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世界观和行动指南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说,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体系。从广义上说,还包括后人的发展。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指的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由列宁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加以中国化和发展了的观点和学说体系。它的内涵,是关于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革命和解放、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向共产主义远大目标前进的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世界观。它是一个完备的和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是全人类精神文明的伟大成果.2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两个最辉煌、最伟大的发现是什么?一个是唯物史观,一个是剩余价值学说。前一个伟大发现“在整个世界观上实现了变革”,后一个伟大发现“彻底弄清了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正是马克思“发现了人类社会的历史的发展规律”,“发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才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思想理论来源?⑴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可概括为三条:首先,是社会化大生产得到迅速发展.其次,是资本主义弊病的暴露和经济危机的发生。再次,是工人运动的兴起.总之,机器大工业的发展、变革资本主义社会历史任务的提出,工人运动的兴起,迫切要求一种科学理论的诞生和指导,而且也为这种科学理论的诞生提供了充分的条件.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⑵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来源是:在社会科学方面,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思想来源、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思想来源、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把上述优秀成果加以吸收和改造,在这个基础上创立了他们的新理论。4、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和三个伟大变革?(1)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2)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诞生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和人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是一个博大精深科学的思想体系.它的产生标志着人类社会的三个伟大变革。首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在哲学发展中实现了质的飞跃.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是马克思主义全部理论的基础。:它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的发展规律,阐明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关系,它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从哲学的对象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解决了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相互关系,科学确定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最一般规律是哲学的研究对象:从哲学的内容方面说,马克思主义克服了在旧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分离、自然观和历史观相矛盾的缺陷,建立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高度统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高度统一的科学体系;在哲学的使命上,马克思主义把改造世界、使世界革命化视为根本任务,形成了在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不断发展的哲学。特别是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在整个世界史观上实现了变革”。马克思主义之前所有的历史观都是从人们变动的思想中、从政治变动中去寻求历史变动的最终原因,没有进一步探究人们思想的来源和政治变动的动因。而马克思不仅证明了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政治斗争的中心问题始终是一定阶级的政治统治,而且还科学地论证了一定时代的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是造成阶级存在和阶级差别的根本原因,是该社会的观念和思想的现实基础,而生产力则是推动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发展、从而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力.其次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彻底弄清了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揭示了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客观运动规律。它是马克思的第二个伟大发现。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它通过对商品价值的分析,发现了商品的剩余价值是资本增值的源泉,从而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对立和斗争的经济根源。它以剩余价值学说为核心,使马克思主义在经济学说史中也实现了伟大的变革:在研究对象上,马克思主义克服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只从技术形态和物的角度看待问题的缺陷,进一步从社会形态和处于一定生产关系之中的人的角度去分析资本主义的社会的经济结构与运动规律,首次把建立在生产力基础之上的生产关系作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揭露了资本主义物与物关系背后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研究方法上,批判了非历史主义态度为现状所作的辩护,运用历史主义方法、矛盾分析方法与阶级分析方法,阐明了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在研究内容上,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无产阶级贫困化的实质,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论述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和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转变。由于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才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在马克思主义以前,由于无产阶级本身还不够发展,由于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还不具备,因而社会主义学说就不可避免地带有空想的性质,即“社会的活动要由他们个人的发明活动来代替,解放的历史条件要由幻想的条件来代替,无产阶级的逐步组织成为阶级要由一种特意设计出来的社会组织来代替".因此,在两个伟大发现的基础上所实现的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就体现为:第一,空想社会主义只是从道德上谴责资本主义制度,从空想的角度去描述未来的社会,而科学社会主义是从分析资本主义的经济结构、阶级关系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运动中,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第二,空想社会主义仅仅把无产阶级看作是一个受苦受难的、值得同情的阶级,而科学社会主义把无产阶级看成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从而对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与历史使命有了科学的认识:第三,空想社会主义把实现新的社会理想的希望寄托于在旧制度下的某些试验、示范和统治阶级的善心上,而科学社会主义指明了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正确道路,即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把无产阶级组织起来,把经济斗争、政治斗争与思想斗争结合起来,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走向社会主义.5、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的阶段划分?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848年以前马克思主义的孕育和准备阶段。1848年前后,马克思恩格斯在政治立场上实现了由革命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的转变,在世界观上实现了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转变.主要著作有《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哲学的贫困》,这些著作中,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得到初步的表述,为马克思主义正式形成奠定了基础.第二阶段,1848年—1871年马克思主义正式形成阶段。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的标志。这部著作全面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其它主要著作有《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政治经济学批判》、《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资本论》第一卷、《法兰西内战》。第三阶段,1871年-1883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完成阶段.主要著作有《哥达纲领批判》、《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人类学笔记》、《历史学笔记》.第四阶段,1883年-1895年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捍卫与发展阶段。主要著作有《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资本论》第二、三卷。6、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的标志。这部著作全面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7、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及其主要内容?(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由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2)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它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一般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关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问题.第二,关于世界的联系和发展的一般规律问题。第三,关于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实践问题。第四,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特殊性及客观规律性问题。第五,关于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解放问题。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它是研究生产关系及其运动变化规律的科学。它完成了劳动价值理论的革命,使其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它的主要内容有:第一,商品生产和劳动价值理论.第二,剩余价值理论。第三,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③科学社会主义。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其主要内容有:第一,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第二,实现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第三,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第四,对未来社会的科学预测。8、马克思主义为什么用马克思的名字命名?恩格斯说:“我不能否认我和马克思共同工作40年,在这以前和这个时期,我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地参加了这一理论的创立,特别是对这一理论的阐发。但是绝大部分基本指导思想(特别是在经济和历史领域内),尤其是对这些指导思想的最后明确表述,都是属于马克思的。我所提供的,马克思没有我也能做到,至多有几个专门的领域除外。至于马克思所做到的,我却做不到。马克思比我们大家都站得高些,看得远些,观察得多些和快些。马克思是天才,我们至多是能手.没有马克思我们理论远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所以,这个理论用他的名字命名是理所当然的。"9、第一国际是什么人和什么时间创立的?为了加强各国工人阶级的团结,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64年创立了第一国际。马克思根据《共产党宣言》的思想,起草了《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和《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10、马克思《资本论》的发表及其重要意义?为了彻底批判资本主义,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马克思把他的研究重点转向经济学领域。他用了20年时间,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写出无数笔记。1867年发表了被称之为“工人阶级圣经”的《资本论》第一卷。《资本论》从分析商品入手,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和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恩格斯说:“自从世界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书像我们面前这本书那样,对于工人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11、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平?马克思1818年5月5日出生于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城一个犹太律师家庭.1883年3月14日与世长辞。恩格斯1820年生于莱茵省巴门城,父亲是工厂主。于1895年8月5日在长期患病之后在伦敦去世.12、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刻分析时代的新变化和新特征,科学回答了时代提出的新课题,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主要贡献有以下几个方面:(1)关于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2)帝国主义时代的殖民地和民族解放运动理论.(3)关于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新型民主理论。(4)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5)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问题.(6)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13、列宁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1)国际环境是,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时期,三大基本矛盾达到空前尖锐的程度:第一,垄断使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加深了;第二,殖民地半殖民地与帝国主义的矛盾及其尖锐;第三,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大大激化。这三大矛盾的发展使无产阶级革命在一定条件下成为直接实践的问题,并造成直接冲击资本主义的良好机会。(2)国内环境是,俄国正孕育着一场革命风暴。19世纪60年代以前,俄国还是一个封建的农奴制国家.1861年,沙皇自上而下地废除农奴制后,资本主义经济在俄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到20世纪初,俄国变成为一个军事的封建的帝国主义国家。当时俄国的社会矛盾特别突出和尖锐。无产阶级开始觉醒,工人运动已经兴起.无产阶级、农民群众与沙皇专制制度、封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的矛盾,资产阶级与农奴制残余的矛盾,民族矛盾,俄国人民与西方帝国主义的矛盾相互交织在一起,十分激烈。14、列宁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它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了帝国主义阶段。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帝国主义的特征及规律,指明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列宁根据他所揭示的帝国主义经济和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提出了社会主义能够首先在少数几个甚至单独一个国家取得胜利的新结论。列宁指出,帝国主义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压迫、奴役、剥削和掠夺,必然激起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强烈反抗.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成了冲击和反对帝国主义剥削制度的一支重要的革命力量。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为了求得解放,都要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因此,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就必然同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联合起来.列宁根据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要求,创立了一个完备的关于建设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学说。列宁领导建立的新型无产阶级政党为后来的各国共产党提供了宝贵经验。列宁不仅回答了生产力相对不发达的俄国的无产阶级可以夺取政权,而且也肯定了它可以建成社会主义。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新型政党的建党学说,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关于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是社会主义革命前夜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学说,关于工农联盟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最高原则的论断,关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民主革命的理论,关于落后国家全面展开社会主义建设的学说等,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列宁主义阶段。在列宁主义指引下,俄国无产阶级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了实践,实现了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第二次伟大的历史性飞跃.列宁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为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所确认,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各国共产党人的战斗旗帜。今天,尽管世界形势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尽管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了比较大的曲折,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不可逆转的。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至今仍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辉,它一直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锐利思想武器。同时,马列主义本身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思想体系,它将通过各国人民经过自愿选择,找到适合本国特点的道路而逐步取得社会主义胜利的过程中不断发展、丰富和增加新的内容。16、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鲜明特点是什么?实践性、科学性、批判性、开放性和创造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实践性特点是指它不是禁锢在经院里和书斋的理论,而是来自实践又为实践服务的实践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性是指它的每一个原理和论断都不是凭空设想的,而是从分析资本主义和工人运动的发展规律中得出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阶级性是指它不但无情地批判资本主义,批判一切腐朽丑恶现象,批判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潮,而且公开宣布要推翻一切资本主义和一切剥削压迫制度。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开放性是指它不是固步自封的、僵化不变的宗派主义体系,它永远面对世界、面对实际,关心和研究自己时代提出的最迫切的问题,并要求人们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总结新经验,回答新问题.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创造性是指它所以能够不断向前发展并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是由于其理论上的不断创新。(二)哲学的根本变革与唯物史观的创立。1、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创立的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创立历史唯物主义是由当时的客观条件与他的主观条件决定的。从客观条件来看;首先当时社会分工有了很大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有了很大的提高,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打破了地区和民族的闭塞状态。其次,无产阶级已经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肩负起消灭一切剥削制度、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从主观条件来看:马克思、恩格斯在1842年到1844年月,通过各种途径实现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从生产劳动出发,对社会现象进行了科学的考察,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吸收了前人的优秀思想成果,总结了无产阶级的斗争经验,进行理论创新,才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2,马克思、恩格斯在历史唯物主义方面的主要思想?①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恩全集》第42卷121页);②生产活动是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马恩选集》第1卷,78—79页);③一切历史冲突根源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马恩选集》第1卷,80、115、132页);④历史活动是人民群众的事业;(《马恩选集》第2卷,103、104页);⑤原始社会解体以来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马恩选集》第1卷,272页);⑦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具有独特特征的社会;(《马恩选集》第1卷,344、345页);⑧构成统治阶级国家内容的是统治阶级的利益;(《马恩选集》第1卷,403页);⑨无产阶级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阶级斗争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马恩选集》第1卷,462、547页).3、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观点?(1)关于社会形态结构:①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生产关系,它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关系。②在一定历史阶段上的生产关系是由这个阶段的物质生产力决定的.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变化。③一定历史阶段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它是该社会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是该社会的独特特征。④一定的法律的政治的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的。它们是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建立起来的,并反作用于经济基础。⑤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经济生活和精神生活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2)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①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而生产关系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未达到冲突的时候生产关系就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当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与生产关系发生冲突时,就要求改革生产关系的性质。这种矛盾的激化在阶级社会里就表现为剧烈的阶级冲突,这就预示着社会革命的到来.②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表现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变化,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巨大的反作用。③在考察上述那些变革时,必须时刻把生产的经济条件方面所发生的物质的、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名的变革,同法律、政治、宗教、艺术、哲学等意识形态形式的变革区别开来,要从社会生活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实冲突中去寻找根源,做出说明.④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能依据物质条件、依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状况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3)关于经济社会形态演进的历史及其发展趋势。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经济形态的演进是分为若干不同阶段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4、为什么说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史过程?①社会的本质规定是物质的生产。②一切生产都是人类个体在一定的社会形态内并通过社会形态对自然界的占有。③对物质生产这种一般性质的理解,是对历史上特定的生产类型即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的严密分析联系在一起的。④社会形态是以物质生产、经济关系为其本质特征的社会有机整体。5、为什么科学可以变成直接的生产力?马克思说:在固定资本中,劳动的社会生产力表现为资本固有的属性;它既包括科学的力量,又包括社会力量的结合,最后还包括直接劳动转移到机器即死的生产力上的技巧.因此,“固定资本的发展表明,一般社会知识,已经在多大的程度上变成直接的生产力,从而社会升华过程的条件本身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受到一般智力的控制并按照智力得到改造”。“随着大工业的发展,现实财富的创造较少地取决于劳动时间和已耗费的劳动量,较多地取决于在劳动时间内所运用的动因的力量,而这种动摇自身——它们的巨大效率—-又和生产它们所花费的直接劳动时间不成比例,相反地却取决于一般的科学水平和技术进步,或者说取决于科学在生产上的运用"(《马恩全集》第46卷下册217、219——220页(《马恩全集》第46卷上册104页))6、自由个性的实现是人的发展的最高阶段。(《马恩全集》第46卷下册124——125页)7、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和革命的。(《马恩选集》第2卷第112页)(三)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的阐发的主要观点。1、为什么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马恩选集》第3卷第383页)①“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对于这种抽象出来的物质人们固然不能看到和体验到,但它却是许多不同的、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的简称,有着实在的客观内容。同物质概念一样“运动”、“时间”、“空间”也是一种对客观形式的抽象。比如运动,它“无非是一切感官可以感知的运动形式的总和".②“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2、辩证法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马恩选集》第3、4卷第484、310页)3、为什么人的思维是至上性与非至上性的统一?(《马恩选集》第3卷第374-375页)思维和意识“都是人脑的产物,而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环境中并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这里不言而喻,归根到底也是自然界产物的人脑的产物,并不同自然的其它联系相矛盾,而是相适应的"4、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什么?①自然与精神的统一;②逻辑与历史的统一;③抽象与具体的统一。5、认识的有限与无限、相对与绝对的辩证法.(《马恩选集》第3卷第427页)。(四)恩格斯对哲学史上革命变革的阐述和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发挥的主要观点有哪些?1、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的理论表现,是彻底的完备的唯物主义。②唯物史观的发现是哲学史上最伟大的革命变革。(《马恩选集》第4卷第250页)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马恩选集》第4卷第224、225页)3、历史进行是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1)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及经济因素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最终决定作用.①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性。②探究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必须注意探究隐藏在人们思想动机背后的动力.③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特别是现代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④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⑤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2)上层建筑诸因素的作用①经济因素和上层建筑诸因素之间相互作用。②上层建筑诸因素作用的性质是政治、法律直接体现统治阶级的利益。哲学、宗教、文学和艺术则受法律的制约。③上层建筑诸因素的能动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沿着经济发展方向加速经济的发展;二是逆着经济发展方向阻碍经济的发展;三是暂时改变经济发展的方向。第三种情况可归结到前面两种情况的一种。(3)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①意识形态具有历史继承性。②意识形态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的不平衡性.③意识形态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制约性.(4)历史是无数单个意志的合力的结果。(《马恩选集》第4卷第703、704页)。①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历史发展是由许多单个人的意志和活动交互作用造成的,不能把历史理解为与个人意志和活动毫无关系的神秘力量的产物.②每个人的意志都是由特殊的生活条件造成的,而不是随意地凭空地产生的。③不同生活条件产生不同的、甚至是相互矛盾、相互抵触的意志和活动.④合力和总的结果体现了经济必然性和历史发展规律.(五)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继承和创新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批判民粹派“人类天性”论,阐述了马克思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论证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列宁选集》第1卷第18、9、8页)①明确指出社会经济形态是“一定生产关系的总和",“思想关系只是不以人们的意志和意识为转移的物质关系的上层建筑”。②进一步指出社会经济形态发展的规律性。认为只要从社会经济形态出发,才能从根本上说明社会发展的规律性。③说明了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2、批判民粹派“个人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论述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的辩证关系,阐明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列宁选集》第1卷10、26页)3、批判经济派庸俗经济决定论,阐明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列宁选集》第1卷第253、262页)4、批判经济派否定革命理论指导作用的错误,阐明革命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提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的著名论断。(《列宁选集》第1卷241页)5、批判马赫主义哲学的基本前提,提出两条根本对立的哲学认识路线的原理.(《列宁选集》第2卷91、24、65页)任何一种哲学的认识论在说明认识预备认识之前都首先要对认识对象做出回答,即认识的对象是什么?是客观物质世界,还是人的观念?这是两条根本不同的认识路线。对此:①列宁指出马赫主义关于认识论基本前提的论点是主观主义的。②列宁引述了恩格斯关于反杜林论的基本观点,阐明了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前提.③阐明两条根本对立的哲学认识路线原理。6、批判马赫主义的不可知论,提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三个重要结论.①强调认识对象的客观性,划清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界限.②强调思维和存在的统一性,划清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界限。③强调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划清了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形而上学反映论的界限。列宁的上述三个重要结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7、批判马赫主义的主观真理论,阐述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真理是主体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的正确反映,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认识.真理的存在形式是主观的,属意识范畴,但内容是客观的.任何真理都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任何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辩证的统一.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通过相对而存在;另一方面,真理总是从相对走向绝对的过程.8、批判马赫主义唯心主义实践观,阐明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①列宁指出,唯物主义的实践标准同马赫主义所讲的“成功"、“有用"的实用主义观点是根本不同的。唯物主义认为,真理固然对人类有用,但有用未必都是真理,真理的价值属性是以客观性作为前提的,真理之所以能够给人类带来价值,是因为真理性认识被实践证明符合客观实际的正确认识,它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②列宁明确指出“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先和基本的观点"。③列宁把辩证法贯彻到实践观,提出了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原理。9、批判修正主义,丰富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①阐明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的对立.(见《谈谈辩证法》)②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列宁全集》第2卷第608、712、711页)第一,对立统一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理解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第三,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性质和关系是理解和把握对立统一规律的实质内容。③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列宁全集》第2卷第712—713、714、715页)马克思《资本论》的矛盾分析方法。任何一个命题中都包含着辩证法的因素。揭示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④阐明辩证法与诡辩论的联系与区别。第一,两者都承认相对性,但对相对性的理解不同。第二,两者都承认对立面的转化,但对转化条件的理解不同.第三,两者都承认概念的全面的普遍的灵活性,但对如何运用灵活性的理解不同。第四,唯物辩证法要求在观察问题时,揭示事物内在的本质和规律,抓住事物的本质第五,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主流,反对表面的、片面的看问题。(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观点有哪些?1、商品生产产生的原因.一是社会分工;二是不同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2、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内容有:(1)价值决定。即商品的价值量由什么决定.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一个物品如果不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这两个因素,它就不能成为商品.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指物的有用性,即商品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自然属性。商品的价值就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商品的教诲价值是指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实用价值的物品相交换的量的关系和比例。它是价值的表现形式,而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所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是指生产某种商品所需的平均劳动时间.(2)价值实体。就是指形成价值的劳动是抽象劳动。生产商品的劳动既是具体劳动又抽象劳动。这就是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决定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决定商品的价值.(3)价值形式。价值形式就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从历史和逻辑程序看,商品的价值形式经历了“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价值形式”等四种形式。(4)价值本质。价值本质是指价值所反应的社会属性或社会关系。理解价值的本质要从三个方面:第一,价值是社会属性,不是自然属性.第二,价值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第三,商品所反映的这种社会关系是被商品这种的外壳掩盖着的。(5)价值规律。是价值决定规律和价值实现规律的统一.它是指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价值规律的作用有三个方面:第一,分配社会劳动的作用。第二,刺激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第三,在一定条件下造成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3、剩余价值生产(1)剩余价值产生的基本前提.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基本条件,也是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前提.而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历史条件:第一,劳动力的所有者必须是法律上的自由人,他可以把自己的劳动力作为商品来交换.第二,劳动要自由得一无所有,既无生产资料,又无生活资料,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存,必须把劳动力作为商品来出卖。(2)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既是劳动过程,又是价值增值过程。所谓劳动过程是指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即物质产品的生产过程。它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劳动者本身、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作为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又具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工人是在资本家的监督之下进行劳动,二是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又是价值增值过程指的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榨取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其实质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生产剩余价值有两种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3)资本的本质及其构成。其本质是:第一,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第二,资本是一种运动.第三,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其构成是:根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马克思将它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4)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①资本的原始积累:是指以自己的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解体过程。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主义是通过暴力完成的.②资本积累:就是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资本的过程。即剩余价值的资本化。③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由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作用,资本主义积累必然导致一方面是财富的积累,而另一方面则是贫困的积累。其趋势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灭亡。4、资本的运动过程及其多种转化形态。(1)资本循环.就是资本从某一形态出发,经过一系列运动阶段和形态变化,最后又回到出发点的运动。(2)资本周转。就是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3)社会总资本.就是单个资本的总和。(4)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就是社会总产品年复一年的再生产。(5)职能资本。是指在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发挥其职能的资本。包括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6)生息资本和利息。生息资本是为了获得利息而贷放给职能资本家的货币资本。利息是职能资本家因为得到贷款而支付给货币资本家的报酬.利息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nbsp;(7)土地所有权的资本化.指的是在资本主义方式中,土地同样属于资本范畴。因为土地所有者通过土地的转让可以获得地租收入.5、社会生产的一般规律。①社会生产中四个环节之间的必然联系。②社会生产按比例发展的客观必然性。③生产发展中合理分配和节约的必然性.④社会分工不断发展的必然性。⑤人类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必然联系。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的地位日益突出的必然性。6、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经济制度的基本设想有哪些?第一,由于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从而恢复了劳动者与生产条件之间的统一,生产条件因此失去了劳动者相分离的性质。第二,由于社会主义建立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因此,社会主义完全可以依据客观比例关系合理计划社会劳动的分配。第三,在生产资料社会公有制的历史条件下,人们的个人消费品将采取按劳分配的分配形式。(六)垄断资本主义论和苏俄的新经济政策的主要观点和内容是什么?1、垄断资本主义形成的原因。(1)第二次科技革命为生产集中奠定了物质基础。(2)自由竞争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3)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引起垄断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般的和基本的规律。2、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第一,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第二,金融资本的形成和金融寡头的统治;第三,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第四,国际垄断资本同盟从经济上瓜分世界;<DIValign=left〉第五,最大资本主义列强把世界领土瓜分完毕。3、苏俄的新经济政策。(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和实质?内容是:①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②工业企业停止推行国有化,允许私人经营工业企业和利用国家资本主义.③大力发展商业,通过商品交换建立工农之间的正常关系。④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在国有企业内部实行经济核算制.实质是:无产阶级要拯救革命,要迅速恢复和发展苏维埃俄国的经济,就必须重新审查和改变对农民的政策,以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3)新经济政策理论的基本内容?①经济落后的国家必须通过“迂回”的道路或采取“改良主义”的方法,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②建设社会主义最主要的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③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建设社会主义。④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4,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规律的客观性。(1)经济规律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经济规律的内容和要求是客观的。5、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的原因。两种公有制的并存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存在的根本原因。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与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是根本不同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不会引导到资本主义。6、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值规律.(《斯大林文集》第587、585、586页)(1)价值规律的客观性。(2)价值规律的作用.(3)价值规律的意义.(七)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①19世纪40年代,欧洲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充分暴露,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经济条件.②欧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2、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是19世纪初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即法国的圣西门、付立叶和英国的欧文。3、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4、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及其理论核心。①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②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③在揭示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指明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掘墓人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创立者的伟大历史使命。5、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不同国家走向共产主义的道路。①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和根本问题。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从根本上说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②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两种方式。一是暴力方式夺取政权;另一种方式是和平方式废除私有制。③无产阶级革命的同盟军和战略策略。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天然同盟军。无产阶级的革命的战略策略是:首先,无产阶级要把当前斗争与长远斗争结合起来。其次,无产阶级要坚持原则上的坚定性和策略上的灵活性。最后,无产阶级政党在领导革命斗争中,要尽可能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一个包括直接同盟军和间接同盟军、可靠同盟军和暂时同盟军在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以便最大限度的孤立和打击最主要的敌人.④共产主义革命是个世界性的历史进程。⑤东方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的特殊道路。(见《马恩全集》第19卷435、438、269、441页和18卷第620页)(2)从资本主义发展到共产主义的历史进程.①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需要经历一个过渡时期。过渡时期的历史必然性是由共产主义革命的性质决定的.②共产主义要经历两个发展阶段:一个是“经过长久阵痛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阶段,即“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列宁称之为社会主义。一个是“它在自身基础上已经发展了的”阶段,即“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列宁称之为共产主义。(3)共产主义的本质和基本特征。①共产主义社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人与社会、自然的和谐共生。②社会的协调发展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条件。6、恩格斯晚年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1)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形势与策略的深层思考:①冷静清醒地总结历史经验,坦诚自我批评.②无产阶级革命斗争采取的形式和手段应依据当时的历史条件而定。③肯定利用普选权和开展合法斗争是一种夺取政权的策略和手段之一。④探讨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形式.(2)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系统思考:(见《马恩选集》第4卷第412页)(八)社会主义从理想变成现实的理论有哪些?1、社会主义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和实践。(1)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是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属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科学论断的依据。(2)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社会主义可能在资本主义薄弱环节的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3)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社会主义的新时代。2、列宁民族殖民地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继承和发展。(1)帝国主义时代民族问题扩大为民族殖民地问题.(2)殖民地民族解放斗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3)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3、列宁建设社会主义的构想.(1)实行农业合作化(2)实现工业化和电气化。(3)加强国家政权建设和执政党建设。(4)开展文化建设和文化革命。4、斯大林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的探索。(1)开创一条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道路。①工业化的出发点是把苏联建成经济上独立自主的国家。②工业化的中心是优先发展重工业。③推进工业化必须要有高速度。④工业化资金的来源要靠内部积累。(2)创建了一个社会主义模式.(3)实践中的偏差和失误。①离开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片面追求公有化程度的提高。②过分强调计划经济,忽视发展商品经济,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③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尤其是忽视农业的发展。使国民经济长期比例失调。急于推进农业全盘集体化,使农业生产力严重受挫.④片面强调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忽视民主和法制建设。⑤割断了社会主义国家同资本主义世界的联系,把自己封闭了起来.⑥思想僵化、拒绝改革,把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固定化、绝对化。(九)马恩列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思想有哪些?1、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①资产主义经济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发展到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水平,为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产生奠定了阶级基础和客观条件。②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理论和唯物史观的创立为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③将正义者同盟改造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为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提供实践依据。2、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党的学说的基本思想:①无产阶级要完成伟大的历史使命,必须建立自己独立的革命政党。②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最先进的部队。③共产党要有科学的世界观作理论基础。④共产党必须制定正确的纲领和策略。⑤共产党必须坚持对无产阶级革命的领导。⑥共产党必须按照民主集中制的思想组织起来,实行严格的纪律和制度.⑦共产党一定要维护党的团结,正确开展党内斗争。⑧共产党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正确处理各国党之间的相互关系。3、列宁关于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理论:(1)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先锋队.首先,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其次,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向工人群众灌输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再次,无产阶级政党必须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工人运动的伟大旗帜.(2)党是无产阶级有组织的部队.(3)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4)党是由职业革命家和广大党员群众两部分组成的。(5)党是无产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6)党必须坚持两条战线的斗争。首先,反对右倾机会主义.其次,反对“左”倾机会主义4、列宁对工人阶级政党建设的探索:(1)坚持党在国家生活中的领导地位。(2)经济建设是党的首要任务。(3)党要始终同群众保持密切联系。为此:①要防止因为胜利而骄傲自大。②要防止脱离实际的主观主义。③要同各种官僚主义作斗争。(4)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5)注重党员质量,纯洁党的队伍。为此:①必须规定严格的入党条件。②必须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教育。③必须把党员置于纪律、法律的严格监督之下。④必须随时清除“混进党里来的人”。、二、参考资料〈DIValign=center><TABLEcellSpacing=0cellPadding=0width=”97%”border=0><TBODY><TR>〈TDwidth="100%">〈DIValign=left>世界需要马克思主义<DIValign=left>—献给建国55周年塘沽区市容委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梁瑞新。<DIValign=left>据传媒报道,世纪之交,西方国家媒体作了一次二十世纪最大伟人的民意调查,结果得票最多的竟然是马克思和爱因斯坦,大出西方政治家、哲学家和整个学术界意料之外。当时正值苏东巨变,社会主义阵营瓦解十年,对马克思主义的围剿未艾之际,形形色色的权势者还在狂呼马克思主义已经死去、共产主义已经灭亡、资本主义万岁、市场经济万岁,世界主流民意却给了这些权势者、狂热者一记响亮的耳光!这是为什么?道理是出奇的简单,就是狂热必然失真,如同邪教组织把了断性命作为最大“圆满”一样的谬误,信者不多,行者更少.<DIValign=left〉马克思主义之所以不会灭亡,首先因为它的基本原理(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是一门社会科学,是继承了人类文明成果、揭示了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发展变化客观规律的伟大真理.如同爱因斯坦相对论不会灭亡一样,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只会在人们的运用和研究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比如,孩童皆知的辩证唯物主义三个基本观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发展变化)是永恒的,如同1+1=2、2H〈SUB>2</SUB>+O<SUB>2</SUB>→2H<SUB>2</SUB>O一样,至今为人们所公认和运用,而不是被推翻、被抛弃,因为它们是定律、是真实。灭亡的仅仅是那种苏联模式的马克思主义.<DIValign=left>马克思主义不会灭亡,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世界需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兴起150多年来,一切有理性、有良知的人们,通过切身感悟,都承认它的基本原理、它的批判精神,它对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及其由生到长,最终灭亡的研究成果,不仅属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而且属于全人类的文化遗产。实际上,资产阶级及其政党、各个世界,为了自己的利益和目的,早就认真研究和运用马克思主义,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得已经受历史和现实的考验、不断丰富和发展、掌握亿万群众、保持与时俱进品格的重要原因和动力.〈DIValign=left>人所共知,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胜利。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就,同样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社会主义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胜利。我们党的第二、第三代领导集体,特别是我们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以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智慧和勇气,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生产力是决定社会发展进步根本动力,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原理,总结了国际国内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深化了对中国国情的认识,深化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深化了对资本主义历史和现状的认识,果断地撤消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政策、扩大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等一整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分阶段实现小康的发展战略。经过25年的不懈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与进步,这是按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科学态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成功范例.<DIValign=left>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制度(按生产要素分配)并存的分配体制;吸取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济的成功经验,实行公有制经济的多种体现形式,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提高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这也是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问题的伟大创举,必将对现存的几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对全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DIValign=left>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及其政党,从来不是一般的反对马克思主义,资产阶级政客、学者们早已认同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阶级矛盾、阶级斗争的学说.他们反对的是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反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主张资本和劳动共同创造价值,借以掩盖资本剥削劳动的实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资产阶级及其政党不乏能人,他们深知资本主义制度本身解决不了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根本性矛盾,只能采取最大限度的改良主义政策,尽力缓解或化解制度矛盾、阶级矛盾、社会矛盾。应该承认二战以后西方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实行的改革政策措施,例如实行投资多元化,鼓励劳动者、管理者、科技人员持股票,培育扩大中产阶级,完善社会保障,控制失业率,资助科研和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推动经济全球化,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手段保护或推动生产力发展等等,对于缓解固有矛盾、回避革命危机、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确有很大作用.其中有些办法,&nbsp;&nbsp;我们也可以择而用之.<DIValign=left>西方各界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与运用,最绝的恐怕要数所谓的解构主义者。他们公开承认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却在认真研究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他们打着自由、民主、人权、平等旗号,对资本主义进行吹毛求疵的“批判”,目的不是推翻资本主义,而是完善资本主义。西方著名思想家雅克。德里达,在苏东剧变后竟然写了一部《马克思的幽灵》的著作,向世人宣告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我们都是这份遗产的继承人,马克思的批判精神是当代人最好的武器,马克思主义不会灭亡。看来这位德里达先生要比我们队伍和朋友当中那些政治近视眼患者高明得多。遗憾的是我们有些共产党员竟然对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不感兴趣,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深刻内涵知之甚少;许多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其马克思主义水准处于小学生状态。可见普及未成年人和青年人的马克思主义教育,仍然是我们的急迫任务。〈DIValign=left〉世人公认阳光、空气、土地水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我看只要这些条件不消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不会消失,只会不断发展、日益丰富、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因为人类全部活动都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覆盖之中,世界需要马克思主义.</TD></TR〉〈/TBODY></TABLE>专家集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基本观点研究&nbsp;〈TABLEcellSpacing=0cellPadding=0width="101%”border=0>〈TBODY><TR><TD>编者的话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基本观点研究,是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要内容。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研究,分清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的理解,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对于帮助人们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指导实践,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这里,我们约请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基本观点研究课题组的几位专家撰写文章,分别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介绍我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基本观点研究的新进展。立足当代实践中共中央编译局研究员俞可平●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仍然需要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在更加具体的层次上分清究竟哪些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实践相结合,用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等领域中的新成果去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所在.●一旦把马克思主义当作僵死不变的教条,党内就会迷信盛行,党的事业就会受到严重损害。●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对我们事业的损害有时甚至比那些公开的非马克思主义观点还要大,因为它更具有蒙骗性和蛊惑性.立足当代实践,忠实于经典著作的原意,科学完整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基本观点;结合新的实际,通过理论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努力分清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的理解,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引导干部群众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这是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要目的,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加强和推进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基本观点研究提出的根本要求。努力分清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内容广博的思想体系,既包括基本原理,也包括个别观点;既包括指导原则,又包括具体结论;既包括价值观,又包括方法论。坚持马克思主义,首先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和基本原理。一般地说,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就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制度,其基本原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了实现解放全人类的崇高目标,马克思主义创立了一套分析和认识世界的完整理论和科学方法,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之中的,是这样一种科学精神:对任何重大问题的认识和分析,必须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辩证地、历史地加以看待,而不是墨守成规,拘泥于教条和书本。我们经常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个别观点和个别结论可能随着实际的变化而不再适用,但其基本原理则放之四海而皆准。然后,我们常常开列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一二三。其实,仔细研究和比较后就会发现,我们开列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历史条件下,也不是完全相同的。这说明,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仍然需要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在更加具体的层次上分清究竟哪些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努力分清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它要求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不断探求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思想体系,它要求我们以宽广的视野和胸怀不断汲取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马克思主义的目的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在于改造世界,其不竭的动力来源于旨在实现全人类解放的伟大实践。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实践相结合,用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等领域中的新成果去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所在。着眼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以世界的眼光,严肃认真地研究具有重大理论意义的现实问题和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理论问题,整体性地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是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神圣职责.这就需要我们努力辨识经典作家的哪些论断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正确的,但在现时代那些历史条件已经不复存在,从而需要对这些论断进行新的反思;努力辨识我们现在面临的哪些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是经典作家所不曾遇到的,因此需要我们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努力辨识马克思主义诞生后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取得了哪些重大的突破性进展,需要我们及时地用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来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努力分清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的理解。作为一个科学的、开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人的行动指南,而不是束缚行动的教条。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必须与变化着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及时汲取新鲜的营养成份,与时俱进,始终保持时代的先进性。一旦把马克思主义当作僵死不变的教条,党内就会迷信盛行,党的事业就会受到严重损害。所以,决不可僵化地、一成不变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更不能对马克思主义抱迷信的态度。必须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来发展马克思主义,并对党员干部不断进行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教育.要达到上述目的,就必须首先弄清楚哪些东西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的理解,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究竟存在着哪些迷信态度,在哪些方面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与现实相比还显得守旧和僵化。努力分清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许多对马克思主义不正确的和错误的理解,是在马克思主义名义下进行的。这种情况甚至在马克思在世时就曾经发生过。针对当时流行的各种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观点,马克思气愤地说:我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这种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对我们事业的损害有时甚至比那些公开的非马克思主义观点还要大,因为它更具有蒙骗性和蛊惑性。特别是这些错误观点有时还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权威的面目出现,危害性就更大。从这个意义上说,努力辨清哪些是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对于全面准确地坚持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意义极其重大,但难度也要大得多。对于马克思主义名下的各种错误观点,还要善于区分并区别对待两种不同情况:一种是出于反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利用马克思主义之名故意歪曲马克思主义;另一种是在坚持和探索马克思主义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偏差。努力做到上述“四个分清”,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十分紧迫的课题.应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基本观点研究的重要意义,使我们的研究成果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践性。<DIValign=center>探究历史、理论与现实的交汇点<DIValign=center>武汉大学教授顾海良<DIValign=center>●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研究,应注重历史、理论与现实的结合,形成全面理解和把握基本原理的多维视野。●应从历史发展、理论原理和社会经济关系现实变化的结合中,探寻基本原理的时代意义.●应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从历史、理论与现实的密切结合中,澄清附加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各种误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由一系列基本原理构成的。这些原理是支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支柱,是理解19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实现的政治经济学科学革命意义的基点,是认识一个半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现的科学精神的基础,也是现时代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首先应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有关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全面梳理,完整、准确地阐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包括重要概念、基本观点、主要结论和历史背景等.其次,应综合分析国内外学者有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研究成果,以及由此形成的各种理论流派和思潮,特别应关注历史上有关重要理论争论和新的理论探索,评价争论各方的主要观点、历史背景、争论结果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在前两项研究的基础上,从总体上阐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基本观点及相关研究和争论的结论性看法,对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需要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的理解和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作出明确区分。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研究,应注重历史、理论与现实的结合,形成全面理解和把握基本原理的多维视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凝炼了一系列反映这一理论精髓与特质的基本原理和主要观点,如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政治经济学结构和体系、社会经济发展基本形态、商品经济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和贫困化、资本的循环和周转、社会资本再生产和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和历史进程等等。如何对待这些基本原理和主要观点,从来都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历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历史的科学”,其基本原理的现实意义完全根植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之中.因此,应从历史发展、理论原理和社会经济关系现实变化的结合中,探寻基本原理的时代意义。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研究,应在结合新的实际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政治经济学已有的理论判断。马克思、恩格斯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运用大体可以概括为两个过程:一是对社会众多经济现象的本质规定的解说,形成基本原理的抽象过程;二是把这种解说运用于一定现实的还原过程.在这两个过程中,抽象就是科学原理的形成,还原就是把抽象的基本原理运用于实践和具体.在《资本论》第1卷中,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他在对这个规律作了完整表述后指出:“象其他一切规律一样,这个规律在实现中也会由于各种各样的情况而有所变化,不过对这些情况的分析不属于这里的范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707页)在这里,马克思实际要表明的是: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作为一个经济规律,和其他规律有着同样的性质,有着一般性和共性。它们的共性之一就是,规律所揭示的一般性,在实践中、在运用中会有所变化。这充分说明,原理和原理的运用之间是不能完全画等号的,原理在实际运用中会发生变化,会对原理所揭示的一般特征、规律作出修正,作出新的理论解释.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应从社会经济关系的实际出发,破除对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教条式的理解。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曾认为,随着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整个世界将体现的是世界历史的统一性,历史发展的具体的、不同的地域已经不再存在了。也就是讲,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巨大变化,资本主义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现象;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现实中,任何地域性的现象已经不再可能继续存在。直到19世纪70年代以后,马克思才开始打破这一“教条”,意识到世界历史既有其统一性,又有其极大差异性,各国都会有自己的独特发展道路。他认为,19世纪70年代以后,在资本主义发达和不发达同时并存的时候,就有社会发展选择的可能,这种可能的选择就是,不经受资本主义生产的可怕的波折而占有它的一切积极成果的社会发展路径.社会演进实际存在着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性.如果坚守原有的“教条”,就必然窒息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理论的生机活力,就可能葬送具有各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应弘扬理论探究的科学精神,澄清附加在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名下的各种偏颇理解和错误观点。《资本论》第1卷出版后不久就在俄国流传开了,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者对《资本论》给予高度的评价,奉之为神明,把其中提出的科学理论、一般原理作为一种“历史哲学”来误读,作为一种理解历史的不可更改的经典来对待。马克思认为,《资本论》中的“资本原始积累"理论所概括的就是西欧资本主义社会起源的历史。他认为:“极为相似的事变发生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就引起了完全不同的结果。如果把这些演变中的每一个都分别加以研究,然后再把它们加以比较,我们就会很容易地找到理解这种现象的钥匙;但是,使用一般历史哲学理论这一把万能钥匙,那是永远达不到这种目的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42页)这一观点表明,面对相似的事变,我们应善于从不同的历史环境中得出不同的社会发展理论。因此,对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科学探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从历史、理论与现实的密切结合中,澄清附加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各种误读。着眼于理论的继承和创新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庄福龄〈DIValign=center>●离开历史的变化和具体的条件来谈论马克思主义,是背离历史唯物主义的表现,也是阉割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表现,必将堵塞真理发展之路。●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既要摆脱教条主义僵化思想的束缚与影响,又要应对各种西化思潮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提出的挑战。●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应善于把深刻的世界观和生动的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善于从实践中提炼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开展系统的研究和梳理.用科学的态度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马克思主义拥有卷帙浩繁的经典文献,其中既有大部头的系统的理论专著,也有对理论问题作出深入分析的科学论著,还有许多理论和实践结合、史论结合、材料翔实、说明透彻的精品力作.这些论著凝结了历史的精华和时代的智慧,是人类精神财富的宝藏,更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最精细、最完备的载体。继承和创新离不开历史的变化与现实的情况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要求我们正确解决继承和发展的问题。这要求我们必须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出后历史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变化的条件下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离开历史的变化和具体的条件来谈论马克思主义,是背离历史唯物主义的表现,也是阉割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表现,必将堵塞真理发展之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必然涉及多年来存在的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解问题。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看,经典作家作出的理论分析和科学预见,都是在客观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进行的,他们既一贯地站在时代前列指引历史前进,又从不超越历史作无根据的空想和臆测。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总是要求把基本原理放到一定历史范围内进行具体分析,从历史的联系中作出完整的判断,既不能不顾历史条件的变化照抄照搬,也不能离开具体条件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要把经典著作作为“正本清源”的理论根据,作为提供共同语言、共同方法的科学工具.必须结合历史和现实的情况,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既要摆脱教条主义僵化思想的束缚与影响,又要应对各种西化思潮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提出的挑战。所谓僵化,就是以教条主义态度对待马克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师离职申请书
- 初中化学教案:质量守恒定律
- 小学音乐教案
- 【语文课件】小小养殖场课件
- 《备选方案选择分析》课件
- 初二家长会课件
- 【语文课件】小蜜蜂课件
- 河北省唐山市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 四川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 2024年危险化学品氧化工艺安全作业证考试练习题(含答案)
- 2023 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后习题答案
- 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术知情同意书
- MOOC 临床医学导论-天津医科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2024春期国开电大本科《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在线形考(形考任务一至四)试题及答案
- 安全监管人员培训演示文稿
- 新媒体技术与应用教学大纲
- 储罐事故预防及应急处置
- 小学数学计算练习-一年级上学期口算练习(600题打印版)
- 【川教版】《生命+生态+安全》三年级上册++第8课《呵护我们的眼睛》课件
- 技术开发补充协议范本
- 美食一条街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