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身边的文化遗产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素材导入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万里长城素材导入乐山大佛
素材导入秦兵马俑
素材导入布达拉宫什么是文化遗产1.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都彰显出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2.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3.国务院规定自2006年起,将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六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活动指导1.文化遗产推荐与评选小组分工合作,寻找认同的“文化遗产”。先寻找,再通过回忆、访问等形式,找出身边的符合条件的项目,制作卡片,收集相关资料。2.实地考察,写出相关的报告。3.召开班级模拟答辨会4.活动结束后,写出“我与文化遗产”为话题的作文。活动内容活动示例(1)【剪纸知识】
根据下面的材料,从三个方面概括中国剪纸的特点。早在汉代,随着造纸术的发明,剪纸就出现了。日月星辰,山水花木,人物鸟兽,故事传说都是剪纸的素材。剪纸剪法上有阳剪,即留下勾画形象的线条;阴剪,即剪去线条留下平面;有二者结合的阴阳剪、折叠纸而剪的对称剪、阴影剪、图案剪等。某班开展“走近剪纸”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答案:历史悠久取材广泛剪法多样活动示例【剪纸欣赏】请你仔细观察下面这幅剪纸作品,描绘画面内容,并揭示其寓意。【答案】画面内容:一个胖小孩怀抱一条肥大的鱼,小孩身后两侧是荷叶荷花。寓意:连年有鱼(年年有鱼或喜庆有鱼,“余”字亦可)。活动示例【我看剪纸】班里有些同学认为剪纸艺术已经落伍了,没必要发扬光大。请用简明的语言阐述你的观点。示例1:我认为这种说法不可取。剪纸是民族艺术,是中华瑰宝。它经历漫长的岁月发展到今天就说明了这一点。示例2:我认为这种说法可取。剪纸太古老了,已经跟不上当代社会的发展,也很难融入新时代审美的因素,没必要发扬光大。链接中考【2016,山东省潍坊市】在潍坊国际风筝会志愿者活动中,你参与文字编辑工作。请阅读下面的三则材料,完成任务。材料1
战国时期,思想家墨子在鲁山(潍坊境内)“斫木为鸢,三年而成”。到了清代,潍县城里的风筝作坊已有30多年,商贾云集,生意兴隆。①1988年,世界风筝联合会确定潍坊为世界风筝都。②2006年,潍坊风筝制作工艺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风筝成为了潍坊的城市名片和文化象征。材料2
潍坊风筝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先用竹精巧地扎成骨架,再把纸、绢、绸等细心地糊到骨架上,然后独具匠心地绘制出色彩艳丽的图案。潍坊风筝融入了潍县木板年画技法和宫廷风筝庄重典雅的风格后,具有了很高的艺术价值。传承和创新使潍坊风筝既有娱乐、运动方面的实用性,又有造型、绘画方面的艺术性。链接中考材料3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古代有很多表现儿童放风筝的画作,下面是其中两幅。链接中考9.为使解说词句式协调,请你改写“材料1”画线句中的一句,使它与另一句句式一致。(1分)【答案】(1分)①1988年,潍坊被世界风筝联合会确定为世界风筝都。或:②2006年,国务院批准把潍坊风筝制作工艺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分)链接中考10.请结合“材料1”“材料2”简要概括潍坊风筝的三个特点。不超过20字。(3分)【答案】①历史悠久;②工艺精湛;③实用性和艺术性兼具。(3分,每点1分)链接中考11.请选择“材料3”中的一幅画,描述画面内容。要求:至少使用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中的两种,不超过100字。(4分)(4分)示例:四个儿童在放风筝。其中两人小心翼翼地牵着线,一边小跑一边抬头望着已经升上天空的风筝,紧张二又充满希望。另外两个蹲在地上整理着风筝,显现出焦急而又期待的神色。或:一个儿童骑在牛背上放风筝。他一只手漫不经心地牵着缰绳,另一只手小心翼翼地牵着风筝线,抬头仰望风筝,目不转睛。老牛伸头向前,两眼望天,似乎也被风筝吸引了。(老牛伸头向前,两眼显出迷茫的神色:“你这是在放谁?”)(4分,画面内容2分,描写手法2分)【答案】我与文化遗产说起文化遗产,首先想到的是举世文明的中国万里长城。书中讲到:两千多年前,一条土石身躯的巨龙在中华大地飞起。它跨崇山、穿草原、过沙漠、经绝壁,起伏盘旋、奔腾飞舞,纵横十万里,它就是长城。就是因为它历史悠久、工程宏伟,所以早在几百年前就被列入了世界七大奇迹之一。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才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的。我从小出生在北方,到过长城,经常发现一些年轻人不讲文明,学着孙悟空样子在墙上写着“XXX,到此一游”......文字,而我却没有这样,只是把口香糖扔进一段路与另一段路中间的小窄沟里。可当我抬头正要学生习作走的时侯,外国朋友看见,连连摇头说:NO,NO!这时我惭愧的无地自容,也终于知道这样做是错的(以前还以为是对的)。这时刚才说:NO,NO!外国朋友再看到古老、雄伟、美丽的长城时,不由自主地竖起了大拇指,连声称赞道:verybeautiful!在回去的路上,我既高兴又感到惭愧,高兴的是为我们拥有这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中国长城而感到无比自豪。惭愧的是古人和外国人都能做珍惜和爱护我们的遗产,而我们现代的年轻人却不知道珍惜和爱护我们祖先遗留的文化遗产,相反去破坏它们,使祖先遗留下来的遗产越来越少了。所以从现在起,我们就要爱护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没有遭到破坏的世界文化遗。等到世界文化遗产在中国召开时,外国朋友再看到我们时,就会不由自主地竖起大拇指和连声称道。这时,你的行为不仅是代表你自己,在一定程度上还代表了国家和民族的形象。所以让现代的年轻人携起手来,做新社会的一名文明人。无形的遗产——吆喝
回首上世纪的古老北京,当时盛行着一种不朽的街头文化——吆喝。它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吆喝声越来越多的被取而代之……辉煌历史吆喝即大声喊叫,卖东西吆喝着卖,则古已有之。最早的是姜太公在肆里做屠夫就“鼓刀扬声”;宋时开封街市上有“喝估衣”者、有“卖药及饮食者,吟叫百端”。明代的北京有吆喝着卖花的,阳春三月桃花初放,满街唱卖,其声艳羡;至清末民初以至解放前和解放初的一段岁月,老北京的吆喝就更绘声绘色了。悄然消逝解放后,国家经济得以改善,农民也都安居乐业,真是“百废俱兴”啊!可随时而来的文化大革命疯狂般席卷社会各个领域,不仅刚兴办起来的工商业遭到了严重损失;还间接的破坏了许多无形的遗产——吆喝。天灾人祸啊!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啊!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开始了伟大的“改革开放”,从此中国走上了科技时代,吆喝声业越来越被各种形形色色的广告词所取而代之。顿时,吆喝声“求救”,中国告急,世界文化遗产告急!刹那间人们才醒悟:无形的遗产的重要,吆喝声更是何等的珍贵啊!引以为戒面对已经失去的,不要伤心,要保存实力;面对现实存在的,不要高兴,要团结协作。失去的已是不复存在,但也不意味着所有的都将失去,生活从此不再进行。不,不,我们不能这样消极处事。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未来,面对现已存在的遗产。要想保护和永久的继承着无形的遗产则需我们勤奋刻苦,早日成才。同学们行动起来,让我们引以为戒,让那无形的遗产——“吆喝”变成你永久的动力,催促以及提醒我们不要破坏第二个“无形的遗产——吆喝”。⼋年级语⽂下册知识点总结篇11、词类(1)实词:表⽰实在意义,能作短语或句⼦的成分,⼀般能独⽴成句。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2)虚词:⼀般不表⽰实在的意义,基本⽤途是表⽰语法关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2、短语(1)并列短语:由两个或由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等并列组成的短语,基本结构有名+名、名+代、代+代、动+动、形+形、数量+数量。(2)动宾短语:动词后边带上⼀个受动词⽀配的词,组成⼀个短语,这种短语叫做动宾短语。基本结构:动+名、动+代。(3)补充短语:包括动补短语和形补短语两⼤类。(4)介宾短语:由介词和它的宾语构成的短语。(5)“的”字短语:由动词、形容词、动宾短语加上“的”构成。基本结构:动词+的、形容词+的、动宾短语+的。还有“主谓短语”和“偏正短语”。3、语素(1)⾃由语素:可以独⽴成词,位置⾃由。如“分、好、⾼、低”;(2)半⾃由语素:不能独⽴成词,只能组合,位置⾃由。如“话、习、确、民”;(3)不⾃由语素:不能独⽴成词,位置固定。如“者、第、阿”。4,语法知识点语法=词法+句法;语法是连接古今汉语的时空隧道。阅读古⽂的三⼤障碍:眼花缭乱的词类活⽤;体系庞杂的⽂⾔虚词;纷繁变幻的⽂⾔句式。但是,理解了汉语语法,这⼀切都不再是障碍。所以,学语法不是为了懂语法,⽽是为了读懂⽂⾔⽂。理解汉语的词类,能见词判性;会分析古今句⼦的结构,⼀眼识别古⽂中的倒装句。⼋年级语⽂下册知识点总结⼋年级语⽂下册知识点总结篇2⼀、课⽂内容梳理《桃花源记》是作者借虚构的故事表现⾃⼰的社会理想。⽂章开端,先以美好闲静、“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作为铺垫,引出⼀个质朴⾃然的化外世界。这个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对⽣活在虚伪⿊暗、战乱频繁、流⾎不断的现实世界中的⼈们来说,⽆疑是令⼈神往的。作者的简净笔触,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桃花源的⽓氛,使⽂章更富有感染⼒。当然,这种理想的境界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过⼤同社会的构想,艺术地展现了⼤同社会的风貌,是不满⿊暗现实的⼀种精神寄托。《⼩⽯潭记》是柳宗元“永州⼋记”的第四篇,全⽂不⾜⼆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游览、返回的全过程,特别是对⼩⽯潭秀丽景⾊的描写,细腻⽽⽣动,读之如置⾝其境。《核⾈记》使⽤从中间到两头,先整体后局部,从正⾯到背⾯的空间顺序和总-分-总的叙述顺序介绍了“核⾈”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技术的赞美和对民间艺术的赞扬。反映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伟⼤成就。作者⽤⽣动简洁的语⾔描绘了“核⾈”上栩栩如⽣的⼈物形象和景物的特点,赞美了刻⾈者的精巧技艺,同时也⾼度赞扬了中国古代劳动⼈民的勤劳与智慧。《关雎》写的是⼀个男⼦对⼀个⼥⼦的思念、追求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得之的喜悦,展现⼀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全诗笼罩了⼀层凄清落寞的情调,给⼈以隔雾观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朦胧”和“距离”正是这⾸诗的动⼈之处。《蒹葭》是⼀⾸怀念情⼈的恋歌。作者的思念对象可望⽽不可即,中间阻隔千重,诗⼈因⽽思⼼徘徊,不能⾃抑其⽆限惆怅的⼼情。⼋年级语⽂下册知识点总结⼆、课内⽂⾔⽂梳理桃花源记(⼀)课⽂字词详解晋太元中,武陵⼈捕鱼①为业。②缘溪③⾏,忘路之④远近。⑤忽逢桃花林,①为业:作为⽣计。为,作为。②缘:沿着,顺着。③⾏:前⾏,这⾥指划船。④远近:偏义词,这⾥指远。⑤忽逢:忽然遇到。①夹岸数百步,中⽆②杂树,③芳草④鲜美,⑤落英⑥缤纷。渔⼈⑦甚①夹(jiā):沿,靠。②杂:别的。③芳:指花。④鲜美:新鲜美好。⑤落英:落花。⼀说,初开的花。⑥缤纷:繁多的样⼦。⑦甚:很,⾮常。①异之,复②前⾏,欲③穷其林。①异:惊异,诧异。这⾥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②前:向前。③穷:尽。①林尽⽔源,便②得⼀⼭,⼭有⼩⼝,③仿佛④若有光。便⑤舍船,从⼝⼊。①林尽⽔源:林尽于⽔源,意思是桃林在溪⽔发源的地⽅就到头了。尽,到了尽头。源,源头。②得:看到。③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④若:好像。⑤舍(shě):离开。①初极狭,②才③通⼈。复⾏数⼗步,④豁然开朗。⼟地平⑤旷,屋⑥舍①初:开始。②才:仅仅、只。③通:通过。④豁(huò)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豁然,开阔敞亮。开朗,开阔明亮。⑤旷:宽阔。⑥舍(shè):房屋。①俨然,有良⽥、美池、桑⽵之②属。③阡陌交通,①俨(yǎn)然:整齐的样⼦。②属:类。③阡(qiān)陌(mò)交通:⽥间⼩路交错相通。阡陌,⽥间⼩路。交通,交错相通。鸡⽝①相闻。②其中往来③种作,男⼥⾐④着,⑤悉如外⼈。①相闻:可以互相听到。②其中:那⾥⾯。③种(zhòng)作:耕种劳作。④着(zhuó):穿着。⑤悉:全,都。①黄发垂髫,②并③怡然④⾃乐。①黄发垂髫(tiáo):指⽼⼈和⼩孩。②并:⼀起。③怡然:安适愉快的样⼦。④⾃乐:⾃得其乐。见渔⼈,①乃②⼤惊,问所③从来。④具答之。便⑤要还家,⑥设酒杀鸡①乃:于是,就。②⼤:很,⾮常。③从来:从……地⽅来。④具:详细。⑤要(yāo):同“邀”,邀请。⑥设:准备,设置。作⾷。村中闻有此⼈,①咸来②问讯。⾃③云④先世避秦时乱,率⑤妻⼦⑥⾢⼈①咸(xián):全,都。②问讯:询问,打探消息。③云:说。④先世:祖先。⑤妻⼦:妻⼦⼉⼥。⑥⾢⼈:同乡的⼈。来此①绝境,不②复出③焉,遂与外⼈④间隔。问今是何世,⑤乃不知有汉,⑥⽆论魏晋。①绝境:与⼈世隔绝的地⽅。②复:再,⼜。③焉:于之,从这⾥。④间隔:隔绝、不通⾳讯。⑤乃:竟然,居然。⑥⽆论:不要说,更不必说。此⼈⼀⼀为①具⾔所闻,皆②叹惋。余⼈各复③延⾄其家,皆出酒⾷。停数⽇,④辞去。①具⾔:详细地说。②叹惋:感叹。③延:邀请。④辞去:辞别离开。此中⼈①语云:“②不⾜③为外⼈④道也。”①语(yù):对……说,告诉。②不⾜:不值得,不必。③为:向,对。④道:说。①既出,②得其船,便③扶④向路,处处⑤志之。⑥及郡下,⑦诣太守,说⑧如此。①既:已经。②得:找到。③扶:沿着、顺着。④向:先前的。⑤志:做记号。⑥及:到。⑦诣(yì):拜访。⑧如此:像这样(的事情)。太守①即②遣⼈随其往,③寻向所志,④遂迷,不⑤复⑥得路。①即:⽴即。②遣:派遣。③寻向所志: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所志,所做的标记。志,做的标记。④遂:终于。⑤复:再。⑥得:找到。南阳刘⼦骥,①⾼尚②⼠也,闻之,③欣然④规往。未⑤果,⑥寻病终。后遂⽆⑦问津者。①⾼尚:品德优异。②⼠:对男⼦的美称。③欣然:⾼兴的样⼦。④规:打算,计划。⑤果:实现。⑥寻:随即,不久。⑦问津:问路。这⾥是“访求、探求”的意思。津,渡⼝。⼋年级语⽂下册知识点总结(⼆)重点句⼦翻译1、缘溪⾏,忘路之远近。(渔⼈)顺着溪⽔(划船)前⾏,忘记了路的远近。2、夹岸数百步,中⽆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在溪流的)两岸⼏百步,其中没有别的树,芳草新鲜美好,落花纷纷。3、渔⼈甚异之,复前⾏,欲穷其林。渔⼈对此感到⼗分惊异,再往前⾛,想要⾛到那⽚林⼦的尽头。4、林尽⽔源,便得⼀⼭。桃林在溪⽔发源的地⽅就到头了,(渔⼈)便看到了⼀座⼭。5、⼟地平旷,屋舍俨然。⼟地平坦开阔,房屋很整齐的样⼦。6、有良⽥、美池、桑⽵之属。阡陌交通,鸡⽝相闻。有肥沃的⼟地,美丽的池塘,桑树⽵⼦之类的。⽥间⼩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的声⾳可以互相听到。7、其中往来种作,男⼥⾐着,悉如外⼈。黄发垂髫,并怡然⾃乐。在那⾥(⼈们)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的穿戴⾐着,都像桃源外的⼈。⽼⼈和孩⼦们个个都安闲快乐。8、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村⼈)就邀请(他)回到(⾃⼰)家⾥,备酒杀鸡做⾷物(来款待他)。9、村中闻有此⼈,咸来问讯。村⾥(的⼈)听说有这个⼈,都来打听消息。10、⾃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来此绝境。(村⼈)⾃⼰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和同乡的⼈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11、不复出焉,遂与外⼈间隔。(从此)不再从这⾥出去,于是就同外界的⼈隔绝了。1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论魏晋。(村⼈)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13、此⼈⼀⼀为具⾔所闻,皆叹惋。这个⼈向(桃花源中⼈)详细地说了他所听到的,(村⼈)都感叹、惋惜。14、余⼈各复延⾄其家,皆出酒⾷。其他的⼈各⾃⼜都(把渔⼈)邀请到⾃⼰家中,都拿出酒⾷(来款待他)。15、此中⼈语云:“不⾜为外⼈道也。”村⼈告诉(他)说:“(我们这个地⽅)不值得对外边的⼈说。”16、未果,寻病终。后遂⽆问津者。(但愿望)没有实现,不久(他)因病去世。此后就(再也)没有⼈访求(桃花源)了。⼋年级语⽂下册知识点总结(三)课⽂分析1、渔⼈⾏踪:发现桃花源——拜访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2、世外桃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城市广场场地安全监管服务协议
- 生态住宅区车位所有权转让与维护协议
- 高铁站场保洁与旅客安全服务合同
- 腰背痛护理课件图片
- 宠物医院药剂师考试试卷及答案
- 海外社交媒体广告投放主管岗位面试问题及答案
- 化工操作工(磺化反应)岗位面试问题及答案
- 股权激励与增资扩股的综合性合同范本
- 生态旅游项目股权变更与旅游资源质押融资协议
- 大数据应用股权合作协议数据安全保护协议十五
- DL∕T 1076-2017 火力发电厂化学调试导则
- 死亡医学证明书填写培训
- DB6101-T 3186-2024 物业服务评价技术规范
- 抖音红娘话术
- 创设生活化教学与情境模拟
- 做自己的心理压力调节师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嘉兴大学
- 砂石料供应、运输、售后服务方案
- 2023年安徽省公务员《申论》试题及答案解析(C卷)
- 安检设备采购安装调试方案
- 血糖监测小讲课ppt
- 实习生-OFFER正式通知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