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骆驼赋
一、走进教学,引入方法
“同学们,我们知道学习的本质是自学。今天,我们学习《骆驼赋》,老师将教给大家
现代文的三步自学法,这个方法是什么呢,我先不说,请大家先体验,上完课后,我们一起
归纳。”
二、设置悬念,埋下伏笔
请大家快速为课文标上段号,一共有27个自然段。请看第-自然段,在课文的第一段
里,有一个词语用得很好,它表明本文所讲的故事很不一般,你能找到这个词语吗?
三、快速浏览课文,整体把握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读出这个故事,这次诵读形式我们变一下,由我来导读,大家在我的
引导下,带着思考前行。这次朗读,有一个任务,读完后请大家用简洁的语言告诉我本文讲
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这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呢?它发生在什么时间?发生在哪里?请大家齐读1~7段……骆
驼得救了吗?请大家再读8~17段……是啊,队伍离开了,那骆驼的命运怎么样?工范介民
真的放弃了骆驼吗?请读18至27段……前面两位同学的叙说一个详细一个简洁,但都有一
个有优点,那就是紧紧联系我们的三次朗读,抓住‘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故事,
所以给人很完整的感觉。
四、品析描写,领悟主旨
“读了故事后,你觉得这个故事之所以让作者‘铭记终生'是因为故事精险曲折,扣人
心弦吗?……对,是因为让我们感动,下面请再自读课文,任意找出一个让你感动的句段,
作好记号,并想一想,它为什么让你感动呢?将想法简要地写在书上,准备交流……”
“是啊,这个故事很是让人感动,不仅感动着你们,而且感动着老师,更感动着作者,
你们看,文章的标题就叫——骆驼赋。大家说说这个‘赋'是什么意思?对,赞美!从标题
来看此文是赞美骆驼的,那么你们觉得这篇文章赞美了骆驼吗?或者只是赞美了骆驼吗?从
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下面我们来读出内心的感动:先读写骆驼的段落,读出那种坚忍
顽强(第3、10、11、17段)……再读写驼工的段落,读出那份善心与精神(第4、12、20、
21、27段)……最后全体坐正,带着一种肃然起敬的心情,大声读写石油工作的25段……”
五、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是啊,这的确是一个感人的故事,它让我们铭记终生,它更让我们充满了敬意!然而,
我却听到了这样的一种声音,说什么队长是一个毫无感情的人!说什么范介民为救动物,把
命弄丢了,很不值得!你是怎么看的呢?请讨论后准备交流看法……
六、教授学习方法
“好了,课文我们学完了,现在回到课前问题,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这节课我们所使用
的学习方法:我们先读课文,概括了文章的内容,这叫做弄清“写了什么?”接着,我们一
起品析了文中的描写,明白了文中借物喻人的手法这叫做弄清“怎么写的?”最后我们借
助“赋”字,探讨了文章的主旨,知道此文是借赞美骆驼,来赞美像骆驼一样坚忍、顽强、
勇于奉献的驼工和石油工人,这叫做弄清“为什么这样写?",用英语字母概括,叫做“三
W”自学法……”
七、写作手法分析:
1、采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令文章情感真挚
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一种品格。这也是作文中用来表现、突
出中心思想的常用的一种写作方法。
骆驼f驼工一石油工人(骆驼精神)
2、借物喻人离不开描写和铺垫
骆驼:“一峰饥渴难忍的骆驼猝然倒地,它张着大嘴,仰天长啸……”"队伍行进不足
十米远时,那峰骆驼竟顽强地支撑起前蹄,毅然站立起来,迈着沉重的驼步,蹒跚着,一步、
一步向勘探队走来……队伍出发了,谁也不敢回头再看一眼那峰骆驼。那峰不屈的骆驼
站起来又倒下,倒下又站起来……”
【极力描写骆驼的坚忍与顽强,其实是为了后文抒情做铺垫。1
驼工:驼工向队长苦苦哀求:“给它点水吧,救救它吧。”驼工再次跪倒在地,失声大哭:
“救救它吧……”全队的人都被那驼步声和这嘶喊声震撼得落下了热泪,谁也不肯再向前走
一步了。傍晚,队伍终于找到据点,驼工顾不上吃饭,灌了一桶水,刚要走。阿吉老人拦住
了他:“小伙子,不能去,会迷路的。”驼工说:“不会,有月光,我顺着驼印走……”在盐
碱滩上,他仰天长卧,已成为不朽的人,上衣撕开,袒露的胸膛上留下无数条深深的血迹,
上衣兜里,只有5元人民币。这钱是他第一个月留下的工资,准备寄给河北老家双目失明的
老母亲。
【细节描写令人震撼。】
1954年,当第一支石油勘探队踏入这浩瀚的“生命禁区”时,运载物资、陪伴他们前行
的只有“沙漠之舟”一骆驼。
【环境描写,烘托人物】
我的四季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文章中极富哲理的句子的深刻含义
2、能说出生命中的四季的不同象征
3、学会把握青春,依靠自己获得成功的自立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富有哲理性的句子的内涵
探讨文章主旨,结合自身实际,理解生命中的四季的含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有人说,生命是夕阳落霞,青松立峭崖,万里平沙落秋雁,三月阳春和白雪。有人说,生
命是初生时的幼稚,少年时的纯真,青年时的朝气,中年人的稳健,老年人的睿智。生命是
什么,千百个人有千百种不同的答案。著名女作家张洁说,四季犹如生命,生命便是四季。
确实,每个人的一生都必然要经历一个由稚嫩到成熟的过程,这就像一年的四个季节一样,
但是,自然界的春夏秋冬周而复始、轮回不止,人生的四季属于我们却只有一次。在仅有的
一次人生四季中,我们又如何度过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抒情散文《我的四季》,想一想,女作家张洁对人生的种种感悟,
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二、范读全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结构
师:这是一篇很美的散文,我先给大家来范读一下。大家思考一下:“春”、“夏”、“秋”、“冬”
分别代表了人生的哪司机个年龄阶段或人生时期,而每个人生时期又具有怎样的特点或者作
者在每个人生季节里做了些什么?
1、人们在四个季节里做了些什么?
春一耕夏一灌秋—收冬一藏
2、四季分别象征了人生的哪四个时期?
春——少年阶段、夏一青年时期、秋一中年时期、冬——晚年时期
3、每个人生时期又具有怎样的特点或者作者在每个人生季节里做了些什么?
春一播种希望夏一战胜磨难秋一品尝收获叁——感悟人生
三、活动体验
1、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文章的每一个部分,来做具体的分析。先来看文章的第一个部分,也就是
描写人生春天的部分。请同学们齐读文章的第一部分。
2、思考,作者在人生的主要任务?
作者是要在生命的春季播下希望的种子,也就是要树立目标,然后奋力以赴。
3、文章中,有许多富有生活哲理的语句,在描写人生春季这一部分主要有这样两个句子
①“因为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
②“人要是能够期待,就能奋力以赴。”
(1)第一个问题,我觉得是这个意思:一个人既然拥有了生命他就有责任为自己的生命地块即
人生负责,在人生的历程中,不要指望别人来为你的人生做出什么,自己的生命质量只能由自己
决定和完成,自己的人生只能自己走。
(2)这种期待实际上就是一个人在各自的人生路程中的信念和动力。信念和动力能鼓励一
个人在自己的人生路程中奋力前行,为一个既定的目标不断地付出自己的不懈努力,一个人一
旦有了目标,他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生命的奋斗中去。
4、看来同学们能很准确地把握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那么接下来我们换一种方式。文章还
剩下“夏'、"秋"、"冬’三个部分,那接下来,我请同学们自主研习课文。第一组负责研习“夏’部
分,由其余组对“夏”的内容进行发问涕二组同时研习“秋”部分,也由其余组对“秋”的内容进行
发问。第三组同时研习“冬”,由其余组对冬'的内容进行发问。发问的主要内容是文章较难理
解的,或者富有哲理性的语句。甚至是你觉得很优美的语句也可以与大家一起分享。
5、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夏】“有充分的准备,便急促地上路了。”这里的“准备”包含了哪些东西?
我觉得主要是心理上的准备,准备好接受将要经历的磨难。
“要说的是找到了水源,才发现没有带上盛它的容器。”怎么理解?
“善良过分,就会变成糊涂和愚昧。”怎么理解?
【秋】“望着干瘪的谷粒,心里有一种又酸又苦的欢乐。”这里,作者他酸在哪里?苦在哪里?又乐
在哪里?“又酸又苦”署名收获甚少,但作者真正地“爱过,恨过,欢笑过,哭泣过,体味过彻悟过,体
味过”这就是生命的收获,而且收获多于劳作,因此感到快乐。
“只要我认真得活过,无愧地付出过,人们将无权耻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
来衡量我的值得或是不值得这句话怎么去理解?一个人生命的四季只要认真,无悔地、经理
了,所的欢乐和痛苦,所有的成功和失败,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人生的收获,任命是不必用自
己的尺度去评判他人的人生的得失的。
【冬】“在生命的黄昏里,哀叹和寂寞的将不会是我。'‘怎么理解?在人生的晚年,作者“回忆”一
生的经历,觉得自己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且现在仍在努力。一个人如果真正地充实地走
过了他的人生的四季,那么,在生命的最后季节,他不会有什么哀叹和遗憾,也不会有什么生命
的愧疚和寂寞。
四、探讨分析
(一)、(人生之春)
1:作者的人生之春境遇如何?
明确:作者的人生之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土地是“不毛之地”,而且她所有的是“细
瘦的胳膊”和“锈钝的犁”,“土地里的石块和树根还经常磕绊着她的犁头”可见,作者的童年生
活是很苦的,可是她仍然对未来充满希望,像一个母亲一样期待着自己希望的种子早日开花
结果。
2:作者的人生之春是艰辛的,但作者没有无尽的感慨命运的不公,她是怎样想的,又是怎
样做的呢?
明确:文中这样写到:“我要做的是咬紧牙关,闷着脑袋,拼全身的力气,压到我的犁头上
去,我决不企望有谁来代替,因为在这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耕种的土地。”
作者没有自艾自怜,而是意识到了自己在获得生命的同时,也应当承担起生命赋予自己的责
任。在人生的历程不要指望别人为你作出什么,自己的生命质量只能由自己来决定和完成,
自己的人生只能是自己走过。和作者相比,我们的人生之春可谓春光灿烂,那么,我们又将
怎样来耕种自己这块土地呢?读了这篇文章后,给我的启示很大。最主要的就是现在我懂得
了要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每一天负责,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3:人要是能够期待,就能够奋力以赴。这种期待实际上就是一个人生命征程里的信念和动
力。一个人一旦有了信念,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到生命的奋斗当中。
(二)、人生之夏
4:作者的人生之夏境遇如何?我在文中发现,作者在年轻的时候一定经受了很多磨难。课
文中,写到作者在夏季里,遇到过干旱,他的幼苗还遭受过狂风、暴雨、冰雹的袭击,我想
表面是在写自然界,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作者青年时代很苦。
5:我从文中感觉到,作者在最初遇到困难时,也曾在思想上走过误区。“在遇到干旱时,她
盼过南来的风,吹来载着雨滴的云朵,而且,那是怎样的望眼欲穿,望眼欲穿哪!”可见,
刚开始时,作者是把战胜困难的希望寄托在了别人或别的力量上了,在失败过后,她明白了:
必须在自己的土地上寻找水源。也就是说,任何困难都得靠自己。
6:从文中我看出作者也曾犯过错误。“在找到水源后才发现自己忘了带盛水的容器“我更发
现作者在犯了错误之后,知道如何检点自己。她说:不要怨天尤人,会有一个时辰,检点自
己。我也明白:人无完人,错误和失败是难免的,最关键的是我们如何去面对。
7:我对文中这句话印象很深“弱者,即使你替他挡过了这次风雨,但终有一次会被淘汰,只
有强者,会留下来继续走完自己的路。”在作者的人生夏季里,充满了困难,挫折,磨难,
但她始终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而是要做生活的强者。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
学习的。教师补充:记得奥斯特洛夫斯基说:生命就像奔涌的洪流,如果没有岛屿或暗礁,
又岂能激起美丽的浪花?是啊,不经历风雨,又怎能看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老
师也真心希望每一位同学,能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能成为生活中的强者。
(三)、人生之秋
8:作者在人生的秋季里,收获的果实是干瘪的,但是,她没有灰心丧气。文中有这样一句
话:“我有了一种独特的量具,它不量谷物只量感受。我认真的生活过,无悔的付出过,和
谷物一起收获的还有人生。”从这些内容中,我感到作者能正确面对人生。记得有这样一句
话:“人生最大的快乐不是最终占有什么收获什么,而是在于追求什么的过程。”我想在今
后,我的努力也许得到的结果会不尽人意,但我也会正确面对。教师补充:这位同学理解的
非常深刻。如果我们在辛勤的耕耘过后,我们的未来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辉煌,那就让我
们像雷锋那样做一颗普通的螺丝钉吧,像李素丽那样做一个平凡的劳动者吧,因为平凡也是
一种美丽,难道不是吗?
(四)、挖掘主旨
老同学们,女作家把生命比做一年的四个季节,她在自己的人生四季中认真生活,无悔付出,
在历经了人生的各种坎坷、痛苦、磨难后,她这样警醒后人:再没有可能纠正已经成为往事
的过错。一个人的生命不可能再有一次四季。未来的四季属于另一个新的生命。对于这句话,
你又有何理解呢?
五、小结
1、行走在人生的四季中,我们在每个季节应该怎么做?贯穿于作者人生四季的一条主线是
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人生信念和人生态度?
明确:(1)人生春季生活艰辛仍充满希望,夏季历经磨难但不放弃,秋季感悟收获但不后
悔,冬季人生黄昏但老有所为。(2)主线是生命不息、战斗不止。从中可见作者执著追求的
人生信念和永不退缩的人生态度。
2、什么叫象征:指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艺术家某种深邃的思想,或
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的艺术手法。象征的本体意义和象征意义之间本没有必
然的联系,但通过艺术家对本体事物特征的突出描绘,会使艺术欣赏者产生由此及彼
的联想,从而领悟到艺术家所要表达的含义。象征不同于比喻,它比一般比喻所概括
的内容更为深广。象征的表现效果是: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
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感情。
六、布置作业:
1、探究下列词语的含义:
扶犁耕作不毛之地种子风雨水源容器冰雹谷穗、青苗、谷粒
热爱生命
教学目标:
1、学习一种读书方法:
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提升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
2、感悟一种生活理念:
了解小说基本情节,体会主人公在恶劣环境中的坚强意志和对生命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9世纪末,与美国北方领土阿拉斯加相毗邻的加拿大朗戴克一带发现了金矿。成千上万
的人卷入了“淘金热”,可是幸运者毕竟是凤毛麟角,不知有多少人梦断在那冰天雪地的极
地荒原里。有这样一个淘金者,被同伴抛弃、没有食物、没有御寒设备,伤了一只脚,后面
还有一只恶狼紧随……生命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在这样近乎残酷的恶劣环境之中,主人公是
如何生存下来的呢?他是如何与寒冷、饥饿、伤病和野兽作斗争的呢?主人公有事如何在生
与死的抉择中奏响生命的赞歌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热爱生命》这篇课文吧!
二、整体把握:
1、快速阅读课文
2、同学们通过快速阅读,基本了解了小说故事的情节。主人公一位淘金者虽身陷绝境,但
以顽强的意志,战胜饥饿、寒冷、与病痛和病狼,终于获得解救,文章表现的就是表现主人
公对生命的热爱。从情节中,大家也可以看到主人公从被同伴抛弃到最终获得成功解救,遇
到了许多因难。面对困难他没有被屈服,想办法坚持了下来。因此,了解这些困难,可以更
好地帮助我们了解主人公是怎样铸就自己生命的奇迹。
下面同学们就以小组讨论地形式,采用圈点勾划的方法,找出主人公所遇到的困难,以及是
怎样克服的句,并归纳出其动力。
3、阅读文本,找出所需内容。
4、同学们看一下,他遇到了哪些困难呢?
(总结)困难:有寒冷、饥饿、疲劳、饮狼)克服办法:相关语句
5、这些困难,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在肉体上都给了主人公摧残,但我们的主人公没有被吓
到,能够想办法克服,同学们你认为他凭的是什么战胜这些困难呢?
意志、求生欲望……
总结:作为淘金者,他遇到了饥饿、寒冷、野兽这些困难,但是凭借他的意志,对生命的热
爱,让我们看到了他人生的辉煌,他的成功。其实每一种职业,每一个人,包括你我,在自
己的人生路上,都有自己的困难,该怎么办?我想淘金者已经给了我们圆满的答案。只有勇
士、硬汉才能与困难作斗争,才能最终享受到生命的价值和乐趣。希望大家都成为生活的硬
汉、勇士、强者。
三、突出一个训练重点:体会句子含义
1、这是一个晴天,他想道。也许,他可以想办法确定自己的方位。
他为什么会有“想办法确定自己的方位”的想法?
2、他瞧了一下表。时针指着十一点,表仍然在走。很清楚,他一直没有忘了上表。
在多次昏迷的情况下,他为什么没有忘记上表?
3、这东西并不好吃,就象硬灌到他胃里的铅液,而且是纯粹凭着意志硬灌下去的。
他凭借的意志是什么?
4、它已经瞎了,失去了知觉。它就象一条大虫子在地上蠕动着前进。
为什么用它而不用他?
四、价值讨论:
1、“他”是小说中的主人公,可文中一直没有出现他的名字,这是作者的失误吗?谈谈你的
想法?
他的形象象征的是人性的伟大和坚强。通过他的形象,我们能感受到作者对人生的积极态度,
对生命的无比珍爱;感受到生命本身所蕴涵着的巨大的潜能。这种能量让你不管面对什么,
哪怕是吞噬你的荒原、野兽,折磨你的饥饿、疾病,你都能勇敢地战胜它们!而是什么在背
后支撑生命、提供能量呢?那就是坚定的信念。只要心中生存的信念还在,只要不轻易放弃
你的生命,坚持、坚持、再坚持,抗争、抗争、再抗争,你就能扼住命运的咽喉,绝处逢生,
重铸生命的辉煌。人活着,就要同形形色色的艰难险阻作斗争,只有勇于追求胜利、抗争命
运,才能享受到生命的价值与快乐。
2、我们时常听到这样的一些新闻:有些中学生因为家长没有满足自己的要求、学习上的不
如意而轻生,学习完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启示,你有什么话要对他们说?
白杨礼赞
【教学目标】
1、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文章行文线索和凸显赞美之情的方法
3、结合文本理解各种手法(象征的艺术手法;铺垫、衬托的表现手法;排比、反问的修辞
手法)的意思和作用。
【难点和重点】
]、,,不平凡”的线索作用
2、对比和烘托、衬托的巧妙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复习“象征”概念入手。
1、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发联想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思想感情的艺
术手法。
2、哪些表现手法运用到了象征?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二、齐读本文,思考本文中的白杨树象征着什么?(西北抗战军民)
三、扣线索:
1、白杨树有什么特点?(不平凡)看看文中出现了几次“不平凡”(四次)
2、他们各自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呢?(再读文章)
四、理清线索
1、第1段中的“不平凡”有何含义和作用?(礼赞、总领全文)
2、第4段中的“不平凡”有何含义和作用?(总结2—3段,表现白杨生长环境的不平凡)
3、第6段中的“不平凡”有何含义和作用?(总结5段,表现白杨生形象的不平凡)
4、第8段中的“不平凡”有何含义和作用?(总结7段,表现白杨生气魄的不平凡)
5、总结:文章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其中分说部分又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五、探究文本
1、体会2、3段之间的关系看看2、3段是怎样表现白杨树的不平凡?(铺垫:在主要人物、
事物出场前,做一些必要的基础性描写。)第2段是属于什么描写?(自然环境描写)
2、对西北自然环境的描写刻画的是什么样的景象?(黄绿错综)表现了什么特点(无边无
垠、坦荡如砥)引起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雄壮、伟大)还有呢?(单调)
3、看•看,这些对景物的描写和所引发的作者感情对下文白杨树的出场起到了什么作用?
(正衬、反衬白杨树的不平凡)一(所谓正衬,就是利用与主要形象相类似的次要形象从正
面衬托主要形象。所谓反衬,就是利用与主要形象相反、相异的次要形象,从反面衬托主要
形象。)
4、朗读第二部分,说说这一部分表现了白杨树什么的不平凡?(外部形象)从那几个方面
来表现这种“不平凡”的?(枝干叶皮)他们各自又有什么特点?(枝:笔直;干:靠拢;
叶:向上;皮:光滑)比较一下这种描写手法与《春》一课中对“春草”“春风”“春雨”的
描写,尝试着说说两者的区别?那么,这是什么手法呢?(白描: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
托,刻画出形象的特点)
5、朗读第三部分,说一说这一部分表现了白杨树什么的不平凡?(内部气质)对应这前一
部分的内容,说说表现了哪些不平凡的气质?(傲然正直、紧靠团结、向上进取、朴质严肃)
仔细阅读第7段的8句话,说说可以分为哪两个部分?为什么要拿“好女子与伟丈夫”来做
对比?(欲扬先抑手法: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为什么用此手法?(突
出表现白杨树精神气质的不平凡。)再看后面四个句子,说说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排比:
利用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
句子并排,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
一种修辞手法。)体会由树到民到兵到精神的联想。(讲解此部分中所涉及的时代背景知识)
6、总结:这三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层层递进,衬托出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7、第9段为什么拿楠木来与白杨树作比较?(解释楠木的用途)这是什么手法?(对比、
反衬)象征着什么?(国民党反动派)
六、总结:
1、结构2、主题3、特色
七、作业布置
1、检查笔记
2、作文仿写:
乌篷摇梦到春江
【教学目标】
1、能概括出富春江的特点,找到表现这些特点的句子
2、能教感悟出和找出“丰”的内涵
3、能品味优美的句子,并能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经常在背诵一些诗词的时候看到忆江南的词牌名,现在老师来朗诵一首词,
让大家知道忆江南一词来历吧。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同学们!你们能从这词里听出了诗人对江南怀有什么样的感情吗?好的,让我们告别《白
杨礼赞》里的那雄壮、伟大的西北高原,随着叶文玲来到这风景如画的江南吧!
二、读一读:朗读全文
三、说一说富春江这处江南美景的特点?作者是怎么写出这些特点的?(引导学生扣书本
上的重点词句)
俏:曲折多姿、委婉袅娜
娇:澄于湖海碧于天、
静:水敛波平、没有半点惊涛骇浪
四、我想,一处风景竟然有这样三处特点,真是难得,难怪作者用了一个字来概括了富春
江的总体特点,大家找找,是什么?(丰)
五、那么,大家再看看,作者感叹说“丰哉,富春江!”仅仅只包含了对富春江自然风景
的赞叹吗?(引出人文景观一严子陵)(读一读)那么写严子陵的语言与前面写富春江
的风景有没有什么区别?(体会描写与议论的表达方式的不同)这样的议论突出表现的是
什么?(严子陵的不阿谀奉承不趋炎附势的傲视风骨)这就是严子陵赋予富春江的人文内
涵。
托起草原
【教学目的】
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进而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文章精美的语言,总结文中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并形成答题规
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翱翔的大雕,奇特的蒙古服,连天的哀草,残酷的部落战争,这是许多电视剧中草原留给
我们的印象。而在潘岳先生的这篇《托起草原》中,呼伦贝尔草原却给我们留下另外一种
印象:悠长浑厚的草原歌声,苍茫壮阔的草原森林,浓烈绵长的草原美酒,耀眼而散发幽
香的草原鲜花……一切的一切,都让我们感受到和谐壮美。正如作者所言,天下最美的草
原在呼伦贝尔。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呼伦贝尔,一起去认识神圣而美丽的草原吧!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解决字词。
2、理清文章思路。提示根据表达方式的不同来分为两部分。
三、文本感知
1、解读第一部分:
作者通过哪些方面写草原的美?这些内容可以分为几个类型:
第1段总写呼伦贝尔草原只天下最美的草原。2—6段分说,从5个方面来写,依次是
夏季的草原、草原的林、草原的歌、草原的酒、草原的花(抓段首句),可以分为两个类
型:2、3、6写的是草原的自然之美,4、5段写的是草原的人文之美。
2、解读第二部分:
第7段写的是作者的生命感悟,第8、9段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对民族与文明进行了深层
次的思考,第10、II段,亮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具有鲜明个性的草原(风景、文化),只
能植根于草原,而不可简单复制。要托起草原,除了继承传统,保留特色,别无他途。
四、文本细读:
分析文中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和作用。
1、讲解:
排比: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
成。作用:可增强语言的气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
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答题方式:这一句采用了……的修辞手法,……(作用)(论述、表达、点明、凸显)了……
(内容,含义,感情)。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描写对象+对象特征+总体效果。
2、例句分析
②秦腔……吼出来的。
这句话用了排比的手法,淋漓尽致地将草原歌声的特点表现出来了。
3、练习
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清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
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我们的风景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抓住行文线索
2、能调动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分部读课文
三、思考并讨论:
1、文中五个部分各是什么季节?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说一说“此刻,我在山巅的路上攀登”这句的作用。
3、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个部分或哪个句子,想象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
4、为什么不说山巅的风景或者是山路上的风景,而要说我们的风景?这个题目好在哪里?
四、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尝试背诵下来。
事事关心
【教学目标】
1、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进而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
2、初步了解“引议联结”模式。
3、品读第10段中的辩证思路。
【教学过程】
自习与预习,疏通字词。
一、导入:
人生的旅途,最应该关心的事情是什么?安定的生活吗?不是。稳定的收入吗?不是。体
面的工作吗?也不是。人生最应该关心的事情究竟是什么呢?应该是“人生的意义”。因
为人生其实就是一个寻找意义的过程。史学家马南邨在《事事关心》中提出,作为学生,
我们在关心读书与学习之余,更应该关心世界与社会。文章引导我们,要树立远大理想,
把个人命运与人类命运联系在一起,去赋予人生崇高的意义。你能做到吗?
二、理清行文思路,找到中心论点:
1、将文中各自然段标上序号,然后将各段段意概括出来。
2、根据所归纳出来的内容,将作者的思路理一理,看看能划分为哪四个部分?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4、理清论证过程:
引入对联,进行评析一分析东林党人——亮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严密论证一最后提出
自己的观点并发乎号召
5、小结:
引议联结式:“弓I”就是“引入材料,提出观点,确立总纲”,“议”就是“阐释论题,
概括议论,确立论点”,“联”就是“运用材料,展开论证”,“结”就是“总括议论,激励劝
勉”。
三、研读第10段:
1、划分本段的结构。
2、说一说第1句话是从什么角度提出观点的?(辩证)
3、什么叫辩证?简单的说就是将事物一分为二、矛盾统一地来看待。
4、后面的论述部分是从哪两个层面来论述的?(正反)
5、小结:辩证的思路可以使论证更加严密。
四、总结:
检查全文和第10段的结构示意图
五、作业:
课后练习一、二
最苦与最乐
【教学目标】
1、理清行文思路,引导学生把握作者展开论点的论证过程。
2、学习本文严密的论证方式。
3、让学生体会和理解作者包含在文中深刻的思想,进而树立起一种人生责任感。
【教学过程】
预习,疏通字词。
一、导入:
人世间,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哑哑学语的婴孩会说,离开妈妈的怀抱最苦,依偎
于妈妈的怀抱最乐;稚气未脱的儿童会说,独自一个人最苦,与朋友们在一起最乐。而你,
意气风发的少年,答案是什么呢?失去友谊最苦,拥有拥有友谊最乐吗?……梁启超的《最
苦与最乐》也许能给你提供较好的答案。
二、阅读课文,分析文章结构,
1.一般以一对范畴为题的文章,往往是把正面的概念放在前面,如“真诚与虚伪”、“勇敢与
怯懦",而本文却是倒着的,“最苦与最乐”,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让我们先保留一个悬念,
等到分析完文章的结构,归纳出作者的论点,这个问题也就不言而喻了。
2.抽学生发言,小结。
三、理清作者思路,剖析课文严密的论证过程,
1.提问:文章开篇用一串排比设问,提出关于人生最苦的许多答案,如贫、失意、老、死,
并一一否定,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人生最大的痛苦在于负未了的责任。作者为什么要这样
安排?先立论后驳论,不显得突兀,有水到渠成之妙。
2.提问:在第2自然段中,作者是怎样照应第1自然段并使论证逐步深入的?
先指出负责任的种种情况和由此产生的痛苦状态,照应第1段的“受良心责备而又无法逃躲”,
又将负责任的情况延伸至家庭、社会、国家,乃至自己,使议论更加深人,最后再次照应第
1段: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而负责任才是最大的痛苦。
3.第3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但是为什么前面完全谈痛苦,用了两段,
而这里既谈快乐也谈痛苦却只用了一段?
作者给“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个分论点提出的论据是“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他
所讲的快乐是与痛苦分不开的,既然前面已经用于不少篇幅,这里就无庸赘述了。还有一个
原因在于痛苦的状态易写,而快乐的情形难描。
4.归纳出本文的论点:“负责任(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这是一对联言命题,针对这一论点,文章最后提出“怎么办''的问题,即“人生应当勇于负责
任,而不应,当逃避责任”。全文结构完整,论证严密而有力。
得出论点,思考本文的题目“最苦和最乐”,既然作者认为“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那么
只有先论述“最苦’,后论述“最乐”,才顺理成章,既然行文是这样的顺序,那么题目自然也
是这样的顺序了。
四、作业:
课后练习一、二
第二课时
导入示例:
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回答。不过,大家看完下面的记者采访片断
后,可能对最苦和最乐会有新的看法。
1.播放多媒体课件:中央电视台对抗“非典”战士钟南山等人的采访。当记者问他们进入
疫区时怕不怕,他们的回答是“怕",''但还是要进去,因为这是医护人员的责任”。
2.展示有关报道:有一个家庭,一位老人感染了“非典”病毒,但是她和她的家人拒绝接
受隔离,导致全家8人死亡,因受接触被隔离的人数高达200多人。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这两则报道,使学生明确: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离不开社
会,社会、家庭都需要人能负责任,同时对别人负责任就是对自己负责任。
二、作者简介:
课前布置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查找有关梁启超的资料,课堂上请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
教师可结合课文注释,明确有关要点: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曾
参与“戊戌变法”,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著作有《饮冰室合集》等。
三、课文朗读:
朗读时教师加以指导,明确一些较难的字词的音义:
1.注音:
契(qi)约揽(16n)悲天悯(mln)人
2.结合文中注释解释词语:
失意如释重负无入而不自得悲天悯人
3.补充解释词语:
莫若:不如。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契约: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任重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
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四、师生分析课文内容:
1.理清文章结构:
先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什么是人生最大的痛苦?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人生当如何?而
不能如何?
进而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A.(1、2自然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B.(3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C.(4、5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2.分析课文:
讨论第一部分。
第1自然段:
(1)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吗?
明确:贫一知足;失意一安分;老死一达观。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
(2)接着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
明确: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过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3)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明确:找出论说的句子:
(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
(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
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第2自然段:
(1)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地举例,请找出有关事例。
举例: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
延伸: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
(2)学生讨论在文中找出有关句子。
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
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3)找出“不尽责任最苦”的原因。
点拨:关键词句——“良心”的监督、时时刻刻,至死不已、这种“苦”,无法排解,也不
能^躲。
明确:1、2自然段的关系是主论与辅论的关系。第1段提出观点,第2段进一步指出有关的
种种情况和状态。
讨论第二部分:
(1)什么事最快乐呢?
明确: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2)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由学生找出,并讲讲它们的含义。
有关句子有:古语一如释重负
俗语一一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孔子一无入而不自得
(3)找出论说的句子,总结这一段的内容。
有关句子: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小结: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讨论第三部分:
(1)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要说明什么?
名言:孟子一_君子有终身之忧
曾子一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学生小组讨论后总结:要说明“人生当勇于负责”。
(2)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明确:从文中找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
小结: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
(3)最后•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为什么这样说?找出文中句子加以说明。
明确:说明了“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
文中句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
别。”“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4)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学生讨论后回答,最后一段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
苦”和“最乐”?
明确: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最乐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一最苦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一最乐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最苦
五、鉴赏本文,讨论苦乐与责任的关系。
明确: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
乐处。责任的苦与乐是相辅相成的,只偏失一方,便失却另一方的意义。
六、布置作业:
1.查找古今中外名人有关责任的名言警句。
2.完成课后阅读练习与探究。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教学目的】
1.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民主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2.学习驳论的论证方式。
【教学重点】
1.体会行文思路。
2.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背景导入:九一八事变一不抵抗政策一国联一亡国论调三周年纪念一爱国主义与忧患意识
二、知识疏导:
1、论证的两种方式:立论与驳论
2、怎样驳论?先破后立。怎么破?抓住议论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三、整体把握:
1、教师激情范读
2、学生自读,理出对方的论点、论据、论证。
四、梳理思路:
1、学生朗读1、2段
2、提问:对方的论点是什么?对方的论据是什么?你认为对方这样说有道理吗?作者承认
这一点吗?
3、学生朗读3、4、5段
4、作者是首先抓住对方哪一点进行反驳的?他信力是指什么?自欺力是指什么?自欺的目
的是什么?
5、学生朗读6、7、8段
6、作者的论据是从哪两个方面列举出来的?什么是中国的脊梁?为什么被所谓的正史掩
盖?我们现在有具有中国脊梁的人吗?说说为什么不背大家所知道?由古观今,总结一下其
中的规律是什么?
五、突破主旨
1、学生朗读第9段
2、作者的观点是什么?概括一下。
3、结合上文说一说地底下是什么意思?联系一下脊梁说一说筋骨是什么意思?那脂粉是什
么意思?
六、小结:
鲁迅的论断对我们今天又有何意义?
岳阳楼记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全文。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4、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5、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
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1、疏通文意,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
2、学习文章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
3、掌握文中常见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谪(zhd)属(同“嘱"zhti)霭(yin)霏(f©i)It(qiang)楫(j
3冥(ming)谗(chdn)偕(xi6)⑵句读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先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登/斯楼也。
2分组合作学习。要求:(1)划出疑难语句;(2)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结构共分三个部分。
二、导入新课:
1、作家简介。
《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
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深。26岁登进士第,因敢
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宋仁宗天圣年间任西溪盐官,建议在泰州修捍海堰。
宝元三年,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屡立战功。庆历三年,西夏请和,
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思荫”为官,选用干练的人
员、严格执行政令导项,又主张兴修水利。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以
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他以六十四岁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
文章和诗词俱脱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2、背景资料。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
膝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
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因才华出众但豪迈
自负,被权贵所嫉,贬谪到岳州做太守。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经常想劝慰他,却一
直无机会。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代笔记胜,这就给了范仲淹一个规箴知己的好
机会,因自己在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胸襟、
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
作者用简洁凝练的语言,叙说了事情本末,描述了洞庭湖的大观胜概,渲染了一悲一喜
的情境,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在记山记水的背后,寓
含着作者在政治改革失败后,忧国忧民之心不改的痴情。
3、岳阳楼。
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市巴丘山下,原来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朝张说在
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人雅客登楼赋诗。后李白、杜甫、白居易、
李商隐、刘禹锡、孟浩然等诗人相继登楼吟咏,岳阳楼声名益大。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时应注意节奏。本文骈散结合。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
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天下之乐/而乐。相邻的两组骄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如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
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债务提成合同范例
- 2025年四川货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系统下载
- 2025年长春货运丛业资格证考试题及答案
- 产品售后合同范例
- 就业安置培训合同范例
- 2025年甘肃货运考试题目
- 桩基招标合同范例
- 批量牛奶采购合同范例
- 小程序产品合同范例
- 天府新区航空旅游职业学院《电子商务网络数据库》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小学体育足球课教育课件
- 2024年度餐饮店合伙人退出机制与财产分割协议2篇
- 《招商银行转型》课件
- 灵新煤矿职业病危害告知制度范文(2篇)
- 2024年护校队安全工作制度(3篇)
- 安全生产知识负责人复习题库(附参考答案)
- 2024年安徽省广播电视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有线广播电视机线员)考试题库(含答案)
-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三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 糖尿病酮酸症中毒
- Unit 6 Food Lesson 1(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精通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东北师大附属中学2025届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