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服务伦理与礼仪课程论文报告】_第1页
【老年服务伦理与礼仪课程论文报告】_第2页
【老年服务伦理与礼仪课程论文报告】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老年服务伦理与礼仪》课程论文报告中国传统文化对老年服务者职业道德培养的启示研究目录TOC\o"1-2"\h\u29836《老年服务伦理与礼仪》课程论文报告 129485中国传统文化对老年服务者职业道德培养的启示研究 115501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老年服务者;道德培养 1217151我国养老传统文化介绍 287681.1孝文化 2237901.2儒学思想 2212332.中国传统文化养老服务发展建议 245972.1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制订行业标准 3307662.2引入专业服务的社会组织 321512.3构建专业人才队伍 3186842.4不断完善服务内容体系 3178422.5引入专业康复治疗服务内容 375883.中国传统文化对老年服务者职业道德培养的启示 3摘要:社区老年人,要求照顾中心是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欧洲和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以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的需求,和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发展现状如何,中国传统文化对老年服务职业道德培训的现实问题及启示,如何开展,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老年服务者;道德培养社区老年人日托中心是指一个日托服务机构,提供食物,个人护理、保健和康复,娱乐和其他日托服务智障和残疾人老年人不能完全照顾自己在社区和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一些护理。它是一种适合社区老年人的新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通过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服务,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从而达到供养老人、享受自己的目的。从主要服务提供者的角度来看,它属于居家养老的范畴,居家养老是社区提供服务的环境载体;从服务体系结构上看,实现积极助老、生命关怀和医疗保健服务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属于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它具有收费低、服务优良、容易被老年人接受等优点,特别适合社区半自理老年人,间接为家庭主要护老者提供“喘息服务”。老年人日托中心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很受欢迎。据统计,老年人接受居家养老服务的比例约为80%。这种模式适用于物质生活可以满足的发达国家,老年人的精神关怀已成为主要的服务内容。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如日本和新加坡,这些国家在以东文化上是先进的,这种模式适合那些不愿意摆脱熟悉的环境,孩子有经济能力但没有空闲时间和精力去照顾老人的家庭。满足老年人对人文关怀和专业护理服务的需求。在中国,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老年人倾向于呆在家里,对机构养老有偏见和担忧。老年人日托中心已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选择。以上海为例,市委、市政府“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了“9073”养老模式,即90%的老年人由家人照顾,7%的老年人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3%提供机构养老服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被列为发展重点。1我国养老传统文化介绍在我国的养老传统文化中,历朝历代为了巩固统治,都把养老保障作为安民的重要措施,着力完善孝道理论,加强养老制度建设,实现老有所养。1.1孝文化百善孝为先,传统养老文化的首要特征就是以“孝”为核心的文化体系。孝道作为中国伦理道德的基本范畴,是道德规范的基础,并衍生于各种伦理道德要求,涉及政治、宗教、哲学、法律、教育、民俗等方面,已成为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所谓“家国同构”,是指将家庭的管理理念复制到治理国家上,孝道成为治理国家的伦理基础。1.2儒学思想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而孝又是其理论的核心部分。曾国藩曾说:“读尽天下书,无非一孝字。”可见,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上作用至大,地位之高。讲“孝”必谈“养”,两者不可分开。儒家思想中对养老问题呈现以下几个特征:1.2.1观念上明确养老天然是家庭和子女的责任奉养父母长辈是子女和家庭的责任,源于血缘关系。孟子指出:“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其实古往今来,简言之,不顾父母之养就是不孝。养老是子女天然上的责任,是情感的纽带和血缘的联系。1.2.2明确的养老责任主体家庭养老,关键是谁来养,即养老的主体是谁。古代家庭一般是有血缘关系的直系亲属负责养老,子女对父母等长辈的赡养,是必须履行的义务,其中儿子是首要人员,旁及其他晚辈亲属次之。因此,养儿防老的观念在中国传统观念里根深蒂固。1.2.3清晰的养老服务内容对于家庭养老,主要内容是生活得到保障和照顾。在古代,除了少数皇室亲戚和退休官员之外,大多数老人依靠家人供养。农业生产是主要的收入来源,粮食生产和物质保障是养老服务的主要内容。1.2.4兼顾老年人心理需求除以上特征外,是建立在物质供给基础上的精神慰藉。自孔子以后,就是把父母等长辈精神愉快与否作为孝顺的重要内容。照顾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也是提倡奉行的,儒家思想中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是养老的理想目标。2.中国传统文化养老服务发展建议2.1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制订行业标准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是在快速转型背景下构建小政府大社会格局、转变政府职能的必然之举。只有不断创新管理体制,摆脱“直接管理、直接管理、直接管理”的传统经营管理模式,将政府的职能转变为制定行业标准、保障营运资金、监督监督的职能,政府和社会力量能否真正实现基于老年人需求的发展?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养老学科的定义非常明确。只有明确日托中心的责任主体,才能形成明确的服务体系。2.2引入专业服务的社会组织专业的运营管理机构是实现日托中心服务的保证,日托中心的规划建设、装修设计、设施设备采购等都要根据老年人的服务需求进行。只有通过专业化、科学化的运营管理,才能摆脱重建设轻管理的传统现象,探索自我管理的方法和经验,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规范和制度,实现日托中心的良性发展。2.3构建专业人才队伍日托中心的快速可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因素。从调查中不难发现,目前从业人员严重缺乏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一线护理服务人员水平也有待提高。因此,有必要提高服务质量,建设一支专业的人才队伍。2.4不断完善服务内容体系中国传统文化中养老服务具有明确的养老服务内容,而目前日间照料中心的服务是由居家养老服务的“六助”服务衍生而来,主要包括膳食、日间护理、康复康乐、心理慰藉等几项内容。以老年人需求为基础,实现服务内容横向扩展和纵向深入是非常必要的,在服务对象上定位于为失智、失能老人,实现护老者“喘息服务”为基础,为老年人提供康复治疗、健康护理、文娱活动、社工辅导等内容,同时开发诸如上门服务和短期暂住服务,扩大社区老人覆盖面。在纵向上不断深入研究服务内容,向服务的专业化、精细化发展。2.5引入专业康复治疗服务内容康复治疗的主要功能是最大可能地增加患者功能,将残疾与残障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从而促进活动能力与参与能力,可以通过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心理治疗、文体治疗、中国传统治疗和康复护理等方式达致功能的恢复。笔者所学的专业为康复治疗技术,在日间照料中心项目研究中认为“康复养老,医养合一”,引入康复治疗服务内容比较适宜。3.中国传统文化对老年服务者职业道德培养的启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医学、社会学研究领域中比较常用的研究模式,将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专业学科相结合,配合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引入专业服务道德培养管理,构建专业老年服务者队伍,完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是让老人享受养老,安度体面而有尊严的养老生活的重要条件。参考文献[1]孙欣南.以茶文化等中国传统文化推进社区养老有序进行[J].福建茶叶,2019,41(08):249-250.[2]李卿.中国传统文化是智慧养老之魂[J].经济,2019(03):107.[3]罗志野.中国文化传统与养老问题初探[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6(02):48-54.[4]邵赶.传统孝文化视角下中国家庭养老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7.[5]隋云鹏.中国传统社会的家庭养老及孝文化的传承[J].人文天下,2017(03):26-30.DOI:10.16737/ki.rwtx81281190.2017.03.006.[6]袁景.传统养老文化视角下中国特色养老体系构建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6(10):159-161.[7]徐娜娜.论中国传统宗族文化对当代文化养老的影响[J].湖南社会科学,2014(04):10-12.[8]肖蕾.中国传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