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人民医院 基层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培训 输血传染病及相关检测_第1页
四川省人民医院 基层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培训 输血传染病及相关检测_第2页
四川省人民医院 基层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培训 输血传染病及相关检测_第3页
四川省人民医院 基层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培训 输血传染病及相关检测_第4页
四川省人民医院 基层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培训 输血传染病及相关检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输血传染病及相关检测输血传染病及相关检测四川省临床输血质控中心

饶绍琴输血是把“双刃剑”输血传染病及相关检测•

利:挽救生命•

弊:输血不良反应和输血传播的疾病充分权衡输血的利与弊四川省临床输血质控中心饶绍琴12输血不良反应类型输血是把“双刃剑”•

输血不良反应: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了用原来的疾病不能解释的新的症状或体征溶血,发热,变态反应,过敏反应,急性肺损伤急性免疫性输血不良反应急性非免疫性输血不良反应

循环超载,空气栓塞,低钙血症,低体温血症,细菌污染溶血(无症状),移植物抗宿主病,输血后紫癜,免疫调节改变迟収性免疫性输血不良反应迟収性非免疫性输血不良反应按发生时间

急性反应和迟发反应按发生原因

免疫反应和非免疫反应铁负荷超载,输血后静脉炎34第33页,共134页输血传染病及相关检测输血相关疾病与病原体输血是把“双刃剑”病原体名称简称引起的输血相关疾病或感染乙型肝炎,HBV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庚型肝炎病毒HBVHCVHDV丙型肝炎,HCV感染•

输血传染病丁型肝炎,HDV感染HGV(GBV-C)CMV庚型肝炎,HGV/GBV-C感染(

致病性未定)巨细胞病毒感染(CMV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V感染再障贫血危象,传染性红斑,胎儿肝病称输血传播的疾病,又称输血相关疾病巨细胞病毒Epstei

n-Barr病毒人类微小病毒B19EBVHPV

B19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和2型HI

V-1/2艾滋病,HI

V感染指病毒及其它微生物通过输血途径传播于病人而发生的疾病,通常要经过数日、数月甚至数年才发生症状或疾病成人T细胞白血病(ATL),热带痉挛性下肢瘫(TSP),HTLV相关脊髓病(HAM)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Ⅰ型和Ⅱ型HTLV-Ⅰ/Ⅱ梅毒螺旋体疟原虫TP梅毒疟疾引起人们高度重视!弓形体弓形体病,弓形体感染TTV感染(致病性未定)败血症输血传播病毒细菌TTV56输血相关性艾滋病•

AIDS: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临床上表现为严重免疫缺陷、伴有多种感染、继发肿瘤和神经精神障碍的全身性传染病。输血相关艾滋病输血相关病毒性肝炎•

由输血传播的艾滋病称输血相关艾滋病。78流行病学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公布4000••1981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报告,在洛山矶5例卡氏肺囊虫肺炎的MSM病人全球1983年法国巴斯德研究所肿瘤病毒室主任Montagnier教授和Barresinoussi首先报道从1例患淋巴腺病综合症(LAS)的男性同性恋者分离到一种具逆转录酶活性的新病毒,他们将此病毒命名为淋巴腺病综合相关病毒(LAV)感

3000染人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10万,有280万人死于艾滋病相关死亡病例数为180万,与2004年的210万相比下降了近30万万万万•1986年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将其统一称为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数(Human

ImmunodeficiencyVirus,

HIV)2000200520082009我国卫生部统计显示:2010年,我国共有4.4万人感染艾滋病病毒,有7743人死于艾滋病,死亡人数再创新高。2008年以来中国艾滋病死亡人数逐年明显增加910第34页,共134页输血传染病及相关检测流行病学Distributionof

HIVSubtypesand

CRFs

by2005ABCDEFGHIA-H类型

2HI

V群组

M群组

O类型

1群组

NJK?1112ACB1

.65%1

.20%CRF02-AG、AE/

B、A/J0.

21

%CRF01-AE1

5.

67%2.

83%CRF-BC48.62%B'29.81%图

1

我国HI

V-1

各毒株的标准化构成比去除云南与广西省1314病原学•

带包膜的RNA逆转录病毒•

呈球形,直径100-120nm•

典型的HIV颗粒由核心和包膜两部分组成•

核心:RNA、核心结构蛋白及病毒复制所需的酶,如逆转录酶(P66,P51)整合酶(P31)和蛋白酶(P11)•

核酸的外面为病毒衣壳(P24,P17)•

病毒的最外层为包膜:gP120和gP411516第35页,共134页输血传染病及相关检测病原学病原学•

传播途径•HIV在人体外环境中抵抗力较弱,比乙型肝炎病毒(HBV)对外界抗力低得多性传播

同性恋、异性恋、双性恋••对热敏感,60℃以上即可被灭活母婴传播

通过胎盘和分娩过程,以及哺乳传播血液传播

包括输注血液和血液制品,静脉吸毒者共用污染的注射器,手术与创伤,器官移植和医疗中使用污染的注射器等。对化学品也十分敏感,常用的漂白粉,0.5%次氯酸钠,新鲜2%戊二醛,0.1%甲醛液,70%酒精均可杀灭该病毒输血的传播效率最高,几达100%1718实验室检测技术不详母婴传播16.9%1.3%•

抗体检测异性传播40.3%输血(制品)2.9%•

初筛实验:常用ELISA•

确认实验:免疫印迹试验(WB)采血(浆)4.8%•

抗原检测p24抗原检测注射毒品27.9%•

病毒细胞培养•

病毒核酸检测同性传播5.9%2008年新报告累计报告报告HIV/AIDS传播途径构成1920ELISAELISA试剂的収展•

基本原理:•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HIV-1溶解产物免疫反应物通过化学或免疫学的方法形成酶结合物,酶结合物能与待检样品中相应的抗原或抗体结合成为免疫复合物,然后加入酶底物,经酶的催化或水解作用,无色底物产生颜色,用肉眼、分光光度计观察结果。HIV抗原:重组抗原、合成肽双抗原夹心法HIV抗原/抗体2122第36页,共134页输血传染病及相关检测免疫印迹试验•

基本原理:•HIV全病毒抗原经过SDS电泳,将分子量大小不等的蛋白带分离开来,然后再把这些已经分离的不同蛋白带电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上•将此膜切割成条状,每一条硝酸纤维素膜上均含有经电泳分离过的HIV病毒抗原,将待检血清样品用稀释液稀释成1/100,再把它直接加到硝酸纤维素膜上,恒温震荡,使其充分接触反应,血清中若含有抗HIV抗体,就会与膜条上的抗原带相结合•加入抗人IgG酶结合物和底物后,即可使有反应的抗原-抗体结合带呈现紫褐色,根据出现条带情况判定结果。2324细胞培养•细胞培养的方法检测HIV专一性强,不会出现假阳性,对于确认那些抗原/抗体检测不确定的个体和阳性母亲新生儿是否感染HIV有着重要的意义。敏感性差条件限制费用高2526p24抗原的检测p24抗原的检测•

重要作用:••高灵敏度p24抗原检测方法的建立成为在发展中国家使用的病毒载量测定方法的一种选择•

HIV-1抗体不确定或窗口期的辅助诊断•

HIV-1抗体阳性母亲所生婴儿早期的辅助鉴别诊断•

第4代HIV-1抗原/抗体ELISA试剂检测呈阳性反应,但HIV-1抗体确认阴性者的辅助诊断国外对建立高灵敏度检测p24抗原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

,可能作为低成本、适合在发展中国家使用的替代现有昂贵的RNA测定方法的一种选择•国内目前还没有商品化的p24抗原•

监测病程进展和抗病毒治疗效果2728第37页,共134页输血传染病及相关检测病毒核酸检测病毒核酸检测•

PCR反应步骤:••••具有很高的灵敏度检测的敏感性受到限制难以推广模板DNA的变性:模板DNA经加热至93℃左右一定时间后,使模板DNA双链或经PCR扩增形成的双链DNA解离,使之成为单链,以便它与引物结合,为下轮反应作准备模板DNA与引物的退火(复性):模板DNA经加热变性成单链后,温度降至55℃左右,引物与模板DNA单链的互补序列配对结合引物的延伸:DNA模板—引物结合物在TaqD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以dNTP为反应原料,靶序列为模板,按碱基配对与半保留复制原理,合成1条新的与模板DNA链互补的半保留复制链不适合广泛的临床应用2930HIV的诊断HIV的诊断•

急性HIV感染期•

无症状HIV感染期发烧、淋巴结肿大、咽炎、皮疹、肌肉及关节痛。有部分人有腹泻、恶心和呕吐、头痛、肝脾肿大、鹅口疮、神经系统症状等。实验室检查CD4细胞减少不明显,CD4/CD8比值大于1。HIV抗体最初为阴性,在感染3周或1个月后可转阳。在感染两周后测血清中HIVRNA(PCR)或细胞中HIVDNA(PCR)多为阳性,部分感染者血清P24抗原(8~32%)阳性。从接触HIV病毒到产生症状时间通常是2~4周,症状平均持续22天感染者无临床症状,体检时无异常体征,少数可查到持续性全身淋巴腺病(PGL)。此期一般为7—10年,平均8年。但输入较大量污染血引起的HIV感染发病快,病程只有3~5年。在此期中CD4/CD8比值大于1,血清HIV抗体阳性,但血清HIV抗原转阴。3132HIV的诊断HIV的预防•

AIDS临床期•

预防原则: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如持续低热、腹泻、淋巴结肿大、各种感染、精神症状和肿瘤发生,以及实验室检查(HIV抗体阳性,P24抗原转阳,CD4/CD8比值小于1,CD4计数小于0.2×109/L等),可以作出诊断•

切断HIV传播的三大途径•

加强宣传教育•

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监测和管理3334第38页,共134页输血传染病及相关检测美国CDC对公职业性接触HIV后的预防治疗建议WHO提出的减少输血传播HIV风险的策略抗逆转录病毒疗法预防处方接触物说

明暴露方式穿破皮肣危险性很大危险性增加危险性不增加ZDV+3TC+IDVZDV+3TC,±

IDV••••建立一个组织良好的、全国协调的输血服务体系建议使用建议使用可提供可提供不使用血液鼓励来自低危人群的、合格的志愿无偿献血者献血对所有供血进行HIV和其他输血传染病的检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血沾血的体液,其他有传染

ZDV+3TC性的体液或组织其他体液(如尿)血液ZDV+3TCZDV+3TC,沾血的体液,其他有传染性的

±

IDV建议使用建议使用不使用粘膜体液或组织其他体液(如尿)ZDV,±

3TC血液ZDV+3TC,建议使用建议使用不使用明显不完整

沾血的体液,其他有传染性的

±

IDV的皮肣体液或组织其他体液(如尿)ZDV,±

3TC3536各型病毒性肝炎特点比较输血相关病毒性肝炎病毒特点癌变肝炎类型囊膜抗原抗体传播方式慢性化无肝衰竭罕见名称直径基因组线状正单股RNA

7.5kb病毒性肝炎:由多种不同类型的肝炎病毒引起以肝脏炎症为主的传染病甲型肝

HA27nmHAAg

抗-HAV粪-口无无有炎VHBsAg

抗-HBs

血液、乙型肝炎环状双股DNA3.2kbHBV42nm有HBcAg

抗-HBc

性接触、

5

%~10%HBeAg

抗-HBe

母-婴常见••甲、乙、丙、丁、戊五型肝炎线状正单股RNA

9.4kb血液、性接触、母-婴丙型肝炎30~60nm抗-HCV消化道途径传播

:甲型与戊型肝炎HCV有有无HCAgHDAg约80%常见多见有有无与HBV重叠感染者易慢性化(>60

%)环状负单股RNA

1.7kb血液、性接触、母-婴丁型肝

HD炎抗-HDV•血液传播

: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36nm32nmV线状正单股RNA

7.6kb少见(孕妇多见)戊型肝炎HEVHEAg

抗-HEV

粪-口无3738流行病学•••HBsAg携带者占我国人口的10%左右,有1.2亿HBsAg携带者约5%~10%急性乙型肝炎转为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在我国人群中占3.2%,大多为无症状感染者•一旦发生HCV感染,约80%将成为HCV慢性携带者3940第39页,共134页输血传染病及相关检测临床表现和预后••不表现明显症状和体征有少部分人发生有症状肝炎,有恶心、呕吐、腹部不适、疲乏、暗色尿和转氨酶升高••体征和症状通常多自发消退5%的HBV感染成人变成慢性携带者,而95%的人完全恢复和痊愈,并产生保护性抗体•HCV感染后大多数人成为慢性HCV携带者

,20%以上慢性HCV感染者在20年中发展成肝硬化,其中1%~5%发展成肝细胞癌4142试验的反应性抗-HBc抗-HBsHBeAg意义DNAHBsAg抗-HBe总抗

IgM抗-HCV(EIA筛查)

5-1-1RIBA试验的反应

性RNA意义早期急性HBV感染,或慢性携带者c100-3c33cc22-3时)+/+++++/---+/----+可能是急性或慢性HCV感染+/-+(未测定++急性HBV感染病毒病毒HB-++-+-+---假阳性早期恢复期感染,或可能是早期慢性携带者+/--+可能是急性感染(RNA+),或假阳性(RNA—)+/--++-+/-+/-HCVV+/-+-++---++/-+/-+/-慢性携带者*+/-+--+△早期急性或慢性感染(RNA+),--感染痊愈假阳性或痊愈后期(RNA—)疫苗接种,或感染痊愈----+--+-++++++++急性或慢性感染△HCV痊愈感染痊愈,或假阳性?-+--+---------+/-+/-窗口期4344病毒性肝炎的预防与控制病毒性肝炎的预防与控制•加强对献血者的筛查,包括仔细询问病史,做好体格检查和血液检验••••严格掌握输血适应征所有的血浆蛋白制品都必须作病毒灭活应用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提倡无偿献血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和输血、输液器,对血液透析机应彻底消毒,所有被血液污染的物品和工作台面需彻底消毒处理献血者凡抗-HBs阴性者有条件时注射乙肝疫苗预防•对所有采集的血液应留标本复查HBsAg、抗-HCV和抗-HIV4546第40页,共134页输血传染病及相关检测输血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病毒性肝炎的预防与控制•

严格筛选献血者•为保护受血者,有条件时可在输血后24小时及1个月时各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1次,成人1次注射HBIG5ml。但对经常输血的患者,最好注射乙肝疫苗3次(0,1,6个月末,每次10~20μg)作主动免疫,以期获得长期免疫。既往医学史调查

:注意排除高危人群献血血液检验

:我国目前规定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