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1页
2020-2021学年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2页
2020-2021学年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3页
2020-2021学年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4页
2020-2021学年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0-2021学年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一、课内基础选择题(每题2分,共14分)1.(2分)下列各项加点词语注音错误的一项是()A.籼米xiān熨帖yù冠冕guān蓊蓊郁郁wěng B.毛坯pī屋脊jǐ隽永juàn窸窸窣窣xī C.跬步kuǐ檄文xí脑髓suǐ熙熙攘攘rǎng D.桂棹zhào一椽chuán蛟龙jiāo锲而不舍qì2.(2分)下列各项加点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高粱分蘖和言悦色孱头 B.造诣蛇鳝臻于至善浮燥 C.槁暴须臾残羹冷炙驽马 D.蜉蝣舳舻沧海一栗酾酒3.(2分)下列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句是()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而今安在哉 D.而又何羡乎4.(2分)下列有关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荀子,名况,字卿,赵国人,春秋时期思想家。《荀子》32篇,大部分为荀子自著,其余为其弟子记录的荀子言论和思想观点。 B.“士大夫”古代指受职居官的人;而“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中的“士大夫”,则是对社会上层人物的通称。 C.“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而“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 D.干支可用来纪年,如“壬戌之秋”;还可以用来纪日,如“戊申晦,五鼓”。古人还用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加上特定的“建”字,如“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5.(2分)下列加点字含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冯异为人谦退不伐(夸耀)《大树将军冯异》/姊适于氏,住在市西(到)《吕僧珍不仗势》 B.古人贵朝闻夕死(看重)《周处改过自新》/有盗夜入其室(强盗)《陈寔晓喻梁上君子》 C.俟他日来取(等候)《何岳两次还金》/宁为刑罪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批评、指责)《陈寔晓梁上君子》 D.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不孝顺)《“殿上虎”刘安世》/朕大用卿,卿知所自乎(由于什么原因)《娄师德与狄仁杰》6.(2分)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说人之谓己能用强也。《齐宣王好谀》 B.发尽白,蚤死。《颜回不迁怒不贰过》 C.上官又未有文檄趣君往。《钱金玉舍生取义》 D.王必欲长王汉中。《萧何追韩信》7.(2分)下列选项中,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奚为不受《曾参不受鲁君邑》/公坐其下,人莫之顾《王荆公旁听文史》 B.此所以为我所擒也《汉高祖论“三杰”》/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唐太宗赐绢惩顺德》 C.士之傲爵禄者《齐桓公登门访士》/所降下者,因以与之《汉高祖论“三杰”》 D.所闻异于此《何充直言不讳》/予观弈于友人所《钱大昕观弈》二、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8.(9分)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土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侍候庄稼的人也因之像是半身插入了土里,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用一位外国学者的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摩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不亦说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在乡土社会中生长的人似乎不太追求这笼罩万有的真理。在我们社会的急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于是,“土气”成了骂人的词汇,“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选自《乡土本色》有改动)(1)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生活在乡土社会的人们,彼此之间相互了解,没有隔阂,相比现代社会,更容易获得一种从心所欲的自由。B.礼俗是乡土社会里应对社会生活的根本原则、抽象真理,也是人们处理具体事务时目的与手段间的普遍联系。C.乡民之间的交往是基于彼此的熟悉和信任来进行的,法律不是调节乡土社会中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基本依据。D.乡土社会的信用产生于对一种行为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的可靠性,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2)下列对“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乡民是中国社会的基层,他们以种地为基本生存方式,从土地中获取生活资源,因此与土地分不开,为土地所束缚。B.人与人在空间排列上的不流动性,造成乡土社会里乡村之间彼此的孤立与隔膜,形成了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C.由于受地方性的限制,无论是生活环境还是所接触的人,对乡民而言都十分熟悉,于是终老乡土便成为一种生活常态。D.乡土社会里的个体为了谋生这一共同目标,分工协作有机地聚合在一起,于是形成了没有陌生人的“熟人”社会。(3)下列现象不属于乡土社会习俗或礼仪的一项是A.土地买卖要竞拍,出价高者胜出并获得该宗土地使用权。B.向别人借物品,招呼一声,让对方知晓,对方没有阻拦,就拿走了物品。C.到别人家串门聊天,不用预约和提前联系,走进去就可以。D.找工作,先看看有无熟人、或借助熟人介绍,否则,便不去工作。三、现代文阅读(15分)9.(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又见荷塘月色吴兆民①今晚上,我终于来到了清华园的荷塘,可是来迟了,已不见满塘的荷花荷叶。但月光很好,依然能伴我追寻当年朱自清的足迹,也不能不说是非常惬意的事。②荷塘边随风飘拂的杨柳,有好些一定目睹过朱自清的身影,那情意眷眷的样子就是对故人的怀念吧。昏黄的路灯把柳影映射到荷塘里,让人觉着塘中漂动着簇簇水草。我的身影则在这水草上滑过。今晚虽不是满月,但它的清辉似乎不减当年,把眼前的荷塘尽情倾洒。③荷塘上虽然不见了荷花,但让人分明感到是有荷花的。因为朱自清已将它牢牢根植于人们的头脑里:我已从想象中活生生移植其上。看吧,这满塘袅娜地开着、羞涩地打着朵儿的不是荷花吗?那层层叠叠铺展在那里的不是荷叶吗?月光正像当时那样流泻在荷花荷叶上,微风在那里吹拂,依然将那清新的荷香弥散。④前面是石拱桥了。站在桥边向荷塘对面望去,近春园中那些大大小小的树木蓊蓊郁郁,白杨树最为高大。它的身影连同高处丛生的灌木被月光切割在塘水中,显得黝黑而错落。⑤我沿着塘边昔日的小煤屑路向前。几盏温和的路灯紧贴荷塘小路亮着,倒映在水里的显出一束束昏黄,把荷塘小路照得分明。左边是一列高高土坡,上面是密植的森森柏树,黑压压一路绵延。荷塘那边,月亮透过摆动着的高大树枝不时瞟我一眼。⑥眼前的莲桥把狭长的荷塘分成两半,稀疏的残荷漂浮在荷塘上,令我心生几许凄凉。走过莲桥,拐过小弯,我走进了近春园遗址深处,置身高高的白杨树下。眼前一片开阔地平展展的,月光轻洒,充满空灵,草坪黑青黑青,上面有不少落叶。前面竖立着一块碑石,记载着近春园历史。后面小土坡的“荷塘月色”亭,显得有些静穆。月光在静静地往这里挥洒,近处的一切都给抹上了清灵灵的光彩,我也被其细心涂抹。我看看月光给我的身影,又不禁抬眼凝望天上的明月,它竟是那样邈远、透亮而圣洁,让人的心胸霎时跟着坦荡起来。极目远望,未见昔日那只有些大意的一带远山,恐是让长高了的树木遮住了吧。⑦数十年前那个夜晚,朱自清独自一人来到这月下荷塘,一腔心绪凝结于荷花明月,一腔情感在这里倾泻,一生操守在这里坦白!要清洁,不要朽污;要清直,不要屈从;要清苦,不要奢靡﹣﹣做一个清清白白、堂堂正正、朴朴素素的人,做一个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有益于民族的人。在那腥风血雨的岁月,有多少人经受不住磨难变节了,经受不住诱惑苟且了,经受不住清贫颓废了;而你没有。为了民族,为了家庭,也为了自己,你活出了尊严。那个夜晚,你一人在这里的默想和表白,说不上庄严,充其量只是几天后以《荷塘月色》艺术地向世人作了昭告;但你此后却真切地用自己的生命实践。没有哪一个要求你去这样做,也没有哪一个去监督你这样做。你靠的完全是自觉、意志、风范。你虽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却在贫病交加之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援面粉,成了承载一个民族的气节、尊严和大义的人。也许有人不屑,也确实有人不屑,但这反而衬托出你的崇高,因为那些不屑者不是同类。⑧这样想着的时候,阵阵清寒和阴森不知从何方向我袭来,又想到这遗址就是八国联军焚烧圆明园而殃及近春园使之成为“荒岛”的地方,我再也受不住四围的清寒和阴森,只好回转到有路灯的荷塘边。放眼荷塘,只剩我一人。⑨我在荷塘边漫步,回首荷塘上空,正有一束绿色聚光在不停旋扫。毕竟是现代文明社会了!我望望天上明月,又看看水中残荷,总是不能释怀。⑩社会发展了,人还要不要操守?融入现代文明,民族还要不要气节?现实中的许多人和事都作否定性回答。朱自清虽是旧时代知识分子,尚且坚守操节,洁身自好,成为一代楷模。就是这荷塘里的荷花也葆有自我净洁、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作为领受现代文明熏陶的人,为什么就不能自我净持、自守律令、洁身自好?作为融入现代文明的民族又岂能不固守气节?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人之为人这一陈旧而又永恒的人生命题,回到人之为人的本性上来:无论何时都不能消解、灭绝人的本性。不断温习、时时记取那份富有艺术魅力和人文情怀的深情告白,是回复我们人本性的一剂良药。⑪荷塘上的清风在月光辉映下吹拂着我,不断清理着我的思绪。我下意识地看着眼前的一切。荷塘还是那个荷塘,月色还是那样的月色,可我的内心却历尽沧桑。今晚曲曲折折的荷塘路上,虽然不见先人踽踽独行的风采,却留下了我深深的思考。(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从怀着渴望已久的心情来追寻朱自清的足迹写起,紧接着勾勒了荷塘月色,最后联系史实,评价先生高洁傲岸的人格。B.第③段中,作者描写了想象中的月下荷塘的美景:荷花、荷叶和荷香,显得空灵洒脱。C.文末“荷塘还是那个荷塘,月色还是那样的月色,可我的内心却历尽沧桑”一句的意思是说,荷塘月色依旧,而我的心思既深切怀念故人,又对在险恶环境里变节投降的文人深表遗憾。D.文章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既评价了朱自清的人格,又结合现实,探求了发人深思的“陈旧而又永恒的人生命题”。(2)第②段中“我的身影则在这水草上滑过”,“滑”能不能改为“掠”?为什么?结合上文说说为什么会有“滑”的效果。(3)作者在第⑩段中说的“无论何时都不能消解、灭绝人的本性”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说这是“陈旧而又永恒的人生命题”?四、文言文阅读(19分)10.(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冯衍字敬通,京兆杜陵人也。衍幼有奇才,年九岁,能诵《诗》,至二十而博通群书。王莽时,诸公多荐举之者,衍辞不肯仕。时天下兵起,莽遣更始将军廉丹讨伐山东。丹辟衍为掾,与俱至定陶。莽追诏丹曰:“将军受国重任,不捐身于中野,无以报恩塞责。”丹惶恐,夜召衍,以书示之。衍因说丹曰:“方今为将军计莫若屯据大郡镇抚吏士砥厉其节百里之内牛酒日赐纳雄桀之士询忠智之谋,要将来之心,待从横之变,兴社稷之利,除万人之害,则福禄流于无穷,功烈著于不灭。何与军覆于中原,身膏于草野,功败名丧,耻及先祖哉?圣人转祸而为福,智士因败而为功,愿明公深计而无与俗同。”丹不能从,与赤眉战死。建武六年日食,衍上书陈八事。书奏,帝将召见。初,衍为狼孟长,以罪摧陷大姓令狐略,是时略为司空长史,谗之于尚书令王护、尚书周生丰曰:“衍所以求见者,欲毁君也。”护等惧之,即共排间,衍遂不得入。后韂尉阴兴、新阳侯阴就以外戚贵显,深敬重衍,衍遂与之交结,由是为诸王所聘请,寻为司隶从事。帝惩西京外戚宾客,故皆以法绳之,大者抵死徙,其余至贬黜。衍由此得罪,尝自诣狱,有诏赦不问。西归故郡,闭门自保,不敢复与亲故通。建武末,上疏自陈。书奏,犹以前过不用。衍不得志,退而作赋,又自论曰:“历观九州山川之体,追览上古得失之风,愍道陵迟,伤德分崩。夫睹其终必原其始,故存其人而咏其道。疆理九野,经营五山,眇然有思陵云之意。”乃作赋自厉,命其篇曰《显志》。显宗即位,又多短衍以文过其实,遂废于家。居贫年老,卒于家。(节选自《后汉书•冯衍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方今为将军|计莫若屯据大郡镇|抚吏士|砥厉其节|百里之内|牛酒日赐|纳雄桀之士|询忠智之谋B.方今为将军计|莫若屯据大郡|镇抚吏士|砥厉其节|百里之内|牛酒日赐|纳雄桀之士|询忠智之谋C.方今为将军|计莫若屯据大郡镇|抚吏士砥|厉其节|百里之内|牛酒日赐|纳雄桀之士|询忠智之谋D.方今为将军计|莫若屯据大郡|镇抚吏士砥|厉其节|百里之内|牛酒日赐|纳雄桀之士|询忠智之谋(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辟,征辟制是中国汉代自上而下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皇帝征召称“辟”,官府征召称“征”。B.建武,汉光武帝刘秀的第一个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C.社稷,原指土神和谷神。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这里指国家。D.即位,文中指君主登位,又叫“践极”、“践祚”。(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冯衍见解独到。王莽派廉丹讨伐山东,冯衍劝廉丹驻守大郡,抚励将士、招贤纳杰、寻求谋略,但是廉丹没有听从。B.冯衍厌恶权贵。他担任狼孟长时,用罪名诬陷当时担任司空长史的世家大族令狐略。C.冯衍交友不慎。与外戚结交,皇帝惩戒外戚宾客,将他们绳之以法,罪重的判死罪、流放,其余的被贬谪。D.冯衍追求美德。他痛惜大道衰落,感伤美德败坏,于是整理九州原野、往来五岳名山,萌生高尚脱俗的志趣,作赋自励。(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衍所以求见者,欲毁君也。”护等惧之,即共排间,衍遂不得入。②何与军覆于中原,身膏于草野,功败名丧,耻及先祖哉?五、诗歌鉴赏(9分)11.(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感春(分司东都作)①韩愈辛夷花房②忽全开,将衰正盛须频来。清晨辉辉烛霞日,薄暮耿耿和烟埃。朝明夕暗已足叹,况乃满地成摧颓。迎繁送谢别有意,谁肯留恋少环回③.[注]①唐宪宗元和二年(807年),韩愈因受谗言诽谤,自请分司东都。唐宋之制,中央官员在陪都(洛阳)任职者,称为分司。所任之职多为闲职。②辛夷:又名望春花,其花色泽鲜艳。花房:花冠、花瓣的总称。③环回:盘桓。(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上句写辛夷花瓣忽然全部展开,语含惊喜;下句由“正盛”联想到“将衰”,略带伤感。B.颔联写辛夷一日之变:随着时间推移,花由清晨时的鲜艳明丽变成薄暮时的黯淡无光。C.颈联由描写转为抒情,抒发因辛夷花而生发的感叹;“况乃”一词加深了诗人的感叹。D.诗歌用对比手法刻画辛夷花:衰与盛、辉辉与耿耿、明与暗、满地与摧颓,前后对比鲜明。(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六、默写10分12.(10分)默写。(1)杜甫《登高》中,“,”这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写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声音哀怨凄惨,色彩冷艳清淡,渲染了悲凉的气氛。(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仙人们衣冠华丽,行为飘逸潇洒,降临人间的句子是:“,。”(3)韩愈的《师说》中,作者用反问句说明每个人都会有疑惑的句子是:“,。”(4)在《登泰山记》中,“,”两句写出了在泰山顶上看到太阳将出时的景色,奇幻无比,为下文写日出的壮观景色作了衬托。(5)苏轼在《赤壁赋》写客转悲为喜,开怀畅饮,最后以“,”两句照应开头,极写游赏之乐,而至于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七、语言运用(14分)13.(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状元笔记”的热销,究其原因,是国人的“状元”情结在作祟。今天,虽然高考与科举大相径庭,但作为最严格的全国性标准化选拔中脱颖而出的高考状元身上仍然寄寓着千百年来国人集体意识中的“精英”崇拜。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_____的,学习“状元笔记”并不能让人步入精英行列,这个道理众人皆知。()说到底,他们内心深处还是有“状元崇拜”情结。“状元笔记”凝聚着“学霸”的学习方法、学习经验;倘若“状元笔记”名副其实,学生将其拥有的文化资本进行利益变现无可厚非。然而,目前网上真正的“状元笔记”_____,大都是“赝品”。商家往往为迎合家长、学生的需求,将一些所谓尖子生的笔记贴上“状元笔记”的标签,鱼目混珠,进行营销。可见,对于“状元笔记”,消费者应理性地对待。一方面,“状元笔记”质量_____,学生难分好坏,很容易上当受骗。另一方面,学生之间具有很强的差异性,“状元笔记”即便是真的,也不是每人都适用的“考试秘籍”。与其将之奉为_____,捧着一本不属于自己的“秘籍”而顶礼膜拜,不如学习状元们求真务实、刻苦钻研的精神。(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一蹴而就寥若晨星参差不齐金科玉律B.一挥而就寥若晨星参差不齐金科玉律C.一蹴而就灿若繁星江河日下清规戒律D.一挥而就灿若繁星江河日下清规戒律(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但国人在最严格的全国性标准化选拔中脱颖而出的高考状元身上仍然寄寓着千百年来集体意识中的“精英”崇拜。B.但在从最严格的全国性标准化选拔中脱颖而出的高考状元身上仍然附着着国人千百年来集体意识中的“精英”崇拜。C.但从全国性最严格的标准化选拔中脱颖而出的高考状元身上看到了国人千百年来集体意识中的“精英”崇拜。D.但在从最严格的全国性标准化选拔中脱颖而出的高考状元身上仍然充满国人千百年来集体意识中的“精英”崇拜。(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但这些跟“状元光环”擦点边的东西也会让那些急功近利的家长、学生当成制胜的法宝。B.虽然那些东西跟“状元光环”只是擦点边,但急功近利的家长、学生也会将此当成制胜的法宝。C.但急功近利的家长、学生对哪怕是跟“状元光环”擦点边的东西,也会当成制胜的法宝。D.急功近利的家长、学生之所以会当成制胜的法宝,是因为这些状元笔记跟“状元光环”擦点边。14.(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期,深圳市春田中学高一学生组织了一次有关“家乡文化生活”的调查研究,小王同学对家乡15个工业园区“青年打工者的业余时间支配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下面是依据调查数据绘制的图表,请阅读图表完成题目。青年打工者业余时间支配情况调查统计表(男500人,女500人)内容年青男打工者比例(%)年青女打工者比例(%)泡网吧39178.230160.2手机聊天31162.239779.4逛街购物17935.817134.2文体活动5811.6479.4进修学习326.4377.4(1)请根据图表数据,得出结论,不得出现图表中的数字,不超过80个字。(2)请根据上述结论,给打工者所在的企业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八、作文(60分)15.(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近期,我国出现的散发疫情备受关注。一些地方政府纷纷号召单位职工和居民留在本地过春节。为配合各地政府减少人员流动、减少旅途风险,铁路部门已推出免费退票措施。深圳作为一个移民城市,也及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要求,建议大家留深过年、非必要不外出,热情呼吁家在远方、亲人在远方、牵挂在远方的人们留下来,继续为抗疫出一份力,去发现并感受这座城市的美丽与温暖。请你以“一名深圳人”的名义,为留深过年的建设者写一份慰问信,来表达你对他们的敬意、新年的问候和真挚关爱。要求:①作文均以“﹣﹣给留深过年的建设者的一封慰问信”为副标题,正标题自拟。②留深过年的建设者所从事的职业或身份应明确,比如可以是环卫工人、或者建筑工人、或者快递外卖小哥、或者超市营业员、或者科技工作者等。③文体明确。④不少于800字。⑤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20-2021学年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课内基础选择题(每题2分,共14分)1.(2分)下列各项加点词语注音错误的一项是()A.籼米xiān熨帖yù冠冕guān蓊蓊郁郁wěng B.毛坯pī屋脊jǐ隽永juàn窸窸窣窣xī C.跬步kuǐ檄文xí脑髓suǐ熙熙攘攘rǎng D.桂棹zhào一椽chuán蛟龙jiāo锲而不舍qì【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多音字、音近字的读音,以及方言误读字的读音,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对一些常用字的不常见读音的识记。【解答】A.正确;B.正确;C.正确;D.“锲而不舍”中的“锲”应读作“qiè”。故选:D。【点评】读音辨析主要靠平时的积累、记忆,部分词语也可以根据词义和词性来辨别读音。2.(2分)下列各项加点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高粱分蘖和言悦色孱头 B.造诣蛇鳝臻于至善浮燥 C.槁暴须臾残羹冷炙驽马 D.蜉蝣舳舻沧海一栗酾酒【分析】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识记A。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解答】A.“和言悦色”中的“言”应改作“颜”。B.“浮燥”中的“燥”应改作“躁”。C.正确。D.“沧海一栗”中的“栗”应改作“粟”。故选:C。【点评】字音易读错的情况:(1)形声字的误读,如“酵母”的“酵”读“jiào”不读“xiào”,“恪守”的“恪”读“kè”不读“gè”,“缕”读“lǚ”不读“lǒu”,“咯血”的“咯”读“kǎ”不读“kè”等。(2)形近字的误读,如“饮鸩止渴”的“鸩”与“鸠占鹊巢”的“鸠”,前者读“zhèn”,后者读“jiū”,两者容易混淆。3.(2分)下列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句是()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而今安在哉 D.而又何羡乎【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式,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其中较难理解的是倒装句。现代汉语习惯的常规语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即主语在谓语前,谓语在宾语前,修饰语在中心语前;但有时因修辞、强调等的需要语序会发生变化。我们把那些谓语放在主语前的现象叫作“谓语前置”或“主谓倒装”,那些宾语放在谓语动词或介词前面的现象叫作“宾语前置”,把那些定语放在中心语后的现象叫作“定语后置”,把那些介词短语即状语放在中心语后的现象叫作“介词短语后置”或“状语后置”。【解答】A.宾语前置句,“句读”作动词“不知”的宾语前置,“惑”作动词“不解”的宾语前置,译文:不知道句读,不能解决疑难问题。B.定语后置句,定语“利”修饰名词中心语“爪牙”,“强”修饰名词中心语“筋骨”,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强健的筋骨。C.宾语前置句,疑问代词“安”作动词“在”的宾语前置,译文:但是如今在哪里呢?D.宾语前置句,疑问代词“何”作动词“羡”的宾语前置,译文:又羡慕什么呢?故选:B。【点评】分析句式应注意结合句子特征分析。其中宾语前置句一般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还有固定结构,判断句注意“者”“也”,被动句注意“为……所”结构和“见”“于”,定语后置句注意“之”“者”,介宾短语后置句经常用“于”“以”引导。4.(2分)下列有关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荀子,名况,字卿,赵国人,春秋时期思想家。《荀子》32篇,大部分为荀子自著,其余为其弟子记录的荀子言论和思想观点。 B.“士大夫”古代指受职居官的人;而“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中的“士大夫”,则是对社会上层人物的通称。 C.“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而“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 D.干支可用来纪年,如“壬戌之秋”;还可以用来纪日,如“戊申晦,五鼓”。古人还用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加上特定的“建”字,如“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学生应在关注生活的基础上,加强分类识记和积累。【解答】A.“荀子……春秋时期”错,应为“战国末期”。故选:A。【点评】文化常识需要积累内容:(1)作家作品。包括:中国古代作家姓名、字、号、谥号、朝代、作品及作品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的体例;中国现代当代作家姓名、籍贯、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外国作家的姓名、国籍、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文学流派、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2)古代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3)文体知识与类别。包括古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和现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散文、小说等。(4)有关作品内容的知识。如名家名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环境描写的名句、名段;古代作家作品中的成语、典故、名句的出处;诗、词、曲的名句等等。5.(2分)下列加点字含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冯异为人谦退不伐(夸耀)《大树将军冯异》/姊适于氏,住在市西(到)《吕僧珍不仗势》 B.古人贵朝闻夕死(看重)《周处改过自新》/有盗夜入其室(强盗)《陈寔晓喻梁上君子》 C.俟他日来取(等候)《何岳两次还金》/宁为刑罪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批评、指责)《陈寔晓梁上君子》 D.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不孝顺)《“殿上虎”刘安世》/朕大用卿,卿知所自乎(由于什么原因)《娄师德与狄仁杰》【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项。【解答】A.适:嫁。句意为他姐姐嫁给于氏,住在市西。B.盗:小偷。句意为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C.正确。D.不肖:没有才能。句意为朝廷不因为我安世不贤。故选:C。【点评】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6.(2分)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说人之谓己能用强也。《齐宣王好谀》 B.发尽白,蚤死。《颜回不迁怒不贰过》 C.上官又未有文檄趣君往。《钱金玉舍生取义》 D.王必欲长王汉中。《萧何追韩信》【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通假字,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即“通用、借代”,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或其他类型的字代替本字。需要考生平时对通假字多归纳汇总,并熟悉常见通假字。【解答】A.“说”通“悦”,高兴。B.“蚤”通“早”,早早。C.“趣”通“促”,催促。D.“王必欲长王汉中”无通假字。故选:D。【点评】常见通假字: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云销雨霁,彩彻区明:“销”通“消”。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机”通“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暴秦之欲无厌:“厌”通“餍”。7.(2分)下列选项中,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奚为不受《曾参不受鲁君邑》/公坐其下,人莫之顾《王荆公旁听文史》 B.此所以为我所擒也《汉高祖论“三杰”》/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唐太宗赐绢惩顺德》 C.士之傲爵禄者《齐桓公登门访士》/所降下者,因以与之《汉高祖论“三杰”》 D.所闻异于此《何充直言不讳》/予观弈于友人所《钱大昕观弈》【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式,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其中较难理解的是倒装句。现代汉语习惯的常规语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即主语在谓语前,谓语在宾语前,修饰语在中心语前;但有时因修辞、强调等的需要语序会发生变化。我们把那些谓语放在主语前的现象叫作“谓语前置”或“主谓倒装”,那些宾语放在谓语动词或介词前面的现象叫作“宾语前置”,把那些定语放在中心语后的现象叫作“定语后置”,把那些介词短语即状语放在中心语后的现象叫作“介词短语后置”或“状语后置”。【解答】A.宾语前置句,疑问代词“奚”作“为”的宾语前置,译文:为什么不接受;宾语前者,名词“命”作“从”的宾语前置,译文:只听从命令。B.被动句,“为所”表被动,译文:这是他被我擒拿的原因;被动句,“事觉”有被动意义,译文: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接受别人馈赠的财物,事情被发觉。C.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傲爵禄之士”,译文:轻视爵位、俸禄的士人;一般句式,译文:攻下的城池就给这些将领。D.都是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所闻于此异”,译文;听说的和这个不同;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予于友人所观弈”,译文:我在友人的住所观看下棋。故选:C。【点评】分析句式应注意结合句子特征分析。其中宾语前置句一般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还有固定结构,判断句注意“者”“也”,被动句注意“为……所”结构和“见”“于”,定语后置句注意“之”“者”,介宾短语后置句经常用“于”“以”引导。二、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8.(9分)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土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侍候庄稼的人也因之像是半身插入了土里,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用一位外国学者的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摩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不亦说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在乡土社会中生长的人似乎不太追求这笼罩万有的真理。在我们社会的急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于是,“土气”成了骂人的词汇,“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选自《乡土本色》有改动)(1)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CA.生活在乡土社会的人们,彼此之间相互了解,没有隔阂,相比现代社会,更容易获得一种从心所欲的自由。B.礼俗是乡土社会里应对社会生活的根本原则、抽象真理,也是人们处理具体事务时目的与手段间的普遍联系。C.乡民之间的交往是基于彼此的熟悉和信任来进行的,法律不是调节乡土社会中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基本依据。D.乡土社会的信用产生于对一种行为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的可靠性,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2)下列对“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DA.乡民是中国社会的基层,他们以种地为基本生存方式,从土地中获取生活资源,因此与土地分不开,为土地所束缚。B.人与人在空间排列上的不流动性,造成乡土社会里乡村之间彼此的孤立与隔膜,形成了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C.由于受地方性的限制,无论是生活环境还是所接触的人,对乡民而言都十分熟悉,于是终老乡土便成为一种生活常态。D.乡土社会里的个体为了谋生这一共同目标,分工协作有机地聚合在一起,于是形成了没有陌生人的“熟人”社会。(3)下列现象不属于乡土社会习俗或礼仪的一项是AA.土地买卖要竞拍,出价高者胜出并获得该宗土地使用权。B.向别人借物品,招呼一声,让对方知晓,对方没有阻拦,就拿走了物品。C.到别人家串门聊天,不用预约和提前联系,走进去就可以。D.找工作,先看看有无熟人、或借助熟人介绍,否则,便不去工作。【分析】(1)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找出选项对应的原文,然后比较得出正误。(2)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答题时要找出词语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3)本题考查推断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解答】(1)A.“彼此之间相互了解,没有隔阂”错误。由原文第二段“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可知,“隔阂”是乡土社会的特征。如果是同一村落,是没有隔阂的,但如果不是同一村落,则是隔阂的。B.“礼俗是乡土社会里应对社会生活的根本原则、抽象真理”错。原文倒数第二段表述为“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在乡土社会中生长的人似乎不太追求这笼罩万有的真理”,所以,原文说的“礼俗”并非是一种抽象的、普遍的原则。D.“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错,原文出现在第六段末尾“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2)D.“个体为了谋生这一共同目标,分工协作有机地聚合在一起”错误,根据原文第四段可知,乡土社会是“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所以乡土社会中的个体生活在一起并没有具体目的。(3)A.是陌生人社会或法理社会的做法,原文第六段为“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答案:(1)C(2)D(3)A【点评】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③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三、现代文阅读(15分)9.(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又见荷塘月色吴兆民①今晚上,我终于来到了清华园的荷塘,可是来迟了,已不见满塘的荷花荷叶。但月光很好,依然能伴我追寻当年朱自清的足迹,也不能不说是非常惬意的事。②荷塘边随风飘拂的杨柳,有好些一定目睹过朱自清的身影,那情意眷眷的样子就是对故人的怀念吧。昏黄的路灯把柳影映射到荷塘里,让人觉着塘中漂动着簇簇水草。我的身影则在这水草上滑过。今晚虽不是满月,但它的清辉似乎不减当年,把眼前的荷塘尽情倾洒。③荷塘上虽然不见了荷花,但让人分明感到是有荷花的。因为朱自清已将它牢牢根植于人们的头脑里:我已从想象中活生生移植其上。看吧,这满塘袅娜地开着、羞涩地打着朵儿的不是荷花吗?那层层叠叠铺展在那里的不是荷叶吗?月光正像当时那样流泻在荷花荷叶上,微风在那里吹拂,依然将那清新的荷香弥散。④前面是石拱桥了。站在桥边向荷塘对面望去,近春园中那些大大小小的树木蓊蓊郁郁,白杨树最为高大。它的身影连同高处丛生的灌木被月光切割在塘水中,显得黝黑而错落。⑤我沿着塘边昔日的小煤屑路向前。几盏温和的路灯紧贴荷塘小路亮着,倒映在水里的显出一束束昏黄,把荷塘小路照得分明。左边是一列高高土坡,上面是密植的森森柏树,黑压压一路绵延。荷塘那边,月亮透过摆动着的高大树枝不时瞟我一眼。⑥眼前的莲桥把狭长的荷塘分成两半,稀疏的残荷漂浮在荷塘上,令我心生几许凄凉。走过莲桥,拐过小弯,我走进了近春园遗址深处,置身高高的白杨树下。眼前一片开阔地平展展的,月光轻洒,充满空灵,草坪黑青黑青,上面有不少落叶。前面竖立着一块碑石,记载着近春园历史。后面小土坡的“荷塘月色”亭,显得有些静穆。月光在静静地往这里挥洒,近处的一切都给抹上了清灵灵的光彩,我也被其细心涂抹。我看看月光给我的身影,又不禁抬眼凝望天上的明月,它竟是那样邈远、透亮而圣洁,让人的心胸霎时跟着坦荡起来。极目远望,未见昔日那只有些大意的一带远山,恐是让长高了的树木遮住了吧。⑦数十年前那个夜晚,朱自清独自一人来到这月下荷塘,一腔心绪凝结于荷花明月,一腔情感在这里倾泻,一生操守在这里坦白!要清洁,不要朽污;要清直,不要屈从;要清苦,不要奢靡﹣﹣做一个清清白白、堂堂正正、朴朴素素的人,做一个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有益于民族的人。在那腥风血雨的岁月,有多少人经受不住磨难变节了,经受不住诱惑苟且了,经受不住清贫颓废了;而你没有。为了民族,为了家庭,也为了自己,你活出了尊严。那个夜晚,你一人在这里的默想和表白,说不上庄严,充其量只是几天后以《荷塘月色》艺术地向世人作了昭告;但你此后却真切地用自己的生命实践。没有哪一个要求你去这样做,也没有哪一个去监督你这样做。你靠的完全是自觉、意志、风范。你虽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却在贫病交加之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援面粉,成了承载一个民族的气节、尊严和大义的人。也许有人不屑,也确实有人不屑,但这反而衬托出你的崇高,因为那些不屑者不是同类。⑧这样想着的时候,阵阵清寒和阴森不知从何方向我袭来,又想到这遗址就是八国联军焚烧圆明园而殃及近春园使之成为“荒岛”的地方,我再也受不住四围的清寒和阴森,只好回转到有路灯的荷塘边。放眼荷塘,只剩我一人。⑨我在荷塘边漫步,回首荷塘上空,正有一束绿色聚光在不停旋扫。毕竟是现代文明社会了!我望望天上明月,又看看水中残荷,总是不能释怀。⑩社会发展了,人还要不要操守?融入现代文明,民族还要不要气节?现实中的许多人和事都作否定性回答。朱自清虽是旧时代知识分子,尚且坚守操节,洁身自好,成为一代楷模。就是这荷塘里的荷花也葆有自我净洁、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作为领受现代文明熏陶的人,为什么就不能自我净持、自守律令、洁身自好?作为融入现代文明的民族又岂能不固守气节?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人之为人这一陈旧而又永恒的人生命题,回到人之为人的本性上来:无论何时都不能消解、灭绝人的本性。不断温习、时时记取那份富有艺术魅力和人文情怀的深情告白,是回复我们人本性的一剂良药。⑪荷塘上的清风在月光辉映下吹拂着我,不断清理着我的思绪。我下意识地看着眼前的一切。荷塘还是那个荷塘,月色还是那样的月色,可我的内心却历尽沧桑。今晚曲曲折折的荷塘路上,虽然不见先人踽踽独行的风采,却留下了我深深的思考。(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文章从怀着渴望已久的心情来追寻朱自清的足迹写起,紧接着勾勒了荷塘月色,最后联系史实,评价先生高洁傲岸的人格。B.第③段中,作者描写了想象中的月下荷塘的美景:荷花、荷叶和荷香,显得空灵洒脱。C.文末“荷塘还是那个荷塘,月色还是那样的月色,可我的内心却历尽沧桑”一句的意思是说,荷塘月色依旧,而我的心思既深切怀念故人,又对在险恶环境里变节投降的文人深表遗憾。D.文章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既评价了朱自清的人格,又结合现实,探求了发人深思的“陈旧而又永恒的人生命题”。(2)第②段中“我的身影则在这水草上滑过”,“滑”能不能改为“掠”?为什么?结合上文说说为什么会有“滑”的效果。(3)作者在第⑩段中说的“无论何时都不能消解、灭绝人的本性”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说这是“陈旧而又永恒的人生命题”?【分析】(1)本题考查文本内容及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错误选项一般都是不会引起争议的硬伤。(2)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本题的考点是词语的含义。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务必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3)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理解句子的几种方法:①抓住关键词语理解;②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③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来理解句子。【解答】(1)C.“又对在险恶环境里变节投降的文人深表遗憾”于文无据。(2)要分析出“滑”字所修饰对象的特点和其中所蕴含的感情,首先确定不能改,“掠”,有蜻蜓点水,浮光掠影的不经意感,十分迅速;而“滑”字有贴近、亲近之感,还写出了“我”速度的缓慢与身姿的灵巧,这种亲近与缓慢,正好体现出作者对朱自清的怀念之情。(3)答案的要点要从这段文字中去提取,文章赞扬的是朱自清的品质,荷与人在文中融为一体,“本性”在文中具体指朱自清先生所代表的一种精神。解答第二问时需要注意“陈旧”和“永恒”的含义。答案:(1)C。(2)不能。因为“滑”写出了“我”身影缓慢、灵巧的情状。“滑”的效果:一方面写出了由于路灯的映照,“我”的身影更显轻捷之状,另一方面暗含了“我”对朱自清先生深切的怀念之情。(3)①自觉地固守民族的气节、尊严和大义,坚守节操,洁身自好。②因为过去的人要面对这一问题,现在的人仍然需要面对并且回答这一问题。【点评】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答题方法如下:从关键词语入手,一个句子中总有对表情达意起关键作用的词语,即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词语,所以,体会句子含义一定注意把握句中的关键词语,找到它们,也就意味着把句子的理解转化成了对主要词语的理解;从分析修辞入手,作答的关键是将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还原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意思明白的句子,还原出作者原本想表达的意思即可,如果是比喻句,就要找出两者的相似性,是借代句就要找出相关性,是比拟句就要找出形象性等。四、文言文阅读(19分)10.(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冯衍字敬通,京兆杜陵人也。衍幼有奇才,年九岁,能诵《诗》,至二十而博通群书。王莽时,诸公多荐举之者,衍辞不肯仕。时天下兵起,莽遣更始将军廉丹讨伐山东。丹辟衍为掾,与俱至定陶。莽追诏丹曰:“将军受国重任,不捐身于中野,无以报恩塞责。”丹惶恐,夜召衍,以书示之。衍因说丹曰:“方今为将军计莫若屯据大郡镇抚吏士砥厉其节百里之内牛酒日赐纳雄桀之士询忠智之谋,要将来之心,待从横之变,兴社稷之利,除万人之害,则福禄流于无穷,功烈著于不灭。何与军覆于中原,身膏于草野,功败名丧,耻及先祖哉?圣人转祸而为福,智士因败而为功,愿明公深计而无与俗同。”丹不能从,与赤眉战死。建武六年日食,衍上书陈八事。书奏,帝将召见。初,衍为狼孟长,以罪摧陷大姓令狐略,是时略为司空长史,谗之于尚书令王护、尚书周生丰曰:“衍所以求见者,欲毁君也。”护等惧之,即共排间,衍遂不得入。后韂尉阴兴、新阳侯阴就以外戚贵显,深敬重衍,衍遂与之交结,由是为诸王所聘请,寻为司隶从事。帝惩西京外戚宾客,故皆以法绳之,大者抵死徙,其余至贬黜。衍由此得罪,尝自诣狱,有诏赦不问。西归故郡,闭门自保,不敢复与亲故通。建武末,上疏自陈。书奏,犹以前过不用。衍不得志,退而作赋,又自论曰:“历观九州山川之体,追览上古得失之风,愍道陵迟,伤德分崩。夫睹其终必原其始,故存其人而咏其道。疆理九野,经营五山,眇然有思陵云之意。”乃作赋自厉,命其篇曰《显志》。显宗即位,又多短衍以文过其实,遂废于家。居贫年老,卒于家。(节选自《后汉书•冯衍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A.方今为将军|计莫若屯据大郡镇|抚吏士|砥厉其节|百里之内|牛酒日赐|纳雄桀之士|询忠智之谋B.方今为将军计|莫若屯据大郡|镇抚吏士|砥厉其节|百里之内|牛酒日赐|纳雄桀之士|询忠智之谋C.方今为将军|计莫若屯据大郡镇|抚吏士砥|厉其节|百里之内|牛酒日赐|纳雄桀之士|询忠智之谋D.方今为将军计|莫若屯据大郡|镇抚吏士砥|厉其节|百里之内|牛酒日赐|纳雄桀之士|询忠智之谋(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A.辟,征辟制是中国汉代自上而下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皇帝征召称“辟”,官府征召称“征”。B.建武,汉光武帝刘秀的第一个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C.社稷,原指土神和谷神。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这里指国家。D.即位,文中指君主登位,又叫“践极”、“践祚”。(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冯衍见解独到。王莽派廉丹讨伐山东,冯衍劝廉丹驻守大郡,抚励将士、招贤纳杰、寻求谋略,但是廉丹没有听从。B.冯衍厌恶权贵。他担任狼孟长时,用罪名诬陷当时担任司空长史的世家大族令狐略。C.冯衍交友不慎。与外戚结交,皇帝惩戒外戚宾客,将他们绳之以法,罪重的判死罪、流放,其余的被贬谪。D.冯衍追求美德。他痛惜大道衰落,感伤美德败坏,于是整理九州原野、往来五岳名山,萌生高尚脱俗的志趣,作赋自励。(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衍所以求见者,欲毁君也。”护等惧之,即共排间,衍遂不得入。②何与军覆于中原,身膏于草野,功败名丧,耻及先祖哉?【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解答】(1)根据句意断句。“为将军计”是说替将军计议考虑,要连在一起语意才完整,只能在“计”后断句,排除AC;“砥厉”是一个词,指磨炼,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选B项。这段话翻译为:现在为将军计议,最好是屯兵据守大郡,镇抚吏士,磨炼他们的节操,在方圆百里内,每天赏赐酒肉,以结纳英雄豪杰之士,咨询忠智的谋略。(2)A.“皇帝征召称'辟',官府征召称'征'”有误,应是皇帝征召称“征”,官府征召称“辟”。(3)B.“用罪名诬陷当时担任司空长史的世家大族令狐略”不正确,据原文“初,衍为狼孟长,以罪摧陷大姓令狐略,是时略为司空长史”可知,冯衍是用罪名挫败世家大族令狐略,而非用罪名诬陷,令狐略当时还没担任司空长史。(4)①“所以”,……的原因;“毁”,诽谤、说坏话;“排间”,排斥离间。句子翻译为:“冯衍求见皇上的原因,是要诽谤你们。”王护等害怕了,就联合起来排斥离间,冯衍因此没能觐见皇帝。②“何与”,岂不是比……好;“军覆于中原”,状语后置句;“膏”,名词使动用法,做肥料,使肥沃。句子翻译为:这样做岂不是比在中原全军覆灭,自身血肉做野草的肥料,身败名裂,羞辱先祖要好么?答案:(1)B(2)A(3)B(4)①“冯衍求见皇上的原因,是要诽谤你们。”王护等害怕了,就联合起来排斥离间,冯衍因此没能觐见皇帝。②这样做岂不是比在中原全军覆灭,自身血肉做野草的肥料,身败名裂,羞辱先祖要好么?【点评】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五、诗歌鉴赏(9分)11.(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感春(分司东都作)①韩愈辛夷花房②忽全开,将衰正盛须频来。清晨辉辉烛霞日,薄暮耿耿和烟埃。朝明夕暗已足叹,况乃满地成摧颓。迎繁送谢别有意,谁肯留恋少环回③.[注]①唐宪宗元和二年(807年),韩愈因受谗言诽谤,自请分司东都。唐宋之制,中央官员在陪都(洛阳)任职者,称为分司。所任之职多为闲职。②辛夷:又名望春花,其花色泽鲜艳。花房:花冠、花瓣的总称。③环回:盘桓。(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首联上句写辛夷花瓣忽然全部展开,语含惊喜;下句由“正盛”联想到“将衰”,略带伤感。B.颔联写辛夷一日之变:随着时间推移,花由清晨时的鲜艳明丽变成薄暮时的黯淡无光。C.颈联由描写转为抒情,抒发因辛夷花而生发的感叹;“况乃”一词加深了诗人的感叹。D.诗歌用对比手法刻画辛夷花:衰与盛、辉辉与耿耿、明与暗、满地与摧颓,前后对比鲜明。(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2)本题考查了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然后还要品诗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语,借此领悟感情。【解答】(1)A.首联“辛夷花房忽全开,将衰正盛须频来”表达的是一种辛夷花花期短暂,如想领略它的美丽,需要频繁过来观赏。“衰”是花之衰,非人之衰,因此并无伤感之意。(2)本题可结合诗句和诗人本身的遭遇进行分析。诗中的描写对象“辛夷花”,花期虽短,却受到了诗人“迎繁”、“送谢”的关注,转而通过辛夷花联想到自己,虽有经世之才,但多年宦海浮沉,早已华发渐生,韶华不复,且受谗言诽谤,自请闲职,无人眷恋,不免生出一种人生逆旅、自笑春风的惆怅来。通过花与人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忧谗畏讥、感时伤世的思想感情。答案:(1)A(2)尾联的含义是“我”十分关注花期短暂的辛夷花,却无人留意年华即将逝去的“我”。辛夷花的花期短暂,却受到了诗人细致入微的欣赏观察,由花及人,花有人赏,而“我”无人惜。通过花和人的对比,表达出诗人对年华易。逝、青春易老的人生喟叹,以及忧谗畏讥、感时伤世的思想感情。【点评】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结合诗中的重点词语和注释作答。六、默写10分12.(10分)默写。(1)杜甫《登高》中,“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写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声音哀怨凄惨,色彩冷艳清淡,渲染了悲凉的气氛。(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仙人们衣冠华丽,行为飘逸潇洒,降临人间的句子是:“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3)韩愈的《师说》中,作者用反问句说明每个人都会有疑惑的句子是:“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4)在《登泰山记》中,“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两句写出了在泰山顶上看到太阳将出时的景色,奇幻无比,为下文写日出的壮观景色作了衬托。(5)苏轼在《赤壁赋》写客转悲为喜,开怀畅饮,最后以“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两句照应开头,极写游赏之乐,而至于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分析】该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对于文质兼美的名句,多数同学能熟读成诵,但在考试中却得不到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生僻字、难写字书写有误。一字之差,导致丢分,实在遗憾。这就要勤于动笔,重点突破。【解答】故答案为:(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重点字:猿)(2)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重点字:霓)(3)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重点字:孰)(4)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重点字:臾)(5)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重点字:藉)【点评】《赤壁赋》名句积累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4.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5.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6.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七、语言运用(14分)13.(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状元笔记”的热销,究其原因,是国人的“状元”情结在作祟。今天,虽然高考与科举大相径庭,但作为最严格的全国性标准化选拔中脱颖而出的高考状元身上仍然寄寓着千百年来国人集体意识中的“精英”崇拜。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_____的,学习“状元笔记”并不能让人步入精英行列,这个道理众人皆知。()说到底,他们内心深处还是有“状元崇拜”情结。“状元笔记”凝聚着“学霸”的学习方法、学习经验;倘若“状元笔记”名副其实,学生将其拥有的文化资本进行利益变现无可厚非。然而,目前网上真正的“状元笔记”_____,大都是“赝品”。商家往往为迎合家长、学生的需求,将一些所谓尖子生的笔记贴上“状元笔记”的标签,鱼目混珠,进行营销。可见,对于“状元笔记”,消费者应理性地对待。一方面,“状元笔记”质量_____,学生难分好坏,很容易上当受骗。另一方面,学生之间具有很强的差异性,“状元笔记”即便是真的,也不是每人都适用的“考试秘籍”。与其将之奉为_____,捧着一本不属于自己的“秘籍”而顶礼膜拜,不如学习状元们求真务实、刻苦钻研的精神。(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A.一蹴而就寥若晨星参差不齐金科玉律B.一挥而就寥若晨星参差不齐金科玉律C.一蹴而就灿若繁星江河日下清规戒律D.一挥而就灿若繁星江河日下清规戒律(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BA.但国人在最严格的全国性标准化选拔中脱颖而出的高考状元身上仍然寄寓着千百年来集体意识中的“精英”崇拜。B.但在从最严格的全国性标准化选拔中脱颖而出的高考状元身上仍然附着着国人千百年来集体意识中的“精英”崇拜。C.但从全国性最严格的标准化选拔中脱颖而出的高考状元身上看到了国人千百年来集体意识中的“精英”崇拜。D.但在从最严格的全国性标准化选拔中脱颖而出的高考状元身上仍然充满国人千百年来集体意识中的“精英”崇拜。(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CA.但这些跟“状元光环”擦点边的东西也会让那些急功近利的家长、学生当成制胜的法宝。B.虽然那些东西跟“状元光环”只是擦点边,但急功近利的家长、学生也会将此当成制胜的法宝。C.但急功近利的家长、学生对哪怕是跟“状元光环”擦点边的东西,也会当成制胜的法宝。D.急功近利的家长、学生之所以会当成制胜的法宝,是因为这些状元笔记跟“状元光环”擦点边。【分析】(1)本题考查成语的理解和正确运用。正确理解与运用常见成语则需要了解成语的基本含义和所携带的故事意义,辨析常见成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判断成语使用的正误;辨析常用成语的感情色彩等。(2)本题考查病句辨析修改。所谓“病句”,是指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不合逻辑事理的句子。辨析修改病句需要了解高考六种常见的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本题着重考查句子成分残缺和搭配不当,应了解病句类型并注意辨析修改。(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中“简明”即语言表达要“简要”“明白”,使人能明白无误地理解,不会产生歧义。“连贯”是指语言表达时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做到话题一致,句序合理,衔接自然。“得体”指能够根据语境恰当地使用语言,符合语境的要求。【解答】(1)“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第一处说的是“任何人的成功”,故选“一蹴而就”。“寥若晨星”指稀少得好像早晨的星星。“灿若繁星”指亮晶晶的就像天上众多的星星;比喻才能出众的人很多。且从句意来看,这里是要说明真正的“状元笔记”数量少,故选“寥若晨星”。“江河日下”比喻情况一天一天地坏下去。“参差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语境是“状元笔记”质量不一,故选“参差不齐”。“金科玉律”比喻不能变更的信条或法律条文。“清规戒律”比喻束缚人的不合理的规章制度或成规惯例。语境是将状元笔记奉为不能变更的信条,故选“金科玉律”。故选A。(2)A.句子成分残缺,“最严格的”之前少了一个介词“从”;搭配不当,“国人……寄寓着”主谓搭配不当;B.修改最恰当;C.“从全国性最严格的标准化选拔中脱颖而出的高考状元身上”介词残缺,“从”是与后面的“中”搭配,就不能与后面“……身上”搭配了,故应在“从”前加“在”,就变成“在……身上”。D.后半句“充满……崇拜”,动宾搭配不当。故选B。(3)空缺句的后一句主语是“他们”,由此可知,补上的句子主语应该是“家长、学生”,由此排除AB两项。括号前面说“学习状元笔记并不能让人步入精英行列,这个道理众人皆知”,括号后面说“说到底,他们内心深处还是有‘状元崇拜’情结”,可见中间应是说他们有“状元崇拜”的表现,这一表现在四个选项中都提到,前后内容之间应是呈现转折关系,排除D项。C项既体现与上文的转折关系,又突出后文“他们”承前指代的内容。故选C。答案:(1)A(2)B(3)C【点评】要全面地掌握一个词语,应从读音、字形、意义、运用四个大的方面去把握。要尽量在语言环境中学习词语的运用,在阅读课内和课外的文章中去体会词语。抓住整个句子,由整体到局部,准确把握词语的含义。要弄懂成语的意义,可以了解成语的来源,掌握成语之间词义的差别、使用对象的不同、感情色彩的区别、词义的轻重、是否符合语境等,考查是否望文生义、张冠李戴、褒贬失当、不合逻辑、表意重复等。14.(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期,深圳市春田中学高一学生组织了一次有关“家乡文化生活”的调查研究,小王同学对家乡15个工业园区“青年打工者的业余时间支配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下面是依据调查数据绘制的图表,请阅读图表完成题目。青年打工者业余时间支配情况调查统计表(男500人,女500人)内容年青男打工者比例(%)年青女打工者比例(%)泡网吧39178.230160.2手机聊天31162.239779.4逛街购物17935.817134.2文体活动5811.6479.4进修学习326.4377.4(1)请根据图表数据,得出结论,不得出现图表中的数字,不超过80个字。(2)请根据上述结论,给打工者所在的企业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表达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认真看图,画面中的要素要全面把握,题目、图画、解释的文字,不能偏颇或漏掉。【解答】表格是“青年打工者的业余时间支配情况”的调查统计。从表格看,年青男打工者中,78.2%的人业余时间用于泡网吧;62.2%的人业余时间用于手机聊天。年青女打工者中,60.2%的人业余时间用于泡网吧;79.4%的人业余时间用于手机聊天。由此可知:大多数青年打工者的业余生活主要是依靠电子产品消遣娱乐(或“泡网吧和手机聊天”);其中男性更喜欢泡网吧,女性更喜欢用手机聊天。业余时间用于文体活动的年青男打工者只有11.6%,年青女打工者9.4%。业余时间用于进修学习的年青男打工者只有6.4%,年青女打工者只有7.4%。可知青年打工者对参加文体活动和进修学习都不够重视。故答案为:结论:①大多数青年打工者的业余生活主要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