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集合10篇-1_第1页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集合10篇-1_第2页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集合10篇-1_第3页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集合10篇-1_第4页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集合10篇-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集合10篇【实用】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集合10篇小学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的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会写“以、后”等6个生字。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小松鼠的环保行为,并练习复述这篇童话。3.懂得树木是人类的好朋友,有珍惜树木,保护树木的情感。教学重点:正确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复述课文。教学课前准备:1.搜集有关松鼠的资料。2.生字卡片、课件、挂图。3.学生准备绘画工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小松鼠),师:同学们,你们看谁到我们班级来做客了?你们喜欢和小松鼠做朋友吗?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你知道哪些有关小松鼠的知识?2.学生自由介绍。例如:小松鼠尾巴弯弯的,可以当降落伞;小松鼠喜欢吃松果……3.你们知道吗?小松鼠还是造林的能手呢。他们冬天把松果储藏在地下,春天来了,小松果长出小松树,渐渐的成为松树林。那么小松鼠为什么要种小松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松鼠和松果》这篇课文。(板书课题)(课前和学生愉快的交流,不仅使孩子们理解了小松鼠的有关知识,而且,为孩子们创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1.学生自由读课文,老师提出希望。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长句子,圈出生字及生字组成的新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2.复习学过的识字方法:我们以前学过的识字方法有那些?(编儿歌、加偏旁、换偏旁、猜字谜、打招呼等)。用以前所学的识字方法或更有创意的识字法来识记生字。3.小组交流自学所得,老师随机指导。结合本课实际自主识字的常用方法有:编儿歌识字:如小聪明,耳朵灵。会听课,总专心。(聪)还有意、忽、总的巧记:意有心,忽有心。在心底,总有心。做动作识字:眨:让学生做眨眼睛的动作,体会“眨”跟眼睛有关,所以是目字旁。联络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识字:活泼、突然、主意小组合作识字:如、以。不要求统一方法,要激发学生的自主识字愿望。4.“提醒专家”提示大家注意生字中的字音、字形的难点。强调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的发音难点和形近字的区分。同学间互相提醒,到达互助学习。5.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稳固读音。6.逐段指名读或齐读来再读课文,边读边校正读音,并在读后交流: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你喜欢文中的小松鼠吗?为什么呢?读文时你遇到不懂的句子了吗?请你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遵循阅读教学从整体入手的原那么,让学生初步整体感知故事内容,并结合识字的教学,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读中读准字音,稳固识字。)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1.指名读文:这篇课文应找几位小朋友来读,为什么?(请六名同学来逐自然段读课文)大家一边听一边考虑:这是一只怎样的小松鼠呢?2.出示课件:同学们,你们看一只活泼得意的小松鼠走来了,他去干什么呢?(让学生在充分的想象中引发对小松鼠的兴趣。)3.课文中哪一段是写这幅画的?谁愿意给大家读读?小松鼠多快乐啊,怎样才会把小松鼠的这种快乐的心情读出来呢?4.老师范读第二段。学生自由练读,小组成员之间可采用互读、齐读或者组长指名读等方式练读。5.松果那么香,那么可口,小松鼠正在大饱口福,可他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小朋友们读读2、3自然段,划出小松鼠想的句子,再交流松鼠、松果和松树的关系。6.可是假如没有了松树,森林,松鼠们会吃什么,到哪里住呢?想到这些,小松鼠的心情会怎样?那我们就带着这种担忧,焦急、害怕的心情来读这样的几句话。7.学生自由读、同桌配合读、师生评价读。8.小松鼠的愿望实现了吗?请你大声读读第5自然段。9.一棵棵小松树迎着蒙蒙细雨挺拔的生长着,那么将来,将来这里会是什么样呢?请同学们大胆想象描绘将来的松树林美景。(多种方法练读,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领悟,在读中学习,合作学习。)四、读一读,演一演聪明活泼的小松鼠,茂盛葱郁的松树林,森林妈妈有了小松鼠这样的爱家小卫士,将来的家园一定会更美妙。1.再读课文,找最要好的伙伴,准备表演。2.表演课本剧。(可配适当的画面和音乐背景)演后评议。(建立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把学____交给了学生,演一演,评一评,表达了学生个性化,也防止了课文内容的繁琐分析^p讲解。)五、稳固识字1.比一比谁的果子摘得多?(让学生自主识字,鼓励个性化识记方法。)2.给生字找朋友。(识字教学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在游戏中识字形,记字音,鼓励个性化识字和创新。)六、指导书写1.重点指导“意、总”两个字中“心字底”的写法。2.范写“以”、“主”、“总”。3.学生评老师,引导学生评价老师范写的字。4.生练写,生生互评,评选“写字王”。(写字教学也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评价和鼓励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打下良好的写字根底。)小学语文教案篇2教学目的:2.让学生在理论中感受阅读的乐趣:1感受课文的情境美,意境美,人文美;2感受朗读美,享受阅读自主、自由的快乐。3.通过理论,学会10个生字,认识3个绿线内的生字;背诵课文,积累生字词。教学过程:当前小学阅读教学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实现老师角色的转换,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课教学设计试图通过学生自主理论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实现自我”的良好环境,有效进步学生识字和阅读的兴趣和才能。一、欣赏阅读,激发兴趣1.出示课题,简介作者及课文特征。《雨后》是著名作家冰心写的富有童趣的诗歌。诗歌给人以艺术美、生活美的享受。想欣赏这篇课文的朗读吗?2.欣赏朗读。老师朗读课文或播放“配乐朗读”。建议让学生欣赏两遍;第一遍看课文听朗读,让学生在视听状态下体会和理解课文内容。第二遍不看课文听朗读,让学生尽情想像课文的意境和画面,感受诗句的节奏和韵律。3.确立目的。怎样练习才能朗读得好呢?引导学生讨论并确立自主性的学习目的;一要借助拼音把字音和诗句读正确;二要多读,把课文读流利;……[阅读是一种自由的、精神的、智慧的生活,让学生欣赏较为成功的课文朗读,不仅可以受作品情趣、意境的、人文的、语言形式的美,而且还可以感受富有创意的朗读美。这无疑是美妙生活的体验,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文化的建够必然产生积极的作用。二、练习朗读,识字写字1.练习朗读。〔1〕提示:“同学们,在练习朗读之前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2〕理论。朗读练习是重点,建议安排20分钟以上,并注意课堂调控。调控一:让学生作学习提示。调控二:强调主动学习、互相交往,倡导人文关系的课堂文化。如询问:“学习中有得到同学帮助的吗”、“怎样互相鼓励呢”等问题。调控三:同桌轮换朗读。既要求朗读正确、流利,又要引导学生从学习态度、过程、方法、习惯等多角度评价和肯定同学,确立多元的价值观。调控四:分享学习成果。让学生听听别人朗读后各自练习朗读。调控五:让学生在四人小组中汇报学习成果,互相鼓励。2.识字写字。〔1〕拼读和组词。先让学生自主练习生字的“拼读和组词”〔如读“梢”字—shāo〕A)树梢的“梢”〕。然后四人小组以“开火车”形式教读。〔2〕打破难点。先选择难认生字集中教学,再发挥小组作用,人人过关。〔3〕写字教学。老师的引导程序:①读帖,利用田字格自主分析^p字的间架构造②描红,同桌俩一人描一人看,注意笔画笔顺,互相纠正;③临帖,每字写1~2个,自我修改不满意的笔画;〔4〕鉴赏,互相评价,打“O”、奖星星。[这局部教学突出学生的自主理论和合作学习,老师侧重于学习活动的组织,侧重于多元价值观的导向,侧重于人文关心教学文化的构建,表达老师的角色转换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增强学生主体意识。]三、体验生活,感情朗读1.学习第一小节。〔1〕读读想想:雨后的场面是什么样的?老师可用请教的方式提问题:为什么树梢会闪着金光?你们想像中的广场有多大?水有多深?孩子们快乐得像神仙一样,他们会怎么玩水呢?以上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并在多元的“会话”中,由学生自主辨析和想像。老师不必作统一的归纳或评判。〔2〕试一试,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2.学第二、三小节。自主朗读,引导质疑。从质疑中有侧重的组织讨论,着重把握“小哥哥”外部表现特征和内心状态:1小哥哥为什么要使劲地踩水呢?——让学生演演,感受玩水的快乐。2为什么提醒妹妹要小心自己反倒滑了一跤?——让学生自己体验。3他为什么嘴说“糟糕”而脸上却表现出“兴奋”和“骄傲”的面部表情?——让男生先答复,表演“兴奋”和“骄傲”的面部表情,再让女生答复,也表演一下。4小哥哥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自主感悟。5怎么读这两小节呢?——可建议按自己的理解用不同音量、速度和语气来尝试,寻找满意的朗读效果。3.学习第四小节。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先自主练习朗读,后小组交流收获或讨论问题。老师也可提几个问题请教学生:①“泥裤子”是谁?小妹妹为什么要紧跟“泥裤子”?②小妹妹怎样小心地跑?〔演演读读〕③小妹妹这么小心地跑为什么还希望自己摔跤?④小妹妹有什么特点?以感情朗读来表现。4.难点指导,全文朗读。抓朗读难点要注意指导方式。期待式:先感受轻声效果,再让学生练一练。欣赏式:“同学们读感慨句的情感特别强烈,很有风格,谁愿意先试一试,大家再好好表现一下!”请教式:“课文有的诗句没标点符号,该怎么读才好呢?”[这局部教学设计重在引导学生对生活的联想和体验,把理解与感悟作为学生个性化感情朗读的根底,让学生在感情朗读的理论中,“亲历”生活,欣赏生活,开展个性品质,进步人文素养。]四、背诵课文,积累稳固1.背诵课文。〔1〕在构思意境中学背诵。指导背诵第一小节:老师慢速读诗句让学生跟着想像意境——学生自主边读边设想——按序将意境连起来试着背诵。〔2〕自主背诵。老师还可启发学生一行为表演的方式帮助设想意境。〔3〕互帮互学。以小组学习的方式落实背诵课文的要求。2.积累词语。〔1〕准备听写。读读、认认、写写生字组成的词,再练读自己喜欢的词。〔2〕听写词语。[这局部教学主要倡导意境设想的背诵方法,把意境的设想与相应的语言形式相连结,能有效促使语感的形成,实现语言材料的积累。同时鼓励积累词汇量。]五、拓展学习,丰富生活1.给学生提供反映儿童生活的诗歌。2.鼓励学生把诗的意境画下来,或把自己有趣的生活写成诗。小学语文教案篇3学习目的:①认识人生第一次经历的重大意义,珍视第一次经历。②学习以小见大和详略得当的写法。③理解选材的典型性。教学设计:课文导入“第一次”是多么另人难忘的经历啊!你知道第一次吃西红柿的那个人吗?你知道“第一个吃螃蟹”的重大意义吗?第一次远行、第一次脱险、第一次施舍、第一次求助……自从我们有意识以来,数不清的第一次,无一例外地给我们带来莫大的新奇和刺激。但又有谁真正懂得“第一次”的微妙呢?周素姗的《第一次真好》可以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整体感知①集体朗读感悟课文内容。要求学生注意朗读时的情感和速度。②默读课文独立考虑,出示问题组:a.“第一次真好”,好在哪里?b.课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c.作者为什么选取这两个“第一次”详写?d.课文在安排材料上有什么特点?好处是什么?e.有的“第一次”是有益的,有的是无益的。本文所说的“第一次”属于哪一种?为什么?引导学生探究性阅读,整体把握,挑选信息,猜测印证,形成解释。研讨探究引导学生采用互动方式,合作交流,使问题逐渐明朗,最终明确;a.“第一次真好”指感觉真好:新颖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b.“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c.作者从不同角度写了两件事:前者写的是植物;后者写的是动物。前者写的是静态;后者写的是动态。前者的感觉没有变化:只是喜悦和新奇;后者的感觉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先是惊喜,再是恶心,而后喜欢。这样写使人感到厚重,既表现作者的个性体验,也能与读者产生共鸣,有典型意义。(学生谈不透,老师要予以引导、点拨。)d.详略得当:详写的是看柚子树和看孵小鸟两件事。略写的有六件事,均一笔带过。详写是为了更好地突出中心;略写局部是对详写局部的补充,旨在以小见大地表现“第一次真好”的普遍意义,同时,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e.本文写的是有益的“第一次”。因为所举的每一个事例,都有益于人生的安康开展,而且“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研读赏析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根底上,老师结合“研讨与练习”,引导学生重点研读与赏析作品的语言,以求到达对课文内容更深化的理解。可让学生提出最感兴趣或有疑难的问题,供全体同学讨论。出示问题组:①为什么说是“一幅秋日的风情画”,而不说是“风景画”、“风光画”?②“雏形”与“详细而微”有什么区别?③“我喜欢他们又甚于那些老鸟”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提示:表现作者对生命的珍惜和对生命力的赞叹。④找出课文中带有议论性的句子,试分析^p它的作用。此题的设计旨在让学生逐渐理解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体验反思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解释课文有关内容,并从多角度提出问题,深化理解。①为什么第一次的经历不一定都愉快?感觉不愉快的第一次就不能尝试吗?提示:感觉不愉快的第一次可能是更有益的,也应当积极尝试。如舍己为人等。②为什么说“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③回忆你难忘的第一次经历,谈谈它对你后来的开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④什么样的第一次不能尝试?为什么?老师小结:同学们,如今我要告诉你们,据说西红柿最早只是一种欣赏植物,没人知道它可以吃,且营养丰富。我们应当感谢那个第一次吃西红柿的人,他当时的勇气决不亚于视死如归。我猜测,他尝试以后的感觉一定是新颖而刺激的,是令人回味的。而他的那个第一次,竟使西红柿成了我们餐桌上的佳品。同学们,我们要多多地尝试有益的第一次,让万紫千红的第一次,织成我们五彩斑斓的人生,给社会带来进步。拓展稳固:①完成“研讨与练习”剩余局部。②习作:写一篇题为《第一次,我忘不了你》的作文,谈谈学习本文的感受课后记:本课结合行道树的无私奉献精神,对学生进展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比拟成功。小学语文教案篇4教学目的1.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对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2.理解现代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能正确使用媒体,学会选择信息,趋利避害。3.逐步学会搜集信息,擅长和别人交流信息,初步养成留心信息、运用信息的好习惯。4.初步学会根据目的搜集和处理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5.认识生字。课时安排10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的阅读整组教材,明确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目的,制定活动方案。一、提醒主题,激发兴趣1.师生共同回忆五年级时进展过的遨游汉字王国的综合性学习的经历。〔1〕历数开展过的活动。〔2〕说说在活动中感觉最快乐或最难忘的事。〔3〕谈谈开展综合性学习要注意的事项。2.提醒主题。从今天开场,我们要开展一次新的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1〕说说对信息世界的理解。〔2〕谈谈你对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期待,或者说你希望在这次活动中能开展哪些活动。老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尽可能的纳入到即将制定的活动方案中去。二、阅读教材,交流感受1.自由阅读整组教材,感兴趣的地方可以读得仔细一些。2.交流阅读教材后的感受。〔1〕阅读了教材,你知道了一些什么?〔2〕你产生了哪些困惑或疑问?〔3〕你认为这次综合性学习可以开展哪些活动?老师要注意倾听,特别是学生的困惑、疑问和活动建议,这些要成为最终的活动的方案的有机组成局部。三、分组讨论,制定方案1.重点阅读:单元导语、两个活动建议以及最后的结语。〔1〕自由阅读,你认为有价值的可以画下来。〔2〕课堂交流:单元导语、两个活动建议以及最后的结语给了我们哪些启发?2.根据自由组合,适当调整的原那么,组成3到5人的学习小组。3.分组制定本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方案。〔1〕组内充分讨论:想开展哪些活动?可以开展哪些活动?〔2〕组内达成共识,填写活动方案表。___________小组:走进信息世界活动方案小组成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时间活动内容活动地点活动形式预期的成果四、交流方案,取长补短1.分组交流各自的活动方案,要求:〔1〕明晰地汇报各项方案中的活动,随时答复同学的提问;〔2〕认真倾听别的组的活动方案,及时记录与自己组的方案不一样的内容,需要的话可以向回报的小组提出疑问。2.分组修改各自的活动方案。〔1〕分析^p其他组提出的活动建议是否有价值,是否可行。〔2〕修改小组活动方案。3.公布活动方案。可以采用适当的形式公布各组的活动方案,比方:张贴,装订成册等。第二课时学习目的1.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和《网上呼救》,能选择阅读材料中的信息,理解古今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现代信息传递的特点。2.认识这几篇阅读材料中的14个生字,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要点。一、谈话激趣,交待任务1.老师例举生活中传递信息的生动事例。2.其实从古代到现代,信息传递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一起来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网上呼救》《把握自己》等五阅读材料。二、快速阅读,理解概况1.默读阅读材料,考虑:〔1〕材料中提到的古代的信息传递方式有哪几种?有什么特点?〔2〕现代的因特网传递信息有什么特点?边读边考虑,在材料中画出有关的句子,并做好标注。2.课堂交流〔1〕学生自由发言,特别要关注学生对上面两个考虑题的认识来自于材料中的哪些语句。比方:古代信息传递方式的特点:①速度慢。典型语句:

哪知瓶子在海上足足漂了359年,到1852年才被人发现。

当时有个叫菲迪皮茨的士兵,从马拉松平原出发,一刻不停的跑了40多千米②不准确。典型语句:

各路诸侯看到烽火,以为有敌人入侵,火速率兵出击。

然而诸侯们望见熊熊燃起的烽烟,却以为是周幽王故伎重演,个个按兵不动。〔2〕因特网传递信息的特点:①速度快。典型语句:

计算机把全世界连成一家,天涯假设比邻已经不再是梦想。②多媒体。典型语句:

这个小学生为了通过电脑教表姐学唱,除了把歌词、各谱写在电脑屏幕上,还通过多媒体的录音技术把自己的歌声录在上面③不受地域阻隔。典型语句:

他赶紧问:你在什么地方?答案是芬兰。2.再次阅读材料,考虑:信息传递的方式是怎样变化的?〔1〕重点阅读《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画出【关键词】:^p语。〔2〕尝试填写:古代:驿差长途跋涉→近代:〔〕→现代:〔〕→当代:播送、电视和〔〕。3.根据课堂讨论,填写下面的表格。种类特点古代信息传递方式现代信息传递方式三、联络生活,理解现状1.说说你在生活中接触到那些信息传递方式?举一个例子。2.想想这些信息传递方式带给你什么?第三课时学习目的1.继续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网上呼救》《把握自己》,进一步理解现代信息传递方式的特点,体会信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2.阅读《把握自己》认识沉迷于网络的危害,坚决把握自己,辞别网吧的决心。一、阅读材料,体会影响1.默读五篇阅读材料,联络材料中的详细事例说说信息是如何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2.小组讨论。3.课堂交流。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阅读材料,感受信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比方:〔1〕信息传递错误导致了西周____。──《烽火戏诸侯》〔2〕信息的及时传递大大增强了希腊人抵抗波斯侵略军的信心。──《我们成功了》〔3〕信息传递方式的进步,不仅可以传递文字信息,还可以传递多媒体信息。──《神奇的电脑魔术师》〔4〕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使许多原来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实行超远间隔的救助。──《网上呼救》〔5〕认识沉湎网络的危害──《把握自己》二、重点阅读,深化体会1.重点阅读《网上呼救》。〔1〕默读课文,考虑:①苏珊是在怎么样的情况下呼救的?②桑恩救援的过程是怎么样的?〔2〕边读材料边考虑,在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说说。〔3〕课堂交流。①苏珊当时的紧急情况:图书馆里一片寂静,这一层只有她一个人。离他最近的在外面的走廊上,靠瘸着的腿走到那里是办不到的。假如你就是苏珊,你能怎么办?假如没有网络,结果会怎么样?②捕捉文中的有关信息,理清桑恩救援的过程:网上呼救→打给县政府→打给救援中心→救援人员赶到学校〔4〕这一次跨越大西洋的不可能的救助行动,带给你怎样的启示。学生可能有多种多样的答复,老师要擅长总结,引导学生发现信息传递方式的进步,使不可能的事成为了可能。2.重点阅读《神奇的电脑魔术师》。〔1〕默读材料,说说电脑能变哪些魔术?〔2〕老师展示电脑制作的多媒体作品,让学生感受信息传递的进步。3.重点阅读《把握自己》。〔1〕想一想:从这篇演讲稿中,你明白了什么?①沉迷于网的危害:影响学习成绩;影响身体安康;导致犯罪②青少年要调整好心态,不要被它所控制、所奴役。〔2〕课堂讨论。怎样理解网络能造就人才,也能诱使许多对事物区分才能差的人走向无底深渊。①师生共同历数网络英雄和他们的故事。②联络生活实际,理解沉迷网络的危险。③小结:网络中的信息资,有效地利用资就能获得成功,被不良信息捕获就会发生悲剧。〔3〕面对网络怎样才能把握自己。①学生讨论,自由发言。②老师宣读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三、学科整合,延伸体验1.结合信息技术课,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如在电脑上欣赏照片、音乐、动画,收发邮件、贺卡等,亲身体验多媒体电脑和网络的神奇,感受现代信息传输的方便快捷。2.谈谈电脑和网络给自己和家人生活、学习、工作带来的变化。第四课时学习目的调查全家人在一天中获得的信息及渠道,能对记录进展分析^p,能自己发现调查和分析^p的结果。课前准备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设计好调查记录表,要求简单明确,便于记录。如:家庭信息调查表家庭成员获得的信息获得的信息的渠道爸爸妈妈我2.做好调查,填写好调查表。一、说说调查的过程1.说说你是怎样进展调查的?引导学生注意同学间不同的调查方式,比方:有的用访谈的方式,一边与家长交流,一边记录;有的家长分别填写,学生整理汇总。2.说说调查的快乐和烦恼。二、交流调查的结果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互相传阅或者逐个汇报,交流调查的结果。2.推荐组内最有价值的信息。3.全班交流最有价值的信息。三、分析^p调查结果1.老师说明分析^p调查结果的重要性,让学生觉得有必要进展分析^p。老师可进展实例分析^p,如:家庭信息调查记录表家庭成员获得的信息获得的信息的渠道爸爸中国男排以0:3负于____队④郊区有300多户农户要求作房屋拆迁评估①全国人大举行《个税法》听证会③妈妈天气预报:明天晴④星光街开了一家大型水果超市①杭州西湖边万人免费品茶③我柿子和桂圆嫁接在一起结出柿桂果④失去双臂的男孩制成飞机模型③一只北极熊来到杭州动物园③调查日期:20xx年9月28日调查人:502班殷晨露〔说明:获得信息的渠道分类:①亲自看到或听到;②或短信;③报刊和书籍;④播送和电视;⑤网络;⑥其他。〕调查后的分析^p:〔1〕通过这次调查,我知道信息无处不在,只要稍加留意,就能获得很多信息,对生活有帮助。如妈妈知道了明天天晴,准备洗晒衣服。〔2〕从家中每个人理解的信息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如爸爸喜欢体育和理解国家大事,妈妈关心跟家庭生活有关的信息,我比拟注意有趣的信息。〔3〕我们家的信息主要来自播送、电视和报纸,也有一些是直接看到或听到的,来自网络的信息不多,因为爸爸妈妈都没有上网的习惯,家里也没有装宽带网,上网不方便。2.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调查结果进展分析^p。〔1〕可以统计和分析^p一家人一天内获得了哪些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是通过什么渠道获得的,哪些渠道多,哪些渠道少;不同的人感兴趣的信息一样吗等。〔2〕写好书面的调查结果分析^p。3.尝试对学习小组内同学的调查表综合起来进展分析^p。主要分析^p:获取信息的渠道的比例4.全班汇总交流调查分析^p结果,判断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5.讨论:我们今天的调查结果和分析^p结果有什么作用?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推测作用,比方:企业如何选择最正确的广告渠道;如何最快地获得有效的信息。第五课时学习目的能明确明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能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论证自己的观点,参加辩论怎样正确利用媒体的辩论赛。一、明确任务,选择立场1.交待辩论赛的一般规那么和比赛方法。2.出示辨题辨题1:正方:小学生应当多看电视∕反方:小学生应当少看电视辨题2:正方:玩网络游戏好处多∕反方:玩网络游戏害处多辨题3:正方:上网聊天多交朋友∕反方:上网交友危险大辨题4:正方:我相信媒体上的广告∕反方:媒体上的广告不可信3.选择辨题和立场,组成四场比赛的正反双方阵营。二、小组讨论,充分准备1.同一观点的同学组成一个辩论队,组内讨论:〔1〕主题观点的陈述。〔2〕支持自己的观点的事实。〔3〕反对对方观点的事实。〔4〕总结观点的陈述。2.根据同学的个性特点,做好分工。三、展开辩论,陈述观点学生分成四组展开辩论,要求学生擅长倾听,并能适时发表自己的看法。四、课堂小结主要总结学生在辩论中的观点。第六课时学习目的1.阅读两篇研究报告,理解研究报告的根本特点,认识5个生字。2.确定研究主题,制定简单的研究方案。一、谈话激趣,明确目的1.我们身边充满了信息,信息对我们有什么用呢?2.我们遇到一些问题,可以搜集处理信息,撰写研究报告来解决。二、阅读报告,理解特点1.通读两篇研究报告,学习生字。2.说说这两篇研究报告主要研究的是什么问题。3.在这两篇研究报告中,问题是怎么解决的?〔1〕观察记录天气〔风向〕的变化。〔2〕理解有关知识。〔3〕搜集相关的资料。4.小结:研究报告最主要的特点是要在掌握尽量多的信息的前提下,进展分析^p研究。三、开拓思路,确定主题1.老师举例说明生活中值得研究的问题很多,翻开学生的思路。比方:〔1〕牛顿发现苹果掉在地上,通过研究,发现了万有引力。〔2〕瓦特观察水壶中的水开的情景,通过研究,创造了蒸汽机。2.学生分组讨论可以研究的问题。3.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4.老师可以补充一些值得研究的主题,比方:〔1〕本班同学视力保护情况调查和分析^p〔2〕菜场使用塑料包装袋的情况调查〔3〕我家节约用水的调查〔4〕校门通情况的调查和建议〔5〕终究有没有UFO〔6〕火星上有没有生命5.学生竞争选择研究主题,组成研究小组。四、制定方案,明确任务1.出示研究方案的范例。比方:第二小组研究方案研究课题:我班同学视力保护情况调查研究方法:1发调查表,做统计。2观察同学的读写姿势。3访问家长,理解同学们在家保护视力的情况。分工:组长:叶青调查统计:楚雪杨芳芳观察记录:王天韵何阳走访家长:姚凡李洁研究报告执笔:金刚时间:5月15日前完成调查,5月20日完成研究报告。2.小组讨论,制定研究方案。3.课堂交流各组研究方案。五、课外作业按照研究方案,搜集研究资料,越多越好。第七课时学习目的学习小组内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学习根据研究的问题处理信息。一、组内交流信息1.以研究小组为单位,每人简要的说说自己搜集到的相关的资料。2.组内汇总搜集到的所有的资料。二、学习处理信息1.阅读研究报告《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1〕这篇研究报告中是怎样处理搜集到的信息资料的?找到有关的内容,仔细阅读。〔2〕课堂交流:①搜集到的信息是要分类的,可以按照信息的不同方面分类。②搜集到的信息是要挑选的,有些要去掉。2.对组内成员搜集到的信息进展分类。〔1〕讨论确定分类的标准。〔2〕阅读资料,分类。3.对搜集到的资料进展挑选。〔1〕明确挑选的标准:①是否与研究的课题有关。有关的保存,无关的删除。②这个资料已有还是没有。没有的留下,已有的删去。〔2〕阅读资料,讨论挑选。三、形成初步观点1.认真阅读资料,想想是否可以形成自己的观点,组内成员充分讨论。2.假如缺乏以形成自己的观点、作出结论,需要继续搜集资料;假如资料已经足以形成自己的观点,太多也不必要。要注意是否有不同的看法,把不同的观点保存下来。四、补充搜集资料1.根据讨论的结果,明确需要进一步补充搜集的资料是那一些方面的。2.分头继续搜集。五、课外活动进一步搜集资料,分类、挑选资料,讨论形成自己小组的观点。第八课时学习目的研读两篇研究报告,理解撰写研究报告的撰写研究报告的根本方法,讨论撰写研究报告。一、研读研究报告,领悟写作要点1.认真研读两篇研究报告,考虑:两篇研究报告在写法上有什么一样点和不同点?2.小组讨论。3.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答复,小结归纳:〔1〕一样点:①两个研究都有明确的结论。②都有搜集资料和分析^p资料的过程。〔2〕不同点:①《奇怪的东南风》的写作思路:记录信息→分析^p信息→请教别人→得出结论。②《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的写作思路:问题的提出→调查方法→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结论。③两篇研究报告的语言个有特点:前一篇语言更形象生动一些;后一篇更平实一些。二、充分讨论,准备撰写研究报告1.根据前一阶段搜集整理的资料,小组内讨论:〔1〕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拟定研究报告的标题〔2〕我们的研究的结论是什么?〔3〕我们有哪些治疗?可以怎样表达?〔4〕我们采取哪一种研究报告的写法?2.课堂交流讨论结果,互相借鉴启发。3.取长补短,进一步讨论。三、小组合作,撰写研究报告1.确定组内执笔的同学。2.一边讨论一边拟写初稿。第九课时学习目的继续撰写研究报告,修改完善研究报告。教学过程一、继续撰写研究报告二、组内讨论修改研究报告1.研究报告的标题是否表述清楚?2.有关的信息资料表达是否明确?3.语言是否通顺?4.是否还可以用图表等方式更明晰直观的表达信息?三、修改制作研究报告小组合作誊写或打印研究报告,并做好装帧美工等工作。第十课时学习目的交流汇报各研究小组的研究报告,总结综合性学习的收获。课前准备各小组做好汇报准备:〔1〕人员分工,确定主报告人;〔2〕准备好要展示的材料;〔3〕在教室内做好必要的布置等。一、交流汇报研究报告1.支持人宣布汇报展示活动开场,说明有关的考前须知。2.各小组轮汇报展示。〔1〕小组内的主报告人汇报研究报告。主要内容包括:①研究的主题。②调查研究的过程。③研究的结论。〔2〕同一小组的成员对汇报进展补充或发表意见。〔3〕听众提出疑问,请汇报人或其他成员解答。各研究小组一次轮流汇报。二、评价研究成果1.全班同学对各研究小组的研究报告及其汇报作出评价,如,打分、评星级等。2.老师作出综合评价。三、畅谈综合性学习体会1.自由交流: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师生共同提出今后活动的方向。〔1〕经常阅读报刊、杂志、书籍、网络,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信息,随时保存有价值的信息,建立自己的信息库,比方:简报本、信息卡片等,并能对其中的信息进展整理、归类,以便今后查找。〔2〕经常和其别人进展信息交流,养成在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合理的使用各种信息的习惯。〔3〕经常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展研究,并试着写写研究报告,到时候还可以汇编自己的研究报告集。小学语文教案篇5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通过对详细语言材料的赏析,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妙品质和对我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谢之情。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妙品质和我对青年的深深的感谢之情。教学难点:把文章中人物的美妙形象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不希望被欺骗,因为谎话可能会给人带来很大的伤害,可是有些谎话却是好心的,能给人带来关心和温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份关心和温暖。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0课《别饿坏了那匹马》。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强调“匹”的读音二、结合自读导语,默读课文1、师:下面,请同学们翻开书,我们先来读一读阅读提示,看看阅读提示中向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勾画一下。然后指名说,出示课件a、认真读读课文,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b、课文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2、师:下面,请同学们围绕着这两个问题,先自学考虑,然后我们再进展交流。3、全班反应交流。(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主要写了热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时机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2)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分别是谁对谁说的?用意是什么?(师提示:句子的外表意思是什么?含着的意思是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说完后再读句子)对青年说的话。“我”担忧误了喂马时间而饿着马。外表上是关心马,实际上就是“我”对青年的关心。)过渡:我们知道,本来无马,为了帮助“我”能继续看书,残疾青年却假称有马,于是他编了一个好心的谎话,〔板书:好心的谎话)那你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好心的谎话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这些句子,然后用心读一读。三、细读课文,抓住重点句,感悟人物品质。四、明白,体会真情师:同学们,“我”走进了后院,看到了心目中那匹香甜地吃着马草的马了吗?(没有)那么,“我”看到了什么呢?(看到了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师:请大家把句子再读读,看哪个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化的印象?(学生朗读课文,交流)课件出示句子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这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的马草!那匹马呢?那匹香甜地吃着我的马草的马呢?五、拓展延伸,动手练笔小学语文教案篇6教学目的:在理解课文的根底上理清课文构造,体会作者对母校的热爱。教学中媒体的运用激发学生对自己母校的赞颂之情。引导学生对在母校五年来的生活的回忆,寻找成长的足迹并且会用信息技术来交流汇报。教学过程:一、引入:提问:在你的人生旅途中有什么美妙的回忆?出示媒体图片,听录音:听一听作者看到了什么,回忆起了什么?学生活动: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划找句子,体会感情。2、小组交流。媒体出示:(根据作者的回忆顺序出示图片)边看边读。归纳写作顺序:课文是按地点转变的顺序安排内容的。体会人物感情:重回母校的感慨,触景生情,留恋母校热爱母校的情感。二、延伸学习,激发情感师:我们也将和生活五年的母校分别,你们有什么特别美妙的回忆吗?老师在课前请大家到校园里找一找,看一看,今天有同学愿意来交流吗?学生活动:学生交流制作做好的幻灯片进展交流,回忆学校的学习生活。三、触景生情,指导写作1、媒体出示:课文的写作方法。2、出示一些学习生活的镜头出示要求:选择其中几个镜头写一篇400字左右的记叙文,抒发出对母校的热爱之情。小学语文教案篇7教學目的1學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2纯熟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學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4感受语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教學重难点1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2积累语言,學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教學过程一、故事导入,整体感知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今天老師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很美,很有意境。同學们想听吗?〔讲述故事《虚度的日子》〕同學们,你倾听出了什么?谁能告诉我?〔浪费时间,不再回来〕你说得真好。是啊,时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刘庆不会也不能让时间倒流。今天我们就来學习由伟大的诗人、學者、民主战士、散文家朱自清写得一篇关于时间的优美散文:匆匆〔板书课题〕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前同學们进展了预习,你来告诉我,读了几遍课文?你呢?很好,下面有请三位同學读一遍课文,其他同學认真倾听,看他们读得是否正确、流利。读完了,谁能评价一下他们读得怎么样?〔〕你说的真好,你能读读这句话吗?3、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谁能说一下?4、小结:同學们做得非常好,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得出自己的体会。收获真不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好,同學们,再读课文,你会有更多的发现。二、精读课文,感受作者情感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如轮读,小组读,默读等〕来读课文。師范读〔配乐朗读〕2、划分层次,再读课文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走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如今又到了哪里呢?3、生再读课文〔配乐〕非常好,能体会散文的意境,诗一样的语言。你体会到了什么?有什么发现?A、句子B、词C、段落读第三段,你觉得哪些句子能表达匆匆呢?〔交流讨论〕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又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4、小结:同學们做得真好,能做到边积累边运用,全体训练,从而感悟时间的匆匆。作者又发出怎样的感慨和叹息呢?〔彷徨、叹息〕是啊,不能只是彷徨和叹息,他决定不能白走这一遭。我们呢?我们能吗?对,不能。三、拓展延伸,情感倾诉1、同學们,有一篇文章也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今天我推荐给大家!〔补充《时间布》〕2、老師寄语:时间的珍贵就在于它的一去不复返,请珍惜生命中的每一段光阴吧!3、同學们,课下还可以搜集一些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上课时我们再交流。谢谢大家。小学语文教案篇8设计理念口语交际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才能,促进学生口语开展,从而进步学生整体综合素质。本课的设计,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二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提出的要求,力求表达互动这一特点:在生生互动中激活思维,让学生获得平等交际的权利,培养合作精神;在师生互动中转换角色,建立平等交流的交际平台;在群体互动中展示成果,培养创新精神。学习目的1、能比拟详细地介绍自己的小制作的制作过程。2、激发互相交流的兴趣,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3、培养说活大方,有礼貌,认真聆听别人说话的习惯。4、在交际中学习文明交往的习惯。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拓展口语交际面。教学准备1、课前布置学生动手制作小制作。2、有关的课件、奖品。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儿歌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人有两件宝这首儿歌吗?下面,让我们一起边拍手边背诵这首儿歌好吗?2、从这首儿歌中你知道了什么?3、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片,请大家看屏幕〔课件演示〕这是用纸剪帖出的公鸡,颜色多鲜艳啊!这是用纸剪出的拖鞋,多有趣;这是用纸折成的蜗牛,多得意;这幅是用塑料杯和毛线做成的漂亮的小女孩;这幅是用橡皮泥捏出的小动物的脚,你们说像吗?4、通过我们的双手和大脑,就能制成一些得意的小物品,多巧啊!我相信,你们也能用自己的大脑和双手编织出美丽的小制作,是吗?二、全班参与,评出最正确小制作。1、请大家把小制作拿出来放在桌面上,然后有秩序地分开座位自由参观,看看谁的小制作做得最好。2、学生自由参观。3、评出做得最好的小制作,发奖品。过渡:看见你们五花八门的小制作,老师非常快乐。今天,老师想考考你们,就是想你们把小制作的制作过程说出来,比一比,谁说得最好,行吗?三、示范说话,指导表达。1、示范说话老师手拿小制作向大家介绍,学生仔细看作品,认真聆听。〔我的小制作是花炮。它的材料有纸筒、彩带和彩色纸。我是这样做的:先找几个一样大的纸筒,再用各种颜色的纸把纸筒包住,接着在每一个纸筒的上端钻一个小洞,最后拿出一条彩带把它们串起来,这样就做成了花炮。我们可以把它挂在墙上作装饰。我的介绍完了,谢谢大家。〕2、指导表述〔1〕老师从哪些方面介绍作品的?〔作品的名字,作品的材料、形状、颜色、用处和制作方法。〕〔2〕老师介绍制作方法时用了哪些连接词?〔先再接着最后〕〔3〕说话时还要注意什么?〔注意说话要清楚、完好、态度要自然、大方、有礼貌。〕3、学生按要求练习说话。〔1〕课件出示说话要求。①以小组为单位进展交流。②汇报制作过程。汇报时要讲清楚制作的过程。说话时要清楚、完好,态度要大方、自然、有礼貌。③别人讲话的时候,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假如有问题,可以提出来,让讲的同学解答。④评出说得好的同学。〔2〕小组练习说话,老师播放背景音乐相继指导。四、代表汇报交流,评出最正确讲解员。1、请一个小组的代表汇报交流。〔1〕哪个小组的代表能愿意说说自己作品的制作过程?〔2〕其他小组评论:哪些地方说得好?哪些地方还需改正?〔3〕老师总结怎样才能把小制作的制作过程说清楚、明白。2、其他小组派代表汇报。〔程序如前〕3、评选出最正确讲解员,发奖品。五、举行小小展览会。1、看作品,听介绍。同学们的小制作太美了,可刚刚每一个小组只介绍了一件作品,你想介绍你的作品吗?每人都有时机,看,〔在黑板上贴出小小展览会字样〕咱们举行一个小小展览会,把你们的作品都展示出讲台上,邀请你的好朋友来看作品,听你的介绍。2、谈感受。看了这些小制作,听了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话要说的吗?六、总结。老师觉得同学们不光心灵手巧,而且都是能说会道的学生。老师非常快乐,下课后,把自己的小制作送给自己的好朋友、老师或家人,借此来表达你对他们的爱,好吗?小学语文教案篇9一、教材简析《一粒种子》是一篇常识性的童话,表达了种子发芽出土的条件和过程。全文共9个自然段,用4个“挺一挺”,分4个层次来写。二、教学目的1.懂得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获得一些简单的植物生长的知识。2.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理解种子、泥土、暖和、舒适、蚯蚓、招呼、松土、泉水、热闹、突然、光明、世界等12个词语的意思。3.能用“热闹、也”各写一个句子。4.会正确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种子怎样才能钻出地面。三、教学过程㈠课前准备幻灯、录音机、挂图,自制小黑板。㈡教学目的1.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理解课文大意及种子发芽需要温度、水分、空气这些条件,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2.学习文中“泥、舒、蚯蚓、招、钻、挺”7个生字及“泥土、挺一挺,舒适、招呼”等词的意思。㈢教学过程1.激发兴趣,提示课题。出示两个试管,观察异同,导入课文:一粒种子2.初读课文,理解大意。⑴听录音读课文,圈生字,划新词。⑵自由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并标上小节号。⑶检查:a.生字读音,b.文章节次,c.指名读课文。3.结合课文,学习生字。⑴尝试学习“挺”。①找出文中形象写出种子发芽动作的词?〔挺一挺〕并说出重要意思。②学生字“挺”,认识字形。A.边看幻灯边提示学法:a.仔细观察,b.分析^p构造,c.找重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