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寒食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①斜。日暮汉宫传蜡烛②,轻烟散入五侯③家。【注释】
①御柳:御苑里的柳树。②传蜡烛:寒食节禁火,皇帝可以赠火给近臣。③五侯:汉桓帝时同日封单超等五个宦官为侯,这里泛指近臣。【简介】韩翃(hóng),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市)人。天宝十三年(754)进士,安史之乱后,他居无定所,四处流浪。官至中书舍人,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有《韩君平集》。【赏析】
这是一首借寒食而写的政治讽刺诗。唐代中期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正直之士对此都极为愤慨。本诗正是对此而发。一、二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描写春日长安城的美丽景色。“无处”言花开之多之广。“飞花”写出春天的万紫千红,表现出寒食时节的暮春景色。“御柳斜”是描摹宫苑杨柳在春风吹拂下的摇摆姿态。尤其是“斜”字,生动地传达出柳的摇曳之态。三、四句写长安城傍晚的景色,自然地导入诗的立意。“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是写天黑下来了,宫苑里传递着一支支由皇帝赐给宦官的蜡烛。蜡烛升腾起淡淡的烟雾,在宦官家里飘散着。“传”字不但状出动态,而且意味着挨个赐予。在禁止烟火的寒食夜,长安城一片漆黑,只有这些宦官之家,烛火通明,烟雾袅袅,可见他们享有的特权。由一斑而见全豹,仅此一点,就可想见他们平日里如何弄权倚势,作威作福。诗人抓住传蜡烛这一典型事件,揭露了宦官专权的政治弊端。此诗寓意深远,但诗人未刻意求深,只是通过描写形象来达到意图,可谓用笔巧妙,比刻意讽刺之作更高一筹。
(2011年高考重庆卷)作者认为“诚伪是品性,却又是态度”,“态度不一定反映出品性来,一个诚实的朋友到了不得已的时候,也会撒个谎什么的”。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持论的思维方式和态度。(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命题分析】
此题考查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案】
示例:(1)思维方法:作者在分析自己的观点时,主要采用了辩证思维方法。作者反对用“君子大概总是君子,小人大概总是小人”这样绝对化的观点,并说明了“品性”与“态度”的不同,一个人如果一贯虚伪,那就是品性问题,一个人如果在某些情况下会说谎,那只是态度问题。(2)作者的态度:作者的态度是包容的,对于那些出于处世的或社交的必要而说个谎,作者认为不是品性问题,只是态度问题,而且常人是免不了这种必要的。从中可见作者的宽容。【解析】
第一问,考生不难得出答案,因为作者并没有作绝对的是非断定,而是一分为二,具体问题具体看待。第二问,作者的观点与一般人的观点是明显不同的,一般人一说到虚伪就加以否定,而作者却从生活实际出发,对说谎给予了较大的宽容。1.了解悼词的特点;理解文中关键词语的含义。2.理解本文的论述特点;学习本文记叙、议论、抒情三种表达方式水乳交融的特点。3.了解马克思的伟大贡献,学习马克思献身于革命与科学的崇高精神;体会作者贯穿全篇的深沉、含蓄的感情。2.词语解释嫉恨:因忌妒而愤恨。竞相:互相争着(做)。卓有成效:成绩效果显著。卓,杰出,不平凡。纷繁芜杂:多而复杂,没有条理。豁然开朗:形容由狭小幽暗一变而为开阔明亮。比喻由疑惑一变而为通晓明白。有机界:指具有生命及各种生活机能而为若干部分或要素合成的自然物体的生物界。历史科学:这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指与自然科学相对的社会科学而言,与平常所说的“历史”不同。恩格斯说:“凡不是自然科学的科学都是历史科学。”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指英国的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人。他们“研究经济制度的时候奠定了劳动价值的基础”。但由于他们的资产阶级局限性,不可能从根本上揭示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而把资本主义看成是一个永恒不变的制度。社会主义批评家:指空想社会主义者,如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英国的欧文等。他们抨击资本主义制度,但未能彻底揭开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找不到真正的出路。保守派:这里指资产阶级中代表大垄断资产阶级和大地主贵族利益的派别,政治上极端反动。极端民主派:指资产阶级中代表中小资产阶级利益的派别。这种人钻进工人阶级运动中,总是代表机会主义路线。3.辨析词义(1)安静·安详安静: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安稳平稳。侧重指没有声音。安详:从容不迫;稳重。侧重神态的从容不迫。例句:①病人需要静养,我要你们保持绝对安静。②巴老在亲人的注视下走了,走得很安详。(2)发现·发明发现:带有客观色彩,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或规律,被人揭示出来。发明:带有主观色彩,是“无中生有”地新创造一种事物,比如一种理论学说。例句:①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②这种机器是谁发明的?(3)空白·空缺空白:(版面、书面、画幅等上面)空着,没有填满或没有被利用的部分。空缺:空着的职位;缺额。例句:①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②在今年的职称评定中,可谓僧多粥少,因为空缺名额太少,只能再等几年。(4)繁芜·繁茂繁芜:(文字等)繁多芜杂。多指抽象事物的繁多芜杂。繁茂:(草木)繁密茂盛。例句:①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②在那草木繁茂的地方,有很多漂亮的小鸟。4.走近作者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无产阶级的领袖和导师,马克思的朋友和战友。他和马克思共同创立了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共同为工人阶级的解放、为共产主义的实现进行斗争。1820年11月28日恩格斯生于普鲁士王国莱茵省的巴门市。1844年8月底,恩格斯离开曼彻斯特前赴德国。在路过巴黎时会见了马克思,这次会晤为这两位伟大的工人阶级领袖的友谊打下了基础。在巴黎,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了《神圣家族》一书,其目的是反对青年黑格尔派。这本书奠定了革命唯物主义的社会主义的基础。1845年恩格斯回到德国,出版了他的名著《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列宁称这部著作为“世界社会主义文献中一部优秀的著作……”。在这本书中,“恩格斯第一次说明了无产阶级不只是一个受苦的阶级”,“战斗着的无产阶级是能自己帮助自己的”(《论马克思恩格斯和马克思主义》,1955年人民出版社版,第49页)。他和马克思一样,也和秘密团体“共产主义者同盟”取得了联系,他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做了很多准备工作。他写了作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纲领草案初稿的《共产主义原理》。后来又和马克思合著了著名的《共产党宣言》。1895年8月5日逝世。列宁指出:“俄国革命者失去了他们最好的朋友。”5.了解背景卡尔·马克思(1818~1883),科学共产主义运动的创始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领袖。生于德国特利尔城一个律师家庭。1841年柏林大学毕业后,开始从事政治活动。1842~1844年,在革命实践中从唯心主义转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到共产主义。1844年秋,在巴黎会见恩格斯,从此两人成为最亲密的战友。他们一起参加了当时各革命团体的活动,并同各种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学说、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展开了激烈的斗争。1847年和恩格斯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1848年发表两人合著的《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完整而系统地阐述了崭新的无产阶级世界观,即马克思主义学说。1848年欧洲革命爆发后,和恩格斯同回德国参加群众斗争。革命失败后移居伦敦。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等著作中,总结了1848年革命的经验,强调指出无产阶级必须用革命暴力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1864年创立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并领导第一国际同蒲鲁东主义、巴枯宁主义、工联主义、拉萨尔主义等机会主义流派坚决进行斗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各国工人运动相结合。1867年出版《资本论》第一卷(第二、三卷在马克思逝世后由恩格斯整理出版),最全面最深刻地论证了科学社会主义。1871年热烈支持巴黎公社,并总结它的经验写了《法兰西内战》,提出著名的巴黎公社原则。1875年写了《哥达纲领批判》,对无产阶级专政学说作出重大发展。由于为革命操劳和受反动政府迫害,他的健康受到严重损害,1883年3月14日,他在伦敦逝世,葬于海格特公墓。自从恩格斯1844年8月在巴黎与马克思会见之后,这两位历史巨人就结为挚友,共同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奋斗了近四十年。对于马克思的了解,最清楚的莫过于恩格斯;对于马克思的逝世,最哀痛的莫过于恩格斯;对于马克思逝世所造成的巨大损失的洞察,最深刻的也莫过于恩格斯。因而,这篇讲话对马克思的逝世表示了深切的悼念,对马克思生前为无产阶级做出的伟大贡献给予了崇高的评价和热情的赞颂。6.开阔视野“讳饰”修辞格因有所顾忌不便直说或不愿直说,而用旁的话来回避掩盖或装饰美化,这样一种修辞手法叫做“讳饰”。也有人把它归为“婉曲”辞格。例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把马克思的逝世,说成是“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安静地睡着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经过这么“讳饰”,刺激性小多了,情调就缓和多了,人们就便于接受了;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的复杂感情。本课设计两课时第一课时(讲读课文第1~5自然段)1.吃透文本第一部分(1):追述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和情景。第二部分:第一层(2):论述马克思的逝世所造成的巨大损失。这一段是全文的总纲,领起后文对马克思无与伦比的丰功伟绩和卓越的斗争精神的赞颂。第二层(3~5):论述马克思对“历史科学”的伟大贡献。2.设疑激智(1)作者为什么详细交代马克思逝世的时间?①因为这是在葬礼上讲话,需要向全世界公布逝世的准确时间。②交代具体时间,就强调了这是世界无产阶级应当永远不忘的时刻。③这个具体的时间,表明马克思生命的每一刻对世界无产阶级都十分宝贵,饱含了对马克思的无限崇敬与赞扬。(2)第1段文字表达了恩格斯对死者的深切悼念;但是,为什么叙述的口吻又如此平静呢?马克思的逝世对恩格斯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但是,他不能把自己异常悲痛的情绪完全带进悼词,因为马克思主义者悼念自己的领袖人物不单是为了寄托个人的哀思,更主要的目的在于准确地评述他们的思想和事业,以便教育和鼓舞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和广大革命群众。这便决定了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必然是相当含蓄的。他的巨大的痛苦,复杂的感受,深刻的理解,几乎全被浓缩在“——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这半句话里。这半句话不仅仅唤起人们的痛悼,而且启发人们思考:人类失去了“当代所拥有的最重要的一个头脑”,国际工人阶级失去了“在紧要关头都自然地去请教的中心点”,我们今后应该怎样做?恩格斯并没有从个人之间的特殊关系来抒发自己的感情,他是代表整个无产阶级讲话的。因此,悼词开头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要丰富得多,对马克思的悼念和评价融为一体,显得更有分量,更令人感奋。作者在这里表达的思想感情还不单纯是痛苦,它有着更深刻的意义。悼词中对马克思逝世情景的记叙虽然很简单,却是上述实际情况的如实反映。作者当时的心情固然无比沉重,但同时他也感到有某种安慰,悼词中强调的也是这后一种感受,就是说,不管怎样,马克思的死毕竟是安详的、毫无痛苦的。马克思活着就要工作和战斗,丧失了这种能力而活着,他的精神痛苦是难以忍受的,恩格斯深知他这种极其宝贵的性格,所以虽然马克思的逝世对生者说来是可怕的不幸,但为死者着想,作者认为马克思安详地死要比无能为力地活着好得多。(3)如何理解第2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文章的第2自然段是全文的“纲”。这不仅表现在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上,而且也体现在思想感情上。前一个“对于”,从马克思对革命实践的角度,评价了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伟大贡献,统7、8两个自然段;第二个“对于”是从革命理论角度,评价了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伟大贡献,统3至6自然段。在论述马克思在理论上的贡献时,作者从三个大的方面进行了评价: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在各方面都有独到的发现。在论述马克思的革命实践时,作者主要写了马克思的两大主要功绩:办报,写小册子,进行革命宣传和创立国际工人协会。恩格斯通过对马克思作为思想家和革命家的双重身份的论述,表达了自己的深切悼念之情。而这,在此段中也有明显的体现,如“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和“空白”两词,前者高度概括了马克思逝世造成的巨大损失,后者高度评价了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的贡献巨大,无人可及。这两个词点明了马克思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表达了作者对马克思极为崇敬和逝世后的复杂感情,而这种感情又是贯串全文的。(4)怎样理解作者将马克思与达尔文相比?二者之间有相比性吗?文中作者用“正像……一样”的前置状语,将达尔文发现进化论的事实提出来,与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事实并论。这是因为达尔文及其进化论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贡献是具有划时代意义和价值的。恩格斯曾誉之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那么马克思发现的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同样是对人类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价值的,是19世纪人类社会科学史上的伟大发现,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恩格斯以此来赞扬和评价马克思的伟大历史贡献,表达了自己的崇敬之情。(5)怎样把握文中长句的句意?长句是指字数比较多、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在议论文中,为了做到说理严密,气势畅达,表意精确严谨,经常使用一些长句。本文的第三段便是一个长句,那么该如何把握它的句意呢?下面略作分析。首先要去枝叶,找主干,简缩语句。经过分析可以找到这个句子的主干:“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后的“简单事实”是对“发展规律”的补充说明。冒号后的话是对“简单事实”所作的解释,这是一个逻辑性很强的因果关系复句。对这个复句的理解是本课的难点。文句的连接词是“所以”,“所以”前后又各是由一个复句组成的分句。前一个分句“首先必须……然后才能……”是条件关系,准确地说明了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物质决定精神。后一个分句是因果关系复句,说明上层建筑的性质由经济基础的性质来决定。后一个分句是用前一个分句所阐明的“物质第一性”的道理做“因而”得出的论断。其次要通过准确、鲜明、生动的关键词语挖掘思想内容。在插说中,恩格斯用“繁芜丛杂”“掩盖”等词语,深刻地揭露了唯心史观的反动本质。为什么说历来的意识形态“繁芜丛杂”呢?它们为什么要“掩盖”这一简单事实呢?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繁芜丛杂”是形容历来唯心史观的谎言邪说的五花八门,形形色色;“掩盖”是揭露唯心史观故意歪曲事实真相以适应剥削阶级需要的卑劣行径。这里用反动意识形态为剥削散布重重迷雾来反衬马克思从简单事实中揭示真理所经历的复杂斗争和所具有的伟大意义。“繁芜丛杂”和“掩盖”中的比拟用得十分生动。“经济发展阶段”之前,一边贯之以“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三个定语,限制非常严密,语言非常准确。这明确地阐述了“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决定“经济发展阶段”这一关系。整个长句高度评价了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划时代意义。3.随堂练习1.下列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嫉恨诬蔑驱逐国家设施唯物辨证B.建树领域竟相浅尝辄止不可估量C.摸索逻缉要素极端民主非同寻常D.爱戴忌恨预见毫不在乎永垂不朽【答案】
D(A项的“辨”应是“辩”;B项的“竟”应是“竞”;C项的“缉”应是“辑”。)【答案】
B(“浅尝辄止”意为“刚入门就不再研究”。)3.下列句子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二自然段的两个“对于”,高度概括了马克思生前的巨大贡献。B.“不可估量”是从程度上表现了马克思逝世损失之巨大。C.“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繁芜”是多而杂,“丛杂”是杂而乱,反映出了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唯物主义思想,带有深刻的贬义。D.“简单事实”包含三层意思:存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组织由经济基础来解释。【答案】
C(唯心主义。)4.对“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用“停止思想”表达了作者对马克思的崇敬,对其逝世怀着深切的哀痛之情。B.用“停止思想”是在强调马克思是“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C.对于马克思的逝世,恩格斯不忍直接说出,而用“讳饰”的手法说马克思“停止思想了”。D.用“停止思想”是为了使文章更含蓄,更形象。【答案】
D5.“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一句的作用是()A.详细叙述了马克思逝世的时间。B.具体交代了马克思逝世的环境。C.简略地交代了马克思逝世的时间。D.概述马克思逝世的情况。【答案】
A6.关于课文所运用的表达方式,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部分详细叙述马克思逝世的时间,运用的是叙述。B.第一部分具体描写了马克思逝世时从容安详的神态。C.第一部分叙述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后描写马克思逝世时从容安详的神态。D.第一部分以叙述、描写、议论的综合运用表达了作者无比沉痛的感情。【答案】
C第二课时(讲读课文第二和第三部分)1.吃透文本第三层(6~7):论述马克思对“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所做出的卓绝贡献。第二部分(2~7):叙述马克思生前的主要活动,评价马克思一生的伟大贡献。第三部分(8~9):高度评价马克思在当时对世界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并深表悼念。2.设疑激智(1)如何理解第六段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本段是剖析文章主体部分(第二部分)的内部层次、理清作者思路的一个难点。对此段的分析,可从以下角度入手:首先,这段具有过渡的作用。但是它的特点是含有两层过渡。“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是承上,是第五段的总结。“这样”指的是第五段中的马克思在所有研究的每一个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都“不是浅尝辄止”。“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是启下,即过渡到评述马克思的革命的科学观,这是本段内部的过渡。而对马克思革命的科学观的评价,就说明了马克思是一个完全新型的“科学巨匠”,他不是一位远离革命实践的书斋学者,而是一位将科学与革命斗争密切相连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这样就把科学家的马克思和革命家的马克思融合在一起,为下段评价马克思的革命实践作了过渡。(2)“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这个过渡句的作用是承上还是启下?还是既承上又启下?为什么?这个过渡句是既承上又启下。“承上”是说,由于马克思不是为科学而科学,他追求科学“在历史上的推动作用”,致力于科学的“实际应用”,表明他从事科学研究的崇高目的就是为了指导革命实践,所以说,“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但这句话又是下文的论题,即他的光辉的革命实践的事实更印证着他对待科学的严肃态度和执著的追求,证明他“首先是一个革命家”。(3)第7段第二句中的判断谓语“是”的主语是什么?宾语是什么?这一句中“第一次”说明了什么?为什么?“这种方式”或“那种方式”具体指什么方式?“是”的主语是“使命”,宾语是两个“参加……事业”(动宾短语)。“第一次”表明马克思亲身参加的伟大的革命实践,同他的理论创造一样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这是因为马克思不仅“热烈”地向群众宣传自己的科学理论(办、编小册子),而且“顽强”地领导着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最后“卓有成效”地创立了“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引导无产阶级以战斗的风貌第一次登上了国际政治斗争的舞台,使无产阶级从自发斗争的阶级进步到自为的阶级。“这种方式”或“那种方式”指理论发现和革命实践,宣传群众和组织群众。(4)“两个参加”是从什么角度说的?“两个参加”,第一个是从推翻旧制度说的,第二个是从建立新制度说的。(5)“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其中“这样”指代什么?两个“最”体现在什么地方?马克思对此抱什么态度?说明了什么?“万不得已的时候”指什么时候?“这样”是指马克思的划时代的理论创造和革命实践。两个“最”体现在两个“无论”上,无论性质怎样的政府,也无论什么色彩的资产者派别,都毫不例外地疯狂地忌恨他,恶毒地诬蔑他。马克思对此“毫不在意”,当作蛛丝“轻轻拂去”,表明马克思对敌人的极端蔑视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他高度的革命坚定性。“万不得已的时候”指有损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时候。(6)马克思逝世后,“在整个欧洲和美洲……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这与各国政府和资产者对他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照,这说明了什么?这个“对照”说明马克思是无产阶级最忠实的代表和导师,同时也说明他的理论和实践给了各国资产者以致命的打击,是资产者不可调和的敌人。这个对照与开头呼应,深化了马克思在科学理论和革命实践中无与伦比的作用和地位。(7)“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这里的“敌人”和“私敌”有何区别?为什么说“可能”?“私敌”是指以“我”为中心,以“我”的利害区分敌友,这是剥削阶级个人主义的一种表现。马克思没有这样的私敌,说明他不存私念。他坚定地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全力以赴地与形形色色的敌对分子作斗争,因而他有“许多敌人”。这些敌人都是无产阶级的敌人。这个评价含蓄深刻,高度赞颂了马克思光明磊落、大公无私的高尚的革命品格。“可能”是以不肯定的语气表示肯定的含义。(8)“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的深刻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要用一个“将”字?恩格斯最后庄严宣告“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这句饱含深情和敬意的结语,虽是一般悼词结语,但绝不仅仅是形式的需要。它照应全文,总结全文,是由马克思的丰功伟绩引申出来的必然结论,体现了作者的心声,也是亿万人民的心声。这是充满信心的预见和憧憬,当时,共产主义运动还刚刚兴起,恩格斯一个“将”字,便说明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必将蓬勃发展。(9)文章是怎样衔接和过渡的?层次间的衔接过渡照应是文章逻辑结构严密的重要表现,简要举例说明如下:第3段介绍“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之后,第4段开头以“不仅如此”这一短句,承接上文,领起下文,表示下文与上文更进一层。第3、4段具体介绍了马克思的两个重大发现之后,第5段开头用两句话承接上文:“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接着用“但是”一转,引出下文,概括介绍马克思在其他许多领域的许多发现。第3~5段介绍了马克思在科学理论方面的许多重大发现之后,第6段开头一句“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总结上文,然后用“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一句领起下文,阐述马克思更重视科学理论对“历史发展产生革命影响”。这样全段承上启下,领起第7段对马克思伟大革命实践的介绍。第3~7段介绍了马克思的伟大理论与实践之后,第8段开头句“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承上启下,揭示了上文与下文的因果联系。全文层层承递,各部分、各层次环环相扣,使全篇文气贯通,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3.随堂练习1.下列各组词语的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A.损失
陨石
陨灭
殒身不恤B.诅咒沮丧狙击耐人咀嚼C.船棹悼念泥淖掉以轻心D.提示提纲提醒金榜提名【答案】
D(金榜题名。)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一般来说,发生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货币的流通速度不变,社会所生产的商品数量不变,流通中的货币量太多了所造成的。B.在南方旱区各地,地方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因水定种,合理调整种植结构,扩大旱作种植面积,推广抗旱节水技术,为春耕生产做好充分准备,力争做到小春损失大春补。C.连日来,美英法持续对利比亚发动空中打击。就在西方宣称空袭行动“进展顺利”的同时,所造成的大规模人员伤亡也引起国际社会的质疑。D.陕西地方小吃经历了千余年的发展,品种繁多,风味各异,能否将“陕西小吃”推向全国甚或是走向海外,关键在于更新经营者的观念和经营手段。【答案】
B(A杂糅;C成分残缺,“所造成的……伤亡”缺主语,前面应加“空袭”;D两面与一面不搭配)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有人说,每个人都是上帝咬过的苹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要我们好好珍惜生活的给予,并不断用心去打造,就能拥有生命的芬芳。①只因上帝特别喜爱某些人的芬芳②所以才对他咬得特别重③生活给予每个人的都不会太少④上帝给了他一个残缺的肢体⑤却让他拥有了一个芳香的心灵⑥霍金就是这样一只苹果A.⑥④⑤①②③ B.③①②⑥④⑤C.①②③⑥④⑤ D.①②⑥④⑤③【答案】
D(考虑内容,标志词语——关联词,标点,部分搭配)4.下面是一厂家附在产品包装袋里的“回函卡”中的一段文字,符合准确、得体要求的一项是()亲爱的顾客,谢谢您的惠顾。本厂产品刚刚面市,为了更好地服务于顾客,请您对本厂产品提出宝贵意见,并寄回该厂,以便我们改进。我们将回赠薄礼,请多多海涵。A.谢谢您的惠顾B.对本厂产品提出宝贵意见C.并寄回该厂D.我们将回赠薄礼,请多多海涵【答案】
B(A.惠顾:多用于商店对顾客。“谢谢您的惠顾”宜为“感谢您使用本厂产品”;C.该:那,着重指出前面说过的人或事物。“该厂”宜为“本厂”;D.海涵:敬辞,比喻人度量宽大,用于请人特别原谅时。“请多多海涵”宜为“以示感谢”)5.对第三段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作者将马克思的发现与达尔文的发现进行类比,以突出马克思这一发现的伟大历史意义。B.“简单事实”以后到段尾的话,都是对“简单事实”,即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的具体解释。C.“不仅如此”承上启下,“如此”既指代“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也指代“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D.在“由于剩余价值……摸索”一句中,作者一是将马克思同“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相对比,二是将“豁然开朗”这一结果与“在黑暗中摸索”相对比。【答案】
C(只指代前者。)6.《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主题是()A.恩格斯主要从马克思进行理论研究和革命实践两个方面来论述马克思对人类社会的巨大贡献。B.表明马克思的逝世对无产阶级革命及事业是不可弥补的损失,这是高度赞扬马克思的伟大贡献。C.追述马克思的一生以及他对人类的伟大贡献,表达自己和全世界无产者的沉痛悼念之情。D.表现了马克思对政敌的极大蔑视和无畏气魄。【答案】
C洪秀全演义长篇小说。清末黄小配作。章炳麟序。五十四回,未写完。作品从拜上帝会开始,描写了太平天国的革命武装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进而定都南京,挥师北上,虽遭挫折,却顽强御敌的故事。作者对太平天国革命持同情态度,某些章节的描写有声有色,如四十八回写九江军民在太平天国将领林启荣率领下,与曾国藩、胡林翼十余万大军血战,破城之日,无一降者,其势感天动地,气壮山河。小说塑造了以洪秀全为代表的众多英雄形象,尤以女英雄洪宣娇最为动人:攻打镇江时,她身先士卒,打死守城清将;又从马上跃起,飞身登上城垣,吓得清兵四散奔逃。但作者按资产阶级革命的模式来描绘农民革命,未能正确反映这场革命运动的实质。内容也有与史实不符之处。辛亥革命后,汪继川补续六集,共一百二十回。⼋年级语⽂下册知识点总结篇11、词类(1)实词:表⽰实在意义,能作短语或句⼦的成分,⼀般能独⽴成句。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2)虚词:⼀般不表⽰实在的意义,基本⽤途是表⽰语法关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2、短语(1)并列短语:由两个或由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等并列组成的短语,基本结构有名+名、名+代、代+代、动+动、形+形、数量+数量。(2)动宾短语:动词后边带上⼀个受动词⽀配的词,组成⼀个短语,这种短语叫做动宾短语。基本结构:动+名、动+代。(3)补充短语:包括动补短语和形补短语两⼤类。(4)介宾短语:由介词和它的宾语构成的短语。(5)“的”字短语:由动词、形容词、动宾短语加上“的”构成。基本结构:动词+的、形容词+的、动宾短语+的。还有“主谓短语”和“偏正短语”。3、语素(1)⾃由语素:可以独⽴成词,位置⾃由。如“分、好、⾼、低”;(2)半⾃由语素:不能独⽴成词,只能组合,位置⾃由。如“话、习、确、民”;(3)不⾃由语素:不能独⽴成词,位置固定。如“者、第、阿”。4,语法知识点语法=词法+句法;语法是连接古今汉语的时空隧道。阅读古⽂的三⼤障碍:眼花缭乱的词类活⽤;体系庞杂的⽂⾔虚词;纷繁变幻的⽂⾔句式。但是,理解了汉语语法,这⼀切都不再是障碍。所以,学语法不是为了懂语法,⽽是为了读懂⽂⾔⽂。理解汉语的词类,能见词判性;会分析古今句⼦的结构,⼀眼识别古⽂中的倒装句。⼋年级语⽂下册知识点总结⼋年级语⽂下册知识点总结篇2⼀、课⽂内容梳理《桃花源记》是作者借虚构的故事表现⾃⼰的社会理想。⽂章开端,先以美好闲静、“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作为铺垫,引出⼀个质朴⾃然的化外世界。这个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对⽣活在虚伪⿊暗、战乱频繁、流⾎不断的现实世界中的⼈们来说,⽆疑是令⼈神往的。作者的简净笔触,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桃花源的⽓氛,使⽂章更富有感染⼒。当然,这种理想的境界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过⼤同社会的构想,艺术地展现了⼤同社会的风貌,是不满⿊暗现实的⼀种精神寄托。《⼩⽯潭记》是柳宗元“永州⼋记”的第四篇,全⽂不⾜⼆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游览、返回的全过程,特别是对⼩⽯潭秀丽景⾊的描写,细腻⽽⽣动,读之如置⾝其境。《核⾈记》使⽤从中间到两头,先整体后局部,从正⾯到背⾯的空间顺序和总-分-总的叙述顺序介绍了“核⾈”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技术的赞美和对民间艺术的赞扬。反映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伟⼤成就。作者⽤⽣动简洁的语⾔描绘了“核⾈”上栩栩如⽣的⼈物形象和景物的特点,赞美了刻⾈者的精巧技艺,同时也⾼度赞扬了中国古代劳动⼈民的勤劳与智慧。《关雎》写的是⼀个男⼦对⼀个⼥⼦的思念、追求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得之的喜悦,展现⼀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全诗笼罩了⼀层凄清落寞的情调,给⼈以隔雾观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朦胧”和“距离”正是这⾸诗的动⼈之处。《蒹葭》是⼀⾸怀念情⼈的恋歌。作者的思念对象可望⽽不可即,中间阻隔千重,诗⼈因⽽思⼼徘徊,不能⾃抑其⽆限惆怅的⼼情。⼋年级语⽂下册知识点总结⼆、课内⽂⾔⽂梳理桃花源记(⼀)课⽂字词详解晋太元中,武陵⼈捕鱼①为业。②缘溪③⾏,忘路之④远近。⑤忽逢桃花林,①为业:作为⽣计。为,作为。②缘:沿着,顺着。③⾏:前⾏,这⾥指划船。④远近:偏义词,这⾥指远。⑤忽逢:忽然遇到。①夹岸数百步,中⽆②杂树,③芳草④鲜美,⑤落英⑥缤纷。渔⼈⑦甚①夹(jiā):沿,靠。②杂:别的。③芳:指花。④鲜美:新鲜美好。⑤落英:落花。⼀说,初开的花。⑥缤纷:繁多的样⼦。⑦甚:很,⾮常。①异之,复②前⾏,欲③穷其林。①异:惊异,诧异。这⾥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②前:向前。③穷:尽。①林尽⽔源,便②得⼀⼭,⼭有⼩⼝,③仿佛④若有光。便⑤舍船,从⼝⼊。①林尽⽔源:林尽于⽔源,意思是桃林在溪⽔发源的地⽅就到头了。尽,到了尽头。源,源头。②得:看到。③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④若:好像。⑤舍(shě):离开。①初极狭,②才③通⼈。复⾏数⼗步,④豁然开朗。⼟地平⑤旷,屋⑥舍①初:开始。②才:仅仅、只。③通:通过。④豁(huò)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豁然,开阔敞亮。开朗,开阔明亮。⑤旷:宽阔。⑥舍(shè):房屋。①俨然,有良⽥、美池、桑⽵之②属。③阡陌交通,①俨(yǎn)然:整齐的样⼦。②属:类。③阡(qiān)陌(mò)交通:⽥间⼩路交错相通。阡陌,⽥间⼩路。交通,交错相通。鸡⽝①相闻。②其中往来③种作,男⼥⾐④着,⑤悉如外⼈。①相闻:可以互相听到。②其中:那⾥⾯。③种(zhòng)作:耕种劳作。④着(zhuó):穿着。⑤悉:全,都。①黄发垂髫,②并③怡然④⾃乐。①黄发垂髫(tiáo):指⽼⼈和⼩孩。②并:⼀起。③怡然:安适愉快的样⼦。④⾃乐:⾃得其乐。见渔⼈,①乃②⼤惊,问所③从来。④具答之。便⑤要还家,⑥设酒杀鸡①乃:于是,就。②⼤:很,⾮常。③从来:从……地⽅来。④具:详细。⑤要(yāo):同“邀”,邀请。⑥设:准备,设置。作⾷。村中闻有此⼈,①咸来②问讯。⾃③云④先世避秦时乱,率⑤妻⼦⑥⾢⼈①咸(xián):全,都。②问讯:询问,打探消息。③云:说。④先世:祖先。⑤妻⼦:妻⼦⼉⼥。⑥⾢⼈:同乡的⼈。来此①绝境,不②复出③焉,遂与外⼈④间隔。问今是何世,⑤乃不知有汉,⑥⽆论魏晋。①绝境:与⼈世隔绝的地⽅。②复:再,⼜。③焉:于之,从这⾥。④间隔:隔绝、不通⾳讯。⑤乃:竟然,居然。⑥⽆论:不要说,更不必说。此⼈⼀⼀为①具⾔所闻,皆②叹惋。余⼈各复③延⾄其家,皆出酒⾷。停数⽇,④辞去。①具⾔:详细地说。②叹惋:感叹。③延:邀请。④辞去:辞别离开。此中⼈①语云:“②不⾜③为外⼈④道也。”①语(yù):对……说,告诉。②不⾜:不值得,不必。③为:向,对。④道:说。①既出,②得其船,便③扶④向路,处处⑤志之。⑥及郡下,⑦诣太守,说⑧如此。①既:已经。②得:找到。③扶:沿着、顺着。④向:先前的。⑤志:做记号。⑥及:到。⑦诣(yì):拜访。⑧如此:像这样(的事情)。太守①即②遣⼈随其往,③寻向所志,④遂迷,不⑤复⑥得路。①即:⽴即。②遣:派遣。③寻向所志: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所志,所做的标记。志,做的标记。④遂:终于。⑤复:再。⑥得:找到。南阳刘⼦骥,①⾼尚②⼠也,闻之,③欣然④规往。未⑤果,⑥寻病终。后遂⽆⑦问津者。①⾼尚:品德优异。②⼠:对男⼦的美称。③欣然:⾼兴的样⼦。④规:打算,计划。⑤果:实现。⑥寻:随即,不久。⑦问津:问路。这⾥是“访求、探求”的意思。津,渡⼝。⼋年级语⽂下册知识点总结(⼆)重点句⼦翻译1、缘溪⾏,忘路之远近。(渔⼈)顺着溪⽔(划船)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贵州城市职业学院《建筑设备(给水排水)》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贵阳职业技术学院《水文统计学与水文信息处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天津市建筑安全员C证(专职安全员)考试题库
- 有机黄芪标准化种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有机黄芪市场需求持续扩大
- 2025山东建筑安全员C证考试题库
-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学生物学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青海省建筑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福建省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5甘肃省建筑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江西建筑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穴位注射的机理与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课件
- 学校校史编纂工作方案
-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解读
- 2024年石油石化技能考试-钻井工具装修工历年考试高频考点试题附带答案
- 人体器官有偿捐赠流程
-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评一致性的单元整体备课
- 清朝的八旗制度及其影响
- 拇外翻护理查房课件
- 2023年采购电子主管年度总结及下一年展望
- 高考语用必考点-理解词语的含义+课件
- 混凝土采购组织供应、运输、售后服务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