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法规概论知识点汇总_第1页
高等教育法规概论知识点汇总_第2页
高等教育法规概论知识点汇总_第3页
高等教育法规概论知识点汇总_第4页
高等教育法规概论知识点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等教育法规概论填空及名词1.教育法:是国家立法机构依照法定程序制定,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调整教育领域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在我国,这一定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教育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意志;(2)教育法是人们在教育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3)教育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4)教育法以教育权利和义务为重要内容。2.在教育活动中所产生的由教育法来调整的教育关系,既包括教育行政机关与学校、学校与学生教师、学校之间的教育内部关系,也包括教育行政机关、学校、学生、教师与其他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公民在举办、管理、实施以及参与教育的各种活动中产生的(社会关系)。3.从法的实施方式上看,

2、教育法是以国家政权的(强制力)为后盾来保证其实施的。这是教育发育教育政策、职业道德以及各种政治规范等社会规范重要区别。4.从教育法的内容构成角度看,主要有规范性内容和非规范性内容构成,而规范性内容中,(权力)和(义务)是其主要内容。教育法就是对教育关系主体(包括行政机关、学校、教师、学生及其监护人、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享有哪些权利,应履行什么义务进行规定。5.法律的渊源:指法的效力来源,包括法的创制方式和法律规范的外部表现形式。6.我国教育法的渊源:是宪法、教育法、教育行政法规、地方性教育法规、教育规章以及教育条约和协定。还有行政法、民法、刑法等。此外,教育政策、教育判例在我

3、国也是教育法的渊源。7.教育基本法律是依据宪法制定的调整教育内部、外部相互关系的基本法律规范,可以说是教育法律体系的“母法”。教育基本法律统称规定国家的教育基本方针、基本任务、基本制度以及教育活动中的各主体的权利义务。8.我国的教育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并于同年9月1日实行的。9.教育单行法律:是国家根据宪法和教育基本法律的原则制定的规范和调整某一类教育或教育的某一具体部分关系的教育法律。我国已经制定并公布实施的教育单行法律五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

4、国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初级法10.教育行政法规:是指国家最高行政机关为实施、管理教育事业,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律制定的规范性文件。11.三种教育行政法规:一.条例;二规定;三办法或细则。12我国宪法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国务院各部委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在自身权限内发布规定。这些规定一般称之为“行政规章”。教育规章按制定发布的机关分类:(1)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教育规章,称部门教育规章;(2)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所制定的规范

5、性文件,称地方性教育规章。13.教育法的特点:(1)主体的多元性;(2)适用范围的广泛性(3)法律关系的多样性(4)法律后果的特殊性;14.教育法具有(规范功能)、(标准功能)、(预测)和(强制)等功能。15.教育法的作用指教育法律内在生命力的外部表现,是其内在功能作用于教育实践所引起的实际效应。教育法在教育发展中的作用:(1)指引作用(2)评价作用(教育法律作为国家的一种普遍的强制性教育行为标准,具有判断、衡量人们的教育行为的作用(判断)(3)教育作用(4)保障作用17.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及义务教育的立法三大特征:强制性、免费性、公共性普及教育的公共性是指教育与宗教 的分离以及教育对政治团体

6、的相对独立性18.德国是最早进行教育立法的国家。早在16世纪,德国的各公国就从国家的、宗教的和民族的利益出发,普遍颁布学校法令和条例,推行强制义务教育。19.美国独立战争后,教育开始由私立化向公立化和国有化发展,并开始进行教育立法,1825年,伊利诺州制定了美国第一部教育法。20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开始教育立法。1868年以天皇誓言的形式发表了“御誓文”,作为改革封建教育、兴办资本主义教育的基本法律依据。1872年日本文部省颁布第一个重要教育法令(学制),此法相当于教育基本法。21清朝末年的教育立法 中国现代教育立法是从(清朝末年)开始的。1902年清政府以法令形式公布了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

7、。这一章程被誉为中国现代教育法的开端。1904年清政府公布了在壬寅学制基础上修订出的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癸卯学制是我国第一部正式施行的教育法规。22.中国教育法的历史变迁?a清朝末年的教育立法b民国时期教育立法c共产党领导下的教育立法23.共产党领导下的教育立法分(新中国成立以前的解放区的教育立法)和(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教育立法)两个时期。24教育法众多的内容分成两个大的方面:(教育行政管理的主要机构设置、职权范围)和(教育的基本制度)。25我国教育法规定,教育事业的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26学制是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的主体。27教育法律体系,是由现行调整教育关系的法律规范所组成

8、的互相联系、统一协调的整体。28(宪法)是我国教育法律体系的(根本依据)。29教育基本法是国家调整教育领域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的社会关系和问题的基本法律。30教育部门法是依据教育基本法制定的调整某一部门教育关系的法律规范,其法律地位仅次于教育基本法,是整个教育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主要调整各个教育部门的内部关系。31教育立法即教育法的制定,是指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按照一定程序制定、修改、废止教育规范性文件的专门活动。制定、修改、废止是基本的教育立法形式,是教育法律产生和变更的基本形式,此外,还有认可、补充两种形式。32.世界上的立法体制主要有:单一的立法体制;复合的立法体制;制衡的立法体制;及若

9、干特殊的立法体制33教育立法程序:(1)教育法律议案的提出;(2)教育法律某案的审议;(3)教育法律的通过;(4)教育法律的公布。34教育法的实施,是指教育法律规范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和实现。两种方式:一种是教育法律关系(主体自己去实施),这叫做自律性的实施,即(教育法的遵守)。另一种是教育法律关系主体自己不去实施,而是由国家专门机关(强制实施),这叫做他律性的实施,即(教育法的适用)。35教育法的遵守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社会团体和公民自觉按照教育法律规范的要求,做一定的行为或不做一定的行为,从而使教育法得到实施。36所谓行政适用,是提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应

10、用教育法裁决、处理具体事项的活动,一般专称“行政执法”,简称“执法”。所谓司法适用,是指司法机关及司法人员根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教育法处理案件的活动,一般专称“司法”。37教育行政执法是教育法实施的一种途径,是教育行政机关与包括学校在内的教育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双边活动。38司法是指国家司法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39教育法律监督,是指各类国家机关、社会组织或公民依法对宪法有关教育条款、教育法律、教育行政法规及规章实施情况进行的监督。40教育法律关系,是指由教育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表现为特定法人之间权利和义务联系的一种特殊社会关系。41教育法律关系同任何

11、其他法律关系一样,都是由主体、客体和内容三个要素构成的。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亦称“教育权利主体”、“教育义务主体”是指教育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教育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者。42教育法律客体,又称教育权利客体、教育义务客体,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即教育法律关系客观化的表现形式。法律关系客体主要包括如下几类:物;行为;精神产品和其他智力成果。教育法律关系客体,一般包括教育财产、教育行为以及与人身相联系的精神财富等。43教育行为主要包括: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行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教育教学行为。44可以将教育法律关系划分成两大类,即教育行政法

12、律关系和教育民事法律关系。45教育民事法律关系是指受民事法律规范调整和确认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以及其他组织、公民之间的人身与财产关系。46教育法律责任,是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因实施了违反教育法的行为,依照有关法律和法规的规定,应当承担的否定性的法律后果。47教育法律责任可分为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三种。48根据教育法的规定,违反教育法的行政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主要有两类,即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49违反教育法规定,侵犯教师、受教育者、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失、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50教育法对挪用、克扣教育经费,扰乱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破坏校舍、场地及其他

13、财产,招生中徇私舞弊的行为追究刑事责任做了规定。在刑法中针对教育犯罪特点,专门设置了“教育设施重大安全事故罪”和“招收公务员、学生徇私舞弊罪”。51教育法律责任的内容有制裁、补救和强制。教育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行政制裁(行政处分,行政处罚,对国家机关的行政制裁),民事制裁,刑事制裁;52制裁即惩罚,是最严厉的责任形式。制裁的作用主要是预防和矫正。当教育法律关系受到破坏已无法挽回,教育秩序、教育教学活动遭到严重破坏时,执法者只能通过制裁表明秩序的不可侵犯性,或通过制裁使为恶者失去继续作恶的能力直至消灭。制裁手段表现在教育法律责任上有以下5种:对人身的制裁(人身罚);限制行为能力(能力罚);剥夺财

14、产(财产罚);申诫罚。53补救的手段包括财产上的赔偿、补偿,精神上慰籍以及对不法行为的否定。54教育法律责任主体,是指承担教育法律责任的对象。根据教育法的规定,可以成为教育法律责任主体的有:国家教育行政机关和其他国家机关;教育行政机关和其他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学校、校长和老师;就学学生及义务教育阶段的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其他负有遵守教育法义务的公民和法人。55.学校事故是指发生在学校内或学校组织的活动中,由于学校或教师应该预见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导致的学生人身伤害事故。56.学校对学生承担的是教育和管理的责任57法律救济目的在于补救受损害者。58

15、.教育法律救济是指通过合法程序裁决教育活动的纠纷时对受害者的合法权益依法给予补救的法律保护制度。教育行政法律救济的途径主要包括:教育申诉、教育行政复议、教育行政诉讼、教育行政赔偿。59.教育法律救济的途径:诉讼渠道和非诉讼渠道非诉讼渠道包括行政救济渠道和其他救济渠道,我国有明确的行政申诉和行政复议制度。教育法和教师法也都进一步规定了受教育者申诉和教师申诉制度两种行政救济方式。其他渠道主要是指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内部渠道、民间渠道和教育仲裁制度。在外部行政救济中,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都是经常采用的救济方法。民事诉讼就是民事救济的基本救济途径。60.教育申诉指作为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公民,在其合法权益受

16、到损害时,向国家机构申诉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教育申诉的主体是合法权益受到的当事人。61.教育法规定的教师申诉制度和学生申诉制度属于非诉讼的申诉制度。62教师申诉制度是指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及有关政府部门作出的处理不服,或对侵犯其权益的行为,依照教师法的规定,向主管的行政机关申诉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63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30日)内,作出处理。64行政机关作为被申诉人,仅限于当地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可能是教育行政部门,也可能是其他行政主管部门,但不能以政府为

17、被申诉对象。65教师申诉制度由申诉(提出)、(受理)和(处理)三个环节组成66.教师申诉的管辖分为:隶属管辖、地域管辖、选择管辖、移送管辖67学生申诉制度也称受教育者申诉制度,是指受教育者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依法向主管的行政机关申诉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受教育者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有权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有权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出诉讼。68教育行政复议是指教育管理相对人认为教育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作出该行为的教育行政机关的上一级教育行政机关或该教育行政机关所属的本级人民政府提出申请,请求给予补救的制度。69.教育行政复议的管辖指不

18、同层级的教育行政机关受理复议申请的权限和分工,即某一行政争议发生后应由哪一个行政机关来行使行政复议权。70.教育行政诉讼指教育行政管理相对人认为教育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教育法所保护的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给予法律补救的制度。71教育行政诉讼的标的是教育法律规定的具体教育行政行为72教育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和解决有关教育上的民事纠纷案件的活动,以及在这些活动中产生的各种诉讼法律关系的总和。73.教育法于1995.3.18八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同年9.1实施74.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

19、所。75.法律意义上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指经主管机关批准设立或登记注册的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社会机构,其中既包括学制系统以内以实施学历性教育为主的教育机构,又包括实施非学历教育的教育机构。76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具备法人件,自批准设立或者登记注册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77.教师的人身权利包括生命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78.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79.学校乱收费的处理:由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责令其退还所收费用,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行政法律责任,给予行政处分。80.1993.10.31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4

20、.1.1生效81教师职务是根据学校教学、科研等实际工作需要设置的有明确职责、任职条件和任期,并需要具备专门的业务知识和相应的技术水平才能担负的专业技术工作岗位。82.教师法规定,教师任用制度包括: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聘任制度83. 教师法规定的教师聘任制度是遵循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同管理的原则,采取学校和教师之间签订具有明确任职期限的聘任合同的形式,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形成工作契约关系的教师任用制度。84教师的管理包括对教师的(培养)和(培训)、教师的(考核)、(奖励)等内容。85惩罚的形式,有行政责任的追究、民事责任的追究和刑事责任的追究等

21、。86.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由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8.8.29通过,1999.1.1实行87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对自学者进行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88高等学校学生的基本权利: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权;获得学金权,包括奖学金、贷学金和助学金;获得公正评价权;获得学业证书、学位证书权;申诉、起诉权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89高等学校的学生,可以在校内组织学生团体。90高等学校学生还应履行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学费的义务。判断题1.教育法律作为国家的一种普遍的强制性教育行为标准具有判断衡量人们的教育行为的作用。2我国教育法规定,教育

22、事业的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3制裁即惩罚,是最严厉的责任形式。4教育行政诉讼只能由教育行政管理相对人提起,不能由教育行政机关提起。5教育行政机关只有上诉权,没有反诉权。6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具备法人条件,自批准设立或者登记注册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7法律意义上的学生,一般是指在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登记注册并有其记录学业档案的受教育者8社会力量所办学校的教师待遇,由举办者自行确定并予以保障9教师聘任制是转变教师任用机制的关键。10不具备教师法规定的教师资格学历的公民,申请获取教师资格,必须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11符合教师资格条件或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并不意味着取得了教师资格,

23、还必须经过法定机构认定,才具备教师资格。12在合同有效期间,教师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学校可以单方面解除聘任合同,但应当至少提前30天以书面形式通知拟被解聘教师。(1)教师患病或者非因工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学校安排的其他工作;(2)年度考核或者聘期考核不合格,又不同意学校调整其工作岗位的,或者虽同意调整工作岗位,但到新岗位后考核仍不合格。13我国高等教育是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等教育14我国有权授予学位的是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15对于不具备国家规定学历的公民,高等教育法规定,如果“学有所长,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经认定合格,也可以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简答题1.国

24、外教育法的历史发展零星进行教育立法阶段(文艺复兴至19世纪初)专门对普及义务教育进行立法阶段(19世纪初至19世纪末)广泛进行教育立法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50年代)教育的综合法制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今)2新中国教育立法的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一、1949年至1966年 这些法规的颁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新中国教育改革的需要,对于理顺教育关系起了积极的作用。这一时期的教育法和教育政策之间基本上处于混淆状态,教育法的数量太少,教育法的质量太差。二、1966年至1978年 三、1978年至现在 这一阶段,我国重新开始了教育法制建设,并在教育立法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3.教育立法工作的特点是

25、:首先,一些非常重要的教育法被制定出来,如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等;其次,教育法的法律地位提高,法律效力增强;再次,这一时期推出的教育法,质量高,稳定性强,并逐步形成系统。4根据我国现行教育法律法规及教育结构,我国教育系统内部设置了四大行政系统:各级人民政府设置的教育行政部门;国务院所属各部委和各社会团体的教育行政部门;地方各级政府各部门的教育行政部门;基层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的教育行政部门。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对我国实行学校教育制度、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制度、教育考试制度、学业证书制度和学位制度、扫除文盲制度、教育督导制度和教育评估制度作了具体

26、的规定。6我国现有的教育法律体系的纵向结构,根据制定机关的不同和法律形式不同,可以分为(四个不同)的层次:教育基本法我国教育法律体系的(最高层次)教育部门法我国教育法律体系的第二级层次单行教育法规和规章我国教育法律体系的第三级层次地方性教育法规和规章我国教育法律体系的第四级层次7教育行政执法的原则:第一,依法行政的原则。第二,权责统一原则。第三,合理性原则。8教育司法是指司法机关查处教育违法案件和解决教育纠纷的专门活动。主要形式有教育巡回法庭、教育法规执行室、教育法庭与涉教案件领导小组。9教育法律监督的种类一、 国家监督1国家权力机关的教育法律监督2国家行政机关的教育法律监督3国家司法机关的教

27、育司法监督二、 社会监督1、 社会组织的监督2、 人民群众的监督3、 社会舆论的监督10从我国教育法来看,该法所调整的+包括四种类型: 其一,行政法律关系 其二,经济法律关系 其三,民事法律关系 其四,特殊法律关系11教育行政法律关系是指政府及其具有事务组织管理职能的职能部门在对具有事务进行组织管理的过程中与他人所形成的法律关系,教育行政法律关系具有如下特征:(1)教育行政法律关系是一种主体一方已经确定的法律关系(2)教育行政法律关系是在教育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3)教育行政法律关系中主体双方的地位是不平等的这种不平等关系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教育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取决于教

28、育行政机关的单方意志,而无须以双方协商一致为前提。第二,教育行政机关的命令与决定一经做出,便被认为是合法有效的,被管理者必须履行,即使提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一般也不停止执行,这被称为行政管理行为的先行性。(4)教育行政法律关系中主体双方的权利义务是相对的、法定的,而不是由双方约定的12教育民事法律关系有以下特征:(1)教育民事法律关系是一种平等主体间的关系(2)教育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均涉及教育活动(3)教育民事法律关系主要是一种财产关系13教育法律责任的特点(1)责任的法律规定性。(2)责任的国家强制性。(3)责任的专权追究性。(4)归责对象的特定性。14(论述)教育法律主体在什么情况下承担法

29、律责任?(一)教育行政机关和其他国家行政机关(1)教育经费核拨、使用不当的法律责任不按预算核拨教育经费挪用、克扣教育经费(2)乱收费的法律责任(二)教育行政机关和其他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1)在招生过程中的有关法律责任(2)其他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所谓侵犯合法权益,主要包括:(1)拖欠教师工资;(2)侵犯教师、受教育者的生命健康权和人格权;(3)侵犯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4)侵占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校舍、场地或者损害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教师、受教育者的财产所有权;(5)侵犯教师、受教育者、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发明权和其他科技成果权

30、。(三)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学校与校长(1)违法招收学员、向学员乱收费的行为;(2)违犯国家有关财政法规的行为;(3)忽视教育教学设施危险的违法行为。(案例)(四)教师对教师追究其教育法律责任的形式主要有:撤销或取消教师资格、行政处分或者解聘。(1)违反教师法的法律责任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教师有前款第项、第项所列情形之一,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2)其他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以教师为违法主体的违法行为还有许多其他情况

31、,如私拆学生的信件,违反学校校园秩序管理的有关规定等。教学成果奖励条例也规定,“弄虚作假或者剽窃他人教学成果获奖的,由授奖单位予以撤销,收回证书、奖章和奖金,并责成有关单位给予行政处分。另外,教育行政处罚暂行实施办法对教师弄虚作假的行为还规定,教师有“弄虚作假或以其他欺骗手段获得教师资格的”的情形,由教育行下部门给予撤销教师资格,自撤销之日起五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五)学生(1)考试作弊的法律责任P114扣除该科所得分的30%50%。高等学校在校生代他人参加全国统一考试的,由其所在学校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在校高中生代他人参加全国统一考试的,从该考生毕业当年起两年内不准参加全国统一考试

32、。(2)其他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六)家长或其他监护人(七)其他负有遵守教育法义务的公民和法人15学校事故特点:(1)当事人一般情况下多数是出自疏忽大意、过失、渎职,很少是出自故意伤害的意图(2)受害者多为不满18周岁的中小学生,事故的发生常常与少年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有关,而且受害者本人往往有过错(3)事故的处理常常涉及学生家长、教师、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及其他校外有关部门等多方面利益(4)事故处理的直接后果是经济赔偿,教育经费不足,使学校难以承受赔偿费用16学校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有:制度不严,管理不善;设备陈旧老化,未及时修复或拆除;玩忽守职,工作责任心不强;体罚或变相体罚;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差,

33、品行不良;安全保护措施不力;学生体质特殊或疾病;学生自尊心过强,心理承受能力差等。17学校事故的归责原则主要有四项:过错责任原则、过错推定原则、公平责任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18从类别上,一般可归为:与学校设施设备有关的学校事故,与教职员有关的学校事故,与学生本身有关的学校事故。学校事故的类型从责任承担方式上分:学校直接责任事故、学校间接责任事故、学校无责任事故(案例)(1)学校直接责任事故是指由于学校的原因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即事故的发生与学校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对于这类事故,学校要承担主要甚至全部的责任。(2)学校间接责任事故指事故的直接原因不在学校,而在当事学生之间,或在学生本人,或其他

34、一些非学校的因素等等。但是,在事故发生过程中,学校由于有某些过错或措施不力,客观上为事故的发生或伤害程度的加重提供了条件。(3)学校无责任事故指学校在事故发生过程中没有任何过错,因而也不承担责任的事故。19教师申诉制度的特点(1)教师申诉制度是一项法定申诉制度(2)教师申诉制度是一项专门性的申诉制度(3)教师申诉制度是非诉讼意义上的行政申诉制度20教师申诉范围(1)教师认为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教师法规定的合法权益的,可以提起申诉(2)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提起申诉(3)教师认为当地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侵犯其教师法规定的合法权益的,可以提起申诉21学生申诉范围(1)对学校

35、给予的处分不服的(2)对学校或教师侵犯其人身权的(3)对学校或教师侵犯其财产权的(4)对学校或教师侵犯其知识产权的22教育行政复议作为非诉讼的行政法律救济手段的特点:(1)以教育争议为处理对象(2)双方当事人是固定的(3)是一种依申请的行政行为(4)必须依照一定的法律程序进行23教育行政诉讼作为诉讼的法律救济手段的特点:(1)主管确指(2)诉权专属(3)标的恒定(4)被告举证(5)不得调解24教育民事诉讼的范围(1)关于教育方面的财产权纠纷案件(2)关于教育方面的人身权纠纷案件(3)关于教育方面的经济合同纠纷案件(4)关于教育方面的知识产权纠纷案件25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

36、件:第一,有组织机构和章程;第二,有合格的教师;第三,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第四,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26(论述)合法手续设立的学校具有的基本权利(一)按照章程自主管理学校权(二)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权(三)招收学生或其他受教育者权(四)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处分权(五)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权(六)聘任并管理教师及其他职工权(七)对本单位设施和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权(八)拒绝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权(九)其他合法权益27学生的权利(1)学生有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权(2)学生有获得学金权(3)学生有获得公正评价权(4)学生有申诉起诉权(5)学生享有法律、法规规定

37、的其他权利28(论述)法律上的教师权利一般有如下三部分构成:(1)教师实施某种行为的权利,也可称积极行为的权利;(2)教师要求义务人履行法律义务的权利;(3)当教师的权利受到侵害时,有权诉诸法律,要求确认和保护的权利。29(论述)法律上的教师义务通常有三种形式:(1)积极义务和消极义务;(2)绝对义务和相对义务;(3)第一义务和第二义务。30(论述)教师法规定的教师的基本权利(一)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的权利(二)学术自由的权利(三)指导学生学习和发展,平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的权利(四)获取劳动报酬和享受各项福利待遇的权利(五)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权利(六)参加进修和其他方式

38、培训的权利(七)申诉的权利(八)人身权利和人格权利31(论述)教师法规定的教师的基本义务(一)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的义务(二)贯彻国家教育方式,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的义务(三)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教育,组织学生开展有益社会活动的义务(四)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力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义务(五)制止有害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现象义务(六)不断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的义务32教师聘任制度具有如下特点:(1)聘任关系平等(2)聘任关系契约化

39、(3)实行任期制(4)聘任过程社会化、公开化(5)实行双向选择和择优机制(6)聘任形式多样化33在合同有效期间,教师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学校可以随时解除聘任合同:(1)被撤销或者丧失教师资格的(2)教师无正当理由连续旷工超过规定授课时间,给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3)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34在合同有效期间,教师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学校不得解除合同(1)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2)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及哺乳期内的(3)因工负伤,治疗终结后经劳动能力鉴定机构鉴定为1至4级丧失劳动能力的(4)患绝症或者精神病的(5)正在接受纪律审查尚未作出结论的(6)符合国家其他规定的35合同有效期间内,

40、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教师可以单方面解除合同:(1)在试用期内的;(2)申请离职学习进修、去国外学习或者定居被批准,并依法办理手续的;(3)被录用或者选调到国家机关工作的;(4)依法服兵役的。36教师法第三十七条:教师行使教育职权过程中应受到惩罚的行为主要有三类:(1)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2)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3)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37设立高等学校的条件(1)有组织机构和章程(2)有合格的教师(3)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4)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38论述高等学校的权利及其办学自主权高等学校首先享有教育法规定的权利:(一)按照

41、章程自主管理(二)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处分(三)对教师及其他职工实施奖励或处分(四)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高等教育法又对高校办学自主权做出较全面的规定:(一)招生权(二)专业设置权(三)教学权(四)科学研究权(五)对外交往权(六)校内人事权(七)财产权39高等学校教师职务的基本任职条件由国务院规定:(1)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2)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3)具备相应职务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4)承担相应职务的课程和规定课时的教学任务高等教育法规概论试题参考答案一、概念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学位证书制度:教育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国家实行学

42、位证书制度(2分)。学位授予单位依法对达到一定 学术水平或者专业技术水平的人员授予相应的学位, 颁发学位证书(2分)。2.其他高等教育机构:根据高等教育法第六十八条第二 款的解释,其他高等教育机构是指"除高等学校和经 批准承担研究生教育任务的科学研究机构以外的 (2分)从事高等教育活动的组织(2分) "。3.高等学校:高等教育法所称高等学校是指大学、独立 设置的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2分) ,其中包括高等 职业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分)。4.教师聘任制度:聘任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由学校或者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教学需要设 置的工作岗位(1分) ,聘请具有教师资格的公民担任相

43、应教师职务的一项制度。5.教师的权利: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1分)能够作出或不作出一定的行为(1分) ,以及要求他人 相应作出或不作出一定行为的许可和保障(1分) , 并为法律所确认、设定和保护(1分)。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2.简述高校的办学自主权。(1)招生权(2)专业设置权(3)教育教学权(4)科学研究权(5)对外交流权(6)校内人事权; (7)财产权.3.高校教师取得教师资格,需要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1)中国公民(2)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 思想品德 (3)具有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1. 5分) (4)有相应的教育教学能力4. «教育法

44、第三十二条规定,教师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根据教师法的规定, 教师应当履行哪些义务?具体内容见教师法第八条的规定。每个要点1 分,共6分。5.写出我国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分) ,必须 与生产劳动相结合(2分) ,培养德、智、体等方面 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分)四、论述题。题共26分)1.阐述高校党委和高校校长的职权分工(8分内容见高等教育法第三十九条(4分、第四十条之规定(4分)。2.教育法第四十一二条规定,受教育者享有"在学业成 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权利。请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在教学工作中应如何做到对

45、学生学业成绩和品行的公正评价(8分(1)获得公正评价,是教育法赋予学生一项基本的权利,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当切实保证学生的这项权利不受侵害(2分。( 2)教师要采取公止客观的态度,对学生一视同仁,不歧视、不分亲疏(2分) ; (3)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品行的评价标准要统一, 不能以多种标准来评价学生(2分) (4)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评价内容的基本要 求,用全面、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学生,使每个 学生获得公正评价(2分3.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做到 依法执教? (10分)2009-10-14 |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法规复习题参考答案 标签: 高教考试 问题1:建立和完善社会

46、主义教法制的必要性和依法治教的意义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教育法制是依法治国的需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教育法制是确保教育的战略地位的需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教育法制是保障公民受教育权的需要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教育法制能够促进和保障教育平等依法治教依法治教的目的是创造良好的学校管理秩序和教育教学秩序,为实现学校的宗旨提供保障,因此,它是做好学校工作的基础。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教育法制能够促进依法治校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教育法制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教育法调整的教育关系 教育关系是基于人们的教育行为而在国家、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自然人以及教育系统以外的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由于教育活动而

47、形成的社会关系。教育法通过规定人们之间的权利、义务,以权利、义务为核心,指引、评价人们的行为,保护合法的教育关系,制裁不合法的教育关系,从而达到调整社会的教育关系目的。教育法具有强制性问题2:关于教育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教育法律规范是具有特定的内在逻辑结构,并通过教育法律文件中的具体条文表现出来的,用于调整人们教育行为的一般行为规范。教育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是指构成教育法律规范的各个要件及逻辑关系。法律规范在结构上由法定条件、行为准则和法律后果三部分构成。法定条件:法律规范同生活状态联系起来的部分,它指出在什么情况下,这一规则生效行为准则:指行为规则本身,它对权利和义务作出安排,规定可以如何行为

48、、应当如何行为、禁止如何行为法律后果:也称“制裁”,是指对违反这一规则将采取的国家强制措施(注:教育法律规范在逻辑上必须要具有这三个要素并缺一不可)但是并不是每一项法律条文都明确规定了法定条件。有时为了行文方便,条文中并不直接列出法定条件,但可以推论出其法定条件。如义务教育法第十六条规定,“禁止体罚学生”,并未规定其法定条件。但我们可以根据义务教育法的立法精神和目的,可以推论出其法定条件是,“教师或有权教育学生的人员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禁止体罚学生。也就是只有具备教师资格并履行教师职责的人员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时违反了此项规定,才能适用此法律规范。如果不具备这些法定条件,如学校的厨师

49、在学生就餐的过程中打了学生,就不是违反了此项规范,而是违反了别的法律。法定条件在教育法律规范中处于很重要的地位。如果法定条件不弄清楚,就有可能产生适用法律错误的现象。比如以下案例中的行为是否违反义务教育法第16条规范定的“禁止侮辱殴打教师”的规定?教育法律规范中的行为准则按照教育法律规范规定的行为规则的性质,可分为禁止性教育法律规范、义务性教育法律规范和授权性教育法律规范禁止性教育法律规范是指,(禁止作为)直接规定人们不得作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如义务教育法第16条规定,“禁止体罚学生。”及“不得扰乱教学秩序”等。各种不得作为、禁止作为、不准作为等都是禁止性教育法律规范。禁止性教育法律规范的特

50、点是,一是其对行为规则本身有明确的规定,二是对违反者给予应有的制裁。义务性教育法律规范是指,(必须作为)人们必须作为一定行为的法律规范。教育法律规范中关于公民和其它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的规定,以及应当作为、必须作为的规定都属于义务性教育法律规范。其特点是,法律要求法律关系主体必须承担一定的法定义务和法律责任。如义务教育法规定,“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必须使适龄子女或者被监护人按时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授权性教育法律规范是指,(可以作为)公民或其他法律关系主体有权作为一定行为的法律规范。这种法律规范的特点是,法律既不禁止人们作为一定行为,又不要求人们必须作为一行为,而是授权人们可以作为

51、一定的行为,也可以不作为一定的行为。授权性教育法律规范一般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法律赋予人们的权利,由法律关系主体自行决定是否行使;如义务教育法规定,“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可以用少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二是法律授权有关国家机关制定相关法律的具体实施办法、实施细则等,被授权者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等。法律后果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法律关系主体的行为符合教育法律规范的规定,就会受到教育法律规范的肯定,得到一定的奖励或鼓励。这是肯定式的法律后果。二是指法律关系主体违反教育法律规范受到的制裁,它说明人们违反这一规则时国家将给予的处置。这是否定式的法律后果。 如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

52、,违反“不得扰乱教学秩序”之规定时,就会受到行政处分、行政处罚、损害赔偿以及刑事责任等处罚(义务教育法第16条)。一个教育法律规范可以不规定肯定式的法律后果,但不能缺少否定式的法律后果。如果缺少这一部分,教育法律规范就是不完整的,也不能得到正确适用的。问题3:教育法律关系的三要素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必然会形成各种各样的联系,这种联系,称之为社会关系,其中有一些社会关系受到法律的承认和保护,称之为法律关系。教育法律关系包括三个要素: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客体和内容(权利与义务)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指教育法律关系的参加者,是在教育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享有权利的一方称为权利主体,承担义务的一

53、方称为义务主体,统称为权义主体。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三类:个人主体(自然人)、集体主体(法人及非法人组织)、国家主体(以国际法主体的名义参与国际教育活动、签署国际教育协议等)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又称权义客体,是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 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和物质财富(动产和不动产)非物质财富(创作活动的产品和与人身相连的非财产性财富)行为 (作为及不作为)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为:权利与义务问题4:教育违法行为的四个要件教育守法就是在教育活动中遵守教育法,依法办事主动守法与被动守法教育违法,指不依法办事,不正确行使权利,不履行法定义务,不遵守教育法规定的禁止性规定。违

54、反教育法的行为一般应具有四个条件必须是违反教育法规定的行为必须是行为人的行为侵害了教育法所保护的对象,并且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行为人具有故意或过失行为行为人具有法定责任能力或者是依法设置的法人教育法律责任追究追究教育法律责任的原则是: “责由法定、依法定责”指违法者承担的教育法律责任的种类、范围是由教育法规定的,应当依据教育法的规定来对违法者追究责任依法追究责任”指法定的教育法律责任追究主体按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违法者的行为予以追究问题5: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指教育法律关系的参加者,是在教育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在教育关系中,教育行政机关、学校、教师和学生是四个最重要

55、的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教育行政机关我国的教育行政机关是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是各级人民政府的组成部分。它既有别于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也有别于学校。教育行政机关,是依法成立的,代表国家行使教育行政管理职能的行政机关。我国的教育行政机关按照其所拥有的权限和管辖范围,可以分为中央教育行政机关和地方教育行政机关。 职权范围及于全国的教育行政机关是中央教育行政机关,即国家教育部,依照教育法的规定:“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教育工作,统筹规划,协调管理全国的教育事业”,在国务院领导下统管全国的教育事业; 职权范围及于一定地域的教育行政机关为地方教育行政机关,教育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教育工作。”教育行政机关在行政法上的主体资格 教育行政机关依法有权对社会中的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以及公民个人的有关教育的活动进行必要的组织、管理、监督和协调。教育行政机关作为教育法律关系最重要的主体,它可以以多种身份参加教育法律关系 以管理者的身份同相对一方当事人发生直接的权利义务关系,主要以命令和服从的关系形式表现 以授权者的身份同相对一方当事人发生授权与被授权的法律关系 教育行政机关的权利 教育行政立法权 教育行政决定权 教育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