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_第1页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_第2页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_第3页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_第4页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第1页,课件共29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主要内容一、哲学的基本问题二、物质与意识三、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四、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五、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第2页,课件共29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一、哲学的基本问题什么是哲学?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关于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哲学: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三者的关系第3页,课件共29页,创作于2023年2月哲学的基本问题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其一、世界的本原问题(物质和意识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第4页,课件共29页,创作于2023年2月哲学的基本问题(二)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唯物主义: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唯心主义: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可知论、不可知论一元论、二元论、多元论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世界是怎么样的?)辩证法: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第5页,课件共29页,创作于2023年2月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原子看成是世界的本原。机械性、形而上学性、直观性(缺乏实践观点)、不彻底性。辩证唯物主义: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辨证法统一,并应用到社会历史领域,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的最高形态。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客观精神、绝对精神、理念、理)。朱熹、黑格尔等。主观唯心主义(个人精神:心灵、意识、观念、意志、感觉等)。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王阳明“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等。第6页,课件共29页,创作于2023年2月王阳明心学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第7页,课件共29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物质与意识列宁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总结为一句话: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够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第8页,课件共29页,创作于2023年2月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起源: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三个阶段:一般物质的反应-低等动物刺激感应性-高等动物感觉和心理-人类的意识)、社会历史的产物(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第9页,课件共29页,创作于2023年2月意识的能动作用(反作用)恩格斯说,意识是美丽花朵。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表现:目的性和计划性:人的意识活动总是体现着某种目的性和计划性,而不是盲目进行的。是人所特有的意识的能动性。主动创造性: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是一般地模仿,而是能动地创造。指导和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意识、心理因素对人的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意识中形成的观念可以指导实践,创造出世界上没有的东西。能动作用实现条件: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首先,尊重客观规律;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第10页,课件共29页,创作于2023年2月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规律: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事物的本质的联系:任何规律都是事物的内在根据和本质联系。规律是事物必然的联系:任何规律都是事物必定如此、确定不移的趋势。规律是事物稳定的联系:任何规律都是同类现象背后的共性,规律的稳定性就是它的相对的重复性。规律是客观的,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性。人们不能藐视规律,更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但是,人们可以认识规律,利用规律改造世界。第11页,课件共29页,创作于2023年2月承前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联系和区别:自然规律:自然现象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社会规律: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过程诸现象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联系: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区别:自然规律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存在着主客观相互制约的关系;自然规律在相同的条件下可以以完全相同的形式反复出现,社会规律则是历史的,在不同的社会、国家、民族以及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社会历史趋向和主体的选择。主观能动性:人类所特有的能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第12页,课件共29页,创作于2023年2月运动、时间、空间运动: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位置的移动、质和量的变化。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静止:事物没有发生空间位置移动、保持质的稳定性。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物质运动的两方面属性);相互依赖,相互渗透;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间: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性:一维性。空间:运动着物质的伸张性、广延性。特性:三维性。时间、空间与运动的辩证关系: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时间和空间离不开物质的运动。第13页,课件共29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世界是统一的世界,世界的本源只有一个;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世界的统一是无限多样的统一。第14页,课件共29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三、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和发展联系: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特点: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这是联系观点上的唯物论)普遍性(三层含义:事物内部各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事物之间;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体)多样性(直接与间接、内部与外部、本质与非本质等)例子,美国西部落基山脉凯巴伯森林的鹿群与狼群。第15页,课件共29页,创作于2023年2月承前发展:前进上升的运动,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与环境相适应、扬弃旧事物)旧事物: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第16页,课件共29页,创作于2023年2月四、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从理论上说,唯物辩证法是由一系列基本规律和范畴构成的科学体系。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其实质和核心(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是贯穿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和钥匙、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基本范畴:内容与形式、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等。第17页,课件共29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一)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规律)矛盾: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既相对立又相统一的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基本关系或根本属性)(一对矛盾)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所有矛盾)第18页,课件共29页,创作于2023年2月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统一性):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两者的辩证关系: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联系: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统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统一性也没有斗争性,统一性是包含斗争性的统一性。区别:统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无条件的绝对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统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第19页,课件共29页,创作于2023年2月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的特殊性: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各有其特点: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根本性矛盾:贯穿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规定着事物的性质。主要矛盾: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一点论与两点论、重点论与均衡论;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第20页,课件共29页,创作于2023年2月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区别: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联系:普遍性存在与特殊性质中,共性寓于个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鸟、喜鹊)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定场合则为特殊性;反之亦然。(灰喜鹊-喜鹊-鸟)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基本原理的运用(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21页,课件共29页,创作于2023年2月内因和外因内因: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事物的外部矛盾,是一事物和他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辩证关系: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对外开放。第22页,课件共29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质量互变规律质: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度: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度的两端叫关节点或临界点。量变: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质变: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性和连续性的中断。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质量互变规律:量变和质变相互依存、相互贯通,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交替循环。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第23页,课件共29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三)否定之否定规律肯定:维持现存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促成现成事物灭亡的因素辩证的否定观: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三个阶段、两次否定:肯定—否定—再否定,实现对立面的统一,使矛盾得到解决。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第24页,课件共29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五、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一、现象与本质:揭示客观事物外部联系与内部联系的一对哲学范畴。现象:指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真象和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不同于错觉-认识上的错误)本质:指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辩证关系:对立:1、现象显露于事物的外部,感官直接感知;本质深藏于内部,抽象思维。2、现象多变易逝,本质相对稳定。3、现象比本质丰富、生动,本质比现象普遍、深刻。4、现象是具体多样的,本质是同类现象中一般共同的东西。统一:现象不能脱离本质,本质也不能脱离现象。方法论:透过现象看本质。科学研究。第25页,课件共29页,创作于2023年2月承前二、形式与内容:揭示事物内在要素及其结构和表现方式的一对范畴。内容:指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形式: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辩证关系:对立:形式与内容的区别是确定的,不能混淆;内容活跃易变,形式相对稳定。统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相互作用,构成矛盾运动。实践意义:内容决定形式-反对形式主义;形式反作用于内容-反对形式虚无主义;根据形式与内容矛盾运动的原理,当形式对内容起促进作用时,保持形式的稳定性;反之亦然。第26页,课件共29页,创作于2023年2月承前三、原因与结果:揭示世界普遍联系中事物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一对范畴。原因:指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结果:指由一定现象引起的现象。因果关系的特点:显著特点:时间的顺序性(原因在前,结果在后)和联系的必然性。另外,普遍性和复杂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