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浙大远程《药理学(药)》离线必做作业_第1页
2023浙大远程《药理学(药)》离线必做作业_第2页
2023浙大远程《药理学(药)》离线必做作业_第3页
2023浙大远程《药理学(药)》离线必做作业_第4页
2023浙大远程《药理学(药)》离线必做作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药理学(药)》课程作业答案第一部分药理学总论(第1-4章)一、名词说明1、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探讨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科学。2、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探讨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过程,包括汲取、分布、生物转化、排泄,以及血药浓度随时间变更规律的科学。3、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假如药物作用针对某一特定效应器官,我们称其为药物作用的选择性高;假如药物作用涉及的效应器官范围广,则称其为药物作用的选择性低。选择性高的药物应用时针对性较好,副作用较少,但应用范围较窄;选择性低的药物应用时针对性较差,副作用较多,但应用范围较广。4、不良反应:用药后出现的不符合用药目的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苦痛的有害反应。包括副反应,毒性反应,后遗效应,停药反应,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等。多数不良反应是药物固有的效应,在一般状况下是可以预知的,但不肯定是可以避开的。少数较严峻的不良反应是较难复原的,称为药源性疾病。5、副反应: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不适反应。由于药物作用的选择性低而引起,是药物本身固有的作用,多较稍微并可预知,所以可设法加以避开或减轻。6、毒性反应:在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药物在体内积蓄过多时发生的危害性反应,一般比较严峻,但是可以预知也是应当加以避开的不良反应。毒性反应包括急性毒性反应和慢性毒性反应。企图增加剂量或延长疗程以达到治疗目的是有限度的,过量用药是非常危急的。7、量效关系:药理效应与剂量在肯定范围内成比例,这就是量效关系。以效应强弱为纵坐标、药物剂量或浓度为横坐标作图则得量效曲线。药理效应强弱呈连续增减的量变,称为量反应,如血压等可用数值表示其效应,若以效应占最大效应的百分率为纵坐标、药物浓度的对数为横坐标作图呈典型的S型曲线。药理效应只能用全或无、阳性或阴性表示,称为质反应,如死亡与生存、惊厥与不惊厥等只能以阳性率表示其效应,用累加阳性率与对数剂量(或浓度)作图也呈典型的S型曲线。8、效能:量反应时当浓度或剂量增加而效应量不再上升时,称为最大效应,也称效能。9、效价强度:是指能引起等效反应(一般采纳50%效应量)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10、治疗指数:质反应时,引起50%的动物或试验标本产生某种反应或治疗效果,称为半数有效量(EDso);如效应为死亡,则称为半数致死量(LDso)。通常将药物的LDso/EDso的比值称为治疗指数,用以表示药物的平安性,治疗指数大的药物相对较平安。11、受体:是一类介导细胞信号转导的功能蛋白质,能识别四周环境中某种微量化学物质,首先与之结合,并通过中介的信息放大系统,触发后续的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12、激烈药:对受体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它们能与受体结合并激烈受体而产生效应。依其内在活性大小又可分为完全激烈药和部分激烈药,前者与受体结合具有较强的激烈效应,后者仅产生较弱的激烈效应,与激烈药并用时还可拮抗激烈药的部分效应,如吗啡为完全激烈药,而喷他佐辛为部分激烈药。13、拮抗药:能与受体结合,具有较强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它们本身不产生作用,但可拮抗激烈药的效应,如纳洛酮和普萘洛尔均属于拮抗药。少数拮抗药以拮抗作用为主,同时尚有较弱的内在活性,故有较弱的激烈受体作用,如β受体拮抗药氧烯洛尔。14、离子障:由于生物膜为脂质膜,非离子型药物可以自由通过,而离子型药物就被限制在膜的一侧,这种现象称为离子障。例如弱酸性药物在胃液中非离子型多,在胃中即可被汲取。弱碱性药物在酸性胃液中离子型多,主要在小肠汲取。15、首关消退:口服药物在小肠汲取后经门静脉进入肝脏。有些药物首次通过肝脏就发生转化,削减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叫做首关消退。首关消退特殊明显的药物,如利多卡因,口服无效,可采纳静脉注射;舌下和直肠下段给药汲取途径不经过肝门静脉,故舌下给药或直肠给药可避开或部分避开首关消退,如硝酸甘油舌下给药可快速发挥抗心绞痛作用。还有些药物如普奈洛尔,由于首关消退的影响,不同个体生物利用度差异较大,临床应用时必需留意剂量个体化。16、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药物进入循环后首先与血浆蛋白成为结合型药物,未被结合的药物称为游离型药物。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是可逆的,结合型药物的药理活性短暂消逝,结合物因分子变大不能通过毛细血管壁而短暂“储存"于血液中。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特异性低,而血浆蛋白结合位点有限,两个药物可能竞争与同一蛋白结合而发生置换现象,例如保泰松与双香豆素竞争血浆蛋白,使后者游离型浓度增高,可导致出血。17、肝药酶:肝脏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是促进药物生物转化的主要酶系统,简称肝药酶。此酶系统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大,而且易受药物的诱导或抑制,例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利福平可使其活性增加,称为肝药酶诱导剂;氯霉素、异烟肼、西米替丁抑制肝药酶活性,称为肝药酶抑制剂。18、肾小管主动分泌通道:有些药物在近曲小管由载体主动转运入肾小管,排泄较快。在该处有两个主动分泌通道,一是弱酸类通道,另一是弱碱类通道,分别由两类载体转运,同类药物间可能有竞争性抑制。例如,丙磺舒抑制青霉素主动分泌,使后者排泄减慢,药效延长并增加。19、肝肠循环:脂溶性高的药物在肝脏结合后随胆汁排泄到小肠,部分经水解后游离药物被重汲取,形成肝肠循环。如洋地黄毒苷的肝肠循环比率高,约为26%,在体内存留时间延长,易造成蓄积中毒。20、时-量关系:是指血浆药物浓度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更的规律,通常以血浆药物浓度为纵坐标,以时间为横坐标作图,即为时量曲线。21、曲线下面积(AUC):指时量曲线下的面积,是血药浓度随时间变更的积分值,它与汲取入体循环的药量成正比,反映进入体循环药物的相对量。22、生物利用度:是指经过肝脏首关消退过程后进入体循环的药物相对量和速度,用F表示,肯定生物利用度=口服等量药物后AUC/静注定量药物后AUC,相对生物利用度=受试药AUC/标准药AUC。生物利用度是评价药物制剂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23、一级消退动力学:是指血中药物消退速率与血中药物浓度成正比,血药浓度高,单位时间内消退的药量多,当药物浓度降低后,药物消退速率也按24、零级消退动力学:是指血药浓度按恒定消退速度(单位时间内消退的药量)进行消退,与血药浓度无关,也称定量消退。多数状况下,是体内药量过大,超过机体最大消退实力所致,当血药浓度下降到肯定程度,可转为按一级消退动力学消退。25、药物半衰期(ti/₂):是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是表示药物消退速度的一种参数。按一级动力学消退的药物ti/2与血药浓度无关,是恒定值,ti/2=0.693/ke,按零级动力学消退的药物ti/z随初始血药浓度下降而缩短,26、稳态:假如每隔一个ti/2给药一次,则体内药量(或血药浓度)渐渐累积,27、表观分布容积(Va):是指静脉注射肯定量药物(A)后,按测得的血浆浓度(C)计算该药应占有的血浆容积,即Va=A/C。Va是表观数值,不是实际的体液间隔大小,除少数不能透出血管的大分子药物外,多数药物的Va值均大于血浆容积。Va值越大,表示该药在体内的分布越广。可依据Va的大小,从血浆浓度推算出机体内药物总量,或求算要达到某一血浆有效浓度所需的药物剂量。28、血浆清除率(CL):是肝肾等的药物清除率的总和,即单位时间内多少容积血浆中的药物被清除干净。CL不是药物的实际排泄量,它反映肝肾的功能,在肝肾功能不足时其值会下降。29、联合用药与药物相互作用:临床常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除达到多种治疗目的外都是利用药物间的协同作用以增加疗效,或利用拮抗作用以削减不良反应。不恰当的联合用药往往由于药物间相互作用而使疗效降低或出现意外的毒性反应。30、耐受性与耐药性:耐受性是指连续用药后机体对药物的反应强度递减,需增加剂量才能达到原有效应;耐药性是指病原体及肿瘤细胞等对化学治疗药物敏感性降低,又称抗药性。1、试述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并各举一例说明。答:(1)副反应: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不适反应。如阿托品治疗胃肠痉挛时出现的口干、心悸、便秘等反应。(2)毒性反应:在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药物在体内积蓄过多时发生的危害性反应。如尼可刹米过量可引起惊厥,甲氨蝶呤可引起畸胎。(3)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下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如苯巴比妥治疗失眠,次晨出现乏力、困倦等中枢抑制现象。(4)停药反应:长期应用某些药物,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加剧,如抗癫痫药突然停药可使癫痫复发,甚至可导致癫痫持续状态。(5)变态反应:是一类免疫反应,为抗原抗体反应,又称过敏反应,常见于过敏体质病人。反应程度与剂量无关,反应性质与药物原有药理作用无关。如青霉素G可引起一系列过敏症状甚至过敏性休克。(6)特异质反应:少数特异体质病人对某些药物反应特殊敏感,反应性质也可能与常人不同,但与药物固有药理作用基本一样,反应严峻程度与剂量成比例。现已知这是一类先天遗传异样所致的反应。如少数红细胞缺乏G-6-PD的特异体质病人运用伯氨喹后可以引起溶血性贫血或高铁血红蛋白血症。2、简述药物的作用机制。答:(1)特异性作用机制:大多数药物的作用来自药物与机体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引起了机体生理、生化功能的变更。药物作用机制是探讨药物如何与机体细胞结合而发挥作用的,其结合部位就是药物作用的靶点。药物作用靶点涉及:①受体,②酶,③离子通道,④核酸,⑤载体,⑥免疫系统,⑦基因等。(2)非特异性作用机制:也有一些药物通过理化作用而发挥作用,如抗酸药中和胃酸等。(3)补充机体所缺乏的物质,如补充维生素、激素、微量元素等。3、何谓竞争性拮抗药,有何特点?和非竞争性拮抗药的特点。答:竞争性拮抗药是与激烈药竞争同一受体而表现出拮抗作用的药物。其特点是:①与受体结合是可逆的;②效应确定于两者的浓度和亲和力;③在不同浓度竞争性拮抗药存在时,激烈药的量效曲线平行右移,最大效应不变。4、何谓非竞争性拮抗药,有何特点?答:非竞争性拮抗药是与激烈药不是通过竞争同一受体而表现出拮抗作用的药物。其特点是:①拮抗药与受体结合后能变更效应器的反应性;②它不仅使激烈药量效曲线平行右移效应右移,而且抑制最大效应;③能与受体发生不行逆结合的药物也能发生类似效应。5、依据受体蛋白结构、信号转导过程、效应性质、受体位置等特点,受体可大致分为哪些类型?请举例说明。答:(1)门控离子通道型受体:存在于快速反应细胞的膜上,由单一肽链4次穿透细胞膜形成1个亚单位,并由4到5个亚单位组成穿透细胞膜的离子通道,受体激烈时离子通道开放,使细胞膜去极化或超极化,引起兴奋或抑制效应。如N型乙酰胆碱、脑内GABA、甘氨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等受(2)G-蛋白偶联受体:结构为单一肽链7次跨膜,胞内部分有鸟苷酸结合调整蛋白(G-蛋白)的结合区,药物激活受体后,可通过兴奋性G-蛋白(Gs)或抑制性G-蛋白(G;)的介导,使cAMP增加或削减,引起兴奋或抑制效应。这类受体最多,数十种神经递质及多肽激素类的受体须要G-蛋白介导其细胞作用,如肾上腺素受体、M型乙酰胆碱受体、阿片受体、前列腺素受体等。(3)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受体:由三部分组成,细胞外有一段与配体结合区,中段穿透细胞膜,胞内区段有酪氨酸激酶活性,能促其本身酪氨酸残基的自我磷酸化而增加此酶活性,再促使其他底物酪氨酸磷酸化,激活胞内蛋白激酶,增加DNA及RNA合成,加速蛋白合成,从而产生细胞生长分化等效应。如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上皮生长因子、血小板生长因子的受(4)细胞内受体:甾体激素的受体存在于细胞浆内,与相应甾体结合后进入核内,与DNA结合区段结合,促进转录及其后的某种活性蛋白增生。甲状腺素受体存在于细胞核内,功能大致相同。细胞内受体触发的细胞效应很慢,需若干小时。其次部分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第5-11章)1、除极化型肌松药:又称非竞争性肌松药。这类药物与神经肌肉接头后膜的胆碱受体结合,产生与Ach相像但较长久的除极化作用,使神经肌肉接头后膜的N胆碱受体不能对Ach起反应,而引起骨骼肌的松弛,如琥珀胆碱。抗胆碱酯酶药新斯的明不能拮抗其肌松作用,反而使其降解(琥珀胆碱可被胆碱酯酶水解)削减,作用增加,故不能用于琥珀胆碱过量中毒的解救。2、非除极化型肌松药:又称竞争性肌松药。这类药能与Ach竞争神经肌肉接头的N胆碱受体,能竞争性阻断Ach的除极化作用,使骨骼肌松弛,如筒箭毒碱。抗胆碱酯酶药新斯的明能拮抗其肌松作用,可用于筒箭毒碱过量中毒的解救。3、肾上腺素作用的翻转:α受体阻断药能将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翻转为降压作用,这个现象称为肾上腺素作用的翻转。这是由于α受体阻断药选择性地阻断了与血管收缩有关的α受体,与血管舒张有关的β2受体未被阻断,所以能同时激烈α受体和β受体的肾上腺素的α血管收缩作用被取消,而β2血管舒张作用则得以充分体现。4、内在拟交感活性:有些β受体阻断药与β受体结合后除能阻断受体外,对β受体具有部分激烈作用,也称内在拟交感活性(ISA)。由于这种作用较弱,一般被其β受体阻断作用所掩盖。若用药物预先耗竭体内儿茶酚胺,使药物的β阻断作用无从发挥,再用具有ISA的药物,其激烈β受体的作用便可表现出来。ISA较强的药物在临床应用时,其抑制心收缩力,减慢心率和收缩支气管作用一般较不具ISA的药物为弱。如吲哚洛尔有较强的内在拟交感活二、问答题1、简述传出神经系统的神经递质、受体分类及其药物的分类原则。答:传出神经系统的神经递质包括乙酰胆碱(Ach)和去甲肾上腺素(NA)。依据结合的递质不同,传出神经受体分为Ach受体和NA受体,前者又分为M胆碱受体和N胆碱受体,后者分为α肾上腺素受体和β肾上腺素受体。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可按其作用性质(激烈受体和阻断受体)及对不同受体的选择性进行分类,分为拟似药和拮抗药。拟似药包括胆碱受体激烈药、抗胆碱酯酶药和肾上腺素受体激烈药;拮抗药包括胆碱受体阻断药、胆碱酯酶复活药和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2、简述拟胆碱药代表药毛果芸香碱、新斯的明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答:毛果芸香碱是M胆碱受体激烈药,能干脆作用于副交感神经(包括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器上的M胆碱受体,尤其对眼和腺体作用较明显。毛果芸香碱滴眼后可引起缩瞳、降低眼内压和调整痉挛等作用。毛果芸香碱皮下注射可使汗腺、唾液腺分泌明显增加。临床上可用于治疗青光眼和虹膜炎。新斯的明是易逆性抗胆碱酯酶药,可抑制胆碱酯酶(AchE)活性而间接地发挥完全拟似Ach的作用,即兴奋M、N胆碱受体,其对骨骼肌及胃肠平滑肌兴奋作用较强。用于治疗重症肌无力、手术后腹气胀及尿潴留、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对抗竞争性肌松药过量时的毒性作用。3、简述有机磷酸酯类急性中毒的主要症状及常用解救药。答:有机磷酸酯类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Ach的广泛作用,包括对胆碱能神经突触(包括M和N₁受体)、胆碱能神经肌肉接头(N₂受体)和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轻度中毒表现为M样症状(瞳孔缩小、腺体分泌增加、胃肠道兴奋、大小便失禁、血压下降等),中度中毒表现为M样症状加重并出现N样症状(主要为骨骼肌兴奋和血压上升),重度中毒还表现为先兴奋后抑制的中枢作用。常用解救药有阿托品和胆碱酯酶复活药。阿托品能特异性阻断M受体,缓解M样症状。应及早、大量、反复地应用直至M样症状消逝,或出现阿托品化。对中、重度中毒病人,应合并应用胆碱酯酶复活药如氯磷定等。4、试述抗胆碱药代表药阿托品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答:阿托品与M胆碱受体结合,竞争性地阻断Ach或胆碱受体激烈药对M胆碱受体的激烈作用。随着剂量增加,阿托品可依次出现如下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1)抑制腺体分泌,用于麻醉前给药、盗汗和流涎。(2)对眼的作用,扩瞳、上升眼内压、调整麻痹,其中扩瞳作用眼科用于虹膜睫状体炎、调整麻痹作用用于验光和眼底检查。(3)松弛内脏平滑肌,用于缓减内脏绞痛,对胃肠绞痛和膀胱刺激症状如尿频、尿急等疗效较好。(4)较大剂量增加心率,能拮抗迷走神经过度兴奋所致的房室传导阻滞和心律失常。临床用于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5)大剂量阿托品有解除小血管痉挛的作用,舒张皮肤血管,出现潮红、温热等症状。用于暴发性流脑、中毒性菌痢等,可改善微循环,但对休克伴有高热或心率过快者不宜运用。(6)大剂量时兴奋中枢,出现焦躁担心、多言、谵妄。(7)阿托品还常用于解救有机磷酸酯类中毒。5、试述阿托品的主要不良反应及禁忌症。答:(1)阿托品的不良反应有:①口干、乏汗、心率加快、视物模糊、排尿困难等副作用;②大剂量可出现中枢中毒症状,如中枢兴奋,甚至谵妄、幻觉、惊厥;严峻中毒时可由兴奋转为抑制,出现昏迷和呼吸麻痹。(2)禁忌症:青光眼、前列腺肥大等。6、试述抗胆碱药东莨菪碱、山莨菪碱、后马托品和溴丙胺太林(普鲁本辛)与阿托品比较的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答:(1)东莨菪碱在治疗量时即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主要用于麻醉前给药,也可用于晕动病和帕金森病。(2)山莨菪碱对血管痉挛的解痉作用的选择性相对较高,主要用于感染性休克,也可用于内脏平滑肌绞痛。(3)后马托品是合成的扩瞳药,与阿托品比较,其扩瞳作用维持时间明显缩短,适合于一般的眼科检查。(4)溴丙胺太林(普鲁本辛)是合成的解痉药,对胃肠道M胆碱受体的选择性较高,可明显抑制胃肠平滑肌,并削减胃酸分泌,可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肠痉挛等。7、试比较肌松药琥珀胆碱和筒箭毒碱的主要作用特点。除极型肌松药(非竞争性)非除极型肌松药(竞争性)抗胆碱酯酶药增加其肌松作用抗胆碱酯酶药拮抗其肌松作用 过量用人工呼吸机解救8、肾上腺素受体激烈药有哪些类型?各举一代表药。答:(1)α肾上腺素受体激烈药:①a1a₂受体激烈药:去甲肾上腺素;②αi受体激烈药:去氧肾上腺素(苯肾上腺素,新福林);③α2受体激烈药:可乐定。(2)a、β受体激烈药:肾上腺素。(3)β受体激烈药:①ββ2受体激烈药:异丙肾上腺素;②β1受体激烈药:多巴酚丁胺;③β2受体激烈药:沙丁胺醇。9、试述去甲肾上腺素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主要不良反应,以及同类药间羟胺的作用特点。对α受体具有强大激烈作用,兴奋血管α₁受体,使血管收缩,对皮肤粘膜血管收缩最明显(口服及皮下汲取差,一般采纳静滴给药),其次是肾脏。对心脏β受体作用较弱,可使心肌收缩力增加。NA可使血压明显上升。对β2受体几无作用。(2)NA在临床上主要用于休克早期治疗、药物中毒性低血压如氯丙嗪中毒时。还可稀释后口服治疗上消化道出血。(3)NA的不良反应有局部组织缺血坏死和急性肾功能衰竭。(4)同类药间羟胺除干脆激烈α受体和较弱地激烈β受体外,还可被NA能神经末梢摄入囊泡,通过置换作用促使囊泡中的NA释放,间接地发挥作用。短时间连续应用,易产生快速耐受性。其收缩血管、上升血压作用较去甲肾上腺素弱而长久,对肾脏血管的收缩作用也较弱。可静滴也可肌注,临床上作为NA的代用品用于各种休克早期。10、试述a、β受体激烈药肾上腺素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主要不良反应,以及同类药多巴胺、麻黄碱的作用特点。答:(1)肾上腺素能激烈α和β受体,产生较强的α型和β型作用:①心脏:作用于心脏的β受体,加强心肌收缩性,加速传导,加快心率,提高心肌的兴奋性。②血管:作用于血管α1受体,使血管收缩;作用于血管β2受体,使血管舒张,其对血管的作用取决于各器官的血管平滑肌上α、β受体的分布密度以及给药剂量的大小。③血压:升压效应往往大于降压效应,但有时可呈先升后降的双相反应。④支气管:能激烈支气管平滑肌的β2受体,产生强大的舒张作用。⑤代谢:促进肝糖原分解,上升血糖等。(2)临床上主要用于心脏骤停、过敏性休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与局麻药配伍及局部止血。(3)主要不良反应有心悸、烦躁、头痛和血压上升等。禁用于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器质性心脏病、糖尿病和甲亢等。(4)同类药多巴胺(DA)主要激烈a、β受体和多巴胺受体。多巴胺对心血管的作用与用药浓度有关。多巴胺在低浓度时作用于D₁受体能舒张肾血管,时肾血流量增加,肾小球的滤过率也增加。同时具有排钠利尿作用。大剂量时肾血管明显收缩。主要用于各种休克,也可与利尿药合并应用于急性肾功能衰竭以及用于急性心功能不全。应用时应留意剂量。(5)麻黄碱可激烈肾上腺素受体,且兼具干脆和间接(通过促进NA释放)作用。与肾上腺素比较,具有以下特点:①化学性质稳定,口服有效;②拟肾上腺素作用弱而长久;③中枢作用较显著;④易产生快速耐药性。主要用于预防支气管哮喘发作和轻症的治疗、消退鼻粘膜充血所引起的鼻塞、防治某些低血压状态等。11、试述β受体激烈药异丙肾上腺素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主要不良反应,以及多巴酚丁胺、沙丁胺醇的作用特点。答:(1)异丙肾上腺素对心脏β受体有强大的激烈作用,表现为正性肌力和正性缩率作用;激烈β2受体,可使血管和支气管平滑肌舒张。主要用于支气管哮喘、房室传导阻滞、心脏骤停及感染性休克。常见不良反应为心悸、头晕,剂量过大可引起心律失常。禁用于冠心病、心肌炎和甲亢等患者。(2)多巴酚丁胺主要激烈β受体,与异丙肾上腺素比较,其正性肌力作用比正性缩率作用显著。很少增加心肌耗氧量,也较少引起心动过速。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心脏手术后心排出量低的休克或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3)沙丁胺醇选择性激烈β2受体,临床上主要用于哮喘的治疗。12、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有哪些类型?每类各列举一个代表药。答:(1)α受体阻断药:①a1a₂受体阻断药,酚妥拉明;②αi受体阻断药,哌唑嗪;③a₂受体阻断药,育亨宾。(2)β受体阻断药:①ββ2受体阻断药,普奈洛尔;②β1受体阻断药,阿替洛尔;③a、β受体阻断药,拉贝洛尔。13、简述酚妥拉明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答:(1)药理作用:酚妥拉明选择性阻断α受体,拮抗肾上腺素的a型作用表现为血管扩张,外周阻力下降,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加强,心输出量增(2)临床应用:①外周血管痉挛性疾病;②静脉滴注NA发生外漏时作皮下浸润注射,缓解血管收缩作用;③肾上腺嗜铬细胞癌诊断与协助治疗;④抗休克;⑤其他药物治疗无效的心肌梗死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等。14、试述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的药理作用。答:(1)β受体阻断作用:①阻断心脏β受体,抑制心脏,使心率减慢,收缩力减弱,排出量削减,心肌耗氧量削减;阻断血管平滑肌β2受体,使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在整体水平被抵消);②阻断支气管β2受体,使之收缩而增加呼吸道阻力,对支气管哮喘或慢性堵塞性肺疾病患者,可诱发或加重哮喘的急性发作;③阻断肾脏肾小球旁器细胞的β受体而抑制肾素的释放;④延长用胰岛素后血糖复原时间。(2)内在拟交感活性:部分药物有这一作用。(3)膜稳定作用:大剂量时可有。(4)其他:抗血小板聚集,降低眼内压等。15、试述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的临床应用及禁忌症。答:(1)临床应用:①抗心律失常;②抗高血压;③抗心绞痛和心肌梗死;④其他:甲亢的协助治疗、青光眼等。(2)禁忌症:①严峻左室心功能不全;②窦性心动过缓和重度房室传导阻滞;③支气管哮喘;④心肌梗死病人慎用;肝功能不良时慎用。第三部分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第12-20章)一、问答题1、试述地西泮的作用机制、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中毒解救。答:(1)作用机制:地西泮与脑内苯二氮卓受体结合,促进中枢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与其受体结合,增加GABA所致的C1-通道开放的频率,使更多的C1-内流,加强GABA的抑制效应。(2)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抗焦虑作用:可用于治疗焦虑症。冷静催眠作用:可用于冷静、催眠和麻醉前给药;③抗惊厥,抗癫痫:临床用于协助治疗破伤风、子痫、小儿高热惊厥和药物中毒性惊厥。静脉注射地西泮是治疗癫痫持续状态首选药;④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有助于加强全身麻醉药的肌肉松弛作用,还可缓解多种由中枢神经病变引起的肌张力增加或有局部病变所致的肌肉痉(3)不良反应和中毒解救:①治疗量连续用药可出现头昏,嗜睡,乏力等反应;大剂量偶致共济失调;②过量急性中毒可致昏迷和呼吸抑制,但平安范围大,发生严峻后果者少。③有药酶诱导作用,长期用药可产生耐受性,久服可发生依靠性和成瘾,尤其是和酒类合用是简单发生,停药时出现反跳和戒断症状,但与巴比妥类药物相比叫发生较迟较轻;④急性中毒时可用苯二氮卓受体拮抗药氟马西尼解救。2、苯巴比妥与地西泮在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等方面有何不同?答:(1)苯巴比妥是普遍性中枢抑制药,随剂量的增加,相继出现冷静、催眠、抗惊厥和麻醉作用,而地西泮超大剂量也不出现麻醉作用;苯巴比妥需用至冷静剂量时才显示抗焦虑作用,而地西泮则小于冷静剂量即产生抗焦虑作用。(2)苯巴比妥平安范围较窄,远不及地西泮平安,且较易发生依靠性,目前已很少用于冷静和催眠。(3)苯巴比妥肝药酶诱导作用强,可加速其他药物和自身的代谢,影响药效。3、试述抗癫痫药苯妥英钠的药理作用及机制、临床应用和主要不良反应。答:(1)药理作用及机制:①苯妥英钠对神经元、心肌细胞膜等可兴奋膜有稳定作用,此与其抑制Na*通道,削减Na+内流有关;苯妥英钠还抑制神经元的快Ca²+通道,削减Ca²+内流;②较大浓度时,能抑制K+外流,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和不应期;③高浓度时能抑制GABA神经元末梢对GABA的摄取,诱导GABA受体增生,间接增加GABA的作用,使CI内流增加而出现超级化,从而抑制异样高频放电的产生和扩散。(2)临床应用:①癫痫大发作和部分大发作的首选药;②三叉神经痛和舌咽神经痛;③抗心律失常,尤其是强心苷引起者。答:(1)左旋多巴: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后转变为多巴胺补充帕金森病患者脑内多巴胺递质的缺乏。对轻症及年轻患者的疗效较重症及年老衰弱的患者为好,对肌肉僵直和运动困难的疗效较肌肉震颤为好,治疗抗精神病药引起的帕金森综合征无效。常与卡比多巴合用。(2)中枢抗胆碱药:如苯海索,它可阻断中枢胆碱受体,减弱纹状体内乙酰胆碱的作用,其疗效不如左旋多巴,适用于轻症患者和不能耐受或禁用左旋多巴的患者,治疗抗精神病药引起的帕金森综合征有效。(3)金刚烷胺:原是抗病毒药,抗帕金森病作用不及左旋多巴,但优于胆碱受体阻断药。5、试述左旋多巴与卡比多巴合用的机理。答:(1)口服给药后,大部分左旋多巴被肠粘膜等外周组织的多巴脱羧酶脱羧,转变为多巴胺,可能仅1%左右的左旋多巴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转变为多巴胺发挥治疗作用。在外周组织产生的多巴胺不能透过血脑屏障,只在外周发挥作用,引起不良反应。(2)卡比多巴为多巴脱羧酶抑制剂,由于不易透过血脑屏障,故仅抑制外周多巴脱羧酶活性,削减多巴胺在外周组织的生成,提高脑内多巴胺的浓度。两药合用,既可提高疗效,又可削减不良反应。6、试述氯丙嗪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答:氯丙嗪的药理作用:(1)中枢神经系统:①抗精神病作用,对各种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有效;②镇吐作用,但对晕动病呕吐无效;③对体温的调整作用,协作物理降温可使体温降低;④加强中枢抑制药的作用;⑤影响某些内分泌激素的分泌;⑥引起锥体外系反应。(2)植物神经系统:①阻断α受体,可使肾上腺素升压作用翻转。②阻断M受体,产生阿托品样作用。氯丙嗪的作用机制:目前认为精神分裂症的病因与脑内的多巴胺系统活动过强有关,氯丙嗪可阻断多巴胺受体,影响脑内多条多巴胺能通路:①中脑-边缘系统和中脑-皮质通路:与精神心情及行为活动等高级活动有关,阻断时发挥抗精神病作用;②黑质-纹状体通路:与锥体外系的运动功能有关,阻断时引起药物帕金森综合症;③结节-漏斗通路:与内分泌活动,体温调整等有关,阻断可引起内分泌失调;④延髓化学感受区也有多巴胺受体分布,阻断时可镇吐。7、试述氯丙嗪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答:(1)临床应用:①治疗精神病,对急、慢性精神分裂症均有效,但无根治作用;②治疗神经官能症;③止吐,但对晕动病所致呕吐无效;④治疗呃逆;⑤低温麻醉或人工冬眠。(2)不良反应:①一般不良反应,包括嗜睡、口干等中枢及植物神经系统的副反应及体位性低血压等;②锥体外系反应,表现为帕金森综合征、急性肌张力障碍、静坐障碍及迟发性运动障碍或迟发性多动症;③过敏反应。8、试述吗啡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中毒解救。答:(1)药理作用:①中枢神经系统:镇痛、冷静,抑制呼吸,镇咳以及缩瞳等作用;②平滑肌兴奋作用:可提高胃肠、泌尿道和支气管的平滑肌或括约肌张力,引起便秘或止泻、排尿困难、尿潴留,诱发胆绞痛,诱发哮喘等;③心血管系统:扩张血管,增高颅内压;(2)临床应用:①镇痛,用于各种猛烈难受;②心源性哮喘,有良好的协助治疗效果;③止泻,用于急、慢性消耗性腹泻。(3)不良反应及中毒解救:①治疗量时可有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嗜睡、眩晕、便秘、排尿困难、胆绞痛等;②急性中毒时可出现昏迷、瞳孔极度缩小、高度呼吸抑制、血压降低甚至休克,呼吸麻痹是吗啡中毒致死的主要缘由,可用呼吸中枢兴奋药尼可刹米等以及阿片受体阻断药纳洛酮解救;③耐受性和成瘾性,由于易成瘾,限制了吗啡的临床运用。9、简述解热镇痛抗炎药的作用机制。答:解热镇痛抗炎药的作用与中枢及外周的前列腺素(PG)合成削减有关,其机制在于抑制合成PG所需的环氧酶(COX)。目前已知COX有两型,即COX-1和COX-2,一般认为,对COX-2的抑制作用为解热镇痛抗炎药治疗作用的基础,而对COX-1的作用则成为其不良反应的缘由,但近年探讨表明状况更为困难。10、试述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paracetamol与aspirin比较有何特点?答:(1)阿司匹林:①具有较强的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作用,小剂量可预防血栓形成,但大剂量反而促进血栓形成。②临床上用于头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痛经及感冒发烧等,大剂量应用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首选药,小剂量可防止血栓形成。③不良反应主要有胃肠道反应、凝血障碍、过敏反应、水杨酸反应等。(2)扑热息痛:具有解热镇痛作用,强度与阿司匹林相像,但抗炎作用很弱、无实际疗效。不良反应少,无阿司匹林的胃肠道反应、凝血障碍等不良反应,偶见过敏反应,长期应用可致肝损害。11、氯丙嗪的降温作用与阿司匹林的解热作用有何不同?答:(1)药理作用特点不同:氯丙嗪协作物理降温,不仅能使上升的体温降到正常,也可使正常体温降到正常以下;阿司匹林只能使上升的体温降到正(2)作用机制不同:氯丙嗪抑制下丘脑体温调整中枢,使其调整功能减弱,不能随外界温度变更而调整体温;阿司匹林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使散热增加而解热。(3)临床应用不同:氯丙嗪用于低温麻醉、人工冬眠;阿司匹林用于感冒发12、试述解热镇痛药与阿片类镇痛药的镇痛作用特点、用途、不良反应的区答:(1)镇痛作用特点的区分:解热镇痛药主要通过抑制外周炎症部位的前列腺素合成酶而起效,对慢性钝痛有效,对猛烈难受或内脏绞痛无效;阿片类镇痛药通过兴奋中枢阿片受体而起效,对各种难受均有效。(2)临床用途的区分:解热镇痛药在临床上主要用于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或关节痛、痛经等;阿片类镇痛药在临床上主要用于其他药物无效的急性锐痛,晚期肿瘤的猛烈难受。(3)不良反应的区分:解热镇痛药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等,无成瘾性;阿片类镇痛药易成瘾。第四部分心血管系统药物(第21-28章)一、问答题1、简述钙拮抗药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答:(1)药理作用:①对心肌的作用,有负性肌力、负性频率和负性传导作用,对缺血心肌有爱护作用;②扩张外周血管和脑血管;③松弛支气管、胃肠道、输尿管和子宫等平滑肌;④改善组织血流;⑤其他:抗动脉粥样硬化、抑制内分泌腺等。临床应用:①高血压;②心绞痛:对变异型、稳定型、不稳定型均有效;③心律失常: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后除极触发活动所致的心律失常疗效较好;硝苯地平不用于治疗心律失常。④肥厚性心肌病;⑤脑血管疾病:尼莫地平和氟桂嗪的作用较强;⑥外周血管痉挛性疾病等。2、简述抗心律失常药抗心律失常共同的作用机制。答:(1)降低自律性:抑制快反应细胞4相Na+内流或抑制慢反应细胞4相Ca²+内流,减慢4相自动除极速度;或促进K*外流,增大最大舒张电位,使其有阈电位的距离加大。(2)削减后除极和触发活动:抑制Ca²+和Na*内流。(3)变更膜反应性而变更传导性,无论增加或减弱膜反应性均有利于取消折返激烈。(4)延长不应期,终止或防止折返的发生。3、简述抗快速型心律失常药的主要类别,每类的代表药物及临床应用。答:(1)I类药:钠通道阻滞药,依据阻滞钠通道程度的不同又分为:IA类:适度阻滞Na*通道,抑制K*外流,可减慢传导,延长复极;代表药有奎尼丁、普鲁卡因胺,为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可用于各种室性和室上性心律失常。IB类:轻度阻滞Na*通道,促进K*外流,传导略减慢或不变,加速复极;代表药有利多卡因、苯妥英钠,主要用于室性心律失常。IC类:重度阻滞Na*通道,对K+转运影响小,明显减慢传导,对复极影响小;代表药有氟卡尼、普罗帕酮,为广谱抗心律失常药。(2)Ⅱ类药: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代表药有普奈洛尔、美托洛尔,主要用于室上性心律失常。(3)Ⅲ类药:选择性延长复极的药物;代表药有胺碘酮、索他洛尔,为广谱抗心律失常药。(4)IV类药:钙拮抗剂;代表药有维拉帕米、地尔硫卓,主要用于室上性心律失常。4、试述地高辛对心脏的作用、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答:(1)地高辛对心脏的作用:①正性肌力作用:能增加衰竭心脏的收缩力,使心输出量增多。②负性频率作用:可使衰竭心脏得到充分的休息,并使静脉回流更充分,从而增加心解除量。③对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降低窦房结的自律性,增高浦肯野纤维的自律性,减慢房室结传导速度,缩短心房和浦肯野纤维的有效不应期。(2)地高辛的作用机制:抑制心肌细胞膜上的Na+-K+-ATP酶,使Na¹-K+交换受阻,进而抑制了Na¹-Ca²+交换,心肌细胞内Ca²+增多,心肌收缩力加强。(3)地高辛的临床应用:①充血性心力衰竭(CHF);②某些心律失常:房颤,房扑。5、试述强心苷的不良反应及中毒的救治措施。答:(1)不良反应:①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厌食等。②神经系统反应和视觉异样,如头痛、头晕、失眠等和黄视、绿视、视力模糊等。③心脏反应:最为严峻,可出现各种快速型心律失常和房室传导阻滞。(2)中毒的救治措施:①发觉停药指征时马上停药。②出现快速型心律失常时可赐予钾盐、苯妥英钠或利多卡因。③出现缓慢型心律失常或传导阻滞可用阿托品。④对地高辛严峻中毒者,可用地高辛抗体解毒。6、试述硝酸甘油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答:(1)硝酸甘油的药理作用:①主要通过扩张小静脉,削减回心血量,降低心室壁压力而降低心肌耗氧;②扩张小动脉,降低外周阻力而降低耗氧;③扩张较大的冠状动脉和侧支血管,增加缺血区心肌的供血和供氧;④由于心室壁压力的降低,对垂直穿透心肌的冠脉机械压力削减,增加心内膜缺血区的供血。(2)硝酸甘油的临床应用:对各型心绞痛均有效,对心绞痛急性发作为首选药;对急性心肌梗死也有效;还可用于心衰的治疗。7、阐述硝酸甘油与普萘洛尔联合应用治疗心绞痛的机理及留意事项。8、试述抗高血压药按其作用环节和部位的分类,每类各举一例代表药。答:(1)主要影响血容量的抗高血压药:如利尿药:氢氯噻嗪。(2)血管惊慌素I转化酶抑制剂:卡托普利;血管惊慌素Ⅱ受体(AT₁)阻断药:氯沙坦。(3)β受体阻断药:普奈洛尔(4)钙拮抗药:硝苯地平(5)交感神经抑制药:①中枢性抗高血压,如中枢α2受体激烈药:可乐定;②神经节(N₁受体)阻断药:美卡拉明(美加明);③抗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药:利舍平;④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α受体阻断药酚妥拉明;αi受体阻断药哌唑嗪;α和β受体阻断药拉贝洛尔。(6)扩血管药:如干脆舒张血管药:肼屈嗪、硝普钠。9、试述氢氯噻嗪的降压作用机制和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地位。答:(1)氢氯噻嗪的降压机制:①初期降压,是因为排钠利尿使血容量削减;②长期应用后的降压,是因为血管壁细胞内Na+削减,通过Na¹-Ca²+交换机制使细胞内Ca²+削减,血管平滑肌舒张,血管平滑肌对缩血管物质的反应性降低;③诱导动脉壁产生扩血管物质,如激肽、前列腺素等。(2)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地位:氢氯噻嗪为高血压病治疗的基础药物,可单用于治疗轻度高血压,也可与其他抗高血压药合用治疗中、重度高血压。10、简述普萘洛尔在降血压方面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答:(1)作用机制:普奈洛尔分别阻断心脏、肾小球旁细胞、外周突触前膜和中枢兴奋性神经元四个部位的β受体而产生降压作用。(2)临床应用:轻中度高血压。(3)不良反应:主要为支气管收缩、心脏过度抑制和反跳现象,长期用药不能突然停药。11、试述卡托普利降血压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答:(1)作用机制:卡托普利通过抑制血管惊慌素I转换酶,①削减强缩血管物质血管惊慌素Ⅱ的形成而降压;②削减舒血管物质缓激肽的降解而降压;③间接削减醛固酮的分泌,引起留钾排钠,削减血容量而降压。(2)临床应用:适用于各型高血压。(3)不良反应:主要有顽固性干咳、血管神经性水肿、低血压、高血钾。12、简述常用利尿药按效能和作用部位的分类和代表药物。答:(1)高效利尿药:主要作用于髓袢升支粗段髓质部和皮质部,如呋塞米。(2)中效利尿药:主要作用于近曲小管近端,如氢氯噻嗪。(3)低效利尿药:主要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如螺内酯、氨苯蝶啶;以及作用于近曲小管的利尿药,如乙酰唑胺等。13、高效利尿药为何有强大的利尿作用?其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有哪些?答:(1)高效利尿药作用于肾小管髓袢升支粗段的Na¹-K+-2CI共同转运系统,抑制了NaCl的再汲取,使尿中Na+、K+、CI浓度增高,因而降低了肾的稀释和浓缩功能,排出大量接近于等渗的尿液,具有强大的利尿作用。(2)临床应用:①严峻水肿;②急性肺水肿和脑水肿;③急性肾功能衰竭早期(少尿期);④加速毒物排泄;⑤高血压危象的协助治疗等。(3)不良反应:①水和电解质紊乱,表现为低血容量、低血钾、低血钠、低氯碱血症;②耳毒性,表现为眩晕、耳鸣、听力减退甚至耳聋,依他尼酸>呋塞米>布美他尼;③高尿酸血症和高氮质血症;④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胃肠出血等。14、简述氢氯噻嗪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答:(1)氢氯噻嗪的临床应用:①轻、中度水肿;②充血性心力衰竭;③高血压;④尿崩症。(2)氢氯噻嗪的不良反应:①电解质紊乱,如低血钾等;②血糖上升;③高尿酸血症;④血尿素氮增高,加重肾功能不良;⑤过敏反应等。15、试述螺内酯和氨苯蝶啶的异同点。答:(1)螺内酯和氨苯蝶啶均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使Na'排出增多,K'排出削减,属于低效利尿药中的留钾利尿药,长期运用可引起高血钾。(2)两药的不同之处有:①螺内酯主要通过与醛固酮竞争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细胞浆内的醛固酮受体,干扰醛固酮调整的Na*-K*交换过程,使尿Na、CI排出增多,K+排泄削减;氨苯蝶啶的作用机制与醛固酮无关,干脆抑制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Na*通道而削减Na+的再汲取,同时K的排泄削减;②螺内酯起效慢,维持时间长;氨苯蝶啶起效较快,但持续时间较螺内酯短。③螺内酯主要用于治疗与醛固酮上升有关的顽固性水肿;氨苯蝶啶常与中效或高效利尿药合用治疗一般顽固性水肿或腹水。④两者除可引起高血钾外,螺内酯可引起性激素样副作用,氨苯蝶啶可引起叶酸缺乏。第五部分作用于其它内脏系统药物(第29-33章)一、问答题1、试述肝素与香豆素类药物的异同点。答:(1)肝素在体内体外均有抗凝作用,起效快,但持续时间短,口服无效,常静脉给药;香豆素类仅在体内有抗凝作用,起效慢,持续时间长,口服有效。(2)肝素主要是通过激活抗凝血酶Ⅲ,中和灭活各种凝血因子,影响凝血过程的多个环节而产生抗凝作用;香豆素类主要是竞争性拮抗维生素K参加(3)两者均可用于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主要不良反应均为易致自发性出血,肝素过量可用鱼精蛋白解救,香豆素类过量可用维生素K对抗。2、试述组胺H:受体阻断药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主要不良反应。答:(1)药理作用:①抗外周组胺H;受体效应:能完全对抗组胺收缩胃肠道、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能大部分对抗组胺所致血管扩张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能部分对抗组胺的降压作用和心脏作用;②中枢作用:治疗量H₁受体阻断药有冷静和嗜睡作用,作用强度因个体敏感性和药物品种而异,以苯海拉明、异丙嗪作用最强,其次代H:受体阻断药特非那丁几无中枢抑制作用;③其他作用:多数H;受体阻断药还有抗乙酰胆碱、局部麻醉和奎尼丁样作用。(2)临床应用:主要用于变态反应性疾病、晕动病、呕吐及失眠。(3)不良反应:主要有中枢抑制现象、消化道反应、头痛、口干等。3、简述组胺H₂受体阻断药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答:H₂受体阻断药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等,可竞争性拮抗H₂受体,能抑制组胺、五肽胃泌素、M胆碱受体激烈剂引起的胃酸分泌。能明显抑制基础胃酸及胃酸及食物和其他因素所引起的夜间胃酸分泌。主要用于十二指肠溃疡或胃溃疡及其他胃酸分泌过多的疾病。第六部分内分泌系统药物(第34-37章)一、问答题1、简述主要抑制排卵的女用避孕药的组成和作用机制。答:主要抑制排卵的女用避孕药由不同类型的雌激素孕激素组成。其作用机制主要为雌激素通过负反馈机制抑制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从而削减垂体前叶分泌促卵泡素(FSH),使卵泡的生长过程受到抑制,同时孕激素又抑制垂体前叶分泌黄体生成素(LH),两则协同作用而抑制排卵。2、什么是同化激素类药?答:同化激素类药是合成的同化作用较好,而雄激素样作用较弱的睾酮的衍生物,如苯丙酸诺龙。主要用于蛋白质同化或汲取不良,以及蛋白质分解亢进或损失过多等状况,如严峻烧伤、手术后慢性消耗性疾病、老年骨质疏松和肿瘤恶液质等病人。服用时应同时增加食物中的蛋白质成分。是体育竞赛的一类违禁药。3、试述糖皮质激素的主要药理作用。答:(1)抗炎作用:能对抗各种缘由引起的炎症。在炎症早期可抑制渗出和炎性细胞浸润,改善红、肿、热、痛等症状;在炎症后期可抑制肉芽组织生成,防止粘连和疤痕形成,减轻后遗症。(2)抗免疫作用:抑制免疫过程的多个环节。(3)抗休克作用:与调整心血管功能、稳定溶酶体膜、提高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力有关。(4)抗毒作用:提高机体对内毒素的耐受力,快速退热并缓解毒血症状。(5)对血液系统的影响:刺激骨髓造血机能使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血红蛋白等增加,但削减血中淋巴细胞数量。(6)中枢兴奋:出现欣快、激烈、失眠,间或诱发精神病,大剂量对儿童可致惊厥。(7)消化系统:使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增加,大剂量应用可诱发或加剧溃疡病。4、试述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答:(1)替代疗法:用于各种缘由引起的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2)严峻感染和炎症:合用足量有效的抗菌药物,早期大剂量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有利于缓解急性严峻症状,或防止疤痕形成和后遗症的发生。(3)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过敏性疾病:如全身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皮炎等。(4)抗休克治疗:早期大剂量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有助于病人度过危急期。(5)血液病:如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6)局部应用:主要用于某些皮肤病和眼病。5、长期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引起哪些不良反应?答:(1)类肾上腺素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2)诱发或加重感染。(3)消化系统并发症,诱发或加剧胃、十二指肠溃疡,甚至造成消化道出血或穿孔等。(4)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如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5)骨质疏松、肌肉萎缩、伤口愈合迟缓、生长发育减慢。(6)其他,如诱发精神失常或癫痫等。6、试述糖皮质激素抗炎作用的特点。答: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能对抗各种缘由如物理、化学、生物、免疫等所引起的炎症。在炎症早期可减轻渗出、水肿、毛细血管扩张、白细胞浸润及吞噬反应,从而改善红、肿、热、痛等症状;在炎症后期可抑制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的增生,延缓肉芽组织生成,防止粘连和疤痕形成,减轻后遗症。但必需留意,炎症反应是机体的一种防卫机能,炎症后期的反应更是组织修复的重要过程。因此,糖皮质激素在抑制炎症、减轻症状的同时,也降低了机体的防卫功能,可致感染扩散、阻碍创口愈合。7、试述抗甲状腺药物的种类。答:(1)硫脲类:包括硫氧嘧啶类,如甲硫氧嘧啶、丙硫氧嘧啶;咪唑类,如甲巯咪唑(他巴唑)。(2)碘及碘化物:如复方碘溶液(卢戈液)。(3)放射性碘13I。(4)β受体阻断药如普萘洛尔。8、试述甲状腺功能亢进术前应用硫脲类药物和碘剂的目的。答:(1)甲亢术前,宜先用硫脲类将甲亢患者的甲状腺功能限制到正常或接近正常,防止麻醉及手术后甲状腺危象的发生。(2)由于用硫脲类后甲状腺增生充血,不利于手术进行,故需在术前两周左右加服大剂量碘剂,以使甲状腺组织退化,血管削减,腺体缩小变韧,有利于手术进行及削减出血。有关)。11、胰岛素有哪些临床应用?答:(1)重症糖尿病,即胰岛素依靠型(1型糖尿病)。(2)非胰岛素依靠型(2型)糖尿病经饮食限制或口服降血糖药不能奏效者。(3)糖尿病发生各种急性或严峻并发症者,如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血糖高渗性昏迷等。(4)糖尿病合并严峻应激状况,如重度感染、消耗性疾病、高热、妊娠、创伤、手术等。12、胰岛素的主要不良反应有哪些?应如何防治?答:(1)过敏反应:可用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治疗,用牛胰岛素者可改用与人胰岛素较为接近的猪胰岛素,或改用人胰岛素。(2)低血糖症:应教会病人熟知低血糖反应,以便及早发觉,并刚好摄食或饮糖水,严峻者应马上静注50%的葡萄糖。13、试述磺酰脲类口服降血糖药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答:(1)作用机制:磺酰脲类阻滞胰岛β细胞的钾通道,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还可以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提高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靶细胞胰岛素受体数目和亲和力。(2)临床作用:①非胰岛素依靠型(2型)糖尿病,胰岛功能尚存且单用饮食疗法无效者;对胰岛素耐受者可削减胰岛素的用量。②本类中的氯磺丙脲还可治疗尿崩症。第七部分化学治疗药物1、抗菌谱:是指抗菌药物的的抗菌作用范围。由于各种抗菌药物对细菌的种属选择性不同,药物抗菌谱的宽窄也不同。有的抗菌药如异烟肼只对抗酸分支杆菌有作用,青霉素G仅对G+细菌和、G球菌及螺旋体等有作用,为窄谱抗菌药;另一些药物抗菌范围广泛,不仅对G+、G-细菌有抗菌作用,而且对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和螺旋体等病原体也有抑制作用,如四环素类抗生素和氯霉素,故称为广谱抗生素。2、化疗指数:化疗药物的评价,常以动物半数致死量(LDso)与被病原体感染动物半数有效治疗量(EDso)之比即LDso/EDso表示,这一比例关系称为化疗指数。化疗指数愈大,表示该化疗药物治疗效果愈好,而对机体的毒性愈小,但化疗指数大的药物并非肯定平安,如几乎无毒性的青霉素仍有可能发生过敏性休克的不良反应。3、交叉耐药性:某种细菌对一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后,对另一种同类抗菌药物也可产生耐药性,称为交叉耐药性。如细菌对头孢菌素和青霉素类抗生素之间有部分交叉耐药性。1、简述抗菌药的作用机制并举例说明。答:(1)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如青霉素G。(2)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使菌体内容物外漏。如两性霉素B。(3)影响细胞浆内生命物质的合成:①抗叶酸代谢,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或还原酶,从而抑制核酸的合成,抑制细菌生长繁殖,如磺胺类、TMP。②抑制核酸代谢,如喹诺酮类抑制DNA回旋酶,使DNA复制受阻,导致DNA降解及细菌死亡;而利福平则抑制依靠DNA的RNA多聚酶,阻碍mRNA的形成。③抑制蛋白质合成,如庆大霉素。2、简述影响β-内酰胺类抗生素抗菌作用的因素。答:β-内酰胺类抗生素必需进入菌体,作用于细胞膜上的靶位PBPs,才能发挥抗菌作用。影响β-内酰胺类抗生素抗菌作用的主要因素有①通过G+菌的细胞壁或G菌的脂蛋白外膜(第一道穿透屏障)的难易;②对β-内酰胺酶(其次道酶水解屏障)的稳定性;③对抗菌作用靶位PBPs的亲和力。3、试述青霉素G的临床应用。答:(1)治疗球菌感染,如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对青霉素G敏感的葡萄球菌感染、肺炎球菌感染、脑膜炎球菌感染等。(2)治疗革兰氏阳性杆菌感染,如白喉、破伤风、气性坏疽的治疗;对白喉、破伤风感染者需加用抗毒素。(3)治疗放线菌病和螺旋体病,如钩端螺旋体病、回来热、梅毒等。4、简述青霉素G的主要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答:青霉素G毒性很低,最常见的为过敏反应,有过敏性性休克、药疹、血清病型反应等。为防止各种过敏反应,应具体询问病史、用药史、药物过敏史、及家属过敏史,并进行青霉素G皮肤过敏试验。应用青霉素G及皮试时应做好急救打算,如肾上腺素、氢化可的松等药物及抢救措施,便于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能刚好抢救治疗。5、简述半合成青霉素的分类及代表药物。(2)耐酶青霉素,如苯唑西林;(3)广谱青霉素,如氨苄西林、阿莫西林;(4)抗绿脓杆菌广谱青霉素,如羧苄西林;(5)主要作用于G的青霉素,如美西林。6、试述第一、二、三代头孢菌素的特点,每类各举两个药物。菌(包括对青霉素敏感或耐药的金葡菌)的抗菌作用较其次、三代强,对G菌的作用差;②对各种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较其次、三代差;③肾毒性较其次、三代强。常用药物有头孢氨苄、头孢拉定等。(2)其次代:①对G+菌的作用稍弱于第一代,对G菌的作用比第一代强,部分对厌氧菌有高效,对绿脓杆菌无效;②对G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的稳定;③肾毒性较第一代有所降低。常用药物有头孢呋辛、头孢孟多等。(3)第三代:①对G*菌的作用不及第一、其次代,对G菌包括肠杆菌属、绿脓杆菌及部分厌氧菌(如脆弱类杆菌)均有较强的作用;②对多种β-内酰胺酶的有较高的稳定性;③对肾基本无毒性。常用药物有头孢哌酮、头孢曲松等。7、简述红霉素的临床应用。答:红霉素主要用于耐青霉素的轻、中度金葡菌感染及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它是军团菌病,弯曲杆菌所致败血症或肠炎,支原体肺炎,沙眼衣原体所致的婴儿肺炎及结肠炎、白喉带菌者的首选药。8、简述新大环内酯类的作用特点。答:近年开发的新大环内酯类如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等,对流感杆菌、卡他莫拉菌和淋球菌的抗菌活性增高,对支原体属、衣原体属等病原体的作用也明显增加,尚具有不易被胃酸破坏、生物利用度高、血药浓度高、半衰期长等特点,又因给药次数和给药剂量的削减而不良反应也相应地削减,故受到临床的欢迎。9、简述氨基苷类抗生素在抗菌作用、机制、药动学、不良反应及耐药性等方面的共同特性。答:(1)抗菌谱相像,对各种G菌有高度抗菌活性。(2)抗菌机制主要是阻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涉及蛋白质合成的全过程,主要作用部位在细菌核蛋白体30S亚基。(3)该类药物水溶性大,脂溶性很小,在胃肠道难汲取,注射后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大部分以原形由尿排出。(4)主要不良反应为耳毒性、肾毒性、神经肌肉阻断作用和过敏反应。(5)易产生耐药性,各药之间有完全或单向交叉耐药性。10、简述四环素的不良反应。答:四环素的不良反应有:(1)胃肠道反应;(2)二重感染;(3)对骨牙生长的影响;(4)其他:肝肾毒性,过敏反应。11、简述氯霉素的抗菌作用和主要不良反应。答:(1)氯霉素抗菌谱广,为抑菌剂,对G的作用由于对G*,特殊是对伤寒杆菌及其它沙门氏菌有特效,曾为治疗伤寒、副伤寒的首选药。(2)氯霉素的主要不良反应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新生儿及早产儿应用氯霉素,剂量过大可发生循环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