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总论中药学总论_第1页
中药学总论中药学总论_第2页
中药学总论中药学总论_第3页
中药学总论中药学总论_第4页
中药学总论中药学总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药常识和基础理论1第一页,共四十八页。绪言什么是中药?什么是中药学?中药、中药学与本草联系第二页,共四十八页。什么是中药19世纪后期才产生的提法与西药相区别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的药物第三页,共四十八页。什么是中药古本草所载已逾3000种五版教材(95年)达8000种左右12800种以上主要来源于动物\植物\矿物第四页,共四十八页。第五页,共四十八页。第六页,共四十八页。第七页,共四十八页。乳香没药第八页,共四十八页。中药学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及其他有关知识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古来相沿把药学称为“本草”。第九页,共四十八页。第十页,共四十八页。第十一页,共四十八页。第十二页,共四十八页。13《神龙本草经》简称本经秦汉时期发展状况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载药365种中药知识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奠定了药学理论的基础四气、五味、有毒无毒、配伍采用三品分类法第十三页,共四十八页。14《本草经集注》作者:陶弘景《炮炙论》南北朝时期发展状况增列诸病常用药载药730种中药知识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确立了综合性本草模式采用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方法作者:雷敩我国第一部炮制学专著第十四页,共四十八页。15《新修本草》作者:李绩苏敬《本草捡遗》隋唐时期发展状况第一部官修本草载药844种中药知识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采用图文对照的方法作者:陈藏器按功效分类的发端第十五页,共四十八页。16《本草图经》作者:苏颂《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宋、金元时期现存最早版刻本草图谱附图900多幅中药知识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作者:唐慎微载药1700余种,单方3000余首转引大量北宋以前的方药资料开创了方药对照的先例发展状况第十六页,共四十八页。17《本草品汇精要》作者:刘文泰《本草纲目》明朝时期发展状况封建社会最后一部官修本草1937年才正式出版中药知识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作者:李时珍载药1892种,附方11000多首,共52卷16世纪中国的百科全书第十七页,共四十八页。18《本草纲目拾遗》作者:赵学敏本草备要本草从新本草求真清朝时期发展状况裁药921种,《本草纲目》未涉及者达716种之多1937年才正式出版中药知识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本草崇原本经逢原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本经疏注筛选《本草纲目》精粹,旁引众家,兼抒己见辑复《神龙本草经》并加以阐释之风盛行第十八页,共四十八页。19《中国药学大辞典》作者:陈存仁《中国药典》发展状况现代第一部最重要的大型中药辞书中药知识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中国大辞典》《中华本草》现已出版八版药典1953、1963、1977、1985、1990、1995、2000、2005民国时期建国以后第十九页,共四十八页。

中药的产地与采制贮存第二十页,共四十八页。中药的产地

道地药材的概念判定依据道地药材并非一成不变的典型:川四味、浙八味、四大怀药第二十一页,共四十八页。中药的采集李东垣:“凡诸草木昆虫,产之有地,根叶花实,采之有时,失其地则性味少异,失其时则性味不全。”孙思邈“用药必依土地,所以治病,十愈八九……,不知采集时节……所以治病,十不得五也”。要保证质量,兼顾产量和生产成本,同时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充分注意资源的可持续再利用。第二十二页,共四十八页。中药的采集-植物药材全草类叶类花类果实种子类根及根茎类树皮和根皮类第二十三页,共四十八页。中药的采集-动物、矿物蜈蚣桑螵蛸鹿茸朱砂第二十四页,共四十八页。中药的采集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茵陈当柴烧生长年限:西洋参中人参皂甙,在1~4年递增较大,第5年虽有所增长,但幅度甚小,故宜在第4年后采集。随月份改变:人参总皂甙以生长5年最好,同一年又6~9月份最高。黄连中小檗碱大幅度增高6年,同一年中又以7月份含高。与时辰改变相关:曼陀罗中生物碱的含量,其叶在早上最高,而根则在傍晚最高。第二十五页,共四十八页。秋收麻黄,晨摘金银花第二十六页,共四十八页。炮制的目的:

一、增强药物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二、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

三、改变药物的性能功效,使其更加适应病情或扩大应用范围四、改变药材的某些性状,便于贮存和(或)制剂,使药材纯净,保证药材质量和称量准确五、矫味矫臭,便于服用

中药的炮制第二十七页,共四十八页。一、修治

二、水制

淋、洗、泡、润、漂等。

水制法中较特殊的是“水飞”。三、火制四、水火共制五、其他制法中药的炮制第二十八页,共四十八页。第二十九页,共四十八页。第三十页,共四十八页。

中药材贮存不当,不仅药材外观差,质量降低,影响疗效,而且还会危害人体。

中药贮存常见的变质现象虫蛀

霉变变色走油中药的贮存第三十一页,共四十八页。

中药的性能第三十二页,共四十八页。33中药的性能

中药的性能区别于药材的性状

性能是用以描述药物作用的特性,主要以服药后的人体为观察对象;性能的总结要以阴阳、脏腑、经络、治则治法等中医基础理论为基础,并以药物作用为依据。药材的性状是以药物本身为观察对象,用于描述药材的各种天然物理特征,其主要内容为形状、颜色、气臭、滋味、质地(如轻重、粘润、疏密、软硬、坚脆)等。

中药的性能第三十三页,共四十八页。34中药的性能中药的性能是中药基本理论的核心部分是中药药性理论的简称包括:四气

五味

归经

升降浮沉

毒性第三十四页,共四十八页。35

反映药物影响人体寒热变化的作用性质,是药物最主要的性能。

“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四气第三十五页,共四十八页。36

反映药物补泻敛散作用性质,是中药性能的一部分。辛能散,能行

甘能补,能缓,能和

酸能收,能涩

苦能泄,能燥

咸能软能下

五味第三十六页,共四十八页。37表示药物作用部位的一种性能。以脏象学说和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以药物所治病证为依据而确定的。掌握归经理论,对于性味功效相同,而主治不尽一致的药物,可以增强用药的准确性,提高临床疗效。比如:清热药归经第三十七页,共四十八页。38表示药物作用趋向的一种性能。是与疾病的病势趋向相对而言的。经炮制、配伍可发生改变。

升降浮沉第三十八页,共四十八页。39是药物对机体的伤害性,反映药物安全程度的性能。药物的毒性即是药物偏性,凡药皆有偏性,因此毒性具有普遍性。毒性只是有毒之药对人体的伤害性,而绝大多数药物是无毒的,因此毒性具有特殊性。毒性第三十九页,共四十八页。40临床用药时应防止两种片面性。

一是使用所谓无毒药时,盲目加大用量,忽视安全,以致引起中毒反应。

二是使用所谓有毒药时,应当确保用药安全而有效,不应忽视疗效,随意将用量降低到有效剂量之下。

对待中药毒性的正确态度应当是:

“有毒观念,无毒用药”正确对待中药毒性第四十页,共四十八页。

中药的应用第四十一页,共四十八页。42为什么要配伍?单味药的力量有限,对于病势沉重者常嫌力量不济;单味药的作用有限,对于复杂多变的病情往往不能全面照顾;有的药还具有毒性,单味应用不安全;一味药往往有多种作用,如某些作用不为病情所需,即有可能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如果根据病情和药物的需要,并按照一定的法则,将药物配合应用,即可增强力量,全面照顾病情,使疗效增强;减轻或消除药物的毒性,克服不为病情所需的作用的不良影响,使用药更加安全。配伍第四十二页,共四十八页。43

七情:单行:各行其是也相须:同类不可离也

相使:物之佐使也

相畏:受彼之制也

相杀:制彼之毒也

相恶:夺我之能也

相反:两不相合也,彼我交仇,不可和合配伍第四十三页,共四十八页。44用药禁忌配伍禁忌: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禁用药、慎用药病证药食禁忌:服药时的饮食禁忌:忌口第四十四页,共四十八页。45十八反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敛及攻乌藻戟遂芜俱战草五参辛芍叛黎芦用药禁忌第四十五页,共四十八页。46十九畏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荆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尚能调逆气,一见石脂便相争用药禁忌第四十六页,共四十八页。47用药禁忌剂量的含义计量单位确定依据第四十七页,共四十八页。内容总结中药常识和基础理论。乳香没药。中药知识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载药1892种,附方11000多首,共52卷。筛选《本草纲目》精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