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锦集6篇-7_第1页
小学语文教案锦集6篇-7_第2页
小学语文教案锦集6篇-7_第3页
小学语文教案锦集6篇-7_第4页
小学语文教案锦集6篇-7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小学语文教案锦集6篇小学语文教案锦集6篇小学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的:1、会认15个生字。2、学习默读课文,体会卡罗尔对小猫的喜欢之情及小猫给人们带来的生活情趣。3、感受卡罗尔仁慈美妙的童心,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教学重难点:学习默读课文,从中受到情感熏陶。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文中的生字、句子、练习等〕。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猫吗?小猫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生活情趣,大文学家老舍先生也是一位非常喜欢猫的人,今天我要介绍一位同样非常爱猫的小朋友,她叫卡罗尔〔板书〕和她的小猫之间发生的有趣的事。〔齐读课题,并认读“卡罗尔”三个字。〕二、默读感悟1、提出默读的要求与方法:不出声,不指读,用眼看,用心悟。2、学生自主默读课文,速度不必过快。3、学生自由谈谈初步默读课文后的感受,老师给予适当的肯定和表扬。4、围绕“课文哪些地方写得有趣”巧妙引入二次默读。〔1〕提出要求:可以跳跃性、选择性默读,与问题无关的地方一扫而过,与问题有关的地方画上记号。〔2〕看插图画的句子、段落,体会它的有趣并在小组里讨论。5、出示写得有趣的句子。〔1〕菜同交流感受、体验和认识,大家分享。解释“黑白一样”。〔2〕喜欢的句子或段落默读几遍并积累。〔3〕适时____生字,鼓励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①猜谜识字:不上不下——卡兔子差点不见了——免四点以后是夕阳——罗②形近字比拟认识:垫——热兔——免③用加偏旁、减偏旁记:苗——喵曾——蹭橱——厨萝——罗〔4〕抽读生字卡片。6、再次默读课文,感受美妙童心。7、着重默读最后三个自然段。〔1〕考虑:伯洛为什么对卡罗尔那么亲近?〔2〕领悟文意:假如我们关爱地球上的植物,植物就会给我们创造绿色的生命;假如我们关爱地球上的动物,动物就会与我们和谐相处;假如我们真诚地关爱别人,别人就会真诚地关爱我们。8、带着这样的体会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人与动物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友善。三、积累运用〔出示〕1、词语积累。安排照顾突然赠送挑选辞别舒适四面八方黑白一样跳来跳去冷冷清清滴滴答答2、以字扩词。涂料涂改糊涂舒适适应适宜多余其余剩余卡车卡片卡尺免费防止难免3、读读说说。丁冬丁丁冬冬滴答滴滴答答马虎冷清冷冷清清亲近亲亲近热板书:8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卡罗尔对小猫的喜欢之情小猫给人们带来的生活情趣。教材简析:本文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儿童故事,它的情节曲折,有趣。“卡罗尔一直想有一只小猫”,这是故事的起因。正因为她“一直”想,爸爸就给她出主意登广告要小猫,可别人送来了许多许多小猫。为理解决小猫太多的问题,爸爸只好又登广告把小猫送人。当别人把小猫都拿走是,喜欢小猫的卡罗尔非常伤心。就在这时,她却惊喜地发现她最喜欢的那只小猫留下了,“卡罗尔终于有了一只她自己的小猫”。小学语文教案篇2学习目的:1.学会“澡、械”等5个生字,正确书写“诞生、洗澡、漩涡、花圃、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入的句子,引导学生认识到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4.体会本文语言生动、准确的特色,学惯用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课前准备:课前老师将《疑心与学问》印发下来或做成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有很多同学特别崇拜科学家,能说一说你最崇拜的科学家是谁吗?2.你们知道科学家们主要依靠什么获得了伟大的成就吗?〔学生自由发言,如:擅长考虑、勤奋刻苦、锲而不舍等等。〕3.老师小结: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开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是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溯,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所以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板书课题〕4.谁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自由发言。〕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第20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相信同学们学过课文,对这句话会有更深入的理解。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出示词语:诞生纵观漩涡敏锐追根求见微知著锲而不舍洗澡花圃推理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打破砂锅问到底〔1〕指名读词语。〔2〕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全班交流。3.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疏通难读的句子。4.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把这句话画出来。三、细读课文,理清条理1.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给课文划分段落。2.学生交流段落划分,说明分段理由。3.老师对照板书进展小结:这篇课文思路特别明晰,作者开门见山提出自己的观点,明确指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本身就是“真理”,然后概括地指出在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开展史上,那些定理、定律、学说都是在发现者、创造者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才获得的,由此引出科学开展史上的三个有代表性确实凿事例,之后对三个典型事例作结,强调这三个事例“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却从中发现了真理,最后指出科学发现的“偶尔机遇”只能给有准备的人,而不会给任何一个懒汉。四、布置作业,稳固进步1.熟读课文。2.抄写生字新词。第二课时一、细读课文,交流感悟1.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是用哪些事例来详细说明自己的观点的?从这几个事例中你想到了什么?2.全班交流,老师重点引导学生:这些事例是科学技术开展史上三个确凿的事例,由此可以看出科学家们都是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3.你还能例举出这样的事例吗?〔学生可能会谈到曾经学过的伽利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事例。除此之外,老师还可补充:蚯蚓在美国东海岸有,在欧洲西海岸同纬度地区也有,而在美国西海岸却没有,魏格纳从蚯蚓的分布,推论出欧洲大陆与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裂开了,分为两个洲。〕4.课文中哪些语句令你深受启发,作出标注。5.交流令自己深受启发的语句,说明从中受到的启示,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段。二、再读课文,感悟写法1.默读全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跟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2.小组交流。3.全班交流,老师点拨:这篇课文围绕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一观点,例举详细事实加以证明。这样的文章叫做论说文,也叫做议论文,不同于我们经常阅读的记叙文。三、拓展阅读,随文练笔1.下面我们再来阅读一篇论说文,看一看这篇文章作者要阐述的观点是什么?疑心与学问顾颉刚“学者先要会疑。”──程颐“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那么须疑。”──张载学问的根底是事实和根据。事实和根据的来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自去视察。做学问也是一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管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考虑,不应当随随意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意轻信的态度,便是疑心的精神。这是做一切学问的根本条件。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小学语文教案篇3教学目的:知识目的:1.学会本课“盈”等10个生字,掌握“渴求、盘旋、滑行、绿盈盈”等词语。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情感目的: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才能进步:1.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统一,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体会作者渴望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思想感情。2.有语气地朗读全诗并背诵。教学重点: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统一,体会作者渴望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培养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的:初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统一,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欢,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设计:一、导课。春天到了,和暖的阳光普照大地,田野里,一片活力勃勃的景象,在这样的天气里同学们最喜欢的户外活动是什么?(板书:放风筝)听说过花儿也会放风筝吗?(板书:花儿也会)你们看到这个题目,有什么疑问?(学生会说到:花儿如何会放风筝?花儿放的风筝是什么?……)二、初读课文,感悟课文。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这些问题能否解决?1.学生自由读文,同时划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词。2.解决不认识的生字词,检测学生的识字情况(可以分组朗读,或者接读课文)。3.指导学生对读的同学做评价。老师评价学生的读文情况。刚刚在看到这个题目时,同学们都有个问题:花儿放的风筝是什么?那如今我们就来找找,请同学们快快地读读课文,看看能否找到答案。学生谈到哪里,老师要引导学生来想像学习,全诗共有4个小节,写了两方面的内容。第一小节:写出来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表达了孩子们的愉快心情。学生边读边想,天,是这样蓝,风,是那样轻,第二到四小节:描写了远处的花、蝴蝶、蜻蜓,也描画了我们一起享受大自然赐予的一切美妙,描画了一幅快乐、祥和的景象。彩色的蝴蝶,长尾巴的蜻蜓,分小组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想像,并讨论:花儿也会放风筝,花儿放的风筝是什么?在这里,学生要明白:花儿会放风筝的原因,写出了花儿和小动物的快乐,抒发了作者渴望人和大自然中的一切生灵和睦相处和谐统一的美妙愿望。学习了本诗后你想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三、作业:画一幅美丽的图画(表现春天的美妙)。四、板书设计:花儿也会放风筝天是这样蓝风是那样轻彩色的蝴蝶长尾巴的蝴蝶第二课时课时目的:进一步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过程:一、今天让我们来进一步学习课文。同学们觉得这篇课文美吗?想不想再读一读呢?请同学们边读边想,一会把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描绘给大家:(学生读文)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学生谈谈自己想像中的画面。——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二、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及语言表达才能,对学生进展口语表达方面的训练。指导学生一起看第三小节:有的在花枝上飞高飞低,有的在半空中盘旋滑行……让学生合理想像,补充:有的在……指导学生一起看第四小节:不对,不对,那不是风筝,那是——……让学生进展扩展三、指导学生写生字。盈:注意中间的“又”字;蜻蜓的“蜓”上面是“壬”;瞧是左右构造的字。四、作业。1.有表情地背诵全诗。2.说说花儿还会放什么风筝?小学语文教案篇4教学目的:〔知识、才能、教法、德育浸透点〕知识与才能:1、学会十二个生字,理解“贪心、皓月当空、企盼”等词语。2、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根底上,大胆想像,在讨论中发表对故事中人物的看法,培养学生的理解、想像、思维、表达才能。3、练习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读中理解,读中想象,为学生搭建交流的语言平台,让思维在碰撞中闪耀火花,到达语言文字的训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嫦娥仁慈的品质,激发学生对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奇特而合理的想像。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根底上,大胆想像,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挂图第1课时教学目的:1、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教学设计:个性化备课:一、导入同学们,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字,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老师板书“月”字〕对学生的答案进展,紧扣和课文相关的内容。过渡:古往今来,人们仰望明月,总会产生无穷的遐想。人们将许多美妙的愿望寄予明月,赋予它丰富的内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1课。板书课题。指名学生读课题,暂将课题中的“奔”读ben.。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条理。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害,吞下仙药奔向月亮的故事。〕2、能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给课文分段吗?快速地阅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在学生的答复上,老师进展归纳〔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天人相隔〕对于课文中的第三个自然段学生的意见可能会有分歧,老师可告诉学生这是一个过渡段,放在哪个局部比拟适宜,等学完了第二局部后就会明白。《后羿射日》是《嫦娥奔月》这个故事的起因,一谈到《后羿射日》就会想到后羿这个人物,在你的印象中,后羿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更深的理解后羿这个人。三、精读课文第一局部1、自由读课文1—2自然段,边读边想:你认为文中的后羿是个怎样的人?紧扣“力达神勇”、“为民除害”等词来体会。重点句:1、后羿登上昆仑山顶,运足气力,拉满神弓,“嗖嗖嗖”,一口气射下九个太阳。〔抓住动作、象声词来体会,并指导朗读。〕2、他对最后一个太阳说:“从今以后,你每天必须按时升起,按时落下,为民造福。”〔抓住人物语言体会人物性格特点。指出命令的语气。〕联络第一自然段来体会后羿的性格特点。这就是传说中的后羿,在他的身上有着男儿的英雄气概,有着一种令人折服的壮美,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来读12自然段。四指导写字。“嫦、娥、济、皓”都是左窄右宽的字,左边的偏旁要写得窄一些,约占字宽的三分之二。“郊”的左右两边根本相等。“凝”字左小右大,左边的“疑”注意左右两个部件的避让、穿插。“遥”是半包围构造,应给“走之”让出位置。板书设计:第2课时教学目的:知识目的: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才能目的:精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美,感受嫦娥的心地仁慈、为民造福的品质。情感目的:学习嫦娥心地仁慈、为民造福的品质。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教学重难点:感情朗读,充分感悟。教学设计:个性化备课: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1、2自然段,知道了力大无比的后羿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太阳,为老百姓解除苦难,让我们感受了英雄的壮美,壮美不仅在男儿身上有,柔弱的女子身上也有,就比方嫦娥,请你把找到的嫦娥的美妙好比拟一下,哪些地方表达了她的壮美?二、品读课文,感受人物内心。认识逢蒙。1、生交流。哪些地方表达了嫦娥的壮美?师板书:斗逢蒙。2、要体会嫦娥的机智、英勇,我们先来看逢蒙是个怎样的人?自由读第3-5节,你认为逢蒙是个怎样的人?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3、生交流。相机解决第3节的划分问题。4、师。如今逢蒙的真面目看清楚没有,做了多少坏事,人家真心拜师,他——假心学艺,人家跟师傅出去,他——装病,别人的东西他一心想——变成自己的,别人不给——他就逼,不但逼,还——翻箱倒柜。5、一句话逢蒙是个怎样的人?〔奸诈贪心〕认识嫦娥。1、面对逢蒙的奸诈贪心,嫦娥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从中你体会到什么?〔1〕想:唯一想到的是不让逢蒙奸计得逞,为的是乡亲们。〔2〕做:什么叫“周旋”?想象嫦娥会怎么和逢蒙周旋。〔3〕相机指导有感情朗读。2、:机智英勇的嫦娥展如今我们面前,感受到柔弱嫦娥身上的壮美了吗?学习第6节。1、嫦娥吃了仙药后怎么样了呢?请同学们看插图,再读第6节。这段话只读一遍是不够的,请大家再读一遍,哪些词一下跳入你的眼中?2、“飘飘悠悠”是什么意思?怎样才能把嫦娥飘飘悠悠的样子读出来?3、这段话写得怎么样?练读。4、如今你的心里是快乐还是难过呢?为什么?指名配乐读。学习第7节。1、后羿外出回来,不见了妻子嫦娥,后羿是一种怎样的心情?谁能把后羿内心的焦急读出来。指名读。2、出示小黑板,练读。指“嫦娥!嫦娥!”。3、你们从后羿的声声呼唤中,还听出了他怎样的心声?〔板书:对妻子情深意重〕4、想象:嫦娥并不想分开人间,分开自己的丈夫,可是为了不让逢蒙得到仙药,她决然吞下了仙药,飞向凄冷的月宫。此时,面对痴情的丈夫,朝夕相处的乡亲们,嫦娥会怎样想?怎样说呢?结合学生的答复,回读第5节最后一句话。5、嫦娥的不舍,后羿的追逐,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美,这是一种怎样的美?〔板书:凄美〕配乐读第6、7节,女生读第6节,男生读第7节。6、因为这样美的情感,也就产生了一个美的节日,那就是——齐读最后一节。三、全文。是的,美的事物,当然包括故事,它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流逝,那就让我们记住神勇无比的后羿,机智英勇的嫦娥。四、引疑探究。其实《嫦娥奔月》有许多版本,李商隐曾写过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这样的“嫦娥方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大家课后可查一查,看一看。板书设计:11、嫦娥奔月后羿:力大无比为民造福对妻子情深意重壮美嫦娥:〔智斗逢蒙〕机智英勇美丽仁慈凄美小学语文教案篇5一、借助拼音,学习生字,提醒课题:1、〔出示落叶纷飞的画面〕小朋友,如今已进入深秋了,瞧!树上的叶子都纷纷落下来了,看!这些是什么?我们把这些落下来的树叶称为落叶。〔媒体出示:luoye〕拼一拼音节。2、生自由拼读、个别拼读。〔出示:落叶〕学习生字“落”指读,齐读。3、风姑娘把落叶吹向空中,吹向大地,还把落叶送到各个地方去呢!〔出示风吹的声音〕4、〔媒体出示:风姑娘〕指名读。谁能准确地来读读这个词?5、学生字:姑娘〔出示生字卡片〕〔1〕指名读单个字:姑娘〔2〕当他们合在一起,变成词语的时候,又该怎么读呢?〔指名多人读〕〔3〕姑娘就是女孩子的意思,所以他们都是女字旁。开小火车读。齐读。过渡:风姑娘把落叶当作信送到了各个地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46课风姑娘送信。6、出示课题:〔媒体出示:46、风姑娘送信〕。学习生字“信”〔出示信封,老师简单介绍信〕[教学说明]:本环节通过让学生看图片,直观地感受到深秋的到来,同时出示课题,学习生字。二、学习课文:1、人们可以通过信来传递消息,风姑娘把信送给谁?要传递什么信息呢?请小朋友们竖起耳朵仔细听,边听边想,记住风姑娘把信送给了谁?〔看动画〕2、风姑娘把信送给了_______。3、个别学生答复。〔出示:燕子、松鼠、青蛙、小女孩的`妈妈〕师:小朋友听的可真仔细,如今请小朋友根据老师的提示把下面的话说完好。4、练习说话。出示:风姑娘把信送给了〔〕、〔〕、〔〕和〔〕。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指名答复。〔出示:风姑娘把信送给了燕子、松鼠、青蛙和小女孩的妈妈。〕齐读。5、对,小朋友说的真棒,风姑娘把信送给了燕子、青蛙、松鼠和小女孩的妈妈,那么燕子收到风姑娘送来的信,又是怎么说的,我们先来看看第二小节。6、出示第二小节。〔1〕自由读第二小节〔2〕请小朋友找一找哪一句是燕子说的话。〔3〕学生答复,老师示范用直线划出句子。指名读,男生女生读。小朋友读的真不错,如今拿出笔和尺把燕子的话用直线划出来。〔4〕这里有个生字宝宝“啊”,跟老师一起读。这里面还有个生字,谁带着大家读。南的反义词是什么?那么东的反义词呢?练习反义词的口令。〔5〕对啊!南对北,秋天到了,燕子从北方飞到南方过冬去了,如今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节吧!老师来读前面的话,小朋友来读小燕子的话,好吗?7、小燕子收到信后说要到南方去,那么松鼠、青蛙和小女孩的妈妈收到信后又会说些什么呢?〔1〕小小组学习要求:在组长的带着下,读读课文第3、4、5小节。用不同的方法学习生字。划出松鼠、青蛙和小女孩妈妈收到信后说的话。〔2〕交流反响〔出示:第三、四、五小节〕交流生字:学习“些”字。〔上下构造〕学习“宝”字,浸透宝盖头。指导书写,学生在课本上书写一遍。学习“件”、“衣”、“服”。8、分组读三、四、五小节,交流松鼠、青蛙和小女孩的妈妈说的话。9、出示三句话,指导朗读:选一句你喜欢的话读给你的同桌听。注意要读出各种小动物说话的语气。指名读、分组读、齐读、分角色读。[教学说明]:故事中的这些角色在收到风姑娘的信后,可能会有几种反响,这可以通过不同的语气在朗读中表现出来。因此,只要孩子的理解合理,都可以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胆、有感情地朗读出来。10、是呀,收到风姑娘的信后,动物们都忙活起来,为的是好好的去过冬,如今你知道它们是怎么过冬的了吗?〔学生交流〕11、分角色朗读课文。对呀,小动物们过冬的方法是各不一样的。如今让我们带着对它们的喜欢之情读读课文吧!谁愿意当小燕子〔松鼠、青蛙、小女骇的妈妈〕?三、稳固生字:小朋友读的可真棒!如今我们把生字宝宝叫出来,看看小朋友还认识不认识?四、课后拓展:1、呼,呼,呼,风姑娘又把信送到谁那里去了呢?2、出示图片及文字拼音,生拼读后答复〔出示:图片片图片大雁蚂蚁蛇〕3、它们接到落叶信后又会说些什么呢?你能学着课文的样子也来说一说吗?请小朋友们选择其中的一幅图,说一说。请在四人小组内先交流。〔媒体出示:风姑娘送了一片落叶给大雁,大雁一看,说:“。”风姑娘送了一片落叶给蚂蚁,蚂蚁一看,说:“。”风姑娘送了一片落叶给蛇,蛇一看,说:“。”〕4、指名全班交流。5、小朋友刚刚说的都很棒。如今请你想一想,风姑娘把信还可以送给谁呢?仿照课文中的样子,跟爸爸妈妈说一说。小学语文教案篇6学习目的:1.体会作者所表达的以人为本的思想。2.理解课文中两个故事的道理,从而养成勤于动脑筋考虑的习惯,能从故事中书本中、现实生活中悟出道理来。3.学会多角度的考虑问题。学习重点:从课文中两个故事的分析^p理解得出文章的论点。隐喻手法是教学难点。学习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文本解读】谋篇立意〔导入〕本文是一篇立论,文章通过“牛顿开猫洞”和“晏子使楚”两那么故事的分析^p论证,得出了“故事里有道理”的结论,阐发了考虑问题从人的实际需要出发,即以人为本的思想,启发我们从故事中、从书本中、从生活中悟出道理来。文章脉络:本文共分为三个局部。〔要求学生在书上做好批注〕第一局部〔1〕,提出论题。本段只有一句话,这句话有统领全篇的作用。第二局部〔2-21〕,论证“牛顿开猫洞”和“晏子使楚”两个故事里的道理。第一层〔2-11〕,论证分论点之一“牛顿开猫洞的故事里面有开猫洞应当从人出发还是从猫出发的道理”。第二层〔12-19〕,论证分论点之二“晏子使楚的故事里面有门的开设应当以人为准还是以国为准的道理”。第三层〔20-21〕,推而广之,以门和桥为喻,宣传人本思想。第三局部〔22〕,点明文章的中心论点:故事里面有道理。〔启发我们从故事中、从书本中、从生活中悟出道理来。〕一、预习反响〔每小组派人上板,其他组员在导学案上独立完成所有反响题〕1.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上板单双各2个题,每题/0.5分〕爵〔jué〕士仆〔pú〕人矮〔ǎi〕小徒〔tú〕步效率〔lǜ〕辉煌〔huáng〕脱〔tuō〕离尊〔zūn〕重2.以下成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B〕〔上板为造句,单双各1个题,每题/2分〕A.伸张正义寻根究底不计其数闭门造车B.出死入生同舟共济真假难辩崭露头角〔“真假难辩”应为“真假难辨”〕C.长篇大论为民请命投机取巧平淡无奇D.匹夫有责无独有偶前呼后拥各霸一方3.以下词语各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C〕A.泮宫〔pàn〕晏婴〔yàn〕爵士〔jüé〕〔“爵”应读“jué”〕B.仆役〔bú〕玲珑〔líng〕效率〔lǜ〕〔“仆”应读“pú”〕C.祭孔〔jì〕满意〔chèn〕状元〔zhuàng〔“尊”应读“zūn”〕D.宰相〔zǎi〕尊重〔zhūn〕大殿〔diàn〔〕4.解释词语〔上板为听写词语单双各2个题,每题/0.5分〕贫寒:穷苦。辉煌:光芒灿烂。玲珑:精巧细致。告帮:请人助以金钱。徒步:步行。仆役:仆人。认死理:坚持某种道理或理由,不知变通。无独有偶:虽然罕见,但是不只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下马威:原来指官吏初到任时对下属显示的威风,后泛指一开头就向对方显示的威力。二、合作探究〔用5分钟速读、指名读课文,组内交流,指定小组完成相应课题,并声情并茂作答。〕1、本文依次写了哪些内容,各局部之间是用哪些词句进展衔接的,你认为这篇文章在行文上有什么特点?明确:本文依次写了大小猫洞、大小城门、文庙的大门及状元桥,各局部之间依次用“无独有偶”联络了两个故事,用“话说”把上文的故事与下文的故事内容连接起来,再用“事实上”引导入各种门的作用,进而引出文庙的大门等。整篇文章思路流畅,层层联想。2、作者在文章中分别在表达了牛顿开猫洞和晏婴使楚的故事之后,文章内容是怎样进一步展开的,请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并说说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明确:在表达两个故事时,层次也极为清楚。先叙事再分析^p,接着进展想象,最后进展总结。这样写使文章思路非常明确。3、本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起到什么作用?明确:“人人知道故事,未必想到里面有什么道理。”隐含了本文的中心论点“故事里面有道理”,一方面这句话作为结尾,照应了开头;另一方面此论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告诉我们要擅长从故事中悟出一定的道理。4、大科学家牛顿养猫开洞的故事,曾经引起人们的笑话,说说你对牛顿的看法。明确:牛顿是讲科学,“尊重客观,不由人的主观,考虑事情全面”。牛顿不是思维不灵敏,而是不从人的一面考虑,是从猫的一面进展考虑。之所以有不同的看法,是因为思维的角度不同。〔因为文章用了隐喻手法:从开猫洞要从猫的需要出发,来说明考虑问题要从人的实际需要出发。即以人为本的思想。〕第二课时三、精句赏析(默读读相关句段、考虑、结对讨论,展示各自风采。)1、“无独有偶”在文中有何作用?赏析:“无独有偶,”是过渡句。中国也有个关于门洞的名人故事。一个词“无独有偶”就把两个故事严密地联结了起来,准确简洁。“无独”是说上文的牛顿开猫洞;“有偶”是说下文的晏子使楚。2、“事实上,中国历来实行的是楚国式,不是齐国式”作者这句话阐发了什么道理?赏析:楚国式的是门以人为准,因为历来都是贵宾到来,中门大开;普通人走侧门还得挂号等候,下人走后门,可见这里的“以人为准”是以人的等级为标准,人在门的面前是不平等的。既然中国传统的楚国式的是不平等的,是有着森严的封建等级观念的,那就是作者所要批判的。那么齐国式的大国开大门,小国开小门那么应该是民主的,是做事从实际出发的。在这里作者隐含的意思应该是大人是封建“官大人”,小人是自称“小人”的仆役丫环,有着明显的等级差异;而“大国城大”,人多,为了方便人的出入,所以城门也大,“小国的城小”,人也少,开一个小门就够用了,是从人的方面出发,是符合实际需要,从实际出发的,这以民为本的做法才是正确的。3.“人人知道故事,未必想到里面有什么道理。”这句话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赏析1:本句既是文章的主旨句,又是文章的总结句〔文章的中心〕。文章从“牛顿开猫洞”故事里边有道理,“晏子使楚”的故事里边有道理归纳出了“人人知道故事,未必想到里面有什么道理”这一结论,它隐含了本文的中心论点“故事里面有道理”。此论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它作为总结句的角度来分析^p,一方面这句话作为结尾,照应了开头;另一方面告诉我们要擅长从故事中悟出一定的道理。〔赏析2:是文章的主旨句,它启发我们从故事中、从书本中、从生活中悟出一些道理来。本句是,照应文章开头;另一方面告诉我们要擅长从故事中悟出一定的道理,那就先从本文悟道理吧。〕4.文中两个故事本身提醒了怎样的道理?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参考:牛顿开猫洞的故事里面有开猫洞应当从人出发还是从猫出发的道理,这里我们把“猫”当成人,社会的管理不应从管理者的角度考虑问题,而应当从每一个社会个体出发,考虑他们的需要;晏子使楚的故事里面有门的开设应当以人为准还是以国为准的道理,门和桥的设置和使用应当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等级观念出发。作者就是要告诉读者考虑问题要从人的实际需要出发,关注弱势群体与弱势个体的利益,和关心多数人的利益。四、拓展提升〔稳固提升学习目的〕1、本文的社会价值在于文章中宣传人本思想,你认为本文的“人本”表达在哪里?参考:本文的人本思想首先表达在第一那么故事中。作者认为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