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1页
2020-2021学年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2页
2020-2021学年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3页
2020-2021学年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4页
2020-2021学年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0-2021学年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9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随时随地是有一个“己”作中心的。这并不是个人主义,而是自我主义。个人是对团体而说的,是分子对团体。在个人主义下,一方面是平等观念,指在同一团体中各分子的地位平等,个人不能侵犯大家的权利;一方面是宪法观念,指团体不能抹煞个人,只能在个人所愿意交出的一份权利上控制个人。这些观念必须先假定了团体的存在。在我们中国传统思想里是没有这一套的,因为我们所有的是自我主义,一切价值是以“己”作为中心的主义。自我主义连儒家都包括在内。孔子是会推己及人的,然而尽管放之于四海,中心还是在自己。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是所,而众星拱之。”这是很好的一个差序格局的譬喻,自己总是中心,像四季不移的北斗星,所有其他的人,随着他转动。(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材料二:随着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互联网在日常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与传统媒体相比,互联网在传播形式、传播内容以及功能方面区别明显,其便捷性显著提高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频率。中国社会作为一个“熟人社会”和“关系社会”,个体与所处差序格局中的亲友、邻居、熟人等的关系密切程度,即这种特殊信任,又会显著影响到个体的一般信任水平。信任被认为是社会资本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也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社会学者给信任下的定义是“以人类互动关系的立场来看,其可简单定义为,信任一个人意味着相信对方在出现损人利己的机会时,并不会去实现它”;即一种对于对可信赖行为的预期。信任在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有重要的作用,如信任能为个体带来安全感,降低人际交往的复杂性,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优化组织内部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率,为社会秩序和繁荣提供动力等。把个体间的信任划分为个人信任和一般信任,前者是那些来自反复多次的人际交往的信任,即对认识的人的信任;而后者是那些基于对象群体的构成、动机、教养等一般性知识产生的信任,即对陌生人或者社会上大多数人的信任,也可以称作社会信任。一般信任主要有三个来源。首先制度带来一般信任,一个社会中的社会规范、社会制度和社会性惩罚使人保持良好行为,因此陌生人的行为也有可预期性;第二个是人失声痛哭特质对一般信任的影响,即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什么样的性格或人格特质能带来信任;第三种是认同,即对性别、年龄、宗教、地域、阶段、团体、国家和种族的认同带来一般信任,这也是西方产生“团体格局”的基础。中国与西方的文化特质、社会关系与社会结构等存在明显的差异,因而二者的社会信任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方式也存在着差别。韦伯(MaxWeber)曾在关于中国宗教的研究中涉及信任问题时就明确指出,中国人彼此之间存在着普遍的不信任,中国人的信任不是建立在信仰共同体的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血缘共同体的基础之上,即建立在家族亲戚关系或准亲戚关系之上,是一种难以普遍化的特殊信任。福山也认为,中国社会是一个低信任度的社会,甚至不存在社会信任。费孝通认为,中国人社会关系呈现“差序格局”的形态,这与西方社会关系呈现“团体格局”有显著不同,“差序格局”是一种因关系亲疏远近不同而有差别待遇的行为模式,强调的是人人以自我为中心建立自己的人脉网络。信任主要建立在“关系”上,关系远近不同信任程度不同。因此针对中国社会信任水平的研究,大部分没有把个人信任和一般信任分开来考量。经过研究与分析,笔者认为,虽然中国社会中以血缘、地缘为主的差序格局诞生的“粘连性信任”对中国人影响深远,个体与其差序格局中的邻居、亲友的关系密切程度对于一般化社会信任具有正向影响;不但可否认的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的城乡流动,也给差序格局打破了一个缺口,而互联网在其中起到的中介作用,使得城乡居民与亲戚、熟人、朋友的互动程度越来越明显地依靠互联网使用水平,即以往影响城乡信任程度中的一个首要环节逐渐被打破,而邻里关系也越来越成为影响居民社会信任程度的重要因素。这也说明,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如果能够构建和谐、友好的邻里关系,扩大居民与邻居之间的接触面,提高其接触程度,那么居民的社会信任程度也将提高,这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社会的精神文明程度将大有裨益。(摘编自张哲瑜《互联网使用对中国社会信任的差序格局的影响》)(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包括儒家在内的传统中国社会的自我主义具有相对性和伸缩性,这个网络像蜘蛛的网,随时随地,含括过去与未来。B.孔子的一切价值都以“己”为中心,没有超越个人的团体,他自喻为北辰星,众人如众星拱月般追随他、保护他。C.随着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在传播形式、传播内容和传播效果方面互联网与传统媒体不同明显。D.大部分对中国社会信任水平的研究都没有把个人信任和一般信任分开考量,因为中国社会是一个低信任度的社会。(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个人主义一方面要求平等,另一方面要求宪法,且须先假定团体存在,因而中国传统思想里是没有个人主义。B.如果要深入研究微信、QQ等的使用对中国社会信任的差序格局的影响,《乡土中国》仍应是重要的参考文献。C.信任被认为是社会资本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中国与西方的社会信任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方式存着明显差别。D.韦伯与福山对中国社会信任问题的论断类似,费孝通则认为差序格局的存在使中国传统社会信任具有独特性。(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一般信任问题的一项是A.“团体格局”的基础B.推己及人的自我主义C.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D.互联网中的邻居亲友(4)互联网的使用改变了中国传统社会信任的差序格局的哪些方面?请根据材料内容简要概括。(5)我们应如何正确认识和运用费孝通先生的中国传统社会信任的差序格局理论,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请根据材料内容简要分析。(二)现代阅读II(本题共1小题,16分)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乡愁里的花宋之问《渡汉江》中所言“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这种复杂的心态,今天的人已经很少有了。交通的发达,使得“千里江陵一日还”不再是诗人的夸张,而是人人可及的现实。纵为天涯游子,归乡也不是难事。但是,每逢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故乡与亲人,依然会撩拨我们的心灵。“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佳节,首重春节,其次就是清明了。而亲人,首重年华向暮的长辈,次则长眠泉下的列祖。因为牵挂,我们便思念故乡;因为故乡,我们每年总有那么几次会生起浓浓的乡愁。近年来,经常会有一些令人费解的新词突然闯进我们的生活,折磨我们的智商。而这些新词因它们是时代的产物而让我们无法忽略,无法躲避;与此同时,还有一些诸如“国学”“大师”“活佛”“巨匠”等非常庄重而神圣的旧词,被我们肆无忌惮地滥用,以至变得“狗血”。这种尴尬,让我们既“为赋新词强说愁”,又“看尽溪山不见峰”。此情之下,每个人心中的乡愁,便成了一丝温暖、一份慰藉、一种抵抗流俗的武器。我曾认为,只有离乡背井的游子才会有乡愁,后来明白,一辈子从未离开故乡的人,若生起乡愁来,会比游子来得更加猛烈,更加难以遏止。去年暮春四月,我曾特地抽两天时间回故乡赏了一回天马寨的杜鹃花,并即兴写了一篇短文:天马寨与娄子石山脉相连,乃前山后山之分。卯时登山,晴色忽逝,片云倏然而来,细雨若烟,擎伞行山,不觉山色湿人衣。曲折山道,与李白诗“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庶几近之。然赏花心切,攀援不知艰难。入山乍见,远山若黛,近峰耸翠,偶尔一朵花逍遥于涧边,若独影摇红。然四百公尺之下,花期已萎,五百公尺之上,花事正旺。萎者如胭脂溅泪,旺者如赤龙吐焰。登山二时后驻此龙脊,始觉画屏环列,虹廊深邃。万千花枝,纷来眼底;五彩杜鹃,屡入诗怀。若黄若紫,若红若白,色绚而妩媚,色绛而缤纷。一簇横空,如飘霓接袖;千凤争坡,如朝霞漫涌。花摇曳,人陶醉。流连复流连,唯愿花期长续;行行复行行,不觉雨去晴来。披芬芳于此山,揽花期于谷雨。正所谓万山如海,乡愁如舟。沧海骋目,眼界外无穷碧落;扁舟载我,迷不知终其所止。这篇不足400字的短文,配上数十幅天马寨杜鹃花的照片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后,被很多朋友点赞、转发。短文受欢迎,乃是因为赏花人的乡愁得到了他们的认同。所谓乡愁,并无太深的道理,凡往昔所历,今日不得见者而产生的惆怅,皆可以乡愁誉之。如儿时吃惯了奶奶手制的地菜春卷,如今奶奶作古,每每看到地菜春卷后,便会怀念她;如清明扫墓之后,母亲带着我去山中采兰,过一座小石桥时必会停下,在桥头的茶亭里歇息片刻,从善人施舍的茶缸里舀一碗温茶来喝,如今小石桥已拆,茶亭消失,经过此地看到的是一片居民小区,感慨万千;还有夜晚昏黄的街灯下,在学校上完晚自习的我,常会花两分钱从挑着柴火担子的小贩手里买一只小竹筒里的蒸糕,如今制作蒸糕的小贩杳然不见,小镇上也再无昏黄的街灯了……凡此种种,让我们体会到了白云苍狗般的无常、世事推移的无奈。而此时,当我们看到满坡满坡的杜鹃花,便会感叹,世事变幻太多而花期年年无误,人生苦短韶华易逝而山花灿烂不变。尤其是当你经历咳唾成风波恶俗成时尚的生活之后,看到这些杜鹃花如此绚丽如此逍遥,大有“悠悠天地悠悠我”的况味,直如忽见鲛宫之珠、丹凤之毛,莫不立刻神清气爽,感到生活还是这般美好。时下凡事皆以创新量之,但这乡愁绝不是创新的产物,乡愁与怀旧是紧密相连的。唐宋以来,文人的小品文盛行,记述市井故事,传递澡雪精神,或折节于大匠之门,或磨砺于政务之衙。泛读一千余年来的士林雅集,便会发现林林总总的文集中有着共同的特点,即怀旧与批判。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越来越便捷,但它的副作用也不容小觑,精神的矮化、流俗化,心灵的钝化、空洞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这似乎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这过程既是福音,也是不幸;既是希望,也是乡愁;既是社会前进的推力,也是道统批判的理由。文人的可悲之处在于杞人忧天,可爱之处也在于杞人忧天。当了一辈子书生的我,已习惯了这种生活。长怀忧患之心,精神的负担必然沉重,若没有排解的能力,总有一天会把自己压垮,但好在我有相濡以沫的亲人,有青山绿水的故乡,亲人是我的心灵依托,故乡是我的清静道场。有此两种,便得了清福;所谓乡愁,唯情而已矣!今年清明,我又回到了老家。儿时住惯的乡居,如今成了风景区,名西河十八湾。触目所及的山岚烟树、鸡犬桑麻、村落竹林、溪声鸟啼都没有改变,心下便诧异,我的童年少年竟然是在风景区里度过的,怎么就浑然不觉呢?在山上祭扫完父母的坟墓下来,我被人迎进路边一栋陈旧的仓库里,在这里,我居然见到了十几位乡亲,他们是我43年前下放到这里时结识的伙伴。当时村里组织了一个文艺宣传队,我任队长,他们都是队员,年纪最大的20多岁,最小的只有12岁。那时还在“文革”十年浩劫中,其后经历了粉碎“四人帮”、改革开放等漫长的岁月,40年间,我与他们大多未再见面,今番重逢,他们已从当年的红男绿女变成了今日的白发翁媪。让我惊奇的是,他们没有在家含饴弄孙,而是原班人马组成了一个“十八湾艺术团”,什么都没有改变,唯一的改变是,我不再是他们的队长了。在那简陋的仓库里,他们为我表演了两个42年前我编写的节目。这自然勾起了我对青春的回忆,心中那一份带着些许酸楚的喜悦充溢着心灵。我问如今已七十高龄的队长老友,可有新排演的节目,他说,他刚刚写了一个表演唱《我要赞当今》。我问为何要写这个节目,他告诉我,他当了一辈子农民,当今是他最称心的时候,也最幸福。听他这么表白,我心中思忖:我那点“江山依旧,人事全非”的乡愁是不是庸人自扰呢?老友的大伯曾是当年的红军,而他却成为乡村艺人。这就是土地,这就是乡亲,当春风沉醉的时候,这片土地就会绽放如火如荼的杜鹃花;当时代改变了,质朴的乡亲们也很乐意承担生活给予他们的任何角色。返回省城的路上,我的脑海中一直涌现着漫山遍野的杜鹃花,以及花丛中那些白发苍苍的乡村艺人。离开故土,车轮向晚,深深浅浅的鹧鸪声中,我的乡愁又起了。(1)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指出,交通日益发达,归乡不再困难,今天的人已经再也没有了“近乡情怯”的复杂心态,然而乡愁并没因此而逝去。B.文章写登山,突出山道曲折难攀,“我”并不退缩,反借诗句“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生出几分豪情,表明赏花心切。C.文章写“我”的短文被赞,是因为乡愁引起了大家的共鸣,从而将个体的乡愁延伸为普遍的情感,赋予乡愁以人类的共性。D.文章叙述了两次回故乡的经历,而且时间都选择在清明节,这样写一方面易于表达乡愁,另一方面形成了前后呼应的效果。(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语言含蓄隽永,诗味盎然,写登山赏花,多用四字句、对偶句,句式工整,节奏感强;语言文白相杂,典雅而富神韵。B.文章巧用比喻写乡愁之浓,如“万山如海,乡愁如舟”,以万山喻海,以乡愁作舟,舟行大海,犹如乡愁系于万山之中。C.文章描写离开故乡时,回忆与现实交织,回忆中的杜鹃、艺人,加上现实中的车轮声、鹧鸪声,自然又勾起作者无限的乡愁。D.文章善用传统意象来表达情感,如“深深浅浅的鹧鸪声”一句,借鹧鸪啼声悲婉凄切,来表达作者离开故乡时浓浓的乡愁。(3)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萎者如胭脂溅泪,旺者如赤龙吐焰。(4)本文以“乡愁里的花”为题,含意丰富,请结合全文赏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文段一: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节选自姚鼐《登泰山记》)文段二:姚鼐,字姬传,桐城人,刑部尚书文然玄孙。乾隆二十八年进士,选庶吉士,改礼部主事。历充山东、湖南乡试考官,会试同考官,所得多知名士。四库馆开,充纂修官。书成,以御史记名,乞养归。康熙间,侍郎方苞名重一时同邑刘大櫆继之鼐世父范与大櫆善鼐本所闻於家庭师友间者益以自得所为文高简深古三人皆籍桐城世传以为桐城派鼐清约寡欲,接人极和蔼,无贵贱皆乐与尽欢;而义所不可,则确乎不易其所守。世言学品兼备,推鼐无异词。尝仿王士祯五七言古体诗选为今体诗选,论者以为精当云。自告归后,主讲江南紫阳、锺山书院四十馀年,以诲迪后进为务。鲁九皋尝从鼐问古文法,又使其甥陈用光及鼐门。嘉庆二十年,卒,年八十有五。(节选自《清史稿•姚鼐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侍郎方苞名重一时/同邑刘大櫆继之/鼐世父范与/大櫆善/鼐本所闻於家庭师友间者/益以自得/所为文高简深古/三人皆籍桐城/世传以为桐城派/B.侍郎方苞名重一时/同邑刘大櫆继之/鼐世父范与大櫆善/鼐本所闻於家庭师友间者/益以自得/所为文高简深古/三人皆籍桐城/世传以为桐城派/C.侍郎方苞名重一时/同邑刘大櫆继之/鼐世父范与/大櫆善/鼐本所闻於家庭师友/间者益以自得/所为文高简深古/三人皆籍桐城/世传以为桐城派/D.侍郎方苞名重一时/同邑刘大櫆继之/鼐世父范与大櫆善/鼐本所闻於家庭师友/间者益以自得/所为文高简深古/三人皆籍桐城/世传以为桐城派/(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晦,“月尽也”,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这是古人根据月相的变化来纪日的方法。B.五鼓,即五更,夜半时分;古人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故称五鼓。C.会试,指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科举考试,由各省通过了乡试的举人参加。D.嘉庆,清朝的一个年号;古人常用年号来纪年,一个皇帝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年号。(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细写登山过程,艰辛却是乐趣。“始循”“越”“遂至”似轻描淡写而曲折有致,“限崖当道”“迷雾冰滑”极写登山艰难。B.描摹泰山美景,充满无限生机。“晚日照城”,如诗如画;“居雾若带”,“若带”二字以小喻大,写出云雾飘逸之感。C.姚鼐四处讲学,重视人才培养。《四库全书》编撰成功之后,他辞官,以讲学、教徒为业;曾收鲁九皋、陈用光为学生。D.姚鼐学品兼备,令世人皆折服。他编选古体诗,时人认为精当,被一致推为桐城派之首;他坚守原则,不为不义所屈。(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②鼐清约寡欲,接人极和蔼,无贵贱皆乐与尽欢。(5)姚鼐“为文高简深古”。《登泰山记》描写“观日出”就充分体现了“简”的特点,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选取的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景物及其特征。(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各题。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曹公陆游二袁刘表笑谈无,眼底英雄不足图。赤壁归来应叹息,人间更有一周瑜!(1)下面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词以“乱石”“惊涛”描绘赤壁石壁陡峭峥嵘、浪花澎湃飞溅之景,堪称一绝。B.苏词由怀古而发出“人生如梦”的感动,是难以一展抱负的苦闷情绪的自然流露。C.陆诗中的“二袁”是指东汉末年的军阀袁术和袁绍,他们先后成为曹操手下败将。D.陆诗写道作者游赤壁归来,面对千古江山,有感于历史兴衰,不由发出一声叹息。(2)同是在诗歌中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苏词和陆诗各运用了什么方法?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5.(10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学习是永恒的话题。在《劝学》中,荀况认为要想智慧通明而行为没有过错,就要做到“”;在《师说》中,韩愈则认为择师求学不应在乎老师年龄的大小和地位的高低,而在于“”。(2)同是面对秋日的景象,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描绘了眼前所见红遍万山,使“”的红叶,而杜甫在《登高》中写下的却是“”的满地落叶的萧瑟。(3)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达傲视权贵,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的两句是“,”。(4)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对音乐有着出色的描写,描写琵琶声愈来愈低沉以至于停顿,但是听众却愁绪满怀的两句是“,”。(5)在《赤壁赋》中苏轼对洞萧声做了极为传神的描绘,呜呜然余音不绝的洞萧声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能“,”。三、语言文字运用(16分)6.(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严格()“同口径、可比性”原则,继续()四套问卷进行全年龄段人口的调查;调查执行样本城市为55个,()了我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样本回收后,运用SPSS社会学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调查发现,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1.1%,较2018年的80.8%提升了0.3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9.3%,较2018年的76.2%上升了3.1个百分点。图书阅读率为59.3%,较2018年的59.0%上升了0.3个百分点;报纸阅读率为27.6%,较2018年的35.1%下降了7.5个百分点;期刊阅读率为19.3%,较2018年的23.4%下降了4.1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的发展,①______。对各类数字化阅读载体的接触情况进一步进行分析显示,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的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手机阅读接触率、电子阅读器阅读接触率、Pad(平板电脑)阅读接触率均有所上升。(),2019年有71.6%的成年国民进行过网络在线阅读,较2018年的69.3%上升了2.3个百分点;76.1%的成年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较2018年的73.%上升了2.4个百分点;②______,______;21.3%的成年国民使用Pad(平板电脑)进行数字化阅数,较2018年的20.8%上升了0.5个百分点。(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遵守沿用涵盖总的说来B.遵循采用覆盖总的说来C.遵守采用涵盖具体来看D.遵循沿用覆盖具体来看(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对数字化阅读载体的各类接触情况进一步进行分析显示B.进一步对各类数字化阅读载体的接触情况进行分析发现C.对各类数字化阅读载体的接触情况进行进一步分析发现D.进一步对数字化阅读载体的各类接触情况进行分析显示(3)根据调查数据与统计结果,请在①处填写3条调查结论。不得出现数字,不超过60个字。(4)在②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不超过35个字。四、写作(60分)7.(60分)阅读下面的内容,根据要求写作。请以“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700字。

2020-2021学年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9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随时随地是有一个“己”作中心的。这并不是个人主义,而是自我主义。个人是对团体而说的,是分子对团体。在个人主义下,一方面是平等观念,指在同一团体中各分子的地位平等,个人不能侵犯大家的权利;一方面是宪法观念,指团体不能抹煞个人,只能在个人所愿意交出的一份权利上控制个人。这些观念必须先假定了团体的存在。在我们中国传统思想里是没有这一套的,因为我们所有的是自我主义,一切价值是以“己”作为中心的主义。自我主义连儒家都包括在内。孔子是会推己及人的,然而尽管放之于四海,中心还是在自己。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是所,而众星拱之。”这是很好的一个差序格局的譬喻,自己总是中心,像四季不移的北斗星,所有其他的人,随着他转动。(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材料二:随着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互联网在日常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与传统媒体相比,互联网在传播形式、传播内容以及功能方面区别明显,其便捷性显著提高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频率。中国社会作为一个“熟人社会”和“关系社会”,个体与所处差序格局中的亲友、邻居、熟人等的关系密切程度,即这种特殊信任,又会显著影响到个体的一般信任水平。信任被认为是社会资本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也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社会学者给信任下的定义是“以人类互动关系的立场来看,其可简单定义为,信任一个人意味着相信对方在出现损人利己的机会时,并不会去实现它”;即一种对于对可信赖行为的预期。信任在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有重要的作用,如信任能为个体带来安全感,降低人际交往的复杂性,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优化组织内部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率,为社会秩序和繁荣提供动力等。把个体间的信任划分为个人信任和一般信任,前者是那些来自反复多次的人际交往的信任,即对认识的人的信任;而后者是那些基于对象群体的构成、动机、教养等一般性知识产生的信任,即对陌生人或者社会上大多数人的信任,也可以称作社会信任。一般信任主要有三个来源。首先制度带来一般信任,一个社会中的社会规范、社会制度和社会性惩罚使人保持良好行为,因此陌生人的行为也有可预期性;第二个是人失声痛哭特质对一般信任的影响,即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什么样的性格或人格特质能带来信任;第三种是认同,即对性别、年龄、宗教、地域、阶段、团体、国家和种族的认同带来一般信任,这也是西方产生“团体格局”的基础。中国与西方的文化特质、社会关系与社会结构等存在明显的差异,因而二者的社会信任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方式也存在着差别。韦伯(MaxWeber)曾在关于中国宗教的研究中涉及信任问题时就明确指出,中国人彼此之间存在着普遍的不信任,中国人的信任不是建立在信仰共同体的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血缘共同体的基础之上,即建立在家族亲戚关系或准亲戚关系之上,是一种难以普遍化的特殊信任。福山也认为,中国社会是一个低信任度的社会,甚至不存在社会信任。费孝通认为,中国人社会关系呈现“差序格局”的形态,这与西方社会关系呈现“团体格局”有显著不同,“差序格局”是一种因关系亲疏远近不同而有差别待遇的行为模式,强调的是人人以自我为中心建立自己的人脉网络。信任主要建立在“关系”上,关系远近不同信任程度不同。因此针对中国社会信任水平的研究,大部分没有把个人信任和一般信任分开来考量。经过研究与分析,笔者认为,虽然中国社会中以血缘、地缘为主的差序格局诞生的“粘连性信任”对中国人影响深远,个体与其差序格局中的邻居、亲友的关系密切程度对于一般化社会信任具有正向影响;不但可否认的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的城乡流动,也给差序格局打破了一个缺口,而互联网在其中起到的中介作用,使得城乡居民与亲戚、熟人、朋友的互动程度越来越明显地依靠互联网使用水平,即以往影响城乡信任程度中的一个首要环节逐渐被打破,而邻里关系也越来越成为影响居民社会信任程度的重要因素。这也说明,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如果能够构建和谐、友好的邻里关系,扩大居民与邻居之间的接触面,提高其接触程度,那么居民的社会信任程度也将提高,这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社会的精神文明程度将大有裨益。(摘编自张哲瑜《互联网使用对中国社会信任的差序格局的影响》)(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CA.包括儒家在内的传统中国社会的自我主义具有相对性和伸缩性,这个网络像蜘蛛的网,随时随地,含括过去与未来。B.孔子的一切价值都以“己”为中心,没有超越个人的团体,他自喻为北辰星,众人如众星拱月般追随他、保护他。C.随着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在传播形式、传播内容和传播效果方面互联网与传统媒体不同明显。D.大部分对中国社会信任水平的研究都没有把个人信任和一般信任分开考量,因为中国社会是一个低信任度的社会。(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A.个人主义一方面要求平等,另一方面要求宪法,且须先假定团体存在,因而中国传统思想里是没有个人主义。B.如果要深入研究微信、QQ等的使用对中国社会信任的差序格局的影响,《乡土中国》仍应是重要的参考文献。C.信任被认为是社会资本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中国与西方的社会信任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方式存着明显差别。D.韦伯与福山对中国社会信任问题的论断类似,费孝通则认为差序格局的存在使中国传统社会信任具有独特性。(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一般信任问题的一项是DA.“团体格局”的基础B.推己及人的自我主义C.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D.互联网中的邻居亲友(4)互联网的使用改变了中国传统社会信任的差序格局的哪些方面?请根据材料内容简要概括。(5)我们应如何正确认识和运用费孝通先生的中国传统社会信任的差序格局理论,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请根据材料内容简要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2)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仔细比较。解答时要认真分析,找出正确答案。(3)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首先在材料中找出题目中所提概念的相关语句,然后进行辨析选择。(4)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概括题要善于从材料中寻找关键信息,然后梳理整合,组织语言得出答案。(5)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分析。首先要明确题意,抓住题目核心要求,然后根据要求分析整理。【解答】(1)A.表述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一段内容可知,“这个网络”是指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它具有伸缩性,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而不是指“自我主义”,所以题干表述不准确。B.表述错误。根据材料一最后一段可知,文中所表达的意思是儒家思想中也体现自我主义,孔子的话是很好的一个差序格局的比喻,但这不能说孔子要求众人都如众星拱月般追随他、保护他,所以题干表述不准确。C.表述正确。D.表述错误。“中国社会是一个低信任度的社会”是福山的个人看法,而大部分对中国社会信任水平的研究都没有把个人信任和一般信任分开考量是因为中国人的信任主要建立在“关系”上,关系远近不同信任程度不同,所以题干表述不准确。故选:C。(2)A.表述错误。阅读材料一第二自然段可知,文章所表述的是我们传统思想中没有个人与团体这一套,因为我们所有的是自我主义。题干中对“中国传统思想里是没有个人主义”的归因对应不恰当。故选A。(3)根据材料二中第二段的“把个体间的信任划分为个人信任和一般信任,前者是那些来自反复多次的人际交往的信任,即对认识的人的信任;而后者是那些基于对象群体的构成、动机、教养等一般性知识产生的信任,即对陌生人或者社会上大多数人的信任,也可以称作社会信任”可知,一般信任是指对陌生人或者社会大多数人的信任,而互联网中的邻居亲友依旧属于熟人,所以不属于一般信任的范畴。根据材料二中第三段中一般信任的三个来源可判断ABC选项均属于一般信任问题。故选D。(4)根据题目要求,确定我们要重点阅读的是材料二的内容。由材料二第一段内容可以概括出“互联网的便捷性显著提高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频率,增强了居民的一般社会信任”。由材料二最后一段“不但可否认的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的城乡流动,也给差序格局打破了一个缺口,而互联网在其中起到的中介作用,使得城乡居民与亲戚、熟人、朋友的互动程度越来越明显地依靠互联网使用水平,即以往影响城乡信任程度中的一个首要环节逐渐被打破,而邻里关系也越来越成为影响居民社会信任程度的重要因素”可概括出“互联网的使用打破了传统社会信任的差序格局,邻里关系越来越成为影响居民社会信任程度的重要因素”。(5)费孝通先生的差序格局理论长被用来解释中国信任特征,我们的人际信任维持着亲疏有别的差序格局,亲属间、朋友间、熟人间和陌生人间的信任从高到低依次排列。如材料中所说中国社会作为一个“熟人社会”和“关系社会”,个体与亲友等之间的特殊信任会影响个体的一般信任水平。信任是合作的基础,在这样一种格局下,熟人间、陌生人间的合作,成功率远低于亲属间、朋友间的合作。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需要超越亲友的广泛和深度合作。差序格局在一定程度上会妨碍了中国现代社会人际信任的构建,导致行政运行失范和法治建设受阻,而且还会对现代企业制度的发育和中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都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差序格局理论,了解其形成差序格局的内在原因,以及差序格局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体现,结合社会发展现状,审视与分析现在和谐社会建设的成就与问题。答案:(1)C(2)A(3)D(4)①互联网的便捷性显著提高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频率,增强了居民的一般社会信任。②互联网的使用打破了传统社会信任的差序格局,邻里关系越来越成为影响居民社会信任程度的重要因素。(5)差序格局影响一般社会信任水平,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它在一定程度上会妨碍现代社会人际信任的构建。我们应该更加深入地了解差序格局形成的原因,关注当下社会差序格局发生的一些变化,结合社会现状,提高人与人之间的一般社会信任度。【点评】实用类文章的阅读主要考查信息筛选和比较分析的能力。作答时我们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阅读题干和选项:一字一句地读,找出考查的信息和设置题目的角度。然后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有重点地阅读全文,画出与选项有关的信息。第二步,比较选项和选项有关的文中信息。必须掌握设置干扰项的方式,找准原文的关键词句,细心与题干对照。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证比对:①是否程度深浅、范围大小混淆;②是否偶然、必然混淆;③是否指代混淆,是否主客颠倒,是否偷换概念;④是否现实和设想混淆;⑤是否肯定和否定、主要和次要关系混淆,是否无中生有;⑥是否条件和结果、原因和结果的关系颠倒。(二)现代阅读II(本题共1小题,16分)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乡愁里的花宋之问《渡汉江》中所言“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这种复杂的心态,今天的人已经很少有了。交通的发达,使得“千里江陵一日还”不再是诗人的夸张,而是人人可及的现实。纵为天涯游子,归乡也不是难事。但是,每逢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故乡与亲人,依然会撩拨我们的心灵。“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佳节,首重春节,其次就是清明了。而亲人,首重年华向暮的长辈,次则长眠泉下的列祖。因为牵挂,我们便思念故乡;因为故乡,我们每年总有那么几次会生起浓浓的乡愁。近年来,经常会有一些令人费解的新词突然闯进我们的生活,折磨我们的智商。而这些新词因它们是时代的产物而让我们无法忽略,无法躲避;与此同时,还有一些诸如“国学”“大师”“活佛”“巨匠”等非常庄重而神圣的旧词,被我们肆无忌惮地滥用,以至变得“狗血”。这种尴尬,让我们既“为赋新词强说愁”,又“看尽溪山不见峰”。此情之下,每个人心中的乡愁,便成了一丝温暖、一份慰藉、一种抵抗流俗的武器。我曾认为,只有离乡背井的游子才会有乡愁,后来明白,一辈子从未离开故乡的人,若生起乡愁来,会比游子来得更加猛烈,更加难以遏止。去年暮春四月,我曾特地抽两天时间回故乡赏了一回天马寨的杜鹃花,并即兴写了一篇短文:天马寨与娄子石山脉相连,乃前山后山之分。卯时登山,晴色忽逝,片云倏然而来,细雨若烟,擎伞行山,不觉山色湿人衣。曲折山道,与李白诗“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庶几近之。然赏花心切,攀援不知艰难。入山乍见,远山若黛,近峰耸翠,偶尔一朵花逍遥于涧边,若独影摇红。然四百公尺之下,花期已萎,五百公尺之上,花事正旺。萎者如胭脂溅泪,旺者如赤龙吐焰。登山二时后驻此龙脊,始觉画屏环列,虹廊深邃。万千花枝,纷来眼底;五彩杜鹃,屡入诗怀。若黄若紫,若红若白,色绚而妩媚,色绛而缤纷。一簇横空,如飘霓接袖;千凤争坡,如朝霞漫涌。花摇曳,人陶醉。流连复流连,唯愿花期长续;行行复行行,不觉雨去晴来。披芬芳于此山,揽花期于谷雨。正所谓万山如海,乡愁如舟。沧海骋目,眼界外无穷碧落;扁舟载我,迷不知终其所止。这篇不足400字的短文,配上数十幅天马寨杜鹃花的照片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后,被很多朋友点赞、转发。短文受欢迎,乃是因为赏花人的乡愁得到了他们的认同。所谓乡愁,并无太深的道理,凡往昔所历,今日不得见者而产生的惆怅,皆可以乡愁誉之。如儿时吃惯了奶奶手制的地菜春卷,如今奶奶作古,每每看到地菜春卷后,便会怀念她;如清明扫墓之后,母亲带着我去山中采兰,过一座小石桥时必会停下,在桥头的茶亭里歇息片刻,从善人施舍的茶缸里舀一碗温茶来喝,如今小石桥已拆,茶亭消失,经过此地看到的是一片居民小区,感慨万千;还有夜晚昏黄的街灯下,在学校上完晚自习的我,常会花两分钱从挑着柴火担子的小贩手里买一只小竹筒里的蒸糕,如今制作蒸糕的小贩杳然不见,小镇上也再无昏黄的街灯了……凡此种种,让我们体会到了白云苍狗般的无常、世事推移的无奈。而此时,当我们看到满坡满坡的杜鹃花,便会感叹,世事变幻太多而花期年年无误,人生苦短韶华易逝而山花灿烂不变。尤其是当你经历咳唾成风波恶俗成时尚的生活之后,看到这些杜鹃花如此绚丽如此逍遥,大有“悠悠天地悠悠我”的况味,直如忽见鲛宫之珠、丹凤之毛,莫不立刻神清气爽,感到生活还是这般美好。时下凡事皆以创新量之,但这乡愁绝不是创新的产物,乡愁与怀旧是紧密相连的。唐宋以来,文人的小品文盛行,记述市井故事,传递澡雪精神,或折节于大匠之门,或磨砺于政务之衙。泛读一千余年来的士林雅集,便会发现林林总总的文集中有着共同的特点,即怀旧与批判。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越来越便捷,但它的副作用也不容小觑,精神的矮化、流俗化,心灵的钝化、空洞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这似乎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这过程既是福音,也是不幸;既是希望,也是乡愁;既是社会前进的推力,也是道统批判的理由。文人的可悲之处在于杞人忧天,可爱之处也在于杞人忧天。当了一辈子书生的我,已习惯了这种生活。长怀忧患之心,精神的负担必然沉重,若没有排解的能力,总有一天会把自己压垮,但好在我有相濡以沫的亲人,有青山绿水的故乡,亲人是我的心灵依托,故乡是我的清静道场。有此两种,便得了清福;所谓乡愁,唯情而已矣!今年清明,我又回到了老家。儿时住惯的乡居,如今成了风景区,名西河十八湾。触目所及的山岚烟树、鸡犬桑麻、村落竹林、溪声鸟啼都没有改变,心下便诧异,我的童年少年竟然是在风景区里度过的,怎么就浑然不觉呢?在山上祭扫完父母的坟墓下来,我被人迎进路边一栋陈旧的仓库里,在这里,我居然见到了十几位乡亲,他们是我43年前下放到这里时结识的伙伴。当时村里组织了一个文艺宣传队,我任队长,他们都是队员,年纪最大的20多岁,最小的只有12岁。那时还在“文革”十年浩劫中,其后经历了粉碎“四人帮”、改革开放等漫长的岁月,40年间,我与他们大多未再见面,今番重逢,他们已从当年的红男绿女变成了今日的白发翁媪。让我惊奇的是,他们没有在家含饴弄孙,而是原班人马组成了一个“十八湾艺术团”,什么都没有改变,唯一的改变是,我不再是他们的队长了。在那简陋的仓库里,他们为我表演了两个42年前我编写的节目。这自然勾起了我对青春的回忆,心中那一份带着些许酸楚的喜悦充溢着心灵。我问如今已七十高龄的队长老友,可有新排演的节目,他说,他刚刚写了一个表演唱《我要赞当今》。我问为何要写这个节目,他告诉我,他当了一辈子农民,当今是他最称心的时候,也最幸福。听他这么表白,我心中思忖:我那点“江山依旧,人事全非”的乡愁是不是庸人自扰呢?老友的大伯曾是当年的红军,而他却成为乡村艺人。这就是土地,这就是乡亲,当春风沉醉的时候,这片土地就会绽放如火如荼的杜鹃花;当时代改变了,质朴的乡亲们也很乐意承担生活给予他们的任何角色。返回省城的路上,我的脑海中一直涌现着漫山遍野的杜鹃花,以及花丛中那些白发苍苍的乡村艺人。离开故土,车轮向晚,深深浅浅的鹧鸪声中,我的乡愁又起了。(1)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A.文章指出,交通日益发达,归乡不再困难,今天的人已经再也没有了“近乡情怯”的复杂心态,然而乡愁并没因此而逝去。B.文章写登山,突出山道曲折难攀,“我”并不退缩,反借诗句“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生出几分豪情,表明赏花心切。C.文章写“我”的短文被赞,是因为乡愁引起了大家的共鸣,从而将个体的乡愁延伸为普遍的情感,赋予乡愁以人类的共性。D.文章叙述了两次回故乡的经历,而且时间都选择在清明节,这样写一方面易于表达乡愁,另一方面形成了前后呼应的效果。(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BA.文章语言含蓄隽永,诗味盎然,写登山赏花,多用四字句、对偶句,句式工整,节奏感强;语言文白相杂,典雅而富神韵。B.文章巧用比喻写乡愁之浓,如“万山如海,乡愁如舟”,以万山喻海,以乡愁作舟,舟行大海,犹如乡愁系于万山之中。C.文章描写离开故乡时,回忆与现实交织,回忆中的杜鹃、艺人,加上现实中的车轮声、鹧鸪声,自然又勾起作者无限的乡愁。D.文章善用传统意象来表达情感,如“深深浅浅的鹧鸪声”一句,借鹧鸪啼声悲婉凄切,来表达作者离开故乡时浓浓的乡愁。(3)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萎者如胭脂溅泪,旺者如赤龙吐焰。(4)本文以“乡愁里的花”为题,含意丰富,请结合全文赏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选项中的相关描述,联系原文信息进行判断即可。(2)本题考查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根据选项所提的信息,结合原文的相应内容进行辨析即可。(3)本题考查对文章语句的理解。可以从语句的修辞手法入手分析。(4)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含义的理解。需要通读全文,筛选作者的情感。【解答】(1)D.“而且时间都选择在清明节”表述有误,根据第三段“去年暮春四月,我曾特地抽两天时间回故乡赏了一回天马寨的杜鹃花”可知,第一次并不是清明节。故选:D。(2)B.“以万山喻海,以乡愁作舟”有误,“万山如海,乡愁如舟”将万山比作海,将乡愁比作舟,应该是“以海喻万山,以舟作乡愁”。故选:B。(3)句子中将杜鹃花枯萎后的场景比作了“胭脂溅泪”,将杜鹃花开的旺盛的状态比作“赤龙吐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结合上文中的描述“花期已萎,五百公尺之上,花事正旺”可知,这句话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杜鹃花枯萎后凄凉的美感和杜鹃花盛开时绚丽多姿的盛景。(4)文章中第八、九、十二、十三段描写了杜鹃花,根据“短文受欢迎,乃是因为赏花人的乡愁得到了他们的认同”可知标题蕴含了人们的乡愁;根据“当我们看到满坡满坡的杜鹃花,便会感叹,世事变幻太多而花期年年无误,人生苦短韶华易逝而山花灿烂不变”可知标题蕴含着作者对时光易逝的感慨;根据“这就是土地,这就是乡亲,当春风沉醉的时候,这片土地就会绽放如火如荼的杜鹃花;当时代改变了,质朴的乡亲们也很乐意承担生活给予他们的任何角色”可知标题蕴含了乡亲们的质朴品质;根据“我的脑海中一直涌现着漫山遍野的杜鹃花,以及花丛中那些白发苍苍的乡村艺人。离开故土,车轮向晚,深深浅浅的鹧鸪声中,我的乡愁又起了”可知标题蕴含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怀念。答案:(1)D(2)B(3)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花败后的凄凉美景和花开时的绚丽多姿。(4)①展现了家乡的风土人情;②蕴含着作者对时光易逝的感慨;③蕴含了乡亲们的质朴品质;④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点评】比喻的作用:①能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②能使人物形象鲜明。③能使景物形象化。④能给人丰富的想象。⑤能使语言简练、明快、生动。⑥能使标题醒目、动人。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文段一: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节选自姚鼐《登泰山记》)文段二:姚鼐,字姬传,桐城人,刑部尚书文然玄孙。乾隆二十八年进士,选庶吉士,改礼部主事。历充山东、湖南乡试考官,会试同考官,所得多知名士。四库馆开,充纂修官。书成,以御史记名,乞养归。康熙间,侍郎方苞名重一时同邑刘大櫆继之鼐世父范与大櫆善鼐本所闻於家庭师友间者益以自得所为文高简深古三人皆籍桐城世传以为桐城派鼐清约寡欲,接人极和蔼,无贵贱皆乐与尽欢;而义所不可,则确乎不易其所守。世言学品兼备,推鼐无异词。尝仿王士祯五七言古体诗选为今体诗选,论者以为精当云。自告归后,主讲江南紫阳、锺山书院四十馀年,以诲迪后进为务。鲁九皋尝从鼐问古文法,又使其甥陈用光及鼐门。嘉庆二十年,卒,年八十有五。(节选自《清史稿•姚鼐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A.侍郎方苞名重一时/同邑刘大櫆继之/鼐世父范与/大櫆善/鼐本所闻於家庭师友间者/益以自得/所为文高简深古/三人皆籍桐城/世传以为桐城派/B.侍郎方苞名重一时/同邑刘大櫆继之/鼐世父范与大櫆善/鼐本所闻於家庭师友间者/益以自得/所为文高简深古/三人皆籍桐城/世传以为桐城派/C.侍郎方苞名重一时/同邑刘大櫆继之/鼐世父范与/大櫆善/鼐本所闻於家庭师友/间者益以自得/所为文高简深古/三人皆籍桐城/世传以为桐城派/D.侍郎方苞名重一时/同邑刘大櫆继之/鼐世父范与大櫆善/鼐本所闻於家庭师友/间者益以自得/所为文高简深古/三人皆籍桐城/世传以为桐城派/(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A.晦,“月尽也”,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这是古人根据月相的变化来纪日的方法。B.五鼓,即五更,夜半时分;古人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故称五鼓。C.会试,指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科举考试,由各省通过了乡试的举人参加。D.嘉庆,清朝的一个年号;古人常用年号来纪年,一个皇帝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年号。(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细写登山过程,艰辛却是乐趣。“始循”“越”“遂至”似轻描淡写而曲折有致,“限崖当道”“迷雾冰滑”极写登山艰难。B.描摹泰山美景,充满无限生机。“晚日照城”,如诗如画;“居雾若带”,“若带”二字以小喻大,写出云雾飘逸之感。C.姚鼐四处讲学,重视人才培养。《四库全书》编撰成功之后,他辞官,以讲学、教徒为业;曾收鲁九皋、陈用光为学生。D.姚鼐学品兼备,令世人皆折服。他编选古体诗,时人认为精当,被一致推为桐城派之首;他坚守原则,不为不义所屈。(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②鼐清约寡欲,接人极和蔼,无贵贱皆乐与尽欢。(5)姚鼐“为文高简深古”。《登泰山记》描写“观日出”就充分体现了“简”的特点,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选取的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景物及其特征。【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断句前通读文章,整体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2)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姓名称谓、官职爵位、服饰建筑、天文历法、风俗礼仪、典章制度等。要全面识记,突出重点,准确理解,认真推断。平时注意系统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此类试题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答题时注意对比选项和原文,找到细微差别。(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5)本题考查概括景物及景物特征的能力。概括景物要全面,不能遗漏,要细致地抓住所描写的景物,分清主次、性质,然后通过形容词、动词等关键词语分析其特征特征。【解答】(1)“与大櫆”是介词结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於家庭师友间”是介词结构,意思是“在家庭和师友之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故选:B。句子翻译为:侍郎方苞在当时名声很大,同乡刘大槐承续他。姚鼐的伯父姚范与刘大櫆交情深厚,姚鼐原本在家庭和师友之间有点名气,因此更加得以长进,所写的文章高雅简练深刻古朴。三个人都是桐城籍,世人传颂他们为桐城派。(2)B.“五鼓,即五更,夜半时分”错误。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称五夜。古人把这一夜之间分为五更,一更为戌时,即晚7点至9点;二更为亥时,即9点至11点;三更为子时,即11点至次日凌晨1点;四更为丑时,即1点至3点;五更为寅时,即3点至5点。故选:B。(3)B.“写出云雾飘逸之感”错误。“若带”二字以小喻大,写出云雾的具体形状,用云雾在半山环绕来烘托泰山的高峻雄伟。故选:B。(4)①及,等到;既,已经;上,登上;负,覆盖;烛,名词作动词,照亮。译文: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②清约,清廉节俭;寡欲,少有私欲;无,无论;乐,喜欢,乐于。译文:姚鼐清廉节俭,少有私欲,待人十分和蔼,无论身份贵贱都乐于与他们尽情欢乐。(5)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日出前、日出时和日出后的不同景色,展示给读者一幅泰山日出迅速变化的画面。日出前,“大风扬积雪击面”,风雪交加,一与泰山道上“迷雾冰滑”照应,一派寒冬景象。自日观亭向东望去,山谷中云雾弥漫,即所谓“云海”。太阳出来前是,“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作者从山巅向下俯视,众山如骰子。作者只用“大风扬积雪击面”七个字,便可使人想见。不但写出了“风扬积雪”的视觉,而且写出了“击面”的触觉。“扬”、“击”二字把风力描绘得十分突出,使读者有感同身受的体会。作者用笔简洁生动,写出了景物壮阔的特征。太阳将出时的景色是“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这是说,在天地相接的地方,有一线云层,显现出奇异的颜色,霎时间成为五彩缤纷。太阳出来时是“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这几句描写了太阳正出来,颜色赤红,有红光托着。旭日如丹,倒映在海面上,上下辉映,一片红艳艳,海浪翻滚,红波摇动,犹如承托着太阳一般。这富有想象力的描写,把太阳的形象表现得雄浑磅礴。日出后,作者回头西望,日观峰以西诸山,阳光照射到的,呈红色;照不到的,依然白色。晨曦中红白错杂相间的群山,都似弯腰俯首,显得矮小,作者用色彩点染,展现出一幅绚丽壮美的画面。答案:(1)B(2)B(3)B(4)①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②姚鼐清廉节俭,少有私欲,待人十分和蔼,无论身份贵贱都乐于与他们尽情欢乐。(5)泰山日出前,作者写了风、雪、云等景物,景物特征是壮阔;日出时,作者写了太阳的形、色、光等,景物特征是雄浑磅礴;日出后,作者写了山峰,景物特征是绚丽壮美。参考译文:文段一: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长清两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越过长城的城墙,到了泰安。这月丁未日,我同知府朱孝纯字子颍的从南面的山脚上山。四十五里长的路上,都是石头砌的台阶,有七千多级。泰山正南面有三个山谷。(其中)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我起初沿着中间的山谷进山,走了一小半段,越过中岭,又沿着西面的山谷走,就到了山顶。古时候登泰山,是沿着东面的山谷进去,路上有个天门。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我没有到过那里。现在(我)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有山崖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人们都叫它天门。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颍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山峰。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线(呈现出)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的。太阳升上来了,红的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这是东海。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没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文段二:姚鼐,字姬传,桐城人,刑部尚书姚文然的玄孙。乾隆二十八年考中进士,被授为庶吉士,后来改任礼部主事。曾经担任山东、湖南乡试考官,会试同考官,所交往的人大多是知名人士。四库全书馆开设,姚鼐担任纂修官,《四库全书》完成后,在记名御史的官任上,请求辞职奉养父母。康熙年间,侍郎方苞在当时名声很大,同乡刘大槐承续他。姚鼐的伯父姚范与刘大櫆交情深厚,姚鼐原本在家庭和师友之间有点名气,因此更加得以长进,所写的文章高雅简练深刻古朴。三个人都是桐城籍,世人传颂他们为桐城派。姚鼐清廉节俭,少有私欲,待人十分和蔼,无论身份贵贱都乐于与他们尽情欢乐;然而如果是道义上所不允许做的事,他坚定地不肯改变自己的操守(去迎合)。世人称赞他品学兼备,推崇姚鼐没有异议。姚鼐曾经模仿王士祯《五七言古体诗选》写作《今体诗选》,评论的人认为十分精确恰当。自从告老回乡以后,姚鼐在江南紫阳、钟山书院担任讲授四十余年,把教诲开导后辈当作要务。鲁九皋曾经跟随姚鼐询问古文法,又让他的外甥陈用光到姚鼐的门下学习。嘉庆二十年,姚鼐去世,时年八十五岁。【点评】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进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各题。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曹公陆游二袁刘表笑谈无,眼底英雄不足图。赤壁归来应叹息,人间更有一周瑜!(1)下面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苏词以“乱石”“惊涛”描绘赤壁石壁陡峭峥嵘、浪花澎湃飞溅之景,堪称一绝。B.苏词由怀古而发出“人生如梦”的感动,是难以一展抱负的苦闷情绪的自然流露。C.陆诗中的“二袁”是指东汉末年的军阀袁术和袁绍,他们先后成为曹操手下败将。D.陆诗写道作者游赤壁归来,面对千古江山,有感于历史兴衰,不由发出一声叹息。(2)同是在诗歌中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苏词和陆诗各运用了什么方法?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2)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塑造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有直接描写,如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还有侧面描写,应结合相关的诗句具体分析作答。【解答】(1)D.“作者游赤壁归来,面对千古江山,有感于历史兴衰,不由发出一声叹息”错,作者是说曹操在赤壁之战后,应该会叹息,世上还有一个周瑜这样的劲敌。故选D。(2)苏词:上片开篇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结尾是“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历史洪流中,涌现了无数英雄。而本词中作者唯独选取周瑜作为怀古对象,这是以英雄衬英雄。词的上片还侧重于写景,选取“大江”“乱石”“惊涛”“江山”等意象,描绘了壮阔的赤壁之景,在这样壮阔的景象下,有一位在赤壁留下英名的人物,他就是周瑜,这是以壮阔的赤壁之景衬托周瑜的形象。下片作者先从侧面刻画人物,“小乔初嫁了”是写小乔刚刚嫁给周瑜,美人是陪衬英雄的,表明英雄年轻有为。“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是正面刻画周瑜形象。“雄姿英发”写出了周瑜的精神风貌,精神焕发,自信从容,意气风发。“羽扇纶巾”本是儒生打扮,用于武将周瑜身上,可见其并非莽夫,而是有着读书人的风流儒雅。“谈笑间”是侧重写人的表情,在赤壁大战中,他仍能谈笑风生,可见周瑜指挥若定。“樯橹灰飞烟灭”是侧面描写,写敌军在赤壁之战中惨败,以曹军惨败反衬周瑜的从容自若。最后作者将自己和周瑜作对比,周瑜年少有为,志得意满,建功立业。而诗人年华流逝,壮志未酬。陆诗:“二袁刘表笑谈无,眼底英雄不足图”是谈曹操对“二袁刘表”“眼底英雄”的态度,“二袁刘表”在曹操看来,不过是手下败将。而“眼底英雄”也不值得关注。“赤壁归来应叹息,人间更有一周瑜”是曹操对周瑜的态度,周瑜和“二袁刘表”“眼底英雄”完全不同,周瑜在赤壁大战中建功立业,战功赫赫,打得曹操落荒而逃,曹操看到周瑜都要叹息自身的失败,周瑜是曹操的劲敌,不可小觑。答案:(1)D(2)苏词:以“千古风流人物”和“多少豪杰”衬托周瑜高大的形象。以壮阔的赤壁之景衬托周瑜的形象。以美人小乔衬托周瑜年少有为。以曹军惨败反衬周瑜的从容自若。正面描写周瑜的外貌、神态,“雄姿英发”写他的风姿,意气风发;“羽扇纶巾”写他风流儒雅;“谈笑间”写他指挥若定。将作者和周瑜的个人经历对比,凸显周瑜的形象。陆诗:运用对比的手法,将周瑜和“二袁刘表”“眼底英雄”作对比,将曹操对他们的态度作对比,写出周瑜在赤壁之战中战绩赫赫。译文: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淘尽了那些千古风流的人物。在那久远古战场的西边地方,说是三国周瑜破曹军的赤壁。四面石乱山高两岸悬崖如云,惊涛骇浪猛烈地拍打着对岸,卷起浪花仿佛冬日的千堆雪。江山如此的美丽如图又如画,一时间涌出了多少英雄豪杰。遥想当年的周郎名瑜字公瑾,小乔刚刚嫁给了他作为妻子,英姿雄健风度翩翩神采照人。手中执着羽扇头上著着纶巾,从容潇洒地在说笑闲谈之间,八十万曹军如灰飞烟灭一样。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怀古柔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鬓发斑白。人生如同一场朦胧的梦似的,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的明月。赏析:清代词论家徐釚谓东坡词“自有横槊气概,固是英雄本色”(《词苑丛谈》卷三)。在《东坡乐府》中,最具有这种英雄气格的代表作,首推这篇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是苏轼游赏黄冈城外的赤壁(鼻)矶时写下的,是北宋词坛上最为引人注目的作品之一。此词上阕,先即地写景,为英雄人物出场铺垫。开篇从滚滚东流的长江着笔,随即用“浪淘尽”,把奔腾不息、倾注不尽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它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卓荦气概,更可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凭吊胜地才人所诱发的起伏激荡的心潮,气魄极大,笔力非凡。接着“故垒”两句,点出这里是传说中的古代赤壁战场。在苏轼写此词的八百七十多年前,东吴名将周瑜曾在长江南岸,指挥了以弱胜强的赤壁之战。关于当年的战场的具体地点,向来众说纷纭,东坡在此不过是聊借怀古以抒感,读者不必刻舟求剑。“人道是”,下字极有分寸。“周郎赤壁”,既是拍合词题,又是为下阕缅怀公瑾预伏一笔。以下“乱石”三句,集中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这种从不同角度而又诉诸于不同感觉的浓墨健笔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扩,精神为之振奋。煞拍二句,总束上文,带起下片。“江山如画”,这明白精切、脱口而出的赞美,应是作者和读者从以上艺术地提供的大自然的雄伟画卷中自然而然地得出的结论。“地灵人杰”,锦绣山河,必然产生、哺育和吸引无数出色的英雄,三国正是人才辈出的时代:横槊赋诗的曹操,驰马射虎的孙权,隆中定策的诸葛亮,足智多谋的周公瑾……真可说是“一时多少豪杰!”上片重在写景,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紧缩集中到三国时代的风云人物身上。但苏轼在众多的三国人物中,尤其向往那智破强敌的周瑜,故下片由“遥想”领起五句,集中腕力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作者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挑选足以表现人物个性的素材,经过艺术集中、提炼和加工,从几个方面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据史载,建安三年东吴孙策亲自迎请二十四岁的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职衔,并同他一齐攻取皖城。周瑜娶小乔,正在皖城战役胜利之时,而后十年他才指挥了有名的赤壁之战。此处把十年间的事集中到一起,在写赤壁之战前,忽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生活细节,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见出周瑜的丰姿潇洒、韶华似锦、年轻有为,足以令人艳羡。同时也使人联想到:赢得这次抗曹战争的胜利,乃是使东吴据有江东、发展胜利形势的保证,否则难免出现如杜牧《赤壁》诗中所写的“铜雀春深锁二乔”的严重后果。这可使人意识到这次战争的重要意义。“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是从肖像仪态上描写周瑜束装儒雅,风度翩翩。纶巾,青丝带头巾,“葛巾毛扇”,是三国以来儒将常有的打扮,着力刻画其仪容装束,正反映出作为指挥官的周瑜临战潇洒从容,说明他对这次战争早已成竹在胸、稳操胜券。“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抓住了火攻水战的特点,精切地概括了整个战争的胜利场景。据《三国志》引《江表传》,当时周瑜指挥吴军用轻便战舰,装满燥荻枯柴,浸以鱼油,诈称请降,驶向曹军,一时间“火烈风猛,往船如箭,飞埃绝烂,烧尽北船。”词中只用“灰飞烟灭”四字,就将曹军的惨败情景形容殆尽。可以想见,在滚滚奔流的大江之上,一位卓异不凡的青年将军周瑜,谈笑自若地指挥水军,抗御横江而来不可一世的强敌,使对方的万艘舳舻,顿时化为灰烬,这是何等的气势。苏轼如此向慕周瑜,是因为他觉察到北宋国力的软弱和辽夏军事政权的严重威胁,他时刻关心边庭战事,有着一腔报国疆场的热忱。面对边疆危机的加深,目睹宋廷的萎靡慵懦,他是非常渴望有如三国那样称雄一时的豪杰人物,来扭转这很不景气的现状。这正是作者所以要缅怀赤壁之战,并精心塑造导演这一战争活剧的中心人物周瑜的思想契机。然而,眼前的政治现实和词人被贬黄州的坎坷处境,却同他振兴王朝的祈望和有志报国的壮怀大相抵悟,所以当词人一旦从“神游故国”跌入现实,就不免思绪深沉、顿生感慨,而情不自禁地发出自笑多情、光阴虚掷的叹惋了。仕路蹭蹬,壮怀莫酬,使词人过早地自感苍老,这同年华方盛即卓有建树的周瑜适成对照。然而人生短暂,不必让种种“闲愁”萦回于心,还不如放眼大江、举酒赏月。“一尊还酹江月”,玩味着这言近意远的诗句,一位襟怀超旷、识度明达、善于自解自慰的诗人,仿佛就浮现在读者眼前。词的收尾,感情激流忽作一跌宕,犹如在高原阔野中奔涌的江水,偶遇坎谷,略作回旋,随即继续流向旷远的前方。这是历史与现状,理想与实际经过尖锐的冲突之后在作者心理上的一种反映,这种感情跌宕,更使读者感到真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更能引起读者的思考。这首词从总的方面来看,气象磅礴,格调雄浑,高唱入云,其境界之宏大,是前所未有的,正如《酒边词序》所说:“一洗绮罗香泽之态。”通篇大笔挥洒,却也衬以谐婉之句,英俊将军与妙龄美人相映生辉,昂奋豪情与感慨超旷的思绪迭相递转,做到了庄中含谐,直中有曲。特别是它第一次以空前的气魄和艺术力量塑造了一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