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小学数学教案范文5篇【精华】小学数学教案范文5篇小学数学教案篇1教学目的:进一步认识连续比拟多、少或几倍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构造和数量关系,进一步掌握这类应用题的分析^p推理过程,并能正确解答,增强学生的思维才能和解题才能。教学重、难点:掌握应用题的构造,学会解容许用题的方法。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提醒课题二、比照练习1、一步应用题与两步应用题比照⑴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做下面两题。①小林语文得88分,数学比语文多得6分,数学得了多少分?②小林语文得88分,数学比语文多得6分,英语比数学少得3分,英语得了多少分?⑵提问:第①题怎么做的?第②题怎样做的?⑶提问:为什么第①题只要一步,第②题要用两步算?2、完成练习十九第6题①指名板演,其余独立完成。②提问;这两题的条件和问题有什么一样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③第①题是怎样想的?第②题呢?第一步都是先求小汽车有多少辆,为什么第①题先用加法算,第②题要先用乘法算?三、综合练习1、练习十九第7题指名板演,其余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指名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第一步用减法,第二步用加法?2、练习十九第9题让学生解答,集体订正。3、练习十九第12题让学生先讨论,再口答结果。四、全课总结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首先要先看条件去想能求的问题,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再想每一步用什么方法算,正确地列出算式解答。五、课堂作业练习十九第8、10、11题小学数学教案篇2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学生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并总结商的变化规律。2、会灵敏运用商的变化规律。3、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结论的才能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引导学生考虑发现商的变化规律的过程,灵敏运用商的变化规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才能及擅长观察、勤于考虑、勇于探究的良好习惯。重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商的变化规律。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商的变化规律。教具图片教学过程老师导学一、故事导入安排老猴子分桃子的故事1、8个桃子分2天吃完,16个桃子分4天吃完,32个桃子分8天吃完,64个桃子分16天吃完。〔将数字板书在黑板上〕2、提问:老猴子运用了什么知识教育了小猴子?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二、探究新知1、提问:观察数字,你发现了什么?你怎么知道的?学生说方法,老师板书。8÷2=416÷4=432÷8=464÷16=42、我们分别用第2、3、4式与第1个算式进展比拟,你发现了什么?被除数、除数分别都乘以一个一样的数。〔扩大〕3、老师带着学生分别比拟。4、提问:谁能给我们总结一下,你发现了什么?5、学生讨论,并发现:在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一样的倍数,商不变。〔老师板书〕6、提问:为什么说是“同时”,“一样”?可以举例子来证明7、我们分别用第1、2、3式与第4个算式进展比拟,你又发现了什么?被除数、除数分别都除以一个一样的数。〔缩小〕8、通过观察,谁能再给我们总结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在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一样的倍数,商不变。板书课题:商的变化规律三、总结:提问: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除法里有商的变化规律,那么谁能说说你觉得这个规律需要我们注意的有哪些?你们看我这样写对吗?为什么?48÷12=〔48×0〕÷〔12×0〕让学生判断。四、稳固练习:书P87“做一做”五、总结在运用商的变化规律时,一定要注意什么?〔“同时”,“一样”。〕六、作业:练习十七第6题、9题。小学数学教案篇3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设计思路:克和千克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个全新的重量概念,在教学时,注意以学生已有经历为根底,结合小学生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物品的时机,通过猜、掂、比、称等理论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知道1千克=1000克。并让学生在估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估测结果,在课前调查与课后理论中充分表达了数学的应用性。教具准备:1.一架天平;2、电脑,多媒体课件;3、将全班分成6个小组,每组准备一台盘秤,6个2分硬币,一些苹果,一些鸡蛋,2袋盐,6个乒乓球,100克、300克的大米各一袋。教学过程:一、认识重量单位“克”和“千克”。1.老师拿一包糖和一包盐,让学生肉眼观察并判断哪个重。2.让学生亲自动手掂一掂判断哪个重。3.启发学生说出要知道糖和盐的准确重量有两种方法:一是用秤称,二是看包装袋上净含量。4.让学生汇报课前调查多种物品净含量情况。5.提醒并板书课题“克和千克”。二、认识秤: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2.课件展示并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秤。3.介绍盘秤的使用方法。4.让学生称出一个苹果和一本数学课本的重量,初步学会认秤。三、建立“千克”的概念。1.让学生称出1千克的苹果和1千克的盐。2.提出问题,使学生知道因为苹果的大小不一样,因此每组称得的1千克的苹果的个数也不一样,而1千克的盐都是2袋的道理。3.让学生感受1千克的重量。4.让学生互抱对方感受比1千克重的重量。四、建立“克”的概念。1.提出问题,使学生在动手理论中发现比拟轻的物品〔比方豆子〕用盘秤称不出来,引出天平。2.课件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及生活中用天平称的物品。3.老师拿天平演示称2分硬币的方法。4.让学生每人把一个2分硬币掂一掂,并在小组内谈感受。5.让学生通过掂、比、称,感受100克、300克、500克、1000克的重量,为后面的稳固练习提供丰富的表象。五、“克”和“千克”之间的关系:1.谈话得出1千克=1000克。2.播放课件,稳固练习,强化学生对“千克”和“克”的理解。六、课堂练习。1.我会连。〔西瓜、方便面、驼鸟蛋、2分硬币的重量〕2.我会判断。3.找错误。七、游戏:1.老师发给每组一样物品,让他们在组内先估测该物品重量,再统一意见,然后实际称量,最后修正自己估测与实测的误差。2.老师总结估测的方法是要找一个参照物。八、布置作业,延深课外。1.让学生称出1千克鸡蛋。2.让学生提出问题:1000克鸡蛋大约多少个,500克〔1斤〕鸡蛋大约多少个。3.布置课后理论作业。小学数学教案篇4教学目的1.通过复习,使学生可以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容许用题.2.通过复习,使学生知道同一道题中,数量关系可以转化,用不同方法解答.3.使学生知道知识的内在联络及其可以转化的辩证唯物观点.教学重点通过复习,使学生可以运用已学的数量关系,正确解容许用题.教学难点通过复习,使学生知道同一道题中,数量关系可以转化,用不同方法解答.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导入:我们已经复习了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了不同的应用题的不同分析^p、解答方法.今天我们就用我们学过的不同知识来解应用题.〔板书课题:用不同知识解应用题〕2.填空:甲数是乙数的6倍.那么:〔1〕乙数是甲数的老师追问:为什么填呢?这时两个数的倍数关系转化成了什么关系?〔2〕甲数与乙数的比是〔〕∶〔〕〔3〕甲数与甲乙两个数的和的比是〔〕∶〔〕〔4〕乙数与甲乙两个数的和的比是〔〕∶〔〕老师提问:这时两个数的倍数关系转化成了什么关系?老师总结:通过复习,我们发现了倍数关系、分数关系、比的关系之间,可以互相转化.二、复习讨论.〔一〕教学例6.少先队员在山坡上栽种松树和柏树,一共栽种了120棵,松树的棵数是柏树的4倍.松树和柏树各栽多少棵?1.学生读题,分析^p条件和问题.2.分组讨论:〔1〕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是什么?〔2〕松树的棵树是柏树的4倍,可以转化成哪几种关系?〔3〕此题有几种解法?3.学生汇报反应.〔1〕因为:松树的棵数+柏树的棵数=120棵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这个等式列方程解应用题.解:设柏树种了棵.120-24=96(棵)解:设松树种了棵.120-96=24〔棵〕答:柏树种了24棵,松树种了96棵.〔2〕因为松树的棵树是柏树的4倍,所以松树和柏树棵树的比是4∶1.所以根据转化的比的关系,可以用按比分配的知识来解答.4+1=5120=96〔棵〕120=24〔棵〕答:柏树种了24棵,松树种了96棵.〔3〕因为松树的棵树是柏树的4倍,所以松树和柏树棵树的和是柏树棵树的5倍,我根据倍数的数量关系可以运用算术方法解题.120〔4+1〕=24〔棵〕120-24=96〔棵〕答:柏树种了24棵,松树种了96棵.〔4〕因为松树的棵树是柏树的4倍,所以柏树的棵数就是松树棵树的,假如把松树的棵数看作单位1,那么,120棵对应的率就是1+,根据倍数的数量关系可以运用算术方法解题.120〔1+〕=96〔棵〕120-24=96〔棵〕答:柏树种了24棵,松树种了96棵.〔5〕因为松树的棵树是柏树的4倍,所以松树和柏树棵树的比是4∶1,松树和松树、柏树棵树和的比是1∶5,所以根据转化的比的关系,我可以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解:设柏树有棵.∶120=1∶55=120=24120-24=96〔棵〕答:柏树种了24棵,松树种了96棵.4.请你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你最喜欢那种方法.为什么?5.老师总结:在我们解应用题时,一道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可以转化成不同解决形式.在解答时,我们选择我们纯熟、简便的方法进展解答.小学数学教案篇5设计说明“面积单位的换算”这局部内容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面积、面积单位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结合教学重、难点及学生的认知程度,本节课主要采用猜测、设计实验验证、迁移类推、理论应用等形式进展教学。1.激趣导入,让学生体会合作的妙处。上课伊始,以游戏的形式导入,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合作的妙处,从而提示学生可以利用合作的形式探究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复习与考虑。复习题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在寻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新旧知识间的联络,为学生猜测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作铺垫。同时设计贴近生活的实际问题,既进步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才能,又表达了数学知识来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理念。3.自主探究新知。学生首先猜测、讨论“1平方分米与1平方厘米有什么关系”,然后通过操作得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最后利用迁移类推明确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学生在猜测、操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取了新知识,树立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进步了自主探究的才能。课前准备老师准备PPT课件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片面积是1平方米的正方形纸片学生准备直尺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片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教学过程⊙创设情境,问题导入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吧。(出示课件)1.抢答比赛1。1米=()分米1分米=()厘米1厘米=()毫米1米=()厘米师:同学们,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学生考虑后答复)2.抢答比赛2。师: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1平方厘米大约有多大?1平方分米大约有多大?1平方米呢?(学生讨论后汇报)师:看来大家都有各自的想法,那么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究。(板书课题:面积单位的换算)设计意图:用游戏的方式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为学习新知识作铺垫,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有了初步的感知,并可以正确区分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探究新知,实验验证1.教学教材56页上面例题。(课件出示)(1)这张正方形纸片的面积是多少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正方形纸片。(拿一个同学的学具与老师手中的正方形纸片比拟一下,确定大小是相等的,老师把这张正方形纸片贴在黑板上)(2)先用直尺量一量这张正方形纸片的边长,再计算它的面积。(有的同学以分米为单位,量出这张正方形纸片的边长是1分米,所以这张正方形纸片的面积就是1平方分米;有的同学以厘米为单位,量出这张正方形纸片的边长是10厘米,所以这张正方形纸片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纸浆货物水上运输合同
- 城市地下管网改造与政府合作
- 2025年度信用担保业务合同范本及操作流程6篇
- 企业资金管理中应收账款的会计风险与管理措施
- 【KS5U原创】新课标2021高二地理暑假作业十
- 内质网的功能有哪些作用
- 天津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
- 镇江2025年江苏镇江句容市人民医院第一批校园招聘18人笔试历年典型考点(频考版试卷)附带答案详解版
- 青少年心理咨询服务考核试卷
- 营养补充剂批发商的多元化战略考核试卷
- 新译林版五年级上册各单元教学反思(文本版本)(共5则)
- 吞咽困难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探讨
- 医共体信息系统(HIS)需求说明
- GB/T 13894-2023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液位测量手工法
- 胰岛素抵抗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
- CBL胸腔穿刺教学设计
- Z矩阵、Y矩阵、A矩阵、S矩阵、T矩阵定义、推导及转换公式
- 软件工程填空题(18套试题与答案)
- 动机式访谈法:改变从激发内心开始
- 瞬时单位线法计算洪水
- 2023-2024学年阿勒泰地区三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