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023年05月2023年福建宁德市产品质量检验所招考聘用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一.高频考点题库(共1000题)1.生长在非洲大草原上的灰犀牛,身躯庞大,给人一种行动迟缓、安全无害的错觉,从而时常忽略了危险的存在——当灰犀牛被触怒发起攻击时,却会体现出惊人的爆发力,阻止它的概率接近于零,最终引发破坏性极强的灾难。概率大、破坏力强是“灰犀牛”事件最重要的特征。很多危机事件,与其说是“黑天鹅”,不如说更像是“灰犀牛”。它们并非发端于不可预测的小概率事件(“黑天鹅”),而是大概率、高风险事件(“灰犀牛”)不断演化的结果,这些风险的存在早就广为人知,却由于体制或认识的局限,没有得到积极防范和应对,最终升级为全面的系统性危机。根据上述文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黑天鹅”和“灰犀牛”事件都是严重的无法防范的危机事件B.与“灰犀牛”相对,“黑天鹅”是指破坏性不强的小概率事件C.许多“黑天鹅”事件背后都隐藏着“灰犀牛”危机D.“灰犀牛”和“黑天鹅”事件没有明显区别,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A、B两项存在共性错误,文中只强调“灰犀牛”事件“概率大、破坏力强”,但是对“黑天鹅”事件只定性为“不可预测的小概率事件”,但其破坏性是否严重文段未提及,A项将“黑天鹅”事件定性为严重的无法防范的事件、B项将其定性为破坏性不强的事件,均为无中生有,排除;C项,根据“很多危机事件,与其说是‘黑天鹅’,不如说更像是‘灰犀牛’”可知,表面看似是“黑天鹅”事件,其实可能是“灰犀牛”,即“黑天鹅”背后隐藏着“灰犀牛”,表述正确,符合文意,当选;D项,“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中的“相互”强调双向的转化,而文中只提及“很多危机事件,与其说是‘黑天鹅’,不如说更像是‘灰犀牛’”,强调二者可能是一体的,而非互相转化的关系,表述不当,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文段出处】《“灰犀牛”,究竟什么来头?》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文段一一对应。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对应原文最后一句“这些风险的存在早就广为人知,却由于体制或认识的局限,没有得到积极防范和应对,最终升级为全面的系统性危机”,可知原文的意思是这些事件只要破除体制或认识局限是可以防范的,与文意不符,属于曲解文意,排除A项。B项对应“不可预测的小概率事件(‘黑天鹅’)”,原文没有提到“黑天鹅”的破坏性,属于无中生有,排除B项。C项对应“很多危机事件,与其说是‘黑天鹅’,不如说更像是‘灰犀牛’。它们并非发端于不可预测的小概率事件(‘黑天鹅’),而是大概率、高风险事件(‘灰犀牛’)不断演化的结果”,符合文意,答案锁定C项。D项表述错误,“黑天鹅”是小概率事件,“灰犀牛”是大概率、高风险事件,两者不同,且“互相转化”文段未提及,属于无中生有,排除D项。因此,选择C选项。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细节的判断,要求选择说法正确的选项。解答本题首先需要通读文段,明确文段介绍的是“灰犀牛”事件与“黑天鹅”事件,然后将选项与原文相关表述一一对照,排除与原文表述明显不符以及无法推出的选项。A项说法错误,由“它们并非发端于不可预测的小概率事件(‘黑天鹅’),而是大概率、高风险事件(‘灰犀牛’)”可知,“黑天鹅”与“灰犀牛”的区别在于是否可预测、概率大小,“破坏性不强”错误。B项说法错误,由“这些风险的存在早就广为人知,却由于体制或认识的局限,没有得到积极防范和应对”可知,“灰犀牛”事件可以防范,“都是严重的无法防范的危机事件”错误。C项说法正确,由“很多危机事件,与其说是‘黑天鹅’,其实不如说更像是‘灰犀牛’”可知,很多“黑天鹅”事件背后都隐藏着“灰犀牛”危机,正确。D项说法错误,由“与其说是‘黑天鹅’,其实不如说更像是‘灰犀牛’”可知,“灰犀牛”和“黑天鹅”是存在区别的,且“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无法推出。故本题选C。2.一切历史都是现实,现实之外别无历史。所谓“现实之外”同“世界之外”一样,只在纯语言学意义上和逻辑学意义上才有可能。现实之外并不是“非历史”,现实之前也不是“前历史”。我们不能说先有历史后有现实,而只能说有历史就有现实;既不能笼统地说历史先在于现实,也不能抽象地说历史使现实得以存在。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是:A.历史存在于现实之中B.没有现实就没有历史C.历史与现实并无差别D.“现实之外”并不存在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根据提问方式可知本题为细节判断题。C项“历史与现实并无差别”在文中毫无提及,无从得知。根据文中表述“现实之外别无历史”可知A项“历史存在于现实之中”表述是正确的;此外也可推知历史依托于现实,“没有现实就没有历史”,即B项也是正确的;根据文中的表述“现实之外”只在纯粹的语言学意义上和逻辑学意义上才有可能可知D项“现实之外”并不存在,故D项正确。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3.①幼年虎鲸被人类活捉②数百万中小学生捐款③回归海洋野生虎鲸群④受到小朋友们的喜爱⑤参与拍摄《虎鲸闯天关》A.②①④③⑤B.①⑤④②③C.①③②④⑤D.②⑤①④③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首先分析题干事件,可以提取出“被人类捕捉”“捐款”“回归海洋”等关键词,根据关键词可以明显看出某些特征事件之间的先后顺序或因果联系,可以考虑从这一点入手分析选项。①幼年虎鲸被人类活捉是事件的起因,应该排在最前面,排除A、D。③回归海洋野生虎鲸群是事件的结果,应该排在最后,排除C。故本题选B。4.绿色贸易壁垒在近十年的时间里被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成为继反倾销措施以后的又一重要的贸易措施。在全球4917种产品中,涉及纺织、成衣、化妆品、日用品、玩具、家具和家用电器等几千种商品。目前国际上使用的绿色贸易壁垒形式主要有:A.征收绿色关税B.绿色反补贴C.环境贸易制裁D.进口检验参考答案:ABC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国际经济知识。第二步,绿色贸易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进口国以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由而制定的一系列限制进口的措施。目前国际上使用的绿色贸易壁垒形式主要有:征收绿色关税、绿色反补贴、环境贸易制裁、进口检验。因此,选择ABCD选项。5.1,2,3,7,22,(
)A.100B.133C.155D.165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数列变化趋势较快,考虑递推积数列。第二步,观察数列发现3=1×2+1,7=2×3+1,22=3×7+1,规律为第三项=第一项×第二项+1,则所求项为7×22+1=155。因此,选择C选项。6.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A.AB.BC.CD.D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观察第一组图形,发现第三个图形是由第一个和第二个图形旋转或翻转后组合得到的。第一组第一个图形逆时针旋转90°,第二个图形左右翻转后,再逆时针旋转90°,与第一个图形组合得到第三个图形;第二组图形中的第一个图形逆时针旋转90°,第二个图形左右翻转后,再逆时针旋转90°后与第一个图形组合得到第三个图形。故本题选A。7.一项工程,甲单独做需40天完成,乙单独做需30天完成,丙单独做需24天完成,甲、乙、丙合作3天后,乙和丙因事离开若干天,乙离开的天数比丙多3天,结果前后共用14天时间完成全工程,问中途乙、丙各离开多少天?A.6、3B.7、4C.8、5D.10、7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工程问题,属于时间类。第二步,赋值工作总量为120(40、30和24的最小公倍数),则甲的效率为3、乙的效率为4、丙的效率为5。第三步,设丙离开的天数为x天,那么乙离开的天数为(x+3),根据题意,列方程120=3×14+4×[14-(x+3)]+5×(14-x),解得x=4(天)。即丙离开了4天,乙离开了7天。因此,选择B选项。8.新技术是机遇,也是________和挑战,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促进了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也会带来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的________,打破现有的经济、社会、国家乃至地区间的平衡,挑战原有的秩序和规则。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危险
结合B.超越
更迭C.探秘
改变D.风险
重构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新技术是机遇,也是________和挑战,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促进了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可知,第一空和“挑战”为并列结构,说明新技术也会带来一些问题。A项“危险”有遭到损害或失败的可能,表意程度较重,不能和“挑战”并列,排除A项。B项“超越”指超出、越过,不符合文意,排除B项。C项“探秘”探索秘密或奥秘,侧重未知的,而文段侧重可能出现的问题,排除C项。D项“风险”喻指可能发生
的问题和灾祸,符合文意。答案锁定D选项。第二步,验证第二空。根据“打破现有的经济、社会、国家乃至地区间的平衡,挑战原有的秩序和规则”可知,新技术会引发各种链条的重新排列。D项“重构”指重新组织、构成新的,符合文意。因此,选择D选项。结合:①人或事物间发生密切联系;②指结为夫妻。更迭:交换,更替。改变:①事物相对产生差别;②改换,更动;③是对现状的不满,在当下通过学习做出调整和变化,使在未来实现想要的结果。9.有一批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其中一面涂红色的有400个,相邻两面涂红色的有30个,相邻三面涂红色的有1个,其余小正方体各面都没有涂颜色。用这一批小正方体组成一个大正方体,要求这个大正方体有三个面是红色,且这三个面两两相邻,其余的三个面没有颜色。假如没有涂颜色的小正方体数量足够多,那么这个正方体的边长最大是(
)厘米。A.10B.11C.12D.13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如下图,要组成符合题意的大正方体,三个红色面对应的顶点必须是三面涂红色的小正方体,刚好需要1个。红色面交汇的3条棱上,需要使用相邻两面涂红色的小正方体,共有30个,分3组,则每组有10个,此时组成的大正方体的边长为11厘米。大正方体涂红色面上,排除三面涂红色的顶点和两面涂红色的棱,三个面至少需要“一面涂红色”的小正方体个,题干有400个“一面涂红色”的小正方体,满足要求。则这个三面涂红的正方体边长最大是11厘米。故正确答案为B。10.花∶牡丹∶玫瑰A.茶∶红茶∶绿茶B.草∶艾草∶蓼草C.球∶足球∶绒球D.车∶轿车∶客车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牡丹”和“玫瑰”都是“花”,前二者属于并列关系,与“花”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且“牡丹”和“玫瑰”是两种自然物。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红茶”和“绿茶”都是“茶”,前二者属于并列关系,与“茶”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但“红茶”与“绿茶”都是加工之后的人造物,排除;B项:“艾草”和“蓼草”都是“草”,前二者属于并列关系,与“草”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且“艾草”和“蓼草”是两种自然物,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C项:“足球”是一种运动器械,“绒球”一指用彩色毛线或绒线扎成的球,二指是小脑外侧的球状结构,都与“足球”不属于并列关系,排除;D项:“轿车”和“客车”都属于汽“车”,前二者属于并列关系,与“车”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但“轿车”和“客车”是人造物,排除。因此,选择B选项。11.1,2,0,3,-1,4,(
)A.-2B.0C.5D.6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解法一:第一步,项数较多,考虑多重数列。第二步,数列有七项,考虑奇数项、偶数项各自成规律。奇数项:1,0,-1,(-2),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所求项为-1+(-1)=-2;偶数项:2,3,4,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因此,选择A选项。解法二:第一步,数列变化趋势平缓,考虑做和。第二步,做和如图所示:和数列是一个以3、2为周期的周期数列,下一项为2,则所求项为2-4=-2。因此,选择A选项。12.在大型超市中,商家为提高销售额,通常会把诸如面包和牛奶、牙膏和牙刷等物品摆放在相近的位置。这是运用了数据挖掘中的哪种方法?A.分类B.聚类C.关联规则D.序列分析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科技常识。第二步,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方法主要有分类、聚类、关联规则、Web页挖掘等,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数据进行挖掘。关联规则是反映一个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性和关联性,是数据挖掘的一个重要技术,用于从大量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数据项之间的相关关系。“面包”和“牛奶”,“牙膏”和“牙刷”两种产品之间具有相关联性,可以组合销售,即消费者买“面包”的同时会买“牛奶”,买“牙膏”的同时会买“牙刷”。因此商家把这些物品摆放在相近的位置是运用了数据挖掘中的关联规则方法。因此,选择C选项。A项: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方法中的分类,指首先从数据中选出已经分好类的训练集,在该训练集上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建立一个分类模型,再将该模型用于对没有分类的数据进行分类。有很多用途,比如说预测,即从历史的样本数据推算出未来数据的趋向,再比如说分析用户行为,我们常称之为受众分析,通过这种分类,我们可以得知某一商品的用户群,对销售来说有很大的帮助。
B项: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方法中的聚类,是自动寻找并建立分组规则的方法,它通过判断样本之间的相似性,把相似样本划分在一个簇中。简单说与“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意思相近。D项:序列分析是指按时间顺序记录、分析生产系统中人机各成分的活动类型、功能及对应关系。主要用于了解生产系统各成分的活动状况及人机的配合程度,为平衡生产负荷、降低成本及提高效率提供依据。13.标语可以分为多种类型。“请君入瓮”型标语指的是表面上给出可供选择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情况,实际上,其中的若干情况是不能选择的,结果往往是唯一的,别无其他选择;“循循善诱”型标语指的是通过给出某一行为将获得的结果,从而引导人们选择或者放弃某一行为。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哪项中的标语属于“请君入瓮”型?A.今天到处串门,明天肺炎上门B.今朝共尝野味,明日地府相会C.口罩还是呼吸机,您老看着二选一D.带病回乡不孝儿郎,传染爹娘丧尽天良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多定义,考查“请君入瓮”型标语,其关键信息为:①表面上给出了两个及以上情况;②实际上若干情况是不能选择的;③结果往往是唯一的。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没有“给出两个及以上情况”,直接给出结果,属于“循循善诱”型标语,不符合定义;B项:没有“给出两个及以上情况”,直接给出结果,属于“循循善诱”型标语,不符合定义;C项:“口罩还是呼吸机”,符合“表面上给出了两个及以上情况”,但实际是不能选择的,结果是唯一的,符合定义;D项:没有“给出两个及以上情况”,直接给出结果,属于“循循善诱”型标语,不符合定义。因此,选择C选项。14.在战争年代,军人的职责在于保家卫国,不惧________,永远冲在第一线。在和平年代,军人的血性和担当就体现在这些见义勇为的________之中,平凡之中彰显伟大,这种为了人民生死不顾的正义感更能显出军人的________和温柔情怀。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舍生忘死英雄气概大义凛然B.马革裹尸点点滴滴大智大勇C.粉身碎骨一言一行男儿本色D.艰难险阻一举一动英勇无敌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第一空词语词义较好理解,可以从契合文意和使用正确两方面判断。第二步,第二空词语不好辨析,直接看第三空,由文段语境选择与之相符的一项。第三空,验证第二空。第一空,“舍生忘死”只能作谓语,不能与“不惧”搭配,作其宾语,排除A。第三空,强调军人的正义感能够突出军人的品质。“男儿本色”只能用于男兵,可首先排除C。“英勇无敌”只强调了勇,不如“大智大勇”更能表现军人的品格,排除D。第二空的“点点滴滴”与后句的“平凡”也能构成呼应。故本题选B。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战争”“保家卫国”“永远冲在第一线”可知,第一空应体现“在战场上英勇牺牲”的含义。B项“马革裹尸”指军人战死于战场;C项“粉身碎骨”多指为了某种目的而丧生,二者均符合语境。A项“舍生忘死”指不怕生死,与文中“不惧”语意重复,排除A项。D项“艰难险阻”指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危险和障碍,语义过轻,排除D项。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所填词语用来修饰“见义勇为”,“见义勇为”指看到正义的事情奋勇地去做,强调“行为”。B项“点点滴滴”侧重细小的行为,符合语境。C项“一言一行”不仅含有“行”,还有“言”,语境中只强调“行为”,故排除C项。答案锁定B项。第三步,验证第三空。填入的词语体现军人的伟大和正义,“大智大勇”符合语境。因此,选择B选项。解题思路:第一空,横线处所填词语形容不怕在战场上牺牲生命。B项“马革裹尸”即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C项“粉身碎骨”比喻为了某种目的或遭到什么危险而丧失生命,二者均符合文意,保留。A项“舍生忘死”与“不惧”重复,用法错误,排除;D项“艰难险阻”指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危险和障碍,语义程度相较B、C两项过轻,与文意不符,排除。
第二空,横线处所填词语与“平凡之中彰显伟大”对应,形容见义勇为的行为。B项“点点滴滴”与“这些见义勇为”对应,重在行为,锁定B项。C项“一言一行”重在言行,文段未强调“言”,排除。
第三空代入验证,“大智大勇”指非凡的才智和勇气,突出军人的伟大和正义,符合语境。
故正确答案为B。
【文段出处】《这一声呼唤是对军人的最高奖励》15.右边四个图形中,只有一个是由左边的四个图形拼合而成(只能通过上、下、左、右进行移动),请把它找出来:A.AB.BC.CD.D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如图所示,C项通过组合后能够形成,A、B、D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C。16.投射性认同指一个人诱导他人以一种限定的方式来作出反应的行为模式。体现在人际关系中,往往是甲方把内心中“好”或“坏”的客体投射到乙方身上,认为乙方“好”或“坏”,而乙方又接受了这一投射幻想,于是就以甲方所设想的方式来对待甲方。然后甲方又进一步验证了自己的假设,认为乙方就是他所认为的那样的人。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属于投射性认同的是:A.寒门亦可出贵子B.严师方能出高徒C.虎父果然无犬子D.慈母自古多败儿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一个人诱导他人以一种限定的方式来作出反应的行为模式”,“甲方把内心中‘好’或‘坏’的客体投射到乙方身上,认为乙方‘好’或‘坏’”,“乙方接受这一幻想”,“甲方验证了假设”。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寒门也可以出贵子,是指出生并不必然决定命运,没有好坏的投射,不符合“甲方把内心中好或坏的客体投射到乙身上,认为乙方好或坏”,不符合定义,排除;B项:一丝不苟的好师傅或好老师,强调严格,能教出本领高超的好徒弟或好学生,强调的是老师教学严格和学生本领高超的关系,不符合“甲方把内心中好或坏的客体投射到乙身上,认为乙方好或坏”,不符合定义,排除;C项:出色的父亲不会生出一般的孩子,即把父母的优秀投射到孩子身上,符合“一个人诱导他人以一种限定的方式来作出反应的行为模式”,“甲方把内心中好或坏的客体投射到乙身上,认为乙方好或坏”,“乙方接受这一幻想”,“甲方验证了假设”,符合定义,当选;D项:宠溺孩子的母亲,教出的孩子多是很自私很任性,是母亲的教育方法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不符合“甲方把内心中好或坏的客体投射到乙身上,认为乙方好或坏”,不符合定义,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属于投射性认同的一项。分析题干定义,发现其关键点为“甲方进一步验证了自己的假设”,在解题时应严格依据定义的关键点分析选项。投射性认同定义的关键信息:甲方认为乙方“好”或“坏”;乙方以甲方所设想的方式来对待甲方;甲方进一步验证了自己的假设。A项,“寒门亦可出贵子”是指穷人家也可以培养出人才,不涉及验证自己的假设,不符合定义。B项,“严师方能出高徒”是指只有师傅严格要求,才能教出高水平的徒弟,但不涉及验证自己的假设,不符合定义。C项,“虎父果然无犬子”是指出色的父亲果然不会生出一般的孩子,“果然”是对“虎父无犬子”这句话的一个验证,符合定义。D项,“慈母自古多败儿”是指母亲对儿子自小过分溺爱、过度保护,儿子很容易养成坏习惯而没有出息,不涉及验证自己的假设,不符合定义。故本题选C。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①甲方认为乙方“好”或“坏”;②乙方以甲方所设想的方式来对待甲方;③甲方验证了自己的假设,认为乙方就是他所认为的那样的人。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寒门亦可出贵子,说明甲方认为乙方(寒门之子)难以成功,但乙方最终取得成功,没有成为甲方所认为的那样的人,“亦”体现了甲方没有验证自己的假设,不符合定义;B项:严师方能出高徒,是观点性的表述,未体现“甲方验证了自己的假设”,不符合定义;C项:虎父果然无犬子,说明甲方认为乙方(虎父之子)会成功,且乙方最终确实取得成功,成为了甲方所认为的那样的人,“果然”体现了甲方验证了自己的假设,符合定义;D项:慈母自古多败儿,是观点性的表述,未体现“甲方验证了自己的假设”,不符合定义。因此,选择C选项。17.植物在自然环境中会遇到生物胁迫,比如食植动物和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侵害,在进化过程中,植物发展了多种物理和化学防御机制。下列叙述中,不属于植物防御生物胁迫的是:A.玫瑰长刺B.睡莲长出宽大的叶子C.巨魔芋的花散发烂鱼臭虾似的臭气D.伞形科植物释放特殊气味吸引胡蜂捕食其体上的毛毛虫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生物常识并选错误项。第二步,巨魔芋的花朵非常艳丽,但却散发出与其他花朵完全不同的味道,有些气味具有独特的尿骚味,有一些闻上去像腐肉的味道,还有一种散发着丁酸气味,因此常被称为“尸臭花”。这些气味能够吸引腐尸甲虫和其他花粉传播者,是为了进行花粉传播而不是防御生物胁迫。因此,选择C选项。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生物常识,可用推理法和排除法作答。根据题干表述可知,生物胁迫包括食植动物和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侵害,即主要是外界生物的侵害。A项,根据生活常识可推理出,玫瑰长刺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被动物食用,和外界生物有关,排除。C、D两项植物均是散发气味,推理出气味会对外界的生物造成影响,即两项均和外界生物有关,排除。生物胁迫是来自其他种类生物的不利于植物生长发育的因素,主要指病毒、细菌和真菌等病原体的侵染,还有线虫、昆虫和食草动物的侵害以及杂草的侵害等。A项属于。玫瑰长刺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叶、花和芽,不让野外的动物或鸟类把它们吃掉,即保护自己不受或少受外界侵害。其属于植物防御生物胁迫。B项不属于。睡莲喜强光,为了增加接收光照的面积,才长出宽大的叶子,这体现的是生物的适应性,其间并未受到其他生物胁迫。其不属于植物防御生物胁迫。C项属于。世界上最著名的臭味植物为巨魔芋,属天南星科。其开花不久就臭不可闻,使得害虫不能近身,但会有逐臭的苍蝇来访,为之传粉。其属于植物防御生物胁迫。D项属于。当有昆虫取食伞形科植物时,该植物可以释放吸引昆虫天敌的挥发物,吸引天敌来猎捕昆虫。其属于植物防御生物胁迫。故本题选B。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科技常识。A项正确,玫瑰是一种叶子嫩绿、多花的植物,而这种植物恰好是许多食草动物喜欢的食物,这便是玫瑰遇到的生物胁迫,为了不被动物吃掉,在进化过程中,玫瑰慢慢生出了又尖又硬的刺,属于物理防御机制。B项错误,睡莲长出宽大的叶子是为了增大光合作用面积,更好的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并非是为了应对生物胁迫。C项正确,巨魔芋的花朵开放时,会发出阵阵恶臭,一方面是为了招引苍蝇、甲虫等帮助传粉,另一方面也让一些食草动物无法接近,更好的保护自己,属于化学防御机制。
D项正确,毛毛虫是伞形科植物遇到的生物胁迫,伞形科植物释放特殊气味吸引胡蜂捕食毛毛虫,属于化学防御机制。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1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买彩票当然是希望有机会中大奖,但彩民不要
地去追求这种机会。(2)德国一项调查结果
,如今德国儿童的上网比例已高达。A.锐意显示B.刻意显示C.锐意体现D.刻意体现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空,劝告彩民不要故意地追求中大奖的机会。A、C两项“锐意”指勇于进取,意志坚决专一,不符合语境,排除;B、D两项“刻意”指故意、用尽心思,符合语境,保留。第二空,主语为调查结果,D项“体现”指某一事物具体地表现出某种现象、某种性质或精神,与“结果”搭配不当;B项“显示”明显地表示,符合语境,且“调查结果显示”为固定搭配,当选。故正确答案为B。19.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即在各种组织中,由于雇主单位习惯上对在某个层级上称职的雇员予以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本人不称职的地位。彼得原理有时也被称为“向上爬”原理。根据上述定义,下列现象中符合彼得原理的是:A.小李工作业绩突出,被提升为区域经理后,在新的岗位上表现依然出色B.小王原任生产部经理,业绩十分稳定,升任公司副总裁后,却深感力不从心C.小张曾是优秀的足球运动员,退役后供职于某网络游戏公司,工作备感吃力D.小林无真才实干,因家人任公司领导职务,很快从底层提升为公司高管,上任后致公司连连遭受重大损失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①某个层级上称职的雇员予以晋升提拔;②晋升到其本人不称职的地位。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在新的岗位上表现依然出色,不符合“晋升到其本人不称职的地位”,不符合定义;B项:升任公司副总裁后,却深感力不从心,能够体现“晋升到其本人不称职的地位”,符合定义;C项:从足球运动员到网络游戏公司,是转行而不是晋升,不符合定义;D项:小林无真才实干,说明在原来的岗位也不是称职的,不符合定义。因此,选择B选项。20.下图是目前为世界上多数交响乐团所采用的美式乐队席位排列法,★的位置应该排列哪种乐器?A.AB.BC.CD.D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本题考查音乐常识。美式乐队席位排列法是国际上较为常见的一种乐队席位排列法,在演奏浪漫派以及近、现代的交响乐作品时优越性较大。美式乐队席位排列法如下图所示,因此题中★的位置为第一小提琴所在的位置,而题中A为竖琴,B为小提琴,C为钢琴,D为圆号(法国号)。故正确答案为B。21.(
)之于风油精相当于碳酸之于(
)A.薄荷脑;可乐B.清凉;陈醋C.叶绿素;花露水D.液体;二氧化碳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逐一代入选项。A项:薄荷脑是风油精的成分,二者是成分对应关系;碳酸是可乐的成分,二者是成分对应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一致,当选;B项:风油精具有清凉的作用,二者是功能对应关系;陈醋与碳酸之间没有明显的逻辑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C项:风油精含有叶绿素,二者是成分对应关系,花露水和碳酸之间没有明显逻辑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D项:风油精是一种液体,二者是种属关系;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可以生成碳酸,二者是对应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22.不管哪种鸟,营巢都是一项十分浩大而艰巨的“工程”。在城楼,寺庙等建筑物上营巢的楼燕,需要到远处的河泥滩上衔取泥土、草棍等,然后一点一点地堆砌成碗状的巢,足足需一周时间。而金丝燕,有用纯粹唾液建巢,但同样要付出含辛茹苦的劳动。这种巢窝加工之后,就是我国自古闻名于世的珍贵补品——燕窝。这段文字表述的主要内容是(
)。A.我国自古闻名于世的珍贵补品——燕窝的来历B.燕子有在城楼、寺庙等建筑物上筑巢的习性C.楼燕与金丝燕在生理特征及筑巢方式上的不同D.鸟类艰辛的筑巢过程如同人类实施一项浩大的工程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文段为总-分结构。开篇点明观点,即“不管哪种鸟,营巢都是一项十分浩大而艰巨的‘工程’”。接着文段通过“楼燕”和“金丝燕”的例子进行解释说明:“而”表并列,“而”前面阐述的是“楼燕”筑巢“足足需一周时间”,“而”后说的是“金丝燕”虽然可用唾液筑巢,同样要“付出含辛茹苦的劳动”,均体现了鸟类筑巢就如同人类实施浩大工程一样辛苦,对应D项。A项,“燕窝”为举例论证中“而”之后的一部分,为了论证鸟类营巢是一项大工程。因此“燕窝”并非是新的话题的落脚点,排除。B、C两项,文段论述的主体是“鸟类”而非“燕子”,“楼燕”、“金丝燕”均为例子,非重点,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23.2021年2月3日,《关于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的复函》发布,原则上同意建立11个试验区方案,其中,山东入选的是(
)。A.济青局部片区B.济滨局部片区C.菏聊局部片区D.淄潍局部片区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时事政治。2021年2月3日,《关于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的复函》发布,原则同意浙江嘉湖片区、福建福州东部片区、广东广清接合片区、江苏宁锡常接合片区、山东济青局部片区、河南许昌、江西鹰潭、四川成都西部片区、重庆西部片区、陕西西咸接合片区、吉林长吉接合片区等11个试验区方案。故正确答案为A。24.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它的主题是外来物种入侵。对待外来物种的正确态度是:A.有目的地大量引进外来物种,以促进本国生物多样化B.为保护本国生物多样化,所有外来物种应一概拒之门外C.引进外来物种应尽量选择生长快、繁殖快、适应性强的物种D.外来物种入侵对本地造成极大生态危害,有效防范外来物种入侵刻不容缓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外来物种入侵。第二步,外来物种入侵是指生物物种由原产地通过自然或人为的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的过程。外来物种入侵会破坏本地景观的自然性和完整性,摧毁当地的生态系统,危害动植物多样性,影响遗传多样性。因此,针对外来物种入侵,我们应当有效防范。因此,选择D选项。25.家庭电路的供电线路由两根线组成:火线和零线。在正常情况下,零线与地之间没有电压,火线与地有220V电压,为了安全用电,以下电路符合安装要求的是________。A.AB.BC.CD.D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用电器开关应与火线一端相连,以保证在断开开关后,用电器与大地之间没有电压,保证对用电器操作时更加安全;保险丝安装在火线上,保证在保险丝熔断后火线与大地之间无电压,电路的检修更加安全,故D项正确。故正确答案为D。26.下列关于微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微波的频率比一般无线电波的频率低B.含水量多少对微波加热效果没有影响C.微波会被玻璃、塑料和瓷器等物体反射D.微波通信容量大、质量好、传输距离远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A项错误,微波是指频率为300MHz~300GHz的电磁波。微波频率比一般的无线电波频率高,通常也称为“超高频电磁波”。B项错误,水分子属极性分子,介电常数较大,其介质损耗因数也很大,对微波具有强吸收能力。C项错误,微波可以穿过玻璃、陶瓷、塑料等绝缘材料,但不会消耗能量,也不会被反射。D项正确,由于微波频率很高,所以在不大的相对带宽下,其可用的频带很宽,可达数百甚至上千兆赫兹,这是低频无线电波无法比拟的。这意味着微波的信息容量大,所以现代多路通信系统,包括卫星通信系统,几乎都是在微波波段内工作的。故正确答案为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微波相关知识。第二步,在微波长段的电磁波所对应的频率范围是300MHz(0.3GHz)—300GHz,这就意味着微波通信设备的通频带可以做得很宽,通讯容量比较大。微波通信质量好,抗干扰能力强,并可传至很远的距离,是国家通信网的一种重要通信手段,也普遍适用于各种专用通信网。因此,选择D选项。解题思路:解答此题需熟悉微波的物理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常考的物理常识有声音(音调、音色、响度)、光(反射、折射、散射、色散)、力等,公考中常把生活当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与古诗词结合起来考查。A项错误。微波是指频率为300MHz~300GHz的电磁波,是无线电波中一个有限频带的简称,即波长在1毫米~1米之间的电磁波,是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的统称。微波频率比一般的无线电波频率高,通常也称为“超高频电磁波”。B项错误。水和食物等会吸收微波而使自身发热,所以含水量多少对微波加热效果有影响。C项错误。对于玻璃、塑料和瓷器,微波几乎是穿越而不被吸收,而对金属类物质,则会反射微波。D项正确。微波通信是直接使用微波作为介质进行的通信,不需要固体介质,当两点间直线距离内无障碍时就可以使用微波传送,利用微波进行通信容量大、质量好,并可传至很远的距离。故本题选D。27.爸爸∶叔父∶兄弟A.哥哥∶婶婶∶夫妻B.妈妈∶嫂子;婆媳C.姨妈∶伯伯∶兄妹D.奶奶;姑姑∶子女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爸爸”和“叔父”是“兄弟”关系,三者属于对应关系。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哥哥”和“婶婶”不是“夫妻”关系,“哥哥”的妻子是嫂子,排除;B项:“妈妈”和“嫂子”是“婆媳”关系,三者属于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C项:“姨妈”指母亲的姊姊或妹妹,“伯伯”是对父亲的哥哥的称呼,二者不是“兄妹”关系,排除;D项:“奶奶”和“姑姑”不是“子女”关系,而是母女关系,排除。因此,选择B选项。28.某大公司的会计部经理要求总经理批准一项改革计划。会计部经理:我打算把本公司会计核算所使用的良友财务软件更换为智达财务软件。总经理:良友软件不是一直用得很好吗,为什么要换?会计部经理:主要是想降低员工成本。我拿到了一个会计公会的统计,在新雇员的财会软件培训成本上,智达软件要比良友低28%。总经理:我认为你这个理由并不够充分,你们完全可以聘请原本就会使用良友财务软件的雇员嘛。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总经理的反驳?(
)A.现在公司的所有雇员都曾经被要求参加良友财务软件的培训B.当一个雇员掌握了财务会计软件的使用技能后,他们就开始不断地更换雇主C.有会计软件使用经验的雇员通常比没有太多经验的雇员要求更高的工资D.智达财务软件的升级换代费用可能会比良友财务软件升级的费用高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论据。论点:不需要将使用的良友财务软件更换为智达财务软件。论据:聘请原本就会使用良友财务软件的雇员,可降低新雇员的财会软件培训成本。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A项,“所有雇员都曾被要求参加良友软件的培训”,则不需要再次进行良友软件的培训。该项加强了总经理的观点,不能削弱。B项,“掌握了财务会计软件技能后,不断要求更换雇主”,则雇员流动性太高,企业需要不断招聘新雇员,增加了企业的招聘成本,支持了会计经理的观点,不能削弱总经理的反驳。C项,“有会计软件使用经验的雇员要求更高的工资”则说明需要提高用人成本,与论据中的“降低成本”矛盾。该项反驳了论据,削弱了总经理的观点。D项,“智达财务升级费用较高”,说明使用智达软件会增加其他方面的成本,从而支持了总经理的“不需要将良友财务软件更换为智达财务软件”的观点,不能削弱。第三步:再次标注答案故正确答案为C。29.对身处这样一个变革时代的年轻人而言,________________。它一方面代表了某种值得追求的生活品质,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不提速就要被甩下来。更令人担心的是,你跑了半天,却不知道目的地在何方,不断地奔跑,换来的只是显示屏上一连串的数字。在这样的处境中,不管是怀旧还是叹老,表达的都是一种面对压力时,对记忆中美好过去的乡愁。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A.社会的高速发展令他们不堪重负B.生命不息,奋斗不止C.对财富的追求永无止境D.生活就像一部不断加速的跑步机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横线处的上下文语境。由横线后代词“它”可知,此空填入的内容应是“它”的指代对象,在下文寻找“它”所指代对象的具体信息,根据“不提速就要被甩下来”“跑了半天”可知,“它”所指代的对象应有速度快之意,根据这个信息,可以排除B项和C项。再根据“显示屏上一连串的数字”可知,“它”指代的是具体的事物,即跑步机。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是对上述语境内容的体现。因此,选择D选项。A项:社会的高速发展是抽象的事物,不是具体的事物。30.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中,对经费完全自理的事业单位,要允许(
)。A.实行平均分配B.自主决定内部分配C.企业资本参与经营和分配D.民间资本参与经营和分配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中指出,进一步扩大事业单位内部分配自主权。对经费完全自理的,允许自主决定内部分配。对有条件的事业单位,要试行工资总额包干制度,搞活内部分配,同时,积极探索试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故正确答案为B。【知识拓展】对转制为企业的,实行企业的分配制度;对经费主要靠国家财政拨款的,在国家政策指导下,搞活内部分配;对国家逐步减少经费拨款的,经批准,逐步加大内部分配自主权31.对互联网企业来讲,从用户那里收集到的信息主要包括消费习惯、行为特征、个人数据等。企业可以通过收集这些信息去开展大数据分析,进一步挖掘用户的潜在消费能力和更
的价值,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具
的服务。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市场化独创性B.多元化针对性C.智能化实用性D.规模化多样性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空,要搭配“价值”,文段论述互联网企业将用户的消费习惯、行为特征等掌握得特别全面,并进行大数据分析,所以可以是挖掘“多元化的价值”“规模化的价值”,B、D两项均可。A项“市场化”、C项“智能化”与“价值”搭配不当,均排除。第二空,根据不同的需求,推送不同的内容,强调定制个性化服务,对应B项“针对性”。D项“多样性”与文意相悖,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文段出处】《大数据时代,保护用户数据不能因噎废食》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该空修饰“用户的价值”,而用户不具备“智能化价值”,不符合语境,排除C项。第二步,分析第二空。“从而”表示结论,根据前文的原因“从用户搜集消费习惯、行为特征、个人数据等信息”并“开展大数据分析,挖掘用户的消费能力和价值”,这些都是为了更精确地了解用户,从而提供个性化的服务。A项“独创性”强调与众不同;D项“多样性”指形式不同。两项均不符语境,排除A项和D项。B项“针对性”指对具体的对象采取措施,符合语境。因此,选择B选项。解题思路:第二空,通过对用户的大数据分析,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准确的服务,“针对性”与此相符。第一空,对应“进一步”表达的更深层之意,大数据应该能够发掘出用户更多的其他方面的价值,“多元化”填入恰当。故本题选B。32.①新人六六大顺②全家十全十美③同日迎娶新娘④加上父母与老伴⑤老韩三个儿子A.④②⑤③①B.①④②⑤③C.②⑤③①④D.⑤③①④②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观察选项,确定首句应从①②④⑤中选择。比较可知,只有老韩有三个儿子,才能出现“同日迎娶新娘”的场景,结果是“①新人六六大顺”,再“加上父母与老伴”,所以出现“②全家十全十美”的结果,所以首句为⑤,排除A、B、C三项。因此,选择D选项。33.石墨烯是由(
)原子六角结构紧密排列构成的蜂窝状二维单层石墨,其厚度仅为0.335mm,为目前世界上存在的最薄的材料。A.钠B.镁C.氢D.碳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科技。A项错误,石墨烯是由碳原子六角结构紧密排列构成的蜂窝状二维单层石墨,而不是钠原子。选项与题意不符。B项错误,石墨烯是由碳原子六角结构紧密排列构成的蜂窝状二维单层石墨,而不是镁原子。选项与题意不符。C项错误,石墨烯是由碳原子六角结构紧密排列构成的蜂窝状二维单层石墨,而不是氢原子。选项与题意不符。D项正确,石墨烯是由碳原子六角结构紧密排列构成的蜂窝状二维单层石墨,其厚度仅为0.335mm,为目前世界上存在的最薄的材料,是构造其他维度碳质材料的基本单元。选项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D。34.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车轮爆胎B.澄清石灰水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液面产生了一层白膜C.打开浓盐酸瓶盖,瓶口出现白雾D.氧气通过低温加压变成了淡蓝色的液体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科技。A项错误,轮胎与地面摩擦产生的热量加上轮胎中气体不停的被压缩,使车胎温度迅速上升,导致气体膨胀,冲破车胎发生爆炸,这是物理变化。B项正确,澄清石灰水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由于空气当中有二氧化碳,可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产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碳酸钙,使得液面产生了一层白膜,属于化学变化。C项错误,浓盐酸具有极强的挥发性,因此盛有浓盐酸的容器打开后能在上方看见酸雾,那是挥发后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产生的盐酸小液滴,不属于化学变化。D项错误,氧气通过低温加压变成了淡蓝色的液体中,只是物质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正确答案为B。35.近年来,很多地方实施了院士引进计划,并针对院士建立了容错机制,让其潜心研发而无后顾之忧。有学者对此指出,容错机制、宽松的考核评价机制是每个科研工作者梦寐以求的理想科研环境,应该提供给本身正处于创新能力高峰期的青年科学家,而不是已取得较高学术成就的院士。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该学者的观点?A.某些单位更加看重的是院士的头衔,可以帮助他们拿到更多的科研项目B.某市组建青年科学团队,经过数月努力,但还是没能拿下重大科研项目C.科研容错机制能让青年科学家卸下包袱,大胆投入到科技创新的实践中D.让过多的资源集中在院士身上,并没有创造出更多的科研成果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根据提问方式中的“支持”,确定为加强论证。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论点:容错机制、宽松的考核评价机制是每个科研工作者梦寐以求的理想科研环境,应该提供给本身正处于创新能力高峰期的青年科学家,而不是已取得较高学术成就的院士。论据:近年来,很多地方实施了院士引进计划,并针对院士建立了容错机制,让其潜心研发而无后顾之忧。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无关选项。某些单位更加看重的是院士的头衔,可以帮助他们拿到更多的科研项目,与论点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B项:无关选项。某市组建青年科学团队,经过数月努力,但还是没能拿下重大科研项目,论题不一致,排除。C项:增加论据。科研容错机制能让青年科学家卸下包袱,大胆投入到科技创新的实践中。说明容错机制应该提供给本身正处于创新能力高峰期的青年科学家,具有加强作用。D项:无关选项。让过多的资源集中在院士身上,并没有创造出更多的科研成果,不能确定若资源集中在青年科学家身上能否创造出更多的科研成果,论题不一致,排除。因此,选择C选项。36.赛莱拉基因组公司的一个研究小组在《科学》杂志上报告说,将老鼠的染色体与人的染色体进行对比,发现二者在基因、基因内容和DNA序列等方面具有95%的相似度,因此,老鼠和人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上述结论依赖的一个假定是:A.已绘制完成的动物基因图谱往往很不准确B.从智力和情感的角度看,老鼠和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C.老鼠没有什么智力,在与人进行比较时,可以忽略不计D.判断物种之间区别大小的主要标准是物种在基因上的相似度大小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论点和论据。论点:老鼠和人其实没有太大的区别。论据:将老鼠的染色体与人的染色体进行对比,发现二者在基因、基因内容和DNA序列等方面具有95%的相似度。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动物基因图谱”与判断老鼠和人的区别没有关系,属于无关选项,排除;B项:说明老鼠和人在智力和情感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削弱了论点,排除;C项:在物种的区别和基因方面的相似度之间搭桥,加强论证过程,使论点成立,当选;D项:只是加强实验的科学性,支持论据,但不能说明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无法加强论点,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题干结论依赖的假设,需首先分析题干论证,找到论据和论点。题干论据为“老鼠和人在基因、基因内容和DNA序列等方面具有95%的相似度”,题干论点为“老鼠和人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区别”。题干论证显然在论据和论点之间存在跳跃,能够在两者之间建立联系的选项就是题干论证所依赖的假设。题干由“老鼠的染色体和人的染色体在基因、基因内容和DNA序列等方面具有95%的相似度”得出结论“老鼠和人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区别”。要想使论证成立,需要在“物种区别大小”和“基因相似度大小”之间建立联系,即判断物种之间区别大小的主要标准是物种在基因上的相似度大小,C项就表达了这层意思,是题干结论所依赖的假设。其他三项均削弱了题干结论,不能成为其前提假设。故本题选C。37.甲、乙、丙、丁每人只会编程、插花、绘画、书法四种技能中的两种,其中有一种技能只有一个人会。并且:(1)乙不会插花;(2)甲和丙会的技能不重复,乙和甲、丙各有一门相同的技能;(3)甲会书法,丁不会书法,甲和丁有相同的技能;(4)乙和丁中只有一人会插花;(5)没有人同时会绘画和书法。据此可知,下列推论错误的是:A.甲会书法,也会编程B.乙会绘画,也会编程C.丙会绘画,也会插花D.丁会绘画,也会编程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题干有信息匹配特征,确定为分析推理。第二步,分析条件,进行推理。根据条件(1)和(4)可知,丁会插花。根据条件“每人只会四种技能中的两种”,丁不能再同时具备其他两种技能,故D项“丁会绘画、也会编程”错误。因此,选择D选项。解题思路:题干涉及四个人和四种技能,要求根据题干条件进行推理,选择推论错误的一项,也就是与题干条件相矛盾的一项。由(1)(4)可知,丁会插花。由每个人只会四种技能中的两种可知,丁除了插花,还掌握了一种技能,而D项推出丁会绘画和编程,与题干条件不符,因此推论错误。A、B、C三项均有可能推出。故本题选D。解题思路:根据条件(1)(4)可知,丁会插花;根据条件(3)可知,丁不会书法;根据题干条件“每人只会四种技能中的两种”,可知在编程、绘画中,丁只能会一种,所以D项是错误的。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38.5,16,50,153,(
)
A.256
B.369
C.454
D.463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解法一:第一步,数列变化趋势较快,考虑倍数递推数列。
第二步,观察数列发现16=5×3+1,50=16×3+2,153=50×3+3,规律为第二项=第一项×3+修正项,修正数列为1,2,3,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下一项为3+1=4,所求项为153×3+4=463。
因此,选择D选项。
解法二:考虑多级数列,做两次差如图所示:
猜测二次差数列是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则下一项为69×3=207,一次差数列为103+207=310,所求项为153+310=463,验证选项,满足规律。
因此,选择D选项。39.公文的结尾,通常采用的形式是()。A.交代制发公文的根据与目的B.直接表明结论,以阐明制发此文的原因C.发出号召,提出希望与要求D.表示敬意、谢意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公文结尾一般是主体内容的延续和深化,表明发文机关或撰写者的态度、愿望和要求,发出号召,使主旨更加明确。故正确答案为C。40.申请注册的商标应具有:A.实用性B.新颖性C.创造性D.显著性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商标法》。第二步,《商标法》第9条第1款规定,申请注册的商标,应当有显著特征,便于识别,并不得与他人在先取得的合法权利相冲突。由上述可知,申请注册商标应具有显著性。因此,选择D选项。41.人们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可以创造规律、认识规律,但不可以利用规律。(
)0.正确1.错误参考答案:1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论知识。第二步,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的性质:①可知性:人类可以认识规律。②客观性:规律的存在和发挥作用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不可抗拒,不能消灭、创造,违背它,会受到它的惩罚。③普遍性: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运动规律。④可利用性: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创造或改变某些条件,认识利用规律,改变规律发挥作用的方式。所以人们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规律、认识规律,但不可以创造规律,故题干错误。因此,本题错误。意识能动作用和客观规律的统一:①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②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42.星期一的降雨量为18毫米,是星期二与星期三降雨量之和的两倍。如果星期二的降雨量为3毫米,那星期三的降雨量为:A.10毫米B.9毫米C.6毫米D.5毫米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应用题,用方程法解题。第二步,设星期三的降雨量为x,根据星期一是星期二与星期三和的两倍可得18=2×(3+x),解得x=6毫米。因此,选择C选项。43.作为一个生命个体,人不仅是一个自然人也是社会人。全社会要大力宣扬生命道德,开展一场热爱生命的宣传运动,形成珍惜生命的良好风尚;要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到生命道德教育中来;网络、电影、电视、报刊等社会媒体要强化正面引导,减少对青少年的负面暗示和误导;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合力推展,促使青少年欣赏生命之美好,珍惜生命之存在,尊重生命之权利。上述文字想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是:A.开展生命道德教育刻不容缓B.青少年要珍惜生命C.要加强对青少年的生命道德教育D.生命道德建设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把握,解答本题需要梳理文段行文思路。本文为引出话题—论述对策的结构,对策是三个并列关系,需概括三分句的共同点。文段首先强调了生命道德的重要性,其后指出如何实现生命道德建设,即“全社会要大力宣扬生命道德”“要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到生命道德教育中来”“社会媒体要强化正面引导”,最后总结起来,要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合力推进生命道德建设。D项较为全面、准确地概括了文段的中心意思。A项“刻不容缓”属于过度推断,文段没有说现在不重视生命道德教育。B、C两项不是文段论述的重点。故本题选D。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强调人是社会人,然后用三个并列句阐述“通过全社会的力量宣扬生命道德”,最后表述学校、家庭和社会合力提升青少年的生命道德观,并指出该举措对全社会利好。文段属于“分—总”结构,主要讲述学校、家庭和社会合力提升青少年的生命道德观,文段核心话题是“生命道德”和“青少年”。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是对文段重点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段意图。因此,选择C选项。解题思路:本题为中心理解题。文段首句引出论题,二三两句具体说明了应该如何进行生命道德建设,由“对青少年”、“促使青少年”等词可知青少年是开展生命道德建设的重要对象。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C。A项“刻不容缓”有误,文段中没有表达出急切的意思,排除;B项主体为青少年,而文段中并没有要求青少年要怎么做,“促使青少年”等等可以看出青少年是被动的,是被引导者,排除B项;比较C、D两项,C项为对策类表述,D项为道理类表述,作为意图选项C更恰当,而且D项并不全面,没有突出“青少年”这一对象,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44.从时间的精密测量与相对论的密切关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万物相通的奥妙。根据广义相对论,地面(或任何星球)上的两点之间,如果高度不同,时间流逝速度就会有所不同,高处略快。地面上每米的高度差,时间流逝差异大约为10~16。这意味着,_______________,就能推测两点的高度差。这进一步表明,原子钟在测地学、水文学里都会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A.只要用原子钟精确测量两点的时间流逝的差异B.只要明确时间的精密测量与相对论的密切关系C.只要能掌握原子钟碰撞频移的规律和基本参数D.只要能够运用自然界万物相通的法则举一反三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语句填充。设空位置位于文段中间,所填句子应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表达推测两点高度差的方法,且与后文的“原子钟”有关。首先根据后文,排除偏离“原子钟”这一话题的B、D。然后对照前后文,排除衔接不当的C。横线处位于文段中间,应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横线前提到“如果高度不同,时间流逝速度就会有所不同”“地面上每米的高度差,时间流逝差异大约为10~16”可知,高度差与时间流逝差异相关。由横线后提到的“这进一步表明,原子钟在测地学、水文学里都会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可知,空缺处句子应与“原子钟”相关。分析整个文段可知,所填句子应是推测两点高度差的方法。A项表明可以通过测量时间流逝差异来推测高度差,且体现了原子钟测量时间的作用,填入衔接紧密。B、D两项未提及“原子钟”,与后文衔接不当,排除。C项的“碰撞频移”文段未涉及,填入衔接不当,排除。故本题选A。45.某工厂加工零件,每个零件有正反两面,每台机床每次能同时加工两个零件,每次只能加工零件的一面,加工一次需要1.5分钟,则每台机床加工9个零件最少需要多少时间?A.13.5分钟B.14分钟C.14.5分钟D.15分钟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方法一:每次可以加工2面,耗时1.5分钟。9个零件共有面,至少需要加工次,至少耗时分钟。方法二:本题也可以枚举出所有情况,第1次至第6次分别加工前6个零件的正反两面,第7次加工第7个零件的正面和第8个零件的正面,第8次加工第7个零件的反面和第9个零件的正面,第9次加工第8个零件的反面和第9个零件的反面,一共9次,至少用时分钟。故正确答案为A。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其他杂题。第二步,9个零件共18个面,每次加工两个面,所以至少加工18/2=9次、至少需要9×1.5=13.5分钟。因此,选择A选项。46.下列选项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是(
)
A.给医疗器械消毒B.给儿童口服糖丸C.给病人注射青霉素D.清扫环境垃圾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给医疗器械消毒,清扫环境垃圾,是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青霉素主要用于治疗疾病,并不用于预防传染病。给儿童口服糖丸,可以增强儿童抵抗疾病感染的能力,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之一。故正确答案为B。47.经济发展是城镇建设用地大量扩张最根本、最直接的原因。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完善基础设施的能力就越强,就越能够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人口,从而加快土地利用结构转化速度。近20年来S市区建设用地扩张了近1倍,主要是由于城市经济发展带来的增加建设用地的需要,这足以证明经济发展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助推作用。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加强上述论证?A.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舒适居住环境偏好增强促使住宅用地向城市边缘区扩张B.从2002年到2004年,S市建设用地增长尤其迅速,与该时期建设用地扩张主要受政策等其他因素的影响有关C.人口增长是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重要的驱动力,建设用地数量在增加的同时,推动了城市商业、工业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D.从2001年以来受其他因素的影响,S市人口的增长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作用逐渐削弱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到论点和论据。论点:经济发展是城镇建设用地大量扩张最根本、最直接的原因。论据: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完善基础设施的能力就越强,就越能够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人口,从而加快土地利用结构转化速度。近20年来S市区建设用地扩张了近1倍,主要是由于城市经济发展带来的增加建设用地的需要,这足以证明经济发展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助推作用。本题论点和论据都表明经济发展是城镇建设用地扩张的原因,话题一致,要想加强优先考虑补充论据。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说明经济发展促使住宅用地向城市边缘扩张,说明经济发展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确起到了助推作用,可以加强,当选;B项:该时期建设用地扩张主要受政策等其他因素的影响,说明是政策等其他因素起主要作用,属于另有他因,不能加强,排除;C项:说明是人口增长带来了建设用地的扩张,属于另有他因,不能加强,排除;D项:说明人口增长对建设用地扩张的作用逐渐削弱,但并不能说明经济发展是否对建设用地扩张起作用,属于不明确选项,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根据提问方式中“加强”,确定为加强论证。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论点:经济发展是城镇建设用地大量扩张最根本、最直接的原因。论据: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完善基础设施的能力就越强,就越能够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人口,从而加快土地利用结构转化速度。近20年来,S市区建设用地扩张了近1倍,主要是由于城市经济发展带来的增加建设用地的需要,这足以证明经济发展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助推作用。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增加论据。随着城市经济发展促使住宅用地向城市边缘区扩张,举例说明经济发展促进用地扩张,具有加强作用。B项:增加反向论据。S市建设用地扩张主要受政策等其他因素,说明可能是其他原因导致用地扩张而不是经济发展,具有削弱作用。C项:增加反向论据。人口增长是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重要的驱动力,说明可能是人口增长导致的用地扩张,具有削弱作用。D项:无关选项。人口增长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作用逐渐削弱,与论点经济发展对用地扩张的影响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因此,选择A选项。解题思路:题干首先指出经济发展是城镇建设用地大量扩张的最根本的原因,并解释了这一因果关系,并得出经济发展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具有助推作用的结论,要求选择最能加强该结论的一项。题干结论为经济发展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具有助推作用。A项,指出了经济发展影响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具体过程,说明经济发展确实会使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加强了题干结论。B项,受政策影响为另有他因,削弱了题干结论。C项,因人口增长为另有他因,削弱了题干结论。D项,人口增长对建设用地扩张的作用在逐渐减弱,为无关项。故本题选A。48.下列不属于职业道德特征的是:A.鲜明的行业性B.适用范围的有限性C.相对的稳定性D.广泛的强制性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职业道德知识并选错误项。第二步,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特殊的职业关系中,在长期职业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在履行其职责过程中理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总和。职业道德的特征包括:(1)普遍性,相同行业的从业者都要共同遵守该行业的职业道德;(2)鲜明的行业性,各行各业各种职业都有不同的职业道德;(3)自律性,具有自我约束性;(4)他律性,受社会舆论的影响;(5)相对的稳定性,同样一种职业因服务对象、服务手段、职业利益、职业责任和义务相对稳定,所以职业道德也相对稳定;(6)适用范围的有限性,每种职业都担负着一种特定的职业责任和职业义务。职业道德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因为职业道德本身是一种行为规范,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但所有职业均无法律法规层面的强制性规定,所以职业道德不具有广泛的强制性,故广泛的强制性不属于职业道德的特征。因此,选择D选项。A项:鲜明的行业性属于职业道德的特征。A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项:适用范围的有限性属于职业道德的特征。B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C项:相对的稳定性属于职业道德的特征。C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49.根据我国《民法典》,下列财产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的有:A.一方的婚前财产B.一方的知识产权收益C.一方因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者补偿D.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参考答案:AC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婚姻法知识。第二步,根据2021年版《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三条,下列财产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一)一方的婚前财产;(二)一方因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者补偿;(三)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因此,选择ACD选项。B项:根据2021年版《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一)工资、奖金、劳务报酬;(二)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三)知识产权的收益;(四)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但是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夫妻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B项排除。50.白大褂在19世纪末登上历史舞台是因为它能有效隔绝细菌,而一百多年后它遭到
却是因为在隔绝细菌上做得不够好。在前一个阶段,白大褂顺应了现代医疗的发展潮流,而在后一个阶段它被一部分人视作现代医疗发展的
。人们对白大褂态度的变化,从本质上说是人类认识进一步深化,更为接近事物原貌的结果,这么看,白大褂的发展也是现代医疗事业发展的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质疑羁绊缩影B.否定桎梏截图C.挫折壁垒象征D.排斥累赘历史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空,根据后文“因为在隔绝细菌上做得不够好”可知,横线处所填词语表达人们对于白大褂的一种消极态度。A项“质疑”指提出疑问,符合文意。B项“否定”、D项“排斥”均强调完全拒绝,根据文段可知白大褂仅是做的不够好,并未达到完全无用的程度,程度过重,故排除B、D两项;C项“挫折”通常与“遭遇”“遭受”搭配,与“遭到”搭配不当,排除。答案锁定A项。第二空,代入A项“羁绊”验证,横线处应表达白大褂限制了现代医疗发展,A项“羁绊”指束缚、牵制,符合文意。第三空,代入A项“缩影”验证,“缩影”指能代表同一类型特征的具体而微的人或事物,文段中白大褂的发展代表了现代医疗事业的发展,符合文意。故正确答案为A。【文段出处】《医生为什么穿白大褂?》解题思路:第一步,突破口在第二空。第一句论述白大褂在隔绝细菌上做得不够好,接下来说明白大褂束缚了医疗的发展。A项“羁绊”指的是缠住不能脱身,束缚,符合文意。而B项“桎梏”指的是妨碍或阻止自由动作的事物,语义较重,排除B项。C项“壁垒”比喻对立的事物和界限;D项“累赘”是指拖累、麻烦的意思,均不符合文意,排除C项和D项。故答案锁定为A选项。第二步,验证第一空。“遭到质疑”搭配恰当。第三步,验证第三空。该空与“发展”搭配,填入“缩影”搭配得当。因此,选择A选项。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抓住关键信息,判断空缺处词语的含义。第二步,结合选项词语含义,选择最符合文意的一项。第一空,由“在隔绝细菌上做得不够好”可知,第一空应填入对白大褂的作用表示怀疑的词语,“否定”“排斥”都有完全拒绝的意思,语义程度过重,排除B、D。第二空,“壁垒”现常指互相对立的事物或界限。不能用来形容白大褂对现代医疗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排除A。第三空,根据句意可知,空缺处意在表达白大褂的发展变化也反映了现代医疗事业不断接近真相的发展历程。“缩影”指可以代表同类的具体而微的人或事物,填入恰当,排除B。故本题选C。51.下列各组句子所表达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冷空气要来了,当心着凉。冷空气要来了,当心别着凉。B.你不会不认识他。你怎么会不认识他。C.今年夏天这种颜色可能流行。今年夏天这种颜色怎么会流行。D.这未尝不是一个好建议。这是一个好建议。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门维修合同范本
- 桩机合同范本
- 2025年湖北省省直辖行政单位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含答案
- Unit+4+Humour+Writing+Workshop+ +Reading+Club+知识点及默写清单 高中英语北师大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 固定合同转项目合同范本
- 皮鞋进货合同范本
- 现代物流行业的市场分析与预测
- 废料采购协议合同范本
- 2025-2030年中国电子商务代运营市场竞争格局规划分析报告
- 窗户订购合同范本
- 泸州食品安全承诺书
-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 大理市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
- 仓库固定资产管理规范
- 企业关停方案
- 阴道分泌物检验
-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
- 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管理制度汇编
-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作业设计 品格与志趣
- 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双语教程(第3版)课件全套 ch01Introduction-ch08Templates
- 掘进机液压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