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十阂儿法大考(华东)
CHINAUNIVERSITYOFPETROLEUM
大学生科技之星
风采集
共青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委员会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大学生科技协会
二OO九年十二月
大学生科技之星风采集
卷首语
科技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更是当
代大学生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重要体现。我校校团委
本着激励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
主旨,举办了本届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科技之星”
的评选活动。
经各学院推荐、学校组织评选,我校15位同学
获得2009年度“大学生科技之星”荣誉称号,他们
是:张元法、张明江、刘翠伟、刘佳、任红伟、刘
雨晨、唐泽民、焦方凯、李海舰、李亚辉、徐子华、
杨涛、陈刚、王本锋、孙亚楠。我校机电工程学
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006级本科生艾白
布荣获第六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是山东省
唯一获奖的大学生。
“科技之星”是一个光彩熠熠的称号,然而这荣
誉之后是他们在科研创新路上披荆斩棘的艰辛付出,
是他们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勇气,更是他们对于探索
所热爱的科学领域的执着!让我们跟随着他们的成长
历程,去体会璀璨星光之后的创造与拼搏精神!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科技之星”-2-
目录
1、艾白布•阿不力米提...........................1
2、张元法........................................7
3、张明江........................................12
4、刘翠伟........................................18
5、刘佳.......................................22
6、任红伟.......................................26
7、刘雨晨.......................................32
8、唐泽民.......................................36
9、焦方凯.......................................40
10、李海舰......................................44
11、李亚辉.......................................49
12、徐子华.......................................55
13、杨涛......................................59
14、陈刚......................................64
15、王本锋......................................68
16、孙亚楠......................................72
大学生科技之星风采集
一、艾白布•阿不力米提
姓名:艾白布•阿不力米提
性别:男
民族:维吾尔族
政治面貌:预备党员
专业班级:机电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06级
人生格言:结果不重要——过程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主要经历及获奖情况:
2007年参加机器人大赛,在队伍中主要负责机械结构设
计和程序编制,代表学校参加亚太机器人大赛“国内选拔大
赛”,获全国32强;
2007年参加东营市第四届“金点子”创意设计竞赛,获
一等奖;
2008年自主设计出“高效双向抽油机”,并成功立项为
国家创新试验计划项目,目前已加工制作出实物模型;
2008年参加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
技作品竞赛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预赛一等奖;
2008年参加中国石油大学第十七届大学生科技节第四
届机器人大赛,获得三等奖;
2008年,因科技成绩突出,被学校授予大学生科技创新
“科技之星”荣誉称号;
2009年,参加山东省“机电杯”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
计大赛,获得一等奖,并获得机工教育奖学金特等奖;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科技之星”-4-
2009年,参加山东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
品大赛,获得三等奖;
2009年,自主设计的“高效双向抽油机”获得国家发明
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
2009年,学术论文《高效双向抽油机研究与设计》被第
二届全国大学生创新论坛录用,并推荐作大会交流发言,该
项目获得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创新论坛“我最喜爱的十件作
品”;
2009年,参加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获得
二等奖;
2009年,创新作品“高效双向抽油机”参加国际石油装
备展,获得专家和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
2009年,参加山东省首届大学生专利产品设计竞赛,获
得金奖;
2009年,获中国第六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大学期间,一直担任科技部部长,积极组织各类科技活
动竞赛,多次被学校评为“科技活动积极分子”、“科技活动
优秀组织者”,连续三年获得科技创新奖学金;
2009年9月,破格保送为我校研究生。
我的创新故事:
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
续累积而成;追求成功的路上,可以失败,但不可以放弃!
——题记
“我当个石油工人多荣耀……”,每当唱响这首校歌,
我就倍感骄傲、激情澎湃。还记得2006年的那个夏天,当我
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步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校园,我
大学生科技之星风采集
深切的希望把我的一生奉献给祖国的石油事业;当双脚踩在
胜利油田那片辽阔的土地上,亲切之感油然而生。因为那里
的一切胜似那美丽的家乡——新疆塔里木,熟悉的抽油机遍
布原野,高耸的钻机屹立苍穹,而脚卜深处就是那黑色金子
----石油。
我的青春,我的梦
机遇总是垂青于敢于追梦的人。如果说石油是现代工业
的基础,那么油田就是在这个基础滋润之下成长的大树,石
油大学必定是树上那饱满的果实,而我希望:我能通过努力
成为果实里那颗最硕大的种子。
种子要经过历练才能成为大树,它需要用尽浑身的力量
去汲取外界的养分;而追梦的过程也是艰辛曲折的,更需要
用心灌溉。因此,我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历练和学习思考的机
会,自习室、图书馆、实验室、车间、油田现场......都留
下了我追求梦想的印记。
我还深刻的记得2007年的那个金工实习(机械类专业实
习),车、铳、刨、磨、钳的操作,使得同学们挥汗如雨、叫
苦不迭,然而我没有放弃对机械的喜爱,除了平常紧张乏味
的训练,我还在课余时间钻研相关机床的结构和原理,而且
很快成为一个机床操作能手。凭借良好的实践动手能力,我
很快被推荐参加了2007年全国亚太机器人大赛,并独立设计
制作•台干扰机器人。
这是梦的起始点,也正式拉开了我大学里科技创新实践
的帷幕。我深刻的体会到:追梦的人要从生活的点滴做起,
学会厚积薄发;其次,实践创新能力是每个优秀大学生
必备的基本素质,我深信这将使我受益一生……
智慧的火花——高效双向抽油机
制作机器人,参加全国亚太机器人大赛,只是大学创新
实践的开始,真正影响我大学后续创新经历的是参观石油装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科技之星”-6-
备模型。
2007年的暑期实习中,虽然以前对石油装备有一定的了
解,但当老师向我们介绍传统抽油装置的工作原理时,仍然
让我觉得耳目一新。当来到一个宽带式抽油机和有杆泵抽油
机前面时,老师说道:“抽油机有上、下两个冲程,其抽油过
程不是连续的……突然一个脑里产生一个问题:为什么抽油
过程不是连续的?经过进-一步了解,乂一想法在我脑中一闪
而过:为什么我们不能让他实现连续采油?那个时刻我的思
维进入全封闭的探索阶段,以至于忽略周围的所在……时间
一点一滴的流逝,脑中的新型抽油机的蓝图渐渐由模糊变得
清晰,当完整的构架展现在脑中时,我意识到这可能是一次
重大的创新。
经过查证,我发现国内外均无类似产品。当我把想法告
诉我们的辅导员赵老师时,他激动万分,“好想法,艾白布,
赶快申请专利,愈快愈好!”在老师的鼓舞及帮助下,经过一
年多的努力,目前我顺利地获得《高效双向抽油机》的国家
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证书。
回想首次专利申请过程,其中充满曲折,然而这是我迈
向石油行业的筹码,
我也学会了这么一个道理:每一个创新都是建立在实践的基
础匕只有用心发掘并真正了解事物存在的问题,才能提出
有创新性的解决方案。真正的发明创造源于对客观事物存在
问题的发现。留意生活的细节,善于思考,就能喷发智慧的
火花。
描绘宏伟蓝图
当我刚刚提交完专利申请书,赵老师就鼓励我把图纸设
计出来并制作出样品。但是,想
出一个好的点子不容易,而要把一个构思转化为设计图纸或
大学生科技之星风采集
产品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开始设计图纸时,我发现它工作量远远超过我的想象,
我不得不组建一个团队共同完成样品的图纸设计;再加上制
图能力的欠缺,我和队友不得不自学CAD和Solideworks等
制图软件,其中困难难以言喻。然而光会制图软件是不够的,
对生产流程和零件加工工艺全无了解,一张完整的工程加工
图纸所包含的知识和技术含量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没有
相关的设计经验和相关老师的指导,我们几乎不可能完成样
品设计。
2008年的春天,“高效双向抽油机”成功立项为国家大
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因此我们拥有自己的指导老师并获
得1万元的创新基金,然而,要想成功完成国家大学生创新
实验计划和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取
得一个好的成绩,必须在有限时间内加工制作出抽油机实物
模型。
机械绘图是一件艰辛的工作,绘图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
虑每一个零件的工艺性、经济性。当我们首次上交工程加工
图纸时,指导老师张军工程师笑着说:“你们的图纸画的不错,
就是难为了工人师傅,我想没有人能把你们的活干出来,就
是干出来,恐怕也实现不了预定的功能!”因为不符合标准的
工程图纸,我们不得不重新设计图纸。一遍遍地修改图纸,
一次次被否定,仔细查找错误,反复修改,在我们的坚持不
懈努力下,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学习加工工艺要求,通过老
师指导和向车间工人师傅请教,为的是所有图纸满足加工工
艺要求。
经过近半年的努力,不知道牺牲了所有的节假日休息时
间,终于在2009年的4月,我们把抽油机的图纸设计出来。
2009年的5月份,在校工程训练中心的帮助下,我们成功的
加工制作出所有零件并成功装配调试好高效双向抽油机,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科技之星”-8-
功的喜悦也终于挂在每个为之付出艰辛努力的人脸上。
作为项目负责人,参与了从设计到制作完成的整个过程,
这•段困难重重的难得经历让我体验到了团队协作的乐趣,
我知道自己的成功,离不开高效的团队。同时我也看到:我
们的每一个队员都在不断的成长。•个好的项目足以锻炼出
一批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创新人才。
经历了这些,我真正地理解了“科教兴国”的内涵和创
新对民族前进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且,我相信我和我们的队
友能够•起不断努力描绘自己的宏伟蓝图。
创新在于创造实践的机会,勇于认真思考,敢于改进创
新。
机会是自己创造的,抓住机会,并持之以恒地去努力,
就能取得胜利!
大学生科技之星风采集
二、张元法
姓名:张元法
性别:男
民族:汉族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专业班级:石油工程学院油气田开发工程研08级
人生格言:风雨兼程,勇于创新。
主要经历及获奖情况:
2004-2008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石
油工程专业,保送研究生;
2008年-至今石油工程学院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
2008年12月山东省实验室及设备管理学术优秀论文
一等奖、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
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级一等奖;
2009年4月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并纳入“技术
成果转化促进工作”重点实施项目;
2009年6月获得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
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山东省特等奖,并
入选全国终审决赛;
2009年10月获得山东省首届专利产品设计大赛专利
发明银奖;
2009年11月获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
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三等奖。
我的创新故事:
一粒种子,只有深深地植根于沃土,才能生机无限;而
一名学生,只有置身勇于创新的氛围,才能蓬勃向上!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科技之星”-10-
----题记
2004年,我有幸进入了以石油知识而闻名的中国石油大
学,有幸聆听大师的教诲,有幸沐浴在科技创新的氛围中。
我想我的创新之路离不开这三个要素,因为一粒种子,只有
深深地植根于沃土,才能生机无限;而一名学生,只有置身
勇于创新的氛围,才能蓬勃向上!
管理的最高境界是管理自己。很多同学为了英语四六级,
计算机二三级,忙的不可开交,根本无暇顾及其他。我想作
为一名大学生对自己的时间要有计划,对自己的人生要有规
划。大一时我加入了学生会和校科协、,既要搞好学习又要做
好学生工作,我在思考中寻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路:别人学的
时候自己可能在忙学生工作,但是别人玩的时候自己一定要
好好学习。所以我时刻向课堂要效率,向自习要认真。这段
锻炼为我以后边学习边创新奠定了基础。
我们要改造客观世界,首先要改造好主观世界,只有想
到了才能做到,创新在我看来就是“异想天开”。高中时我就
憧憬着大学的实验室,在大二时我借助于选拔第十届“挑战
杯”项目的机会,进入国家重点实验室——水射流研究室,
在徐老师的指导下,我对“脉冲放电空化射流技术”展开了
研究,参加了第十届“挑战杯”。大四时,在孙老师的指导下,
研究了“二氧化碳在稠油中的溶解”。研•时,在王老师的指
导下,进行了“油田含油污泥高温燃烧技术”研究,参加了
第十一届“挑战杯”。机会偏爱积极的人。近五年的创新之路,
可谓风雨兼程,当然也是硕果累累:第十届“挑战杯”校级
二等奖,第四届结构设计大赛二等奖,第十一届“挑战杯”
校级一等奖、省级特等奖、国家三等奖,山东省首届专利产
品设计大赛发明专利银奖,发明专利一项,发表学术论文两
篇。
大学生科技之星风采集_____________
谈到发明创新,总是“谈虎色变”。我记得美国总统肯尼
迪在推动阿波罗登月计划演讲时,说了句名言“我们选择登
月,不是因为它轻而易举,而是因为它困难重重发明创造
也是困难重重,我们要做的就是直面重重困难,挑战重重困
难,解决重重困难。在高中时学习很累但是十一点之前肯定
睡觉了,但是从大二到研二,很多时候要忙到晚上一点。我
们要创新,就不能像常人那样生活工作,否则就不会创造奇
迹。我们应切实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互相
促进。
五年漫长的准备历程,两次参加“挑战杯”,给我们留下
了宝贵的人生财富、美好的人生回忆。接下来,我结合自己
的准备过程和参赛过程,谈谈自己的收获。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被誉为
中国大学生学术科技的“奥林匹克”盛会。我在大三时参加
第十届“挑战杯”,取得校级二等奖。这次作为研究生,有幸
参加第十一届“挑战杯”,并幸运的进入了全国终审决赛。两
次参赛经历,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挑战杯“崇尚科学、追求
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宗旨的含义,这也
是我们莘莘学子孜孜以求的。它弘扬了科学探索的精神、坚
定了我追求科学的信念,并将鼓励我在追求科学的道路上勇
往直前。这次北航之行,我受益匪浅,总结如下:
一、科学需要踏实务实
追求科学要注重学习和积累。我在大二时参加“挑战杯”
最大的收获是专业知识的积累和参赛经验的积累,那时我对
专业知识一点不懂,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查资料看文献,慢
慢深入。这次参赛把课本中的知识在现场实践。我觉得在科
学的道路上要有所创新,就要在某一方面深入下去,从了解
历史做起,这样才能知道这块儿还有哪些科学难点,才能深
入浅出。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科技之星”-12-
二、科学需要精益求精
研究科学需要精益求精,尤其是自己拿不准的问题,切
不可凭感觉,似是而非,含含糊糊而过,科学的东西来不得
半点马虎。这次我们做油泥高温燃烧处理的研究,当时把注
意力集中到了如何使油泥砂中原油得到资源化利用,既使油
泥变废为宝又不产生对大气的二次污染。我们对燃烧试验后
的气体化验分析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就没有再深
入研究。可是在专家评审环节,来了一位环保专家,认真读
了我们烟气检测结果后问:“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消除NOx
的?”我们实事求是回答“我们的检测结果达标,没做这方
面研究”。他说:“这是燃烧界最头疼的事,在高温条件下产
生的NOx依然污染环境:最后他送我们四个字“科学求实”。
三、科学需要交流探讨
今天已经不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时代了。
要想在某一方面创新,还需要广阔的知识面。我是学石油工
程的,油藏-钻井-采油是我的强项,但是谈到燃烧,谈到锅
炉,我一点不懂。后来我找到机电系一个老乡,我从跟他的
交流中了解了锅炉燃烧的原理。在燃烧产物中会不会有重金
属或者放射性问题匕我拿不准,通过跟指导老师王海文教
授的交谈得到了答案。现在“知识就是力量”的时代已经过
去,使用知识才是力量。
四、科学需要团队合作
刚开始,我和李彦超师哥在做这个项目,做到油泥的现
场燃烧试验时遇到了困难,因为我们平时与现场接触很少很
多事情不懂。后来我们找到了经常在现场做项H的牛保伦师
哥。在做项目经济评价时,我们找到了会计双学位毕业的曹
成章师哥。从最初了两人到最后团队四人,分工协作,缺一
不可。我们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大学生科技之星风采集
五年的备战经历,终生难忘,它将鞭策我在今后的工作
和学习中正视困难、不断挑战自我。感谢学校、学院对我们
的支持,感谢老师的培养和指导,感谢所有关心我们的同学
对我们的鼓励!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科技之星”-14-
三、张明江
姓名:张明江
性另1I:男
民族:汉族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专业班级: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学研07级
人生格言:创新只为超越
主要经历及获奖情况:
2003-2007年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材料物理专业,本科学习成绩优
异,大学本科四年综合测评为专业第四(4/59),曾获得学习
优秀奖学金一等2次,二等4次,三等1次。积极组织参加
各项科技文体活动,曾获得科技创新奖学金(2次)、科技活
动积极分子(2次)、校科技节论文二等奖、组织能力奖学金
(5次)等。思想上积极进取、追求上进,于2005年6月加
入中国共产党。注重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被评为“三好学
生"、优秀毕'也生。本科毕业论文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学士学位
论文。
2007年-至今保送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物理学专业,
硕士学习刻苦,成绩优异,科研上积极探索,现已在Chin.
Phys.B等SCI源期刊及学术会议上正式发表和接收论文16
篇。其中第一作者10篇,被SCI收录7篇,且有2篇同时被
EI收录。于2008年12月荣获学校第三届研究生“学术十杰”。
现主持承担学校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一项。于2009年6月参
加齐鲁研究生学术论坛物理科学与技术分论坛,并作大会发
言。担任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助理,
大学生科技之星风采集
校区研究生会秘书长、宣传部部长及班级党支部书记,在各
项工作中认真负责,曾组织、策划各项科技文体活动,如学
校研究生“博萃节”系列活动。于2007.11-2008.9在中国
石油大学(华东)第一期研究生骨干培训班参加培训。积极
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于2009.10.1—2009.10.10赴台湾
参加海峡两岸大学生黄河文化夏令营活动,表现良好。
(1)本科毕业论文《相空间中力学系统的对称性摄动与
绝热不变量》荣获2008年山东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
(2)主要从事约束力学系统的对称性理论研究,现已在
Chin.Phys.B.,Commun.Theor.Phys.,Chin.Phys.Lett.
等SCI源期刊及学术会议上正式发表和接收;论文16篇,其
中第一作者10篇。被SCI收录7篇,被EI收录2篇。
(3)2008年参加第一届研究数学建模竞赛,获三等奖。
(4)2005年9月-2005年12月,参与大学生创新性实
验,创作科技论文《声光效应实验仪器的改进》在学校第14
届大学生科技成果展中荣获二等奖。
(5)2008年12月,荣获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第三届
研究生“学术十杰”(学校研究生学术科研最高荣誉之一)。
(6)现主持承担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生创新基金
项目(S2009-19):力学系统的共形不变性理论研究。
我的创新故事:
当时光流逝,记忆深处泛起点点星光,也许这就是岁月
留痕,成长的积淀。而在那点点星光中,创新的火花格外灿
烂,映照出别样的成长年轮,创新只为超越。
----题记
我的本科和研究生岁月,平凡,但不乏精彩。很多精彩
的点滴来自于那一次次的科技活动。期待成长中的精彩继续,
但更希望精彩驻足停留。回忆起自己走过的历程,在点点滴
滴中也真的能找到慰藉,岁月留痕,积淀一缕缕的精彩。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科技之星”-16-
从“塞贝克效应”谈起
2004年,我开始学习《电磁学》,认识了对我的科学态
度产生积极影响的老师——张欣副教授。
张老师在课堂教学很注重科学思想方法的培养,注重激
发我们探索性学习。因此,《电磁学》课的考核方式不只是看
卷面成绩。张老师鼓励我们写点关于物理学的一些理解或者
论文什么的,到时候会给加分。那个时候,我们把学习成绩
依然看得很重,为了得到那些额外加分,我很努力的准备着
写一篇“科技论文”。我比较喜欢阅读一些科普方面的著作。
一个偶然的机会读到关于未来能源的文章,说海水发电将作
为未来能源的极大补充,海水发电的原理即为塞贝克效应。
对此,我产生了极大兴趣,正好可以准备写点东西为我的《电
磁学》加点分。我很积极的查阅了一点文献资料,就开始我
的“论文创作”,《塞贝克效应的应用——海水温差发电》就
这么诞生了。在后来的《电磁学》课间,我把我的第一篇“科
技论文”很得意、很高兴的交给了张老师。我满以为张老师
会表扬我,我可是第一个交“科技论文”的。可结果呢?张
老师在下一节课堂便开始端正我们的科学态度,写科技论文
不是copy!虽然他是面向全体同学的训导,我想更多的是说
我。最后,张老师把我的“论文”退还给我,让以后附在期
末试卷后面。看着全教室的同学都朝着我笑的时候。我真的
很委屈,毕竟我所写的不是直接copy的,我真的下了功夫。
但冷静想一想,自己弄的真的没有创新,算综述那也写得太
浅陋了。那句“写科技论文不是copy”深刻印在了我的脑海。
在后来的期末考试时,我最终没有把我的那篇“杰作”
附在试卷后面,而是把它珍藏在我学术科研印迹的扉页上,
时刻提醒我,创新!“塞贝克效应”也一直激励着我在科研路
上超越……
大学生科技之星风采集
那些公式中的创新找回迷失了的自己
2006年9月,由于种种原因,我从材料物理专业保送到
物理学专业读研究生,从事理论物理研究。这一举动使我饱
受争议,不知不觉中迷失了前进的方向,同学们不看好的话
语让我不再自信。
本科大四的光阴,我躲在理论物理研究室的那个角落,
与一串串的公式为伍,期待着在我所从事的研究领域有所建
树,用事实回应争议。当面对一次次的无解,理论方法始终
不能解决出问题的时候,真的很苦恼。但是超越自己的信念
支撑着我继续积极探索。大四的那个暑假我选择了留在实验
室,在导师方建会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在本科毕业设计研究
的基础上,尝试利用新的理论研究方法,不断摸索,终于攻
破了一个小难点。两篇科技论文也顺利的接收和发表,我的
研究成果得到了肯定,使我初步尝到创新的甜头,我对未来
的研究生学习生活也不再那么迷茫。
从我手中划过的那一串串数字符号又何尝不是一道道
美丽的乐章呢?每次看到解决问题时留下的很厚的草稿,总
是觉得很欣慰,自己能沉住气,挖掘出公式中创新点。那些
公式中的创新让我体味到了奋斗的精彩,超越自己的精彩,
更超越一次次的人生中的低谷。
失意时更得想着创新
我在学术科研上也曾失意过,而这些失意往往与没有创
新息息相关。
2009年6月,我参加齐鲁研究生学术论坛物理科学与技
术分论坛,并受邀作大会发言。我所做的报告受到了专家评
委以及与会同学的好评,但是最后的论文评奖中,我无缘获
奖。那时候真的感觉自己做的理论不被人认可的无奈与可悲。
但是我冷静思考,自知我所提交的文章创新不够。我写作的
科研论文也有好几篇因为创新不够而被期刊编辑部退稿。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科技之星”-18-
在失意时,我总会想起曾经说过的笑立潮头,必须勇于
面对,用挥斥方遒再竞舟来化解它,也再次品味出创新的重
要性。理清思绪,重新摸索。通过探索,不要让自己在相同
的地方再次跌倒。每一次的跌倒何尝不是又一次的重生呢?
哪怕是跌倒也要在最短的时间里爬起来,大声呼唤创新超越。
科技创新活动中,随时觉醒,创新突破是我们一直需要的,
这样我们才能超越一次次的失意,迈向成功。
用心去探索
只要用心,就能赢得精彩;只要用心,就能创新,就能
超越。
在科研中,我努力培养自己良好的科研素养,逐步明白
求是创新的真谛,勇于探索。我注重基础知识的良好掌握,
注重平时点滴积累,注重尝试新的科研方法,注重在科研过
程中贯穿创新意识;努力培养有条不紊的科研步骤,培养积
极的科研思维,培养进取的科研品质:潜心钻研,不断总结,
制定符合实际的科研规划,敢于打破成规,对科学研究充满
信心,有攻破难点的热情。
我认真完成导师交给的各项课题任务,在实践中学到了
很多课本中学习不到的宝贵知识。学习、思考、交流、实践
的思维模式在我科学研究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在课题研究之
余,我认真阅读大量与课题相关的中外文献资料,并对课题
的难点进行了分类总结。通过阅读相关前沿文献资料•,使我
对于课题的研究有了新的认识。
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用心探索,就能捕获一个个创新点,
超越不只是传奇。
学生岁月是不断留痕的岁月;更是需要积淀,值得积淀
的岁月……而在这美好的岁月里,创新只为超越!
大学生科技之星风采集
四、刘翠伟
姓名:刘翠伟
性别:男
民族:汉族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专业班级: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油气储运专业研06级
人生格言:用我的心,思索创新。
主要经历及获奖情况:
大一学年获得学习优秀奖学金二等奖;
大二学年中专业排名第11名,专业课平均分在90分以
上,第四学期必修课排名专业第三名;
大三学年专业排名第一名;
本科期间以较好成绩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以总排名第
三的成绩保送本校研究生;
2008年10月,申报课题“盐穴溶腔形状的控制方法探
究——控制油垫位置法”,获得国家创新性试验计划校级立
项。同年,参加校科技节数学建模大赛获得三等奖;
2009年9月参加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获得二
等奖;
2009年11月申报课题获得国家创新性试验计划国家级
立项;
2009年,负责研究课题“双层套管油气回收装置”获得
第七届“挑战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大学生创业计划竞
赛立项。
我的创新故事: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科技之星”-20-
从细节出发,从大局考虑,用我们的心,思索创新,是
身为石油人,身为从事石油学习的大学生谨记的名言。
----题记
我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气储运专业的一名学生,
大三下学期一个令人昏昏欲睡的午后,专业课老师正在讲解
着油气损耗的知识,“油气损耗……21亿元损失。”听到这
些,•个兴奋的想法如闪电般滑过脑际:既然油气损耗这么
严重,那么想办法将损耗的油气回收起来,岂不是一举三得?
不仅能保证节能、环保又能保证安全。
那么采取什么办法将挥发的油气加以回收呢?思索着这
个问题,我来到了图书馆,开始翻阅关于油气回收的书籍,
找到一本《油气回收技术》,一本《油库设计与管理》,熟读
完后,对当前油库、加油站油气回收现状有了比较深入的了
解。但书本知识往往更新速度慢,为了得到最新的油气回收
的知识,我乂从网上搜集了油气回收的资料•,最后得出结论:
油库、加油站、炼厂现存的油气损耗严重,回收方法有吸收
法油气回收装置、吸附法油气回收装置、冷凝法油气回收装
置和膜分离法油气回收装置。这几类现有回收装置在实用性
方面,技术难题多、工艺流程复杂、投资成本高、运行费用
高都有很大不足。例如:吸收法油气回收装置中吸收液的选
取和研究是一大难题,吸附法油气回收装置中吸附剂的解吸
再生是一技术难点,冷凝法油气回收装置固定资产投资大运
行成本费用高,膜分离法油气回收装置耗能高,投资大,流
程设备复杂。
毛主席曾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有了理论
调研和资料搜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社会调研。作为油气储
运专业的学生,我们知道,油气储存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只能
减少,不可避免。于是加油站的油气损耗引起了我们的兴趣。
大学生科技之星风采集
纵然每个加油站的损耗量可以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但数量如
此多的加油站,综合起来也是一笔相当大的损失。由此我们
设计了加油站调出报表,每张调查表设置了四个问题,以此
我们来了解加油站的油气损耗。问题一:加油站是如何来油
的,具体工作流程如何?设计这个问题的目的在于弄清加油
站油气的来源,了解在油气进到加油站过程中的油气损耗量。
问题二:加油站储油罐的类型,体积及数量等问题,这个问题
的目的是对每个加油站的油气储备有数字上的更加直观的了
解与印象。问题三:加油站油气损耗包括那些方面。现有的
减少损耗的措施有哪些?我们希望可以从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中找到加油站油气损耗主要发生在那些方面。另一点也是对
加油站减少油气损耗的方法和设备进行学习。最后一个:每年
油气损耗的组分有哪些?数量是多少?每年加油站因为油气损
耗的损失利益有多少?我们拟用这些数据计算每个加油站的
油气损耗量及因油气损耗造成的经济损失。重点在第三和第
四个问题上。为弄清这些问题,我们对青岛市黄岛区的七个
加油站进行了社会调查。调查得知每个加油站的油气都有固
定来源基本来源于较近的油库和炼油厂,且大体流程类似都
是油罐车从装货地接获然后运到加油站卸货;油罐类型及数
量容积差别也不大,大概都在30立方米左右;油气损耗都很
严重而没有合适有效地回收装置和措施。
经过社会调研更加坚定了我最初的想法:研发或者改进
一个装置或者方法,从而得到一种小型化、技术先进、操作
简单、流程简洁、低成本、高收益的双层套管油气回收装置,
该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方便,适合大规模制造和应用,同时
该装置投资费用少,运行费用低,有很大的经济效益,适合
各种规模的油库和各种类型的加油站,市场前景优良。具体
实施起来,我将H光锁定在最有前景的膜法油气回收装置上。
要实现油气回收,首先要完成油气收集,在完成油气收集之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科技之星”-22-
前必须要先把挥发油气与空气分离开来,在分离工艺中,最
难的莫过于气气分离,解决了油气与空气的气气分离问题,
就解决了油气回收的关键技术,根据已经选择的半透膜材料
(油气可以透过半透膜而空气不能透过),那么接下来要解决
的问题就是采用怎样的结构才能达到油气回收的H的。我们
都知道,油气一般是通过管道运输的,思考能不能用管道结
构来分离油气呢?双层套管的结构呢?经过系列的思考,
确定了“双层套管油气回收装置”的研发方向,创意可贵,
实践亦不可少,为了完成这个课题,我积极组织团队,每个
人分工合理,协作愉快。随着时间的推移,实践过程也在一
步一步往前推进着。这中间在2009年9月份参加的全国大学
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叮科技竞赛中获得全国二等奖,这个事
实更加激励了我们:我们必将此作品完成!
回首整个思索创新的过程,看似是一次次的偶然才导致
了最后的必然,但是如果没有思考,没有用心的思索,那么
偶然的创新也不会出现。扎实的基础知识,广泛的调研,浓
厚的兴趣,能深入思考用心思索的精神是我在创新过程中对
自己的要求,也是自己的收获。
大学生科技之星风采集
五、刘佳
姓名:刘佳
性别:女
民族:汉族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专业班级:人文社科学院汉语言文学研08级
人生格言:创新,原来与专业无关。
主要经历及获奖情况:
2004-2008年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读本科;
2008年-至今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读硕士;
2006年荣获“省级优秀学生”、第四届“思美之星”;
2007年荣获青岛市第八届大学生演讲比赛二等奖;
本科四年连年获得校组织能力奖学金、文体特长奖学金、
学习优秀奖学金、各类征文、演讲比赛一、二等奖;
2008年荣获“省级优秀毕业生”、青岛市改革开放征文
二等奖、青岛市第九届大学生演讲比赛三等奖、人文社科学
院研究生“学术新秀”;
2008-2009学年度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优秀组织者;
2009年11月荣获第十一届“挑战杯”大学生科技作品
竞赛上海世博会专项竞赛全国二等奖。
我的创新故事:
创新,原来与专业无关
——题记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科技之星”-24-
作为一•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学生,自踏入这所以
“惟真惟实”为校训的高等学府,我就时时刻刻被一种浓厚
的科研学术氛围包围着。眼见着许许多多的科技先锋在石油
领域作出前无古人的创举,目睹着在实验室和井架油库里闪
耀的创新之光,我崇拜着、羡慕着,但总觉得,这些离自己
太遥远。因为自己是文科专业的学生,科技创新,似乎与我
们无关。每一年的大学生科技节,我们都尽心竭力地去参与
学校和其他学院的各项活动,婵精竭虑地去组织一些带有人
文特色的活动,我想,这可能是我离科技最近的距离了。
然而,偶然的机会让我认识到了自己一直以来思想上的
错误。那是今年五月份的一天,我们的导员张老师给了我一
份参加第十一届挑战杯上海世博会专项竞赛的通知。当时的
我,半带着不解半带着不自信问张老师是不是弄错了,因为
在我的意识里,这种竞赛一向都是理工科学生施展的机会。
张老师笑了我半天,说:''谁说只有理工科的学生才能创新
了?创新嘛,本来就无处不在啊。江泽民同志的名言你会不
会背啊?”突然地,如醍醐灌顶一般,我的心里一下子豁亮
了。
原来,我们排除万难自己编辑付梓的石大第一本法学刊
物《法意》就是创新;原来,我们“时代”辩论赛别出心裁
添加的演绎环节就是创新:原来,我们的“消费与发展”研
讨会上对消费与发展的大胆假设就是创新;原来,我们在课
堂上将西方精神分析法运用到中国古典作品上就是创新;原
来,我们也可以创新;原来,我们早就开始了创新我
带着勇气继续着我的创新历程。
“挑战杯”是全国大学生的科技盛事,被誉为大学生的
“科学奥林匹克”,这次的上海世博专项竞赛,无疑是我最好
大学生科技之星风采集
的一次机会。当几乎所有的人把目光投向世博会的种种机制
和项目上时、我却想独辟蹊径,找我的专业相关点、找我的
特长所在,但苦思冥想几日却始终无果。突然有•天,在我
研读《诗经》的时候,''鲁道有荡,齐子发夕”一句映入我的
眼帘,电石火光间,我想起了我的导师张炜先生向我多次提
到过的齐鲁文化,这是我感兴趣也有所研究的领域啊。
于是,我思之再三,选择了《上海世博会山东展览设计》
这个题目,为我热爱的家乡设计了上海世博会的展馆。因为
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除了顺利成功的将上海世博会组织举
办好以外,怎样将我们凝聚了中国元素、象征着中国精神的
“东方之冠”内中国馆的展览设计好,展现出我们泱泱大国
的文化内涵和现代城市的美好前景,应该是我们更加关心的。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核心齐鲁文化的发源地,山东省非
常重视此次上海世博会的展览,早早就签约确定参与世博会
国内展览。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
好”,而山东省确定的参展主题为“齐鲁青未了”,参展理念
则是“以和谐文化建设美好家园为了更好地展示我们的参
展主题,演绎博大精深的齐鲁文化,以后的IT子,我深入研
究齐鲁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融点,泡图书馆和上网查资料成
了我的全部生活,我游走于古代的城邦与现代的城市之间,
废寝忘食地工作了许多个日日夜夜。在论文创作的过程中,
我了解了由曲阜师范大学副校长谢安庆教授提出的“齐鲁家
园天地人和”的山东省参展上海世博会主题创意,这个创意
激发了我的灵感,因为无论是齐文化中的融合性和开放性的
特征,还是鲁文化之宗儒学求同存异的包容特质,都为齐鲁
文化中“和而不同”的和谐特质奠定了基础,因此在上海世
博会的山东展览中,我们应当着力打造齐鲁文化“和而不同”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科技之星”-26-
的特质,展现丰富多彩的齐鲁文明,所以最终我将我的论文
定名为《齐鲁家园天地人和——上海世博会山东展览设计》。
虽然在别人看来,“和谐”这个词近些年已经是司空见惯的,
但我想,创新并不是表面的文字游戏和不顾实际的拔高,而
是内在的层次升级,更是与时代、与客观情况相适应的超越。
我相信,老曲新唱,一定会更动听。
我在我的论文里,提出了上海世博会山东展览设计的三
点原则,并基于这三点原则为上海世博会山东展览草拟了一
个设计方案。按照“人文齐鲁”、“和谐山东”、“梦想城市”
的脉络,方案依次展示了山东省特别是山东城市发展的过去、
现在和未来。在方案对脉络的描绘中,我抛弃了以往渐次平
行的模式,而选择以“人文齐鲁”为圆心,分三个层次逐渐
向外部辐射,因为圆是最能体现和谐精神的图形,向外辐射
的状态也更能表现齐鲁文化和齐鲁名城的勃勃生机。此外,
在每一个层次的展示的每一个细节里,我都力图使它充满齐
鲁文化的底蕴和创新精神的火光。终于,我完成了一篇饱含
着我深厚感情的论文,从它诞生的那一刻,我就知道,虽然
它不是完美的,但却让人关注的,因为它饱含着创新的思维、
我对故乡的感情以及对世博会的美好祈愿。
最终,我以这篇《齐鲁家园天地人和——上海世博会山
东展览设计》赢得了上.海世博会专项竞赛的全国二等奖,这
是我们学院的学生首次获此殊荣,也是我个人思想飞跃的一
次见证。我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了:创新,原来与专业无
关。
大学生科技之星风采集
六、任红伟
姓名:任红伟
性别:女
民族:汉族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专业班级:机电工程学院机械研08-4班
人生格言:成长是过程
主要经历及获奖情况:
2004-2008年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机电工程学院
读本科;
2008年-至今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机电工程学院
读硕士;
负责并参与多个科研项目,在核心期刊及国际学术会议
上发表论文4篇,拥有专利4项。
负责项目:
1.2007-2008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直接平
衡式抽油机节能原理分析与结构设计”,项目编号:0701017,
已结题。
2.2009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直
接平衡式抽油机虚拟设计方法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发表论文:
1.任红伟等.销轴换向链条式长冲程抽油机结构设计,石
油矿场机械,2009.9;
2.任红伟等.人物符号在标志设计中的表现,包装工程,
2009,30(9):189-191;
3.任红伟等.基于3Dsmax自动关键帧技术的抽油机运动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科技之星”-28-
仿真,机械设计与制造,录用:
4.YancongLiu,HongweiRen,KaiRen.Intensive
DesignofSolarPicnicProducts,2009IEEEthe10th
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omputer-aidedIndustrial
Design&ConceptualDesign(ISTP收录);
申请专利:
1.任红伟等.销轴换向链条式长冲程抽油机,
ZL200820025927.0;
2.任红伟等.链条式抽油机顶部旋转让位机构,
ZL200820022760.2;
3.任红伟等.可调式显示器支架,ZL200820022760.2;
4.任红伟等.万用电源接口转换器,受理号:
200910018325.1(发明专利);
获奖情况:
2007年获国家奖学金、“山东省优秀学生”、院长奖一
科技之星;
2008年获“山东省优秀毕业生”,毕业论文获“山东省
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获山东省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二等
奖,“机电杯”设计竞赛一等奖;
2009年获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
作品竞赛省二等奖,山东省首届大学生专利产品设计竞赛金
奖。
我的创新故事:
引用杰克•韦尔奇的话:“没有什么细节因细小而不值
得你去挥汗,也没有什么大事大到尽了力还不能办到。”
大学生科技之星风采集
——题记
记得大一入学的第一篇日记里写道:初入人才济济的大
学校门,有点慌张有点彷徨,不知未来和方向在哪里,我想,
即使不能做牡丹高雅富贵,如玫瑰妖姨绚丽,那就做一株小
小的安心草吧,宁静的生长在花圃的一个角落,欣赏各种美
丽的花朵,嗅着空气中的芳香,沉醉的同时,我也安心的舒
展自己的每片叶子,开出一朵或许并不耀眼但有自己个性的
小花朵……
多年过去了,这个想法依旧。感谢学校给了我成长的平
台的同时,审视自己几年来的努力过程,充实而无遗憾。
初识“创新”是在05年科技节学院举办的结构设计大
赛上,题目是龙门吊结构设计,以及用白纸、胶水制作模型,
进行加载实验。和宿舍同学出于好奇报名参加,提交作品的
前三天还没有弄明白“龙门吊”是怎么一回事,没人辅导也
没人请教,几个女孩在机房上网搜了些资料•,便在宿舍有模
有样的“设计”起来。经过初赛、复赛、答辩评比、破坏性
测试,最终得了二等奖,当时是唯一一组得奖的大一学生,
也是我们拿到的第一个奖。
第一场胜仗大大鼓舞了军心,此后参与进学院学生会,
参与组织一些活动,同时喜欢看楼下广告栏贴的各种活动海
报,有感兴趣的就报名参加,得奖当然可以满足小小的自豪
感,更重要的是通过参赛锻炼动脑动手的能力,丰富课余生
活,同时结识更多新朋友。
直到大三迎来另一场挑战,学校作为首批入选的学校开
始推行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由在校本科生自主选题
申报项目,由国家立项。我知道这是一个锻炼自己创新能力
的好机会,但又怀疑自己能力不及,抱着怕错过后悔的态度
决定试试看。团队成员我首先想到了比我低•级的师弟郑焕
型号和李振泉,两个人一个擅长理论,一个精通软件,一个沉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科技之星”-30-
着冷静,一个机制灵活,他俩的加入让我有了些信心。另一
个关键问题是选题,作为本科生的我们都没用参与过科研项
目,对选题一无所知,经过儿天的冥思苦想一无所获之后,
我们找到研二的师兄请教,师兄拿出他曾经研究过一段时间
的抽油机设计题目给我们做了讲解,现有链条式抽油机优缺
点都较明显,多年来关于它的改进一直在艰难进行,难以突
破。我们都知道这个题目难做,但还是选择了它。通过查阅
搜集资料,我们边学习边写开题报告,经过导师指导修改,
最终通过了审核,获得国家级立项。
立项之后便是一年紧张的项目进行过程,最初的3个月
是最艰难的,因为是方案设计阶段,这个阶段也决定着整个
项目的成败。几个月一晃而过,方案设计却毫无进展。我们
三人都很着急,采取每5天开一次会的方式讨论方案,每位
团队成员都参与方案构思,得到想法会上交流讨论。那时的
体会是,吃饭、睡觉、走路时都会思考,看到日常生活中的
巧妙机构就考虑是否能够和项目联系,有灵感时马上画图记
下来,留作进一步思考。常常得到一个自以为可行的方案,
在会上经过讨论就被否了,于是重头再来……抽油机设计要
求机构简单,可靠性高,起初我们把重点放在解决换向平衡
问题上,忽略了这一点,和当时选修的石油机械设计课程老
师交流后得到启发,淘汰了已形成的方案,重新思考,进一
步论证比较,得到最终方案。回想起来最终方案就是一天晚
上躺下之后的突然想法,半夜起来打着手电画的草图。
得到总体方案大家都很高兴,这时已近寒假,而项目离
预期进展还差很多,两个师弟二话没说就决定期末考完试晚
些回家,在学校抓紧时间做项目。接下来一切进展顺利,我
们都过了个安心的年。
项目开题申请里提到了样机模型制作,而进展到后期我
大学生科技之星风采集
们发现要做出可以运转的样机太难了,材料、加工、配合……
种种无法预料的难题。让我感动的是两个师弟再一次支持我,
于是开学后立即进入模型制作阶段,跑加工厂、建材布场、
学校机械厂,买电机、减速器、链轮、链条,自己做履带、
扶梯……整个夏天就这样忙碌着,却苦中有乐,无比充实和
开心。
随着项目以优秀成绩顺利结题,我们终于可以轻松一
笑,回首这个过程本身就是无价的财富,通过它我们学会了
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发现现有抽油机的不足之处,
到提出解决办法;从方案初步提出,到进一步计算论证;从
设计草图绘制,到零件三维建模;从绘制工程尺寸图,到实
物模型制作:从学习理论基础,到撰写学术论文……每向前
走一步都会遇到很多问题,也无法预料下一环节将出现什么
问题,但我们的原则就是踏实做事,不断发现,不断解决,
不断前进。
其次,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团队合作把每个人的智
慧凝结在一起,便碰撞产生更多新的想法,得到更好的创意。
每次开会讨论不但能解决项目中遇到的问题,而且对每位队
员来说也能相互取长补短,丰富思维,是•个学习成长的过
程。
项目进展确实很辛苦,但团队一起工作的日子,我们相
互帮助,默契配合。当方案形成的时候,当渲染出3D动画的
时候,当解决技术难题的时候,我们心中兴奋不已,这种快
乐是他人无法分享的,以前种种艰辛这时就变成了最甜美的
回忆。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科技之星”-32-
七、刘雨辰
姓名:刘雨晨
性别:男
民族:汉族
政治面貌:共青团员
专业班级:资信学院资源勘查07级
人生格言:爱拼才会赢
主要经历及获奖情况:
东营市第四届金点子创新设计大赛一、三等奖,山东省
首届大学生专利产品设计竞赛银奖,山东省潍柴杯汽车技术
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
实用新型:可避让冲击式驾驶座、内含气囊式车顶内饰
板、超车路况监控系统;
发明专利(审查中):机动车缓冲驾驶座、机动车超车
监控装置。
我的创新故事:
如果那个座椅能够向后退让,哪怕是10公分,他也许
就不会死,也许就能够减少一个因车祸而破碎的家庭。
----题记
那是高考完的那个暑假,我从北京坐大巴回东营。舒适
的沃尔沃Bl2M大巴加上前排的开阔视野,原本是一一段很愉快
的旅程。当我们行至京沪高速上遇到了堵车,然而接卜来的
一幕,却让我心情变得极为沉重。
大学生科技之星风采集
就在大巴停在超车道上等待道路疏通时,右侧行车道上
一辆斯太尔货车从后面快速冲上来,撞上了它的前面、也就
是我们右侧的另一辆半挂车。斯太尔驾驶室的左半部分与前
面半挂车的右后角紧紧咬在了一起。驾驶员当场死亡,随车
的货主则被困在副驾驶位上,向外无力地挥着手。等人们费
大劲撬开了车门却发现,货主被紧紧的夹在了仪表台与座椅
靠背之间,早已没有了呼吸。现场有人告诉我,这显然是因
为胸腔被压迫阻碍了呼吸,或者造成内伤而致死的。
由于个人原因,我从高中开始就常在外奔波,见过不少
车祸,对于见到死人也没什么特别的感觉。然而这次,我却
亲眼目睹了一个人生命的最后几分钟,感到十分震撼。短短
几分钟,•个活生生的生命离我们而去,一个美好的家庭不
再完整。我不忍再拍照片,而是和在场的人们一起,怀着沉
重的心情回到了各自的车上.
据我所知,车祸对人的损伤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碰撞
伤、挤压伤、减速伤。大型货车质量大、撞击后减速慢,撞
击速度一般不快,难以形成碰撞伤和减速伤;相反,由于所
载大量货物的冲击,驾驶室会产生严重的变形,造成严重的
挤压伤。因此,传统的安全带和安全气囊在货车上的实际应
用效果往往并不明显。现场的观察也表明,货主是由于仪表
台的挤压而致死的。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如果副驾驶座在撞
击时能够及时向后退让出一定距离,哪怕仅仅是10厘米,那
么就可以保证那位货主不会因为挤压而致死。这便是专利“可
避让冲击式驾驶座”的发明缘由。
座椅向后滑动,现在的很多商务车都能做到。但要在撞
击的一瞬间将座椅解除锁定并迅速向后方退让,却不是那么
容易做到。比如说人们很容易想到的电子控制,从电子解锁
到引爆推杆内的炸药,这当中存在着延时,而撞击的过程是
非常快的,根本容不得电子系统的延时。因此我所采用的是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科技之星”-34-
一套全机械的联动机构,利用驾驶室的向后溃缩,带动•系
列解锁、后退动作。这种设计思路与自动步枪的枪机组件有
很大的共同点,结构简单而高度可靠。
其实,这种“驾驶座向后避让”的设想早在上高中时就
已经提出来了,不过却因为“影响学习”而遭到父母的斥责。
目睹了这次事故之后之后,我决定把这个设想转化成现实。
大一开学不久,赶上了我校的科技节。于是借着这个机会把
它申请了专利。
有很多人问过我,申请专利是不是很难。其实这个问题
并不是很好回答。为什么呢?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比如
我从小学开始就研究车辆,做一个车辆方面的专利自然没有
问题;但要让我在一个完全不懂的领域做出什么专利,那就
是难于登天了。所以说扬长避短很重要。让一个人做不擅长
的事,无异于折磨人家。
不少同学问我,这些专利是不是可以转化成收益。应该
说很困难。这当中既有我自身的原因,也有整个大环境的原
因。一方面,由于自己水平所限,所作的专利技术距离投产
见效还有一定距离;另一方面国内的知识产权现状也令人堪
忧。在国内,除非少数行业人士,一般人很少拿版权、专利
权当回事。我们维权无门,无人理睬甚至被反咬一口(这种
事情我就遇到过)。反观欧美日韩这些国家,知识产权都是受
严格保护的,侵权成本相当高。
大一那一年我做了三个专利,都是用来提高车辆安全性
的。当时我的电脑里存了20多个设想的灵感和简易图示,但
因为时间不允许,除了那三个以外,其他的也只是停留在构
想阶段,而没有写成具有标准格式的申请文件。
为了开阔自己的视野,大一暑假我去了趟日本。除了感
受异国文化和经济环境外,我更着重留意了日本车辆方面的
大学生科技之星风采集
技术,并与日本某大学自动车系山本惠一教授进行了交流,
谈论了包括高压共轨柴油供油系统、大型运输车的电传动、
以及车辆的安全设计等问题。提到我的专利时,山本教授告
诉我,日本客车的驾驶区布局设计也考虑了类似的问题。
与国内不同,日本客车的副驾驶座不在车门处,而是设
置在连接驾驶区与乘客区的台阶上。一方面,副驾驶座位置
靠后;另一方面,仪表台即便向后大幅移动也不会伤及副驾
驶。这样就能在事故中尽可能的减小伤亡。这种设计思路和
我的“驾驶座避让”是相同的原理,都是将前排成员向后移
动,只不过移动的方式不同而已个是使座椅向后退让,
另一个则干脆把座位设置得靠后一些。
那次赴日交流,我们体会到了日本民族的创新意识。大
到对抗地震的各种建筑设计、节约燃油的精确燃烧技术,小
到狭小空间的利用日常生活用品的组合,无不设计得十分巧
妙和有效。日本民族的创新意识与他们所接受的先进的教育
是分不开的。日本战后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起来,靠的就是
创新;而我们却被教育着要“个人服从集体”、“老实听话”
——之前被家长斥责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个问题。应该说,我
们在创新意识的培养上远远输给了人家。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科技之星”-36-
八、唐泽民
姓名:唐泽民
性另U:男
民族:汉
政治面貌:共青团员
专业班级:机电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07级
人生格言:发展自我,放飞梦想和希望!
主要经历及获奖情况:
曾获16届科技节机器人大赛二等奖,17届科技节机器
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呼伦贝尔学院《数据库原理》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群体性突发事件(罢工)应急响应预案
- 水土保持课程设计感想
- 面铣刀课程设计
- 教师教学课程设计标准
- 黑龙江工程学院《电工与电子技术》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2024用于制作电视广告电视广告制作合同范本
- 2024至2030年货柜门锁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筋骨通贴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课程设计有什么思路
- 重庆冰淇淋市场分析报告
- 中医眼科常见病干眼症的中医诊断与治疗
- 甘肃投资分析报告
- 环境工程专业英语全套教学课件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知识讲座
- 健康心理打造幸福人生
- 2023肝硬化腹水诊疗指南(完整版)
-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 初中教研室管理制度
- 中职英语 基础模块2 Unit 1 Travel
- 高龄老人租房免责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