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石中学高考语文总复习11现代文部分梳理课件必修一_第1页
龙石中学高考语文总复习11现代文部分梳理课件必修一_第2页
龙石中学高考语文总复习11现代文部分梳理课件必修一_第3页
龙石中学高考语文总复习11现代文部分梳理课件必修一_第4页
龙石中学高考语文总复习11现代文部分梳理课件必修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专题向青春举杯一、字音

沁(qìn)园春百舸(ɡě)争流寥廓(liáokuò)

峥嵘(zhēnɡrónɡ)挥斥方遒(qiú)浪遏(è)飞舟灰烬(jìn)脊(jǐ)骨不屈不挠(náo)

摇曳(yè)睫(jié)毛瞳(tónɡ)孔轻蔑(miè)惆怅(chóuchànɡ)给(jǐ)予迷惘(wǎnɡ)炫(xuàn)耀晨曦(xī)

缠绕(rào)沉湎(miǎn)面面相觑(qù)

宠(chǒnɡ)爱甫(fǔ)健引吭(hánɡ)试啼溺(nì)爱粘(nián)着你粘(zhān)贴抹煞(shā)怪癖(pǐ)摭(zhí)拾诧(chà)异祈祷(qídǎo)磕绊(kēbàn)颤(chàn)抖汗流浃(jiā)背干瘪(biě)入不敷(fū)出自艾(yì)自怜焦灼(zhuó)藐(miǎo)视刻薄(bó)薄(báo)片妄自菲(fěi)薄啮噬(nièshì)吮(shǔn)吸恪(kè)守赐(cì)予战战兢兢(jīnɡ)刹(chà)那斟酌(zhēnzhuó)雏(chú)形妥帖(tiē)甄(zhēn)别偷着觑(qū)一眼面面相觑(qù)忐忑(tǎntè)潜(qián)意识瞠(chēnɡ)目结舌不容商榷(què)巷(hànɡ)道屏(bǐnɡ)窒不啻(chì)悄(qiǎo)然犄(jī)角掎(jǐ)角之势思忖(cǔn)墓冢(zhǒnɡ)四肢百骸(hái)二、词语积累

漫江:满江。粪土:名词用作动词,视……如粪土。灰烬:物品燃烧后的灰和烧剩下的东西。依偎:亲热地靠着,紧挨着。惆怅:伤感、失意。似水流年:像水一样流逝的光阴。流年,光阴。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记吃饭。形容非常专心努力。其乐融融:形容和睦快乐的样子。炫耀:照耀;夸耀。沉湎:沉溺。摭拾:拾,拣。文中指袭用现成的词语。怨天尤人:尤,责怪。抱怨上天,责怪他人。形容对不如意的事情一味归咎于客观。入不敷出:收入不够开支。刻薄:(待人、说话)冷酷无情;过分地苛求。落寞:寂寞;冷落。望眼欲穿:形容盼望殷切。鬼迷心窍:比喻受到迷惑。妄自菲薄:毫无根据地看轻自己。指自轻自贱,自暴自弃。恪尽职守:严格遵守自己的职责。完美无瑕:完善、美好,没有缺点。瑕,缺点。瞠目结舌:瞪大眼睛说不出话来。多形容吃惊或窘迫的样子。瞠,瞪眼睛。冥思苦想:深沉地思索。冥,深深地。举棋不定:拿起棋子不能决定怎么下。比喻做事犹豫不决。棋,主意,主张。势不两立:敌对双方矛盾尖锐,其势不能并存。也比喻矛盾不可调和。势,形势。苟延残喘:勉强维持一线生命。也比喻其他事物勉强存在下去。苟延,勉强延续;残喘,临死前残存的喘息。百无聊赖:喻指思想感情没有依托,非常无聊。聊,依靠。水落石出:喻指事情真相大白。一如既往:完全跟从前一样。既,已经。一、精彩语段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角度点拨:①人要有崇高的理想和兼怀天下的志向;②青春需要激情;③迈好人生的步伐;④社会是一所学校。2.食指《相信未来》(1)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2)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3)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角度点拨:①没有绝望的人生,只有绝望的心境;②坚定的信念可以战胜一切苦难;③面对挫折;④乐观与悲观。3.扬子《十八岁和其他》(1)诗人说:“在东方似是晨曦初露,乍回身,已是大地明亮。”

(2)十八岁使我想起初长彩羽、引吭试啼的小公鸡,使我想起翅膀甫健、开始翱翔于天空的幼鹰,整个世界填满不了十八岁男孩子的雄心和梦。十八岁使我想起我当年跟学校大队同学远足深山。春夏初交,群峰碧绿,我漫步于参天古木之中,发现一大丛新长的桉树,枝桠上翘,新芽竞长,欣欣向荣。我指着其中挺秀的一株对同学说,这就是我,十八岁的我。好自负的年龄啊!

(3)《金缕衣》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4)孩子长大了,许多父母都会感到一些无法再把握孩子童年的惆怅。因为,孩子长大了,便不再整天粘着你了,他有了自己的思想、朋友和活动天地;他不再那么依顺,他甚至开始反叛了。但是,对于我,反倒高兴有了一个可以谈话的朋友了。有什么事情可以比自己的孩子长大得能够兼为挚友更令人满意开怀的啊!人生如有知己,应该以自己的孩子为最。是不?角度点拨:①什么是真正的爱;②感恩是人类不可或缺的品格;③理解是横跨代沟的桥梁;④尊重,不分辈份与级别。4.张洁《我的四季》(1)我没有权利逃避在给予我生命的同时所给予我的责任……我不应白白地耗费时间,去无尽地感慨生命的艰辛,也不应自艾自怜命运怎么这样不济,偏偏给了我这样一块不毛之地……我决不企望有谁来代替,因为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角度点拨:①直面艰难困苦是生命赋予的责任;②命运掌握在挑战者手里;③脚踏实地才能走出精彩的人生;④心态决定着人生前程。

(2)人要是能够期待,就能够奋力以赴。角度点拨:希望是人生航程不灭的灯盏。

(3)没有充分地准备,便急促地上路了。历过的艰辛自不必说它。要说的是找到了水源,才发现没有带上盛它的容器。

(4)我眼睁睁地看过,在无情的冰雹下,我那刚刚灌浆、远远没有长成的谷穗,在细弱的稻杆上摇摇摆摆地挣扎,却无力挣脱生养它,却又牢牢地锁住它的大地,永远没有尝受过成熟是什么一种滋味,便夭折了。(5)厄运只能将弱者淘汰,即使为它挡过这次灾难,它也会在另一个灾难里沉没。而强者却会留下,继续走完自己的路。角度点拨:①挑战人生——我们别无选择;②命运总是青睐坚强的人。(6)只要我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人们将无权耻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来衡量我值得或是不值得。角度点拨:①“负责”是最好的人生态度;②人生之路千姿百态,没有固定的模式;③活出自我才是活出了真正的人生。(7)再没有可能纠正已经成为往事的过错。一个生命不可能再有一次四季。未来的四季将属于另一个新的生命。(8)在生命的黄昏里,哀叹和寂寞的,将不会是我!5.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节选)》(1)伟大的东西是光辉的,光辉则引起虚荣心,而虚荣心容易给人鼓舞或者是一种我们觉得是鼓舞的东西;但是,被名利弄得鬼迷心窍的人,理智已无法支配他,于是他一头栽进那不可抗拒的欲念驱使他去的地方;他已经不再自己选择他在社会上的地位,而听任偶然机会和幻想去决定它。

(2)妄自菲薄是一条毒蛇,它永远啮噬着我们的心灵,吮吸着其中滋润生命的血液,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液。

(3)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瑕的伟大人物。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宗教本身也教诲我们,人人敬仰的理想人物,就曾为人类牺牲了自己——有谁敢否定这类教诲呢?角度点拨:①幸福不只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付出;②在“小我”与“大我”间抉择。

(4)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6.毕淑敏《我的五样》

我细心收起自己的那张白纸,一如收起一张既定的船票,知道了航向和终点,剩下的就是帆起桨落战胜风暴的努力了。二、文化人物(含作家及教材中出现的人物)1.毛泽东

(1)毛泽东在青年时代就告诫自己“三不谈”:不谈金钱,不谈女人,不谈生活琐事。

(2)毛泽东喜欢李贺的诗歌,如“少年心事当拿云”。

(3)毛泽东在离家赴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求学前夕,写了一首《赠父诗》,这就是:“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首诗是少年毛泽东走出乡关、奔向外面世界的宣言书,表明了他胸怀天下、志在四方的远大抱负。角度点拨:①人要有崇高的理想和兼怀天下的志向;②青春需要激情;③迈好人生的步伐。

2.食指在中国上个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食指以其独具的个性和特色,引领诗坛。后来因精神分裂症住进医院和福利院,这样一住就长达20余年,诗人几乎与外界隔绝了。病魔严重地摧残了他的身体,但他没有丧失信念,灵魂深处,从没有停止心爱的诗歌创作。他相信未来,热爱生命。在福利院他写下大量脍炙人口的诗作。诗人的激情创作,与诗人把写诗视为生命密不可分,与诗人把生命投入到与命运的抗争中密不可分。角度点拨:①磨难是人生道路上的风景;②坚定的信念可以战胜一切苦难;③面对挫折;④乐观与悲观。3.张洁

(1)张洁,幼年丧父,童年生活艰辛,中年时期,感情受挫,学经济的她始终没有放弃对文学的爱好,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1978年7月,她的第一部短篇小说

《从森林里来的孩子》发表后,又创作了《爱,是不能忘记的》、《祖母绿》等大量作品,其中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获全国第2届茅盾文学奖,《无字》获第二届老舍文学奖、北京市第三届文学艺术奖、第六届国家图书奖、第二届女性文学奖和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她是迄今为止全国唯一获得短篇、中篇、长篇小说三项国家奖的作家,并创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三连冠”纪录,也是迄今为止全国唯一两次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女作家。角度点拨:①直面艰难困苦是生命赋予的责任;②命运掌握在挑战者手里;③苦难与人生。(2)第六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上,有一个细节引起了我的注意,作家张洁胸前挂着一个U盘,记者问她何故,她说来领奖却担心家里会忽然失火,于是把电脑里写好的文字存到U盘里,然后像挂项链一样挂在脖子上:“身家性命都在这里呢。”现实中,写作是张洁的救命稻草。已经花甲的她还时常一天写四千余字,到了这个年龄,创作能力没有衰竭,创作激情没有消失,不敢浪费半点时光,把余热、时间、精力全放在文学上了,除了视文字为身家性命还有什么更好的理由呢。正是这种深入骨髓的爱,写作才会成为她“生命的存在方式”;正是这种深入骨髓的爱,苛求才会成为她对自己的残酷要求。角度点拨:①对理想的执着追求;②珍惜时光。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一、字音

跋涉(báshè)闲暇(xiá)斑斓(lán)

狭隘(ài)慰藉(jiè)麻痹(bì)

钥(yào)匙戕(qiānɡ)害符箓(lù)

时髦(máo)恢(huī)宏二、词语积累慰藉:安慰。戕害:伤害。沉溺:陷入不良的境地,不能自拔。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望洋兴叹: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一、精彩语段

(1)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同时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来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都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

(2)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没有这个前提,教养在一定意义上便落了空,纵然能积累某些知识,却不会产生爱和生命。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二、文化人物赫尔曼·黑塞认为真正的修养不应当追求功利,而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完善”。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人们在用心研究经典作品之后,便能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角度点拨:①塑造心灵;②人格;③修养;④读书;⑤经典的力量。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一、字音

廿(niàn)七粘(nián)合什刹(chà)海菜圃(pǔ)熠(yì)熠闪光静谧(mì)

奇诡(ɡuǐ)湖泊(pō)贫瘠(jí)

悲怆(chuànɡ)矫(jiǎo)饰酥(sū)骨墟(xū)场宅邸(dǐ)眷(juàn)念绮(qǐ)窗魂牵梦萦(yínɡ)酒阑(lán)灯灺(xiè)

悠邈(miǎo)褪色(shǎi)田塍(chénɡ)濡(rú)染匝(zā)数侘傺(chàchì)铩(shā)羽而归恬(tián)淡缔(dì)造遣戍(shù)谪(zhé)居低徊(huí)欷嘘(xīxū)发轫(rèn)檀(tán)香山方兴未艾(ài)翘(qiáo)首桑梓(zǐ)蕞(zuì)尔翰(hàn)苑迁徙(xǐ)戈(ɡē)壁按捺(nà)颠簸(bǒ)惶(huánɡ)惑丰子恺(kǎi)崔颢(hào)渗(shèn)浸二、词语积累

魂牵梦萦:形容思念非常深切,达到梦中都在牵挂的地步。搭讪:为了跟人接近或打破尴尬局面而主动找话说。侘傺:失意的样子。铩羽而归:指失败或不得意,灰溜溜地回来。铩,摧残、伤害。悠邈:久远。邈,遥远。功败垂成:快要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含惋惜意)。方兴未艾:正在兴起发展,一时不会终止。形容事物正处在蓬勃发展的阶段。蕞尔:形容小(多指地区)。逃遁:逃跑,逃避。熠熠:形容闪闪发光。概莫能外:一概不能超出这个范围;一概不能例外。奇诡:奇特,诡异。贫瘠:(土地)薄,不肥沃。悲怆:悲伤。寂灭:沉寂灭绝,也指死亡。按捺:克制,抑制。惶恐:惊恐而疑惑。索然无味:形容呆板枯燥,毫无趣味。仓皇:仓促而慌张。

一、精彩语段1.老舍《想北平》

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啊!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这不但辜负了北平,也对不住我自己,因为我的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可是我说不出来!2.韩少功《我心归去》(1)人们无论走到哪里,都没法不时常感怀身后远远的一片热土,因为那里有他的亲友,至少也有他的过去。时光总是把过去的日子冲洗得熠熠闪光,引人回望。

(2)我的故乡没有繁华酥骨的都会,没有静谧侵肌的湖泊,没有悲剧般幽深奇诡的城堡,没有绿得能融化你所有思绪的大森林。故乡甚至是贫瘠而脏乱的。但假若你在旅途的夕阳中听到舒伯特的某支独唱曲,使你热泪突然涌流的想像,常常是故乡的小径,故乡的月夜,月夜下的草坡泛着银色的光泽,一只小羊还未归家,或者一只犁头还插在地边等待明天。(3)故乡存留了我们的童年,或者还有青年和壮年,也就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成了我们自己。它不是商品,不是旅游的去处,不是按照一定价格可以向任何顾客出售的往返车票和周末消遣节目。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有汗水。故乡的美丽总是含着悲伤。(4)我当然知道,我会对故乡浮粪四溢的墟场失望,会对故乡拥挤不堪的车厢失望,会对故乡阴沉连日的雨季失望,但那种失望不同于对旅泊之地的失望,那种失望能滴血。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5)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才真正懂得古人“游子悲故乡”的情怀——无论这个故乡烙印在一处还是多处,在祖国还是在异邦。没有故乡的人身后一无所有。而萍飘四方的游子无论是怎样贫困潦倒,他们听到某支独唱曲时突然涌出热泪,便是他们心有所归的无量幸福。角度点拨:①付出才能拥有;②不灭的记忆来自倾情付出。3.柯灵《乡土情结》(1)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逢年逢节,触景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海天茫茫,风尘碌碌,酒阑灯灺人散后,良辰美景奈何天,洛阳秋风,巴山夜雨,都会情不自禁地惦念它。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磨百折的摸索,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

(2)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但乡土的梦,却永远追随着他们。“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根线的长度,足够绕地球三匝,随卫星上天。角度点拨:①家园是一辈子的烙印;②思乡之情不会因为时空的变换而消逝。(3)浪荡乾坤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子打水一场空。有的侘傺无聊,铩羽而归。有的春花秋月,流连光景,“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有的倦于奔竞,跳出名利场,远离是非地,“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有的素性恬淡,误触尘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归去来兮,种菊东篱,怡然自得。——但要达到这境界,至少得有几亩薄田,三间茅舍作退步,否则就只好寄人篱下,终老他乡。(4)比灾难、战争更使人难以忘怀的,是放逐:有家难归,有国难奔。屈原、贾谊、张俭、韩愈、柳宗元、苏东坡,直至康有为、梁启超,真可以说无代无之。——也许还该提一提林则徐,这位揭开中国近代史开宗明义第一章的伟大爱国前贤,为了严禁鸦片而获罪革职,遣戍伊犁。他在赴戍登程的悲凉时刻,口占一诗,告别家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百年后重读此诗,还令人寸心如割,百脉沸涌,两眼发酸,低徊唏嘘不已。角度点拨:①故乡是人类最后的归宿;②家园不只是房舍,更是精神栖息的港湾。4.曹文轩《前方》(1)外面有一个广大无边的世界。这个世界充满艰辛,充满危险,然而又丰富多彩,富有刺激性。外面的世界能够开阔视野,能够壮大和发展自己。它总在诱惑着人走出家门。人会在闯荡世界之中获得生命的快感或满足按捺不住的虚荣心。因此,人的内心总在呐喊:走啊走!

(2)人的眼中、心里,总有一个前方。前方的情景并不明确,朦胧如雾中之月,闪烁如水中之屑。这种不确定性,反而助长了人们对前方的幻想。前方使他们兴奋,使他们行动,使他们陷入如痴如醉的状态。他们仿佛从苍茫的前方,听到了呼唤他们前往的钟声和激动人心的鼓乐。他们不知疲倦地走着。(3)中国古代诗歌,有许多篇幅是交给思乡之情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古诗十九首》)“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卢纶)“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悲剧的不可避免在于:人无法还家;更在于: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4)人的悲剧性实质,还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而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5)崔颢,本可以凑足盘缠回家一趟,用不着那样伤感。然而,他深深地知道,他在心中想念的那个家,只是由家的温馨与安宁养育起来的一种抽象的感觉罢了。那个可遮风挡雨的实在的家,并不能从心灵深处抹去他无家可归的感觉。角度点拨:①家园是流浪灵魂的归宿;②家园是一种感觉,一种无法抹去的烙印。二、文化人物(含作家及教材中出现的人物)

林则徐清朝统治者得意洋洋地看着抗英的林则徐被充军伊犁,然而,在流放伊犁三年多时间里,林则徐拖着多病之躯,为新疆呕心沥血。他亲历南疆库车、阿克苏、叶尔羌、吐鲁番等地勘察,行程两万多里,所到之处兴修水利,开荒屯田,他亲自设计并率领民夫修筑龙口水段水渠,后被称为“林雾沉沉渠”,他还积极改进推广“坎儿井”,被当地人民称为“林公井”。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面对厄运,面对人生的大起大落,林则徐没有惊慌,没有绝望,他镇静坦然,慷慨悲歌。这一著名诗句,正是林则徐以

“罪臣”之身,在西安登程伊犁前,告别妻子家人所作。角度点拨:①“心境”(林则徐风雨人生,宠辱不惊,心态平和。);②“转折”(林则徐的人生转折,更彰显了他人格的高贵和伟大。);③“选择”(如何生存,如何作为,坚守什么,追求什么,更多地依赖于林则徐本人主观的选择,更多地取决于他个人的意志和品质。);④“高度”(苦难和挫折是人生的标杆,往往更能测出一个人生命的高度。);⑤“拒绝”(面对人生的巨大落差,林则徐拒绝沉沦,他的拒绝是一种人格的高贵。);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林则徐经受了生命的严寒,依然像松柏一样挺拔苍翠。)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一、字音

煮茗(mínɡ)蛰(zhé)居闽粤(mǐnyuè)

丰腴(yú)曝(pù)背谈天乌桕(jiù)

远阜(fù)绿(lù)林豪客诳(kuánɡ)语垭(yā)口攫(jué)取雾霭(ǎi)

喷薄(bó)阴霾(mái)混沌(hùndùn)

瘴(zhànɡ)气蓊(wěnɡ)郁游弋(yì)

惬(qiè)意甬(yǒnɡ)道徜徉(chánɡyánɡ)

混(hùn)浊吞噬(shì)引擎(qínɡ)

嗥(háo)叫迸(bènɡ)发毛骨悚(sǒnɡ)然蜿蜒(wānyán)湍(tuān)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