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四川省高县公安局第2次公开招考20名警务辅助人员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3年05月四川省高县公安局第2次公开招考20名警务辅助人员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3年05月四川省高县公安局第2次公开招考20名警务辅助人员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3年05月四川省高县公安局第2次公开招考20名警务辅助人员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3年05月四川省高县公安局第2次公开招考20名警务辅助人员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023年05月四川省高县公安局第2次公开招考20名警务辅助人员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一.高频考点题库(共1000题)1.恪守新闻真实性,是新闻界共同的“铁律”,新闻的生命也在于此。任何细节的________,都是新闻工作的________,都是新闻工作者的________。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谬误

不幸

失误B.失真

责任

失信C.失实

失误

耻辱D.失误

耻辱

悲哀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恪守新闻的真实性”可知,该空应体现“细节变得不真实”这一含义。A项“谬误”和B项“失误”均指错误,没有体现“变得不真实”,排除A项和D项。B项“失真”和C项“失实”均强调不真实,符合语境。第二步,分析第二空和第三空。根据“任何……都是……都是……”可知,第二空和第三空感情色彩一致。对比B项和C项,B项“责任”是中性词,与“失信”感情色彩不一致,排除B项。C项“失误”感情色彩偏消极,与“耻辱”感情色彩一致,且与第一空“失实”相对应,符合语境。因此,选择C选项。2.如果没有阳光照射,五颜六色的昆虫可能是一片灰暗,因为它们具有奇妙的微结构,在光线的折射、衍射及干扰下形成艳丽的色彩。昆虫的颜色可分为色素色和结构色两种。结构色是构成昆虫颜色的主要部分,蛾类和包括蝴蝶在内的鳞翅目昆虫尤为明显,它们翅膀上的鳞片具有极其精巧的三维微观结构,可以产生各种结构色。我们用手抓蝴蝶时,粘在手上的“粉”就是鳞片,大小一般为50微米左右,其表面的微结构只有几百纳米。蛾类诞生于2亿年前,人们只能猜测它的美丽色彩,因为化石只能保存生物的结构,无法留下颜色。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A.蛾类和鳞翅目昆虫的颜色来自同一种结构色B.人们可以从蛾类化石中获取颜色等生物信息C.昆虫的颜色是自身结构与光线共同作用的结果D.具有相同微观结构的鳞片可以产生相同的颜色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A项,文段阐述了蛾类和鳞翅目昆虫都具有微观结构,可以产生各种结构色,而并未阐述它们的颜色来源是同一种结构色,故表述无中生有,排除;B项,根据“蛾类诞生于2亿年前,人们只能猜测它的美丽色彩,因为化石只能保存生物的结构,无法留下颜色”可知,人们并无法从蛾类化石中获取颜色,故选项与文意相悖,排除;C项,根据“它们具有奇妙的微结构,在光线的折射、衍射及干扰下形成艳丽的色彩”可知,表述正确,当选;D项,文段仅阐述了蛾类和鳞翅目昆虫都具有微观结构,可以产生各种结构色,而并未阐述相同的微观结构可以产生相同的颜色,故表述无中生有,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文段出处】《微结构告诉你2亿年前的昆虫啥颜色》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与原文不符,对应“蛾类和包括蝴蝶在内的鳞翅目昆虫尤为明显,它们翅膀上的鳞片具有极其精巧的三维微观结构,可以产生各种结构色”,“来自同一种结构色”无中生有。B项与原文不符,对应“因为化石只能保存生物的结构,无法留下颜色”。C项符合原文,对应“因为它们具有奇妙的微结构,在光线的折射、衍射及干扰下形成艳丽的色彩”。D项与原文不符,对应“具有极其精巧的三维微观结构,可以产生各种结构色”,不是“相同的颜色”。因此,选择C选项。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细节信息的理解与把握。解答这类题目,首先需要观察选项,然后根据选项中的关键信息在文段中寻找与之对应的内容,并逐一进行判断。A项与原文不符,由“蛾类和包括蝴蝶在内的鳞翅类昆虫……可以产生各种结构色”可知,“同一种结构色”说法错误。B项与原文不符,文段最后一句直接指出化石只能保存生物的结构,无法留下颜色,该项说法错误。C项与原文相符,由“如果没有阳光照射,五颜六色的昆虫可能是一片灰暗,因为它们具有奇妙的微结构,在光线……形成艳丽的色彩”可知,该项说法正确。D项与原文不符,文段中并未涉及具有相同微观结构的鳞片是否可以产生相同颜色的内容。故本题选C。3.劳动分工的概念是由泰罗提出的。(

)0.正确1.错误参考答案:1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管理学的基本原理。亚当·斯密劳动分工是指人们社会经济活动的划分和独立化、专门化。1776年3月,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第一次提出了劳动分工的观点,并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劳动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进国民财富的巨大作用。亚当·斯密最早提出了分工论。故表述错误。4.目前一些地区产生相对贫困问题,就是由于这些地区的人群缺乏信息和资源。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掌握较多信息和资源的人群能够获得更多的致富机会;相反,缺少信息和资源的一部分人群就会被逐渐分化,成为相对贫困人群。要针对相对贫困问题的产生根源和主要特征,在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形成产业扶贫、金融扶贫、技术扶贫、信息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文化扶贫、减灾扶贫、医疗扶贫等解决相对贫困的多层次资源支撑和保障。这段文字意在说明:A.相对贫困受到各种条件与因素的制约B.形成解决相对贫困的多层次资源支撑C.信息和资源是造成相对贫困的主要因素D.解决相对贫困是扶贫的重要内容与途径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文段开篇引出话题,即一些地区的人群由于缺乏信息和资源,出现了相对贫困的问题,紧接着从两个方面分析了掌握信息和资源的多少对于贫困的影响,即一方面论述了掌握信息和资源较多的人,致富的机会更多,另一方面论述了缺少信息和资源的人,会成为相对贫困人群,文段尾句针对如何解决相对贫困的问题提出对策,也就是要通过多层次资源的支持和保障来解决,故文段强调的是应该通过多层次的资源支持来解决相对贫困的问题,对应B项。A项,“受到······制约”为问题阐述,与文段强调的解决相对贫困的对策对应不当,非重点,排除。C项,为问题产生的原因阐述,而文段强调的是解决相对贫困的对策,非重点,排除。D项,文段并未提及“扶贫”的内容与途径,无中生有,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文段出处】光明日报:《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理解和概括。文段为提出问题+解决对策的行文结构,对策部分为文段论述的重点,正确选项应与其相符。文段首先指出目前一些地区产生相对贫困的问题的原因;然后从正反两方面介绍了掌握信息和资源的重要性;最后针对“相对贫困问题的产生根源和主要特征”给出对策,即“形成……多层次资源支撑和保障”。综合分析可知,文段为提出问题+解决对策的行文结构,对策部分为文段论述重点。A项,文段只提及产生相对贫困的原因在于缺乏信息和资源,“各种条件与因素”在文段中未提及,且该项强调的是问题,非文段论述重点,排除。B项对应首句内容,属于问题产生的原因,而非对策,不是文段论述的重点,排除。C项是对文段提出的对策的准确概括,当选。D项,文段没有提及“相对贫困”与“扶贫”之间的关系,排除。故本题选C。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为背景铺垫,第二句通过正反论证的方式说明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掌握信息和资源的重要性,第三句为文段的主旨句,重点说明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对策。文段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对策是重点,强调需要多层次资源支撑和保障。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符合作者意图。A项和B项强调相对贫困面临的问题,偏离重点。D项没有提到“资源支撑”。因此,选择C选项。5.高中生:大学生:研究生A.青年:中年:老年B.晨曦:骄阳:夕阳C.高原:深山:沟壑D.月相:月满:月亏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高中生、大学生和研究生是并列关系,且按时间顺序排列;青年、中年和老年是并列关系,且按时间顺序排列。B项晨曦和骄阳都指阳光,而夕阳指的是太阳。故本题选A。6.2011年前5个月,江苏13个市用电量的月平均增量为负值的市有:A.0个B.3个C.4个D.5个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月平均增量为负值,即2011年5月用电量小于2010年12月用电量,观察表中数据,南京、南通、连云港、扬州等4个市符合条件。故正确答案为C。7.每年开学初,不少家长为孩子购买学生意外伤害险。保险发挥的作用是:A.有偿投资,获得回报B.提供灾难预防性服务C.保障基本医疗和养老D.规避风险,补偿损失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宏观经济知识。第二步,保险就是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的一种投资。家长为孩子购买学生意外伤害险,属于商业保险的一种。其目的就是当被保险人发生意外事件时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补偿,所以保险的作用是规避风险,补偿损失。因此,选择D选项。A项:保险是对风险的投资,其目的就是当被保险人发生意外事件时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补偿,而非为了获得回报。A项错误。B项:商业保险并不能提供灾难预防服务。B项错误。C项:“保障基本医疗和养老”属于社会保险的内容,不是商业保险。C项错误。8.以下属于行政强制措施的是:A.没收财产B.警告C.限制公民人身自由D.罚款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行政强制知识。第二步,根据《行政强制法》第二条第二款,行政强制措施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依法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实施暂时性限制,或者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物实施暂时性控制的行为。根据《行政强制法》第九条,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有以下五条:(一)限制公民人身自由;(二)查封场所、设施或者财物;(三)扣押财物;(四)冻结存款、汇款;(五)其他行政强制措施。因此,选择C选项。A项:没收财产属于刑法中的附加刑。A项排除。B项:警告属于行政处罚中的申诫罚。B项排除。D项:罚款属于行政处罚中的财产罚。D项排除。9.为帮助果农解决销路,某企业年底买了一批水果,平均发给每部门若干筐之后还多了12筐,如果再买进8筐则每个部门可分得10筐,则这批水果共有(

)筐。

A.192

B.198

C.200

D.212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应用题,用代入排除法解题。

第二步,代入A选项,这批水果共有192筐,192+8=200,有200÷10=20(个)部门,192÷20=9……12,符合题意。

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根据再买进8筐则可每个部门分10筐,可知总数加8后能被10整除,由此可排除B、C项。将A项代入,若总数为192筐,则部门数为,可知总数减去12筐后能够实现平分。

故正确答案为A。10.关于“天鹅都是白色的”这一假说,通常我们应该一只一只地调查天鹅的颜色。这种通过积累个别观察来验证假说或推导出定律的方法称为“归纳法”。但基于归纳法的推论不能带来可靠的正确性,哲学家波普提出了不依赖于归纳法的科学方法。他认为,试图证明假说是错误的才是科学的研究。例如,即使只找到了一只黑天鹅,也能证明“天鹅都是白色的”这一假说是错误的。虽然基于归纳法的验证通常是不可靠的,但如果证伪的话,则是可靠的。通过反复“设定一个用来解决问题的假说,寻找其反例来证伪假说,再设立新的假说······”,就可以进行科学的研究。哲学家波普认为:A.科学的方法应是“可归纳”B.科学的方法应是“可证伪”C.科学的方法应是“不可证伪”D.科学的方法应是“不可归纳”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文段开篇通过“天鹅都是白色的”这一假说引出“归纳法”的定义,随后通过转折关联词“但”强调归纳法的局限,紧接着指出哲学家波普提出了另一种科学方法,即“试图证明假说是错误的”,后文对该观点进行具体的解释说明。故“哲学家波普”对于科学研究的观点是证明假说是错误的,即“可证伪”,对应B项。A、D两项,均围绕“归纳法”展开,偏离文段重点,排除;C项,表述与哲学家波普的观点相悖,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11.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属于:A.中间产品B.最终产品C.深加工产品D.高附加值产品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宏观经济知识。第二步,最终产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而同期不再加工就可供最后使用者最终消费和使用的产品和劳务。因此,选择B选项。A项:中间产品是指为了再加工或者转卖用于供别种产品生产使用的物品和劳资,如原材料、燃料等。不符合题意,A项错误。C项:深加工产品是指对原材料或半成品通过一定科技手段进行工艺处理,使之成为人们可以直接使用的具有高附加值产品。深加工产品就是经过深加工的产品,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D项:高附加值产品是指“投入产出”比较高的产品。其技术含量、文化价值等,比一般产品要高出很多,因而市场升值幅度大,获利高。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12.8,11,18,34,66,(

)A.89B.97C.123D.154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数列各项依次递增,考虑作差寻找规律。相邻两项之间差距逐渐增大,在作差后要判断是否需要继续作差或存在其他规律。三级等差数列变式。13.验证:实验:猜想A.结果:文献:佐证B.结论:分析:数据C.交流:观点:研讨D.保护:专利:成果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题干的逻辑关系是,做实验为了验证猜想,第一个词验证是动词;实验和猜想是名词;A项:佐证是动词,排除;B项:分析是动词,排除;C项:研讨需要观点交流,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D项:申请专利为了保护成果与提干逻辑关系一致,保护是动词,当选。因此,选择D选项。14.请按照一定规律把以下六个图形分为两组,正确的是:A.①④⑥,②③⑤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③⑥,②④⑤D.①④⑤,②③⑥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特征。每幅图中都有五角星出现,优先考虑功能元素。第二步,根据规律进行分组。观察题干图形,图形①④⑤中的功能元素五角星在曲线部分中,图形②③⑥中的功能元素五角星在直线部分中。据此分为两组。因此,选择D选项。15.下列公文文种中,属于指挥性公文的是:

A.

议案

B.

批复

C.

D.

报告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文文种知识。

第二步,指挥性公文:又称为指导性公文,由领导机关制发的用于颁布方针政策,法规规章,指导,布置工作,阐明领导指导原则的公文,如通知、通报、命令、决定、批复。

因此,选择B选项。

A项:报请性公文,又称为呈请性公文,指用于汇报工作,陈述情况,提出建议,请求指示或请求批准的文件,如报告、请示、议案。议案属于呈请性公文,不符合题意。A项不符合题意,不当选。

C项:通联性公文,指机关或单位之间相互联系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的公文。如函。函属于通联性公文。C项不符合题意,不当选。

D项:报请性公文,又称为呈请性公文,指用于汇报工作,陈述情况,提出建议,请求指示或请求批准的文件,如报告、请示、议案。报告属于呈请性公文。D项不符合题意,不当选。

16.噬菌体的基因组比较小,复制迅速,使得对要在噬菌体中获得多重突变体的遗传分析来说是可控的。为了分离病毒复制的关键基因,在条件致死突变的基础上开发了许多筛选技术,例如:通过分离“温度敏感型噬菌体”使得其能在低温下生长,而不能在高温下生长。由于DNA复制、基因变大与重组的机制在各种生命体中高度保守,所以,即使是现在,在研究这些生物学的基本生命现象时,噬菌体仍然是可以采用的系统。下列各项判断不能从上述文字推出的是:A.噬菌体提供了一个研究基本生命过程的系统B.多重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受到了基因组复杂性的影响C.噬菌体具备病毒特有的一些特性D.现有的探究系统的发展受到了DNA复制等因素保守地制约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依据题干特征和提问方式,确定为归纳推理选非题。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由题干“在研究生物学的基本生命现象时,噬菌体仍然是可以采用的系统”说明噬菌体是研究基本生命现象的系统,可以推出,排除;B项:由题干“噬菌体的基因组比较小,复制迅速,使得对要在噬菌体中获得多重突变体的遗传分析来说是可控的。”说明多重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受基因组复杂性影响,可以推出,排除;C项:题干中并没有涉及病毒特有的特性,无法推出;D项:由题干“DNA复制、基因变大与重组的机制在各种生命体中高度保守,所以现在噬菌体仍然是可以采用的系统”说明DNA复制等因素保守地制约了现有系统,可以推出,排除。因此,选择C选项。17.甲因酒后驾驶被交警抓获,于是甲冒用乙的名义接受罚款处罚。后来交警部门将此情况通报乙所在的单位,乙因此受到了单位领导严厉的批评和亲友的指责。甲的行为侵犯了乙的(

)。A.姓名权B.名誉权C.人身自由权D.财产权参考答案:AB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民法典。A项正确,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四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干涉、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权或者名称权。”题干中,甲冒用乙的名义接受罚款处罚,侵犯了乙的姓名权。B项正确,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规定:“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题干中,是由于甲冒用乙的名义接收处罚才导致乙受到指责,影响到了乙的声望,因而侵犯了乙的名誉权。C项错误,甲并未作出任何行为限制乙的人身自由,因此并未侵犯乙的人身自由权。D项错误,甲冒用乙的名字接受罚款处罚,但罚款依然是甲来缴纳的,因此并未侵犯乙的财产权。故正确答案为AB。18.重大飞行事故罪是指航空人员违反规章制度,致使发生重大飞行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根据定义,下列属于重大飞行事故罪的是(

)。A.逃犯甲用匕首胁迫飞机驾驶员在某乡镇降落,结果致使大量村民死亡B.某客机在滑行途中突遭暴雨,驾驶员做出停止升空的决定,结果使乘客滞留机场达48小时C.驾驶员在和空姐聊天时,飞机偏离原定航线D.飞机驾驶员为提神,在驾驶时吸烟,结果使飞机着火坠毁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中的关键词。主体:航空人员。原因:违反规章制度。结果:致使发生重大飞行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导致大量村民死亡这一结果发生的犯罪主体是逃犯甲而不是航空人员,不符合定义。B项,驾驶员做出停止升空的决定并不违反规章制度,也未造成重大飞行事故,不符合定义。C项,飞机偏离原定航线不属于重大飞行事故,不符合定义。D项,飞机驾驶员在驾驶时吸烟属于航空人员违反规章制度,使飞机着火坠毁属于发生重大飞行事故,造成严重结果,符合定义。第三步:再次标注答案故正确答案为D。19.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A.如上图所示B.如上图所示C.如上图所示D.如上图所示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特征。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第2、5个图形是常考的两笔画图形,考虑笔画数。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题干图形均为2笔画图形,故问号处需要填入一个2笔画的图形。A项是1笔画,B项是4笔画,C项是3笔画,只有D项符合。因此,选择D选项。20.下列情况最适合使用单向沟通的是(

)。A.时间充裕,但问题比较复杂B.时间紧急,工作性质比较简单C.下属能力较弱,对领导的决策总是不甚理解D.下属能力较强,对交代的任务可能会有自己的见解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单向沟通是指信息发送者只发送信息,接收者只接纳信息的沟通,如上级向下级发布命令、指示,做报告,发表演说,等等。A项错误,时间充裕,问题比较复杂的情形,适合使用双向沟通。双向沟通是指信息发出者和接受者在沟通中双方地位不断变换,如交谈、协商等。B项正确,工作任务简单,不必与信息接收者做过多沟通,且时间紧急,适合使用单向沟通。C项错误,下属能力较弱时,应采取双向沟通,允许下属反馈自己的疑问、自己是否确实明白了要求等。D项错误,下属能力强,对交代的任务可能会有自己的见解时,应采用双向沟通,让下属充分反馈其见解。故正确答案为B。21.关于农谚“小雪雪满天,来岁必丰年”所涉及的原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新雪孔隙度高、空气多,对土壤有防冻保温作用B.雪融化时吸收土壤内部热量,越冬虫卵不易存活C.雪中含有大量磷化物,融化后可为土壤提供肥料D.雪融化时渗入土壤,提高土壤含水量,缓解春旱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生活常识并选错误项。第二步,“小雪雪满天,来岁必丰年”的主要原因是:第一,新雪孔隙度高、里面贮藏空气多,空气的导热性能很差,阻止了土壤中的热量向外扩散,对土壤和农作物有着很好的防冻保温作用;第二,雪融化时会吸收土壤内部热量,导致土壤中的温度降低,越冬虫卵不易存活;第三,雪融化时会渗入土壤,能直接供给土壤水分,提高土壤含水量,有利于缓解春旱。因此,“来岁必丰年”并不是因为雪花中含有磷化物作为肥料。同时,雪花作为一种结晶体,主要成分是水,也并不含有磷化物。但含有一定量的氮化物,雪水渗入土壤,就等于施了一次氮肥。C项错误,A、B、D项正确。因此,选择C选项。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科技常识。A项正确,新雪的密度低、孔隙度高,贮藏在新雪中的空气多,而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因此土壤中热量的散失较少,可以起到防冻保湿的作用。B项正确,雪融化时从土壤中吸收许多热量,这时土壤会突然变得非常寒冷,温度降低许多,越冬虫卵不易存活。C项错误,雪是大量白色不透明冰晶和其聚合物组成的降水,由大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而成。根据测定,雪水中含有一定量的氮化物。雪水渗入土壤,就等于施了一次氮肥。用雪水喂养家畜家禽、灌溉庄稼都可收到明显的效益。D项正确,寒潮以后,天气渐渐回暖,雪慢慢融化,雪融下去的水可以提高土壤含水量,给庄稼积蓄很多水,对春耕播种以及庄稼的生长发育都很有利。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农业知识,考生可用关键词法和排除法作答。C项中的关键词为“磷化物”,我们结合生活常识可知,雪化了会变为水,最直接的作用是为土壤提供水分,而且雪中是不含磷化物的,由此可直接判定C项说法错误,当选。A、B、D三项说法正确。“小雪雪满天,来岁必丰年”中的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个节气,此时降雪并不会对农作物有什么危害,相反地,有利于农作物来年的生长。这主要是因为:①新雪孔隙度高、空气多,覆盖在田间可以起到隔寒的作用,能够抵挡外界的低温,对土壤有防冻保温作用。②雪融化时吸收土壤内部热量,越冬虫卵不易存活,能够有效地减少来年的病虫害。③雪融化时渗入土壤,提高土壤含水量,缓解春旱。C项说法错误。磷化物通常指金属或非金属与磷组成的二元化合物。雪是从混合云中降落到地面的雪花形态的固体水,不含磷化物。故本题选C。22.在计算机中使用位图图形或矢量图形表示的媒体是A.数字B.图像C.音频D.视频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科技常识,主要涉及计算机多媒体知识。位图图形亦称为点阵图像或绘制图像,是由像素(图片元素)组成的。这些点可以进行不同的排列和染色以构成图样;矢量图,也称为面向对象的图像或绘图图像,它使用直线和曲线来描述图形,这些图形的元素是一些点、线、矩形、多边形、圆和弧线等等。故正确答案为B。23.北京的圆明园,自康熙四十八年起,先后________了一百五十多年,荟萃了中外胜景,被誉为“万园之园”。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营造B.建造C.建筑D.建设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语境。根据“先后……了一百五十多年,荟萃了中外胜景”可知,该空应表明圆明园是“耗费心力、精心打造的建筑”。第二步,辨析选项。C项“建筑”是名词,此处需要一个动词,词性不符,排除C项。D项“建设”指创立新事业、增加新设施,侧重新的,不符合语境,排除D项。“营造”“建造”意思相近,但是“营造”侧重经营建筑,有“耗费心力精心打造”的含义,更符合语境。因此,选择A选项。24.行政诉讼法是关于行政诉讼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规定法院在行政诉讼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的规则。(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1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程序法。

行政诉讼法是指关于行政诉讼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调整行政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系统,包括规定法院和诉讼参加人在行政诉讼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的规则,以及规范与此有关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法律规则。所以行政诉讼法不仅仅规定了法院在诉讼活动中的规则还有诉讼参加人。

故表述错误。25.网络时代是一个“信息过剩而注意力稀缺”的时代,以网络为基础的当代经济的本质是“注意力经济”,在这种经济形态中,最重要的资源是注意力,因此在互联网上如何吸引注意力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网络时代对注意力的经济价值的强调无疑是必需的,但如果忽视了对吸引注意力的道德评价和精神意义,就会导致对注意力缺乏应有的人文关怀和起码的尊重,以致于会有人利用网络手段的便捷性和隐匿性,通过不实和不良信息去浪费、污染、践踏他人的注意力,这无疑也是一种严重的精神伤害。根据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图是:A.呼吁网络时代要善用注意力,珍视其精神和文化价值B.强调网络时代如何吸引注意力是创造经济价值的关键C.强调网络时代忽略了对吸引注意力的道德评价D.呼吁应加强对网络注意力污染和扭曲的管理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文段问的是“作者的意图是”,实则是对文段主旨的考查。解答本题需要阅读文段内容,梳理文段结构,提炼其关键信息,找到主旨所在。阅读可知,文段主要说的是网络经济时代注意力的重要作用,同时切不可忽视注意力的道德评价和精神意义。因此,正确答案应与此相关。文段首先指出在以网络为基础的经济形态下,最重要的资源是注意力。接着以“但”做转折说明在强调注意力经济价值的同时,切不可忽视对吸引注意力的道德评价和精神意义,并指出如果忽视会造成的严重后果。由此可看出作者的意图是呼吁网络时代要善用注意力。B项“如何吸引注意力”、D项“加强管理”在文段中没有体现。C项“忽略了对吸引注意力的道德评价”是文段假设的情况,与文意不符。故本题选A。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提出网络时代注意力是最重要的资源,之后由“因此”引出“互联网上如何吸引注意力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最后通过反面论证“如果忽视……就会导致……以至于……精神伤害”,强调需要重视“吸引注意力的道德评价和精神意义”。文段属于“分—总”结构,重点通过反面论证推出,即注重吸引注意力的道德评价和精神意义。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是文段提出的合理对策。B项对应“但”转折前的分句,属于非重点。C项对应反面论证的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某种情况,属于问题,意图题优选合理对策。D项对策不恰当。因此,选择A选项。解题思路:本题是中心理解题。整个材料的主要论述对象是“注意力”,材料先提出“在互联网上如何吸引注意力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接着提出注意力在经济和道德上的两方面意义,根据“但”这一转折词可知,“注意力的道德评价和精神意义”是文段强调的重点,所以作者通过这些论述旨在强调要正确应用注意力,尤其不能忽视其精神和文化价值。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A项。B项表述片面,“经济价值”只是注意力价值的一个方面,并不是作者强调的关键;C项是对文段中的一个表面现象进行的说明,作者是想通过这样的现象告诉人们应该重视注意力的道德评价和精神意义,所以此项没有直接清晰地体现作者的意图所在;D项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故B、C、D三项均不选。故正确答案为A。26.不论人们在主观上承认与否,在客观的效果上,教育的努力最终________________在处于未来背景下的某一特定的社会阶段中表现出来,也就是,教育总是要表现出一种为未来社会服务的职能。这段话中划线处应填上的最恰当的短语是:A.有必要也应当B.总能而且只可能C.需要而且必然D.有可能也一定会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横线上下文语境。从“也就是”可以知道横线处填入的句子与前面的内容意思一致。前文通过“不论……最终”的句式强调了不管大家承认与否,教育在客观上一定会在未来起作用。所以横线处应该填入肯定教育的作用,并且语气强硬的句子。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符合文段语境。A项“有必要”重在主观努力,而不是客观效果,排除;C项“必然”语气过于绝对,排除;D项“有可能”语义过轻,不符合原文“客观效果”的必然性,排除。因此,选择B选项。27.在公文拟稿中,如要引用某份公文,应当:A.先引标题,后引发文字号B.先引发文字号,后引标题C.先引发文机关名称,后引发文字号D.先引发文字号,后引发文机关名称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文知识。第二步,在公文拟稿中,正文中若引用了其他公文,先引用标题,后引用发文字号。因此,选择A选项。拟稿即公文写作,经过对有关信息材料的收集加工和再创造,系统地记录有用信息,使机关的意志见诣文字,草创供进一步完善的原始文稿。28.面对灾害,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强烈破坏性地震发生时,在底层的人应跳楼逃生B.火灾发生时浓烟弥漫,应尽量采取低姿爬行C.雷电交加时,在空旷的野外尽量站在高处D.刮大风时,应尽量将机动车辆停靠在高楼和大树下方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生活常识。第二步,当火灾发生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有毒烟尘受热密度由大变小,集中在房间上方,所以在火灾现场应该匍匐前进。因此,选择B选项。A项:历史经验表明,强烈破坏性地震发生时,就近躲避可以把伤亡人数减少到最低限度。一定不能跳楼,不能夺窗而逃,而应保持镇静就地避震。A项错误,不当选。C项:外出时遇到雷雨天气,要及时躲避,不要在空旷的野外停留;如果在空旷的野外,应该尽量寻找低凹地藏身,或者立即下蹲、双手并拢、双臂抑抱膝、头部下俯,尽量降低身体的高度。C项错误,不当选。D项:刮大风时,停车要远离大树、楼房、栅栏、施工围挡,尽量远离阳台和窗户,避免出现树木断枝或高空坠物砸车的现象。D项错误,不当选。29.积少成多:熟能生巧A.水落石出:唇亡齿寒B.失之毫厘:谬以千里C.安危相易:福祸相生D.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积少成多指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就会由少变成多,熟能生巧指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办法,好办法。两词无明显逻辑关系,考虑拆词,因为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所以变得很多,因为熟练所以产生好办法,二者均是因果关系结构。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A项:因为水落,所以石出,因为唇亡,所以齿寒,二者均是因果关系结构,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B项:失之毫厘造成的结果是谬以千里,但失之与毫厘之间不是因果关系结构,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C项:安危相易指平安与危难相互转换,二者不是因果关系结构,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D项:塞翁失马不是因果关系结构,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30.不公平竞争,是指一个企业采用不正当或者不公平的手段,提高其产品的市场份额,给生产同类产品的竞争对手造成了不公平的市场环境,严重损害其竞争对手的利益。根据定义,下列行为不属于不公平竞争的是:A.A食品厂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售本厂方便面,致使原本畅销的B食品厂方便面滞销B.20世纪80年代,IBM公司投入大量资金研制超大型计算机的关键技术,成功之后申请专利,造成20世纪80年代在超大计算机领域IBM一手遮天的局面C.甲公司和乙公司都生产减肥药品,为了扩大其市场占有份额,提高销售利润,甲公司在电视台和一些报纸上大做宣传,指出乙公司药品的种种缺点和副作用,导致消费者拒买乙公司的产品D.甲公司为了和乙公司争夺市场份额,制作电影广告,显示一架机徽为甲的战机向即将倾覆的(标志为乙)军舰投下重磅炸弹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题干中的关键词为“不正当或不公平的手段”、“损害竞争对手的利益”、“不公平的市场环境”。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A项中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属于掠夺性定价的行为,意在排挤竞争对手,属于不正当手段;B项中的加大技术投入、申请专利均为正当行为,不符合定义;C、D项的行为是对竞争对手的诋毁行为,属于不正当手段,因此均符合定义。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①采用不正当或者不公平的手段;②给对手造成了不公平的市场环境,严重损害其竞争对手的利益。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A厂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售方便面,属于“采用不公平的手段”,致使B厂方便面滞销,属于“严重损害其竞争对手的利益”,符合定义;B项:投入大量资金研制技术,申请专利,是正当行为,不属于“采用不正当或者不公平的手段”,不符合定义;C项:甲公司通过电视台和报纸,指出乙公司药品的缺点和副作用,是诋毁对手的行为,属于“采用不正当的手段”,导致消费者拒买乙公司的产品,属于“严重损害其竞争对手的利益”,符合定义;D项:甲公司利用电影广告中甲战机向乙军舰投下重磅炸弹的剧情,来诋毁对手的行为,属于“采用不正当的手段”,并“给对手造成了不公平的市场环境”,符合定义。因此,选择B选项。31.《边城》是我国作家沈从文的代表作,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该作品主要描绘了(

)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A.武汉B.湘西C.长沙D.婺源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文学常识。A项错误,《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描绘的是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川为四川省,湘为湖南省。武汉位于湖北省,不在湘西地区。B项正确,《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讲述了船家少女与傩送、天保两兄弟的爱情故事,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C项错误,长沙位于湖南省东北部,不在湘西地区。《边城》主要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而不是长沙地区。D项错误,婺源一般指婺源县。婺源县,隶属于江西省上饶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边城》主要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而不是婺源地区。故正确答案为B。32.最早创造数字的是阿拉伯人。(

)0.正确1.错误参考答案:1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人文历史。阿拉伯数字最初由古印度人发明,后由阿拉伯人传向欧洲,之后再经欧洲人将其现代化。人们以为是阿拉伯人发明了数字,故称其为“阿拉伯数字”。故表述错误。33.我国刑法规定,一种行为要构成正当防卫,必须是为了保护合法权益,这种合法权益可以是国家、公共利益,也可以是本人或者他人的合法权利,与此同时,所欲保护的合法权益正在遭受不法侵害。而所谓假想防卫,是指行为人基于认识上的错误,误认为有不法侵害存在,实施防卫行为,造成其想象中的“侵害人”受到损害的行为。根据上述定义,以下哪项属于假想防卫?A.小明认为小方故意骗他导致生意失败,将不会游泳的小方推入河中B.一老人不慎摔倒在马路上,司机张某下车查看时被路人贾某认为是肇事者,抓住扭打C.李某看到儿子痛苦地躺在地上,误以为旁边站的两人在殴打儿子,于是对这两人拳打脚踢D.公交车司机陈某从后视镜中看到有一乘客正在行窃,突然猛踩刹车,造成该乘客摔伤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题干定义假想防卫是一种法律行为,分析其判定标准,再结合选项比较即可解题。假想防卫的定义要点:①行为人基于认识上的错误,误认为有不法侵害存在,实施防卫行为;②造成其想象中的“侵害人”受到损害的行为。A项,故意欺骗和将人推入水中,不属于防卫,不符合要点①。B项,贾某抓住张某扭打,不属于防卫,不符合要点①。C项,误以为旁边站的两人在殴打儿子,体现了认识上的错误,误认为有不法侵害存在,实施防卫行为,对这两人拳打脚踢,体现了造成其想象中的“侵害人”受到损害,符合定义。D项,看到小偷偷东西,猛踩刹车,不属于认识上的错误,不符合要点①。故本题选C。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多定义,考查“假想防卫”,其关键信息如下:行为人基于认识上的错误,误认为有不法侵害存在,实施防卫行为,造成其想象中的“侵害人”受到损害的行为。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小明个人主观认为小方将其进行了欺骗,但未体现“有不法侵害存在,实施防卫行为”,不符合定义;B项:路人贾某认为司机张某是肇事者,只是基于认识上的错误,但将司机张某抓住扭打,不属于“实施防卫行为”,不符合定义;C项:李某误以为旁边站着的两人在殴打儿子,属于“基于认识上的错误,误认为有不法侵害存在,实施防卫行为”,于是对这两人拳打脚踢,属于“造成其想象中的‘侵害人’受到损害”,符合定义;D项:公交车司机发现窃贼后猛踩刹车,是面对真实发生的事件采取的措施,不属于“认识上的错误”,不符合定义。因此,选择C选项。34.父亲的血型A型,母亲的血型AB型,所生子女的血型不可能是A型。(

)0.正确1.错误参考答案:1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生物医学知识。第二步,血型是以A、B、O三种遗传因子的组合而决定的,根据父母的血型,就可以判断出以后出生的孩子的血型。根据血型的遗传规律,A型血和AB型血的后代可能有A型血、B型血、AB型血。因此,本题错误。35.一个应用程序窗口被最小化后,该应用程序将会(

)。A.终止执行B.暂停执行C.在前台执行D.在后台执行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计算机应用常识,一个应用程序窗口被最小化后,该应用程序将会自动转入后台运行,最大化后恢复前台执行。故正确答案为D。36.近日,火星车在加勒陨坑拍摄的图像发现,火星陨坑内的远古土壤存在着类似地球土壤裂纹剖面的土壤样本,通常这样的土壤存在于南极干燥谷和智利阿塔卡马沙漠,这暗示着远古时期火星可能存在生命。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结论?A.地球沙漠土壤中存在土块,具有多孔中空结构,硫酸盐浓度较高,这一特征在火星土壤层并不明显B.化学物质分析显示,陨坑内土壤的化学风化过程以及粘土沉积中橄榄石矿损耗情况与地球土壤的状况较为接近C.这些火星远古土壤样本仅表明火星早期可能曾是温暖潮湿的,那时的环境比现今更具宜居性D.土壤裂纹剖面中的磷损耗特别引人注意,因为地球土壤也存在这种现象,这是由于微生物的活跃性所致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论点:远古时期火星可能存在生命。论据:火星陨坑内的远古土壤存在着类似地球土壤裂纹剖面的土壤样本。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地球沙漠土壤与火星土壤不同,是对论据的削弱,无法加强,排除。B项:经化学物质分析后,陨坑内土壤与地球上土壤的化学风化过程相似,与论据表意相同,是对论据的加强,保留。C项:火星远古土壤样本情况仅表明火星早期的环境比现在宜居,但并没有明确说明当时是否存在生命,不明确选项,排除。D项:磷在土壤裂纹剖面中有损耗,说明有微生物存在,解释了为什么看到土壤裂纹剖面就说明可能有生命,属于搭桥加强。B、D两项都能加强,但是D项搭桥的加强力度强于重复论据的B项。故正确答案为D。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根据提问方式中的“支持”,确定为加强论证。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论点:远古火星可能存在生命。论据:火星陨坑内的远古土壤存在着类似地球土壤裂纹剖面的土壤样本,通常这样的土壤存在于南极干燥谷和智利阿塔卡马沙漠。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不明确项。地球土壤多孔中空结构,硫酸盐浓度较高,这一特征在火星土壤层并不明显,指出火星土壤和地球沙漠土壤有区别,这种区别是否与生命有关不明确,不具有加强作用。B项:不明确项。陨坑内土壤的化学风化过程以及粘土沉积中橄榄石矿损耗情况与地球土壤的状况较为接近,不确定这种相似是否与生命有关,不具有加强作用。C项:无关选项。“宜居性”和是否存在生命无关,和土壤状况也没有必然联系,论题不一致,排除。D项:建立联系。火星土壤裂纹剖面中的磷损耗,地球土壤也存在这种现象,这是由于微生物的活跃性所致,解释了为什么可能通过地球和火星相似的土壤样本来推测生命的存在,在论据和论点之间建立了联系,具有加强作用。因此,选择D选项。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最能支持题干结论的一项,需首先明确题干的论证结构,找到论据和论点。题干论据为“拍摄的图像发现”后面的内容,论点为“这暗示着”后面的内容。要支持该结论,可以说明远古时期火星确实存在生命。题干推论由火星陨坑内的远古土壤存在类似南极干燥谷和智利阿塔卡马沙漠的地球土壤裂纹剖面的土壤样本,推出远古时期火星可能存在生命。A项,指出火星土壤层不具备地球沙漠土壤的某些特征,并不能说明远古时期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无法支持题干结论。B项,指出陨坑内土壤的某些情况与地球土壤状况接近,则由地球土壤存在生命的实际情况,说明远古时期火星也可能存在生命,对题干有一定的支持作用。C项,指出远古时期火星的环境比现今更具宜居性,但宜居并不能说明存在生命,无法支持题干结论。D项,指出这些土壤中的磷损耗与地球土壤类似,而地球土壤存在这种现象是由于微生物所致,则类比可推测火星远古时期可能也存在微生物,即存在生命,直接支持了题干结论。相较于B项,该项的支持力度更强。故本题选D。37.趋同进化:指不同生物物种在进化过程中由于适应相似的环境而呈现出外形上的相似性。下列属于趋同进化的是:A.海豚和鲨鱼,一个是哺乳动物,一个是鱼类,只是为了更好地在海洋中生存,它们就变得越来越相像了B.随着共同生活时间的增加,夫妻二人的价值观念、生活习惯,甚至连五官都变得越来越相近了C.无脊椎动物中,腔肠动物门的珊瑚、甲壳类的藤壶、棘皮动物门的海百合,都有相似的辐射对称躯体构型D.蚂蚁从金合欢的刺中取食蛋白质、脂肪和蜜,也在金合欢枝叶间巡逻缠绕金合欢的其他植物,进攻来此觅食的食草动物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查找关键词。定义的关键词信息为“不同生物物种”“适应相似的环境”“外形上的相似性”。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A项:海豚和鲨鱼为“不同生物物种”,为了更好地在海洋中生存即为了“适应相似的环境”,变得越来越相像了即呈现出了“外形上的相似性”,符合定义,当选;B项:夫妻为同一物种,不符合定义,排除;C项:未体现出为了“适应相似的环境”,不符合定义,排除;D项:未体现呈现出了“外形上的相似性”,不符合定义,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①不同生物物种;②在进化过程中由于适应相似的环境呈现出外型上的相似性。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海豚和鲨鱼属于“不同生物物种”,都在海洋中生存是“相似的环境”,变得越来越相似属于“外型上的相似性”,符合定义;B项:夫妻二人并非“不同生物物种”,主体不一致,不符合定义;C项:珊瑚、藤壶、海百合躯体构型相似,但未体现其是在进化过程中“由于适应相似的环境”而产生的,不符合定义;D项:蚂蚁进攻其他食草动物,未体现“在进化过程中由于适应相似的环境呈现出外型上的相似性”,不符合定义。因此,选择A选项。解题思路:分析题干定义,发现其关键点为“不同生物物种”“适应相似环境”“呈现出外形上的相似性”,在解题时应严格依据定义的关键点分析选项。趋同进化定义的关键信息:不同生物物种在进化过程中,适应相似的环境。A项,海豚是哺乳动物,鲨鱼是鱼类,两者为不同生物物种,为适应相似的海洋环境变得越来越相像,符合定义。B项,夫妻二人越来越像,并不涉及不同生物物种,不符合定义。C项,不同的生物物种具有相似的躯体构型,但并未体现适应相似的环境,不符合定义。D项,两种生物互利共生,并未体现适应相似的环境,不符合定义。故本题选A。38.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十多年来,创造性提出始终_________“上海精神”,主张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为世界各国共同繁荣、区域合作发展壮大提供了有益_________,为推动各国_________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重大贡献。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履行启示挽手B.实践启发并肩C.践行借鉴携手D.推行借镜昂首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了解文段大意。第二步,先看第一空,所填词语应与“上海精神”搭配,由此排除搭配不当的A。第三步,再看第二空,辨析备选词语侧重点,根据文意排除B。第四步,最后看第三空,此处表达的是各国一起努力,共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填词语应体现一起之意,排除不能体现此意的D。第一空,所填词语搭配的是“上海精神”。“履行”指实行(自己答应做的或应该做的事),多与“契约”“诺言”等搭配,与“精神”搭配不当,排除A。第二空,“启发”指阐明事例,引起对方联想而有所领悟,侧重让人有新的思考。“借鉴”“借镜”侧重从他人或事物中吸取经验或教训。“上海精神”是世界各国可以借鉴的经验,排除B。第三空,由“各国”“人类命运共同体”可知,此处表达的是各国一起努力,共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填词语应体现一起之意。“昂首”不能体现此意,排除D。故本题选C。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二空。文段中描述到“上海精神为区域合作发展壮大提供了有益________”,可知应为提供了帮助或参考。A项“启发”和D项“启示”语义与文段不相符,同时“有益”与启示、启发略显重复,因为启示、启发本身就是有益的,因此排除A项和D项。B项“借镜”比喻参考和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C项“借鉴”意思相同,二者均符合语境,保留。第二步,分析第三空。根据“为推动各国________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可知,应为各国一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因此这一空应填词的意思与“一同”相近,B项“昂首”指仰着头,与“一同”意思不同,排除B项。C项“携手”指比喻共同做某事,与文段意思相符。答案锁定C选项。第三步,验证第一空。“践行上海精神”,语义相符。因此,选择C选项。解题思路:第一空,所填词语搭配“上海精神”。B项“推行”和C项“践行”搭配“上海精神”均恰当,保留。A项“实践”作谓语时,其后一般不接宾语,即其后不能搭配“上海精神”,排除;D项“履行”一般搭配职责、义务等,不能搭配“上海精神”,排除。第二空,文段说的是上海合作组织的经验可以让世界各国学习、效仿。B项“借镜”取自成语“借镜观形”,“借镜观形”比喻参考和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B项“借镜”与C项“借鉴”意思相同,填入横线处均符合语境,保留。第三空,B项“昂首”指仰着头,C项“携手”指手拉着手,表示共同做某事。由“各国”“人类命运共同体”可知,此处强调各国齐心协力共谋发展,所以C项“携手”更符合语境,当选。故正确答案为C。【文段出处】《为携手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39.2014年,甲的年龄是乙的年龄的4倍。2018年,甲的年龄是乙的年龄的3倍。则甲乙二人2016年的年龄分别是多少岁?A.34,1B.32,8C.36,12D.34,10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解法一:第一步,本题考查年龄问题,用代入排除法解题。第二步,代入选项验证:A选项,如果甲、乙二人2016年分别是34和1岁,那么2014年乙未出生,不满足题意,排除;B选项,如果甲、乙二人2016年分别是32和8岁,则2014年两人分别是30和6岁,不满足甲的年龄是乙的年龄的4倍,排除;C选项,如果甲、乙二人2016年分别是36和12岁,则2014年两人分别是34和10岁,不满足甲的年龄是乙的年龄的4倍,排除;D选项,如果甲、乙二人2016年分别是34和10岁,则2014年两人年龄分别是32岁和8岁,满足甲的年龄是乙的4倍。2018年,两人的年龄分别为36岁和12岁,满足甲的年龄是乙的3倍,满足题意。(排除A、B、C选项后,可直接选择D选项)因此,选择D选项。解法二:第一步,本题考查年龄问题,用方程法解题。第二步,设甲乙二人2016年的年龄分别是x和y,根据“2014年,甲的年龄是乙的年龄的4倍”,可得方程:(x-2)=4×(y-2)①;根据“2018年,甲的年龄是乙的年龄的3倍”,可得方程:(x+2)=3×(y+2)②,联立两式解得x=34,y=10,即甲乙二人2016年的年龄分别是34和10岁。因此,选择D选项。40.以下是一个的图形,共有16个小方格,每个小方格中均可填入一个字,要求图形的每行、每列均填入“兵”“不”“厌”“诈”4个字,不能重复,也不能遗漏。根据以上信息,依次填入图形中①②③④处的4个字可为(

)。A.厌,诈,兵,不B.厌,兵,不,诈C.兵,不,厌,诈D.不,诈,厌,兵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题干当中有明显确定的信息,我们优先考虑排除法,因为要保证每一行每一列都需要有兵不厌诈四个字,并且不能重复,所以通过第二列的“厌”和“不”可以将C项排除。同理,通过第四列的“不”将A项排除。(2,2)格,行和列一共三个字进行限定,所以从此空入手。根据题干要求,字不可以重复,即(2,2)格不能为“兵”“厌”和“不”,所以得出(2,2)格为“诈”。故第二列②不能为“厌”“不”和“诈”,所以②为“兵”。故正确答案为B。41.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符合已呈现的规律性。A.AB.BC.CD.D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题干图形含有白色圆圈、黑色圆圈和连线三种元素,首先考虑黑色圆圈的数量、线条数都不能选出正确答案,接着考虑用线相连的圆圈的个数,存在数量规律。考虑图形中孤立(未与其他圆圈用线相连)圆圈的个数,依次是5、4、3、2,应选择只有一个孤立圆圈的图形。故本题选C。42.维生素C又叫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溶液显酸性。医学研究表明,人类在不良情绪下,会产生过多氧自由基,损伤细胞和组织,导致皮肤失去弹性,出现皱纹。而维生素C与氧自由基发生反应,从而清除自由基,可有效避免肌肤老化。那么,维生素C又是如何美白皮肤的呢?原来,皮肤的颜色主要取决于肌肤中黑色素的含量,抑制酪氨酸酶的合成是美白的关键之一,而维生素C能抑制此酶的活性,阻断黑色素生成,且可将已形成的黑色素还原成无色的黑色素前质。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符的是:A.维生素C能够避免肌肤老化B.酪氨酸酶合成可以美白肌肤C.维生素C能阻断黑色素生成D.不良情绪容易使人出现皱纹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细节信息的理解。解答思路是找到与选项相关的原文,然后对比判断。由“维生素C与氧自由基发生反应……可有效避免肌肤老化”可知,A项正确。由“维生素C能抑制此酶的活性,阻断黑色素生成”可知,C项正确。由“人类在不良情绪下,会产生过多氧自由基,损伤细胞和组织,导致皮肤失去弹性,出现皱纹”可知,D项正确。由“抑制酪氨酸酶的合成是美白的关键之一”可知,酪氨酸酶合成对肌肤美白具有负面作用,B项与文意相反。故本题选B。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对应“而维生素C与氧自由基……避免肌肤老化”,符合原文。B项对应“抑制酪氨酸酶的合成是美白的关键之一”,文段中说的是“抑制酪氨酸酶的合成”,而不是“酪氨酸酶的合成”,属于曲解文意,不符合原文。C项对应“维生素C抑制此酶的活性,阻断黑色素生成”,符合原文。D项对应“人类在不良情绪下……出现皱纹”,符合原文。因此,选择B选项。解题思路:根据文段内容“抑制酪氨酸酶的合成是美白的关键之一”,B项“酪氨酸酶合成可以美白肌肤”与文意相悖,当选。根据“维生素C与氧自由基发生反应……可有效避免肌肤老化”可知,A项与文意相符,排除;根据“维生素C能抑制此酶的活性,阻断黑色素生成”可知,C项与文意相符,排除;根据“人类在不良情绪下……失去弹性,出现皱纹”可知,D项与文意相符,排除。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文段出处】《补充VC对健康有益吗?》43.品质∶好坏∶质量A.食物∶大小∶重量B.分数∶高低∶成绩C.旅游∶远近∶兴趣D.人口∶多少∶密度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品质”是指人的素质和物品的质量,“品质”与“质量”属于近义关系,二者均可以用“好坏”来评判,二者与“好坏”属于对应关系。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食物”与“重量”不属于近义关系,排除;B项:“分数”与“成绩”属于近义关系,二者均可以用“高低”来评判,二者与“高低”属于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C项:“旅游”与“兴趣”不属于近义关系,排除;D项:“人口”与“密度”不属于近义关系,排除。因此,选择B选项。44.①男青年J给导师发消息说自己不能按时返校了②男青年J携带妻子和孩子参加一个朋友的婚礼③ISIS恐怖组织突然袭击了男青年J所在的村庄④男青年J与妻子和孩子躲藏到了一个废旧仓库⑤男青年J的导师愤怒之下联络雇佣军进行营教下列对上述事件排序最合理的是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③④⑤C.②③④①⑤D.③②④①⑤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选项,确定首句应从①②③中选择。比较可知,“男青年J携带妻子和孩子参加一个朋友的婚礼”是事情发生的起因,之后“ISIS恐怖组织突然袭击了男青年J所在的村庄”,所以“男青年J给导师发消息说自己不能按时返校了”,确定首句为②,排除A、D两项。第二步,观察分析剩余选项,第二句应从①③中选择。必然先有“ISIS恐怖组织突然袭击了男青年J所在的村庄”,再有“男青年J给导师发消息说自己不能按时返校了”,确定③应排在①的前面,排除B项。因此,选择C选项。45.文物是历史留下的印记,是过去写给今天和未来的“书信”,也是人类存在于历史中的

。历史文化古迹损毁的后果是任何人都担不起的,每一次随意破坏文物的行为,都应被视作对文明传承的挑衅。因为,那些留在历史中的足迹都是

的,没有备份,也没有重来的可能。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见证唯一B.记录珍贵C.痕迹脆弱D.标志模糊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此题突破口在第二空,横线后强调“没有备份,也没有重来的可能”,说明这些“足迹”是“独一无二”的,只有一份,故应填入A项“唯一”。其他选项都体现不出“没有备份”,均可排除。验证第一空,文物体现了历史的发展,故文物也是“见证”了历史的发展,故填入A项“见证”合适。故正确答案为A。【文段出处】光明日报

《历史不会留给我们“备份文物”》46.茶杯:杯盖:杯底

A.树林:树梢:树根

B.文章:文件:标题

C.苹果:果核:果皮

D.茶叶:春茶:秋茶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杯盖和杯底都是茶杯的组成部分,第一词与后两词构成组成关系。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树梢和树根都是树木的组成部分,而不是树林,第一词与后两词不构成组成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文件不是文章的组成部分,第一词与第二词不构成组成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果核和果皮都是苹果的组成部分,第一词与后两词构成组成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D项:春茶和秋茶都是茶叶的一种,第一词与后两词构成种属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47.我国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

)的方针。A.教育B.感化C.严惩D.挽救参考答案:AB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知识。第二步,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四条,对犯罪的未成年人追究刑事责任,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因此,选择ABD选项。48.细胞膜作为一个屏障,使细胞内液成分不完全相同于细胞外液,并保持相对稳定。但是,细胞在进行新陈代谢的过程中,需要不断选择性地摄入和排出多种多样的物质,这些物质的交换是通过细胞膜有选择性地进行的。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运输途径大体是: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可通过物理扩散透过细胞膜;水溶性的小分子物质或离子,需要借助相关蛋白质的介导才能完成跨膜运输;大分子物质或颗粒性物质,则通过细胞膜的整装转运进出细胞。根据题意,接下来最有可能阐述的是:A.细胞膜的分类B.蛋白质的介导原理C.物质跨膜运输的障碍D.新陈代谢中的物质交换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浏览文段,重点分析尾句,判别文段话题落脚点。文段首句介绍了细胞膜的作用机能——保持内外液体相对稳定。转折之后则着重阐述了细胞新陈代谢过程中,不同物质是如何跨膜运输的,后文以解释说明的方式进行了详细描述。故文段重点话题落脚到“物质的跨膜运输”,后文应延续此话题做进一步的拓展。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符合上述语境,当选。A项“细胞膜的分类”,前文无相关描述,排除;B项“蛋白质”为前文并列解释说明中的内容,非前文论述话题,排除;D项“新陈代谢中的物质交换”为前文已经阐述过的内容,后文不会重复出现,排除。因此,选择C选项。解题思路:根据提问方式可知,本题为接语选择题,需通读全文,重点关注文段尾句。前文引出细胞膜这一话题,并介绍了多种物质需要通过细胞膜进出,尾句具体论述了“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运输途径”,并通过并列的三方面对其进行了解释说明。故接下来应继续围绕“物质通过细胞膜”这一话题展开论述,即“物质跨膜运输”,对应C项。A项,文段尾句并非只是重点介绍“细胞膜”,与尾句核心话题不符,排除;B项,“蛋白质的介导”为尾句解释说明中的一部分,表述片面,且并非尾句论述的核心话题,排除;D项,对应文段“细胞在进行新陈代谢的过程中,需要不断选择性地摄入和排出多种多样的物质”,为前文已论述过的内容,后文不会重复论述,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文段出处】《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49.左边给定的是纸盒的外表面,下面哪一项能由它折叠而成?A.AB.BC.CD.D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六面体的空间重构。将题干展开图中的面依次标注为面a、b、c、d、e、f,如下图:A项:选项的三个面分别是面b、面c、面e,在题干展开图中,三个面的公共点没有发出任何一条线,而选项中三个面的公共点发出一条线,选项与题干不一致,排除;B项:选项中的三个面分别是面b、面c、面f,选项与题干一致,保留;C项:选项中的三个面分别是面a、面d、面f,选项中面a的大三角底边与面d相邻,而展开图中面a的大三角底边与面b相邻,选项与题干不一致,排除;D项:选项中的三个面分别是面a、面c、面d,展开图中面a和面c为相对面,相对面不能同时出现,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50.闹钟∶指针A.鸡蛋∶蛋类B.鸭蛋∶鸭子C.鸡蛋∶蛋壳D.鸭子∶家禽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指针”是“闹钟”的一部分,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组成关系。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鸡蛋”属于“蛋类”,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排除;B项:“鸭子”产“鸭蛋”,二者属于对应关系,排除;C项:“蛋壳”是“鸡蛋”的一部分,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组成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D项:“鸭子”属于“家禽”,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排除。因此,选择C选项。51.麻雀:动物:生物链A.豆浆:早餐:豆制品B.开水:纸杯:便利品C.钢笔:电脑:办公品D.发卡:首饰:妆饰品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题干词语的逻辑关系。题干麻雀属于动物,二者为种属关系,生物链指的是由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互相提供食物而形成的相互依存的链条关系。麻雀和动物都属于生物链的一部分。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A选项:豆浆与早餐之间为种属关系,但是早餐不是豆制品的组成部分,与题干逻辑不符,排除;B选项:开水不属于纸杯,不是种属关系,与题干逻辑不符,排除;C选项:钢笔和电脑都属于办公品,但是钢笔和电脑之间不是种属关系,与题干逻辑不符,排除;D选项:发卡是首饰的一种,二者为种属关系,发卡和首饰都属于妆饰品,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故正确答案为D。52.以书面文字为媒介进行的沟通,具体有(

)。A.电子邮件B.私人往来书信C.公开发布的通知D.出版的刊物参考答案:ABCD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管理学的基本原理。书面沟通是公共关系的工作途径之一,用书面媒介的形式与公众交流信息,沟通情况,主要用于内部公众之间的沟通,其形式有内部报刊、信件、公告板、标语和各种辅助出版物等,具体包括电子邮件、私人往来书信、公开发布的通知、出版的刊物。故正确答案为ABCD。53.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下列财产专属于国家所有的是(

)。A.土地B.矿藏C.水流D.森林参考答案:BC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民法典。本题考查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归属及其禁止流通物。《民法典》第二百四十七条:“矿藏、水流、海域属于国家所有。”第二百四十九条:“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第二百五十条:“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属于国家所有,但是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除外。”可见,在我国,只有矿藏、水流的性质比较特殊,只能属于国家所有,也就是禁止流通物。土地、森林都可以为集体所有,所以A、D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C。54.诱导运动是一种视错觉,即观察者知觉到某个物体在运动,而实际上该物体没有发生空间移动,只是由于其他物体的运动使得被观察物体看起来好像在运动。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诱导运动的是:A.在没有月光的夜晚仰望天空,觉得星星好像在动B.电影院里播放的精彩电影C.月亮在云彩后面穿行D.注视飞速开过的火车之后,会觉得附近的树木向相反方向运动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抓住定义关键词。①视错觉;②实际上物体未发生空间移动;③由于其他物体使得被观察物体看起来好像在运动。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A项,只提及“星星”,没有提及其他物体,不存在“其他物体使得观察体看起来好像在运动”的情况,不符合定义;B项,电影里面的画面是动态的,本身发生了空间移动,不符合定义;C项,月亮未发生空间移动,由于彩云的运动使得月亮看起来好像在运动,符合定义;D项,火车开过后,此时不存在正在移动的物体,只有树,移动物体与静止物体是先后出现,不存在“其他物体使得观察体看起来好像在运动”,感觉树在动是运动后效,不是诱导运动,不符合定义。故正确答案为C。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①知觉到某个物体在运动,而实际上该物体没有发生空间移动;②由于其他物体的运动使得被观察的物体看起来好像在运动。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只涉及星星,不涉及“其他物体运动”,不符合定义;B项:电影的播放实际上是一帧帧的画面在变动,不属于“实际上该物体没有发生空间移动”,不符合定义;C项:月亮是相对静止的,属于“实际上该物体没有发生空间移动”,只是因为云彩的运动使月亮看起来好像在动,符合定义;D项:注视飞速开过的火车后,会觉得树木向反方向运动,表明不是同时观察火车和树木,所以树木的运动并不是因为同时观察的火车在运动导致的,不符合定义。因此,选择C选项。解题思路:分析题干定义,发现其关键点为“由于其他物体的运动使得被观察物体看起来好像在运动”,在解题时应严格依据这一关键点分析选项。诱导运动的定义要点:由于其他物体的运动使得被观察物体看起来好像在运动,实际上该物体没有发生空间移动。A项,只是觉得星星好像在动,并没有涉及其他物体的运动,不符合定义。B项,电影画面确实是在动的,并非视错觉,不符合定义。C项,由于云彩在动,使得月亮看起来好像在运动,符合定义。D项,是先看运动的火车,再看静止的树木,觉得树木在动,而题干定义中并不涉及先后性,不符合定义。故本题选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