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1883年3月14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科学共产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因病逝世,3月17日,他的葬礼在伦敦海格特公墓举行,恩格斯发表了这篇演说辞。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4年在巴黎相识。之后的四十年时间里,他们共同战斗,共同创造革命理论,共拟《共产党宣言》,合作《资本论》。列宁在评价他们的友谊时说,他们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整个文明世界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悼词:悼词就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悼词结构一般分三个部分:开头、主体、结尾。开头——述其哀—悼念: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时间、地点、原因、身份和职务。主体——赞其功—评价:概述死者生前的功绩及生者对其功绩的评价。结尾——颂其德—悼念:对死者的哀悼以及对参加悼念仪式的人提出希望和要求。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第一部分(1—2自然段):悼念介绍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以及情景。第二部分(3—7自然段):评价评说马克思对人类作业的伟大贡献。第三部分(8—9自然段):悼念表达对马克思的尊敬、爱戴和悼念。研读课文:第1节:作者为什么要在开头点明马克思逝世的具体时间?伟人之死,将载入史册,因此需要具体准确地交待时间;表示作者对朋友逝世的一种无比悲痛。第1段交待了马克思逝世这一事件,用了哪些词语来交待的?用了怎样的手法来表现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用了讳饰的手法,委婉地将不便于表达或不愿意表达的事情说出来,把沉痛的感情用平静的口吻表达出来,比较委婉含蓄。“停止思想”、“安静地睡着”、“永远地睡着了”这些短语该怎样理解?这些词指出马克思已经去世了,运用了讳饰的手法,既表现了作者对马克思的敬重,又表现了自己的悲痛之情。第2段用了哪些词语来说明他的逝世所带来的损失之大?“不可估量”、“空白”陈述了马克思的逝世所带来的巨大损失。第2段是从哪些角度来评说马克思逝世所造成的巨大损失的?一是从受损失的对象(无产阶级、历史科学),一是从受损失的程度(不可估量、空白)。强调马克思对于无产阶级革命所起的无与伦比的重要作用。速读课文3-7节,找出马克思一生中对人类的伟大贡献主要有哪些。
作为一个科学家: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作为一个革命家:办报纸、参加各国工人组织、创立国际工人协会。哪一项是马克思一生中最伟大的贡献?(在文中找出关键信息并说明理由。)
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马克思既是一个科学家(思想家),又是一个革命家。但作为一个科学家,这“远不是主要”的。他“首先”是一个革命家,而作为他事业的“顶峰”就是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第3段主要介绍了马克思怎样的发现?
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第3段段落开头写了达尔文的发现,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类比;用达尔文的重要贡献说明马克思发现的重要性。第3段中,作者先说发现的是“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后又指称为“简单事实”,这样说矛盾吗?
不矛盾。“简单”表明这一发现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表现其重要性;又与纷繁芜杂对比,说明规律被遮蔽,难以发现,反证了马克思敏锐的思想。第4段中最能体现马克思第二个发现的作用的词是哪一个词?
“豁然开朗”。
剩余价值的发现揭开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为人们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并解决这一社会的根本矛盾开辟了正确道路,对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有巨大的指导作用。用这个词说明他这一发现的重要性。第4段说他发现了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时,是怎样表现这一发现的重要性的?
“豁然开朗”与“在黑暗中摸索”对比,说明发现的重要性。第5段中的“这样两个发现”指什么?
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剩余价值规律)。第5段在前两个发现的基础上,使用了哪些副词和修饰语来评价他在其他领域的发现?这些词语各是从什么角度去叙说马克思的理论研究的?“都”、“很多”、“任何”、“不是浅尝辄止”等词语。从他在其他领域发现的广度和深度方面说明他的成就之多、之大。第6段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怎样?马克思是怎样认识科学的?
过渡段,承上启下。由讲述马克思对科学的贡献过渡到讲述对革命实践方面的贡献。科学是一种革命的力量。(对科学的革命的态度)第6段中“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的“这样”指什么?
指上文所说的马克思在很多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而且在任何一个领域的研究都很深入。第6段中,为什么“每一个新发现”“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
因为他认为“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这些新发现必然能带来历史的发展、革命的进步。第7段用了哪些词语来修饰他的斗争情况?这些词语表现了作为一个革命家的马克思所具有的哪些品质?
“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表现了马克思对革命充满热情,对无产阶级事业坚忍不拔,对工作卓有成效。第8段的开头一句是过渡句,“这样”指代什么?指前一段所说的马克思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中的卓绝表现和成就。第8段交待了几种对待马克思的态度?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有怎样的效果?政府—驱逐他;资产者—诽谤他、诅咒他;革命战友—尊敬、爱戴、悼念。敌人的恨和战友的爱对比,说明马克思的贡献巨大,充分体现了马克思的阶级立场和崇高地位。第8段中,“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中的“这一切”又指什么?这一比喻起到了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指资产者“诽谤他,诅咒他”。用具体形象的蛛丝来代替抽象的流言,含蓄地表现了马克思崇高的精神境界。第8段的段尾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是对马克思作出怎样的评价?
马克思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他的敌人全部是因为革命斗争才树立起来的。第9段只有一句话,你觉得它和全文有什么样的联系?
这句话简短有力,富有鼓动性,既是对马克思一生的总评,也感召后人继往开来。
第9段“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一句中的“永垂不朽”该如何理解?“永垂不朽”的本义是永远流传,不可磨灭。这里指马克思的精神和他开辟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万古长存。既表现了作者对马克思的敬重,又表现了自己的悲痛之情。谢谢⼋年级语⽂下册知识点总结篇11、词类(1)实词:表⽰实在意义,能作短语或句⼦的成分,⼀般能独⽴成句。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2)虚词:⼀般不表⽰实在的意义,基本⽤途是表⽰语法关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2、短语(1)并列短语:由两个或由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等并列组成的短语,基本结构有名+名、名+代、代+代、动+动、形+形、数量+数量。(2)动宾短语:动词后边带上⼀个受动词⽀配的词,组成⼀个短语,这种短语叫做动宾短语。基本结构:动+名、动+代。(3)补充短语:包括动补短语和形补短语两⼤类。(4)介宾短语:由介词和它的宾语构成的短语。(5)“的”字短语:由动词、形容词、动宾短语加上“的”构成。基本结构:动词+的、形容词+的、动宾短语+的。还有“主谓短语”和“偏正短语”。3、语素(1)⾃由语素:可以独⽴成词,位置⾃由。如“分、好、⾼、低”;(2)半⾃由语素:不能独⽴成词,只能组合,位置⾃由。如“话、习、确、民”;(3)不⾃由语素:不能独⽴成词,位置固定。如“者、第、阿”。4,语法知识点语法=词法+句法;语法是连接古今汉语的时空隧道。阅读古⽂的三⼤障碍:眼花缭乱的词类活⽤;体系庞杂的⽂⾔虚词;纷繁变幻的⽂⾔句式。但是,理解了汉语语法,这⼀切都不再是障碍。所以,学语法不是为了懂语法,⽽是为了读懂⽂⾔⽂。理解汉语的词类,能见词判性;会分析古今句⼦的结构,⼀眼识别古⽂中的倒装句。⼋年级语⽂下册知识点总结⼋年级语⽂下册知识点总结篇2⼀、课⽂内容梳理《桃花源记》是作者借虚构的故事表现⾃⼰的社会理想。⽂章开端,先以美好闲静、“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作为铺垫,引出⼀个质朴⾃然的化外世界。这个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对⽣活在虚伪⿊暗、战乱频繁、流⾎不断的现实世界中的⼈们来说,⽆疑是令⼈神往的。作者的简净笔触,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桃花源的⽓氛,使⽂章更富有感染⼒。当然,这种理想的境界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过⼤同社会的构想,艺术地展现了⼤同社会的风貌,是不满⿊暗现实的⼀种精神寄托。《⼩⽯潭记》是柳宗元“永州⼋记”的第四篇,全⽂不⾜⼆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游览、返回的全过程,特别是对⼩⽯潭秀丽景⾊的描写,细腻⽽⽣动,读之如置⾝其境。《核⾈记》使⽤从中间到两头,先整体后局部,从正⾯到背⾯的空间顺序和总-分-总的叙述顺序介绍了“核⾈”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技术的赞美和对民间艺术的赞扬。反映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伟⼤成就。作者⽤⽣动简洁的语⾔描绘了“核⾈”上栩栩如⽣的⼈物形象和景物的特点,赞美了刻⾈者的精巧技艺,同时也⾼度赞扬了中国古代劳动⼈民的勤劳与智慧。《关雎》写的是⼀个男⼦对⼀个⼥⼦的思念、追求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得之的喜悦,展现⼀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全诗笼罩了⼀层凄清落寞的情调,给⼈以隔雾观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朦胧”和“距离”正是这⾸诗的动⼈之处。《蒹葭》是⼀⾸怀念情⼈的恋歌。作者的思念对象可望⽽不可即,中间阻隔千重,诗⼈因⽽思⼼徘徊,不能⾃抑其⽆限惆怅的⼼情。⼋年级语⽂下册知识点总结⼆、课内⽂⾔⽂梳理桃花源记(⼀)课⽂字词详解晋太元中,武陵⼈捕鱼①为业。②缘溪③⾏,忘路之④远近。⑤忽逢桃花林,①为业:作为⽣计。为,作为。②缘:沿着,顺着。③⾏:前⾏,这⾥指划船。④远近:偏义词,这⾥指远。⑤忽逢:忽然遇到。①夹岸数百步,中⽆②杂树,③芳草④鲜美,⑤落英⑥缤纷。渔⼈⑦甚①夹(jiā):沿,靠。②杂:别的。③芳:指花。④鲜美:新鲜美好。⑤落英:落花。⼀说,初开的花。⑥缤纷:繁多的样⼦。⑦甚:很,⾮常。①异之,复②前⾏,欲③穷其林。①异:惊异,诧异。这⾥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②前:向前。③穷:尽。①林尽⽔源,便②得⼀⼭,⼭有⼩⼝,③仿佛④若有光。便⑤舍船,从⼝⼊。①林尽⽔源:林尽于⽔源,意思是桃林在溪⽔发源的地⽅就到头了。尽,到了尽头。源,源头。②得:看到。③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④若:好像。⑤舍(shě):离开。①初极狭,②才③通⼈。复⾏数⼗步,④豁然开朗。⼟地平⑤旷,屋⑥舍①初:开始。②才:仅仅、只。③通:通过。④豁(huò)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豁然,开阔敞亮。开朗,开阔明亮。⑤旷:宽阔。⑥舍(shè):房屋。①俨然,有良⽥、美池、桑⽵之②属。③阡陌交通,①俨(yǎn)然:整齐的样⼦。②属:类。③阡(qiān)陌(mò)交通:⽥间⼩路交错相通。阡陌,⽥间⼩路。交通,交错相通。鸡⽝①相闻。②其中往来③种作,男⼥⾐④着,⑤悉如外⼈。①相闻:可以互相听到。②其中:那⾥⾯。③种(zhòng)作:耕种劳作。④着(zhuó):穿着。⑤悉:全,都。①黄发垂髫,②并③怡然④⾃乐。①黄发垂髫(tiáo):指⽼⼈和⼩孩。②并:⼀起。③怡然:安适愉快的样⼦。④⾃乐:⾃得其乐。见渔⼈,①乃②⼤惊,问所③从来。④具答之。便⑤要还家,⑥设酒杀鸡①乃:于是,就。②⼤:很,⾮常。③从来:从……地⽅来。④具:详细。⑤要(yāo):同“邀”,邀请。⑥设:准备,设置。作⾷。村中闻有此⼈,①咸来②问讯。⾃③云④先世避秦时乱,率⑤妻⼦⑥⾢⼈①咸(xián):全,都。②问讯:询问,打探消息。③云:说。④先世:祖先。⑤妻⼦:妻⼦⼉⼥。⑥⾢⼈:同乡的⼈。来此①绝境,不②复出③焉,遂与外⼈④间隔。问今是何世,⑤乃不知有汉,⑥⽆论魏晋。①绝境:与⼈世隔绝的地⽅。②复:再,⼜。③焉:于之,从这⾥。④间隔:隔绝、不通⾳讯。⑤乃:竟然,居然。⑥⽆论:不要说,更不必说。此⼈⼀⼀为①具⾔所闻,皆②叹惋。余⼈各复③延⾄其家,皆出酒⾷。停数⽇,④辞去。①具⾔:详细地说。②叹惋:感叹。③延:邀请。④辞去:辞别离开。此中⼈①语云:“②不⾜③为外⼈④道也。”①语(yù):对……说,告诉。②不⾜:不值得,不必。③为:向,对。④道:说。①既出,②得其船,便③扶④向路,处处⑤志之。⑥及郡下,⑦诣太守,说⑧如此。①既:已经。②得:找到。③扶:沿着、顺着。④向:先前的。⑤志:做记号。⑥及:到。⑦诣(yì):拜访。⑧如此:像这样(的事情)。太守①即②遣⼈随其往,③寻向所志,④遂迷,不⑤复⑥得路。①即:⽴即。②遣:派遣。③寻向所志: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所志,所做的标记。志,做的标记。④遂:终于。⑤复:再。⑥得:找到。南阳刘⼦骥,①⾼尚②⼠也,闻之,③欣然④规往。未⑤果,⑥寻病终。后遂⽆⑦问津者。①⾼尚:品德优异。②⼠:对男⼦的美称。③欣然:⾼兴的样⼦。④规:打算,计划。⑤果:实现。⑥寻:随即,不久。⑦问津:问路。这⾥是“访求、探求”的意思。津,渡⼝。⼋年级语⽂下册知识点总结(⼆)重点句⼦翻译1、缘溪⾏,忘路之远近。(渔⼈)顺着溪⽔(划船)前⾏,忘记了路的远近。2、夹岸数百步,中⽆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在溪流的)两岸⼏百步,其中没有别的树,芳草新鲜美好,落花纷纷。3、渔⼈甚异之,复前⾏,欲穷其林。渔⼈对此感到⼗分惊异,再往前⾛,想要⾛到那⽚林⼦的尽头。4、林尽⽔源,便得⼀⼭。桃林在溪⽔发源的地⽅就到头了,(渔⼈)便看到了⼀座⼭。5、⼟地平旷,屋舍俨然。⼟地平坦开阔,房屋很整齐的样⼦。6、有良⽥、美池、桑⽵之属。阡陌交通,鸡⽝相闻。有肥沃的⼟地,美丽的池塘,桑树⽵⼦之类的。⽥间⼩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的声⾳可以互相听到。7、其中往来种作,男⼥⾐着,悉如外⼈。黄发垂髫,并怡然⾃乐。在那⾥(⼈们)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的穿戴⾐着,都像桃源外的⼈。⽼⼈和孩⼦们个个都安闲快乐。8、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村⼈)就邀请(他)回到(⾃⼰)家⾥,备酒杀鸡做⾷物(来款待他)。9、村中闻有此⼈,咸来问讯。村⾥(的⼈)听说有这个⼈,都来打听消息。10、⾃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来此绝境。(村⼈)⾃⼰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和同乡的⼈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11、不复出焉,遂与外⼈间隔。(从此)不再从这⾥出去,于是就同外界的⼈隔绝了。1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论魏晋。(村⼈)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13、此⼈⼀⼀为具⾔所闻,皆叹惋。这个⼈向(桃花源中⼈)详细地说了他所听到的,(村⼈)都感叹、惋惜。14、余⼈各复延⾄其家,皆出酒⾷。其他的⼈各⾃⼜都(把渔⼈)邀请到⾃⼰家中,都拿出酒⾷(来款待他)。15、此中⼈语云:“不⾜为外⼈道也。”村⼈告诉(他)说:“(我们这个地⽅)不值得对外边的⼈说。”16、未果,寻病终。后遂⽆问津者。(但愿望)没有实现,不久(他)因病去世。此后就(再也)没有⼈访求(桃花源)了。⼋年级语⽂下册知识点总结(三)课⽂分析1、渔⼈⾏踪:发现桃花源——拜访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2、世外桃源描述:①景⾊优美,⼟地肥沃,资源丰富;②⼈⼈各尽所能地参加劳动,⽼⼈和孩⼦都⽣活幸福、愉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进排气歧管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PVC糊树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1-2026年中国乌鸡白凤丸市场竞争策略及行业投资潜力预测报告
- 2025年中国智能云台控制器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ct复合原料及可降解环保餐具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
- 2025年中国智慧餐厅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3-2029年中国中型车(B级车)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策略咨询报告
-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11湿地干涸及其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
- 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1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课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2雷雨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 乐理知识考试题库130题(含答案)
- 前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与理论成果
- 融资租赁租金计算表
- 数据结构英文教学课件:Chapter 5 Recursion
-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概论》新版
- 棕色侦探推理剧本杀活动方案项目介绍ppt模板
- 降低钻孔灌注桩混凝土充盈系数QC
- 华中数控车床编程及操作PPT课件
- 趣味历史(课堂PPT)
- 供应链供应链管理
- 《消防安全评估检查记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