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_第1页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_第2页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_第3页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_第4页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西域的地理概念。掌握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基本情况。掌握西域都护的设置及其意义。掌握丝绸之路的概念及在历史上所起到的作用。了解班超经营西域的经过及意义。能力目标通过将中原地区治乱兴衰与开发经营边疆地区的背景结合起来认识,培养学生思考认识历史现象之间内在联系的能力。通过对于丝绸之路文化内涵和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的认识,培养学生全面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德育目标祖国境内各族人民共同发展了中华文明,共同创造了中国的历史。两汉时期,加强对边疆一些地方的管辖,密切和少数民族的联系,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中国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张骞、班超等杰出历史人物所具有的坚毅精神,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教学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教学难点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教学方法联系法。对于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要涉及到匈奴的势力控制范围。用此法联系前课,有利于学生对本课的理解。跨学科综合法。对于西域的地理概念的掌握,需要用到学生的地理知识储备。归纳法。对于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可让学生看书归纳。讲解法。对于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地位等需用此法。列表整理法。对于本课基本的知识点,围绕与西域的关系,可以填表整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同学们,我们看课本导入框中的内容;古代罗马人称中国为“丝国”。他们非常喜爱中国的丝织品。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执政官恺撒,穿着丝袍进入剧场,轰动一时。后来,穿着中国锦衣绣服,成为罗马男女贵族的时尚。许多罗马商人,纷纷贩运中国的丝绸。公元1世纪左右,罗马城内的豪华市区,设有专售中国丝绸的市场。当时中国的丝绸,是怎样运往欧洲的?丝绸之路又是怎样形成的?与丝绸之路同样有名的海上丝绸之路又是何时开辟的?这节课将向你介绍这些内容。二、 新授[板书]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张骞通西域1.西域的地理概念[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一段的内容,看一下西域的地理位置及汉武帝以前的社会状况。[学生看书]……[学生回答]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区,在两汉时被称为西域。汉武帝以前,那里小国林立,天山以北的一些小国受匈奴的控制和奴役。[教师讲解]西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指玉门关以西,葱岭以东,今新疆天山南北等地。我们课本上的西域即指此。广义则包括葱岭以西,亚洲西部和欧洲东部一带。[教师过渡]在今甘肃敦煌一带,原来居住着一个大月氏部落,遭受匈奴的攻击,被迫西迁,对匈奴恨之入骨,时刻想回来报仇雪恨,只因势单力薄,其愿望一直未能实现。汉朝从匈奴降人的口供中获悉这个情况,立即想到了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这就有了汉武帝募人出使匈奴,张骞应募出使一事,下面我们看具体内容。[板书]2.张骞通西域[教师指导]请同学们把课本第二、三段内容看一下。看书时注意以下几点:(1)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2)张骞一共几次出使西域?(3)在西域和汉朝的交往中,双方经济文化交流主要有哪些表现?[学生看书]……[教师提问]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教师引导]上一节课我们学过匈奴与汉的和战。刚才我们也讲到了匈奴控制西域诸国。现在再请大家思考:汉朝初年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为什么到汉武帝时要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学生回答]西汉初年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是因为西汉国力不强,经济没有得到恢复和发展。到汉武帝时,西汉国力强盛,具备了反击匈奴的条件。所以要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教师补充]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西域在匈奴的西南,如果把西域诸国由匈奴的军事据点和经济后盾变成匈奴的对手,那无疑于截断了匈奴的右臂。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的目的即在于此。[教师提问]现在我们看第二点,张骞一共几次出使西域?[学生回答]两次。[教师引导]请复述一下主要过程。[学生复述]公元前138年,张骞带着百余名随从从长安西行,在途中被匈奴捉住,扣留了十年。他不忘使命,设法逃脱,辗转到了大月氏。那时大月氏西迁已久,无意再与匈奴打仗。张骞返回长安,向汉武帝报告了西域的见闻,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率领使团,带着上万头牛羊和大量丝绸,访问西域的许多国家。西域各国派使节回访长安。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教师引导]张骞出使匈奴,曾经被匈奴人扣留了十年,但他始终不忘自己的使命,设法逃脱并到达大月氏,其实,他在回来的路上又被匈奴扣留了一年,才返回长安。请同学们想一想:在张骞身上有一股什么精神?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种精神?[学生回答]在张骞身上有一股不怕困难,百折不挠,为了国家利益,不顾个人安危,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我们应该学习这种精神。[教师引导]同学们再考虑一个问题: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没有完成汉武帝交给他的任务,其主要原因是大月氏西迁已久,无意再与匈奴打仗,那么,请同学考虑: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是不是没有一点意义?可以讨论。[学生讨论]……[学生回答]答案一:是,因为他出使西域的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大月氏不愿意夹击匈奴,张骞无功而返,所以说没有意义。答案二:不是,张骞出使西域虽然没有达到联络大月氏夹攻匈奴的目的,但他对西域情况的了解为第二次出使西域打下了基础,而且也了解到西域各国愿意同汉朝交往。[教师讲解]张骞的任务虽然没有完成,可是他沿途了解到西域各国地形、物产和风俗,为第二次出使西域打下了基础。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意义还是非常明显的。而且,张骞是西汉开辟西域交通的第一个使者,他的勇敢、坚韧优秀品质为后人所传诵。[教师引导]我们来学习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情况,先看课本上的描述:“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张骞率领使用,带着上万头牛羊和大量丝绸,访问西域的许多国家。西域各国也派使节回访长安。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同学们看过这段描述后,请和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作一下比较,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可以讨论。[学生看书、讨论]……[教师提问]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情况和第一次比较起来,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学生回答]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是为了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而且在路上被匈奴扣留了两次。但第二次出使似乎比第一次顺利,而且课本上也没提联络西域夹击匈奴的目的。[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继续考虑: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为什么比第一次顺利,再没有出现过像第一次那样被匈奴人扣留的事情?请同学们联系前节课所讲内容回答。[学生回答]因为公元前119年张骞出使西域时,通往西域道路上的匈奴已经被汉朝打败。因此,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要比第一次顺利得多。当然,也就不会有联络西域夹击匈奴的事。[教师讲解]确实如此。在公元前121年西汉王朝与匈奴的战争中,双方争夺的焦点就是河西地区,汉武帝派霍去病打败河西的匈奴浑邪王和休屠王,并接受他们投降。然后在河西设置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历史上叫做“河西四郡”。这就意味着西汉王朝打开了通往西域地区的通道。为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准备了条件。[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一下,在西汉与西域的交往中,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回答]一是双方派使互访;二是经济文化交流。第二次出使西域时,张骞访问了许多国家,西域各国也派使节回访长安。张骞通西域后,西域的天马、汗血宝马等良种马,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包括乐器和歌舞,开始传入中原。汉族的铸铁、开渠、凿井等技术和丝绸、漆器、金属工具等,也传到了西域。[教师过渡]上面我们提到的是双方在经济、文化方面的交往。而西域地区作为一个行政区域归中央政府管辖,则在西域都护设置之后,我们来看具体内容。[板书]3.西域都护的设置[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第一个子目下最后一段文字描写,了解西域都护设置的时间、职权范围、意义。[学生看书]……[教师提问]请从西域都护设置的时间、职权范围和意义来复述一下这一段的基本内容。[学生复述]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师过渡]张骞通西域以后,汉族与西域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一条“丝绸之路”成了沟通中西之间经济、文化的主要桥梁。那么,这条“丝绸之路”是怎样形成的?它沿途都经过哪些地方?它的形成对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起了什么作用?这都是我们在下面将要讲到的。[板书]二、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一下“丝绸之路”子目下的内容。结合课本上的地图,把它的形成过程表述出来。[学生看书][学生表述]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线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路上因有大量的中国丝绸运往西方,受到了西方的欢迎,所以把这条路叫做丝绸之路。它是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教师讲解]我们现在看的是陆上“丝绸之路”,它是张骞通西域后正式开通的。它从西汉都城长安出发,穿过河西走廊西行,经武威至张掖全酒泉,然后到达敦煌。从敦煌西去,经玉门关、阳关往西的商路有两条,一条走昆仑山北麓,越过葱岭到大月氏,再西行大秦,称为南道;另一条沿今天的天山南麓,越葱岭的北部,向西到达大宛、康居等国,称为北道,再往西可抵大秦。西域都护的设置,就是要有效管理西域地区和保护商旅往来,这是丝绸之路开通后的一大变化。[教师引导]现在请同学们看“动脑筋”下的问题:近几十年来,在我国新疆发现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在新疆发现了许多汉代的丝织品,那说明新疆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当时我国的对外贸易已经相当发达了。[教师过渡]新疆发现了汉代的丝织品说明了汉朝时丝绸之路的存在。而且刚才我讲的时候也提了一句。刚才讲的是陆上丝绸之路。那么,在马来西亚出土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这又说明了什么?难道还有一条海上丝绸之路存在?我们说,确实是这样的。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这条海上的丝绸之路。[板书]2.海上丝绸之路[教师讲述]对于海上丝绸之路,我们要注意两点:一是路线,二是海上丝绸之路出现的原因和条件。关于路线,我们看课本上的描述:从广东沿海的港口出发,沿着海岸线,从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岛。(教师讲述时,要结合地图、地理挂图亦可),这就是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和在印度尼西亚出土汉代钱币和陶器的原因。现在我想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的原因和条件。[学生讨论]……[学生回答]答案一:需要较高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答案二:需要有在海上指方向的设备。答案三:有向海外国家通商的要求。答案四:有不畏艰险的精神和决心。[教师总结]发展海上丝绸之路首先是由有向海外国家通商的要求。光有要求还不行,还得条件具备。汉朝时造船技术提高,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准备了交通工具。航海技术的提高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关于海上指向的设备,在战国时期已有关于“司南”的记载,一般说,指南针用于海上航行是在宋代。但我们刚才看到了当时海上航行有一个特点就是沿着海岸线,那就是说只要沿着海岸线走,方向是不会迷失的。至于不畏艰险的精神和决心,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下面就请同学们看丝绸之路地貌:([投影显示]或电脑演示:荒无人烟的戈壁和沙漠地带;茫茫无际的大海和滚滚波涛……)同学们请想一下,在科技不发达的汉朝,在这两条道上经商,没有不畏艰险的精神和决心能行吗?其实,同学们根据自己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一下西北和东南的气候特征,也会明白这一点的。[教师讲解]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了丝绸之路特别是陆上丝绸之路的情况。现在,我所要讲的是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丝绸之路的得名,是因为中国的丝绸最初由陆路运往地中海东部的西亚和欧洲,成为中国输出的最具代表性的商品。但它的更大贡献却是推动了东西文化交流,最显著的例子是中国发明的造纸术、印刷术、火药等,后来都是由这条丝绸之路传入西亚再传至欧洲的。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也是由此路首先向东传入中国的。因此可以说,丝绸之路是地理大发现之前一条世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它不仅仅沟通了东西方文明,而且促成了这两个文明的相互渗透。这就是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和丝绸之路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教师过渡]东汉初年,匈奴分裂成南北两部,北匈奴重新控制西域。为了恢复对西域的管辖,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不负众望,在西域经营了30年,进一步加强了西域和内地的联系,下面我们看具体内容。[板书]三、班超经营西域[教师引导]同学们,有一个叫“投笔从戎”的成语,谁能知道它和谁有关?[学生回答]班超[教师引导]能讲明这个成语的来历吗?[学生讲述]班超是班固的弟弟,年轻时同母亲来到洛阳,靠抄写文书维持生活。当时西域一些国家经常帮助匈奴侵扰边界,掠夺居民和牲畜,班超听了这些消息,激昂地扔下笔杆说:“大丈夫应立大志,效命疆场,怎么能和笔墨打一辈子交道呢?”后来随窦固出征过几次,又奉命出使西域。恢复了汉朝对西域的控制。[教师引导]除了“投笔从戎”外,与班超有关的成语还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请同学们把“班超经营西域”一目看一下,对班超经营西域大致有一个了解。[学生看书]

[教师讲解]公元73年,班超奉命出使西域,他带领三十六个人,先治服了都善王,窦固向明帝奏明了他的功劳,又派他去于真。班超在西域三十多年,联络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同汉朝和好,汉和帝即位后封他为定远侯。班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