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09第九章多元化设计_第1页
下篇09第九章多元化设计_第2页
下篇09第九章多元化设计_第3页
下篇09第九章多元化设计_第4页
下篇09第九章多元化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多元化设计(1950~1975)第一节 国际主义设计运动一、国际主义设计的起源二、国际主义的建筑设计三、国际主义的产品设计第二节 波普风格第三节 后现代主义设计一、后现代主义产生的背景二、后现代主义的建筑设计三、后现代主义的产品设计第一章绪论本章内容第四节 孟菲斯设计第五节 新现代主义风格第六节 高技术风格第七节 解构主义风格第八节 微电子风格第九节 多元化设计的启示思考题延伸阅读第一章绪论本章内容第一节

国际主义设计运动

一、国际主义设计的起源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美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欧美的观念结合美国的市场需求,在现代主义设计的基础上形成了轰轰烈烈的国际主义设计运动。1927年,在德国斯图加特市近郊举办的维森霍夫(Weissenhof)现代住宅建筑展上,很多展品呈现出一种单纯、理性、冷漠、机械式的风格,被美国建筑师菲利普•约翰逊(PhilipJohnson,1906~2005)称之为“国际主义风格”。从形式上看,二战后的国际主义与战前的欧洲现代主义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其受到凡•德•罗的“少即多”主张的影响,发展为形式上的减少主义特征。从意识形态和思想动机上来说,战后的国际主义与战前的欧洲现代主义则完全不相同,后者在设计上具有强烈的民主主义、社会主义色彩,目的是使设计真正为人民大众服务。第九章多元化设计二、国际主义的建筑设计风格:重视实用功能,讲究设计的合理性和经济性;强调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讲究机械化的科学性;反对装饰传统,讲究简洁的几何造型等。代表作品:1958年密斯•凡•德•罗和菲利浦•约翰逊在纽约设计的西格莱姆大厦(TheSeagramBuilding)、意大利设计家吉奥•庞帝(GioPonti,1891~1979)在米兰设计的佩莱利大厦(ThePerelliBuilding)。纽约西格拉姆大厦(凡•德•罗等,1958年)第九章多元化设计第一节

国际主义设计运动

三、国际主义的产品设计风格:追求产品功能和结构特征的直观表现,其色彩多为黑、白、灰等“无彩色”,形成高度统一、理性化、精炼无装饰的设计风格,体现了国际主义设计重视功能、追求形式简洁的设计原则。代表作品:德国乌尔姆造型设计学院和布劳恩(Braun)家用电器公司的合作是国际主义产品设计的成功典范。第九章多元化设计第一节

国际主义设计运动

三、国际主义的产品设计第九章多元化设计第一节

国际主义设计运动

英国罗伯特公司生产的收音机R550(50年代)多用途厨房电器(布劳恩,1957年)三、国际主义的产品设计第九章多元化设计第一节

国际主义设计运动

SK4电唱机(汉斯•古格洛特和迪特•拉姆斯,1956年)ET22微型计算器(迪特•拉姆斯,1976年)四、国际主义的平面设计新字体(通用体Univers、Helvetica)和新版面编排体系,展现了冷漠、高度理性化、功能化的设计风格,与凡•德•罗的“少即多”主张十分吻合。第九章多元化设计21种Univers字体(约瑟夫•穆勒•布鲁克曼,1954年)Helvetica字体(阿德里安•弗鲁提格,1957年)第一节

国际主义设计运动

第二节

波普风格

起源波普(Pop)一词为英语(Popular)的简称,原意为流行化、大众化。波普设计的产生与战后日益形成的西方丰裕社会、青少年消费市场的需求有密切的关联,体现出叛逆的设计立场。从本质上来说,波普风格是一个反现代主义设计的运动。第九章多元化设计拼贴画(理查德•汉密尔顿,1956年)第二节

波普风格

最早出现“波普”设计风格的国家是英国,其受到了波普艺术创作的影响。特点产品设计呈现各种奇特的造型、大胆强烈的色彩、特殊的图案装饰、反常规的设计观念等特点。第九章多元化设计茶几(艾伦•琼斯,1969年)半裸的座椅(艾伦•琼斯,1969年)第二节

波普风格

后波及到意大利和欧美各国。波普运动取得的成就及其显示出的前卫性的特点,在欧美引起了普遍的关注。第九章多元化设计布娄充气沙发(保罗•罗马兹等,1967年)萨库袋子沙发(皮尔罗•加提等,19681969)优瑟伐棒球手套沙发(保罗•罗马兹等,1971年)第三节

后现代主义设计

一、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产生背景及特点背景针对单调而统一的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设计由于忽视个人的需求、过分强调设计的作用,导致以科技为主宰的工业文化与人的需求相对立;单一化的设计形式与社会生活多样化需求的断裂;专家精英制造的“高雅文化”与大众“通俗文化”的脱节。后现代主义设计脱颖而出,在对现代主义的反思、批判、修正和超越中,掀起了新的设计探索运动。第九章多元化设计第三节

后现代主义设计

一、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产生背景及特点特点1、设计不仅要具备良好的功能,同时还应具有丰富多样的设计形式;2、重视传统风格,特别关注各种古典样式,运用借用、变形、夸张、混合等折衷手法处理古典元素,而不是简单的复古;3、高度强调装饰性,重视装饰、象征、隐喻的手法在设计中的重要作用,与现代主义的理性化、反装饰的立场形成鲜明对比;4、注重情感的表达,关注设计与人性、环境的相互关系,以适应后工业社会的文化环境与人们生活方式的需求。第九章多元化设计二、后现代主义的建筑设计1972年,美国圣路易斯的普鲁蒂艾戈公寓(PruittigoeMultistoryHousingComplex)被拆毁,标志着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结束。第九章多元化设计第三节

后现代主义设计

普鲁蒂艾戈公寓被拆毁(1972年)二、后现代主义的建筑设计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代表人物罗伯特•文丘里(RobertVenturi,1925~)、查尔斯•詹克斯(CharlesJencks,1939~)、迈克•格雷夫斯(MichaelGraves,1934~)、查尔斯•摩尔(CharlesMoore,1925~1993)、矶崎新(ArataIsozakai,1931~)和菲利普•约翰逊(PhilipCortelyouJohnson,1906~2005)等。第九章多元化设计第三节

后现代主义设计

二、后现代主义的建筑设计后现代主义的建筑设计代表作品第九章多元化设计文丘里母亲住宅(罗伯特•文丘里,1961年)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查尔斯•摩尔,1977~1978)第三节

后现代主义设计

二、后现代主义的建筑设计后现代主义的建筑设计特点关注传统建筑、历史文脉、大众文化等方面,因而能自然地将经典传统样式、地方民间风格以及波普艺术等元素,揉进自己的“大家庭”中。其特点是,首先,以“现代意识”从传统化、地方化、民间化的内容和形式中找到立足点,而不是简单的复古;其次,以波普艺术倡导的大众文化、大众口味为出发点,思考建筑如何复归大众的世俗生活,满足大众文化的多样性需求。第九章多元化设计第三节

后现代主义设计

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大厦(菲利普•约翰逊等,1978~1984)三、后现代主义的产品设计后现代主义产品设计特点受建筑设计的影响,在产品设计领域也出现了后现代主义设计倾向,衍生出“微建筑风格”(Micro-Architecture),尤其体现在家具和室内用品设计方面,通过后现代主义建筑师的参与,其作品在风格和形式上与后现代建筑都如出一辙。代表人物文丘里、格雷夫斯、斯坦利•泰格曼(StanleyTigerman,1930~)、查尔斯•詹克斯(CharlesJencks,1939~)、阿尔多•罗西(AldoRossi,1931~1997)、汉斯•霍莱因(HansHollein1934~)。第九章多元化设计第三节

后现代主义设计

三、后现代主义的产品设计后现代主义产品设计代表作品不锈钢咖啡具,这些作品既体现了每位设计师的个人风格,又具有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共同特征。第九章多元化设计第三节

后现代主义设计

咖啡具(迈克•格雷夫斯,1979~1983)咖啡具(查尔斯•詹克斯,1979~1983)第九章多元化设计第三节

后现代主义设计

咖啡具(阿尔多•罗西,1979~1983)三、后现代主义的产品设计后现代主义产品设计代表作品

第九章多元化设计第三节

后现代主义设计

系列曲木椅子(罗伯特•文丘里,1983~1984)三、后现代主义的产品设计后现代主义产品设计代表作品

第九章多元化设计第三节

后现代主义设计

玛丽莲椅子(矶崎新,1973年)自鸣水壶(迈克•格雷夫斯,1985年)三、后现代主义的产品设计后现代主义产品设计代表作品

三、后现代主义的产品设计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作用于地位

后现代主义,在设计上大量采用传统的装饰,以折衷和隐喻的手法加以处理,充满了对于单调、理性化的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设计的挑战,促进了设计多元化风格的发展。设计形式上,只不过在建筑或产品外表添加一层装饰主义的外壳,核心内容依然是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设计的架构,终究无法取代现代主义设计风格。第九章多元化设计第三节

后现代主义设计

玛丽莲椅子(矶崎新,1973年)“面对面”双人躺椅(斯坦利•泰格曼,1983~1984)第四节

孟菲斯设计

起源1980年12月,意大利著名设计师埃托•索特萨斯(EttoreSottsass,1917~2007)和七名年轻设计师在米兰成立了“孟菲斯”设计团体。特点

它将材料作为一种交流情感的媒介和自我表现的要素,重视材料本身所具有的表现力,例如对塑料贴面材料的运用;同时,将装饰作为设计中与结构同等重要的因素,认为是产品本质的表现;在用色上打破常规,常常采用鲜亮、单纯、夸张的色彩,形成一种愉快、诙谐、怪诞的视觉效果。第九章多元化设计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餐具柜(埃托•索特萨斯,1981年)第四节

孟菲斯设计

孟菲斯产品设计第九章多元化设计卡利巴水果盘(1982年)第四节

孟菲斯设计

孟菲斯设计的地位与作用

集中表现为反对一切固有的观念和模式,强调设计中的文化个性。其反理性的设计观念、奇特的造型、艳丽的色彩往往带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由于孟菲斯集团的设计趣味与现代主义的“优良设计”大相径庭,因而又被称为“反设计”。80年代,孟菲斯的设计在世界各地展出,对当时的设计及设计观念产生了很大的冲击。视觉冲击有余、实用性能不足。第九章多元化设计卡尔顿书架(埃托•索特萨斯,1981年)第五节

新现代主义风格起源

后工业时代的设计,一方面表现为对后现代主义的探索,另一方面则是对现代主义的重新研究和发展;后者被称为新现代主义(Neo-Modernism)。特点

新现代主义设计延续现代主义的设计原则,以理性主义、功能主义和减少主义方式进行设计,在保留现代主义的设计语汇的基础上,加入了新的简单形式的象征意义,是现代主义设计的延续和新发展。第九章多元化设计纽约世界金融中心大楼(西萨•佩里,1991年)第五节

新现代主义风格代表人物理查德•迈耶(RichardMeier,1935~)、贝聿铭(IeohMingPei,1917~)、西萨•佩里(CesarPelli,1926~)、斯蒂芬•霍尔(StevenHoll,1947~)、安东尼•普雷多克(AntoinePredock,1936~)、安藤忠雄(TadaoAndo,1941~)等。第九章多元化设计卢浮宫金字塔(贝聿铭,1985年)第五节

新现代主义风格作用与地位新现代主义设计,作为与后现代主义并行发展起来的、但又与之相区别的风格流派,是对现代主义的重新审视、更新、补充和丰富,代表了现代主义设计未来的一种发展方向。第九章多元化设计第六节

高技术风格特点高技术风格是指在以机器美学为指导,偏好使用和表现高新技术,使作品具有高度的工业化特色,直接反映了以机械为代表的技术特征的一种设计风格。把现代主义设计中的技术因素加以提炼、夸张,形成一种符号的效果,由此获得一种新的美学价值和意义。代表人物

英国建筑师皮埃诺和罗杰斯;德国慕尼黑的建筑师威伯、罗德尼•金斯曼、瑞士建筑师马里奥•博塔、英国建筑师诺曼•福斯特。第九章多元化设计伦敦劳埃德大厦(LloydsBuilding)(罗杰斯,19851986)第六节

高技术风格代表作品(建筑设计)第九章多元化设计巴黎蓬皮杜国家艺术和文化中心(皮埃诺和罗杰斯,1971~1976)第六节

高技术风格代表作品(产品设计)第九章多元化设计普瑞玛钢管椅(马里奥•博塔,1982年)办公系统的桌子设计(诺曼•福斯特,意大利TECHO制造,1986年)第七节

解构主义风格特点

解构主义风格是指以重视个体与部件本身的解构主义哲学为指导,强调或夸张建筑及设计的部件结构的一种设计风格。它是从结构主义(Contructionism)中演化而来的,其实质是对结构主义的破坏和分解,其风格特征是把完整的现代主义、结构主义建筑整体肢解处理后重新进行组合,形成破碎的空间和形态,进而形成某种特殊的审美效果。代表人物

弗兰克•盖里(FrankGehry,1929~)、彼得•埃森曼(PeterEisenman,1932~)等人。第九章多元化设计袋子里的收音机(丹尼尔•威尔,1981年)第七节

解构主义风格代表作品第九章多元化设计西班牙古根海姆博物馆(弗兰克•盖里,1997年)第八节

微电子风格起源

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得产品设计形式出现了微型化的趋势,产品越来越小、越来越薄,各种便携式、个人化的产品不断走向市场。特点

微电子风格体现了新技术不断发展条件下产品设计的发展趋势,世界电子产品生产的大型企业如德国的西门子、克鲁伯、布劳恩公司、日本的松下电器、索尼公司、美国的IBM、通用电气、苹果公司等,都采用这种新功能主义、理性主义、减少主义的设计模式,产品普遍具有超薄、超小、轻便、便携、多功能、造型简单明快的特点。第九章多元化设计索尼“随身听”(1979年)第八节

微电子风格代表作品第九章多元化设计苹果电脑(乔纳森•伊夫,1998年)高触觉鼠标,青蛙公司设计,美国罗技公司出品(20世纪中期)第九节

多元化设计的启示多元化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