025云南昆明空港投资开发集团招聘7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简单的路线图(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
- 成都市2024-2025学年度上期期末高一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教育局财务工作计划
- Unit 5 Now and Then-Lesson 3 First-Time Experiences 说课稿 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英语下册
-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方案
- 中国食物成分表2020年权威完整改进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