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汇编8篇-3_第1页
小学数学教案汇编8篇-3_第2页
小学数学教案汇编8篇-3_第3页
小学数学教案汇编8篇-3_第4页
小学数学教案汇编8篇-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小学数学教案汇编8篇【必备】小学数学教案汇编8篇小学数学教案篇1第四册认数复习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25页8题——26页14题教学目的:1、进一步掌握三、四位数大小的比拟、估算等,使学生逐步形成万以内数的概念,掌握有关数的根底知识和技能,开展数感。2、初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才能,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络,培养喜欢数学的学习情感。教学重点:稳固三位数大小的比拟、估算。教学难点:感悟数与数之间的联络教具准备:媒体课件学具准备:0——9数字卡片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修改意见创设情景,激发兴趣。通过寻找规律,开展学生数感采取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及独立考虑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独立考虑才能。通过师生互动,结合游戏情景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充分感觉生活离不开数学。联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身体才能和准确的语言表达才能一、激趣导入明明发现0——9这些数字有很多的乐趣和知识,他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他的乐趣,你有兴趣吗?明明乘坐火车,他发现列车车厢的编号很奇特,和平时的车厢编号不一样。媒体演示25页8题。919828737646你能填上其他车厢的编号吗?1〕小组讨论找到规律2)全班交流汇报〔百位、个位分别为9、8、7、6,十位1、2、3、4,所以其它车厢的编号应该为:555、464,373〕3)独立解答第二列火车的编号问题4)小组交流汇报判断正误二、应用拓展25页9题1,试一试:明明用0、1、2、3、4、5、6、7、8、9、中随意取出三张卡片为一组,可以组成三位数,如:4、8、5可以组成845、854、548、584等等。你试试看,看谁组的多。什么情况不能组成三位数?为什么?1〕可以组成那些三位数?读出来2〕同桌俩人的比一比,谁的大?为什么?说出理由3〕百位不同,怎么比?百位一样怎么比?2,看谁最接近26页10题老师报数,请你用卡片摆出来每组2个数398、497、306、402、482、395、404、313、4001〕读数。2〕你认为那些数和400最接近?4〕请拿400卡片的同学来到讲台。谁接近400青走到前面来,说出理由。互相交流。3,请你当裁判26页11题明明发现运动场上也有数字。请同学们看田径场上的运动健儿们的编号1〕你认为他们的比赛结果是怎样的?2〕按照编号排知名次。3〕你能把他们的编号从大到小写下来吗?试试看4〕汇报交流4,请你来当家26页12题生活中更离不开数学。明明家的电饭煲295元。妈妈说微波炉比电饭煲贵得多1〕贵得多是什么意思?2〕你认为微波炉可能是多少钱?3〕300元够吗?为什么?说出理由三、稳固深化1,请你做评委媒体演示13题讨论:1〕谁家的书多?谁家第二?谁家的书最少?2〕明明家的书与其他三家比,可以怎么说?2,看谁最聪明26页14题老师知道有一位同学家的书是212本,你知道是谁家吗?1〕假如我要在计数器上表示212,该怎样表示?2)要用几颗珠?为什么?3〕你能用计数器表示其他的三位数吗?同桌交流四、总结评价同学们今天和小明一起探究了数字的微妙,你有收获吗?你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板书设计数字乐园多些少一些多的多少的多教学反思小学数学教案篇2教材分析^p:本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四年级第二学期第四单元的内容。小数点位置挪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是学习小数乘法和除法的根底,也是进展单位换算的重要手段。它是小数的另一性质,它与前面所学的小数性质不同,主要是研究小数点挪动如何改变小数的大小,是学习小数知识的重要内容。为了打破难点,我选择了金箍棒的变化这一情境展开教学,有助于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详细到抽象、再由抽象到详细的考虑和理解问题。同时以完好的、学生熟悉的、又非常感兴趣的情境贯穿整节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的热情,自主探究规律、发现规律,更重要的是应用规律解决问题,因为这一变化规律不仅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根据,也是单位名称换算的重要根底。学情分析^p:小数点挪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数的有关知识,特别是十进制计数法以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等知识之后学习的,所以学生对于小数的大小是有认识的。学生能发现小数点挪动后,蕴含什么规律,学生还不清楚,还不能把小数点挪动和小数的大小变化规律建立联络。因此,我在设计时,用的是金箍棒变化的情境,借助长度来让学生形象地理解小数点挪动的变化规律。教学目的:1、理解并掌握小数点位置挪动引起小数大小的规律;能应用小数点位置挪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进展计算。2、让学生通过观察比拟掌握新知。3、初步培养学生用联络,变化的观点认识事物。教学重点:探究并归纳出小数点位置挪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比拟纯熟地判断随着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引起这个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教学难点:发现并归纳变化规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形磁铁等。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自主建构。(1)出例如5:师:同学们喜欢看连环画吗?(喜欢)、大家请看:这是西游记里的故事,谁愿意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生讲:一只小妖手持大锤对孙悟空说:猴头,交出唐僧!孙悟空说:休想,看我金箍棒!他边说边从耳洞里掏出金箍棒,长0.009米。孙悟空说:变!他边说边把金箍棒抛向空中,金箍棒变成0.09米。小妖看得目瞪口呆。孙悟空又说:变!金箍棒又变成了0.9米。小妖惊呆了。孙悟空再大声一吼:看棒!金箍棒变成了9米长。小妖还来不及反映,“哇!”的一声,就被金箍棒。)这里有一组数据显示金箍棒变长的过程,谁发现了?师板:(0.009米,0.09米,0.9米,9米,)观察这组数据,看看有什么一样与不同的地方?(数字一样、位数不同,大小不同、小数点的位置不同)说的不错,这主要因为小数点的位置挪动了,小数的大小也发生了变化.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其中的规律。师板:小数点挪动(齐读)二、小组合作,发现总结小数大小变化规律。我们接着来研究,师问:0.009米的金箍棒能打死妖怪吗?你能比划0.009米的长度吗?为了更清楚的知道这些小数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们把这些小数换算成整数,用毫米来表示。师板:0.009米=9毫米0.09米=90毫米0.9米=900毫米9米=9000毫米请同学们从上往下观察这组数,等号右边的数有什么变化,等号左边的数,小数点向什么方向挪动了几位,原来的数怎样?自己考虑一下,然后五人一小组根据大屏幕的提示进展合作,组长主持,记录员做好记录。出示大屏幕;快乐合作:从上往下看,以第1式为标准,第2、3、4式分别同第1式比拟,等号右边的数有什么变化,等号左边的数,小数点向什么方向挪动了几位,原来的数怎样?(2)小组讨论(3)小组交流汇报小组一:(以第1式为标准,第2式同第1式比拟,0.009米变为0.09米,小数点向右挪动一位,等号右边的9毫米变为90毫米,扩大到原数的10倍)能概括地说一说我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吗?小结:小数点向右挪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小数点向右挪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小数点向右挪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3、拓展延伸,小组合作(1)猜测师:刚刚我们研究了小数点向右挪动会引起小数扩大的规律,那么小数点向左挪动,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小数会缩小)我们一起来验证。(2)验证猜测讨论:从下往上看,以第4式为标准,第3、2、1式分别同第4式比拟,等号右边的数有什么变化,等号左边的数,小数点向什么方向挪动了几位,原来的数怎样?(3)小组合作(4)小组汇报交流小组1(以第4式为标准,第3式同第4式比拟,9米变为0.9米,小数点向左挪动一位,等号右边的9000毫米变为900毫米,缩小到原数的1/10)小结:小数点向左挪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小数点向左挪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小数点向左挪动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0;……。齐声读规律把书翻开到61页,完善书下面的内容。为了方便我们记忆,老师把它编成儿歌,大家请看。(5)出示四句歌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谈话:刚刚咱们班同学发现了小数点位置挪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如今能有信心用规律解决碰见的数学问题吗?咱们来个小比赛,谁最棒!1、把下面的小数点移到位数字的左边后填空(1)36.8变为(),小数缩小到原数的()。(2)5.41变为(),小数缩小到原数的()。(3)128.6变为(),小数缩小到原数的()。2、判断(1)把5.6扩大它的10倍是560。()(2)把1.502的小数点去掉,它的值就缩小10。()(3)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左挪动两位,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3、选择(1)把5.08的小数点去掉,这个数就()。A、扩大到原数的10倍B、缩小到原数的C、扩大到原数的100倍D、缩小到原数的(2)把的一位数先扩大10倍,再把小数点向右挪动两位后是()。A、9B、0.9C、900D、9000(3)把0.717的小数点去掉后,再向左挪动三位,这个数与0.717比拟()。A、缩小到原数的B、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C、相等4、考虑题:把一个数的小数点先向右挪动两位,再向左挪动一位得4.02,原来的小数是()。四、总结本节知识,畅谈收获。五、布置作业。小学数学教案篇3[教学内容]线的认识〔第15-16页〕[教学目的]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3、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教学重、难点]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1、从生活情境中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出示第15页的挂图,让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直线、线段与射线,然后通过“认一认”活动,体会到它们都是“直直的”,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三个图形的特征。2、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络组织学生讨论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络:直线无限长,没有端点;射线无限长,只有一个端点;线段有限长,有两个端点;射线与线段都是直线的一局部。二、字母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1、自学第15页的“说一说”2、全班交流用字母读直线、线段与射线的方法。提醒注意:射线的读法只有一种,一般从端点读起;而直线和线段的读法都有两种。三、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1、画一画:通过第一题的操作让学生理解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通过第二题的画与量,理解两点之间的最短线段。2、练一练:第1题:数线段时,指导学生有规律地数,即按一定的顺序数;同时,要与线段的表示方法结合起来,如线段AD、线段DC等。第2、3题:在比拟这两题的线段的长短时,学生容易受视觉的影响。所以,在讲这两道题时,先让学生估一估这些线段中哪一条线段长,进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然后组织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来确定自己估计的正确性。例如:可以用尺子量一量来验证。[板书设计]直线、线段与射线直线:射线:线段:无限长无限长有限长无端点只有一个端点有两个端点小学数学教案篇4教学目的:1、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2、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根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1、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根本性质化简比。2、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习目的:1、理解比的意义,感受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2、学会化简比的方法。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一)导情趣(抢答式复习)1、60÷10=600÷()=()÷1=0.6÷()说一说:解答这两道题你用的是什么知识?(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根本性质)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是什么?分数的根本性质又是什么?2、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用字母表示:a:b=a÷b=a/b)(二)导目的除法中有商不变的性质,分数中有分数的根本性质,那么比有什么性质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比的化简。(板书:比的化简)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看一看本节课的学习目的。(课件出示目的)学习目的:1、理解比的意义,感受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2、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学会化简比的方法。二、分组自学目的1(出示情景图)淘气调制了一杯蜂蜜水,用了40毫升蜂蜜、360毫升的水。笑笑也调制了一杯蜂蜜水,用了2小杯蜂蜜、18小杯水。同学们想一想哪杯水更甜?1、导学法估一估、想一想、算一算2、小组互相讨论,发表看法。40:3602:183、质疑问难直接比拟他们俩谁调制的蜂蜜水更甜还是有困难的,那么你能不能联络比与除法和分数的关系,来想方法解决呢?小组讨论一下,该如何来计算并比拟呢?4、各组自学,交流汇报。你们运用了什么好方法?都学会了什么?学生边汇报,老师边板书。40:360=40/360=1/9=1:92:18=2/18=1/9=1:95、小结:比拟的结果一样甜,由此可见,比的化简对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有很大帮助的,从中我们也体会到了化简比是有必要的。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比才是最简单的整数比呢?我们来看大屏幕。6、导入“最简单整数比”的概念。比的前项与后项只有公因数1,这样的整数比就是最简整数比。也就是说,最简单的整数比就是比的前项、后项是互质数,像6∶5就是最简单的整数比。你能列举出几个最简整数比吗?(指名答复)7、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些最简单的整数比是用什么方法化简得到的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二个目的。(出示目的)三、分组自学目的21、出示问题:化简比24:420.7:0.82/5:1/42、导学法学法指导:每组任选一题、分析^p比的类型、个人独立解答、交流解题根据、组内总结方法3、各小组自学,交流讨论。4、汇报交流你们组是用什么方法学习的?是怎样学的?都学会了什么?(指名板书计算过程)5、指导总结化简比的方法(1)化简整数比的方法是什么?(先化成分数,再约分成最简分数,最后把最简分数转化成比的形式。)(或利用商不变的性质)(2)怎样把分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先转化成除法,再用最简分数表示结果,最后把最简分数转化成比的形式)(3)如何把小数比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先化成整数比,再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6、智力大比拼:总结比的根本性质你能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根本性质概括出比的根本性质吗?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样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利用比的根本性质也可以化简比:14:21=(14÷7):(21÷7)=2:37、老师小结:看来,化简比的方法不,不过都有一个共同目的: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那么化简比与求比值有什么区别呢?(课件)四、练习(课件)1、化简比:15:210.12:0.42/3:1/21:2/32、连一连3、判断4、写出各杯中糖与水的质量比。5、解决问题五、回忆学习目的,进展本课总结回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利用所学的比,你能解决生活中什么样的问题?小结: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需要通过化简比来解决,因此我们必须学会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根本性质来化简比。板书:比的化简a:b=a÷b=a/b40:36=40/360=1/9=1:92:18=2/18=1/9=1:9小学数学教案篇5教学内容:第86、87页例2,练一练,练习十九第1-5题。教学目的:1、认识连续比拟是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构造、初步学会解答这类应用题。2、初步掌握用综合法分析^p应用题的方法。教学重、难点:掌握应用题的构造,学会解容许用题的方法。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口头提问题:〔1〕面粉28千克,大米比面粉少5千克,?(2)班级图书柜里有科技书20本,故事书是科技书的2倍,?学生根据题的问题,口答算式。2、教学准备题〔1〕学生读题〔2〕考虑:这是一道怎样的应用题?〔3〕先要提一个什么问题?为什么要提柏树多少棵?〔4〕第一个问题怎样求?第二个问题呢?3、引入新课假如去掉刚刚提的问题,你会解答吗?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板书课题〕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2〔1〕出例如2①学生读题②说说有哪些条件和问题?③根据条件画线段图。15棵松树6课柏树8棵杨树④求杨树有多少棵?就是求线段图上的哪一段?你会算吗?⑤学生尝试解答⑥考虑:先算什么?再算什么?15+6=21求的是什么?21+8=29求的是什么?⑦同桌互相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⑧小结:这里的三个条件是连续比多少的,解答问题时,可以根据两个条件求出一个问题,再根据求出的结果和第3个条件求出题目的结果。2、教学“想一想”〔1〕把第一个条件改为①柏树比松树少6棵②柏树的棵数是松树的2倍〔2〕学生尝试解答〔3〕集体订正时提问:你是怎样想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比一比讨论:〔1〕这三道题在解题方法上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2〕这三道题为什么都要先算柏树的棵数?三、稳固练习1、练一练第1、2题〔1〕学生读题独立列式解答〔2〕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练习十九第1题⑴学生读题独立列式解答⑵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四、作业:练习十九2、3、4、5题。小学数学教案篇6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加法各局部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加法的理解.2.会利用这些关系对加法进展验算和求未知数.3.培养学生初步的判断推理才能.教学重点加法各局部间的关系.教学难点求未知数的书写格式教学过程一、复习引新填空〔〕+20=50300+〔〕=36050+〔〕=86〔〕+200=700二、学习新课老师谈话:从一年级起,我们就学习了加法,今天我们来研究加法各局部间的关系.〔板书课题〕1.教学例1〔演示课件加法各局部间的关系〕〔1〕出示第一幅图提问:①谁能说一说图的意思?②根据图意怎样列式?③说一说算式中各局部名称,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2〕老师板书:〔3〕出示第二幅图提问:①这幅图是什么意思?②根据图意怎样列式?〔4〕老师板书:60-25=35〔本〕引导学生与第〔1〕题比拟:提问:①这幅图什么,求什么?②要求的数在第一题里是什么数?的两个数在第一题里分别是什么数?③怎样求第一个数?老师板书第一个加数=和-第二个加数〔5〕出示第三幅图:提问:①这幅图是什么意思?②怎样列式?〔6〕老师板书:60-35=25〔本〕引导学生与第〔1〕题比拟:提问:①这幅图什么,求什么?②要求的数在第一题里是什么数?的两个数在第一题里分别是什么数?③怎样求第二个数?老师板书:第二个加数=和-第一个加数〔7〕归纳提问:第〔2〕题求的是第一个加数,第〔3〕题求的是第二个加数,它们的关系式都用减法求出,这两个关系式能不能合并成一个关系式呢?老师板书: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8〕根据加法各局部间的关系,验算加法算式.验算:375+89=454454-89=365〔差不等于其中的一个加数,说明加法的得数是错误的.〕正确答案:练习:根据加法各局部间的关系,验算加法算式.6274+52023=5829024138+8289=323272.教学例2老师:过去我们学过填括号的题,如:〔〕+15=40,想一想,用上面的关系,怎样算出括号里的数?〔根据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40-15=25,所以括号里填25〕老师指出:括号里的未知数可以用字母表示,变成例2.〔板书:例2求+15=40中的未知数〕介绍x是拉丁字母,读作〔eks〕,用汉字注音读爱克斯,一般用来表示未知数.提问:〔1〕在等式+15=40中,表示什么数?〔2〕怎样求出是多少?〔3〕根据什么用减法计算?小学数学教案篇7【教学内容】教科书67页。【教学目的】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浸透变换的教学思想。【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联络与区别。【教学准备】教具;课件、长方形和长方形活动框。学具:学具袋。教序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评析激趣揭题视频:生活中各种平面图形的应用。观察感知问题:在刚刚的画面中,你看到有哪些图形?哪些你们认识?哪些不认识?组内交流,向全班汇报。小结并提醒课题。把生活中各种平面图形的应用编成短片,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到达激发兴趣、增强感知、引出课题的目的。理论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你们在哪里还见到过平行四边形?组内讨论并做好记录;向全班汇报。通过记录,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学生用学具袋中的材料制作长方形框架。小组合作,成果展示。再次展示,全班观察〔哈哈,变了!变了!〕通过理论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才能;再通过成果展示中图形的变化,进一步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自然浸透变换的教学思想。体验〔故作惊奇状〕变了?什么变了?大家都试试看。理论验证。问题:你们有什么发现吗?组内交流,汇报。深化认识指导学生在钉板上围各种平面图形和用长方形纸片剪出平行四边形。组内先讨论怎样做,然后再操作理论。通过先讨论,后操作,浸透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多媒体展示各种不同摆放的平面图形。在学具袋中取出卡片涂色、分类、展示。出示第34页第5题。组内交流,汇报。通过涂色、分类、数图形,加深认识,拓展学生思维。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应用这么广泛?它到底有些什么特征呢?同学们课后可以向你们的老师、父母请教,也可以到书店或者网上查寻。拓展知识的学习空间,把学生的探究兴趣向深处延伸。注:学具袋中装有长方形纸片、硬纸条、图钉、小钉板、橡胶圈、剪刀10把、图片等。小学数学教案篇8教学内容:课本第4445页。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比拟、动手操作等活动,结合详细事物或者图形,使学生初步认识周长。2、可以计算出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与其它多边图形的周长。3、结合情境,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严密结合。教学重点:建立对周长的感性认识。教学难点:结合详细事物,理解周长的意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玩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课件〕一年一度的森林运动会快要举行了,蚂蚁王国正在紧锣密鼓的选拔爬行运发动,快乐和幸福两只小蚂蚁作为优胜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