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_第1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_第2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_第3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_第4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1【教学目的】1、结合详细情境,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体验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拟物体外表和封闭图形面积的大小。2、通过比拟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才能,同时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创设有目的的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与团结协作的意识和才能,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准备】1、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袋(正方形与长方形每生各一个,剪刀、固体胶、小纸片、硬币等)2、学生准备:学具袋(正方形与长方形每生各一个,剪刀、固体胶、小纸片、硬币等)【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含义,体验比拟策略的多样性。【教学难点】理解面积含义,比拟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手掌面及数学书封面引出物体外表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外表的大小——面积)2、以淘气想参加到同学们当中来,出示课件引出: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封闭图形)二、初探面积的含义。1、感知:①寻找身边物体的面积,学生举手答复。②比拟物体面积的大小,同桌互说并举手答复。2、学生活动:比拟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大小①老师出示长方形与正方形。学生猜想图形面积的大小。②学生动手操作,利用学具袋中的学具想出多种方法比拟两个图形的大小。师巡视指导。③学生演示不同方法并由学生选择测量面积比拟准确的方法。④师引出数格子的方法。三、应用。1、(课件出示)用数格子的方法比拟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生观察后举手答复。2、出示两个正方形,学生讨论并判断是否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让学生知道比拟时格子的大小要一样。3、书本40页画一画。四、拓展(小小设计师)在方格纸中小组合作完成一个图形贴画。1、由智慧老人送礼物引出。2、老师提出活动详细要求。3、投影仪展示学生局部作品,并比拟图形面积大小。五、总结在今天的学习中,你都知道了些什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2三维目的: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3、教育学生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时钟学具准备:每人准备一个时钟、口算卡片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师: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展倒计时〕师:刚刚,我们进展倒计时,象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二、新授〔一〕认识钟面上的秒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2、学生自主探究,共同探究3、学生反应: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③假如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取方法进一步类推。4、体验1秒钟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④小结:刚刚,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二〕探究分与秒之间的关系1、师:假如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究。3、学生反应。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三〕练习:体验1分钟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2、师:1分钟能做什么呢?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3、让学生举例,说说1分钟可以做什么事。〔四〕小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认识时间单位——秒〕有了秒针,计时就更准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合作,准确地为人们报时。三、稳固练习1、做练习十四:1补充:①我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②小明跑100米要用19〔〕。2、跑步比赛师:让我们一起到紧张剧烈的运动场上去看看。50米决赛刚完毕,你能通过钟表的显示,说出运发动的成绩吗?从这张成绩表中,你能看出什么?3、活动:师:下课铃声响了,请大家安静,迅速地将课桌上的学惯用品整理到书包里,看看需要多少时间。看谁整理得又快又好。〔学生整理,老师报时〕师:相信大家今后每时每刻都能这样珍惜分分秒秒,做时间的主人。四、作业搜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如练习十四第3题〕教学后记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3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结合实例和详细活动,感知镜面对称现象。掌握镜子内外图形对称、左右错位的规律,能利用镜子寻找对称轴〔特别是不能对折的物体〕。2。才能目的: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发现、交流,经历探究镜面对称现象特征的过程,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解释生活,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才能。3。情感目的: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探究镜面对称的一些特征。教学难点:感知镜面对称现象,开展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教学准备:课件,镜子。教学过程:一、讲故事,引入新课1。讲《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猴子在路边漫步,看到天空高挂一轮圆月;猴子走到井边,发现井边有一轮圆月,猴子以为天上的月亮掉到了井里;猴子大声叫喊,同伴扛来长长的网兜。众猴子怎么也捞不出“月亮”。问题:“这是什么原因?”〔不是月亮掉到井里,而是井水倒映出月亮。〕“在生活中,你们好有没有发现类似的现象?”〔照镜子时,出现的现象;光滑的地板也会出现倒影等。〕2。提醒课题。〔1〕总结,说明以上几种现象的特征。〔2〕板书课题:镜子中的数学。二、组织活动1。老师示范。〔1〕在黑板上贴一个大的黑体字——“王”的一半。〔2〕把镜子放在虚线上〔对称轴〕,让全班学生观察镜子里的图形和整个图形。〔3〕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有什么发现?〔看到“王”字,镜子里的图形是镜子外图形的对称图形。〕〔4〕让学生试一试。2。试一试。第〔1〕题:让学生把镜子放在虚线上,看看镜子里的图形和整个图形。说一说,看到了什么。在书上画出对称图形。说一说,这条虚线在对称图形中称什么?第〔2〕题〔1〕镜子中的小女孩是举起了左手,小女孩其实举起的是哪只手?〔2〕从镜子你能知道如今是几点吗?〔3〕小组讨论:你发现了镜子中有什么数学学问?终究小女孩照镜子时是几时?〔4〕小组代表汇报小组讨论的成果。3。小游戏模拟照镜子的游戏。师:假设苏老师站在镜子前,谁来做镜子中的苏老师呢?〔师生表演。〕采访镜子中的人:你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准确?〔同桌互相做游戏,请一组学生全班展示。〕三、归纳小结,提升认识师:今天同学们有什么收获?你的心情怎样?〔评析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才能,关注学生情感。〕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4一、说教材:本课内容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0~74页。教材简析:《面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被安排在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这一单元详细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四局部。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根底上进展的。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场,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学好本课,不仅是学习面积计算的根底,更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根底知识。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在编写上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教材按照先认识面积(包括物体外表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然后归纳面积的概念,再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包含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为什么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及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二、说前测: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学生知道些什么呢?对三年级两个班学生的前测结果统计说明:关于面积,87%的学生通过其他渠道或自学课本知道“面积”一词,13%的学生表示从未听说;15%的学生对“面积”的含义有错误认识,56%的学生认为“面积”和物体的大小有关,29%的学生表示说不清楚。关于面积单位,69%的学生表示通过其他渠道或自学课本知道“面积单位一词”,31%的学生表示从未听说;10%的学生对面积单位的含义有错误认识,47%的学生认为面积单位和物体的大小有关,43%的学生表示说不清楚。据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的:三、说教学目的:(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那么。(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4)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才能,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于生活并效劳于生活。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难点: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四、说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米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具。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5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第六册73~74页的例1,做一做及练习十六的1~2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除法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以及乘、除法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的联络。2.使学生在推导“单价、数量、总价”这三种数量关系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学习一种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才能。3.使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观察、比拟等学习活动,学会与别人合作,学会有条理的、明晰的表达、阐述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才能。4.使学生通过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爱好。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除法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以及乘、除法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的联络。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乘、除法应用题常见数量关系的联络教学过程一、复习1.出示投影,学生填空单价×数量=单产量数量=总产量×时间=路程工效×=工作总量2.老师小结二、新课1.复习乘法应用题和常见数量关系1)出示题目学校鼓乐队买了8个鼓,每个98元,一共用了多少元?2)读题,列式解答,并说出数量关系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6教材简析:这局部内容教学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这是上学期学习的连乘计算的实际问题的逆解题,也可以用两中方法解决,即可以用连除的方法,也可以用先乘后除的方法。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经历,开展数学考虑,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生活中一些问题可以用连除或是先乘再除的方法来解决。2、能通过题中的图或文字找到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进步分析^p问题的才能。教学难点:从题中找全信息,找到适宜的解答方法;说出每一步算式所表示的意思。教学重点:掌握用连除或是先乘再除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光盘或者挂图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发作业本,这件事天天做,大家熟悉吗?为了使计算的方便,我们假设如今我们每组都是正好有10个同学。〔老师拿一叠本子,做要发的样子〕,这里应该有多少本?仔细听老师准备这么发:我先发给4个组长,再请4个组长发给每个同学。大家想一想,要求每人发到几本本子,你可以怎么列式?学生可能会说:40÷4=10〔本〕,10÷10=1〔本〕4times;10=10〔人〕,40÷40=1〔人〕先交流第一种解答方法:指名说说每一步算式的意思。指出:发本子有2次平均分的过程,先是老师把40本平均分成4份,再由组长把10本本子平均分给了10个学生,所以对应的我们就可以列出2个连续除的算式。我们也可以把它们合起来写,写成:40÷4÷10=1〔本〕学生读一读该算式,联想:我们前面学习过有关连除的计算,回忆一下,你可以想起这类算式还可以怎么变化?交流第二种解法:指名说说这乘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注意单位名称为什么是“人”而不是“本”?指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要正确确定单位名称,写错了,也就说明你对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还不能理解。提醒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惯用连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当然有的时候这类题还可以用先乘再除的方法来解决。但不管你用什么方法算,你要清楚每一步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并正确写出单位名称。二、学习新知:1、出示书上的例题,请学生看题后说说看到的信息。交流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找信息的时候,要从文字信息和图片信息两个方面找。文字信息:224本书。图片:有2个书架,每个书架有4层。注意观察2个书架有什么特点,要让学生发现:两个书架非常的相似,都有4层,每层放的书都差不多。指出:放得这么整齐,才能说成是“平均分”,才能问“平均每个书架上每层放多少本?”如今请你想一想,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交流算法,注意要让学生说清楚每一步算式的意思。可能的方法:224÷2=112〔本〕,112÷4=28〔本〕2times;4=8〔本〕,224÷8=28〔本〕假如还有别的方法,可以请该学生说一说,但要注意一个度的问题:学生假如能清楚地说,那就可以认可;假如说得非常的勉强,大多数同学都不为承受,那没有必要刻意地去找出更多的方法。2、练习〔1〕〔p.11第1题〕让同学分别从题中找到文字信息和图片信息,然后再交流各自不同的解答方法。〔2〕〔p.11第2题〕方法根本同上,但要注意一点,学生可能读完题后,能感觉这是一道连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加上题中出示信息的顺序,估计会有学生列式为:150÷3=50,50÷2=25〔天〕假如真有,要问学生第一个算式终究表示什么意思?假如根本没学生能说个明白,那就要让学生选择更有把握的解法。三、考虑题:商的十位可能是几?被除数的百位可能是几?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四、布置作业:p.12第3~7题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7教学目的(一)使学生在已掌握的“单价×数量=总价”等关系式的根底上推导出另外两个关系式正确理解三个关系式之间的联络.(二)学会应用关系式解决实际计算问题.(三)培养学生的观察、考虑、分析^p和概括才能.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用乘法求总价,推导出用除法求得另外两个量.难点:提醒三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1)口算:(投影出示)14×5=21×3=13×7=70÷14=63÷3=91÷7=70÷5=63÷21=91÷13=32×4=12×6=15×8=128÷4=72÷6=120÷8=128÷32=72÷12=120÷15=(2)请同学回忆一下在乘数是两位数乘法中,学过哪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可以让学生讨论,互相启发,提醒一下,然后请同学答复.学生答复无序,老师要选择有序的板书在黑板上)生:单价×数量=总价单产量×数量=总产量速度×时间=路程工效×工时=工作总量师:同学们能结实掌握学过的数量关系,下面老师出一道常见数量关系的应用题请大家来考虑.(二)学习新课1.学校鼓乐队买了8个鼓,每个34元,一共用了多少元?(事先写好贴在黑板上)投影出示讨论题:(几个题都用这个讨论题)(1)题目中哪些量?求什么量?(2)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3)说出数量关系式.通过讨论,根据问题答复.老师把学生说的列式板书在黑板上.34×8=272(元)使学生充分认识:34元是单价;8是数量;272元是总价.单价×数量=总价下面老师把(1)题,和所求改变一下,请看(2)题.(事先写好贴在黑板上)(2)学校鼓乐队买8个鼓用了272元,每个鼓多少元?投影出示讨论题:学生讨论时老师巡视、启发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使每个人都参与.(可以多请几名同学答复,尤其是中、下等同学,要多给他们时机)生:“买了8个鼓”是数量,“用了272元”是总价.求“每个鼓多少元”是单价.也就是:总价和数量,求单价.关系式:总价÷数量=单价列式:272÷8=34(元)(老师把它写在黑板上)请同学按老师说的要求,把这个题目再改编一下,注意听.假如这道题的总价不变,把问题(单价)改变为条件,把数量改变为问题.请同学考虑片刻,组织一下语言,把这道应用题表达出来.(学生答复、老师把事先写好的(3)题贴在黑板上)(3)学校鼓乐队买鼓用了272元,每个34元,买了几个鼓?投影出示讨论题:(根据讨论题答复,请一些平时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看他们是否掌握了)(生:总价是272元,单价是34元,求的是数量.)关系式:总价÷单价=数量列式:979÷34=8(个)师:通过上面三个题目,你能说出单价、数量、总价这三个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同学们可以互相说一说)生:单价和数量,可以求出总价,用乘法计算;总价和数量,可以求出单价,用除法计算;总价和单价,可以求出数量,用除法计算.总之,单价、数量、总价这三个量,只要知道其中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小结今天我们研究了单价、数量、总价这三量之间的关系,只要知道这三个量中的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只要记住“单价×数量=总价”就容易想出另外两个关系式:“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这样我们就能很快地解决生活中的有关实际问题.(三)稳固反应请同学利用我们刚学的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1)一辆汽车由成功村开往县城,用了4小时,平均每小时行35千米,由成功村到县城的路程是多少千米?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列式:35×4=140(千米)(2)成功村到县城的路程是140千米,一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35千米.这辆汽车由成功村到县城要用多少小时?关系式:路程÷速度=时间列式:140÷35=4(时)(3)成功村到县城的路程是140千米,一辆汽车由成功村开往县城用了4小时.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关系式:路程÷时间=速度列式:140÷4=35(千米)(订正时,老师板书)下面请同学翻开书第75页,练习十六第1题.谁知道每题括号里绿颜色的字是什么意思?学生答复后,老师要求学生请在书上填写.(订正时老师板书)(1)单产量×数量=总产量(2)总产量÷数量=单产量(3)总产量÷单产量=数量下面我们再来看一道题.(出示)(1)一台织袜机每小时织32双儿童袜,8小时消费多少双?提出问题再解答,并写出数量关系式.读题并补充问题.老师填在黑板上.关系式:工效×工时=工作总量列式:32×8=256(双)(2)把上题改编成求时间的应用题.(同桌两个同学互相编,然后把关系式,列式计算写在自己的作业本上)一台织袜机每小时织32双儿童袜,方案织256双,需要几小时?关系式:工作总量÷工效=工时列式:256÷32=8(时)(3)把上题改编成求工效的应用题.(要求自己独立考虑,编后,把关系式,列式计算写在作业本上,看谁最快)一台织袜机8小时织儿童袜256双,平均每小时织儿童袜多少双?关系式:工作总量÷工时=工效列式:256÷8=32(双)小结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学习了几种常见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单产量、数量、总产量的关系;工效、工时、工作总量的关系.今后可以应用这些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一些乘法、除法应用题.作业:看书第73页.小资料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都可以归结为:c÷a=b或c÷b=a(a,b都不等于0).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把数c平均分成b份,也就是求一样的加数a.二是求数c里面含有多少个a,也就是求一样加数a的个数b.至于求一个数c是另一个数a的多少倍,实际上也是求c里含有多少个a;一个数的b倍是c,求这个数,实际上就是把c平均分成b份,求这样的一份是多少.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8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分析^p图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的计算方法。2.理解商中间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3.能主动考虑、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学重点理解商中间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能纯熟正确计算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过程一、引入1、口算:28÷2240÷836÷384÷7=32-048+00×1242×00+2529+09×014×01、不计算,说出下面各题的商。292÷2358÷62147÷7605÷5488÷4二、新授1、出示28页主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四幅画的内容。2.嵌入数学问题:(1)4个西瓜,师徒4人,平均每人吃几个?生:4÷4=1(2)当猪八戒把西瓜全吃光了,其他三人还能分到西瓜吗?引导学生想到:三人一个西瓜业没分到,怎样用算是表示呢?这时可以通过故事情境写出:0÷3=0,并深入领会其中的含意。(3)设置另一情境:当零为除数时的结果又是怎么样的呢?由于这个内容不是小学时学到的,但为了让学生有个认识,所以可以略带一些,当0作为除数时,是没有意义的。三、做一做0÷20÷40÷50÷1023843930÷0四.出例如6。1、问:怎样列式?怎样计算?结果是多少?2、同学会用竖式计算吗?学生说说,老师板书。3、指板演题,问为什么十位上要写0?4、你有什么看法?学生讨论后,老师把省去的这步去掉。小结:这题是怎样计算的?5.试一试。505÷56018÷66015÷3指第3题问:为什么6015÷3上的中间会有两个0?强调简便写法。6.出示计算420÷3学生说,老师板书。问:商末尾这个0能省略吗?为什么?强调简便写法。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要注意什么?数学网特地为大家整理了商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除法,希望能帮助广阔小学生朋友们进步数学成绩和数学思维才能,同时祝大家学业进步!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9教学目的:1、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口算,并能正确地进展计算。2、能正确地口算几千几百减几千几百的不退位减法。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技能。4、培养良好的检验习惯。教学过程一、根本训练1、78-40=46-20=86-30=78-40=38-2=26-5=56-4=86-34=〔1〕、先口算〔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一组3道题之间有什么关系?小结:上面两题是下面这道题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过程。二、引入1、根据下面有联络的算式合并在一道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题目。68-30=53-20=38-2=33-1=2、例1:口算86-34=想:把两位数减两位数转化成口算过程86-30=5656-4=3、试一试8600-3400=想:869个百-349个百=个百=4、小结三、课堂练习1、49-20-7=76-50-3=68-40-5=49-27=76-53=68-45=谈谈上下两题之间有什么联络?2、速算73-61=86-54=67-25=76-23=95-42=38-21=89-74=78-42=3、计算4、找朋友5、综合练习四、课堂作业见课堂作业本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10教学目的:1、让学生根据已有的除法知识经历,自主探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学生理解并掌握该方法。2、把2种方法加以比拟,从而对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个比拟明晰的整体把握,进步计算的才能。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百位不够除,要把前两位合起来再除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光盘或者挂图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我们来估计一下这几题的商应该是几百多,说说你是怎么估计的?如:984÷2984÷3984÷4984÷5问:是不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都会是几百多呢?说一说理由。结合学生答复指出: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是百位够除的,那商就是三位数;这节课我们要来学习另一种情况,也就是百位不够除该怎么办?板书课题: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百位不够除〕二、出例如题:1、光盘演例如题。问:把你看到的信息读一读,说一说。要求“卖了多少千克鸡蛋?”要怎么列式?为什么?板书:312÷4〔学生说,老师写〕2、估算:它的得数大约是多少?和同桌交流一下。全班交流,老师注意及时肯定一些好的估算法。特别是要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百位上的3不够除,要看前两位即要用31个十去除以4,得到的是几个十。3、竖式计算:写完后问:这第一步计算就有挑战,你说应该怎么办?为什么?老师随学生的答复适当板书。强调:7要写在十位上多问几个学生:为什么这个7要写在十位上?接下去的你会算了吗?请大家继续算,写在书上。4、验算。学生自己验算,完成一开场的横式。指出:这才是一个比拟完好的解题过程。小结:这也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但它的得数就是一个两位数。请大家和同桌简单交流一下,同样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什么时候商还是三位数?什么时候商就是两位数了?三、练习:1、学生自己完成书上第3页的第1题。完成后请同桌互相交流:算对了吗?写得标准吗?全班交流:你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想提醒大家?四、作业:p.4第2题。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11教学目的通过学生对已学过的除法关系应用题的解答,引导学生自己概括整理出常见的除法数量关系式,掌握并灵敏地运用这些常见数量关系式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p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进步学生运用数学术语进展归纳概括的才能,开展抽象思维.通过学生对一些数量关系的掌握,加深他们对日常各种数量及互相关系的理解,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数学的实用性、严谨性和结论确实定性.教学重点、难点根据详细情境的实际问题,抽象概括出常见的除法数量关系式,加深学生对日常各种数量及互相关系的理解.教学过程铺垫准备.【演示课件“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出示:根据24×6=144,列两个除法算式.144÷6=24,144÷24=6根据230÷5=46,列一个乘法算式和一个除法算式.46×5=230,230÷46=5观察以上两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说说乘法各局部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出示:被乘数×乘数=积积÷乘数=被乘数积÷被乘数=乘数提问:我们学过的乘法数量关系有哪些?板书: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单产量×数量=总产量工效×时间=工作总量探究新知.1.【继续演示课件“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老师结合课件问:动画看完了,你想到了什么?(要想知道带的钱是否够用,可以估算一下,还可以先算出买鼓共需要多少钱?)学生结合课件演示表达题意.出示:(1)学校鼓乐队要买8个鼓,每个98元,一共需要多少元?问:这个问题中存在哪些数量关系?你想怎样列式?学生答复后板书:单价×数量=总价98×8=784(元)解决动画中“钱是否够用”的问题.2.根据“学校鼓乐队要买8个鼓,每个98元,一共需要多少元?”这个问题,谁能联想出两道除法计算的应用问题来?学生讨论编题,然后口述题意.根据学生的答复,出示:(2)学校鼓乐队要买8个鼓,一共需要784元,每个鼓多少元?(3)学校鼓乐队买鼓需要784元,每个98元,一共可以买几个?分别读题,列式解答,订正并板书:(2)784÷8=98(元)(3)784÷98=8(个)3.观察三个算式,联络题意,推出数量关系式.(1)观察98×8=784(元)784÷8=98(元)784÷98=8(个)三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络,想784、98、8分别代表哪一数量?问: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讨论.“单价、数量、总价”之间除了有乘法关系外,还有什么关系?学生自己提炼得出: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4.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举出应用“总价÷数量=单价或总价÷单价=数量”的实际例子.发散迁移.【继续演示课件“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学生以小组位单位讨论74页“做一做”,得出“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除法数量关系式.问:根据“工效×时间=工作总量”这一乘法数量关系,你想到了什么?学生推理得出这三个量间的除法数量关系.全课小结.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谈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疑问?2.师带着学生回忆全课内容,从具有乘除法数量关系的三个数量间的严密联络中体会“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换”的思想.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12教学目的:1.通过练习,强化学生对年、月、日之间关系的理解。2.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教学重点:强化学生对年、月、日之间关系的理解。教学难点: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必然联络。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知识再现1.课件出示表格,并让学生填写表格。年〔〕个月大月小月2.填空:平年的2月有〔〕天,全年有〔〕天;闰年的2月有〔〕天,全年有〔〕天。通常每〔〕年里有〔〕个平年,〔〕个闰年。公历年份数除以〔〕没有余数的一般是闰年;公历年份数是整百数的,必须除以〔〕没有余数才是闰年。二、根本练习1.完成教材第49页“练习六”第1题。引导猜想:小明的生日是下个月的第1天,你知道是几月几日吗?要求:请用类似“我的生日在老师节前两天”的语言描绘自己的生日让其他同学猜。2.完成教材第49页“练习六”第2题。〔1〕提问:你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吗?在今年的年历上把它们圈出来。〔2〕追问:爸爸、妈妈的生日过了吗?在爸爸、妈妈的生日这一天,你为他们做了什么?还没有过的同学,你打算怎样给爸爸、妈妈过生日?3.完成教材第49页“练习六”第3题。让学生根据题意,挑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月份,找出×月1日是星期几,制作一个月历,并完成以下要求。〔1〕在表中圈出节日、纪念日。〔2〕算一算这个月一共上课多少天,休息多少天?〔3〕你还想说些什么?在小组里说一说。三、综合练习1.完成教材第50页“动手做”。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月历卡,四人一组做框数游戏。〔1〕要求:每次用长方形横着框出3个数,说说这3个数之间的关系,算出它们的和。先指名答复,再将学生的算式随机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寻找规律。得出:三个数的和是中间数的3倍。〔2〕要求:每次用长方形竖着框出3个数,说说这3个数之间的关系,算出它们的和。先指名答复,再将学生的算式随机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寻找规律。得出:三个数的和是中间数的3倍。〔3〕追问:还可以框出几个数?怎样框?试一试。2.出示教材第50页“你知道吗”内容。提问:同学们,我们平常所说的一年四季和一年的四个季度一样吗?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说说从文中你知道了什么。指名答复,明确:一年四季与一年的四个季度是有区别的。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五、课堂作业《补》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13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认识含有三个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构造。2.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两步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会分步列式解答两步应用题。3.培养学生分析^p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才能,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灵敏解题的才能。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师:谁知道10月1日是什么节?今年的10月1日是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50岁的生日,为了庆贺这一浩大的节日,一些同学做了许多美丽的花朵。板书:同学们做黄花25朵,做紫花18朵。根据这两个条件,谁能提出一个问题,使它成为一道完好的应用题呢?怎样列式解答呢?(学生口述,电脑出示。)大家仔细观察,这是一道几步计算的应用题?(2)师:老师也提一个问题--"做了多少朵红花?(板书)看能不能解答?为什么?"(因为题中没有告诉红花与黄花、紫花的关系,所以不能解答。)假如老师增加一个条件--"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板书)。如今红花与黄花、紫花有关系吗?这道题能不能解答了?二、进展新课1.师: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例1,谁来把题读一遍。2.引导理解题意。这道题告诉我们的条件有哪些?要求什么问题?红花的朵数跟什么有关系呢?(总数)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3.画线段图。师:我们可以借助线段图来分析^p它们之间的关系。先画出一条线段表示黄花的朵数,(边说边画)黄花有多少朵?接着画线段表示紫花的朵数,表示紫花的线段应该比表示黄花的线段长呢?还是短呢?为什么短?画完后问:哪一条线段表示的是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呢?(指名上台指出)再画表示红花的线段(师成心把表示红花的线段画得和总数一样长)。提问:是这样吗?为什么不对?应该怎样改?这条线段就表示红花的朵数,也就是这道题要求的问题。4.分析^p、解答。(1)师:请大家想一想,求红花的朵数用一步计算可以吗?为什么不能?要求做了多少朵红花,必须先算什么?(2)师:每一步怎样算呢?求出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就可以求出什么了?请你在练习本上试着列式解答,谁最先做完,就上来把答案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做完后看书自检。(3)小结:解答例1时,红花的朵数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题中没有直接告诉黄花和紫花的总数,所以要先算出黄花和紫花一共多少朵,再算做了多少朵红花,需要几步计算?(两步。)5.提醒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两步应用题"(板书课题)。6.改编例题。(1)师:下面老师把例1改变一下,把第三个条件中的"少"改为"多"。(电脑出示。)请你默读题目,考虑以下问题。①这道题和例1比,哪些地方发生了变化?②线段图怎样改?③解答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根据学生讨论情况归纳后,学生独立解答,个别板演。集体订正。问:解答这道题需要几步呀?第一步算什么?第二步算什么?(2)师:下面老师把例1再改变一下(电脑出示题目。)指名读题后,先提问上述问题,学生再独立解答。师生集体订正。7.比拟归纳。(电脑出示)考虑:这三道题有什么一样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解答方法上有什么一样?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小结:这三道题讲的事情一样,前两个条件和问题一样,第三个条件不同。从解答方法来看,因为红花的朵数都与黄花和紫花的总数有关系,而"总数"没有直接告诉,所以三道题都需要两步计算,先算出来黄花和紫花一共多少朵,然后再求做了多少朵红花。不同的是求红花的朵数计算方法不同。因为例1告诉我们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应该用总数减3;想一想第1题是告诉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多3朵,应该用总数加3;想一想的第3题是知道做的红花是黄花和紫花的总数的3倍,也就是3个43,所以用总数乘以3。大家在做应用题时一定要认真分析^p题意,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每一步怎样计算。三、稳固练习1.(多媒体出示)填空。(1)同学们跳绳,小华跳75下,小明跳85下。小青比小华和小明跳的总数少30下。小青跳了多少下?师引导学生分析^p题意。要求"小青跳了多少下",必须先算()。算式是:()。(2)畜牧场养出羊120只,养奶羊410只。养绵羊的只数是山羊和奶羊总只数的4倍。养绵羊多少只?师引导学生分析^p题意。要求"养绵羊多少只",必须先算()。算式是:()。2.小游戏--猜一猜。两名学生报出年龄、身高,师说出老师的年龄、身高与两名学生年龄、身高的关系,让学生猜一猜老师的年龄、身高。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两步应用题,做题时要认真分析^p题意,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每一步该怎样计算。五、布置作业(略)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14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2、才能目的:培养学生观察比拟分析^p问题的才能,逐步养成积极考虑的学习习惯。3、情感目的:引导学生探究知识间的内在联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1、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展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2、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师: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师:每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师: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师板书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师:每相邻两个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下面我们就来动手动脑研究一下.(师边说边板书课题: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1、推导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师:课件出示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谁来说说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你是怎么知道的?师:假如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用平方厘米做单位,是多少平方厘米呢?请同学们拿出你手中的学具,开动脑筋,四人一小组动手操作一下。学生动手操作,老师巡视。小组汇报操作结果。生1:我们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在这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上,横排每排摆10个,竖排每排摆10个,一共可以摆100个,所以这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用平方厘米做单位是100平方厘米。(老师出示一面画有100个1平方厘米的小方格的正方形。)生2:我们是用直尺去量师:还有想法吗?生3:我是直接把1分米换算成10厘米,那么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0×10=100(平方厘米)师:总结并板书: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学生齐读。2、知识迁移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师:仿照刚刚的方法,你能推算出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吗?小组在一起讨论一下。学生讨论,师巡视,生汇报。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因为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1米=10分米,10×10=100(平方分米)(板书)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学生读。师:如今,谁来告诉我每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师在黑板上贴字条)去掉“相邻”行吗?为什么?平方米和平方厘米相邻吗?它们间的进率是多少呢?生答复师板书: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师领读生跟读(正读反读这三个关系式)3、根据进率,进展换算师:应用这些关系,你能推算出2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吗?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说出因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2平方分米就是2个100平方厘米,也就是200平方厘米)15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呢?反过来8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呢?你又是怎么想的?2400平方分米=()平方米?你能学着老师的样子举几个例子吗?(生举例)三、深化新知,稳固练习(一)、火眼金睛(以下说法对吗?)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每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我们学校教室的面积大约是50平方米,合500平方分米()1平方米=1000平方厘米()(二)、神机妙算(你能很快说出答案吗?)6平方分米=()平方厘米13平方米=()平方分米1000平方分米=()平方厘米36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8平方米=()平方厘米(三)、大显身手一个正方形桌面的周长是360厘米,边长是多少厘米?这个正方形桌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分米?四、回忆整理、总结生成1、回忆一下我们今天所学内容,并把例题补充完好。2、谁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收获呢?(生畅所欲言。)3、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共同解决。五、布置作业1、83页做一做2、练习二十第四题六、拓展延伸(智力闯关)小红家用边长5分米的方砖铺地,客厅正好用了96块方砖,小红家客厅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