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第1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第2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第3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第4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教学目的1.在分苹果的过程中体会除法竖式的实际含义,掌握除法的竖式书写格式和试商方法,能正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2.体会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分析^p、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才能。〖教材分析^p本节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掌握表内除法计算(包括竖式计算和试商)的根底上,安排有余数的除法。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可以加深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知道什么是余数及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同时又可以稳固表内除法计算,还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打下根底。教材从学生的表内除法引入,通过分苹果活动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并主动探究试商的方法,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抽象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要引导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历,逐步到达纯熟。在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时,要联络生活实际,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析^p、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到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平均分后还有余数的情况,认识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p我校是一所市级重点实验校,师资力量强,学生的素质也比拟高。部分学生以前就接触过除法竖式,但是对于竖式的含义、书写格式及应用还并不明确。教学时可以根据班级学生情况分成一课时或两课时完成。我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将除法竖式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安排在一课时内进展教学。〖课堂实录(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妈妈昨天买了20个苹果,要把这些苹果放在一些盘子里面,你愿意帮妈妈分一分吗?(提醒课题:“分苹果”并板书)师:假如把这些苹果平均放在这些盘子里,你准备怎样分?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学生的分法主要有:平均每盘放4个、5个、6个、7个。个别学生说每盘放2个、10个,其他同学都说出了这样分的不合理性。学生还提出假如是每4,5个放一盘就正好分完,假如是每6,7个放一盘就会出现剩余。)(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1.活动一:每盘放5个苹果,20个可以放几盘(1)解决问题,抽象出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①学生独立考虑②小组内交流③集中交流(说出结果并说一说自己的考虑过程。)生1:通过乘法口诀“四五二十”得出结论,可以放4盘。生2:5+5+5+5=20,可以放4盘。生3:20-5-5-5-5=0,可以放4盘。生4:20÷5=4,可以放4盘。生5:除法还可以用另一种形式――竖式来计算。(2)体会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正确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①理解每一步的实际含义A学生介绍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B尝试理解竖式的每一步含义。C老师提示D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考虑过程及有疑问的地方。〔学生小结:20是被除数,表示有20个苹果;5是除数,表示每盘分5个苹果;4是商,表示分4盘。〕②教学写法,学生试写A学生介绍,师在黑板上边板书写法边讲解。B学生观察,并说一说需要注意什么。(注意:先写被除数20,然后写除式;4要与0对齐,然后写积20;最后写0,0也要与20的0对齐。)C剩何?什么4和0都要与20后面的0对齐?D学生用竖式计算,进展练习。2.活动二:每盘放6个苹果,20个可以放几盘(1)解决问题,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竖式计算方法①请学生用20个圆片摆一摆,并列出算式。列式:20÷6=3(盘)……2(个)(这是学生上学期学习过的内容,学生应该能很快完成。)②学生先试着自己写竖式,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并说明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③班内交流。(展示不同学生的竖式并让学生说明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同时其他学生可以质疑。)(学生小结:20表示有20个苹果需要去分,6表示每盘放6个苹果,3表示可以放3盘,3盘6个个苹果是18个苹果,还有2个苹果不能继续再分了,还余2。)(2)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因为有前面的摆一摆的活动,大多数学生没有出现余数大于除数现象,但是,恰好有几名学生没带学具,在计算的时候,一个学生出现了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师:观察这位同学的计算过程及结果,你发现了什么?(假如学生有困难,提示学生观察每道题目的余数和除数。)生1:20÷6应该商3,而不是商2。生2:假如余数比除数大,那就可以继续再分。生3:余数8里还包括一个6,还可以再放一盘,还剩2个。师:比拟每道题里余数和除数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请同学们考虑,在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生:余数一定比除数小,不然就没有除完。(3)试一试20÷7=?用竖式计算,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写。(三)稳固练习,拓展运用1.“试一试”(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在班内交流。)2.学生用竖式计算(“练一练”的第1题完成后同桌两人互相检查,并选一道喜欢的题目互相说一说是怎样算的?)〖教学反思在教学中组织数学活动,目的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使学生体验除法竖式抽象的过程;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经过平均分后还有剩余的现象,体会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每步的含义;通过自主探究,发现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余数的含义。1.引导学生体验抽象除法竖式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表内乘除法时,利用乘法口诀已经可以在算式上直接写出得数。教材安排了“20个苹果可以放几盘”的“分苹果”活动,列举了四种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在此根底上,我创造性地改编了教材,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分这些苹果,结果自然出现了整除和有余数除法这两种情况,进而再由对除法竖式有一定理解的学生介绍竖式计算,并且把竖式中的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和分苹果的活动严密联络起来。2.在操作活动中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在第一次“每盘放5个”的分苹果活动的根底上,我组织了第二次活动“每盘放6个”,通过学生自己的操作活动,感知、体会有余数除法,发现可以放3盘,还余下2个,而这2个不能再继续往下分,不然每盘就放得不一样多了;体会到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有余数的情况,认识有余数除法。3.在探究中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不断发现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比拟,对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有了明确的认识,这个“余数为什么要比除数小”的探究过程,其实也是培养质疑、批判和创新精神,学会学习、积累数学活动经历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练习中,教材还安排了分数目比拟大的物品,引导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历。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把可以整除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的内容都在一课时内教学稍显紧张,有一部分学生承受起来存在一定困难,特别是我校正在尝试小课时教学的研究活动,所以我认为这一课的教学分成两课时更为妥当。〖案例点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在这节课中,老师能本着这样的理念进展教学,把一节传统的除法课上得生动、活泼。这节课中有几点设想很有价值,主要表达在以下几方面。1.够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老师可以注意把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教学严密结合起来,无论是认识有余数除法还是学习有余数除法的计算都注意从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结合详细实例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2.可以引导学生在体验中获取知识(1)帮助学生在现实活动中建立“剩下”的表象,为形成“余数”的概念打下根底平均分东西,有时正好全部分完,有时会剩下一些不可以再平均分。“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分苹果”是一个很开放的活动,对每盘分得的数量以及分的盘数都没有做规定,完全由学生自主选择。因此操作的结果,既出现了刚好分完的情况,也出现了有剩余的情况,表达教学设计的巧妙之处。(2)引导学生研究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计算有余数除法关键的一步是求商。教材没有把求商的方法直接告诉学生,通过“每盘分6个,需要几个盘子”这样的实际问题,激活学生已有经历――用分实物(分学具)的方法求答案,把动手操作和抽象考虑联络起来,为学生提供探究、交流的时机。(3)引导学生比拟除法算式中的除数和余数,发现并理解规律要求学生“比拟每道题里余数和除数的大小”,一方面引导学生联想平均分东西,最后剩下的都不够再分的表象;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观察几道除法算式,发现一样的现象,从而理解所发现的规律,归纳出“余数比除数小”的结论。像“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这样的教学内容实际上是比拟传统也比拟死板的,但是假如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全新的教学方式,当然就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到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并且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2.知道哪是物体的正面,哪是物体的侧面和上面,能正确识别从上面、侧面、反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3.开展空间观念、合作意识和初步的辨证唯物思想。教学重点:能结合详细事物识别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教学难点:体验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且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几何模型各一个;各种几何形体的实物。学具准备:小长方体、正方体各一个。教学过程:一、导入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第三单元〔板书:引导学生读一读〕同学们可能会猜测:老师叫我们看什么呢?〔让学生猜一猜,激起兴趣。〕老师坐在小板凳上,分别请三位学生站在老师的正面、侧面和高处拍照。在电脑上展示刚刚拍的照片。生:这些都是老师吗?为什么不一样呢?师:同学们天天都在学校学习,肯定都离不开自己面前的课桌,老师也离不开讲台。今天,老师就请同学们来观察这张讲台,看一看从不同角度观察这张讲台能不能看到不同的形状。小结:刚刚我们用相机当成自己的眼睛让同学们发如今不同的位置进展观察,所看到的画面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看一看。二、观察、交流〔理论活动〕以小组为单位,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讲台。〔1〕师: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人选择一个位置来观察这张讲台,然后互相说说观察到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再交换位置观察、交流。想一想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学生活动。注意: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有序的观察。如,可以先引导某个小组的学生站在一个角度观察,再帮助他们调换位置,使其他小组的成员知道观察的方法。〔3〕汇报交流。师:刚刚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了讲台。如今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你看到的讲台是什么样子的?生:我站在左侧面,看到了桌子的上面和这里〔指了指侧面〕师:哦。看到了两个面,这是左面。生:我站在讲台的前面,也看到了两个面,是上面和前面。〔让学生指一指〕生:我观察到的讲台的形状和某某同学是一样的,只不过我是站在这边〔指了指右侧面〕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还有哪位同学是怎样观察的?〔学生可以从一个角看到三个面,或者趴在上面看到一个面,又或者在每个面前蹲下来,看到一个面。〕总结:通过刚刚的活动,我们已经发现,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看到的面的个数也是不一样的,每个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三、稳固练习。1.出示课本的观察讲台图。2.说一说图上的三个人可能分别看到讲台的哪几个面?3.想一想,说一说。师:请同学们考虑一下,图中的三个人可能分别看到讲台的哪几面?生:我先说图上的老师。我认为老师可能看到讲台的上面和前面。生:我不同意。我觉得老师很高,他只能看到上面。生:笑笑看到桌子的上面和她前面的一面。〔左面〕生:淘气是站在右角边,他可能看到上面、前面和右面三个面。师:为什么?生:我刚刚在观察物体时体会到的。假如不是站在桌子的一个面的正前方看,而是站在桌子斜的方向,就能看到三个面。小结:通过上述验证活动引导学生发现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观察长方体,一次最多能看到三个面。4.连一连〔1〕按照刚刚讨论的结果,让学生连书上的图。〔2〕交流。〔让学生说说哪幅图是谁看到的。〕四、认一认1.自己看书,认识长方体的上、侧、正面。2.交流、体会长方体的上、侧、正面。〔1〕老师拿出一个长方体,分别指着上、侧、正面,让学生说说是哪个面?同时板书。〔2〕再将一个长方体不停地变换着摆,每次都让学生指出上、侧、正面,从而加深理解:一般朝上的那个面叫上面,对着观察者的那面是正面,两侧的面称侧面,最后让学生自己说说,只要意思说对即可。〔3〕拿出不同的长方体,让学生说说它们的上、侧、正面。〔4〕拿出一些长方体形状的实物,让学生指着说说它们上、侧、正面在哪里?小结:通常我们把长方体或正方体朝上的一面称为上面;面对自己的那一面称为正面;两侧的面称为侧面。五、完成练一练1.第一题。〔1〕引导学生审题,独立完成,同桌交流。〔2〕反响:说一说你的同桌对了没有,假如错了帮他纠正过来。2.口算学生独立计算,小组交流反响。3.连一连,说一说。4.观察一个物体,小组内说说他们的上、侧、正面各是什么样的?六、全课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七、作业回家观察一个物体向家长说出你看到的面。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一、教学目的要求:1、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画直角,数学教案-认识直角。2、通过看一看,比一比、画一画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判断才能、理论才能。3、使学生知道直角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教育学生学会寻找生活中的数学。二、教材分析^p: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手帕、练习本、黑板上的角,说明这些角是直角。再借助三角板来说明什么角是直角。然后让学生通过折纸作直角,加深对直角的认识。最后让学生学会用三角板画角。三、教学方法:练习法、理论法、引导法四、教学过程:〔一〕预习:看书21-22页。〔二〕引入:1、投影出示画有角的图片,这些图形叫什么?请指出这些角的顶点与边。2、说一说周围哪些物体的外表有角?有哪些角的形状与复习题中第一个图的形状一样?〔去掉投影图中的锐角与钝角,保存直角〕象这样的角叫直角。〔板书课题〕〔三〕讲授:〔1〕观察物体外表的直角,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认识直角》。请同学们拿出教科书、练习本,他们的封面各有几个角?看看这些角的形状是不是一样?观察桌面上的四个角,他们的形状是不是也一样?把教科书封面上的一个角与课桌面上的角比一比,大小相等吗?这些角都叫什么角?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外表有直角?〔2〕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三角板,找一找三角板中的哪一个角是直角。用三角板中的直角,可以检验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做“做一做”的第一题。〔3〕学画直角老师边示范边讲解:从一点起用三角板画一条边,将三角板中直角的顶点与这条边的端点合在一起,使三角板的一条边与这条边合在一起,再从顶点起沿三角板的另一边画出角的另一边,就画出了一个直角。要画上直角符号。学生边画边说。同桌互相评一下。学生按操作画,老师巡视。〔4〕分组进展比赛,每组拿一个正方形盒子,数一数所有的面一共有多少个直角,评选出数的最快的小组。〔四〕课堂练习:1、做练习的第二题,数出图中的直角,想一想怎样数才能数的又对又快。2、练习第三题,在右边的四边形里加一条线段,把它分成一个长方形与一个三角形。〔五〕课堂小结:说一说,这堂课你认识了什么图形?学会了什么本领?〔六〕板书设计:直角〔七〕课后作业: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与一个正方形。〔用三角板画〕〔八〕后记及反响:本节课由于找三角板中的直角出现困难,所以课堂节奏有些慢,没有完成预期的任务。直角与生活有亲密的联络,人们周围许多的物体外表都有直角,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认识直角,感受生活与数学的亲密联络,效果不错。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教学内容:课本第64页教学目的:1.初步认识正方体,认识正方体的面、棱和顶点。2.可以动手制作正方体的模型。3.培养探究才能、归纳才能、空间想象才能。教学准备:教学课件,长方体和正方体、生活中的实物〔长方体和正方体〕,小正方体假设干块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一〕复习正方体和长方体的根本特点1.分类:媒体演示2.初步认识:顶点、棱、面生操作:顶点,手指点一点棱,手指画一画面,手掌摸一摸〔二〕比拟中引入1.辨析: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异同点出示表格,填一填2.小结并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一样都有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二、探究正方体的面和棱的特点1.导入:长方体和正方体也有各自的特点,填表。2.探究师:我们下面来重点研究正方体的顶点、棱和面的特点。〔1〕猜测:搭一个正方体需要几个小球,几根小棒?〔2〕考虑:同桌互相说说准备怎样搭?〔3〕验证:动手操作〔4〕交流口答要求①我选用了〔〕根小棒,〔〕个小球来搭。②这些小棒是〔〕。③我先搭〔〕,再搭〔〕。〔5〕媒体演示:搭正方体的过程。〔6〕小结并板书:我们可以用8个小球,12条一样长短的小棒搭一个正方体。想一想:8个小球就相当于这个正方体的什么?小棒相当于正方体的什么呢?3.进步〔1〕出示:要搭成正方体,还缺几个小球?几根小棒?〔结合学生的答复,可以出示完好的模型和残缺的模型比一比〕〔2〕出示:1个小正方体①猜测:至少用这样的几块小正方体可以搭成一个大正方体?②小组合作搭一搭。想一想:这个图形是正方体吗?为什么?③交流:用〔〕块小正方体搭成了一个较大的正方体?〔3〕描一描:把正方体的每个面在白纸上描一描,看看是什么图形?有什么关系?三、练习进步1.填空〔1〕正方体有〔〕个面,每一个面都是〔〕。每个面都有〔〕个直角。〔2〕用小棒和小球搭一个正方体,一共需要〔〕根同样长的小棒,〔〕个小球。2.下面哪些图形是正方体?说说:为什么〔2〕、〔3〕号图都不是正方体?3.下列图中,要想搭一个正方体还需要多少个小球?多少根小棒?师:试一试把这两个正方体补画完好。4.总结:今天学习了什么新知识?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教学内容:人教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第3840页: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目的:1、在详细的生活情境与实际操作中,感知角的根本特征。2、利用角的特征来发现角,画角,创造角。3、在小组合作中养成倾听的习惯,培养口头表达的才能。教学过程:上课前,将学生按作为分成5个小组,师在黑板右边写着:星级小组,及1、2、3、4、5字样。接着说明星级小组评比方法。上课师〔拿出一个五角星〕:同学们,喜欢这个吗?生:喜欢。师:怎样的小朋友可以得到五角星呢?生:上课好,听得认真的生:举手积极师:为什么叫五角星呢?生:因为它有五个角。师:谁上来找找?生上台指五角星的五个角〔点了一下角尖〕。师:老师有个小小的问题要补充,刚刚这个同学指得太快了,只指了个头,应该还有什么?生:边,2条边。师:谁再来指?生上台指〔这次是将整个角捏住〕。师:看老师怎么指。〔指点、边〕大家一起跟老师指。同桌2人互相指。生拿起桌上的五角星互相指角。师:张老师看大家指得都很好,每个小组加一个五角星,如今你们是几星级了?生:一星级。师:下面我们继续学习,拿出三角板,看看上面有几个角?互相指一指。〔后补充:看谁指得好〕师〔指名一学生拿三角板上〕:大家看好了,看他指的是否和大家一样?生指。师:同意的给他鼓鼓掌。再指名一学生上台指。师:找一个你自己最喜欢的角,轻轻压它的头,有什么感觉?生1:痒痒的。生2:有点痛。生3:尖尖的。〔板书:尖尖的〕师:再压压边,有什么感觉?生1:滑。生2:温顺。〔课堂上出现一阵笑声〕生3:舒适。师:为什么会舒适?生:平平的。生:直直的。〔板书:直直的〕师:请大家在自己的身边找一找,哪些地方有角。生1:桌子上的角。师:请指出。生上台指桌面上的4个角。师:对,这张长长的桌子有4个角。生2:这个铅笔盒上有角。师〔举铅笔盒〕:大家看看,这个头是〔生:圆圆的〕,所以〔不是角〕。生3:书〔用手指〕。师:书本有4个角。生4:门。师:上来指一指。生指教室门上的角〔4个〕。师:大家找的很好,老师这儿有几张图,看谁能找出角,把它指出来。〔课件出示剪刀图〕生1指剪刀头。师:同意吗?〔生不同意〕谁来说说不同意的理由。生:有一条边是弯弯的,不能算。师:答复的很好,给第二小组加一个五角星。生2:指剪刀把上突出的部分。师:这个是角吗?生:不是。师:到底这个角藏在哪里呢?再仔细找找。生3:指剪刀张开部分。〔课件显示找正确了〕师:大家一起来做运动,描一描角。这个角找得好辛苦呀!下面来看这个〔显示插一根吸管的可乐罐〕。生指吸管上的角。师:你也找对了吗?对的给自己鼓励一下。师:看看钟面上的。出示第三幅图:一个钟面。生指分针和时针的夹角。师:很好,我们一下子就找到了三个角。如今我们把这些角的外衣脱掉,来仔细看看。〔课件显示3个角〕师指第一个角:这个点叫什么?生:起点。生:顶点。生:点。师:〔板书顶点〕这两条呢?生:边。〔师板书:边〕师:请同学们指这个角〔第二个角〕的顶点和2条边。生指。师指第三个角:看你指的是否和大家一样。师: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是不是角,是的请露出你的笑脸,不是的用哭脸表示。逐个判断:1、两条边没连上的〔离得较远〕;2、正确的;3、一边是曲线的。师:为什么不是?生:因为有一条边是圆圆的。4、两条边没连上的〔离得较近〕;师:为什么不是?生:两条边没有连住。师:没有顶点了。5、正确的。〔要求学生指出顶点和边〕师:刚刚大家表现得很好,每个小组再加一个五角星。如今是几星级了?还是二星级的别灰心,因为还有〔生:时机〕。师:这是老师画的一个角。大家也想画画吗》生画角。师提醒不要用波浪线画角,有的尺子的一条边是波浪线的。很快有学生画好了。师:画好的,再好一个。生继续画,有的还没画好,有的2个都画好了。师:画好的小朋友把漂亮的姿势摆出来,让老师一看就知道你已经画好了。师:谁愿意把你画的角展示给大家?生1上台展示:画了2个。师:你是怎么画的?生1:先画一条边,再画一个点师插:叫什么?生:顶点。生1:再画一条边。师:我知道了,他是先画生2展示。师:你是怎么画的?生2:先画2条边,再画顶点。生3展示:画了2个三角形。有学生叹气。师:为什么?他画了2个三角形,其实他画了几个角呀?生:6个角。师问生3:你是不是描出来的?生3:是的。师:大家想不想知道老师是怎么画的?生:想。师边画边说:先画一个顶点,再画一条边有没有和老师一样画的?〔有几个学生举手〕大家用老师这样的方法再画一个角。生画,师提醒:角的嘴巴可以朝上,也可以朝左边。师:画角就到这儿。下面我们来做游戏。要求学生用信封里提供的材料做角,材料有:绳子,图钉,长方形小纸片,小棒。可以自由选择。生做角。师:做好后将你的角展示给同学看,你的角在哪里。有学生开场展示。师展示一学生的角〔用纸片和图钉做的〕:你们看看,这个角会怎样?生:会变形。师:对,可以变形,它的嘴巴可以张大,也可以缩小。〔边说边演示〕有一个学生说象:剪刀。师:做好的可以展示给听课老师看看。师:我们今天学了什么?生:认识角。〔师板书〕评课意见:总体感觉:从这堂课的总体效果来说,我认为执教者已经树立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课堂很活泼,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一、学生的动:1、叶圣陶先生倡导的六大解放,新课程提出的让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都是为了让学生动起来,在动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在动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这堂课的很多地方正表达了这一点:从2次不同要求的指五角形的角,到感受三角板上的角,找身边的角,到后来画角、做角,学生动起来了,而且动的很充分,学的很充分,角的知识就这样在学生的动中被消化、吸收。2、课堂的动态生成。这堂课上得很精彩,因为有很多学生的答复是动态的,非预设的,反映了学生的真实想法。下面我说一处亮点:在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时,老师问学生:压边有什么感觉?第一个学生答复是:滑。第二个学生答复是:温顺。这时课堂上还出现一阵笑声。第三个学生答复的是:舒适。这三个答复虽然是学生的真实感受,但看似与正确答案无关。〔当时我也很体上课老师担忧:该如何引导〕很快,老师的一句为什么会感到舒适?就轻易的得到了平平的、直直的的好答案。巧妙的引领,真实的体验,是那么的自然无痕,让听课的我也感到是那么的舒适!二、学生的笑整堂课感觉学生学得很开心,笑声阵阵,我认为主要原因又以下几个:1、表达了学生的自主。首先是老师珍视学生的答复,创设了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敢于说出不同的、真实的感受。如在讲角的概念时的那段精彩的引领。当学生的答复得到老师的肯定时,就有了开心的笑。2、知识不再是全靠老师的授给,而是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体验,不断得到的成功体验使学生对学习更有兴趣,更乐于学习,所以在课堂上,学生有了更多的成功的笑。3、老师观念转变了,对学生更尊重了,老师对于学生的表现更多的是肯定的评价、鼓励,好象没听到错、不好等话语,以前常说的失败,更多的被成功是成功之母所代替。这也表达了新课改的理念,更增添了不少骄傲的笑声。4、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星级评比从上课开场就进展了,进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用笑脸和哭脸展示学生的评价结果,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请学生用漂亮的姿势展示出来这些都让学生有了更多的笑。三、值得讨论的5个问题。1、教学目的确实定:数学教学的目的是从三个维度来确定的。张老师制定的第三个目的是:在小组合作中养成倾听的习惯,培养口头表达的才能。但实际在课堂中合作的成分并不大,学生交流的时机也挺少的。是否可以从此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方面去考虑。2、小组评价应有结果:虽然在黑板上已经展示了结果,但应在小结时对本次比赛进展总结、肯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更好的延伸,这也关系到评价的完好性。3、角的呈现方式应多样化。这堂课呈现的角根本上是朝右的,虽然在画角时,老师提到过可以朝上、朝左,但强调得不够,应该将角的形式多样化的呈现给学生。4、这张长长的桌子有4个角。书本有4个角。这两句话叙说不够妥当。课后的做一做1是这样描绘的:说一说周围哪些物体的外表上有角。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我们老师的教学语言也应注意科学性。5、活动角的展示可否再充分些。活动角展示时不少学生还在做角,是否可以等学生做完了再展示。老师说的那些活动角的认识也应该让展示的学生来说,从学生的表现来看,他们应该能说也可以说完好的,而且这是下节课角的认识的知识根底。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教学内容】教科书106~107页整理与复习及练习二十一5~13题。【教学目的】1、加深学生对除法意义和倍概念的理解,进一步纯熟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2、进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才能,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解决有关“倍”的问题1、完成第107页第3题老师:一个饲养场有56只鸭,8只鹅。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用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学生:鸭的只数是鹅的几倍、老师:那能解决自己提的问题吗、学生:用56÷8=7。老师:怎么想的、学生:我想求鸭的只数是鹅的几倍,就是求56里面有几个8,所以用56÷8,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56里面有7个8,鸭的只数就是鹅的7倍。2、练习二十一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明白算式的意义。学生:求篮球个数是足球的几倍,就是求40里面有几个8,用40÷8=5,五八四十,所以商5。二、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1、完成第107页第4题老师:咱们班进展大扫除时分组吗、怎么分的、〔老师可以根据班级现有资进展教学,也可利用书上的数据教学〕老师:如今我们班有36人,〔1〕假如只分成4组,平均每组几人、〔2〕假如每组6人,可以分成几组、你能独立解决这两个问题吗、2、练习二十一第5题老师:“乖娃娃”童装店新进了一批商品。小朋友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袜子每双3元,棉鞋每双24元,棉衣每件36元,手套每双6元。老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可能提出许多有价值的问题,老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敏处理〕〔1〕买7副手套,要多少钱、〔2〕1双鞋的价钱是1双袜子的多少倍、三、稳固练习1、完成练习二十一第6,7题2、完成练习二十一第8,9题老师:谁来说说你们的方法、学生1:40÷5=8,40颗扣子,每5颗为一份,可以分成8份,所以可以钉8件衣服。学生2:每5颗扣子为一份,9件衣服就有9个5颗,所以用5×9=45〔颗〕。四、拓展练习1、完成练习二十一第13题老师:要过新年了,同学们布置“迎新年”会场,需要搬8套桌椅。老师:观察图,你还获得哪些信息、学生:我发现一套桌椅有一张桌子、两把椅子。老师:那要一次搬完,要多少名同学呢、小组内商量一下。学生:两个人搬一张桌子,一个人搬两把椅子,所以搬一套桌椅需要3个人,8套桌椅就需要8个3人,所以8×3=24〔人〕。2、练习二十一考虑题老师:二〔1〕班小朋友排队到医务室检查视力,每批进去6人,小华排在第32位,他第几批才能进去、分小组研究一下这个问题。学生:5个6人是30人,6个6人就是36人,小华排在第32位,所以应该第6批进去。五、教学反思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学会看简单的道路图,稳固看图识别方向的知识。〔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用语言表达物体所在方向位置的大致过程,培养空间观念。2.体会于同伴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体验。〔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敬老人的传统美德和遵守交通规那么等日常行为习惯。教学重点:会看简单的道路图,稳固看图识别方向的知识。教学难点:用语言表达物体所在方向位置的大致过程,培养空间观念。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游戏激趣:同学们谁能告诉老师如今你们都知道那些方向?敬老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出示画面〕星期天,小明、小刚和小红要到敬老院看望老人,但不认识路,只有一张图,请大家仔细观察势挂图,请大家仔细观察挂图,帮助他们找到所走的方向和道路。组织学生汇报,引导学生说出小红向西走60米到敬老院;小明向北走20米,再向东走50米到敬老院;小刚向西走30米,再向北走50米到敬老院。完成说一说请大家算一算谁家离敬老院远,谁家离敬老院近?看望老人后,他们怎样走才能回到自己的家。组织学生汇报:引导学生说出小明回家要先向西走60米;现、再向南走20米;小刚向增走50米,再向东走30米。二、问题探究完成练一练第1题,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图文:读懂题意,独立完成。想一想自己确定游乐场的方法,在小组内说给同伴听。汇报交流。设疑:假如在商场西20米处设停车场,用O标出,怎么确定位置?你还可以确定哪些物体〔景物〕用适当的符号标出来,小组内说一说。完成:练一练第2题。出示寻宝图,引导观察,自由说一说小动物的寻宝道路。学生汇报。完成练一练第3题。小兔送信,请你们帮他算算,从出发到回到家一共走了多少米?小组内讨论:确定道路,再计算。三、理论应用练一练第4题。请你说一说回家的道路,要求运用四个方向准确地表述。把大家说的道路制成一幅线路图。每小组指定一人说,其余同学共同完成图。板书设计:小红向西走60米到敬老院;小明向北走20米,再向东走50米到敬老院;小刚向西走30米,再向北走50米到敬老院。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时分秒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一分能干什么的时间活动,体验1分的长短。2知道1分等于60秒。3培养时间观念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感受1分的长短,建立1分概念。教学难点:估计1分有多长。教学准备:课件,学具袋。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喜欢〕老师特意给你们带来了一段,想看吗?〔想〕学生观看一分《猫和老鼠》动画片2.师:你来猜一猜这段动画片大约有多长时间呢?〔学生自由猜〕你想知道到底是多长时间吗?〔想〕就是一分。3.那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和一分交朋友,好吗?〔好〕〔板书课题〕二、理论感知。1.师:请大家闭上眼睛,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分的时间有多长?〔听一分钟表声〕你对一分又有什么感受了呢?〔感觉时间太长了〕2.〔出示钟表〕那你对钟表有多少理解呢?〔学生自由说〕师:那一根针是秒针?你觉得秒针有什么特点呢?〔最细最长走得最快的〕对钟表你还知道些什么?3.师:仔细观察,看钟面发生了什么变化?〔秒针走一个小格〕再来观察,秒针又走过了几秒呢?〔3秒,5秒〕为什么呢?〔因为秒针走了3个小格〕4.师:可以拍一次手记住一秒〔拍一声〕,跟老师一起来一次〔一起拍一声〕.你还能想出什么好的方法记住一秒?〔学生介绍,全班体验〕5.分与秒有没有关系呢?就请小朋友跟着钟面上秒针的走动一起来数一数,看看你会发现些什么?〔课件演示秒针转一圈〕你发现什么了吗?〔找2-3名学生说,老师演示课件〕〔板书:1分=60秒〕三、活动体验.1.师:1分的时间终究能干些什么呢?〔板书:能干什么〕你来猜一猜1分的时间能干些什么呢?跟你小组的同学交流讨论吧.〔学生小组讨论〕谁愿意跟大家说一说呢?〔学生汇报试猜〕2.给你1分的时间你想做点什么呢?〔学生自由谈〕其他同学把你的学具袋拿出来,选择一件你自己喜欢做的事,看谁的动作快.给你们1分的时间,看看你们在1分的时间里做一件事能完成多少?〔学生动手做,老师记时〕3.时间到了,给你的朋友说一说你在1分里做了什么?做了多少?〔同学之间交流〕谁愿意给大家说说?〔学生汇报,4-5名〕4.你如今对1分又有什么新的体会了呢?〔感到一分能做的事很多〕四、理论拓展.1.估一分.师:假如我们没有钟表,你想用什么方法来估计1分有多长呢?〔指名3-4名学生〕屏幕上有一个计时器,一会你趴在桌子上,用你的方法估计到了1分,就抬起头来,看谁估计的最接近1分.〔课件计时,学生估计〕师:谁来说一说,你睁开眼睛时,计时器上显示的时间是多少?2.估两分.师:来听一段音乐,请你边听边估计这段音乐大约有几分?〔放音乐学生估计〕想好了吗?大约有几分呢?〔指名3-4名学生汇报〕其他同学呢?想说得就大声地把自己的答案说出来吧!实际上就是两分。3.师:你们知道吗?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1分还能做许多许多的事,老师课前搜集了一些资料。〔课件播放资料,师介绍〕4.师:这节课就只剩下最后的1分了,刘老师要送给你们一份关于时间的礼物,你想得到它吗?〔师读时间名言〕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9教学目的1、通过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体验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不同,初步体会部分与整体的关系2、通过观察各种物体,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1、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形状不同,初步体会部分与整体的关系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准备:小象的玩具模型,图涂有不同颜色的长方形盒子,杯子,三张抽象的杯子图片学生自备一个小玩具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大家在暑假的时候有没有去旅游呢,说一说你去过哪些地方吧。暑假的时候,我们的三位小朋友,毛毛,淘气,奇奇也去旅行了。他们来到了印度。印度最有名的动物呢,是大象。这一天他们也看到了一头大象。〔出示大象玩具〕毛毛说:“我看到一扇门上挂着一条尾巴。”淘气说:“我发现一堵墙上有一只耳朵。”奇奇快乐的说:“我看到了一头得意的大象两只呼扇唿扇的耳朵,还有长长的鼻子。”为什么同样一头大象,三个小朋友看到确实是完全不同的画面呢?生答: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他们看到的都不是完好的大象。我们要全面理解一个物体,必须全面观察这个物体,学会观察物体。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物体吧。〔板书课题:观察物体〕二、探究新知1、〔出示长方形盒子〕如今老师手中有一个盒子,它是什么形状的呢?生答:长方体大家仔细观察这个长方体,它的每个面的颜色是一样的吗?〔转动长方体〕它有哪几种颜色呢?〔板书:黄、红、白、绿、蓝、黑〕老师手拿盒子,分别提问间隔相差很远的小朋友,在你的位置上你一次能看到几种颜色?〔板书几个小朋友的答案,并按种类多少将其归类〕〔老师手指黑板上的答案〕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看到的是三种颜色,而有的小朋友看到的却是两种甚至只有一种呢?生答:观察角度不同那大家仔细想想:我们一次最多可以看到几种颜色呢?生答;3种那只看到一种颜色或者两种颜色的小朋友要怎样才能看到三种颜色呢?生答:转动长方体,或改变观察角度3、如今拿出你自己的玩具,自己来亲身体验观察的乐趣吧。要求:四人一组,分别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玩具,告诉同伴你看到了玩具的那一部分,并且考虑:从不同角度看到的部分一样吗?〔老师巡视,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刚刚我们已经观察了自己的玩具,谁能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对集体发问,在观察的过程中,你有没有转动自己的玩具观察呢?通过转动玩具,你又发现了什么?老师总结,板书:观察的角度不同,观察结果不同〔齐读〕小游戏:如今我们来做个小游戏,猜猜它是什么自由讨论30秒,对于这四幅图,你的谜底是什么呢?其实,这四幅图是同一个物体。有的同学可能就疑惑了,同一个物体怎么会有四幅不一样的图呢?〔观察角度不同〕那把四幅图片合在一起向想,这个谜底是什么呢?生答:杯子真的是杯子吗?〔出示杯子〕我们就到底是不是杯子吧!你在哪个角度看到的第一幅图呢?第二幅第三幅还有第四幅呢?三、练习稳固〔课本67页〕1、军事博物馆举行恐龙展,小亮、小明、小红都来看恐龙。那你知道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老师巡视,然后集体纠正〕2、如今不把书垒起来,你会做第2题吗?试一试吧。四、总结通过观察长方体,自己的玩具,还有猜谜游戏,你有什么收获?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0教材: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p30-p31课题:节日广场教学目的:1、通过有趣的情景,培养学生用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才能。2、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才能,同时浸透爱国教育。3、继续学习体会从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简单物体的不同的形状,识别从不同位置看到的不同形状。教学重点:乘法知识的灵敏运用。教学难点:全面观察,搜集信息,发现并提出相关问题。教学准备:课件、教具。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1今天老师要带着同学们到节日广场去。那里如今是一片欢跃的景象。小朋友们,想不想去啊?〔投影出示节日广场图〕大家看,如今的广场上是不是很热闹呀?二、问题探究2说说图上的内容,体会祖国的美妙。师:在广场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生:图上有一群人在跳舞,旁边还有许多人在观看表演。师:演出一定很精彩,我们也去瞧瞧。图上还画了什么?生:广场上有五颜六色的鲜花,还有气球。3提出乘法问题。〔1〕明确要求。师:我们来侃侃智慧老人给我们提出什么要求。你能提出哪些才问题?〔注意:你提出的问题必需要用什么方法来求?〕〔2〕独立观察画面,考虑,把自己的问题在小组里说给其他同学听。〔3〕集体交流。各小组派代表,将本小组的问题提出来,指名某位同学来答复。生:请问共有多少人在跳舞?生:共有15人。3×5=15〔人〕生:广场上一共有多少个气球?生:由2个气球。每束8个,共4束。8×4=32〔个〕生:大的花有几朵?生:四八三十二,工32朵。生:小的花有几朵?生:工12朵。可以看作2个4盆,也可以看作4个2湓。生:看表演的共有多少人?生:5×2=10〔人〕,共10人。生:照相的有几人?生:4×3=12人。学生可能会提出其他问题,只要是对的,都要予以肯定。三、体验感悟1出示画面。2说说图上都有谁?在干什么?分别在什么位置?生:一群少先队员排着整齐的队伍在向烈士纪念碑行队礼。师:是的。先烈们用生命为我们换来今天幸福的生活值得我们尊敬和纪念。同学们,请注意,队伍里面有一个我们熟悉的名字。生:是淘气,他也在纪念碑前面。生:图上还有小狗,它蹲在纪念碑的右侧。生:上面飞来一只小鸟。四、理论应用1、学生观察图,发挥想象力,想想谁看到了哪幅图?连一连。2、学生独立考虑,动手连。3、全班交流。让学生说说小狗、小鸟、淘气分别站在哪一面,看到的纪念碑是什么样子的?五、小结今天,我们跟着陶气到了“节日广场”,参加了“庆贺活动”和“悼念活动”,所到之处,都有许多的数学问题,今天你有哪些收获呢?六、布置作业一课一练第22页板书设计节日广场3×5=15〔人〕8×4=32〔个〕5×2=10〔人〕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22、23页教学目的:1、结合“动物聚会”的详细情境,可以说出一样数连加与乘法之间的关系。2、结合详细情境,可以说出一个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体会到同一个乘法算式在不同的情境中所表示的意义有所不同。评价方案设计:1、目的1达成的评价方案通过学生对“想一想,连一连”的做题情况进展评价。2、目的2达成的评价方案通过学生对“3×6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的答复情况进展评价。教学重点:在详细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表示意义,可以列出乘法版式进展计算,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教学难点:体验、比拟和区分似“3个6”和“6个3”的不同含义。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老师边表达美丽的童话故事边出示主题图:秋天到了,勤劳的小动物们都带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庆贺共同的丰收,它们喜气洋洋地欢聚在一起。〔板书:动物聚会〕二、问题探究1、老师启发:你能提出什么乘法问题?要求A、独立观察主题图,考虑问题;B、小组内交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解释算式的意义。2、小组汇报一共有多少只小鸟?3×3=9〔只〕表示:每根树枝上有3只小鸟,3根树枝上有3个3只。要求A、求加数一样的和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B、明确乘法算式中4和2的含义:2表示每架飞机上有2个人,4表示有四架飞机;C、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数、乘数和积。会读、写乘法算式;D、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调换位置,积不变。活动〔一〕:火车上坐了多少人?4+4+4+4+4+4=24〔人〕4×6=24〔人〕或6×4=24〔人〕要求:〔与活动一一样〕活动〔二〕:划船的有多少人?3+3+3=9〔人〕3×3=9〔人〕或3×3=9〔人〕要求:〔与活动一一样〕活动〔三〕:坐在椅子上的有多少人?1+2+3=6〔人〕质疑:A、上面的求和算式能用乘法表示吗?为什么?〔加数不同,不能用乘法表示〕B、怎么调位置坐,才能用乘法表示?①3+3=6〔人〕3×2=6〔人〕或2×3=6〔人〕[空一张椅子,每张椅子坐3人]②2+2+2=6〔人〕2×3=6〔人〕或3×2=6〔人〕[每张椅子坐2人]三、稳固应用完成“试一试”中的第1、2题。要求1、独立读题、列式计算;2、学生交流每个乘法算式中各个乘数的意义;3、汇报,订正答案。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学生交流后老师结题:知道了求几个一样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表示,用乘法表示比用加法表示更简;学会了乘法算式的读写法。认识了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2教学目的:1、经历观察、操作和比拟的过程,学会识别对称图形。2、经历多种感官多种形式的参与,感知对称图形的特点,能找出对称轴。3、经历剪、拼、画,开展空间观念,培养观察才能和动手操作才能,体验学习的快乐。教学重难点:对称图形的特点。教学准备:练习纸、图形纸、剪刀、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优美的草地上有许多蝴蝶。2、你觉得这幅画怎么样?蝴蝶怎样的?3、我们今天要从数学的角度来研究它!〔课件演示:蝴蝶翅膀合起来,又展开〕二、认识对称图形1、老师带了很多图形,看看有哪些图形。2、拼一拼。从上面的图形中,你能不能选两个拼成下面的图形呢?A、学生操作,老师指导。B、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C、除了这些图形外,你们还能不能拼成同类型的其它图形?D、学生展示。3、小朋友拼的对不对,我们先来看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生:一样;对折会重合……4、看看我们同学拼出的图形,有没有不是同一类的?〔验证〕5、得知名称像这样的图形,让我们给他取个名字。(对称图形)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6、联络生活找找对称图形。三、动手操作,制作对称图形师:生活中的对称图形真多。如今我们就来制作一个对称图形。我们要制作一棵小松树,有什么好方法?生:画一画〔怎么画?〕画半棵/直接剪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展示学生作品,你是怎样剪的?只有这样剪,左右才是对称的,我们就把这条折痕叫做对称轴,对称轴的左面和右面形状是一样的。〔课件展示对称轴〕你能画出这条对称轴吗?四、判断对称图形,画对称轴1、仔细观察,判断这些图案是不是对称图形。说一说验证的方法。2、画出对称图形的的对称轴。3、画正方形和圆的对称轴〔机动〕五、多种形式,自主联络1、上面的图形对折后会是下面的那一个,用线连一连。2、上面的图形展开后是下面的那一个,用线连一连。3、脸谱欣赏。〔出示一半,让学生想象完好的脸谱,再呈现〕六、课外延伸,丰富知识。对称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很多,古今中外,都有广泛的应用。我们一数学百花园。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3〖教学目的1.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2.通过数正方体等操作活动,认识计数单位千万,并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3.通过多种活动,对大数有详细的感受,开展数感。〖教材分析^p本课是生活中的大数的第一课。首先,教材呈现了四幅图片,图片中的数据都是几百、几千的数目,学生发现这些数都比过去学过的大,在生活中存在很多像这样的大数,从而感受到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然后,教材借助几何模型,使学生对千万的计数单位有直观的感受,并学习这两个计数单位。教材还安排了说一说的活动,通过详细情境,使学生对一千、一万的实际意义有详细感受。教学准备:实物投影设备、坐标纸卡片假设干、练习题卡片、晚报一张。〖教学设计(一)搜集信息,进展交流1.课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大数,将百以上、万以内的数整理出来,万以上的数留待以后学习。2.新课开场之前组织学生分组交流,然后问:听了这么多生活中的大数,你有什么感想?除了我们学过的计数单位一、十、百以外,你在大数中发现新的计数单位了吗?一千、一万有多大?它们与我们学过的计数单位又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来进展研究。(二)自主探究,认识大数1.引导学生观察小正方形卡片(0格),问共有多少小格,是怎么知道的。小结: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引导学生在卡片后面写百。2.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卡片(00格),它与一百格的卡片有什么关系?你知道这张卡片共有多少格吗?小结:10个一百是一千。引导学生在卡片后面写千。师:请大家想一想我校上早操时的情境,操场上师生的总人数约为一千人。你还知道哪些事物的数量约是一千或几千的吗?3.引导观察大正方形卡片(100100格),它与一千格的卡片有什么关系?你知道这张卡片上共有多少小格吗?小结:10个一千是一万,引导学生在卡片后面写万。师:请看这张报纸,这样的一版报纸大约有一万字。你还知道哪些事物的数量约是一万的吗?(三)引导填写数位顺序表(四)练习1.每本数学书约有多少页纸?想想几本书合起来约有一千页纸,一万页纸垒起来约有多厚。2.有多少小格?出示915格(9个百、1个十、5个一)、9300格(9个千、3个百),引导学生数小格,并说明我校现有915名学生、我校占地面积约为9300米2。(五)总结1.你喜欢大数吗?为什么?2.大家搜集了这么多有意义的大数,课后请你选一个最喜欢的大数,在一万格的卡片中涂出一样数量的小格,最后请家人或同伴数一数小格数,再给他们讲一讲这个数量的意义。〖教学反思二年级学生对于万以内数理解较少,体验不够,教学时难度较大。我注重让学生实际感受,使学生积累大量的感性经历形成表象,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开展学生的数感。1.搜集信息,进展交流课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大数的例子,除了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大数、理解学习大数的意义外,还大大丰富了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1)学生初步感受大数,把大数同很高的山很长的`河很多的星等事物相联络,感受其大。(2)学生在找、看、说的过程中,初步认识大数的读、写,发现大数中有新的计数单位千万。2.学具操作,自主探究我用坐标纸为学生制作了百千万的学具卡片,学生通过观察、比拟3张卡片,自主探究出3张卡片的联络: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并通过直观感受建立一十百千万的数学模型。3.联络实际,感受大数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同时,我注意以学生的生活经历为根底,创设详细情境,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千万的详细感受。如,教学千时,引导学生观察学校上操时的情境,说明操场上师生的总人数约为一千人。教学万时,引导学生观察报纸,说明一版报纸约有一万字。4.以少见多要使学生理解不易直观感受的大数,就要帮助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在本课中我主要引导学生进展了以少见多的想像。以少见多是指从较少数量的积累去想像较多数量。如,每本数学书约有多少页纸?想想多少本书合起来约有一千页纸,一万页纸垒起来约有多厚。培养学生掌握这些学习方法,对学生如今理解万以内数和以后理解更大的数都有很大帮助。〖编者点评本节课设计了多个活动促进学生对大数意义的理解,搜集并交流生活中有关大数的数据,使学生不仅体会到学习大数的必要性,而且借助生活经历初步积累对大数的感性知识。观察、操作几何模型,帮助学生认识了千万计数单位,并对这些单位及其之间的关系有了直观感受。以小见大的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大数实际意义的理解,而且浸透了一种比拟事物的详细方法。本节课设计的活动目的明确、层次明晰、内涵丰富。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4教学目的1.结合详细情境体会混合运算的意义。2.能正确计算混合运算题。3.引导学生探究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4.经历与别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5.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和参与意识,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教材分析^p本课教材创设小熊购物这个问题情境,通过学生帮助小熊计算买食品花了多少钱,引出混合运算的教学,其中包括乘加与乘减的运算。教学时,老师应注意要让学生自己探究出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千万不要直接告诉学生,要让学生自己在详细情境中探究出来。另外,在计算过程中要让学生之间进展不同算法的交流,以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p辽市第一实验小学教学条件、师资条件比拟先进,学生的素质相对来说也比拟高。特别是,我们班的学生经历了近两年的课改实验,由于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今数学课上已形成了学生乐于学习、擅长提问、敢于创新的场面。但由于学生年龄偏小,缺少生活经历,所以教学中,我尽量为学生创设具有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以便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课堂实录为了吸引学生学习,我将教材中虚拟的小熊购物情境设计为真实的买水果情境,课前布置学生去水果超市调查各种水果的价格。结合学生的调查,我在课上出示有代表性的水果及其价格,然后,师生间进展真实的购置。通过买水果的活动,学生不但掌握了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而且还增长了理论经历。教学中,我设计了猜一猜活动。先出示购置水果所列的混合算式,让学生根据该算式猜出是怎么买的水果。让学生经历从抽象到详细再到抽象的过程,加深学生对混合运算知识的理解。最后,我还设计了一道让学生设计春游购物预算方案的综合理论的课外延伸题,以加强学生应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才能。总之,整节课,我都竭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可参与、可探究,贴近生活,富有童趣的数学活动空间。(一)为水果贴价格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带来了一些水果,大家看,都是什么?生:香蕉、苹果、金橘师: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到超市对各种水果的价格做了一次调查,如今我就要根据同学们的调查为水果贴价格。(师在一个货架上为水果贴价格,单位按每千克计算。)苹果2元香蕉3元金橘4元橙子5元香瓜7元草莓8元(二)买水果1.教学乘加混合题师:价格标好了,同学们,下面我们要玩一个买水果的游戏。(生很快乐。)师:如今你就是一名顾客,我就是水果店的老板。我的小顾客们,你们想买点什么?生:3千克苹果;4千克金橘师:假如你要买两种水果的话,你想怎么买?生:我想买3千克苹果,1千克香瓜。师:他应付给我多少钱呢?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算一算。(生动笔计算。)师:如今我们进展小组交流,说说你刚刚是怎么算出来的。(小组交流。)师:如今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跟全班同学进展汇报。生1:我是这么算的:23=6(元),6+7=13(元)。我先算出了3千克苹果的价钱是6元,再用6元加上7元,就是苹果和香瓜一共的价钱。生2:我列的算式是23+7。我把生1的两个算式合起来成为一个算式来计算,这样简单些,结果也是13元。师:大家观察23+7这个算式,这是把刚刚那个同学的两个算式合起来的,叫综合算式。这个算式里既有乘法,又有加法,应该先算谁呢?你是怎么想的?(生观察考虑。)生3:应该先算乘法,因为这样是先算出了3千克苹果的价钱,然后再加1千克香瓜的价钱,就是它们一共的价钱了。要先算加法就讲不出道理了。生4:老师,我知道没有括号的算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所以这道题应该先算乘法、后算加法。师:他们俩说得都对,这道题我们只有先算3千克苹果的价钱才能知道两种水果一共多少钱。所以像这样有乘又有加的题,我们要先算乘法、后算加法。要求两种水果一共多少钱,还有别的方法吗?生5:我的计算方法是7+23,我把香瓜的价钱放前面,也可以算出两种水果一共多少钱。生6:老师,我是口算的,两种水果一共是13元。师:大家用的方法真多,都可以算出两种水果的价钱。2.教学乘减混合式题师:我们继续来玩买水果的游戏,假设你有20元钱,买了4千克香蕉,我应该找给你多少钱呢?这个问题请同桌合作解决,并把算式列在练习本上。(同桌间讨论并解决此问题。)师:哪一桌想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生1:我们先计算出4千克香蕉的价钱,列式是34=12元,然后用20减12等于8元,你应该找回8元钱。生2:我们列的是综合算式20-34,你要找给我们8元。师:我们在计算20-34这个算式时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你能说明原因吗?生3:我们应该先算乘法、后算减法,因为,先算出4千克香蕉要用多少钱,才能算出找回多少钱。生4:应该先算乘法、后算减法,算出香蕉的价钱,再用一共的20元钱减去香蕉的价钱,剩下的就是找回的价钱了。3.小结这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