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1-2022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材料一:20世纪60年代,在中国“绿色革命”的大潮中,涌现出了一位攻下“杂交水稻”难题的科技新星,他就是被外国人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袁隆平高中毕业后,考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成了全家议论的焦点。父亲希望他通过上大学能升官发财,光宗耀祖。袁隆平自己却在中学阶段就对大自然的蓬勃生机、春华秋实的自然规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母亲尊重袁隆平的选择,经过协商最后决定让他自己做主,于是袁隆平义无反顾地报考了重庆一所学院的农学系,高高兴兴地跳进了“农门”。大学毕业后,袁隆平到湖南安江农技任教。袁隆平教学十分认真,教一门,钻一门,爱一门。在教普通植物学时,他下苦功夫,为了能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的微观构造,他刻苦磨练徒手切片技术。几百次,上千次……直到能在显微镜下得到满意的观察结果为止。在备课中,他经常提出各种问题自考自答。他走出课堂,来到田间地头,从实践中找答案。1959年,是袁隆平进入“而立”之年。国庆前夕他以“我的十年”为题,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思想与业务两个方面对自己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党的10年教育,使我明确了人生真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确是人生最大的光荣和义务。50年代,生物教学中主要向学生讲米丘林、李森科的遗传学说,袁隆平就按照其理论进行无性杂交、嫁接培养、环境影响等方面的试验,把月光花嫁接在红薯上、西红柿嫁接在马铃薯上,但只得到一些奇花异果,并没有得到经济性状优良的无性杂交种。这引起他的沉思,他决心另辟蹊径。60年代,他从外文杂志中获悉,欧美的孟德尔、摩尔根创立的染色体、基因遗传学说,对良种繁育有重大指导作用。他就开始大胆地向学生传授染色体基因遗传学说知识,讲杂种优势利用在作物育种中的广阔前景,而他自己也开始向水稻的杂种优势利用方面探索。从1964年在稻田中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株,到1966年在《科学通报》上发表第一篇重要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就是他坚持一边教学,一边从事科研的丰硕成果。1970年11月,袁隆平带领助手在海南岛的普通野生稻群落中,发现了一株雄花败育株。是将“野败”这一珍贵材料封闭起来,自己关起门来研究,还是发动更多的科技人员协作攻关呢?在这个重大的原则问题上,袁隆平毫不含糊、毫无保留地及时向全国育种专家和技术人员通报了他们的最新发现,并慷慨地把历尽艰辛才发现的珍贵材料奉献出来。在19年的漫长教学生涯中,袁隆平一边在教学中积累知识和农业生产实践经验,一边又通过科研促进教学和生产。教学、生产、科研相结合,使他创造了不平凡的农业科技成果。(摘编自祁淑英、魏晓雯《袁隆平传》,有删改)材料二:主持人:您的杂交水稻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请问是什么促使您从事这项研究的呢?袁隆平:我们现在13亿人口,人均大概一亩三分地;到2030年可能达到16亿人口,人均就只一亩地。我们要修高速公路、铁路、机场,城市要扩大,还要退耕还林,退田还湖,每年减少几百万亩耕地,可是人口每年增加1000多万,这是个非常严峻的问题。中国人能不能养活自己?所以,我们始终把产量放在第一位,努力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主持人:30多年前,您还是一个偏僻农村的教师,后来,正是您推出了一代又一代的杂交水稻,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我想,您的探索之路,一定充满艰辛吧?袁隆平:唉,几十年了,其间遇到的困难、挫折、失败,真是一言难尽!我的工作地点主要在试验田,常常要到田里去察看,打雷、刮风、下雨时我也去,去观察稻子倒伏不倒伏,观察哪些品种能够经得起几级风。主持人:听说,您每天都骑着摩托车去稻田观察,从1979年至今,已经骑坏了八九辆车。除了能吃苦以外,搞科学研究还有什么是最重要的?袁隆平:我认为,科学研究最基本的特色,就是创新,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向新的领域、新的高峰攀登。(摘编自《袁隆平访谈录》)材料三: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袁隆平和他的团队通过开办杂交水稻技术培训国际班以及出国讲学等方式传授技术,已经为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14000多名杂交水稻的技术人才,现在杂交水稻已经种到了非洲等国家,并在当地不断创造出高产纪录。1999年10月,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8117)被命名为“袁隆平星”。2020年11月2日,位于湖南省衡南县的第三代杂交水稻新组合试验示范基地迎来晚稻测产,测得晚稻平均亩产为911.7公斤。加上衡南基地此前早稻测产,杂交稻突破亩产1500公斤的目标,再次打破杂交水稻单产纪录。袁隆平听到测产结果后说,下一步目标,向全省、全国水稻产区推广,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出新的贡献。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长西瑟罗纳先生这样评价袁隆平:“袁隆平先生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增产的粮食每年为世界解决了7000万人的吃饭问题。”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前农业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高度评价:“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摘编自《东方评论》)(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袁隆平身体力行,在教学中,他经常走出课堂,到田间地头,从实践中找答案。这为他攻克“杂交水稻”这一难题打下了基础。B.袁隆平认为我国每年都在减少耕地面积,可是人口仍在递增,这进一步促使他潜心杂交水稻研究,并始终把产量放在第一位。C.袁隆平和他的团队采用开办培训班和出国讲学等方式向外国传授技术,为世界上多个发展中国家培养了杂交水稻技术人才。D.2020年,中国在水稻研究上又有好消息,湖南衡南杂交水稻试验示范基地的晚稻测产突破1500公斤大关,再次打破水稻单产纪录。(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A.年轻时的袁隆平对大自然及其规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全家人的大力支持下,他义无反顾地跳进了“农门”。B.袁隆平熟悉国外的染色体、基因遗传学说,他所做的无性杂交、环境影响等试验,对良种繁育有重大指导作用。C.在对待科学研究的问题上,袁隆平始终秉持了创新精神,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向新的领域、新的高峰攀登。D.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因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用其名字命名了小行星(8117),使其成为国际上广为人知的科学家。(3)下列对课文《喜看稻菽千重浪》与材料一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两者都以事写人,选取了袁隆平与杂交水稻相关的典型事例来刻画人物形象,都有序地展现出人物品质。B.《喜看稻菽千重浪》袁隆平边理论联系实际边教学边试验的特点。材料一突出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的艰辛过程。C.《喜看稻菽千重浪》通过小标题和采访过程中的亲身感受来表现人物。材料一从小事和细节入手通过人生经历来塑造人物。D.作为人物通讯和人物传记,两则材料都基于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客观、严谨地陈述,表现了人物的精神品质。(4)袁隆平作为科学家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概括。(5)以上三则材料都与袁隆平院士有关,三者的写作侧重点有何不同?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二)现代文阅读II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大关丁冯骥才丁家原本是浙江绍兴的一个望族,燕王扫北来到天津,祖上在北城外南运河边弄到一个肥差——钞关的主事。丁家掌管这钞关在城北,人称“大关丁”。他家的大少爷丁伯钰也非比常人,他玩有玩的绝门,吃有吃的格色。就说吃。他不爱吃全聚楼的高丽银鱼,不爱吃天丰园的银沙紫蟹,不爱吃广东馆、宁波馆、京饭庄和紫竹林洋菜馆所有的名菜。丁大少爷口味个别,他顶爱吃一样,这东西吃不腻吃不够,却并不金贵,也不稀罕,街头巷尾到处见,就是——糖堆。人笑他“富人穷嘴”,他不在乎。坐着胶皮车穿过估衣街时,只要看到街口有小贩卖糖堆,立时叫停了车,打发车夫去买一根,坐在车上,大口“咔哧咔哧”嚼起来。这模样城北的人全都见过。一次,一位京城阔少问丁大少:“这糖堆在我们京城叫作糖葫芦。老佛爷也爱吃糖葫芦,你可知道?”丁大少摇头。京城阔少神气起来,笑道:“老佛爷吃的糖葫芦是仙品,与你们这儿街头货色可是一天一地了。”随后他顺口又说了一句,“现在京城鼓楼前九龙斋饭庄掌勺的王老五,在御膳房里干过,据说就给老佛爷蘸过糖葫芦。”等京城阔少一走,丁大少马上派两个能人,带许多银子,跑到京城把这退了役却正缺钱的御膳房的厨师请到了天津。这王老五人矮,微胖,小手,小脚,小鼻子,小耳朵,其貌不扬,也不好说话,可是身上透着一点威严。若不是出身名门,抑或身怀绝技,身上绝没有这般神气。待他到丁家院子当中,先支起火炉,架上铁锅,铺好石板和案板,随后把从京城带来的两个大包袱打开,将各种见所未见的干活的家伙,还有花花绿绿、奇香异味的食材,有章有法地铺开摆开。这阵势,明四周围观的男仆女婢全都看傻了眼。丁大少咧开笑嘴,他家当院成了御膳房!他头次见糖堆还能做得这么晶亮悦眼,五彩斑斓,玲珑剔透,好似一串串小花灯。他叫人把蘸好的糖堆送到家中各房,自己挑了新奇俏皮的一串,张口一咬,立时觉得自己已经是老佛爷了。从此,他只要想吃老佛爷的糖葫芦,就用车把王老五从京城拉来。有一次他还在家摆上一桌糖堆宴,把城中一些吃过见过的大人物全请来。一席过后,便将明里暗里笑话他吃糖堆的臭嘴们全堵了。要说天津卫会吃加上会玩的,大关丁的丁大少顶了天。天底下无论坏事好事不会总在一个人身上,这叫物极必反。庚子年间,天降大祸,朝廷内乱,跟着是聚在紫竹林里的八国联军血洗了天津老城。大关丁家富得惹眼,便被联军抄得精光,此后他家的摇钱树——钞关也不叫干了。一下子,他从天上掉在了地上。联军屠城后不久,天就凉下来。大关丁只剩几间没烧毁的破屋子,他一家好几口,饥肠饿肚,睡觉没被,没东西可卖。一天,他在估衣街上看见一个卖山里红的老乡,脑筋一动。他口袋只有几个铜子儿,便买了三五十个山里红,又去杂货店买了一小包糖,回家后切果、剔核、熬糖稀,然后从堆在墙角的苇帘中抽出几根苇秆,剥去干皮,露出白秆,截断削尖,穿果蘸糖,拿到街上一卖,都说好吃,顷刻卖光。他攥着钱又去买山里红、买糖、做糖堆,这么来来去去,跑来跑去,快断绝了的一口气就这么一点点缓过来了。两个月后,大关丁居然有模有样站在估衣街江西会馆对面一条胡同口卖糖堆了。看样子他有几个钱了。天气凉,他居然穿上了一件二大棉袄,头戴无檐毡帽,脚下蹬兔皮里子的一双毡靴。一根裹着厚厚一圈稻草的木杆上,插满红通通的糖堆。估衣街上平日总有几个卖糖堆的,可人嘴挑好的,很快都认大关丁的了。大关丁的糖堆果大,足实透亮,糖裹得又厚又匀,松脱不粘牙;吃他一串,赛别人两串。快到年底,丁大少手头阔绰些,开始在糖堆上玩起花活,夹豆馅的,裹黑白芝麻的,镶上各种干鲜杂果的,愈做愈好愈奇愈精,天津人吃了多少年的糖堆,还没吃过大关丁这些花样翻新的糖堆。这就奇了,他不过一个玩玩闹闹的少爷,哪来的这种能耐?谁也没想到,不过是当年御厨王老五在他家当院做糖堆时,他在一边拿眼看到的。他那时候并无心偷艺,王老五对这好吃的阔少爷也全无戒心。大少爷好奇便问,王老五有问必答。能人对自己的能耐向来守口如瓶,所以王老五在京城没有知音。到了天津卫大少爷这儿,百无禁忌,愈说愈得意,可就把一生的诀窍全说给了大少爷。大少爷拿糖堆当命,这些话听了自然全都记住。这一来,大关丁又站了起来。于是,估衣街上天天能见到他。他富裕起来后,衣装也更像样。小瓜皮帽是用俄国的材料定做的,褂子裤子干干净净。他面有红晕,眸子发光。每到一个小胡同口,必朝胡同里边喊一声:“堆儿——”他人高腹圆,嗓门粗,中气足。一声可以直贯胡同深处。天津再没人贬他,反而佩服这人。人要阔得起,也得穷得起。阔不糟钱,穷就挣钱。能阔也能穷,世间自称雄。(选自《俗世奇人》,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每到一个小胡同,必朝胡同里边喊一声:堆儿——”表现大关丁穷不失志,活得坦荡明白,靠自己手艺吃饭不丢脸。B.“回家后切果、剔核、熬糖稀,然后从堆在墙角的苇帘中抽出几根苇秆……顷刻卖光”体现了大关丁做糖堆技艺精湛。C.大关丁家在八国联军血洗天津时被抄掠一空,主要原因是大关丁在生活上过于讲究,奢靡名声在外。D.小说用大关丁衣服和卖糖堆场景的变化,映照了他从“天上掉到地上”到“又站起来了”的过程。(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采用多种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从外貌、神态、动作等方面塑造了大丁关这一人物。B.小说写王老五到丁府做糖堆的情节,为后文写大关丁落魄时自己做糖堆做了铺垫,推动情节发展。C.小说用大关丁的视角叙述故事,写出了其日常生活变化的真实情状,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D.小说句式富有变化,有短句和整句,运用“格色”“顶了天”等天津方言,体现了作者的写作特色。(3)有评论家称,冯骥才深受评书、相声等曲艺形式的影响,在叙述故事时插入了简短的评说,如文中画线句子,请分析其作用。(4)《大关丁》收录在小说集《俗世奇人》中,大关丁的“奇”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2分)(一)文言文阅读3.(1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居易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吴人顾况。况能文,而性浮薄,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贞元十四年,始以进士就试,授秘书省校书郎。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召入翰林为学士。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同年登制举,交情隆厚。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疏入不报。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追诏授江州司马。居易儒学之外,尤通释典,常以忘怀处顺序为事,都不以迁谪介意。在湓城,居易与凑、满、朗、晦四禅师,每相摧游咏,跻危登险,极林泉之幽邃。元稹在通州,篇咏赠答往来,不以数千里为远。十四年三月,元稹会居易于峡口,停舟夷陵三日,置酒赋诗,恋恋不能诀。其年冬,召还京师,拜司门员外郎。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居易初对策高第,擢入翰林,蒙英主特达顾遇,颇欲奋厉效报,苟致身于訏谟之地,则兼济生灵。蓄意未果,望风为当路者所挤,流徙江湖,四五年间,几沦蛮瘴。自是宦情衰落,无意于出处,唯以逍遥自得,吟咏情性为事。会昌中,请罢太子少傅,以刑部尚书致仕。与香山僧如满结香火社,每肩舆往来,白衣鸠杖,自称香山居士。(选自《旧唐书•白居易》,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B.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C.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D.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后进,现在指学识或资历较浅的人,也指进步较慢、水平较低的人或集体。文中指后辈。B.司马,原为掌管军政和军赋之官,唐中期后,边远州司马常作为官员贬降之职。C.致仕,指仕途结束,即被贬或流放,相同意思还有致事、致政等等。文中指白居易遭流放。D.居士,旧时对在家信道拜佛的人的泛称,也称有德才而隐居不仕的人。白居易用来自称。(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白居易才华横溢。他十五六岁时,曾袖揣着自己的文章去拜访擅长写文章顾况,顾况看到文章后,内心折服。B.白居易性情洒脱。在湓城时,他不把贬谪的事情放在心上,常常和四位禅师结伴游玩吟咏,感受自然的幽深静谧。C.白居易重视友情。他为元稹被贬屡次上疏,直言极谏,两人虽远隔千里却书信不断,相见甚欢,离别难舍。D.白居易敢于直谏。他上疏直指皇帝荒唐放纵不守法度,执政者无能,治理失当,再次遭到贬谪流放。(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文中画横线的)②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白居易《琵琶行》)(二)古代诗歌阅读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关山月陆游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戌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以“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总领全诗,“和戎”原指与少数民族和睦相处,此处指南宋向金人屈膝求安。B.“朱门沉沉按歌舞”直指豪门贵族已经忘了国土沦陷的现状,“按”指击节拍,写出他们不以国家为重,唯知作乐的情形。C.“戌楼刁斗催落月”隐含了壮士们盼望杀敌立功,尽快结束这枯燥无味的生活,早日回归久别的家园的迫切心情。D.这首诗既有生动的描写,丰满的形象,也有充沛的感情,深刻的思想。语言精练自然。行文具有浪漫主义风格。(2)《关山月》虽只有短短的十二句,却多处运用对比来表达情感,请找出两处并作简要赏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归园田居(其一)》中,“,”两句用比喻和双关表达了对官场的厌恶,对自然的热爱。(2)乐曲演奏过程中的停顿也有情感表达作用,默默无声甚至比有声更感人,白居易《琵琶行》中对此进行说明的诗句是“,”。(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用“”一句写周瑜的气度雄伟、人才出众,而自己“”,两者形成鲜明对比。三、语言文字运用(23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6.(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限分明的团体。如果有一位朋友写信给你说他将要“带了他的家庭”一起来看你,他很知道要和他一同来的是哪几个人。在中国,这句话是含糊得很。在英美,家庭包括他和他的妻以及未成年的孩子。如果他只和他太太一起来,就不会用“家庭”。在我们中国“阖第光临”虽则常见,但是很少人能说得出这个“第”字究竟应当包括些什么人。提到了我们的用字,这个“家”字可以说最能伸缩自如了。“家里的”可以指自己的太太一个人,“家门”可以指伯叔侄子一大批,“自家人”可以包罗任何要拉入自己的圈子,表示亲热的人物。自家人的范围是因时因地可伸缩的,大到数不清,真是天下可成一家。为什么我们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的名词会这样不清不楚呢?在我看来却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差序格局》)(1)下列词语中的“第”与文中“阖第光临”的“第”,意思最相近的一项是A.书香门第B.次第花开C.状元及第D.品而第之(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家”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B.像这样奉行本本主义、不懂得理论联系实际的“理论家”越少越好。C.清朝初年,统治者更重武力,不重视儒学,于是传统的“读书人”就备受打压。D.“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多年了。(3)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二)语言文字运用II7.(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①,超出了我们的认知范围。如果人体中的每个病毒都长到一个针头那么大,那么成年人平均身高将达到150千米。在2018年的一项研究中,病毒学家柯蒂斯•萨特尔发现,每天落在每平米土地上的病毒数量超过8亿。一汤匙海水中的病毒数量通常超过全欧洲的人口数。萨特尔说:“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每次游泳都会吞下超过10亿个病毒。大多数病毒引起我们的注意是因为它们让我们患病。近年来,②,比如当下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本世纪初的非典和中西非的埃博拉。但是,也有良性病毒。雷比茨基说:“实际上,几乎大多数病毒都对人类无害。”甚至可以说,③它们会感染其他原本对我们有害的生物。另一个好处是:病毒大大加速了海藻对碳的吸收,从而有助于净化我们吸入的空气。它们还具有广泛的医疗保健应用。除了用减毒的病毒做疫苗,一个名为病毒学的新兴治疗领域正在研发治疗癌症等慢性疾病的新方法。(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如果一、二两段文字是对记者有关病毒的问题的回答,请分别拟写记者的提问,每问不超过15个字。8.(3分)下面文段有三处语言表达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要求语言表达准确流畅。①能否坚持不懈的阅读,②对我们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③近年来,我国的阅读率快速增长,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⑤根据统计数据显示,⑥2000年国内的阅读率仅为3.9%,⑦2012年上升到41.7%。⑧截至目前,⑨我国已有16%的人群养成了电子阅读的习惯。四、写作(60分)9.(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高一年级准备开展经典文学课本剧表演活动,同学之间出现了一些讨论。“我报了林黛玉,如果要我演丫鬟,我可不愿意。”“我要演就演项羽,项庄、曹无伤这类小角色我肯定拒绝。“可是配角总得有人演呀,如果人人都演主角,那不成戏呀!”其实,不只是演戏,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其他类似的情形。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和感悟。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1-2022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材料一:20世纪60年代,在中国“绿色革命”的大潮中,涌现出了一位攻下“杂交水稻”难题的科技新星,他就是被外国人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袁隆平高中毕业后,考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成了全家议论的焦点。父亲希望他通过上大学能升官发财,光宗耀祖。袁隆平自己却在中学阶段就对大自然的蓬勃生机、春华秋实的自然规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母亲尊重袁隆平的选择,经过协商最后决定让他自己做主,于是袁隆平义无反顾地报考了重庆一所学院的农学系,高高兴兴地跳进了“农门”。大学毕业后,袁隆平到湖南安江农技任教。袁隆平教学十分认真,教一门,钻一门,爱一门。在教普通植物学时,他下苦功夫,为了能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的微观构造,他刻苦磨练徒手切片技术。几百次,上千次……直到能在显微镜下得到满意的观察结果为止。在备课中,他经常提出各种问题自考自答。他走出课堂,来到田间地头,从实践中找答案。1959年,是袁隆平进入“而立”之年。国庆前夕他以“我的十年”为题,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思想与业务两个方面对自己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党的10年教育,使我明确了人生真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确是人生最大的光荣和义务。50年代,生物教学中主要向学生讲米丘林、李森科的遗传学说,袁隆平就按照其理论进行无性杂交、嫁接培养、环境影响等方面的试验,把月光花嫁接在红薯上、西红柿嫁接在马铃薯上,但只得到一些奇花异果,并没有得到经济性状优良的无性杂交种。这引起他的沉思,他决心另辟蹊径。60年代,他从外文杂志中获悉,欧美的孟德尔、摩尔根创立的染色体、基因遗传学说,对良种繁育有重大指导作用。他就开始大胆地向学生传授染色体基因遗传学说知识,讲杂种优势利用在作物育种中的广阔前景,而他自己也开始向水稻的杂种优势利用方面探索。从1964年在稻田中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株,到1966年在《科学通报》上发表第一篇重要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就是他坚持一边教学,一边从事科研的丰硕成果。1970年11月,袁隆平带领助手在海南岛的普通野生稻群落中,发现了一株雄花败育株。是将“野败”这一珍贵材料封闭起来,自己关起门来研究,还是发动更多的科技人员协作攻关呢?在这个重大的原则问题上,袁隆平毫不含糊、毫无保留地及时向全国育种专家和技术人员通报了他们的最新发现,并慷慨地把历尽艰辛才发现的珍贵材料奉献出来。在19年的漫长教学生涯中,袁隆平一边在教学中积累知识和农业生产实践经验,一边又通过科研促进教学和生产。教学、生产、科研相结合,使他创造了不平凡的农业科技成果。(摘编自祁淑英、魏晓雯《袁隆平传》,有删改)材料二:主持人:您的杂交水稻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请问是什么促使您从事这项研究的呢?袁隆平:我们现在13亿人口,人均大概一亩三分地;到2030年可能达到16亿人口,人均就只一亩地。我们要修高速公路、铁路、机场,城市要扩大,还要退耕还林,退田还湖,每年减少几百万亩耕地,可是人口每年增加1000多万,这是个非常严峻的问题。中国人能不能养活自己?所以,我们始终把产量放在第一位,努力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主持人:30多年前,您还是一个偏僻农村的教师,后来,正是您推出了一代又一代的杂交水稻,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我想,您的探索之路,一定充满艰辛吧?袁隆平:唉,几十年了,其间遇到的困难、挫折、失败,真是一言难尽!我的工作地点主要在试验田,常常要到田里去察看,打雷、刮风、下雨时我也去,去观察稻子倒伏不倒伏,观察哪些品种能够经得起几级风。主持人:听说,您每天都骑着摩托车去稻田观察,从1979年至今,已经骑坏了八九辆车。除了能吃苦以外,搞科学研究还有什么是最重要的?袁隆平:我认为,科学研究最基本的特色,就是创新,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向新的领域、新的高峰攀登。(摘编自《袁隆平访谈录》)材料三: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袁隆平和他的团队通过开办杂交水稻技术培训国际班以及出国讲学等方式传授技术,已经为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14000多名杂交水稻的技术人才,现在杂交水稻已经种到了非洲等国家,并在当地不断创造出高产纪录。1999年10月,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8117)被命名为“袁隆平星”。2020年11月2日,位于湖南省衡南县的第三代杂交水稻新组合试验示范基地迎来晚稻测产,测得晚稻平均亩产为911.7公斤。加上衡南基地此前早稻测产,杂交稻突破亩产1500公斤的目标,再次打破杂交水稻单产纪录。袁隆平听到测产结果后说,下一步目标,向全省、全国水稻产区推广,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出新的贡献。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长西瑟罗纳先生这样评价袁隆平:“袁隆平先生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增产的粮食每年为世界解决了7000万人的吃饭问题。”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前农业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高度评价:“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摘编自《东方评论》)(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袁隆平身体力行,在教学中,他经常走出课堂,到田间地头,从实践中找答案。这为他攻克“杂交水稻”这一难题打下了基础。B.袁隆平认为我国每年都在减少耕地面积,可是人口仍在递增,这进一步促使他潜心杂交水稻研究,并始终把产量放在第一位。C.袁隆平和他的团队采用开办培训班和出国讲学等方式向外国传授技术,为世界上多个发展中国家培养了杂交水稻技术人才。D.2020年,中国在水稻研究上又有好消息,湖南衡南杂交水稻试验示范基地的晚稻测产突破1500公斤大关,再次打破水稻单产纪录。(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CA.年轻时的袁隆平对大自然及其规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全家人的大力支持下,他义无反顾地跳进了“农门”。B.袁隆平熟悉国外的染色体、基因遗传学说,他所做的无性杂交、环境影响等试验,对良种繁育有重大指导作用。C.在对待科学研究的问题上,袁隆平始终秉持了创新精神,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向新的领域、新的高峰攀登。D.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因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用其名字命名了小行星(8117),使其成为国际上广为人知的科学家。(3)下列对课文《喜看稻菽千重浪》与材料一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BA.两者都以事写人,选取了袁隆平与杂交水稻相关的典型事例来刻画人物形象,都有序地展现出人物品质。B.《喜看稻菽千重浪》袁隆平边理论联系实际边教学边试验的特点。材料一突出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的艰辛过程。C.《喜看稻菽千重浪》通过小标题和采访过程中的亲身感受来表现人物。材料一从小事和细节入手通过人生经历来塑造人物。D.作为人物通讯和人物传记,两则材料都基于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客观、严谨地陈述,表现了人物的精神品质。(4)袁隆平作为科学家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概括。(5)以上三则材料都与袁隆平院士有关,三者的写作侧重点有何不同?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及课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熟悉课文内容,读懂材料,对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中人物可贵品质的概括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材料,找出能表现人物品质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5)本题考查想是对三则材料侧重点及其原因的理解和探究能力。答题时要读懂三则材料,比较三则材料的内容,区别其侧重点,并结合文本、体裁等分析其原因。【解答】(1)D.“晚稻测产突破1500公斤大关”错,应是“晚稻加早稻测产相加突破1500公斤”。故选D。(2)A.“在全家人的大力支持下”错误。没有得到父亲的大力支持。原文是“父亲希望他通过上大学能升官发财,光宗耀祖”。B.“熟悉国外的染色体、基因遗传学说”错误。原文是“他从外文杂志中获悉,欧美的孟德尔、摩尔根创立的染色体、基因遗传学说,对良种繁育有重大指导作用。他就开始大胆地向学生传授染色体基因遗传学说知识,讲杂种优势利用在作物育种中的广阔前景,而他自己也开始向水稻的杂种优势利用方面探索”。C.正确。D.“用其名字命名了小行星(8117),使其成为国际上广为人知的科学家”因果关系错误。原文是“现在杂交水稻已经种到了非洲等国家,并在当地不断创造出高产纪录。1999年10月,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8117)被命名为‘袁隆平星’”。故选C。(3)B.“《喜看稻菽千重浪》突出袁隆平边理论联系实际边教学边试验的特点。材料一突出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的艰辛过程”错误。材料一突出他边教学边试验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喜看稻菽千重浪》突出他培育杂交水稻的艰辛过程。故选B。(4)“为了能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的微观构造,他刻苦磨练徒手切片技术”突出袁隆平的刻苦钻研;“他走出课堂,来到田间地头,从实践中找答案”表现他注重实践;“在这个重大的原则问题上,袁隆平毫不含糊、毫无保留地及时向全国育种专家和技术人员通报了他们的最新发现,并慷慨地把历尽艰辛才发现的珍贵材料奉献出来”表现他不计私利毫无保留的团结精神;“我认为,科学研究最基本的特色,就是创新,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向新的领域、新的高峰攀登”表现他的创新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确是人生最大的光荣和义务”“已经为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14000多名杂交水稻的技术人才,现在杂交水稻已经种到了非洲等国家”表现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全人类服务的精神。(5)材料一摘编自祁淑英、魏晓雯《袁隆平传》,是一篇人物传记,所以侧重通过袁隆平跳进“农门”的经历、到湖南安江农技的教学活动以及一边教学,一边研究杂交水稻的活动,来塑造袁隆平的形象。材料二摘编自《袁隆平访谈录》,是一篇人物访谈,所以侧重通过与袁隆平的对话来介绍他研究杂交水稻的艰辛——“几十年了,其间遇到的困难、挫折、失败,真是一言难尽”,突出他的优秀品质。材料三摘编自《东方评论》。是一篇人物评论,所以侧重介绍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的贡献、在世界上的影响以及很多知名人士对袁隆平的高度评价。答案:(1)D(2)C(3)B(4)①刻苦钻研(吃苦耐劳)。②勤于实践。③勇于创新。④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团结精神。⑤为国为民为全人类谋利益。(5)材料一:侧重展现袁隆平的教学生涯与杂交水稻的科研活动,用事件来塑造人物形象和品质,因为这是一篇人物传记。材料二:侧重介绍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起因和实践探索中的艰辛,在对话中体现人物的思考和优秀品质,因为这是一篇人物访谈。材料三:侧重交代袁隆平在杂交水稻领域取得的成就以及对世界的影响,用概括的语言体现人物的精神高度,因为这是一篇新闻评论(消息)。【点评】选择题干扰项设置常见错误类型:1.扩大范围。2.偷换概念。3.无中生有。4.已然未然混为一谈。5.强加因果。6.答非所问。7.相互矛盾。8.张冠李戴。(二)现代文阅读II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大关丁冯骥才丁家原本是浙江绍兴的一个望族,燕王扫北来到天津,祖上在北城外南运河边弄到一个肥差——钞关的主事。丁家掌管这钞关在城北,人称“大关丁”。他家的大少爷丁伯钰也非比常人,他玩有玩的绝门,吃有吃的格色。就说吃。他不爱吃全聚楼的高丽银鱼,不爱吃天丰园的银沙紫蟹,不爱吃广东馆、宁波馆、京饭庄和紫竹林洋菜馆所有的名菜。丁大少爷口味个别,他顶爱吃一样,这东西吃不腻吃不够,却并不金贵,也不稀罕,街头巷尾到处见,就是——糖堆。人笑他“富人穷嘴”,他不在乎。坐着胶皮车穿过估衣街时,只要看到街口有小贩卖糖堆,立时叫停了车,打发车夫去买一根,坐在车上,大口“咔哧咔哧”嚼起来。这模样城北的人全都见过。一次,一位京城阔少问丁大少:“这糖堆在我们京城叫作糖葫芦。老佛爷也爱吃糖葫芦,你可知道?”丁大少摇头。京城阔少神气起来,笑道:“老佛爷吃的糖葫芦是仙品,与你们这儿街头货色可是一天一地了。”随后他顺口又说了一句,“现在京城鼓楼前九龙斋饭庄掌勺的王老五,在御膳房里干过,据说就给老佛爷蘸过糖葫芦。”等京城阔少一走,丁大少马上派两个能人,带许多银子,跑到京城把这退了役却正缺钱的御膳房的厨师请到了天津。这王老五人矮,微胖,小手,小脚,小鼻子,小耳朵,其貌不扬,也不好说话,可是身上透着一点威严。若不是出身名门,抑或身怀绝技,身上绝没有这般神气。待他到丁家院子当中,先支起火炉,架上铁锅,铺好石板和案板,随后把从京城带来的两个大包袱打开,将各种见所未见的干活的家伙,还有花花绿绿、奇香异味的食材,有章有法地铺开摆开。这阵势,明四周围观的男仆女婢全都看傻了眼。丁大少咧开笑嘴,他家当院成了御膳房!他头次见糖堆还能做得这么晶亮悦眼,五彩斑斓,玲珑剔透,好似一串串小花灯。他叫人把蘸好的糖堆送到家中各房,自己挑了新奇俏皮的一串,张口一咬,立时觉得自己已经是老佛爷了。从此,他只要想吃老佛爷的糖葫芦,就用车把王老五从京城拉来。有一次他还在家摆上一桌糖堆宴,把城中一些吃过见过的大人物全请来。一席过后,便将明里暗里笑话他吃糖堆的臭嘴们全堵了。要说天津卫会吃加上会玩的,大关丁的丁大少顶了天。天底下无论坏事好事不会总在一个人身上,这叫物极必反。庚子年间,天降大祸,朝廷内乱,跟着是聚在紫竹林里的八国联军血洗了天津老城。大关丁家富得惹眼,便被联军抄得精光,此后他家的摇钱树——钞关也不叫干了。一下子,他从天上掉在了地上。联军屠城后不久,天就凉下来。大关丁只剩几间没烧毁的破屋子,他一家好几口,饥肠饿肚,睡觉没被,没东西可卖。一天,他在估衣街上看见一个卖山里红的老乡,脑筋一动。他口袋只有几个铜子儿,便买了三五十个山里红,又去杂货店买了一小包糖,回家后切果、剔核、熬糖稀,然后从堆在墙角的苇帘中抽出几根苇秆,剥去干皮,露出白秆,截断削尖,穿果蘸糖,拿到街上一卖,都说好吃,顷刻卖光。他攥着钱又去买山里红、买糖、做糖堆,这么来来去去,跑来跑去,快断绝了的一口气就这么一点点缓过来了。两个月后,大关丁居然有模有样站在估衣街江西会馆对面一条胡同口卖糖堆了。看样子他有几个钱了。天气凉,他居然穿上了一件二大棉袄,头戴无檐毡帽,脚下蹬兔皮里子的一双毡靴。一根裹着厚厚一圈稻草的木杆上,插满红通通的糖堆。估衣街上平日总有几个卖糖堆的,可人嘴挑好的,很快都认大关丁的了。大关丁的糖堆果大,足实透亮,糖裹得又厚又匀,松脱不粘牙;吃他一串,赛别人两串。快到年底,丁大少手头阔绰些,开始在糖堆上玩起花活,夹豆馅的,裹黑白芝麻的,镶上各种干鲜杂果的,愈做愈好愈奇愈精,天津人吃了多少年的糖堆,还没吃过大关丁这些花样翻新的糖堆。这就奇了,他不过一个玩玩闹闹的少爷,哪来的这种能耐?谁也没想到,不过是当年御厨王老五在他家当院做糖堆时,他在一边拿眼看到的。他那时候并无心偷艺,王老五对这好吃的阔少爷也全无戒心。大少爷好奇便问,王老五有问必答。能人对自己的能耐向来守口如瓶,所以王老五在京城没有知音。到了天津卫大少爷这儿,百无禁忌,愈说愈得意,可就把一生的诀窍全说给了大少爷。大少爷拿糖堆当命,这些话听了自然全都记住。这一来,大关丁又站了起来。于是,估衣街上天天能见到他。他富裕起来后,衣装也更像样。小瓜皮帽是用俄国的材料定做的,褂子裤子干干净净。他面有红晕,眸子发光。每到一个小胡同口,必朝胡同里边喊一声:“堆儿——”他人高腹圆,嗓门粗,中气足。一声可以直贯胡同深处。天津再没人贬他,反而佩服这人。人要阔得起,也得穷得起。阔不糟钱,穷就挣钱。能阔也能穷,世间自称雄。(选自《俗世奇人》,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A.“每到一个小胡同,必朝胡同里边喊一声:堆儿——”表现大关丁穷不失志,活得坦荡明白,靠自己手艺吃饭不丢脸。B.“回家后切果、剔核、熬糖稀,然后从堆在墙角的苇帘中抽出几根苇秆……顷刻卖光”体现了大关丁做糖堆技艺精湛。C.大关丁家在八国联军血洗天津时被抄掠一空,主要原因是大关丁在生活上过于讲究,奢靡名声在外。D.小说用大关丁衣服和卖糖堆场景的变化,映照了他从“天上掉到地上”到“又站起来了”的过程。(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CA.小说采用多种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从外貌、神态、动作等方面塑造了大丁关这一人物。B.小说写王老五到丁府做糖堆的情节,为后文写大关丁落魄时自己做糖堆做了铺垫,推动情节发展。C.小说用大关丁的视角叙述故事,写出了其日常生活变化的真实情状,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D.小说句式富有变化,有短句和整句,运用“格色”“顶了天”等天津方言,体现了作者的写作特色。(3)有评论家称,冯骥才深受评书、相声等曲艺形式的影响,在叙述故事时插入了简短的评说,如文中画线句子,请分析其作用。(4)《大关丁》收录在小说集《俗世奇人》中,大关丁的“奇”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小说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时要对小说整体通读后,针对每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中画线的评说句子作用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结合画线句子在文中的语境以及小说的人物、情节、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人物特点及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根据题干的提示找出能表现人物“奇”的描写,用简洁的语句进行分析。【解答】(1)C.“主要原因是大关丁在生活上过于讲究,奢靡名声在外”错误。大关丁家被抄的原因是因为富得惹眼。故选C。(2)C.“用大关丁的视角叙述故事”错误。本文是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故选C。(3)这句简短的评说在文本结构上起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暗示出人物命运的转变。这句简短的评说使小说叙议结合,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引发读者的思考。简短的评说,总结出一定的人生规律,引起读者的共鸣,拉近了和读者的距离,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4)“他不爱吃全聚楼的高丽银鱼,不爱吃天丰园的银沙紫蟹,不爱吃广东馆、宁波馆、京饭庄和紫竹林洋菜馆所有的名菜。丁大少爷口味个别,他顶爱吃一样,这东西吃不腻吃不够,却并不金贵,也不稀罕,街头巷尾到处见,就是——糖堆”“丁大少马上派两个能人,带许多银子,跑到京城把这退了役却正缺钱的御膳房的厨师请到了天津”表现他的品味爱好之奇。“丁大少手头阔绰些,开始在糖堆上玩起花活,夹豆馅的,裹黑白芝麻的,镶上各种干鲜杂果的,愈做愈好愈奇愈精,天津人吃了多少年的糖堆,还没吃过大关丁这些花样翻新的糖堆”“大关丁的糖堆果大,足实透亮,糖裹得又厚又匀,松脱不粘牙;吃他一串,赛别人两串”表现他手艺之奇。“大关丁家富得惹眼,便被联军抄得精光”,之后他很快振作起来,靠做“糖堆”发家致富,这表现他的人生经历之奇。答案:(1)C(2)C(3)①自然引出下文,暗示了主人公大关丁命运的转折变化,由“落魄”走向“复兴”,使情节发展更加合理。②通过评说,表达叙述者的人生认知和是非爱憎,启迪读者思考。③简短的评说,如话家常,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4)①品味、情趣之奇:玩有玩的绝门,吃有吃的格色,不爱吃各种高档酒楼的名菜偏爱吃满大街都有的便宜货——糖堆,还花重金请王老五到丁府给自己做糖堆。②做糖堆手艺之奇:做的糖堆果大色亮,糖裹得好,得到众人肯定。并且做糖堆做出花样,天津人之前都没吃过像大关丁所做的奇特糖堆。③人生经历之奇:从天津富得惹眼的阔少到被八国联军抄家后的落魄,再到靠自己在不经意间偷师的糖堆手艺又逐渐富裕起来并让人佩服。【点评】小说中的议论文字起辅助作用。它或者揭示所描写的人物,所叙述的事件内涵的意义,或直接表明作者对该人物、该事件的看法与态度,画龙点睛,一语道破,给读者指明理解作品主题的思路。小说中的议论只是用浓缩的语言表示自己的看法,表明自己的态度,不需要议论文所具有的论证过程。二、古代诗文阅读(32分)(一)文言文阅读3.(1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居易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吴人顾况。况能文,而性浮薄,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贞元十四年,始以进士就试,授秘书省校书郎。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召入翰林为学士。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同年登制举,交情隆厚。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疏入不报。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追诏授江州司马。居易儒学之外,尤通释典,常以忘怀处顺序为事,都不以迁谪介意。在湓城,居易与凑、满、朗、晦四禅师,每相摧游咏,跻危登险,极林泉之幽邃。元稹在通州,篇咏赠答往来,不以数千里为远。十四年三月,元稹会居易于峡口,停舟夷陵三日,置酒赋诗,恋恋不能诀。其年冬,召还京师,拜司门员外郎。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居易初对策高第,擢入翰林,蒙英主特达顾遇,颇欲奋厉效报,苟致身于訏谟之地,则兼济生灵。蓄意未果,望风为当路者所挤,流徙江湖,四五年间,几沦蛮瘴。自是宦情衰落,无意于出处,唯以逍遥自得,吟咏情性为事。会昌中,请罢太子少傅,以刑部尚书致仕。与香山僧如满结香火社,每肩舆往来,白衣鸠杖,自称香山居士。(选自《旧唐书•白居易》,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A.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B.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C.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D.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CA.后进,现在指学识或资历较浅的人,也指进步较慢、水平较低的人或集体。文中指后辈。B.司马,原为掌管军政和军赋之官,唐中期后,边远州司马常作为官员贬降之职。C.致仕,指仕途结束,即被贬或流放,相同意思还有致事、致政等等。文中指白居易遭流放。D.居士,旧时对在家信道拜佛的人的泛称,也称有德才而隐居不仕的人。白居易用来自称。(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A.白居易才华横溢。他十五六岁时,曾袖揣着自己的文章去拜访擅长写文章顾况,顾况看到文章后,内心折服。B.白居易性情洒脱。在湓城时,他不把贬谪的事情放在心上,常常和四位禅师结伴游玩吟咏,感受自然的幽深静谧。C.白居易重视友情。他为元稹被贬屡次上疏,直言极谏,两人虽远隔千里却书信不断,相见甚欢,离别难舍。D.白居易敢于直谏。他上疏直指皇帝荒唐放纵不守法度,执政者无能,治理失当,再次遭到贬谪流放。(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文中画横线的)②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白居易《琵琶行》)【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解答】(1)“于诗笔”为介词结构,后置,其后断句,排除B、D;“数十百篇”为数量短语,作定语,后置,修饰“所著歌诗”,其前不可断,排除C。故选:A。句子翻译为:白居易文辞丰富艳美,尤其擅长作诗。他写的几十上百篇诗歌,都有讽谏之意,能针砭时俗之弊,补救政务的缺陷,因而读书人都很赞赏他。(2)C.“致仕,指仕途结束,即被贬或流放”错,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本文也非指白居易遭流放,而是辞官回家。(3)D.“再次遭到贬谪流放”错,原文“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可见,他是自求外放。(4)①遇:对待;绝:绝迹。句子翻译为:(顾况)看到白居易的文章,不自觉地到门口迎接,用礼节对待他,说:“我以为这样的文章已经绝迹了,(没想到)又得到了您(这样的文章)。”②因:于是;为:写;凡:总共。句子翻译为:于是写了这首诗,作诗歌赠送给她,总共六百一十六字,题名为《琵琶行》。答案:(1)A(2)C(3)D(4)①(顾况)看到白居易的文章,不自觉地到门口迎接,用礼节对待他,说:“我以为这样的文章已经绝迹了,(没想到)又得到了您(这样的文章)。”②于是写了这首诗,作诗歌赠送给她,总共六百一十六字,题名为《琵琶行》。【点评】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2.补:补出省略成分。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二)古代诗歌阅读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关山月陆游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戌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诗人以“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总领全诗,“和戎”原指与少数民族和睦相处,此处指南宋向金人屈膝求安。B.“朱门沉沉按歌舞”直指豪门贵族已经忘了国土沦陷的现状,“按”指击节拍,写出他们不以国家为重,唯知作乐的情形。C.“戌楼刁斗催落月”隐含了壮士们盼望杀敌立功,尽快结束这枯燥无味的生活,早日回归久别的家园的迫切心情。D.这首诗既有生动的描写,丰满的形象,也有充沛的感情,深刻的思想。语言精练自然。行文具有浪漫主义风格。(2)《关山月》虽只有短短的十二句,却多处运用对比来表达情感,请找出两处并作简要赏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总体鉴赏能力。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2)本题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需要结合全诗内容,抓住具体诗句分析。【解答】(1)D.“行文具有浪漫主义风格”错误。本诗是当时南宋社会的一个缩影,所以行文具有现实主义的风格。故选:D。(2)“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意思是:深宅大院里歌舞升平,马棚里战马肥死,武库中弓弦霉断。这里将朝廷的权臣、重臣已经忘怀国土沦陷的现状只指寻欢作乐与抗金的英雄却无用武之地形成对比,揭示了统治者终日醉生梦死,荒淫腐化,导致边防武备一片荒废的现状。“将军不战空临边”写到将军们不战徒然地驻守在边疆。“沙头空照征人骨”写到落月的余光把战场上征人的尸骨照映。将生者无聊幽怨与死者暴尸沙场进行对比,生与死的对比画面揭示了战士的悲剧命运,反映了战士的满腔悲愤。“岂有逆胡传子孙!”到中原大地而今只能让金人在此传子生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写到遗民忍死偷生盼望着失地收复。这里将占领中原的女真人在这里子孙成群,乐融融,准备落地生根与中原遗民忍辱含泪,盼望统一形成对比。“中原干戈古亦闻”“遗民忍死望恢复”写到中原大地古来战争不断地发生,遗民忍死偷生盼望着失地收复。“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写到与金人议和的诏书已经下了十五年,可笑将军们不战徒然地驻守在边疆。这里将中原战争不断,遗民渴望收复失地和朝廷与金人议和的诏书已下达了十五年以及驻守在边疆的将军不去作战的现状形成对比。答案:(1)D(2)①“朱门沉沉按歌舞”和“厩马肥死弓断弦”:深宅大院里歌舞升平与马棚里战马肥死、武库中弓弦霉断形成对比,饱含诗人对南宋统治者妥协政策的谴责。②“将军不战空临边”和“沙头空照征人骨”:将军们不战徒然地驻守在边疆与征人们暴尸沙场形成对比,揭示了战士的悲剧命运,表达了对边关战士的深切同情。③“岂有逆胡传子孙!”和“遗民忍死望恢复”:金人在中原子孙成群、其乐融融与中原遗民忍辱含泪、盼望统一形成对比,表达了对侵略者的愤恨和对遗民的同情。④“中原干戈古亦闻”“遗民忍死望恢复”两句与开头的“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的现状遥相对照,表达了对朝廷“和戎”政策的不满。译文: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的云海之间。浩荡的长风吹越几万里,吹过将士驻守的玉门关。当年汉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这里就是历代征战之地,出征将士很少能够生还,戍守兵士远望边城景象,思归家乡不禁满面愁容。此时将士的妻子在高楼,哀叹何时能见远方亲人。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开头的描绘都是为后面作渲染和铺垫,而侧重写望月引起的情思。诗人放眼于古来边塞上的漫无休止的民族冲突,揭示了战争所造成的巨大牺牲和给无数征人及其家属所带来的痛苦,但对战争并没有作单纯的谴责或歌颂,诗人像是沉思着一代代人为它所支付的沉重代价。在这样的矛盾面前,诗人,征人,乃至读者,很容易激起一种渴望。这种渴望,诗中没有直接说出,但类似“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战城南》)的想法,是读者在读这篇作品时很容易产生的。离人思妇之情,在一般诗人笔下,往往写得纤弱和过于愁苦,与之相应,境界也往往狭窄。但李白却用“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万里边塞图景来引发这种感情。这只有胸襟如李白这样浩渺的人,才会如此下笔。这几句并不是局促于一时一事,而是带着一种更为广远、沉静的思索。用广阔的空间和时间做背景,并在这样的思索中,把眼前的思乡离别之情融合进去,从而展开更深远的意境,这是其他一些诗人所难以企及的。【点评】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类题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归园田居(其一)》中,“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两句用比喻和双关表达了对官场的厌恶,对自然的热爱。(2)乐曲演奏过程中的停顿也有情感表达作用,默默无声甚至比有声更感人,白居易《琵琶行》中对此进行说明的诗句是“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用“雄姿英发”一句写周瑜的气度雄伟、人才出众,而自己“早生华发”,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和名篇的能力。古诗文默写要做到以下几点:准确无误地背诵和记忆,背写时不添字,不掉字,不写错别字。【解答】故答案为:(1)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重点字:樊)(2)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重点字:幽)(3)雄姿英发早生华发(重点字:姿)【点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名句:(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2)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4)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5)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三、语言文字运用(23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6.(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限分明的团体。如果有一位朋友写信给你说他将要“带了他的家庭”一起来看你,他很知道要和他一同来的是哪几个人。在中国,这句话是含糊得很。在英美,家庭包括他和他的妻以及未成年的孩子。如果他只和他太太一起来,就不会用“家庭”。在我们中国“阖第光临”虽则常见,但是很少人能说得出这个“第”字究竟应当包括些什么人。提到了我们的用字,这个“家”字可以说最能伸缩自如了。“家里的”可以指自己的太太一个人,“家门”可以指伯叔侄子一大批,“自家人”可以包罗任何要拉入自己的圈子,表示亲热的人物。自家人的范围是因时因地可伸缩的,大到数不清,真是天下可成一家。为什么我们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的名词会这样不清不楚呢?在我看来却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差序格局》)(1)下列词语中的“第”与文中“阖第光临”的“第”,意思最相近的一项是AA.书香门第B.次第花开C.状元及第D.品而第之(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家”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CA.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B.像这样奉行本本主义、不懂得理论联系实际的“理论家”越少越好。C.清朝初年,统治者更重武力,不重视儒学,于是传统的“读书人”就备受打压。D.“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多年了。(3)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成语的理解与运用的能力,应理解成语的意思并结合语境辨析。(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着重考查引号,应了解引号的用法并结合语句辨析。(3)本题考查辨析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能力。着重考查比喻的修辞,应了解比喻的概念并结合相关的语句具体分析其表达效果。【解答】(1)阖第光临:旧时用于邀请别人全家参加宴会或喜庆仪式的客套话。第:住宅。A.书香门第:旧时指出自读书人家庭,泛指好的家庭背景。第:住宅,借指家族的社会地位。B.次第花开:花按次序开放。第:次序。C.状元及第:考中状元。第: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D.品而第之:品评优劣而后确定他的等级。第:等第。故选A。(2)例句:表示着重强调。A.表示特殊含义。B.表示否定和讽刺。C.表示着重强调。D.表示引用。故选C。(3)“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运用比喻的修辞,把西洋社会格局比作柴捆,“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运用比喻的修辞,把中国社会格局比作一圈圈的波纹。这表明中国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结合后文“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可知,中国体现的是“差序格局”的特点,中国社会以“己”为中心,亲属关系社会网络不尽相同。答案:(1)A(2)C(3)比喻,作者把西洋社会格局比作柴捆,把中国社会格局比作一圈圈的波纹,鲜明地体现了“差序格局”的特点即亲属关系社会网络不尽相同,中国社会是以“己”为中心的。【点评】要全面地掌握一个词语,应从读音、字形、意义、运用四个大的方面去把握。要尽量在语言环境中学习词语的运用,在阅读课内和课外的文章中去体会词语。抓住整个句子,由整体到局部,准确把握词语的含义。要弄懂成语的意义,可以了解成语的来源,掌握成语之间词义的差别、使用对象的不同、感情色彩的区别、词义的轻重、是否符合语境等,考查是否望文生义、张冠李戴、褒贬失当、不合逻辑、表意重复等。(二)语言文字运用II7.(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①,超出了我们的认知范围。如果人体中的每个病毒都长到一个针头那么大,那么成年人平均身高将达到150千米。在2018年的一项研究中,病毒学家柯蒂斯•萨特尔发现,每天落在每平米土地上的病毒数量超过8亿。一汤匙海水中的病毒数量通常超过全欧洲的人口数。萨特尔说:“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每次游泳都会吞下超过10亿个病毒。大多数病毒引起我们的注意是因为它们让我们患病。近年来,②,比如当下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本世纪初的非典和中西非的埃博拉。但是,也有良性病毒。雷比茨基说:“实际上,几乎大多数病毒都对人类无害。”甚至可以说,③它们会感染其他原本对我们有害的生物。另一个好处是:病毒大大加速了海藻对碳的吸收,从而有助于净化我们吸入的空气。它们还具有广泛的医疗保健应用。除了用减毒的病毒做疫苗,一个名为病毒学的新兴治疗领域正在研发治疗癌症等慢性疾病的新方法。(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如果一、二两段文字是对记者有关病毒的问题的回答,请分别拟写记者的提问,每问不超过15个字。【分析】(1)本题考查补写语句,应结合语境补写,注意语意连贯和字数限制。(2)本题考查学生语段压缩概括的能力,应在理解语段内容的基础上拟写问题,注意字数限制。【解答】(1)第一空,结合“如果人体中的每个病毒都长到一个针头那么大,那么成年人平均身高将达到150千米”可知,此处用一个假设句,与成年人身高形成对照,强调病毒极小,应填“病毒很小”;第二空,前面有“它们让我们患病”,后面有“比如……”列举了大量疫情,可见,此处应填“病毒引发了大量疫情”;第三空,前面有“也有良性病毒”“几乎大多数病毒都对人类无害”,后面有“另一个好处”,可见,此处说的是病毒也有好处,应填“病毒对人类还有好处”。(2)分析第一段,第一句“病毒很小,超出了我们的认知范围”具有概括性,后面“每天落在每平米土地上的病毒数量超过8亿”“一汤匙海水中的病毒数量通常超过全欧洲的人口数”“大多数人每次游泳都会吞下超过10亿个病毒”形象地阐释了对“病毒很小”的认识。由此,可知,第一段主要阐述的观点是“病毒很小”。作为记者有关病毒的问题的回答,可以推知记者的提问应该是“病毒有多大?”分析第二段,“但是”前说的是“病毒引发了大量疫情”;“但是”后,语意重点有了变化,“也有良性病毒”“几乎大多数病毒都对人类无害”强调的是“病毒对人类还有好处”。可见第二段主要说的是病毒对人类有无害处。作为记者有关病毒的问题的回答,可以推知记者的提问应该是“病毒都有害吗?”答案:(1)①病毒很小②病毒引发了大量疫情③病毒对人类还有好处(2)病毒有多大?病毒都有害吗?【点评】语意连贯要注意:话题的同一性,在连贯的语句中,前后各句的话题应该保持一致。事理的逻辑性,遵循生活的逻辑、自然的逻辑和思维的逻辑。行文的照应性,既要注意结构的前后照应,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分承的对应性,在几句话中,前后提出两个、三个或更多的并列成分,后面也必须按照前面的提到的次序,分别加以说明、描写或补充,使前后语句对应承接,紧密衔接。风格的趋同性,在一段连贯的语句中,前后的语言的风格应该同一。组合的俗成性,有些并列词语,句子的先后顺序是人们在生活中约定俗成的。音节的协调性,对音节数错落不同的短语的排序,需要将音节数少的短语排在前,音节数长的短语排在后。格式的一致性,在分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房屋装修合同:甲方与乙方之间的房屋装修合同3篇
- 《水利工程制》课件
- 南瑞继保培训
- 二零二四年度二手叉车交易合同
- 《皖智中考历史》课件
- 2024年度二手房买卖合同中介服务退出策略2篇
- 2024年度短视频拍摄场地租赁合同3篇
- 2024版钢筋工程保险合同2篇
- 二零二四年劳动合同的薪酬与福利条款2篇
- 溺水患者急救护理
- 600D涤纶牛津布技术规格
- MOXO-d-CPT工具在儿童青少年执行功能评估课件
- 2022年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光伏发电项目工程施工分包合同
- 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课件
- 信息中心应急演练记录表(含内容)
- 饰面用花岗岩矿普查实施方案
- 银行防抢劫应急预案演练三篇
- 哈工大自动控制原理大作业
- 赴昆山市学习考察招商引资的几点启示和思考
- 超星尔雅学习通【军事理论(上海财经大学)】章节测试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