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饰文化(第3版)》第三章 亦幻亦饰 人神合一_第1页
《中国服饰文化(第3版)》第三章 亦幻亦饰 人神合一_第2页
《中国服饰文化(第3版)》第三章 亦幻亦饰 人神合一_第3页
《中国服饰文化(第3版)》第三章 亦幻亦饰 人神合一_第4页
《中国服饰文化(第3版)》第三章 亦幻亦饰 人神合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亦幻亦饰人神合一

-------图腾向人体装饰的渗透、转化与投影本章内容1、图腾文化的人生印痕2、图腾扮饰之初:画身画脸3、图腾扮饰之初:纹身4、图腾人体装饰向服饰的过渡5、图腾与服饰的文化思考一、图腾文化的人生印痕

图腾崇拜是原始社会的一种宗教信仰,约与氏族公社同时发生。图腾(totem)系印第安语的汉语音译。图腾崇拜,就是把某种动物或植物当作本氏族的祖先或神灵来崇拜。图腾是神化了的祖先,是氏族的保护者。图腾信仰遍布世界各地,近代某些部落和民族仍然流行。20世纪初,严复在翻译《社会通诠》一书时,首次将"totem"译成“图腾”,成为中国学术界的通用译名。闻一多在《伏羲考》中指出:“假如我们承认中国古代有过图腾主义的社会形式,当时图腾集团必然很多,多到不计其数。我们已说过,现在所谓龙便是因原始的龙(一种蛇)图腾兼并了许多旁的图腾,而形成的一种综合式的虚构的生物……古代几个主要的华夏和夷蛮民族差不多都是龙图腾的团族。”

龙凤图腾是图腾中的集成者遗留在生活中的图腾印记表现

十二属相: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姓氏:马、牛、熊、龙……

杨、柳、李、林……

左、东方、西门、高……以抽象形式进入服饰境界十二属相姓氏中的图腾印记进入服饰境界的图腾二、图腾装扮之初:画身画脸

一般学者认为,图腾人体装饰产生时间最早,是图腾艺术的原生形态。从中外资料来看,图腾艺术本身也有着由外在的崇拜对象、符号标志渐渐地向人自身靠拢的过程。(图为西安半坡人面鱼纹图)图腾与人同体,最早大约是以画身画脸的形式出现的。《山海经·海内南经》“雕题国……皆在郁水南。郁水出湘陵南海。”郭璞注释说:“点(黔)涅其面,画体鳞采,即鲛人也。”《太平寰宇记》里:“其百姓悉是雕题、凿齿、画面、文身。”这是大范围内的百姓全部画脸画身。

《古今图书集成》中的画脸画身人物

有不少学者通过社会调查,认为画脸画体源于祖先崇拜三、图腾装扮之初:文身在春秋战国时代,文身就广泛流传于越、吴、楚等地。尤以百越族地区为盛行。《礼制·王制》:“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东方曰夷,断发文身。”孔颖达疏:“文身者,谓以丹青文饰其身……越俗断发文身,以辟蛟龙之害,故刻其肌,以丹青涅之。”纹身中大量的动物图像,也是人与鸟兽同体的形象《山海经》诸种人面兽身图《山海经·大荒西经·郭璞注》:“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神,一日中七十变。”不止女娲,我们的先祖伏羲也是人面蛇身……伏羲女娲画像石

(四川合江张家沟二号墓出土)除却文身而外,先民还以结发、凿齿、镶唇和穿鼻形式等对身体加工和变形,来达到与图腾同体的目的。宏观看来,这种固定的图腾人体装饰,实质上是沿着神话思维向前推衍的文饰现象。它虽与后世的覆盖装身的衣物相比显得粗放荒蛮,但因其处于历史源头的制高点上,仍为人类的着装心理奠定了广泛的基础。非洲古老的唇盘落:镶唇的女性

穿鼻环的女性关于文身的深层内蕴,我们感受到的是图腾崇拜背后的生存和安全意识。“文身,刻画其体,内墨其中,为蛟龙之状,以入水,蛇龙不害也”;不文身“则上世祖宗不认其为子孙”等等,强调的正是这一点。图腾氏族的成员,为使自身受到图腾的保护,就有同化自己于图腾的习惯,或穿着图腾动物的皮毛,或辫其毛发,割伤身体,使其类似图腾,或取切痕、黥纹、涂色的方法,描写图腾于身体之上。-----弗雷泽远古先民痴迷图腾,许是因为:先民处于生存艰难之境,随时都会有灭顶之灾,生存安全是其首先考虑的问题。绘刺图腾形象于己身就是为了保护自己生存下去,获得心理上强大的支撑和抚慰,从而抵御可感知或不可感知的攻击及伤害。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图腾文身具有了遮掩装扮的含义,这与后世服饰的主要功能不谋而合。作为装扮的文身四、图腾人体装饰向服饰的过渡罗马尼亚学者亚·泰纳谢在《文化与宗教》中说:“图腾崇拜激发出原始的艺术,尤其是塑造图腾崇拜物、植物和动物的形象。”中外不少学者都注意到,为图腾崇拜所激发,在远古氏族生活、服饰和艺术形式中,都留下许多图腾的遗迹。远古时候,图腾艺术往往以固定和非固定的人体装饰进入服饰境界的。固定的图腾人体装饰主要有文身等,非固定的图腾人体装饰分两部分,有画身画脸和衣装饰物等。倘若划分阶段,第一步为画身;进一步文身;最后演化为衣饰覆盖装身。“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从意义上来说,图腾文身本身就是祖先崇拜的一种形式,是“孝”的一种表现。孔子也从此立论,却重视人间现实的孝,淡化否定具有图腾意味的超自然的孝。于是,历史的逻辑顺序似乎应该是,图腾人体装饰渐渐为带有图腾意味的种种衣冠饰物所代替了。青海大通新石器时代彩陶纹饰中的尾饰舞人由于传统思维的惯性力量,图腾观念并非一时可以消隐,但又不能不受到实践理性思维的影响,逐渐形式化、美饰化。这就提出了一种更为人体所接受的生存模式,借服饰以扮图腾,或者说图腾意象此际开始分流在服饰的不同方面暗示出来。甲骨文“美”字原是一个羽饰者的正面亮相就群体仪式而言,后世郑重其事的冠礼,它的原始形式就是图腾入社仪式。帽饰的原始形象也就是头戴作为图腾的动物或植物。

龙袍的产生并逐渐成为古代帝王的专宠亦大有深意。作为融合众多鸟兽图腾的龙图腾,在人们心中产生了威慑与企慕的心理。正是这样人们头戴角杈附加尾饰来彰显自己的“龙性”。石寨山鼓形贮贝器中的羽饰舞人图以凤为代表的鸟图腾亦是激活服饰艺术的强大动力源。商部落和秦部落都以玄鸟为崇拜对象。郭沫若认为玄鸟即凤凰。

沧源岩画中的羽饰人物据马缟《中华古今注》称,宫中嫔妃插凤钗自秦始皇时代。至汉代便成为以凤凰形象为主的冠饰。到了宋代,更衍化成为九雉四凤之饰了。明神宗孝敬皇后五、图腾与服饰的文化思考

在远古,我们的先民在神话思维的创造与导引下,相信人与某种动物或植物之间,人与一般物体甚至是自然之间存在着一种命运与共的特殊的神秘联系。它不只将人的生存与整个身外世界联系起来,而且带来了具有浓重命运气息的宗教氛围感。随着一步步的发展变化,图腾形象渐渐地向生命个体渗透、转化和投影,便开拓了人类衣生活的崭新领域。

当代小宝宝的吉祥服饰仍有远古遗风在我们先民的文化视野中,服饰境界中出现的鸟类物象竟与鸟图腾有关,鱼类物象与生殖崇拜有关,树木物象与社树崇拜有关,龙凤麒麟等与祥瑞观念有关

(清代有补子的官服)

一个个看似简单的服饰款式或图纹,无疑都是图腾形象的原生态或历史演变之物。它们负载着如此厚重的人生内容,散发出如此庄严神圣的氛围感,这是那些从纯功能性的角度和纯形式审美角度看服饰的人所不曾预料和难以想象的。中外服饰文化比较中,固定的图腾人体装饰也具有典型的意义。文身是一种图腾同体的神圣行为,但我国各民族的文身都是在自己的身体上或绘或刺动植物等异己的形体,是为掩饰自身形体而去扮饰别样。显然,在这里,自身的形体既不等同图腾,更不能直接表现图腾,需要借助于雕刻绘画之类的外在扮饰行为,即神圣的意味和氛围来自扮饰而不是自体。而作为西方文化发源地的希腊神话和希伯莱神话中,无论是上帝造人还是普罗米修斯造人,都是以神的形象为原型的。人,就是神或上帝在人间的显现。宙斯天后赫拉“人体”一词在英语中是“God’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